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下肢,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据统计,糖尿病足可以导致患者截肢的比率高达8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由于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起来也颇为棘手。

研究糖尿病足的临床进展,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功能都会受到损害,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丧失了对足部疼痛和压力的感知能力,而血管病变则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

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也会加剧糖尿病足的发展。

针对这些病因和发病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

2. 临床诊断和评估方法的改进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但这种方法往往难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病变。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技术逐渐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比如足部皮肤温度测量、热成像技术、足部血液流动速度监测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率和评估准确性。

临床上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更客观地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3. 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疗法等多种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血糖、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其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出现耐药性等问题。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清创手术、血管重建手术等,这些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存在手术风险大、恢复周期长的缺点。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足部保护、足部按摩、理疗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要想彻底治愈糖尿病足,仍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支持。

4. 个性化治疗的研究由于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论文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论文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总结了中医药在糖尿病足临床及实验研究上的研究现状,旨在总结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综合治疗中的经验,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药;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55-01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出现溃疡、骨及关节病变及其所引起的坏疽,通常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外伤并发感染所致。

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分析如下1 糖尿病足的中医病机分析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病”继发的“血痹”、“脱疽”、“筋疽”、“足疽”、“阴疽”等范畴。

糖尿病足在中医古籍中已对消渴并发的足部病变有了一定的认识[1],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发满气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详细记载了糖尿病脱疽的临床症状,指出“脱疽生于足指之间,……甚则攻于脚面,痛如汤泼火燃”。

尹德海[2]认为消渴病之脱疽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初发之时气阴亏虚夹有血瘀,脉络失和,中期瘀久化热生毒,或染毒,湿热瘀毒内蕴,热毒炽盛,以邪实为主;晚期正气亏虚,余邪稽留,以虚为主。

总之,糖尿病足中医基本病机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血脉瘀滞,不通不荣,肢端肌肤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复感外邪,而成脉痹、脱疽。

故消渴病足是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不足,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为本,以气血瘀滞、络脉瘀阻、湿热火毒炽盛为标,以络脉瘀阻、血行不畅为病机关键。

病位在血、脉、筋2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研究目前临床上采取的中医药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中药内服;二是中药外用2.1 内服中药研究2.11 单味中药研究胡华娟等[3]总结糖尿病足处方用药中,所用中药达144种,应用最多的就是黄芪、当归,治法以益气补血扶正为主。

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与临床结局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与临床结局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与临床结局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据估计全球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为6.3%。

糖尿病患者一生有19%-34%的概率发展为足部溃疡。

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容易复发,预后较差。

有增加住院时间和下肢截肢的风险,并且极易并发感染。

糖尿病足感染可以使患者5 年内的死亡率能增加到57%。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DFI最常见的病原体,但DFI 通常是多种细菌感染导致的其他可能的致病菌包括链球菌、肠球菌、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的微生物。

在针对DFU的研究中出现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并且MDRO在DFI中极为常见。

MDRO是目前威胁公共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其流行率的增长,经验性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变得愈加困难。

在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这值得所有临床医生们思考。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糖尿病足感染这一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很少有研究总结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DFU临床结局的独立影响。

本综述系统性地总结了MDRO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感染率、细菌感染特征以及对DFU患者溃疡持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截肢率、死亡率等各个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

一、危险因素1.溃疡分类:糖尿病足溃疡按照病因性质分类为:神经性溃疡、混合性溃疡(神经-缺血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其中缺血性溃疡是MDRO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状态。

脂代谢紊乱,血液粘度高,高凝状态等诸多因素都可导致下肢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使患者容易发生血管病变。

缺血性溃疡是以微血管和中小血管闭塞为特征的血管疾病,这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伤口延迟愈合。

而这正可能是缺血性溃疡导致DFU 患者感染MDRO的原因之一。

2.溃疡分级及大小:重度溃疡定义为穿透骨骼或关节的深部溃疡或存在过多的局部坏死组织(Wagner分级3级以上),重度溃疡与MDRO感染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这表明抗生素渗透不良很有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溃疡面积>4cm2与MDRO感染密切相关。

糖尿病足临床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临床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进展【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对近年来糖尿病足临床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笔者认为虽然近年来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更应搞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工作,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临床治疗;进展1概述在当今社会,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而随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轻则足部溃疡,严重者甚至导致截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足各种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治疗技术也不断提高。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年来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其方便广大医务人员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发展了解学习。

2 糖尿病足定义及分级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

1999年who将其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和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或) 深部组织破坏[2]。

目前糖尿病足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wagner分类方法,分级如下:0级:皮肤完好,有拇囊炎、锤状趾、胼胝;1级:浅表溃疡,基底有坏死组织;2级:深部溃疡,累及肌腱、骨骼韧带和关节;3级:深溃疡,有脓肿、骨髓炎;4 级:前足或足趾坏死等部分足坏疽;5级:全足坏疽或坏死性筋膜炎。

3 糖尿病足的治疗3.1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病”继发的“血痹”、“脱疽”、“筋疽”范畴。

以消渴病失治误治,热伤气阴,气阴两虚,甚或阴阳俱虚,久病入络,络脉血瘀,或痰瘀互结为发病基础。

或有热毒外犯,或有热毒、湿热邪毒内生,壅遏气血,肉腐为脓,则可表现为溃疡、痈疽,甚至进一步发生筋烂骨脱。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可分为内服治疗、外用疗法及内外同治法。

郑仲华[3]采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治疗糖尿病足,结果治愈率33.33%,总有效率95.83%。

王勇[4]采用补气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足,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7%。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疗效差,给病患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日益深入,探索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但目前对糖尿病足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疾病的病因依然不明确、诊断方法有待改善、治疗策略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开展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其病因、完善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总结糖尿病足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并发症和预防措施,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通过对当前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为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防提供指导,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未来在糖尿病足临床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疾病的防治工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

2. 正文2.1 糖尿病足的病因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易造成周围神经受损,导致感觉减退或消失,从而使患者对足部疼痛、温度和压力等刺激缺乏感知能力,容易忽略细微的创伤。

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和动脉硬化,使足部血液循环受损,难以及时修复受伤处。

糖尿病足的病因还包括足部感染、足部畸形、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缺乏足部护理等因素。

糖尿病足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治疗的研究进展
坏疽 。
的密切关注 。本文综 合近年 来关 于糖 尿病 足及 其治疗 的研
究 T作 , 分 析 糖 尿 病 足 的 病 因 病 机 m 发 , 述 不 同 的 临 床 从 论 表 现 下 针 对 性 的 治 疗 方 法 。 按 照 这 一 思 路 , 文 后 续 章 节 安 本 排 如 下 : 2部 分 概 述 糖 尿 病 足 的 病 因 病 机 ; 3部 分 分类 描 第 第
制 是 多 方 面 的 ]高 血 糖 、 胰 岛索 血 症 与 胰 岛 素 抵 抗 、 化 : 高 氧
应激、 与受体结合诱 导多种 氧 自由基 以及细 胞 因子 、 凝及 促
抗 纤溶 状 态 异 常 、 因 突 变 , 些 因 素 导 致 和 加 速 动 脉 粥 样 基 这
硬化的发生 、 展。 发
的方向。
真菌 的混合感染在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 中占绝对 的比例 , 其 中又以革兰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
3 临 床 表 现
3 1 症 状 .
2 糖 尿 病 足 的 病 因病 机 糖尿病足的病因与发病的研究仍 在进行 中 , 目前 研 究 表
3 11 糖 尿 病 原 发 病 症 状 如 典 型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具 有 多 食 、 .. 多 饮 、 尿 和 消 瘦 二 多 一 少 的症 状 , 年 患 者 症 状 多不 典 型 。 多 三 老 3 12 感 觉 障 碍 患 者 的 肢 体 感 觉 障 碍 主 要 有 以下 几 种 表 现 .. ( ) 称 性 周 围神 经 病 变 , 最 早 最 常 见 的 神 经 病 变 。患 者 1对 为
2 2 神经病 变 .
糖 尿病神经 病变改变 多见于周 围神经 和植
物神经系统 。其 中周 同神经病 变是最 常 见的糖 尿病慢 性并 发症之 一。有 6 % ~7 % 的糖 尿病 患 者会 发生 该病 变川 。 0 0 其 病变可导致关节 畸形及溃疡形 成 , 至发展 到严 重的肢端 甚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通过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积极管理,可以预防80%足溃疡及高达85%截肢的发生,以往研究表明,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最大程度地预防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

鉴于此,本文综述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现状,为制定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糖尿病高危足发展成糖尿病足病。

1.糖尿病足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危害糖尿病足病(DF)是指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周围动脉病变。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25%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罹患糖尿病足。

新近调查发现,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肢和死亡。

糖尿病足患病率、复发率、截肢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医疗费用昂贵,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负担。

2.糖尿病高危足的定义、筛查意义和分级2.1糖尿病高危足的定义糖尿病高危足(DFR)是糖尿病足的前期状态,指糖尿病患者足部并发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或周围血管病变,或同时伴有足畸形,存在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但尚未破溃形成糖尿病足或既往糖尿病足已愈合的患者。

2.2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意义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筛查,可以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通过定期系统全面的足部筛查,发现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治疗早期病变,多学科综合管理与监测糖尿病足高危人群,以及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预防50%的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需进行1次足部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足溃疡危险因素,风险等级越高,建议筛查频率更频繁。

2.3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内容2017年郭晓蕙等[2]依据中国实际情况,通过德尔菲咨询构建了《DFR筛查、分级、干预规范流程》,本流程增加了粗筛环节(见表1),通过简单的病史询问发现至少符合以下9条粗筛标准中任何1项危险因素的患者,方可进入细筛流程(见表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现( 肢体末端疼痛 、 感染 、 溃疡 、 坏疽 ) 之归属为 中医的 消渴 、 将
脱疽范畴。郭彩 云 认为 D F属于 中医 学 “ 阴疽 、 痹 ” 范 血 等 畴。近年有人提 出不 同的看法 : 玉坤 等 根据 宋代 诸瑞 章 刘
《 卫生宝鉴》 消渴患 者足膝发 恶疽至死 不救 ” 中“ 的记 载 , 为 认
早、 晚 3 , 中、 期 然后分别辨证 论治 。早期 属气 阴两虚 、 脉络不 和型者用增液承气汤加味 ; 阳虚血瘀型者用四逆散加减 。中期 属气血亏虚 、 湿毒 内蕴型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 热毒炽盛 、 胃肠 结热者用四妙勇安汤加味 ; 肝胆湿热型用龙胆 泻肝 汤加 味。晚 期 肝肾阴虚 、 痰阻血瘀 型患者用六 味地黄 丸加减 ; 脾肾阳虚 、 经 脉 不通 型者用右归丸加减 。同时与 山莨菪碱组做对照 , 取得 了
疽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学文 献 中未 发现 与 D F相对应 的病
名, 但是其描述的症状表 现类 似于 D F的表 现。早在 《 枢 ・ 灵 痈疽篇》 就有 :发于足趾名 日脱疽 , “ 其状赤 黑 , 不治 ; 死 不赤黑 不死 , 不衰 急斩之 , 不则死 矣。 后世 医家 多根据 D ” F的临床表
D F的治疗取得 了很大 的进展 。现对 近 1 的有关 文献报 道 0年
作一综述 。
1 D F在 祖 国 医 学 中 的范 畴归 属
D F首先是 在 15 9 6年 由 O ke aly提出 的;99年世 界卫 生 19 组织 ( O) D WH 将 F定义 为 : 糖尿病 患者 由于合并 神经 病变 及 各种 不 同程度 末梢 血管 病变 而 导致 下肢 感染 、 溃疡 , 成 和 形 ( 深部组织 的破坏 _ 。D 或) 2 F以肢体末端疼 痛 、 染 、 疡 、 J 感 溃 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血管和足部骨骼、软组织损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足部疾病。

目前,糖尿病足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十分重要。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和血管损伤、感染和创伤等多个环节,其中血管损伤是糖尿病足重要的病理过程之一。

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包括:保持足部清洁、控制血糖、使用糖尿病足特定的鞋垫、镶嵌鞋垫或使用足矫正器、进行手术等。

然而,以上治疗方法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糖尿病足治疗中的药物治疗目前仍处于研究状态,但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研究结果。

例如,因糖尿病而导致的创伤和感染可以通过局部喷洒硝酸甘油药水来治疗。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将20名患有糖尿病性足溃疡的患者随机分组,其中10名患者接受硝酸甘油药水治疗,另外10名患者接受常规见疗。

结果显示,接受硝酸甘油药水治疗的患者溃疡面积显著缩小,愈合时间也更短,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另外,干细胞治疗也是近年来糖尿病足治疗中备受关注的领域。

研究表明,干细胞注射可以促进足部组织再生,降低炎性反应和增加新血管的生成。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19例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了干细胞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明显,其中15名患者创面完全愈合,3名患者愈合缓慢,1名患者创面未愈合。

此外,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在糖尿病足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例如,一种名为七叶皂荚子水提物的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足合并症的临床症状。

在一项对8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中,30例患者在接受七叶皂荚子水提物治疗后,足部疼痛和肿胀缓解,足部感觉也得到改善,尤其是对于神经病变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逐渐拓展。

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之路依然具有潜力。

未来的研究将会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