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在主张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

合集下载

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 民群众是社会分 工中各方 面的人们 ,是 占绝大多数 的, 是 大众 的 ,他们在历史 上不 曾留下姓名 ,在人类社会发 展过 程中也不 曾打下明显的活动痕迹 ,总是默默无闻 ,但 在创造 历史过程中付 出的代价最多 、作 出的贡献最大。人民群众 由 于历史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也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他 们的实践活动也遭受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但从社会历史发 展的全过程 、总趋势看 ,他们是历史发展动力的主要承担者 , 是真正决定历史命 运 ,最终决定大局 的。
二、科学 把握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每一个体 和群体在社会历史 发展 中都有其作用 ,但作用 的性质和大小各有不 同。有 的是积极 的,有 的是消极 的 ;有 的是重大 的 ,有 的是一般 的。从社会发展 的总体看 ,只有人 民群 众 才 是 创 造 历 史 的 决 定 力 量 。 (一 )人 民群众 是社会物 质财富 的创造者 。人 类社会赖 以生存 的一切 物质资料 ,都 是劳动人 民群 众创 造的。人类 的 吃 、喝、穿 、住 、用 等物质生活资料 ,都 是劳动群 众在生产 实践 中创造 出来 的 ,他们 不断积累生产经验 ,改进生产工具 ,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从 而促进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 关系的变 革 ,推动人类社会 向前发展 。在谈到英雄人物的功绩时 ,特 别强调他们对人 民群众 的依赖关系 ,许多伟大 的思想家 、艺 术家 以及能工巧匠他们本身就是劳动群众 中的一员 。如果人
青年与社会 2015年9月上 g25期总g607期
论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
施 晓 良
(西藏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西藏 拉 萨 850000)
【摘 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要把握其实质,必须要全面理解 “人民群 众”的内涵,科 学把握人 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正确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 中的重要作 用。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就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反映了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

3,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①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②狭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经济关系或者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3)观念结构:是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贯穿于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主要表现在:(1)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①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其次,社会进步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①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它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关系就会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变革生产关系的任务就提出来了;而随着生产关系或者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也必然发生变化。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个人报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和社会发展

个人报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和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与社会发展个人报告------------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引入:张晓风说:人生是一场大的遇合。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

比如舍友,舍管阿姨,听讲座时看到阿丘,六小龄童,或许还会偶遇校友杨澜和何炅,也有可能发现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出现在俄罗斯总统的宴会上。

那么我们怎么将个人进行分类呢?首先,个人的定义是个人: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

个人可以依据作用大小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普通个人:与任何集团无利害关系或成员关系的人,与特殊阶级有别的社会群众;历史人物:一定历史时间的主要倡导人,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次,普通个人和历史个人在社会发展中都有自己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肯定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由普通个人组成,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就内在地包含了对普通个人作用的肯定,.每一个追求自己目的的人创造着自己的历史,无数的人按不同的方向活动,这些活动对外部的各种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社会历史.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突出表现: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作出伟大的事情来. 第二,普通个人为历史输送杰出人物【案例】何玥是广西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因患脑瘤晚期被确定为脑死亡。

她父亲根据她生前的意愿,将她的肾脏和肝脏进行捐献。

她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被分别移植到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体内,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她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重大作用。

唯物史观在主张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历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一方面,“时势造英雄”,任何英雄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2022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4、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6、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7、“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9、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12、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1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14、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15、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实现共产主义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二、多项选择题1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1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C.旧式分工的消除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9、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20、割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将导致(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庸俗唯物主义D.二元论哲学三、辨析题21、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大学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的重点整理.doc

大学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的重点整理.doc

唯物壬义唯心壬义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形态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含义及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完应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第二,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实践狭义上专指人自觉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就是实践主体有目的的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使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内容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内容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及主要范畴基本特征:联系和永恒;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主要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含着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他的严重缺陷.全面的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其根本对立表现在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不同回答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人们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及具体内容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联大系统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有答案

联大系统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有答案

联大系统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有答案[论述题,4.3分] 请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一般特点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并请用该原理分析说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为什么必须既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答案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了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平衡、不一致、历史继承性、内部相互作用、反作用|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等,又会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反作用,或者会促进或者会阻碍|现实生活中精神文明发展存在的众多问题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限制作用[论述题,3.3分]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论述题,3.3分]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更替的历史必然性答案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过程|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阶级统治的革命过程中,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进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己又逐渐演变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迟早要为一种新的更为先进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题,3.3分] 试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并结合实际说明现时代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答案是: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地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认识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第四,深化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论述题,3.3分]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答案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剩余价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论述题,3.3分] 试述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答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论证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抠纽”|这是因为: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论述题,3.3分]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答案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社会意识内部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论述题,3.3分]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但是必须明确,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 挥什么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 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3、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在主张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 同时,充分肯定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 用。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一 方面,“时势造英雄”,任何英雄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的 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的出 现也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等 偶然因素。
所谓阶级分析的方法, 所谓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阶级关 系中,同其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系中,同其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历史人物又具有阶级的制约性,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的历史人 物。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难免要打上阶维的烙印。历史 人物的历史命运,一般来说是随着他们所属的阶级兴衰而沉浮的。
③劳动人民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1)劳动人民在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的原料的同时,还对这些原料作了初步 劳动人民在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的原料的同时, 劳动人民在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的原料的同时 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 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 ,这就是说科学艺术的最早的发 明权属于劳动者。 明权属于劳动者。但是却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劳动人民中还涌现出了许多闻名的科学家、艺术家。 第二,劳动人民中还涌现出了许多闻名的科学家、艺术家。
在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之前,首先 应当明确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一、人民群总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内涵: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指一切对历史的发 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不同历史阶段它的内容有很大 不同。 2、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巨大作用的人物 3、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的观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史观在主张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一方面,“时势造英雄”,任何英雄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的出现也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等偶然因素。

推动人类历史前进上的伟大人物,无不是在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里,意识到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社会需要;当仁不让地担负起满足这些社会需要的发起责任;并把满足这种社会需要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来加以解决。

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是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他们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和大小取决于他们是否正确反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其对历史影响作用的性质即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人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对历史任务的认识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的广度和深度。

列宁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能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好而领导运动的政治
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一般地说,他们的面貌是由其所属的阶级决定的,他们对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
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任何杰出人物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不能超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然而,他们却可以凭借一定社会条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他们的才能、经验、意志、性格、品质和身体素质等情况,在历史事件中打上深刻的个人烙印,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只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者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甚至有时候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的变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
或者提出来。

他们比一般人站的高、看的远,解决历史人物往往的愿望比别人强烈。

黑格尔的《法哲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他的时代的意志
表达出来,他告诉他的时代什么是那时代的意志,而且能去完成它。

他所做的是他的时代的精髓与核心,他使他的时代现实化了。


3正确理解个人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

反对个人崇拜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个人的发展史社会化和人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个人的社会化个个性化作为个人发展的俩个侧面,相反而又相成,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

个人之所以成为社会的人,乃是他进入社会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逐渐社会化的结果。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