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患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消渴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消渴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
参考文献 [ ] 张光富 ,李星 民. 中医护理 手册 [] 1 M .长沙 :湖南科 学技 术出版 社 ,
1 8 。 7 1 9 1 1 97 : 7- 8 .
[] 国家 中药管 理局 . 2 中医护理 常规护 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 [] M .长沙:
湖 南 科 学 技 术 出 版社 , 19 : l —3 . 9 3 1 1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护 理 研 究
Nu s g R ee r h r sac
l 69 ・
C i e e J u n l o h o d cn n h p a ma y h n s o r a f Et n me ii e a d Et no h r c
2 饮食护理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致脾 胃积热,灼伤肺肾之阴, 也可发为糖尿病 。根据 “ 药同源 ”的原理和 “ 食 食药同治 ” 的逻辑关系 ,糖尿病 患者的饮食 宜清 淡、凉性有营养,忌吃 肥甘 厚味和醇酒炙烤 、辛辣刺激 之品,禁食含糖较高之物 。
法及低血糖 反应判 断和应对 。③ 了解 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 防治 并发症 中的重要 作用 ,掌握 饮食 治疗 的具体 要求和 措 施,学会 自己烹调 ,长期坚持。④ 掌握体育锻炼具体方法及 注意事项 。⑤ 生活规律、戒烟戒烟。注意个人卫生 ,做好足
部护理。⑥ 了解情 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 ,指导病人正 确处 理疾病 导致 的生活压 力 。⑦ 指 导病人 定期复 诊 。一般 每2 3 月复检G b ,或 每3 —个 HA 周复检F , 以了解病 情控 制情 A 况 ,及 时调整用药剂量 。每年定期全身检查 ,以便早防治慢 性并发症 。⑧教导病人外 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 ,注 明姓名 、 病名、住址 、所在单位 、联 系人 姓名及 电话号码等 ,以便发

消渴的辩证施护

消渴的辩证施护

五、辨证施护
1、胃热炽盛,消耗水谷 (1)向病人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督促病人及家属格 执行并长期坚持饮食计划: ①认真控制主食量在300-400g/d,每日主食以粗粮为好。 ②用餐定时定量,如能少量多餐更佳,外出应携带必要的食 物。 ③消瘦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食物。 ④按规定进食仍感饥饿时,可给予水煮蔬菜充饥。 (2)经常检查病人是否按饮食计划进餐,并在治疗过程中 按实际效果作出必要的调整。 (3)观察体重变化,每周测体重1次,做好记录。 (4)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运动,以不感疲劳为宜。
消渴的辩证施护
一、定义: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 消瘦,或尿中有甜味为主要表现。口渴多饮 为上消;善食多饥为中消;饮一溲为下消, 统称为消渴。
二、中医辨证常见证型
1、胃热炽盛,消耗水谷 [证候] 多食易饥,食量超出常人,消瘦无力。 2、肾阴亏虚,肾失濡养 [证候] 排尿次数及尿量均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 3、肌肤失养,脉络瘀阻 [证候] 肌肤焦枯,瘙痒。
4、肝失濡养
[证候] 视物模糊,眼红,眼胀,眼痛。
三、评估 1、生命体征,精神状态。 2、胰岛分泌功能。 3、饮食及体重变化情况。 4、24h尿量、色、气味。 5、皮肤状况。 6、中医临床辨证,观察舌象、脉象。
四、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3、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保持情绪稳定。 4、保持规律的生活,适当运动。 5、给予高纤维、高热量、含碳水化合物油脂食物。 6、选择宽大、透气鞋袜,温水洗脚,防烫伤。 7、指导患者正确测血糖及尿糖、血糖仪使用方法,随时监 测血糖变化。 8、用药护理,应用降糖药注意有无低血糖表现,注射胰岛 素部位常更换,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消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一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阴虚燥热患者病室宜凉爽通风。

三、定期检验空腹和饭后2小时的血糖和尿糖变化。

四、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五、观察患者饮水,进食量,尿量及尿的颜色和气味,观察患者的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1、患者突然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

2、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呼气右烂苹果气味的铜症中毒时。

3、出现神昏,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等症状。

一、对重症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严防口腔溃疡和褥疮发生。

二、若有皮肤瘙痒、疖肿和中风等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三、降糖药物的用药类别、时间、途径和药量,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

四、做好饮食调护、热者控制主食量。

五、轻者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

六、加强情致护理。

、七、做好出院指导。

不寐(失眠)不寐又称失眠,是内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

一、按照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温湿适宜,光线宜暗,避免噪音,清楚异味,床铺舒适、干燥。

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寝前不做激烈的运动,不久看电视、小说,避免过度兴奋。

四、教会患者做“放松功”,以及其他帮助入睡方法,如默念数字等。

五、无脏腑器质性病变患者,应适当增加体力活动,促进气血阴阳的调和剂脏腑功能的恢复。

六、观察患者睡眠情况并做好记录。

七、中药汤剂服用,实证宜偏冷服,虚症者宜热服,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八、饮食宜清淡可口,忌辛辣、肥腻等品。

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不宜进食,饮浓茶、咖啡等。

有条件时可于睡前饮适量牛奶。

九、做好精神护理:协助解决患者思虑的难题。

十、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

胃脘痛(胃炎、胃溃疡)胃脘痛是以上腹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消渴病的护理查房》课件

《消渴病的护理查房》课件

02 消渴病护理常规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 内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枕套 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病 情变化。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 染。
饮食护理
01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合理饮食结构。
02
适量摄入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
03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 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指导患者科学饮食。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 生的建议,指导患者进行 适当的运动,以增强身体 素质。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护理质量评价与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
总结词
教授患者自我监测、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技能和方法。
详细描述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血糖监测、记录及分析,使其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教授患 者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强 调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如定期检查足部、眼睛和肾功能等。
家庭支持与随访教育
总结词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护理与支持,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消渴病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目录
• 消渴病概述 • 消渴病护理常规 • 消渴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消渴病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健康教育 • 消渴病护理研究进展
01 消渴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消渴病是一种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消渴病,是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郁过度所致,以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进食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休息和排泄状况。

(3)了解患者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4)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无血管、神经系统异常。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肝胃郁热证。

证候:脱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

证侯:脱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会艮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

舌红,边有瘀班,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

证候: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杲,便澹,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

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

证候:心烦口苦,胃脱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

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

证候: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漫赤便秘。

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

证候: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脱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澹,口干口苦Q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腕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

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消渴的护理常规

消渴的护理常规

消渴的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连续3日,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5.协助医院完成各项检查。

6.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脉、皮肤等情况。

2.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头晕、出虚寒、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出烂苹果气味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神昏、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即使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制测体重。

三、给药护理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

四、饮食护理1.遵医嘱进食,控制总热量。

2.禁食糖、烟酒、少食煎炸食物。

3.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水煮蔬菜类食物。

五、情志护理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六、临证施护1.上消(燥热伤肺症),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2.中消(胃燥津伤症),大便秘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口服通便药。

3.下消(肾阴亏虚症),可进行六位艾灸;口渴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4.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予糖水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

5.有皮肤瘙痒、痛肿、痛症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七、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饮食方法,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食。

2.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

4.讲解本病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病变,足部感染等。

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5.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理发、修指甲;内衣、鞋袜要柔软宽松;趾端要保暖。

6.定期复查,随时携带糖尿病治疗保健卡。

以防发生低血糖时可采取急救措施。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常规消渴病肾病,是消渴病日久及肾、损伤肾气所致,以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少水肿、畏寒肢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与膀胱、三焦有关。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血糖、血压、水肿、尿量、恶心、呕吐等情况。

(2)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饮食习惯Q(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气阴两虚证。

证候:脾气虚兼肝肾阴虚为多见。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视物模糊,小便量多。

舌红少津,脉弦细。

②脾肾气虚证。

证候:下肢水肿,面色无华,脱闷纳呆,肢重困倦或便澹。

舌淡苔白,脉满细或缓。

③浊毒上逆证。

证候:全身水肿,气短语怯,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心悸气急,尿少便滤Q舌胖质黯,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

④脾肾阴虚证。

证候;面目、全身水肿,皖腹胀满,畏寒肢冷,食少便清,腰酸腿软,阳痿早泄。

舌胖淡苔白腻,脉沉细。

⑤心胃湿热证。

证候:面色潮红,脱腹闷胀,烦躁不安,食欲旺盛。

舌胖苔黄腻,脉弦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3)肾衰竭患者早期可以适当活动,症状较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4)患者应勤洗澡、勤漱口,预防压疮发生和口腔感染。

(5)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人量,定时测量体重、血糖等。

(6)观察病情,做好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水肿、血糖、二便、舌脉以及皮肤瘙痒等情况。

②患者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③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吐血、便血时,及时报告医生。

④患者表情淡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神昏诡语、呼吸急促或深而慢时,及时报告医生Q⑤应注意服用降糖药物患者的饮食及用药反应,如出现头昏、心悸、出汗、无力等,应速喂糖水,并立即报告医生。

(7)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顿服。

(8)饮食护理:①饮食宜以高维生素、低糖、低盐、低脂及优质低蛋白为原则。

消渴病的护理查房 (5)

消渴病的护理查房 (5)

消渴病的护理查房责任护士护士长发言郑护士长:首先感谢护理部卢主任和大内科熊护士长参加我们的护理查房,希望通过这次查房能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

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口干口渴,喜冷饮,倦怠乏力,头晕,心慌胸闷,夜间平卧明显,劳累后胸闷气喘加重,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舌暗红,舌尖有瘀点,苔黄腻,脉滑涩。

T 36.5℃ P 97次/分R20次/分 Bp 160 /110 mmHgBMI为27.54入院诊断中医诊断:消渴-肝胃郁热兼血瘀证西医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冠心病心功能不全Ⅲ级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实验室检查床边指血血糖9.7mmol /LWBC:10.4×109 ↑ HDL-CH:0.75mmol /L; ↓LDL-CH:4.48 ↑ BUN:8.55mmol /L ↑CR:195.19umol /L ↑ GLU 9.03mmol /L↑总胆固醇:5.69mmol /L↑尿常规:GLU+- 尿蛋白+2 潜血+1HBA1c7.30%辅助检查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 ST段改变彩超提示:主动脉钙化二尖瓣、三尖瓣中度返流,主动脉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稍减退,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并粥样斑块形成右侧锁骨下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轻度脂肪肝胸部正位片:双侧胸腔少量积液MR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治疗⑴Ⅰ级护理、糖尿病饮食⑵给予0.9﹪NS 250ml+红花黄色素100mg静脉输入Qd,0.9NS10ml+前列地尔10ug静脉推注Qd改善循环治疗。

⑶、双克25mgTid 螺内酯40mgQd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 Qd ,碳酸氢钠1.0g Tid,尿毒清颗粒5g Qid,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阿司匹林0.1g Qd,氟伐他汀胶囊40mg Qd,⑷遵医嘱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每日一剂,清热解毒记24小时尿量辅助检查9月24日请心血管科会诊后:停用双克,改螺内酯剂量为40mg Tid,呋塞米 40mg Tid,地高辛0.125mgQd.护理诊断、措施、及效果评价2013-09-22-12:00P1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缺乏或功能不足导致葡糖糖利用障碍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患者护理常规
消渴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根据本证“三多”症状的主次,又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位在肺、胃、肾。

糖尿病、尿崩症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辨证:燥热伤肺证、胃燥津伤证、肾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既往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家族史。

2.病程长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并发症。

4.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措施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遵医嘱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做好记录。

多饮多尿者,需记录24小时液体进出量及小便次数,并注意尿液的颜色、气味等。

3.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每周定时测体重。

4.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脉、皮肤、气味等情况。

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或有神志改变、恶心呕吐、呼吸加速、呼出烂苹果气味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5.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中药汤剂宜温服,安排在两餐之间服用。

6.遵医嘱进食,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各种甜食以及各种含糖饮料等,禁烟酒。

7.增强与慢性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8.燥热伤肺证,若患者口干舌燥,可给予鲜芦根煎水代茶饮;胃燥津伤证,大便秘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口服通便药;肾阴亏虚证,可进行穴位艾灸;口渴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予糖水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三、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饮食疗法,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食。

2.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

3.讲解本病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病变、足部感染等,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指导患者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积极进行有氧运动。

四、出院回访
1.是否遵医嘱正确服用降糖药,血糖的控制情况。

2.运动及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必要时给予相应指导。

3.告知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保健卡,以防发生低血糖时,可采取急救措施。

4.定期复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