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事故损失
汽车查勘与定损项目六 事故车辆损失评估

【相关知识】
• 4. 基本方法步骤 • (1) 搞清肇事损伤部位, 由此确定因肇事部位的撞击、 震动可能引
起哪些部位的损伤。 • (2) 确定维修方案, 并据此对损坏的零部件由表及里进行登记, 并
分别进行修复、 更换分类。 鉴定、 登记时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由前 到后, 由左到右, 先登记外附件 (钣金覆 • 盖件、 外装饰件), 再按机器、 底盘、 电器、 仪表等分类进行。 • (3) 根据已确定的维修方案及修复工艺难易程度确定工时费用。 • (4) 根据所掌握的汽车配件价格确定材料费用。 • (5) 定损时各方 (被保险人、 第三者、 修理厂、 保险公司) 均应在场。 在明确修理范围及项目, 确定所需费用, 签订 “事故车辆估损单” 协议后, 方可进厂修理。
这是因为以下两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
• (1) 目的不同。 汽车正常修理时的技术鉴定是发现和确定车辆的故 障和隐患; 依据汽车修理标准排除存在的故障, 恢复正常性能。 而 事故车辆的鉴定是确定本次事故造成的损失, 确定哪些配件或总成 该换, 哪些配件或总成该修及如何修理; 确定该换配件或总成的价 格和修理所需工时费用; 计算出本次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事故 车辆的修理是指恢复到发生事故前的技术状态。 事故车辆在损失鉴 定和修复时, 凡与本次事故无关的部分, 即使存在问题也不必关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 保险公估机构的职责范围 • 接受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委托, 对保险标的完成承保前的检验、 估
价及风险评估; 对保险标的进行出险后的查勘、 检验、 估损及理算; 承揽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受理有关部门 (公安交通管理机 关事故处理部门) 委托, 对非保险车辆进行查勘、 定损、 估价。 • 3. 定损核价人员的任务 • 定损核价人员的任务是: 接到任务及有关资料后, 利用必要的设备和 技术手段做好事故车辆的查勘工作, 对事故车辆及受损部位进行拍 照。 定损人员确定事故车辆的损伤部位, 并确定受损总成及零部件 的更换或修理。 核价人员在此基础上, 对零配件价格及修理工时费 用做出正确的核定。 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项目7 车险事故车辆损失评估

查勘人员经过认真查勘后,事故车辆未有紧急制动痕迹,未发现车辆 有碰撞痕迹。另外,在地面发现有一串漏液的痕迹,但闻上去不像汽油的 味道”。
初步怀疑该车属于自燃,不属于因碰撞导致的起火。同样属于起火燃 烧,自燃和碰撞导致的起火有什么区别吗?
一、汽车火灾的分类
1.自燃 2.引燃 3.碰撞起火 4.机械故障导致起火 5.经停不当导致汽车起火 6.爆炸 7.雷击起火
2.一次损伤的检查 车门、玻璃、引擎盖前后保险杠等部件位于车身的最外层表面,对该区域 系统性检验是车辆定损的第一步。车身表面部件的损伤为直接碰撞物接触所发 生的损伤。如图7-27所示,该本田CR-V轿车直接碰撞点为车辆右前角部位, 碰撞力推压前保险杠右侧、右前翼子板、散热器护栅、引擎盖右侧、右侧车灯 具等,导致这些部件发生严重变形,这些损伤为碰撞物直接接触所致,统称为 直接损伤。 直接损伤往往是碰撞物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损伤,这类损伤往往能够找到与 被碰撞物直接接触的痕迹。定损人员及查勘人员往往需要根据直接碰撞痕迹的 形状、高度,现场散落物及附着物分析和认定事故,直接损伤是事故分析损伤、 认定不可缺少因素,是痕迹认证为有效的证据。
项目七 车险事故车辆损失评估
目录
CONTENTS
1 碰撞事故车辆定损 2 火烧事故车辆定损 3 水淹事故车辆定损 4 新能源车辆定损
01 T任as务k
碰撞事故车辆定损
通过“碰撞事故车辆定损”任务的学习,要求学生:
1. 了解事故车辆勘验流程和方法; 2. 掌握车身部件损伤的评估要领; 3. 能够完成一般事故勘验。
三、发动机定损分析
1.发动机及附件碰撞损坏认定及修复 (1)发动机附件 (2)水箱及附件 (3)散热器框架 (4)铸造基础件
三、发动机定损分析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PPT课件

在经济上的损失还可以减少一些。
.
62
拒赔案例五:轮胎爆胎
去年夏天,车主陈先生开车到市郊过周末,由于气充得太足,
轮胎在太阳暴晒后爆胎。因为陈先生给爱车买了全险,所以他想轮
胎爆胎后应该可以让保险公司给予赔偿。没想到保险公司的查勘人
员告诉他,轮胎是除外责任,不能赔。陈先生很是纳闷:全险到底
都保了些什么?
图414翻车事故造成的车身顶部损伤情况421弯曲变形2褶皱变形3扩宽变形4扭曲变形5承载式车身碰撞变形顺序43车架式车身的变形倾向图415车架式车身上的吸能区歪曲图416车架的歪曲变形凹陷图417车架的凹陷变形46图418车架的挤压变形47图419车架的菱形变形48图420车架的扭曲变形车辆其它主要部件的损伤形式41发动机的损伤情况5142悬架系统的损伤情况图422悬架系统的主要零部件52图423转向系统的主要零部件43转向系统的损伤情况5344制动系统的损伤情况图424制动系统的主要零部件5445变速器和离合器的损伤情况425手动变速器的主要零部件55图426自动变速器的主要零部件56图427离合器的主要零部件58拒赔案例一
向的分力使车辆产生向上或向下的
拱曲或凹陷变形。各个方向的损坏
情况取决于分力大小,而分力大小
与碰撞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有关。
.
24
力矩M=碰撞力的大小F×距离S
图4-2 碰撞力产生的力矩作用
.
25
.
26
碰撞力除了对车辆部件产生直接损坏之外,还对车辆产生扭转力 矩作用,如图4-2所示。这个力矩的大小与碰撞力的大小成正比,也 与碰撞力作用线距离车辆质心的距离成正比。如果碰撞力刚好穿过 质心,那么力矩就为0,也就是不会使车辆产生旋转倾向,碰撞力完 全由车辆吸收,这会对车辆零部件产生较大的损坏。如果碰撞力不 是刚好穿过质心,就会使车辆产生旋转,旋转角度的大小取决于力 矩的大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实际事故中经常能够看到被撞车辆 明显产生偏转甚至掉头现象。但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碰撞力用于 推动车辆转动,减小了车辆本身的受力,可能会减轻车辆的损坏程 度。不幸的是,在车辆旋转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二次碰撞而导致 更大的破坏。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实用教程(第2版)-第七章 事故车损失评估

第7章 事故车损失评估
7.1 机动车辆碰撞损失评估
在各类汽车事故中,因碰撞所造成的损失是最常见的,也是损失最大的项目。因此,评估人员必须了解 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汽车碰撞事故的分类及特征,掌握碰撞造成的损失及常见修复方法,掌握汽车基本件 的修理与更换标准,掌握各部位修复所需要的工时标准等。
1.汽车防水、涉水方法 (1)雨前准备 (2) 高处停车 (3)行车避水 (4)科学涉水 (5)谨慎涉水 2.汽车被淹后的施救 (1)严禁水中启动汽车 (2)科学拖车 (3)及时告知车主及承修厂商 (4)仔细检查电路部分 (5) 及时检查相关机械零部件 (6)清洗、脱水、晾晒、消毒及美容内饰 (7)保养汽车 (8)谨慎启动
7.2.2 水淹基本情况
1.水的种类 2.水淹高度 水淹高度是确定水淹损失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水淹高度通常不 以高度的计量单位米或厘米为单位,而以重要的具体位置作为参数, 以轿车为例,如图7-10所示,水淹高度通常分为6级,即: 1级:制动盘和制动毂下沿以上,乘员仓未进水。 2级:车身地板以上,乘员仓进水,而水面在驾驶员座椅座垫以下。 3级:乘员仓进水,而水面在驾驶员座椅座垫面以上,仪表工作台以下。 4级:乘员仓进水,仪表工作台中部。 5级:乘员仓进水,仪表工作台面以上,顶蓬以下。 6级:水面超过车顶。
(5)扭曲 扭曲即汽车的一角比正常的要高,而另一角要比正常的低(如图7-6E)。当一辆汽车以高速撞击到路边
或高级公路中间的隔离带时,有可能发生扭曲型损坏。后侧车角发生碰撞也常发生扭曲损坏。仔细检查能发 现板件不明显的损坏。然而真正的损坏一般隐藏在下部。由于碰撞,车辆的一角向上扭曲,同样,相应的另 一角向下扭曲。由于弹簧弹性弱,所以如果汽车的一角凹陷到接近地面的程度,应该检查是否有扭曲损坏。 当汽车发生翻滚时,也会有扭曲。
汽车碰撞分析与估损 第四章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

5、承载式车身碰撞变形顺序
承载式车身在发生前部或后部碰撞时,碰撞力将从碰撞点开始,沿着车身构件向外传
播,从而造成更大面积的损坏。一般来说,车身发生变形的顺序如下:
1)弯曲变形:在碰撞发生后的一瞬间,碰撞力达到最大,它首先会对构件产生挤压作用, 使构件中部产生弯曲变形。但由于金属构件具有弹性,所以在碰撞力消失后可能会部分或 全部恢复原状。在事故查勘时,如果发现测量的高度值超出允许范围,通常表示产生了弯 曲变形。
产生挤压变形,Z轴方向的分力使车辆产生向上或向下的拱曲或凹陷变形。
碰撞力除了对车辆部件产生直接损坏之外,还对车辆产生扭转力矩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实际事故中经常能够看到被撞车辆明显产生偏转甚
至掉头现象。但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碰撞力用于推动车辆转动,减小 了车辆本身的受力,可能会减轻车辆的损坏程度。不幸的是,在车辆旋 转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二次碰撞而导致更大的破坏。
汽车保险概述
目录
第一章 汽车保险概述 第二章 车辆识别基础 第三章 车辆结构知识 第四章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 第五章 事故现场查勘 第六章 机动车定损 第七章 钣金和喷漆 第八章 机械和电气修理 第九章 计算机估损 第十章 二手车价格评估
第4章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
4.1 常见的碰撞类型 4.2 碰撞力对车辆变形的影响 4.3 车身结构对车辆变形的影响 4.4 车辆其它主要部件的损伤形式
9、两车正面追尾碰撞
A车为后部碰撞受损,B车为前部碰撞 受损
A车后保险杠面罩及保险杠,后车身 板、行李箱盖等变形,两侧尾灯损坏, 严重时会导致两侧围板变形、行李箱 底板变形、后悬架机构位置变形等。
B车保险杠面罩及保险杠、格栅、两 侧前照灯损坏等。 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水箱及其支架、 空调冷凝器和相关部件损坏,发动机 舱盖、翼子板变形,发动机后移,纵 梁损坏等
2024年车辆损失赔偿起诉状

车辆损失赔偿起诉状当事人信息原告:XXX 被告:XXX描述原告的权利和利益原告是一名车主,拥有一辆牌照为xx-xxxx的汽车。
在xx年xx月xx日,原告驾驶该汽车行驶至xx路xx段时,被告驾驶的牌照为xx-xxxx的汽车与原告驾驶的汽车发生了碰撞,导致原告的汽车损坏。
经过车辆修复厂、专业评估机构等多次确认和鉴定,原告车辆共计损失xx元。
被告在事发当日存在过错,未能避免车辆碰撞事故发生,导致原告财产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被告应承担对原告的全部损失赔偿责任。
诉讼请求基于上述事实和法理,原告提出以下诉讼请求:1.被告承担车辆损失赔偿责任,赔偿原告因被告过错所导致的全部经济损失xx元;2.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事实依据1.事故发生现场照片及现场勘查报告;2.修理厂提供的修理报告、结算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3.关于车辆损失评估的专业机构评估报告;4.证明被告有过错的警方出警记录、现场监控视频等相关证据。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非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有专业机构出具的损害评估报告,也可以作为认定损失数额的证据。
”附加说明1.本起诉讼请求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和法律事实提出,实事求是,希望被告能够庭外私下解决。
2.如被告未能就全部损失赔偿达成一致,原告将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权到底。
结束语基于上述事实和法律依据,原告特别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承担对原告全部损失的赔偿责任,同时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两场碰撞 车辆保险车损赔付标准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车辆碰撞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无论是小的刮擦还是严重的事故,车辆保险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针对车辆损失,保险公司会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赔付,而这些标准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在本文中,我将就“两场碰撞车辆保险车损赔付标准”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车辆保险中的赔付标准。
一般来说,车辆保险公司会对不同类型的碰撞事故进行评估,并根据事故的性质、损失的程度、保险合同中的条款等因素来确定赔付金额。
对于轻微的刮擦或者小的碰撞,保险公司一般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快速的理赔。
而对于严重的事故,保险公司则需要进行更加严格和全面的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赔付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将聚焦在两场碰撞下的车辆保险车损赔付标准。
我们需要了解这两场碰撞的性质和情况。
一场碰撞可能是轻微的追尾,而另一场可能是车辆被严重撞击,导致严重损坏。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如何制定赔付标准,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对于轻微的碰撞,赔付标准是否应该更多考虑车辆的外观损失和修复费用;而对于严重的碰撞,赔付标准是否应该更多考虑车辆的结构损坏和安全问题。
这其中涉及到的法律、合同、技术和风险评估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和权衡。
在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车辆保险车损赔付标准应该是公平、合理、科学的。
在确定赔付标准时,保险公司应该充分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不应该随意扩大或缩小损失范围。
在赔付后,保险公司和车主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以便双方能够共同维护一份健康、可持续的保险合同。
法律和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车辆保险业的监管,确保赔付标准的透明和公正。
两场碰撞下的车辆保险车损赔付标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车主、法律和监管部门都需要共同努力,以确保赔付标准能够真正符合事实和合理要求。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引发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车辆碰撞事故是汽车保险中最常见的索赔情形之一。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

a)偏心碰撞
b)对心碰撞
图5-3碰撞方向与汽车质心的关系
.
15
第二节 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
驾驶员的反应经常影响到碰撞力的方向。尤其对于正面碰撞。驾驶员意识
到碰撞不可避免时,其第一反应就是旋转转向盘以避免正面碰撞(如图5-4a
.
13
第二节 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
图5-2 碰撞力可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
.
14
第二节 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
碰撞力造成大面积的损坏也同样取决于碰撞力与汽车质心相对应的方向。 假设碰撞力的方向并不是沿着汽车的质心方向,一部分碰撞力将形成使汽 车绕着质心旋转的力矩,该力矩使汽车旋转,从而减少碰撞力对汽车零部 件的损坏(如图5-3a所示)。
.
1
汽车事故鉴定学
主 编 鲁植雄 杨 瑞 副主编 朱奎林 杨万福 参 编 岳永恒 杨永海 余晨光 主审陈南
PPT制作:鲁植雄 等 Email: luzx@
.
2
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
第一节 汽车碰撞损伤分类 第二节 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 第四节 发动机与底盘部件的损伤分析 第五节 碰撞分区与损伤鉴定
.
25
第二节 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
图5-10 碰撞力传递原理
要想完全掌握现代汽车特别是承载式车身的碰撞损坏,了解汽车的碰
撞力传递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不能理解轻微损坏可能会引起汽车
在操纵控制和运行性能上发生严重故障。
.
26
第二节 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
通常,乘员舱用于向后传递纵向力的主要路径有两条,如图5-11所示。 一条是通过乘员舱底部纵梁和门槛梁向后传递,这条路径承受纵向力的能力 最大。因此,通常在其前端布置主要的吸能部件,如前纵梁。在碰撞中,纵 向力经前纵梁、门槛梁和乘员舱底部纵梁向后传递。当前部结构的压缩变形 较大时,前轮参与碰撞,纵向力经前轮、铰链柱下部结构和门槛梁向后传递, 这样可以防止前部结构继续变形而使动力传动总成撞向乘员舱。另一条路径 是纵向力经前指梁和铰链柱、A柱、车门及其抗侧撞梁和门槛梁而向后传递。 此路径上较大的载荷会导致前门框的较大变形,使碰撞后车门开启困难,因 此该路径前部结构的吸能能力通常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碰撞对不同车身结构汽车的影响
1.对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汽车的影响
图中圆圈点为车身和车架刚度较弱部位。用来缓冲和吸收来自前端或 后端的碰撞能量,车身通过橡胶件固定在车架上,橡胶件同样也能减缓从 车架传至车身上的振动效应 。
皱折与断裂损伤
平行四边形变形 左右弯曲
上下弯曲
扭曲变形
2.碰撞对承载式车身结构汽车的影响
(1)在多车事故中一般没有来自上、下方向的冲击载荷; (2)给事故汽车施加冲击力的均为其他车辆,尽管不同车辆的刚性不 一样,但没有单车事故中障碍物的刚性变化大。
a)正向坠崖翻车
b)侧向坠崖翻车 图5-1 翻车情形
c)高速转弯翻车
a)与刚性墙正碰
b)与刚性墙斜碰
c)与护栏正碰
d)与护栏斜碰
e)与刚性柱碰撞 图5-2 汽车与障碍物碰撞情形
f)与行人碰撞
图5-3 单车侧碰事故
图5-4 多车事故
a)正碰
b)追尾 图5-5 两车相撞情形
c)侧撞
汽车评估人员不仅要对对碰撞部位直接造成的零部件损 伤进行诊断,还需要对于与其相关联零部件的影响以及发生 在碰撞部位附近的损伤进行诊断。
安全事项
1、在查勘碰撞受损的汽车之前,先要查看汽车上是否有破碎玻璃棱边, 以及是否有锋利的刀状和锯齿状金属边角,为安全起见,最好对危险的部 位做上安全警示,或进行处理。 2、如果有汽油泄漏的气味,切忌使用明火和开关电器设备。对于事故 较大时,为保证汽车的安全,可考虑切断蓄电池电源。 3、如果有机油或齿轮油泄漏,注意当心滑倒。 4、在检验电器设备状态时,注意不要造成新的设备和零部件损伤。如 车窗玻璃升降器,在车门变形的情况下,检验电动车窗玻璃升降功能时, 切忌盲目升降车窗玻璃。 5、应在光线良好的场所进行碰撞诊断,如果损伤涉及底盘件或需在车 身下进行细致检查时,务必使用汽车升降机,以提高评估人员的安全性。
d)区域4(乘员舱区)
e)区域5(外饰和漆面区)
当使用检验区概念时,应遵从下列原则: (1)检查应从车前到车后(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从车后 到车前)。 (2)检查应从车外到车里。首先列出外板、装饰板,然后列 出车下结构嵌钣和附件的损坏。
(3)首先列出主要总成,然后列出比较小的部件以及未包含 在总成里的附件。
图5-13 车身侧面测量
4)车身后部的测量 当打开和关闭行李箱盖时,车身后部的任何损坏都可以 通过外形和不对称粗略地加以评估(例如拍摄照片)。由于 变形位臵可能漏水,因此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如图514)。
图5-14 车身后部的测量
区域3(机械损伤区)的检验与测量
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发动机和变速器也可能会发生损坏。若可
机械损坏有时不是由直接碰撞造成的,而是二次损坏的 结果。
区域4(乘员舱区)的检验与测量
乘员舱损坏可能是碰撞造成的直接结果,如侧面碰撞。内饰和配件的 损坏也可能是由车厢内的乘员或物体造成的。
检查方向盘是否损坏。
检查各把手、操纵杆、挡风玻璃和内饰是否损坏。 检查座椅是否损坏。 检查车门是否损坏。扶手、内饰板和门内板可能因乘员动量损坏。 检查乘员约束系统。如果汽车装备了被动约束系统,则应确定安全带收
图5-10 二次损伤的标志 1-漆面裂痕和皱曲迹象;2-碰撞力作 用方向角;3-撞力;4-吸能构件强度; 5-开焊;6-车门、车窗和盖板的校准; 7-密封件的破裂或裂缝
二次损伤的测量 1)测量工具 测量二次损伤部位可使用钢卷尺和滑规式测尺(图5-11) 进行。 注意事项: (l)测量点应为车辆 上的装配点,如螺 栓、螺塞或孔口。 (2)点到点的测量是 两点间的实际测量 尺寸。 (3)滑规杆应该与车 身平行。
紧和释放是否完全自如,有无粘滞或滞后现象。
区域5(外饰和漆面区)的检验与测量
接通车灯并检查前照灯、尾灯、转向信号指示灯和闪光灯。 仔细地检视漆面情况。
影响受损部件换与修的几个因素
传统的修理理论—价格· 寿命比
价格(费用):旧件修复费用(S修),新件价格( S新)
寿命(质量):修复后的使用寿命(L修),新件的使用寿命(L新) 要求:S修/S新≤L修/L新 或 S修/L修≤S新/L新
图5-8 追尾碰撞冲击力分布和碰撞能量吸收区域
汽车碰撞事故损伤类型 直接损伤 直接损伤是指车辆直接碰撞部位出现的损伤。直接碰撞 点为车辆左前方,推压前保险杠车辆左前翼子板、散热器护 栅、发动机罩、左车灯等导致其变形,称为直接损伤。
间接损伤
间接损伤是指二次损伤,并离碰撞点有一段距离的损 伤。是因碰撞力传递而导致的变形,如车架横梁、行李箱 底板、护板和车轮外壳等,因弯曲变形和各种钣金件的扭 曲变形而损伤。
汽车碰撞事故损失评估
5.1 汽车碰撞事故损坏 5.2 碰撞损伤的检验与测量 5.3 主要零部件损伤评估 5.4 汽车修理工时费用的确定 5.5 车辆损伤评估报告的撰写
返回主目录
事故车的定义
经过严重撞击、泡水、火烧等,即使修复但仍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总 称。 如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属事故车: 1、经过严重撞击,损伤到发动机舱和驾驶舱的车辆。 2、水箱支架有碰撞损伤的车辆。 3、车身后翼子板撞击损伤超过其三分之一的车辆。 4、纵梁有焊接、切割、整形、变形的车辆。 5、减振器座有焊接、切割、整形、变形的车辆。 7、ABC柱有焊接、切割、整形、变形的车辆。 8、因撞击造成汽车安全气囊弹出的车辆。 9、其它不可拆卸部份有严重的焊接、切割、整形、变形的车辆。 10、车身经水浸泡超过车身二分之一,或 积水进入驾驶舱的车辆。 11、车身经火焚烧超过0.5平方米,经修复仍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
汽车碰撞诊断步骤
汽车构造类型
确定碰撞情形
目测测定撞伤的范围
测定汽车车身各部分的尺寸
确定汽车损伤程度
汽车碰撞事故机理分析 碰撞冲击力
在汽车碰撞事故过程中,碰撞 冲击力的方向总是同某点冲击力特 定角度相关。因此,冲击合力可以 分解成分力,通过汽车向不同方向 分散。
碰撞接触面积
a)碰撞接触面积大
b)碰撞接触面积小
侧面碰撞时的力传递路径
如果侧面碰撞时可移动障碍物撞到车辆上,那么碰撞力首先从侧面防撞 保护件和车门锁传递到 A、B 和 C 柱。继续变形时侧面防撞保护件的安全钩 会钩在 B 和C 柱上。此外,车门内板也会支撑在车门槛上。 如果碰撞更严重,那么车门槛将相应的力通过座椅横梁传递至变速箱传 动轴盖板的连接支架和变速箱支架以及底板的后部横梁,最后传递至车身的 另一侧。 与此同时,力也会通过车顶传向对侧。在不带活动天窗的车辆上,车顶 弓形架的作用是将力传递至车辆另一侧。在带有活动天窗的车辆上,刚性很 强的活动天窗框架可将力继续传递到对侧。如果 B 柱变形后挤压座椅,那么 坚硬的座椅架会将所出现的力通过变速箱传动轴盖板传递到车辆对侧。
侧面碰撞时的力传递路径
发生尾部碰撞时,碰撞力通过保险杠支架及变形元件传递到车辆两侧。 碰撞速度低于约 15 km/h 时,这些元件作为变形吸能区可以用较低的 维修费用更换。碰撞速度较高时各纵梁才会出现变形现象。 通过后桥架梁和车轮,作用在车辆整个宽度上的负荷由后部底板和整 个车门槛承受。 在上部区域力主要由后部侧围吸收及传递。侧围将力传递至 C 柱和 车顶,同时将一部分力通过车门向前传递。 在侧框架和后桥架梁承受高负荷的区域安装了附加的加强件。 其它碰撞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发动机和变速箱上,以及废气装置和蓄电池 上。此外,传动轴也是特殊的变形吸能区。
图5-6 典型侧面碰撞的损伤
冲击力的传递原理
力图 传 递 原碰 理撞 冲 击 5-7
正面碰撞时的力传递路径
正面碰撞时力通过保险杠支架传递到车辆 内。 固定在保险杠支架上的防撞元件继续将力 传递到发动机支架内。前桥架梁与弹簧支座共 同作用的结果可有目的地实现变形吸能性能。 同时碰撞力通过发动机支架继续分散到底 板总成、通过发动机至前隔板加强件传递到变 速箱传动轴盖板、通过车轮传递到轮罩内车门 槛加长件的变形吸能区以及A 柱加强区域和侧 框架。
承载式结构车身的横向刚度较弱的部位 (应力吸收区域)
承载式结构车身的前部刚度较弱的部位 (应力吸收区域)
承载式结构车身的后部刚度较弱的部位 (应力吸收区域)
运用圆锥体形法确定碰撞对承载式结构车身的影响
碰撞损伤的检验与测量
碰撞损伤分区检验
a)区域1 (一次损伤区)
b)区域2(二次损伤区)
c)区域3(机械损伤区)
能则应启动发动机,并使发动机暖机至正常工作温度。 打开空调并确定是否工作正常。
检查仪表灯、充电指示表、机油压力指示灯等。发动机自检指示灯
及其他设备也可以指示发动机罩下面是否发生机械和电气故障。 进行自诊断;
举升车辆并用支架支撑车辆,依次检查转向系统零部件和悬挂系统
零部件是否弯曲,制动软管是否弯折,制动管、燃料管以及接头是否 泄漏。
区域1(一次损坏区)的检验与测量
图5-9 一次损坏
该区域系统性检验的第一步是检视,然后列出汽车碰撞 事故直接接触点的车身一次损坏。区域1检验应首先检查外板 和塑料镶板、玻璃、漆面和外板下的金属结构件。检查损坏区 域时,注意检查裂痕、边缘损坏、点焊崩开、金属变形等各项。 应特别注意结构件。
区域2(二次损伤区)的检验与测量
汽车碰撞事故损坏
汽车碰撞事故分类及特征 汽车碰撞事故可分为单车事故和多车事故,其中单车事 故又可细分为翻车事故和与障碍物碰撞事故。 单车事故中汽车可受到前、后、左、右、上、下的冲击 载荷,且对汽车施加冲击载荷的障碍物可以是有生命的人体 或动物体,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体。 多车事故是指两辆以上的汽车在同一事故中发生碰撞。
判断零部件换与修的技术标准
质量因素
经济因素
委托人的意愿 要考虑当地修理能力和实际情况
换件的标准如下:
• (1)修复后不能恢复原有性能,例:转向节、钢卷。 • (2)修复后不能达到技术标准,例:缸体、飞轮壳、元 宝梁。 • (3)修复后不能恢复原外观,例:亮条、饰条。 • (4)骨架、立柱、仑槽严重变形,修复后会漏水,漏气。 • (5)气盖件损坏面积超过50%以上,恢复难度较大。 • (6)恢复件,费用达到换件的50%以上。 • (7)能修复但无厂家修复的,例:大梁、工字梁、后桥 等。 • (8)无法修复,例:玻璃制品、橡胶件。 • (9)影响安全的部件,例:横切托杆、平衡杆、球头方 向机等。 • (10)商品车,三个月内的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