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艺术

平面构成艺术
平面构成艺术

平面构成艺术

概念: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平面构成——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二、平面构成具有单纯性:

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平面构成着重培养的是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摒弃功能、材料、工艺、造价等与设计相关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上。特别是通过抽象的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捷性,反映出现代人的审美理想。

第二章:形态

一、形态的类别:自然形态、非自然形态

1、自然形态:自然形态是指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形态.(如山、海、花草、鱼虫等);自然形态的变化极为丰富,有些形态易被感知,(如山石、动物、树木等),有些形态不易被感知,(如雾、晚霞等),还有些形态工整有序,像是人工所为,(如斑马身上的条纹、蜂巢的六边形等).

2、非自然形态:

几何形态:以几何形构成方、圆、角、锥、弧、曲形等;

抽象形态:有偶然抽象形态和自由抽象形态;

怪诞形态:某种梦幻中感觉的形态;

装饰形态:对自然形态的概括、化简、归纳整理;

3,人为形态:人为加工设计的形态.

二、形态的特征

1、形状:构成形象的主要特征,有内外轮廓区分

2、大小:形之间的比较差异

3、颜色:形的明暗、黑白或色相差异

4、肌理:形态表面的质感,如粗、细、光、皱、凹凸差异

三、形态的关系

1、分离:形与形关系疏远;

2、相遇:形与形关系密切;

3、相切:一个形占主要位置;

4、相连:形与形结合一起;

5、重合:消失掉一个形,如日蚀;

6、相叠:透叠出新的形;

四、形与背景的关系

任何形在背景中都可看作是空间的存在,在背景中涂实的形是正形或实形;反之,背景中空白的形是负形或虚形,而以线为轮廓构成的形为线形.

三·平面构成基本元素:点线面

平面构成最基本的三大元素:点、线、面。这三大元素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是现代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它们不同运用与组合,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空间视觉形象,决定着平面构成设计的美感。因此深入了解和把握点、线和面的性质与表现力,是创作设计新美形态的根本。

一、点的定义:

在几何学中,点只表示某一位置,而无形状和面积。(例如:两线交于一点;直线与面相交于一点……)而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点是以形象存在的。也就是说:无论点有多小,它都会有自己的形象。(例如:◆◥●▲??……)

某个形象被人们视为“点”,是依赖于它与周围环境的比例或所处的位置来决定的。

在人们的心目中,最理想的点是圆形的——简单、无方向性、无棱角。但其它很多规则与不规则的形体,在一定的情况下,也会被认为是“点”。在中国画技法中有“远点树、近点苔”的表现方法。在这里,“树”和“苔”都是用点来表现,但由于点的环境不同,所表现的对象也就随之改变了。

二、点的性质和作用:

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因此,点在画面的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它在人们的心理上,有一种扩张感。在装潢设计中,点由于具有这种张力作用,便可以发挥其占据空间的效能。当空间中有两个同样大的点,各自占有其位置时,其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点的视线。在心理上产生吸引和连接的作用。

●----------●

空间中的三点在三个方向平均散开时,其张力作用表现为一个三角形。

●-------●

如果画面中的两点为不同大小时,观者的注意力,首先会集中在优势的一方,然后再向劣势的方向转移。

●●

三、点的构成:

点是所有形态的起源,也是构成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点的数量是无限的,其面积虽小,但在构成中却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以简单的点,直接表现平面设计的有等点构成,差点构成和网点构成。

?点的形状、大小一致的构成方式。

·在一定的规律中,组合成多样的图形,别有一番新意。

?大小、形状不同的点的构成方式。

?不但可以展示生动、各异的图形,而且给人以前进或后退、曲面或阴影以及其他复杂的具有三维化的立体感,纵深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本图用点的有次序的渐变排列,形成了一种闪光的效果,画面呈现出它的韵律美。

?点的密集排列,也可以作为表现群众力量的象征。

?点作不同的排列和多种次序变化,产生明暗调子的构成方式。

?带有机械性又有规则的网点构成的设计作品,图象清晰度虽然不高,但却能给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这恰好是设计者所追求的与众不同的表现特征,从而产生出的一种新的构成方式。

一、线的定义:

在几何学的定义里,线只是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宽度和厚度的。它是点移动的轨迹,并且是一切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然而,从造型的含义来讲,线只能以一定的宽度表现出来。线来自于点,线的粗细也是由点的大小来决定的。

·●

当然,线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线在一个平面中,加粗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往往把这个面看成是一个面或一个长方形。

二、线的分类和特征:

在造型中,线具有较强的感情性格。它的重要性格主要表现在长度。而长度是按点的移动量来决定的。除了移动量而外,点的移动速度也支配着线的性格。例如:速度的大小,决定线的流畅程度,能表现出线的力量强弱。加速、减速或速度的不规则变化,以及移动方向的变化,都会有各自性格的产生。

线的性格,一般来讲: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曲折线有不安定的感觉。

1 直线:是男性的象征。具有简洁明了、直率的性格。它能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

⑴粗直线:表现强力、钝重、粗笨;

⑵细直线:表现秀气、锐敏、神经质;

⑶锯状直线:有焦虑、不安定的感觉;

从线的方向来说,不同方向的直线,会反映出不同的感情性格。

⑴垂直线:具有严肃、庄严、高尚、强直等性格;

⑵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平和、静寂等性格;

⑶斜线: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向前的感觉。

2 几何曲线:是有规律的曲线,它是女性化的象征,比直线较有温柔的感情性格。

常见的几何曲线有:正圆形、椭圆形、涡线形、抛物线等。它们具有:轻柔、优雅、圆滑、流利、婉转、起伏、多变等性格特征。

3 自由曲线:用圆规不能表现出来的一种曲线。它更加具有曲线的特征,富有自由、幽雅的女性的感觉。自由曲线的美主要表现在其自然的伸展,并具有圆润及弹性。

用徒手画出来的线,由于使用的工具(笔、纸)不同,就会产生出种类繁多、不同性格的线。运用到设计中,可以取得丰富的效果。

三、线的构成:

我们在线的构成练习中主要达到去认识线的变化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的目的。掌握线的构成语言,在作品中,仔细考虑线的方向、宽窄、疏密、节奏韵律与均衡关系等问题。通过对线的处理,体现线性格的多样化。

线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线条进行密集、等距离的排列,使线条明显地趋向于面的视觉效果。

?再将这些由不同的线形成的面,经过适当的组合,考虑个部分的大小、疏密、节奏等因素,形成优美的画面。

?将粗细不同的线进行基本等距的排列,这时,较粗的线条明显给人以靠近、实在的感觉;而细线则表现出远而虚的形态。

?所以,粗细线的排列变化也能塑造一种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

?不规则的线的形式和种类非常的多,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手法和不同的材料都可以画出许多丰富多彩的线条。

?表现物体质感、空间感和体感的素描作品就是用各种线条反复琢磨、描绘出的。

?把线按不同的距离进行平行排列,线距大的部分看起来空灵;而线距密的部分则表现出厚实感。

?这样的构成,可以体现出平面的纵深感,并能表现平面的明暗调子,是较为常见的透视空间表现技法。

一、面的定义:

面,在几何学中的含义是——线移动的轨迹。

⑴直线平行移动可形成方形的面;

⑵直线旋转移动可形成圆形的面;

⑶斜线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

⑷直线一端移动可形成扇形的面。

二、面的种类及其性格:

平面上的形,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即直线形、几何曲线形、自由曲线形和偶然形

⑴直线形的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如:正方形,它能呈现出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在心理上具有简洁、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是男性性格的象征。

⑵几何曲线形的面——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的几何性质的面。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的秩序感。特别是圆形,能表现几何曲线的特征。但,由于正圆形过于完美,则有呆板和缺少变化的缺陷。而扁圆形,呈现出一种有变化的曲线形,较正圆形更具有美感。在心理上能产生一种自由整齐的感觉。

⑶自由曲线形的面——是不具有几何秩序的曲线形。这种曲线形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的个性,所以,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的造型,它是女性特征的典型代表。在心理上能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感觉。

⑷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形态。具有其它形态表现不出来的、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用颜料喷洒所产生的形;用“油水分离法”产生的形等等。

三、图与地:

在构成设计里,一般我们把具有形象感的实体称为“图”,而把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地”。

一般容易被识别为图形的是:

⑴居于画面的中央,或处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形,易于成为“图”;

⑵被封闭的图形,在画面中容易显现出来,也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图”;

⑶小的形状,较之过大的形状,成为图的条件更为有利;

⑷集中的形态比散乱的形态易于识别出图形。

四、图与地的“各向异性”:

黑白两图形的关系,相互转移,背景成为图形,或者图形退成背景,图与地的这种性能,在视觉艺术中称为图地的“各向异性”。

⑴互嵌图形——有双向性,即反正皆可成立。

⑵图形递变——从某种图形逐渐变化成另一种图形。

五、面的构成形式: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直接以面作为构成表现的作品有很多,设计中面构成的方法十分灵活,而且形式丰富多彩。面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一些几何形状的面作自由组合,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寻找一些自然界的物体,如:动物、人、植物等形体,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把立体的形象、繁复的形象作单纯平面的剪影形式的概括。大胆地屏弃了形象的刻画,用高度概括简化的手法,表达了形象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将人们创造出来的各种物体,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复杂的形象变得黑白分明、整齐统一,节省了观者无目的性的视觉移动,达到了把准确的意念和信息迅速传达给观者的效果。

?用自由喷洒、点滴、火烧等方法来制作一些预料不到的、偶然间形成的面。

?偶然形的面充满自然的魅力,具有浪漫、抒情、丰富、强烈、奔放的特性。

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共有八种:

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

发射构成;变异构成;结集构成;

对比构成;空间构成。

平面构成的骨架:规律性,半规律性,无规律性,单一骨架,复合骨架,无作用骨架,有作用骨架种类: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

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调研报告

关于艺术设计构成的调研报告 三大构成作为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开发性效应,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作用,并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先行性及对专业设计课程的影响力,取得了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位置。 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不难发现关于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整合中的理论课程问题的研究也不多见,因而有必要对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和模式建构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目前各大院校使用的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和课程安排的考察可以发现.现今的设计基础课基本以三大构成为主,这几门课程基本上以构成规律的学习练习为主,基本上摒除了绘画性和主观性练习,是以“规律性”传授为主的教学。并且对三大构成的学习还是在各自独立的状态进行,这样容易造成将色彩、平面、立体结构分离开来,而且老师们教的一些规律,提供一些范例。然后学生根据这些例子依样做类似的例子。这就导致了学生更多是模仿而不是体验和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锻炼极其有限。 从课程开发模式来看,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课程目标的实现。忽略了课程实施的过程性;从课程目标的确立来看,没有注重素质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的关系。从而不能确立正确的课程培养目标。使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重要的培养标准在学生学习中得以贯彻和实现;从课程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划分来看,没有考虑到基础课程内部的有机整合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承接关系,导致课程核心内容被不合理的分割和组合。课题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几个独立学科作为基础课程主体内容;②各基础课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③课题资源贫乏、简单重复,缺乏设计创意的课题设计;④课程局限于技艺技巧的训练,忽视将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于这一设计素质塑造的初始阶段。 通过研究各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可以知道,在知识结构上确立学生以递进式的训练来完成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重点突出对学生造型技能和设计思路训练的同时,挖掘学生个性思维,提升创造能力,加强审美修养,提高视觉表达方法,调动学生对设计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后续职业技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课题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首要任务。具体方案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整合为构成与设计,重新整合和构建教学内容,使设计造型基础和传统三大构成的学习更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让学生掌握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基本视觉语言,启发学生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及较好的创造力,更好地实现将学生从必备的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向设计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边改革改摸索,整合后的构成与设计的课程被设计成以下教学情境: 1.构成的形态基础:理解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培养学生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学会提取和概括的表达。 2.基本设计造型的要素与情感表达。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其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和构成要素,感受视觉形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感受视觉形态的情感表现,认识和体会艺术造型的本质规律培养对形态和形象的感悟能力.训练造型感觉。 3.设计形式美惑的对比研究。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和理解艺术表现的形式语言。理解分析艺术设计的基本视觉要素,如形态、线条、体积、空间、光影、肌理、色彩和比例、节奏、装饰构成等。

艺术设计与创作

第三课艺术设计与创作 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与创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色彩的构成思维、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用能力、色彩综合运用能力、对点线面的综合运用能力等等具有重要作用。 课时:2课时 授课过程: 第一讲、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一、三大构成内容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构成是所有设计者的启蒙课程,像大江大河各个支流的发源地。主要是对设计中的点、线、面、色彩、肌理、形态规律等各个层面的综合研究。在对培养学生今后在设计工作中必须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色彩的构成思维、工艺手工制作能力、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用能力、色彩综合运用能力、对点线面的综合运用能力等等具有重要作用。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

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1、点的构成形式 (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2、线的构成形式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3、面的构成形式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构成艺术试题及答案

构成艺术(02D05) 一、单选题 ? 1、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称为 ? A.中心点发射 B.同心式发射 C.旋转式发射 D.螺旋式发射 参考答案:B ? ? 2、法国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创作的《萨平妇女》的构图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 物的比例为 ? A.1:1.35 B.0.28:1.2 C.1:1 D.1:1.618 参考答案:D ? ? 3、传统的中国门栓为()图形。 ? A.对称 B.均衡

C.相似 D.装饰 参考答案:A ? ? 4、平面构成的基本特点是 ? A.实践性 B.基础性 C.趋理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B ? ? 5、具象具备()特性 ? A.明显的可识别性 B.独一无二 C.相似性 D.创新性 参考答案:A ? ? 6、牛顿在那一年通过三棱镜将光分解成光谱从此人类真正开始了对光的研究? A.1667年 B.1665年

C.1668年 D.1666年 参考答案:D ? ? 7、光的三原色称之为 ? A.加法混合 B.减法混合 C.混合 D.色相混合 参考答案:A ? ? 8、色彩的三大属性 ? A.色阶、冷暖和互补 B.色调、明暗和色光 C.基调、纯度和明度 D.色相、明度和纯度 参考答案:D ? ? 9、色立体是由色彩专家根据( )建立的色彩体系 ? A.色彩样式 B.色彩对比

C.间色 D.色彩属性 参考答案:D ? ? 10、目前主要用的是哪两种色立体 ? A.蒙赛尔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B.牛顿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C.蒙赛尔和牛顿色立体 D.牛顿和拉斐尔色立体 参考答案:A ? ? 11、包豪斯是由谁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 ? A.蒙德里安 B.格罗佩斯 C.斯基 D.伊顿 参考答案:B ? ? 12、在平面构成中,作为造型元素的点 ? A.有位置而无大小和形状 B.有位置、大小和形状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 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艺术的构成元素

艺术的构成元素:线条 作者:国立时间:2006-02-23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6d10799594.html,| 字号【大中小】 平常书写的文字或数字都是借助线条的表达,有实用笔直的线条,有时为求转弯而使用曲线来呈现,使文字和数字均能展现美好的线型。自然界的植物叶脉分布,亦是独特的线条组织,视觉艺术家运用不同的线条特性表现在艺术品里,使观赏者随著作品中线条的牵引,感受这丰富的线性艺术。 李锡奇《醉墨》,1993,压克力彩·画布 线条的特质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而这个轨迹可分为心理和实际两种,如两点之间存在一直线,此一直线系由于视觉动向的关系,在心理上形成一条直线。如果用笔画出来则线条成为实际的线形,一般使用在艺术作品的线条种类,不外乎垂直线(vertical lines)、水平线(horizontal lines)、对角线(diagonal lines)、曲线(curved lines)、曲折线(zigzag lines)等,每一种线条都有它的特性,如“垂直线”是上下笔直移动的线条,艺术家用他来表现尊贵、严肃和有力的;“水平线”是和地平面平行的线条,他可以表现静止,让人感觉宁静、平和、安稳的感觉;“对角线”是一条倾斜的线,艺术家用它来表现显著的动作或不安的紧绷感等;“曲线”是逐渐改变方向的弯曲线条,他可以呈现优美和流动的动态感;“曲折线”是直线折曲而成锐角的线,它有急速改变方向的特性,使人联想到困惑的激动及冲出的力量感。

由于线条的粗细、长短、及形状的不同,线的表现性格也不同,因此线条的特质会随著艺术家使用的工具、媒介或手的轻重、快慢等影响。经由艺术家在作品中的表现,它可以表现平顺或是崎岖的、连续或破碎的、概略或细腻的,这些多样、多变的线条,正是艺术家发挥创意重要的表现利器。 孟克(Edvard Munch) 《呐喊》,1893,油彩·画布 戴维斯(Stuart Davis) 《打蛋器第一号》,1927,油彩·画布

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OK

《三大构成》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近似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渐变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骨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三大构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骨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6、平面构成中,肌理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的纹理。

构成艺术1

构成艺术(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线相对于面和体块更具( A )与延伸感,更显轻巧 A、速度 B、轻快感 C、表现力 2加法指( B )群化组合构成的加工方法 A、基本形 B、单体 C、点线面 3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属于哪种构成形式?( D ) A、渐变构成 B、特异构成 C、发射构成 D、群化构成 4所谓对比的调和,是指采用什么样的造型要素作对照的安排,从而形成统一、和谐的形式。( A ) A、不同甚至对立 B、统一 C、重复 D、相似 5平衡就是指所有力量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可以分为不安定平衡、相依平衡和什么平衡这三种形式?( B ) A、对称平衡 B、独立平衡 C、动感平衡 D、统一平衡 6曲线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女性性格表达的感觉是( C ) A、刚毅 B、波动 C、幽雅 D、挺拔 ( C )是指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中心,有向外运动感,是7运用较名一种发射形式。 A、人工形 B、基本形 C、离心式 D、可见形 8( B )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 A、骨骼 B、发射点 C、相同点 D、相近点 9下面构成的效果为整齐一律、单纯统一的是(A ) A、重复 B、渐变 C、发射 D、近似 10设计完成一个画面当中的完整的情感形式有哪些(B ) A、酸、甜、苦、辣 B、喜、怒、哀、乐 C、喜、怒、哀 D、酸、甜、苦 二、[判断题] 1灵活使用自由变形工具可以对图形进种各种缩放,透视,平移不规则变形等变化(对) 2在平面构成中,作为造型元素的点,有位置而无大小和形状(对) 3点的形态主要包括抽象形和具象形两类(对) 4面的分类有四种:1,几何形的面;2,直线形的面;3曲线形(有机形)的面;4不规则形态的面。(错) 5骨格的类型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规律性骨格,二是非规律性骨格,三是有作用性骨格,四是无作用性骨格。(对) 三、填空 1在FreeHand,Coreldraw等矢量绘图软件中,所绘制的曲线类型为 ( 贝塞儿曲 线 )

风景园林设计中艺术构成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艺术构成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2T12:02:59.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韩萍 [导读] 摘要:现代风景园林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园林形式,在对现代风景园林展开设计时对构成艺术展开充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风景园林的艺术特色,因此需要人们给予构成艺术一定的重视,文章对构成艺术的一些概念及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展开了一定的分析。 上海山水青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1612 摘要:现代风景园林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园林形式,在对现代风景园林展开设计时对构成艺术展开充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风景园林的艺术特色,因此需要人们给予构成艺术一定的重视,文章对构成艺术的一些概念及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展开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构成艺术 引言 现代风景园林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园林形式,在对现代风景园林展开设计时对构成艺术展开充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风景园林的艺术特色,因此需要人们给予构成艺术一定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水平,从而促进现代风景园林的更好发展。 1 构成艺术相关概念分析 1.1 构成艺术的一些基本内容 构成艺术从本质上讲是系统性非常强的一项艺术,其内容是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给现代园林设计提出了相比较之前更高的要求。而构成艺术自身对面、线以及点等不同层次的构建理论展开了融合,这样有助于促进各种不同元素之间的合理分配,在现代园林设计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引导指示作用。另外,设计人员在对风景园林展开设计时需要不断的将设计效果进行提升,从而推进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因为构成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任何一种设计以及艺术的一个基础理论,在所有设计以及艺术中都存在它的身影。例如,摄影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再比如装潢广告设计、装饰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等,不论是立体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不能离开构成艺术单独存在。 1.2 优越性 构成艺术同时还具备非常强的技术优越性,与传统艺术形态相比存在很大区别,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便是构成艺术成功地打破了空间之间的局限性,并且在打破局限性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面、线以及点等不同元素的科学合理构建,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形式相对比较抽象,但是表现出了非常理想的组合效果,可以充分表达出设计工作者的语言希冀以及情感寄托。与此同时,将构成艺术以组织方式和形象元素的不同来展开判定,并且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构成模式,特异构成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如今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个构成理念。该构成理念的本质在于将原有的模式以及规律打破,并且可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理念以及艺术思想,人们如果对这一理念的表现形式展开详细的分析,便可以清楚地理解该理念具有非常好的一种对比性。 1.3 具体的重复构成情况 艺术分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便是重复构成状况,因为重复构成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可以将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作为依据对其展开简单排列,在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排列规则便是按照色彩、位置、形象、大小以及方向等因素展开不断重复。将重复构成的具体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将运用方式分为两类,其一,对元素形象展开单纯重复,在应用过程中元素基本上处在一致状态,仅对色彩以及方向展开变化。其二,对元素大小展开重复,紧接着在方向、色彩以及形状上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对该艺术形式展开应用时,设计人员可以将元素基本规律给人带来的冲击作为依据来进行思想的表达。 2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2.1 平面构成方面的应用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首先需要对平面展开应用,此时需要设计人员充分意识到平面构成具备的重要意义,对面、线以及点展开科学应用。其二,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平面构成展开应用时需要确保点不仅具有实际位置,同时还具有合适的大小,并且将此作为基础保证点元素可以具有实际意义。其三,在展开具体的设计工作时,需要设计人员对包括垃圾桶、路灯等众多元素展开全方位的考量并且对其认真设置,从而确保设计的价值以及作用可以得到体现。其四,设计人员在对现代风景园林展开设计工作时可以将北方古典园林的一些设计要点作为参考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表现出直线元素具备的宏大气势,突出一种大气并且庄重的设计美感。 2.2 道路水流方面的设计 设计人员在展开道路水流方面的设计时需要深刻地意识到线宽的重要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人们会将相对比较小的那种形态称之为点,点元素可以在构成艺术中表现出实际意义,因此设计人员在对现代风景园林展开设计工作时可以让垂直线条来表示出一种崇高并且庄严的状态,让水平线条表现出一种安全并且平和的状态,至于放射线则表现出一种爆发以及变化。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将这些线条的基本意义作为依据对水流、道路展开科学的布置。另外,园林设计人员在对道路水流展开设计时还需要将草地、湖泊、林地等内容当做非常典型的一些面元素来深入其中,通过对二维空间属性展开充分考虑来确保设计内容可以得到合理优化。 2.3 确定形象组织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对构成艺术展开应用的一个关键内容便是在展开形象素质确定这一工作时需要设计人员对不同形象模式的实际运用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化;在具体应用中,设计人员能够借助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来将原本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规律进行打破,同时与相似构成原理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相似性的渐变。另外,设计人员对重复构成原理展开具体应用可以借助园林在色彩、大小或者方向上实现重复的一些元素来展开,从而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当然,在对形象组织展开确定工作时需要设计人员意识到通过对不同色彩展开对比可以表现出一种冷暖不同的感觉,这样设计人员便可以借助色彩的冷暖属性来对环境中的空间感展开科学的调节,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区域的空间相对比较小,为了让人看起来并不费劲,可以选择将区域内的色彩饱和度进行降低的方式,选用那些色彩偏冷的颜色来对区域空间进行装饰,例如灰色,灰绿色,蓝灰色等,从而起到将限定推远的效果,使该区域看起来视野宽广一些。而如果某一个区域空间相对比较大,为了看起来不那么空旷,则可以选择对比度相对比较大,色彩明度比较高的颜色来进行装饰,当然也可以依靠景观,雕塑或者是

构成艺术 3

构成艺术(三) 一、选择题 1.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称为( B ) A、中心点发射 B、同心式发射 C、旋转式发射 D、螺旋式发射 2.具象具备( A )特性 A、明显的可识别性 B、独一无二 C、相似性 D、创新性 3.色彩的三大属性 ( D ) A、色阶、冷暖和互补 B、色调、明暗和色光 C、基调、纯度和明度 D、色相、明度和纯度 4.色立体是由色彩专家根据( )建立的色彩体系( D ) A、色彩样式 B、色彩对比 C、间色 D、色彩属性 5.应用面材进行空间立体构成,按照其构成结构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表现 为( A ) A、板式结构 B、柱式结构 C、线型结构 D、仿生体结构 6.1667年做了光的色散试验,发现了七色光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B ) A、伽利略 B、牛顿 C、哈里斯 D、瓦特 7.( B )是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A、人工形 B、基本形 C、人型 D、可见形 8.给人感觉庄重、肃穆,呈现一种安静的和平之美的是构成形式。(A ) A、对称 B、节奏 C、统一 D、比例 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曲线的心里特性是( D ) A、优雅 B、轻快 C、柔和 D、机械 10.下列不是发射构成的形式是( C ) A、离心式 B、向心式 C、复合式 D、同心式 二、判断题 1.Navigator(导航器)浮动面板可以使用户方便地对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方便用户观察图像(对) 2.在FreeHand中,可以对封闭的路径的内部区域进行填充,有:基本填充(即均匀填充),图案填充, 渐变填充,透镜填充等多种填充模式。(对) 3.黑色颜色属于无彩色(对) 4.抽象形态是指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对) 5.点具有方面特点:一是点的大小不固定,二是点的形状是固定的(错) 三、填空题 1.Photoshop中四种颜色模式分别为 ( RGB ),CMYK,HSB , LAB 2.Photoshop中包含了下列浮动面板:Navigator面板,info面板color面板,Swatches面板,Styles 面板,( Layers面板 ),Channels面板, Actions面板,Character面板,Paragraph面板等。

构成艺术(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构成史)

——综合构成Comprehensive Formation 1.关于构成 Formation 1.1含义 是形状、色彩、材料等形式化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创造性的分解组合。 1.2目的 研究在艺术设计中,怎样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态之间的联系,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其规律构成设计所需要的新形态,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最终目的是寻求结构的形式美。 1.3造型中的美 是在变化和统一的矛盾中寻求“既不单调又不混乱的某种紧张而调和的世界”。 1.4形式结构美(形式美法则) ⑴变化与统一:①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上产生新的状况,体现事物个性上的千差万别;②统一是指部分连成整体,体现事物共性和整体联系。主要形式有形象与特征的统一,色彩与明暗的统一和方向的统一。 ⑵对称与均衡:①对称是指构成要素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和渐变对称;②均衡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组合成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画面,是视觉上的均衡,而非力学上的平衡。

⑶对比与调和:①对比是指构成元素相互比较产生强烈的对照现象;②调和是指相近的构成要素产生共同的秩序。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实体的对比与调和。 ⑷节奏与韵律:①节奏是指构成要素均匀的、有规律的形态变化,节奏形式有重复、渐变、交替等;②韵律是指均匀的节律,如重复、渐变、交错、起伏、特异。 ⑸比例与尺度:①比例是指构成元素之间的数量比关系,如黄金比例;②尺度是指对构成元素之间的比较而获得的标准。

1.5纯粹形态 ⑴含义:只有表象,只能被视觉清晰和直接的把握的事物。 ⑵创造过程的三种方式:①模仿的心理依据是人们对空间的信赖;②变形的心理依据是人们对空间的不满足感;③构成的心理依据是人对空间的恐惧,为消除某种困惑和苦恼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法则来获得该现象,并从表现中得到安定的喜悦。 1.6观察方法 ⑴把每个要素看成形状和意义的标记,培养敏锐程度; ⑵多种角度观察(平视、仰视、俯视); ⑶认识形态:①归纳与演绎,②构成原理分析法(把对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际的观察与分析结合),③几何分析法(将一形态概括为几何形或多个几何形的组合),④功能含义联想法,⑤形态构成联想法; ⑷观察尺度:宏观、常观、微观、特观(独创的观察尺度,间接观察、微观摄影、改变观察主体的尺度)。 1.7构成的分类 (纯粹构成是不带有功能性、社会性和地方性等因素的造型活动。) 按造型要素分为: ⑴视觉性构成空间的构成平面构成图形构成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实体构成空虚构成 时间的构成静的构成 动的构成 ⑵机能性构成 1.8历史发展 ⑴起源: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促使画家对外光表面进行新探索,克洛德·莫奈《日出·印象》。 ⑵探索演变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具体形象像抽象形象的转化。 ⑶发现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感觉性表现。 ⑷开发期:20世纪3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数理性表现。 ⑸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特殊造形性表现。 ⑹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综合性表现。 1.9构成教育的目标 ⑴开拓构思,启发独创性。 ⑵培养空间感觉和直观创造判断力。①核心:探求形态本质——力象的表现。②提高方法:理性的指导,建立三种造型意识,图像意识(图形、图识和图理)、实体意识(立体的多面性、虚实性和量感)、空虚意识(空间的场性、渗透性和序列);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赏析优秀作品,大量的练习强化比较。 ⑶发展表现艺术:由材料、工艺、构造启发构思。

设计基础构成

清华美院辛华泉——构成基础 从今天开始呢,跟大家伙儿一起来研究形态构成。也就是艺术设计基础里面的构成基础问题。这个学科是八十年代从国外引导国内来的。以前没有这个课程。为什么开设这个课程呢?大家了解了这个形态构成,就知道他的重要意义了。 那么形态构成是什么呢,形态构成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这话怎么讲呢,就是说我们过去的艺术教育,绝大部分都是写生变化,都是从既有物出发,然后把既有物,再现也好表现也好,把它重新创造出来;而构成,是什么都没有,创造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新的形体,这个叫构成。构成是怎么来研究创造的呢?他是把形态的创造分成形态要素,然后把这些形态要素进行组合,没有什么模特,不像一般绘画的那种教育,现有模特,然后我把他再现或者表现出来,这个没有,没有模特,就是分析形态要素,然后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从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形态出来。他是这样一种创造方法,这种创造方法对于设计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是创造。创造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从无到有,而不是说变形一个,模仿一个。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和过去的艺术教育有了本质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对于我们的创造思维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得有这样的训练。模仿可以,那只是一个局部,然后再加上从无到有的创造,这样我们的创造思路才更加广泛。 那么什么是形态构成里的形态要素呢? 所谓形态要素,就是指构成一个形体或者形态的基本内容,它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叫做形状,第二类叫做色彩,第三类叫做肌理。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形态,这个形状是具象也好,抽象也好,全都包括在内。任何一个形体、形态、形状,都是由形来构成的,它包含着形状的要素,至于形状要素是圆的还是方的,是封闭的是开敞的,是点构成的是线构成的是面构成的,这些都是进一步的细分化,总之,必须得有形状要素。 第二类要素就是色彩,现实当中也好,抽象的也好,具象的也好,任何一个形态它都有它自身的色彩。色彩也是创造一个形体的很重要的方面。 第三个形体要素就是肌理,肌理这个概念大家听起来好像生疏一些,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展开来给大家伙儿介绍,大家首先要理解,肌理这个概念不是个外来语,它是传统的一个语汇,传统的语汇大家伙儿为什么生疏呢,那是因为很久不用了,什么叫做肌理呢,肌,就是皮肤,肌肤的肌,理,就是纹理,那么肌理就是表面的组织构造,就是说,任何一个形体,任何一个形态,都有它自身独特的表面组织构造,而表面组织构造不同,当然它的寓意和表情就不一样,所以肌理又是第三个要素,这第三个要素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因为同样的形状,同样的色彩,不同的肌理,不同的表面组织构造,给人的感觉不同。这一点,雕刻家体现的最清楚不过,同样一个形状,你用石膏来做,用石头来雕刻,用铸铜来表现,用不锈钢来表现,同样一个形体,那效果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雕刻家把它叫做,是觉得触感。肌理就是主要研究触感。触觉,即是摸的感觉。因此任何一个形态,大体上它的形态要素分成这么三个部分。因此在造型当中就有形态的构成,色彩的构成,肌理的构成。 这门课程就是研究这些组合的变化,所谓构成就是把形体分为形态要素,分成形态要素之后,进一步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

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

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 1)、物质层面 艺术品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复合体。处于最基础层面的是艺术的物质层面即艺术的物质媒介。如一件雕塑作品首先是一种青铜、或大理石等物质材料形成的实体,一幅绘画作品首先是一张涂满颜料的画布。这是艺术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艺术的物质层面和艺术本体的关系不是对立与疏离的。 艺术品的物性或者说物因素是艺术品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中国画家对宣纸和墨的材料特性的利用,木刻艺术家特意要表现的木味,油画家对油画颜料丰富的肌理效果的把握,水彩作品中的水痕,装置艺术对各种物质材料的自由选择与应用都是艺术创作与审美的重要内容。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甚至构成艺术审美的主要方面。如对玉石艺术品的玉材的欣赏。对纯粹的材料特性的自觉应用与表现常常成为艺术作品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物因素和人的具体生存经验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引起人的心理反应,因而艺术作品的物因素会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 (2)、物象层面 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构成了艺术品的视觉外观。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描绘还是仅仅呈现为线条、色块或者是对现成物品的直接利用,艺术品都是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而得以呈现的。艺术作品总是呈现为抽象、具象、和意象的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和形式结构。人类的艺术往往从模仿开始,写实的艺术在古希腊的雕塑中就得到了成熟的表现。但是写实不是艺术的唯一标准,原始时期的陶器上人类就形成了对单纯的形式美感的抽象语言系统。 艺术语言在艺术品的物质层面和物象层面上得以形成。不同的艺术门类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系统,不同的艺术家也形成了个性化的语言系统。 (3)、现实层面 所谓现实层面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揭示和反映出的社会现实社会的内容。不同的艺术作品揭示显示社会生活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直接地呈现,如油画《开国大典》对社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的反映。《清明上河图》对市井生活的描绘,就揭示了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有的是间接地呈现,如《昭陵六骏》浮雕就通过唐太宗李世民骑过的六匹战马颂扬李世民的赫赫战功。八大山人的水墨花鸟画间接地传达出山河破碎的亡国之恨。有的艺术作品作者甚至故意遮蔽或回避对社会现实层面的联系。如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极少主义作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对社会现实的完全脱离。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是社会现实生活的重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标准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构成 课时数:40学时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开课学期:2015-2016第一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根据高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设计鉴赏能力的实际,形成了能力本位、模块教学、融“感受、欣赏、创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 本课程所涉及知识掌握的程度用语主要有“了解”、“熟悉”、“创新”。“了解”指对知识有基本印象,不要求学生熟记;“熟悉”指能熟练记住所学过的知识,能把它们熟练地运用;“创新”指对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引发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 二、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构成原理 2)掌握在平面、色彩、立体设计中,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一个正确的设计习惯。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路。 3)培养学生通过形式美的法则设计与看待每一样作品。 3、素质目标 1)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设计构成的规律和特点2)对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关键词: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三、与前后课程联系 《构成》是会展设计类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课程。通过《构成》学习, 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审美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五、教学资源及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构成艺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蔡洪主编 (二)教学参考资料:《立体构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周冰主编 《色彩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主编

设计的构成元素

艺术的构成元素:线条 信息来源: 信息作者: 发布时间 平常书写的文字或数字都是借助线条的表达,有实用笔直的线条,有时为求转弯而使用曲线来呈现,使文字和数字均能展现美好的线型。自然界的植物叶脉分布,亦是独特的线条组织,视觉艺术家运用不同的线条特性表现在艺术品里,使观赏者随著作品中线条的牵引,感受这丰富的线性艺术。 李锡奇《醉墨》,,压克力彩·画布 线条的特质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而这个轨迹可分为心理和实际两种,如两点之间存在一直线,此一直线系由于视觉动向的关系,在心理上形成一条直线。如果用笔画出来则线条成为实际的线形,一般使用在艺术作品的线条种类,不外乎垂直线( )、水平线( )、对角线( )、曲线( )、曲折线( )等,每一种线条都有它的特性,如“垂直线”是上下笔直移动的线条,艺术家用他来表现尊贵、严肃和有力的;“水平线”是和地平面平行的线条,他可以表现静止,让人感觉宁静、平和、安稳的感觉;“对角线”是一条倾斜的线,艺术家用它来表现显著的动作或不安的紧绷感等;“曲线”是逐渐改变方向的弯曲线条,他可以呈现优美和流动的动态感;“曲折线”是直线折曲而成锐角的线,它有急速改变方向的特性,使人联想到困惑的激动及冲出的力量感。 由于线条的粗细、长短、及形状的不同,线的表现性格也不同,因此线条的特质会随著艺术家使用的工具、媒介或手的轻重、快慢等影响。经由艺术家在作品中的表现,它可以表现平顺或是崎岖的、连续或破碎的、概略或细腻的,这些多样、多变的线条,正是艺术家发挥创意重要的表现利器。

孟克( ) 《呐喊》,,油彩·画布 戴维斯( ) 《打蛋器第一号》,,油彩·画布 蒙德里安( ) 《椭圆形内的彩色方块》,,油彩·画布 在这里提个问题:你能从上面三幅作品中,找出不同的线条吗? 现代艺术中的欧普艺术家,有时会以线条来创作具有视觉动感的作品,如莱利( )的“水流”作品,运用平行的波纹曲线组构成具有动感的画面。 莱利( ) 《水流》,,乳胶涂料·画布 艺术的构成元素:色彩

视觉设计三大构成

视觉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1.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元素:点,线,面。 2.点的分类(点是相对的):大与小,实与空,浓与淡,寡 与众,实与虚,图与文,抽象与具象,光滑与粗糙 3.设计准则:视觉的重量和方向 点的视觉重量(重量即为吸引注意力的程度)

鹤立鸡群,万里从中一 点红 在作品中,每一个要素都发挥着它该有的视觉的力量去吸引用户的眼睛。这个力量越大,它吸引的目光就越多。同时它还作用于其他的视觉要素,传递出潜在的视觉移动方向的信息,并且告诉观众接下来该看什么。 我们把这个力称作视觉重量;把它感知视觉方向的力称作视觉方向。 6.视觉重量的几个基本特点:尺寸、颜色、色值、位置、纹理、形状和方向。 (1)尺寸 大要素的视觉重量比小要素的重(大尺寸更加吸引注意力)。 (2)颜色 暖色更倾向于前景,一般都比较突出,同时暖色比冷色更重。冷色则往背景方向逐渐远去。红色被认为是最重的颜色,黄色则是最轻的颜色。 (3)色值 深色元素的视觉重量比浅色元素重。 (4)位置

在一个作品中,处于更高位置的要素一般比更低位置的要素重。位于中心区域或重要区域的元素更重。 (5)纹理 有纹理叠加的要素比没有纹理的要重。纹理让物体呈现三维的效果,同时给予它质量和视觉重量。 (6)形状 规则的物体比不规则的物体要重,因为不规则的物体就像是规则的物体被切掉一部分后得到的。 (7)方向 垂直方向的物体比水平方向的物体重,但最重的是倾斜的物体。 (8)密度 填充更多的元素到空间中,去增加空间的视觉重量。观者将会感受到更复杂的的组合要素,而非更简单的要素。(密比稀重) (9)白色空间 纯白的空间看上去没有视觉重量,因为它太空了。任何一个在空白中的物体似乎都更重了,原因是周围的空间都包围着它。 (10)本身的兴趣 有些事比其他的事物更有趣,更复杂的元素就更有趣,也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本身的兴趣也扮演了一个角色,如果

艺术课程体系及其构成要素

艺术课程体系及其构成要素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课程研究中解决的首要问题。 课程目标是课程发展中的课程理论中的概念之一,现如今人们对于此方面的含义、实质等都还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人认为,课程目标中的课程规划者就是通过在特定学校或学校系统的课程计划设置后,学生能够按照要求达到想要的结果;另外还有些人认为,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设计中的方向或是原则,并能够提前预见想要的教育结果,也就是指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课程方案知道后必须达到的结果;还有人把课程目标看做是在一定学段中的最终需要达到的结果或是最低标准。以上都是对于课程目标中不同含义的理解,又不一样的观点,童颜也有相同的观点,也就是指课程目标就是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一个预见。对对不同学者间的不同理解,最终可以把课程目标定义为:用具体的学科内容为重要的媒介,并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习者在某一个阶段发生不同情况的变化。 总的来说: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中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系统中的变化。也就是教育目标、教育目的以及课程目标中存在的层阶性。其中教育目的具有普遍的、总体的特点,而表述是一般性的、观念性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而教育目标则体现了不同性质教育或是教育价值。另外具体的课程目标指的是包含了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并且以指导教学实践为主要的立足点,其中体现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蕴含的价值,也是对于课程和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些都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课程和教学评价也提供了依据。 在更具体的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能够让课程目标更加准确、具体等,这是本文中研究的重点,其中艺术课程目标的研究主要以微观层次为着眼点。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一般指的是在规定学科性质和学校课程体系中额的教学目的、地位等,也是选择范围和选择内容中的主要存在依据,也就是指的教学大纲。另外它还能根据不同阶段中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需求进行满足,另外也是教材编写、教材测量等方面的基本存在的标准。艺术教育和中小学中的基础教育不同,但是也和专业性的艺术教育也不同,所以它所包含的课程标准应该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能够符合公共艺术教育中情况。

艺术设计平面构成范文

平面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 点的构成形式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