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首先,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升级。

例如,中国在高铁、核电、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装备制造业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加强了质量检测和监控体系的建设,推动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再次,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装备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同时出口情况也较好。

然而,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仍然依赖进口,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其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装备产品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

再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加强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有待加强。

展望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有以下发展方向和趋势:首先,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降低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和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强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研究和把握,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有望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策略

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策略

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策略制造业服务化是未来的趋势,它将改变我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制造业逐渐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的道路。

制造业服务化的兴起不仅给制造企业的盈利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也给服务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策略。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制造业服务化的本质是将制造业产出的产品与服务相结合,形成以服务为主导的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制造业服务化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据统计,全球制造业服务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

而且,未来几年内,这一市场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加快,产值将达到3万亿美元以上。

1.增强智能化装备的普及程度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普及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工业自动化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还是生产环节的全程掌控,都离不开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

因此,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2.增强服务创新的优势传统制造业,仅靠花样品牌、低价的优势已经无法吸引消费者。

而制造业服务化则可以借助服务的创新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品牌价值和消费者认可度。

例如,为汽车购买者提供不同于传统售后服务、从社区到门店、从维护到保障、从疏通到场景化的驾驶套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形象,还可以为汽车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

3.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给制造业产品加上服务的创新模式,可以让企业从不断降价的低价竞争状态中脱颖而出,实现全方位的产品差异化。

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造智慧工厂,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降低用工成本。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策略制造业服务化被认为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那么,在如何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中,制造企业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1.整合供应链制造业服务化需要健全的物流和供应链支撑。

制造企业应该把握市场需求,明确产业链条的竞争环节,并聚焦于细分领域,从而协同整合更多上下游企业,分享生产资源和管理经验,进而形成适应新经济环境的精细化供应链。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无删减范文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无删减范文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引言装备制造业是指以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汽车等为主要产业的制造业。

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1. 创新驱动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不断追求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装备制造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2.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当前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应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技术,装备制造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网络化与数字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装备制造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协同与集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国际化竞争装备制造业在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在一些领域,如高铁、核电装备等,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构成竞争压力。

二、发展趋势展望1. 跨界融合未来,装备制造业将更加注重跨界融合。

例如,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融合,将会产生出更多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2. 绿色环保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装备制造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等措施,装备制造业将以更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推动可持续发展。

3. 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中,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

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4. 国际合作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装备制造业将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合作研发、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等方式,装备制造业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结论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网络化与数字化等发展手段,装备制造业能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的科技进步,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重要代表,对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装备制造业作为关键性产业之一,已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探讨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

一、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可能有不同的定义。

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军工、通信、铁路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电子、船舶制造等领域,其技术含量和商业价值较高。

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随着国际贸易和科技的变革,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1、装备制造业需求分析从需求方面来看,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前景看好,主要是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未来增长的潜力巨大。

传统制造业正在向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近年来,一些新的需求也成为了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增长点。

比如,环保和节能领域,国家政策在推动,装备制造业在这些领域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机会。

2、装备制造业技术竞争在技术方面,装备制造业已进入全数字、全连通、全智能的时代,机器人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智能加工、服役和维护系统的开发不断推进,装备制造业进入“智能制造2.0”时代。

同时,装备制造业中涉及到的多种领域所需涉及的技术也不同。

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商业飞机的研发和生产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对航空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在高铁领域,必须加强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1、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也正在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系统以及珂托夫技术等都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装备将成为更加集成化的生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未来普遍采用的CPS和I4.0技术将推动整个改变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精简版范文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精简版范文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现状装备制造业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领域,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全球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国内现状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之一。

具体来说,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 技术创新: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2. 品牌建设:一些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3. 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装备制造业合作,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全球现状全球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技术演进: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例如,、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制造业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2. 跨国竞争:全球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激烈的跨国竞争。

各个国家纷纷加大投资,提高研发能力,争夺装备制造业市场份额。

3. 可持续发展:全球装备制造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许多企业开始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作为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因素。

展望在面对挑战和机遇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展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技术创新:加快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2. 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 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领域,在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一章引言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二章装备制造业的定义及范围装备制造业是指以机械设备、电子信息设备、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农机、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生产自动化设备、特种设备等为代表的制造业。

这些装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国防等领域。

第三章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和增速2019年,国内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占制造业总产值的X%。

2.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国内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包括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装备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也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3.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提升了竞争力,一些知名企业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第四章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1.智能制造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趋势。

智能制造可以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整个产业向高端发展。

2.绿色制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压力。

未来,装备制造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制造,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

3.国际合作与竞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与竞争将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新常态。

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合作,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章挑战与对策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加强科研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简版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简版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简介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各种机械设备、工业装备、农业机械和电气设备等的行业。

它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本文将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发展现状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装备制造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装备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更加精准和高效。

国际竞争全球范围内,装备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竞争压力。

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而新兴市场的低成本和劳动力优势也对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构成了挑战。

因此,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装备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以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其中,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通过减少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未来,智能制造将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通过智能制造,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

绿色制造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绿色制造成为未来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制造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采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等手段,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推动装备制造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人才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装备制造业需要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技术人才能够推动装备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管理人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第一篇: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前言(一)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制造业内涵及构成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

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

2.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

—“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

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

分七大类。

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国民经济的脊梁。

——财政收入的大户。

——经济增长的动力。

——实现就业的市场。

——高新技术的载体。

——产业升级的手段。

——外贸出口的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7, 7(4), 164-169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17.74023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nService Transformation in Equipment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Zhaolan Mei, Xiuli Wang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Received: Aug. 5th, 2017; accepted: Aug. 19th, 2017; published: Aug. 25th, 2017AbstractService-oriented is one of the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world.Theref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circles have set off the upsurge of service research.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such as the concept of service, the model and path of service transformation,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service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analyzes service-oriented necessity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service transformation, and have the prospects of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n service transformation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Keywords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ervice Transformation, Servic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研究现状与展望梅兆兰,王秀丽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17年8月5日;录用日期:2017年8月19日;发布日期:2017年8月25日摘要服务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鉴于此,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服务化研究的热潮。

本文根据梅兆兰,王秀丽已有研究成果,分别对服务化的概念、服务化转型的模式和路径、服务化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等问题进行综述,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促进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策略,并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研究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服务化转型策略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经济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基于“大萧条”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结构,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欧盟委员会提出“新工业革命”的概念,“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拉开序幕。

我国装备制造业大多数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整体发展水平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且目前面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等诸多难题,加快促装备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必然选择。

综观现有国内外研究,一些学者已对制造业服务转型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重点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并从四个方面阐述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给出策略,并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未来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2. 关于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内涵服务化的广义含义有两层:制造业服务化,即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企业服务化,即制造企业的经营战略。

企业是产业实现服务化转型升级的基础,因此本文选取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综述其服务化的相关研究成果。

“servitization ”一词由Vandermerwe 和Rada 于1988年最早提出[1],制造企业服务化(The Steri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是指制造企业以客户为中心,从物品提供向“物品 + 服务”包的转变过程,其中服务价值是增值的关键。

Reiskin 等(2000)认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是企业中心发生转变的过程,由产品生产向增加服务转变[2]。

Makower (2001)认为服务化就是售卖对象由产品本身变为产品功能或服务。

Szalavetz (2003)从两个层面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进行解读[3]:第一是投入服务化,即在企业总投入中服务要素所占份额逐步递增;第二是产出服务化,即在企业总产出中服务价值所占比例逐步增大。

Ward and Graves (2005)提出服务化就是指制造企业将其服务范围不断拓宽。

Guangjie Ren 等(2007)认为制造企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以服务为导向,丰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客户需求、获取竞争优势和提升企业绩效变革。

Turrunen (2014)定义制造企业服务化为制造企业经营战略向增加提供服务转型。

国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内涵做出了界定,将其归纳概括可分为战略、过程和模式三个层面,如表1所示。

企业战略层面的服务化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制造企业旨在通过提供数量更多、种类更全、范围更广的服务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来获取竞争优势;过程层面认为服务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制造企业的角色定位由产品制造商转变为服务提供商的动态过程;模式层面则将服务化视为制造企业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梅兆兰,王秀丽Table 1. Angle division of service connot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表1.制造企业服务化内涵角度划分角度第一作者战略Szalavetz (2003), Ward (2005), Guangjie Ren (2007), Turrunen (2014)过程Vandermerwe (1988), Reiskin (2000), Leseure (2010)模式Makower (2001), Toffel (2002)国内学者对服务化的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服务化内涵的引入是国内研究制造业服务化的起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佘再玲,刘继国,王春芝等,其中刘继国(2006)支持Szalavetz (2003)提出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两个层面的解读[4]。

邵安菊(2014),冯文源等(2016)认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企业的业务中心从制造转变为提供服务的动态转变过程[5]。

制造企业因此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使企业摆脱微笑曲线的低端锁定,向其两端延伸,提升企业价值和盈利空间并获取核心竞争优势。

李羚[6](2015),李婧雯(2016)提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企业以服务化为依托进行自身的转型升级,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由制造领域向着服务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并谋求和相关服务业相融合发展的趋势。

从以上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战略层面,认为企业是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通过服务化转型来实现价值提升和获取竞争优势。

部分学者站在过程层面,认为服务化是企业从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的动态过程。

梳理归纳国内外学者们的观点,本文提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概念要从以下几点来理解:第一,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是一个动态过程。

是企业的业务中心从制造向服务转变的动态过程。

第二,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是带有目的性的企业战略。

是企业在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环境变化合力的作用下通过拓展业务范围来实现企业价值提升和获取竞争优势。

第三,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是企业由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融合产品、服务与创新而发展出来的新型发展模式。

3. 关于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模式与路径3.1. 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模式安筱鹏(2012)提出四种典型的模式和途径,即提升产品效能、便捷产品交易过程、整合相关产品实现增值的服务模式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的模式,并分别阐述了不同行业的制造企业对服务化模式和路径的选择。

张静(2014)以配套型装备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他学者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的研究归纳出三种服务化模式[7]:第一,以产品为依托,拓展的生产性服务;第二,从销售产品发展为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第三,从产品制造商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介绍了各自的使用范围,并建立了服务转型能力分析模型和服务转型模式选择的模型。

姜川(2014)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过程进行解构,提出三种服务化模式[8]:附加服务模式、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和“服务剥离”模式。

张德华(2015)基于国内外对制造服务化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构建制造服务化模式:政府引导和产业支撑,并提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两条路径:基于产品延伸服务和基于需求拓展服务[9]。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规模进行选择,中小型选择前者,大型适合后者。

通过研读梳理不难发现已有研究在定性分析的理论层面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对制造业服务化的营运管理做出了贡献,但缺少带有数据支撑的定量分析,而且成果针对性不强,不够具体,对制造企梅兆兰,王秀丽业服务化转型的实践指导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归纳总结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附加服务模式,即通过拓展生产性服务实现产品增值;第二,整合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第三,实现有“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服”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