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工笔画艺术特点的认识

合集下载

传统工笔画审美情感的特点

传统工笔画审美情感的特点

传统工笔画审美情感的特点中国传统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情感特点。

传统工笔画强调细腻精致的绘画技巧,注重物象的真实再现,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感。

首先,传统工笔画注重细腻精致的绘画技巧。

传统工笔画通常使用细小的画笔,细致入微地描绘物象的细节。

画家需要掌握精湛的笔法,以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光影和纹理等细微差别。

通过层层叠加的细节描绘,传统工笔画呈现出一种精细入微的美感,给人以精致、华丽的视觉享受。

其次,传统工笔画强调物象的真实再现。

传统工笔画追求物象的形神兼备,力求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在本质。

画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反映出物象的真实形态和生动气息。

这种真实的再现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更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赋予作品以情感和灵魂。

再者,传统工笔画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传统工笔画常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中国传统题材为主题,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人物和生活的情感体验。

画家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恢宏、花鸟的婉约秀丽以及人物的情感表达,传达出中国文化中对自然、人文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这种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精神追求,使传统工笔画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总之,传统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情感特点。

它注重细腻精致的绘画技巧,强调物象的真实再现,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传统工笔画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真实再现,勾勒出一幅幅精致华丽的画卷,同时也传达出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传统工笔画的审美情感特点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特点,更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达和传承。

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

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

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它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中国画的种类很多,从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等;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工笔、写意等。

其中,工笔画法是国画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何为工笔画?简单的说,工笔就是细致写实。

亦称“细笔”。

与”写意”对称。

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

工笔画既然属于国画范畴,那么线条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用细致的笔法制作,一丝不苟,这是工笔画的特色。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上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任何绘画,除内容外,首先要解决的是造型,第一,先要抓住形。

线描是构成工笔画最基本的手段,形因线而立,神因形而传。

从结构出发,观察、认识对象,用富于变化的线塑造形体,表现对象,在线的基础上赋予色彩的这一画法,已成为工笔画技法的主要特点。

我们学习工笔画,就应首先认识到线的作用与功能。

线的变化使不同的物体,其本身的质地特点,给人不同的感觉和印象。

线不仅有造型、体积、结构、质感等功能,还进一步用来表达物质的性格和精神特征。

在形成线描的多种变化中,执笔与用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工笔画的执笔方法和写毛笔字的方法相同;用笔主要分为:中锋、偏锋、逆锋。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作者:李娟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7期摘要: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之一,早在先民制作的岩壁画和彩陶纹样中初露端倪,至春秋战国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中国传统工笔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规范体系和鲜明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不似之似以线立骨以意赋色意象布局装饰风格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之一,早在先民制作的岩壁画和彩陶纹样中初露端倪,至春秋战国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家从来就不满足于对自然的简单模拟,而总是努力追求艺术形象的神韵意趣和个人性灵情操的表现,使作品达到写意传神。

因而,中国传统工笔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规范体系和鲜明独特的风格,可以概括为造型、色彩、构图、装饰和风格五个方面。

一、不似之似早在一千五六百前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不似之似”的著名论点。

阐明了艺术形象采源生活,以及形神互相依存和以神为主导等理论。

何谓“不似之似”?它是如何提出来的?王绂在《书画传习录》中有所阐明:“东坡此诗盖言学者不当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也。

然而神游象外,方能意到圆中,今日或寥寥数语,自矜高简,或重庆叠屋,动日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

”清代画家方薰也作过比较确切的解释:“古人谓之不尚形似人,及形之不足而务肖神明也。

”黄宾虹说得更明白:“貌似尚易,神似尤难,东坡言徒取其形似者犹是儿童之见。

必于形似之外,得其神似,鉴赏。

故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

”在“不似之似”的美学思想指导下,我国古代绘画从没有像西方绘画那样运用明暗块面、三度空间、焦点透视把物象画得非常逼真。

也没有像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那样彻底撇开自然物象,追求主观的抽象的表现。

在“以形写神”“不似之似”的要求下,传统工笔人物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点:1.精简夸张的造型手法。

精简是我国传统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准则,刘勰云:“以少总多。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

工笔 画在唐代 已经盛行起来 。绘画技法 日臻成熟 , 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 。工笔
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初 唐时期 因绢料 的改善 而对工 笔画 的发展 起
可上色 ;3 . 遮挡法 :在平涂较规则的大块颜
色时 ,可先用 白纸剪成 固定形状 , 在边缘剪 几个缺 口,用胶带粘上 ,就可上 色了 ;4 . 积 水撞色法 : 用淡 墨或色画 出形状 , 水分可稍 多 ,用浓墨或色点染 ,让其 自由流动 ,可以 用来画迷彩服或树干等物体 ;5 . 醮吸法 :先
具有浓郁 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
工笔画用 纸可分为熟宣纸和熟 绢 。 是生 宣纸 或生绢 经过一 定 比例 的胶矾水 刷制 而
现色彩混合 、 斑驳 、微妙的特殊效果 ; 2 . 细
砂纸打磨 :在表 现石头 、牛仔、水洗布等粗 糙质感时 ,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 , 打磨后 还
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 目前有不少品
的工笔画在表现内容上有 了广 阔的空间。工
现手段 , 从 中国原始社会岩画中的形 象与西 方原始壁画中的形象 中可以看到 , 都是用线
来表现的。中国工笔画除了以线造 型之外 ,
洋绘 画技法传人中国 , 中西绘 画开始相互借
鉴, 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 加准确 的 同时。 保持 了线条的 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 情 画意 。 工 笔画在 长期 的历史 发展 中建立 了一
画使用 “ 尽其精微”的手段 ,通过 “ 取神得 形 ,以线立形 ,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 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 中,不论是人物画 , 还是花鸟 画,都 力求于形似 ,“ 形 ”在工笔 画 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 同,
工笔 画更 多地关 注 “ 细节” ,注重 写实 ,唐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在笔墨运用、色彩运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它具有精细、细腻、传神、华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细腻入微、传神逼真”的艺术瑰宝。

下面,我将结合实践经验和研究,从历史背景、技法特点和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与创作。

一、历史背景和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起源于唐宋时期,由谷文昌等艺术家兴起。

他们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运用细笔勾勒、色彩填充和各种不同的线条描绘了人物肌肉、眼睛等各种细节。

这种细腻入微,对人物特征的刻画,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

工笔画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并传到了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到了明清时期,工笔画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真人肖像的造型艺术和随笔画的风格。

而在清朝末期,代表着新文化运动的部分学者重新评价工笔画,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二、技法特点工笔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在于线条描绘和颜色分明的特点上。

线条描绘以细丝勾勒为主,致力于描绘人物的神态特征、服饰形态、明暗交错等细节。

颜色使用时,先用颜料画出骨架,然后逐渐分层上色,渐进式的颜色堆积造成了色彩变化柔和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在于细腻、精细且色彩美观,对于人物的描绘力度非常刻苦,尤其是表现人物面部、手部细节方面更为出色。

三、创作方法1.构思阶段构思阶段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确定画面的主题,然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定绘画的对象和形象。

其次,要进行构图设计,考虑画面的布置、对比、比例和空间的利用等。

最后,要考虑色彩的运用,寻找合适的颜色搭配。

2.初稿阶段初稿是创作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最费力的阶段。

首先应该画出整体的轮廓以及画面姿态。

然后继续细化到各部位的细节和表情等,直到达到想要的效果为止。

3.精细阶段精细阶段也是最为考验创作者技能的阶段。

在此阶段,需要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技巧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面部和各个部位的细节。

这一阶段需要精细入微的表现人物的肌肉和衣物的细节。

国画工笔心得(精选15篇)

国画工笔心得(精选15篇)

国画工笔心得(精选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画工笔心得(精选15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认识

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认识

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认识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以细腻精巧的技法和写实的形象塑造,表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到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了中国画坛的瑰宝。

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当时宫廷绘画中的鸟兽花卉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宋代时期,工笔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明清时期,工笔花鸟画达到了巅峰,成为了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细节,画家们以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描摹表现出花鸟的纹理、色彩和形态,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作所表现的对象的真实与生动。

画家们在绘画过程中注重形象的精确度和细腻度,通过对细节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花鸟的观察和理解。

工笔花鸟画的另一个特点是色彩的繁复和丰富。

画家们运用鲜艳的颜料和细腻的调色技巧,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在工笔花鸟画中,颜色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画作的美感,更是为了表达画家对自然界的感受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也非常独特。

画家们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花鸟的轮廓和纹理,再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来增强画作的立体感。

画家们注重对光影的处理,通过明暗的对比来突出花鸟的形态和立体感。

工笔花鸟画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常见的花卉和鸟类,也有一些寓意深远的题材。

画家们通过精湛的技法和细腻的表达,使花鸟的形象更加鲜活,同时也赋予了画作更多的意蕴和情感。

工笔花鸟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对花鸟的描绘,画家们传递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和审美理念,同时又注入了画家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追求。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它通过细腻的技法和写实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浅谈工笔花鸟画的线性特点

浅谈工笔花鸟画的线性特点

体 悟 到画 家 的 内心深 处 的感 受和 创作 个 性 ,这是 作 为画 家最 成功 的地 方也 是永 远 追求 的意 境 ,真 正 的优秀 的画作 意境 不用 用 言语 来表 达 而是 用画 感来 召唤 。 在 工 笔 花 鸟 画 中用 线 条 对 画 作 装 饰和 设计 ,是 线 条 美 的体 现 。装 饰通 过 改造 和 美化 事物 ,用 创 建和 整合 等 手段 ,达 到 与人 类 审美 理想 统 一和 谐 的美 的形 态 。线 性 的装饰 思 维不 仅仅 是装 饰 美 的理 念 ,也 是一 种表 现 手法 或法 则 。装 饰 的 目的是 美化 ,是 讲 秩序 、讲和 谐 、讲 理想 的文 化 现象 ,所 以 “ 条 的装饰 实 际是 一 线 种文 化现 象 ”。 ( )工 笔和 写意 手法 巧妙 结合 三 工 笔和 写 意 的手 法 巧妙 地 结 合 起 来 ,相 互 对 照 ,又 相 互衬 托 ,既避 免 了工 笔 画 的呆 板 和刻 意 ,又 避免 了写意 画 易犯 的粗糙 的陋 习,体 现 出画家 的 绘画趣 味 。 在 技 法 上 ,可 以利 用 皮 纸 、 熟 宣 纸 或 绢 等 材 料 不 渗水 的特 殊 性 能 ,在枝 干 、花 叶 、羽 毛 的处理 上大 胆 采用 水 与墨 的相 互洇 渗 、清 洗 , 以及色 彩 和 白粉 的点 染 ,在驾 驭 和控 制水 墨 的走 向 同 时, 留下 预先 设计 好 的边 线 痕渍 ,达 到 自然 天成 的效 果 ,使 一 向 规整 刻 板 的工笔 花鸟 画增添 了灵 气 。 ( )轻松 自然 ,灵活 含蓄 而 不显刻 板 四 许 多 工 笔 花 鸟 画 画 家 了 线 性特 点 , 充分 发挥 线 在 造 型 中的 骨架 作 用 , 以线表 现 复杂 的艺 术形 象 。 比如 画雉鸡 时 ,雉 鸡毛 背 部 为一 笔一 笔勾 勒 填色 而成 ,腹部 则 不是 一片 片地 画 出 ,其羽 毛 似有 似 无生 动 自然 。充 分发 挥 线在 如勾 娇嫩 的花朵 用较 细 柔 的线 条 ,而 常见 的花 卉 叶子 要 比花瓣 厚 硬 一些 ,勾 画 叶子 的笔 道 随之 略加 粗壮 些 。这样 ,勾 出来 的线 条才有 外柔 内刚的 效果 。 ( )线 性 的流畅 与潇 洒、 简约有 力特 点 五 工笔 花 鸟画 中 的线 条 的流畅 与潇 洒 、简 约和 有 力 ,无不 在 艺 术 作 品 中彰 显 出艺术 家 本人 的个 性和 魅 力 。作 品是 回家 的情 感体 现 ,一部 真 正 的作 品就 是作 家思 想情 结 的演 化过 程 ,艺 术家 性格 不 同,绘 画 风格 不 同 ,展现 出 的个人 情 感和 个性 魅 力也 不 同 ,欣 赏 着 要透 过 作品 本质 看 内涵 ,体 会其 中之韵 昧 ,也就 是 说 ,中 国 传 统工 笔花 鸟画 绘 画中 的线条 主要 是表 达主 观 的情 结 。 ( )线条 具有 表情 的 、视觉 的特 质 的同 时流 转顿 挫 六 线 条是 视 觉形 式最 基 本 的语 言 ,也 是人 的主 观创 造 。线 条是 人 类抽 象 思维 的成 果 ,又 是人 的感觉 、领 悟 和想 象 。 以线条 的形 式 来观 察和 认识 自然 界 ,应 该 是人类 视 觉的 一种普 遍特 征 。 线 条 的节 奏 在 绘 画 中 占主 要 地 位 , 轮廓 则成 为一 个 重 要 的 形 式特 征 。轮廓 如 何会 给 人视 觉 上 的赏析 ,独 具 一格 的线 条会 给 人 的在 视觉 上 一个 冲击 ,让人 耳 目一 新 ,我们 欣 赏 中国传 统绘 画 时 ,可 以发 现 ,线 条 的节 奏具 有连 续 性和 流动 性 。与 此 同时 ,线 条 流转 顿挫 ,时而 稳重 ,时而 激 荡 ,创 造 出一 个个 诗 的意 境 ,工 笔花 鸟 画画 家通 过 准确 无误 的线条 规 定 了物体 的合 理位 置 ,捕 捉 到 了生机 勃勃 的形 象瞬 间 。 ( )线 性 中的直 线与 曲线 七 “ ”除 了作 为基础 语 言在 造 型 中的特 有 作用 以外 ,其 本 身 线 的抽象 因素具 有很 强 的情感趋 向。 1直 线 :正 直 、 明快 、简洁 、力量 、通 畅 、速 度和 紧 张感 。 . 2 曲线 :丰 满 、感 性 、轻快 、优雅 、流 动 、柔 和 、跳跃 感 , . 并且 节奏 感 很强 ,具有 柔和 的 自由感和 变化 的节奏 感 。而 一根连 续 变 化 的 曲线 , 由于其 变化 比较 缓 和而 又连 续 ,让 观者 有愉 快和 亲切 的感觉 。 3 粗 线 :弧 线优 美 ,直 线锐 利 、厚 重 、粗犷 感 ,严 密 中有 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国工笔画艺术特点的认识
作者:繆妍菲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

关键词:中国工笔画;艺术特色;认识
所谓工笔,是指这一画体所特有的程式化的技法所呈现出的精工细丽的审美风貌,在这典型性的绘画语言,使工笔画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其表现形式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

工笔画要求刻画工整严谨,设色既可浓艳也可淡雅,具有风格艳丽、清秀等艺术特色。

占据主导地位的山水、花鸟,总有一种强烈的精神内蕴在其中,一种包容着儒、释、道三家哲理的精神性追求。

本文笔者主要谈一谈工笔画的艺术特点。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是:
线条。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

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色彩。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装饰性与平面感。

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

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这种风格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线。

(1)以线作为表现语言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工笔的主体构成之一。

线性结构形成了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图式,也形成了工笔花鸟画独特的造型体系。

根据中国画家曹明冉教授的工笔重彩作品《荷塘月色》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

(2)工笔花鸟画的以线造型同样具有写意性。

线的运用本身就来源于中国意象思维的特有方式。

工笔花鸟画的以线造型并不完全依赖于直观,过多地依赖于直观反而会妨碍线在造型
中的作用。

线的这种写意性特征使工笔画的造型与生活物象的外形产生了一定的并差异,便却更深刻地体现了客观物象的内在美,从面达到了形神出鬼没瘘备的造型目的。

(3)线是工笔花鸟画的生命支撑,也是画家个性和情感抒发的手段。

线的构成在工笔花鸟画的表现中,当作者的客观认知与主观情思交融之后,则达到了超越表象与时空一体的艺术境界,从而线也就不具有了高度概括的独特表现能力并成为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技法表征。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2.装饰性。

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是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对自然物象加以提炼概括形成的艺术风格。

工笔花鸟画在艺术创造中,以自然生活物象为依据,但不局限于生活物象形体与色彩的真实,而是按照意象思维的原则,强调主题的需要。

这是对自然物象的特征加以主观强调的结果,也是中国画解决艺术创造与自然对立美系的一种巧妙手段。

如孙志钧的《月夜》《正午》《红袍子》《晨雾》等现代工笔人物画保留了工笔画的平面笥和线条组织疏密、前后穿插的空间观念,同时吸收了西画中的透视、构图、虚实关系处理和空间处理方法。

保留了传统工笔画的装饰性特点,将西方绘画形成中的点、线、面等抽角构成因素用于工笔人物画,强化了工笔画的装饰性和现代感。

3.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的特点。

(1)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

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

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2)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

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

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

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

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

而对于用墨,中国工笔画借用墨来描绘对象,是率先掌握人类心理活动特点的结果。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

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不断地发生变化。

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尚可,走向多元—中国工笔画艺术的新表现[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6月.
[2]林涛,林涛工笔画精品集[J].福建美术.2006年3月.
[3]舒宏昌,工笔花鸟画法——现代工笔画的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