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一、主语谓语(一)主语的构成材料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谓语:对主语起叙述、描写或判断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还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充当。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主语的语义类型有:施事主语:所指事物施行谓语所表示的行为。
如:大妈切牛肉。
受事主语:所指事物承受谓语所表示的行为。
如:菜买来了。
用事主语: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内涵。
如:这些土豆烧牛肉。
于事主语:所指事物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
如:墙上挂着一幅画。
断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断定的对象。
如:这幅画是我的。
描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描写的对象。
如:这个孩子很机灵。
二、动语宾语(一)动语的构成材料动语和宾语成对,它决定宾语的性质。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包括:动词、动词+时态助词、中补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二)宾语的构成材料宾语的构成材料有:名词性词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名词性联合短语、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句形式。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1、受事宾语:宾语表示直接或间接承受行为活动的客体事物。
包括:对象宾语(挖土挖野草)目标宾语(挖地道挖红薯)2、施事宾语:宾语表示可以施行动语行为的客体事物。
如:台上坐着主席团。
3、断事宾语:宾语表示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客体事物。
如:我姓李。
4、于事宾语:宾语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
如:到达北京。
进入二十一世纪。
5、反身宾语:宾语表示人物动作返回自身的某个部位。
如:耸了耸肩膀。
紧闭着眼睛。
三、定语(一)定语的构成: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
(二)定语的意义类别1、限制性定语:数量、处所、领属。
2、描写性定语:性质、状态、特点、用途、质料、职业。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有哪些
1、词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语文知识概述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初中语文总结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总结知识点归纳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点,包括语法、修辞手法、作文技巧等等。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理解和运用语文的基础,下面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语法知识点1. 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等。
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3. 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谓一致、主谓宾结构等。
4. 语法修饰: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
5. 语态变化: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二、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增强表达的形象感。
例:她的笑容如阳光一样明媚。
2. 拟人:给非人类物体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形象,使其更加生动。
例: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低头,好像在与大地耳语。
3. 借代:用一个与之相联系的事物替代本体,传递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我们的祖国正在日新月异,朝气蓬勃。
4. 排比:通过一系列并列的词或短语,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冲击力。
例:我追求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快乐、自由和幸福。
三、作文技巧1. 议论文:明确论点,提出证据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总结。
2. 记叙文:通过故事的叙述,展现事件的起承转合,情节的冲突与解决。
3. 说明文:对某一事物、现象、规律进行解释说明,使用恰当的事例和解释来支持。
4. 报告文: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逻辑描述某一事件、事物、情况等。
以上仅为初中语文知识点的一部分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和应用有所帮助。
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的阅读和实践,通过多读、多写、多思考,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语法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语法归纳总结初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对不同语法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语法的归纳总结。
一、名词1. 名词的基本知识- 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 名词的分类: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 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2. 名词的用法- 名词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的用法。
- 名词的所有格形式及用法。
- 不可数名词在句中的用法。
二、代词1. 代词的基本知识- 代词是用来替代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语。
- 常见的代词分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反身代词等。
2. 代词的用法- 代词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的用法。
三、动词1. 动词的基本知识- 动词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变化。
- 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基本概念。
2. 动词的用法- 动词的时态变化规则及用法。
- 动词语态的变化规则及用法。
- 动词的主谓一致的原则及应用。
四、形容词和副词1. 形容词的基本知识- 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语。
- 形容词的基本性质和用法。
2. 形容词的用法- 形容词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等的用法。
3. 副词的基本知识-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
- 副词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4. 副词的用法-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
五、语法符号和标点符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的用法。
- 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六、其他语法知识点- 介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连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疑问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通过对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同时,合理运用语法知识也能够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和表达语言。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实词与虚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代词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等。
2.名词的数: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变化。
3.名词的格:主格、宾格、属格和定格。
二、代词1.人称代词:一、二、三人称的主格和宾格形式。
2.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3.指示代词:这、那、此、彼等的使用。
三、动词1.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3.动词的语气: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等。
4.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等。
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和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
2.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五、介词1.常见的介词及其使用场景。
2.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六、连词1.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如和、与、或等。
2.连接副词: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的词语,如因为、如果、虽然等。
七、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的说明行为者或主题的部分。
2.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部分。
4.表语:句子中说明主语状态、性质或特点的部分。
5.定语: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部分。
6.状语: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部分。
7.同位语:句子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部分。
8.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部分。
八、句子结构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5.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
6.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
7.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的从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和虚词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全)表示事物状态的:快乐、悲伤、兴奋、疲惫。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形容词一般作定语修饰名词②形容词可以和“得、地”连用,构成状语③形容词可以和“是”连用,构成表语练: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找出来。
那是一所简陋的小学,但是老师们都非常用心,孩子们也都很聪明、勤奋,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快乐。
山上的空气也是那么清新、宜人。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基数词:一、二、三、四、五……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数词的语法特点:①基数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②序数词一般用来表示顺序,作定语或表语练: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词找出来。
这所小学只有一间教室,里面有二十多个孩子,他们都是山村里的孩子,他们是这个小学的第一批学生。
5、量词:表示事物数量的词个、只、张、条、本、页、头、件、座、辆、粒、颗、棵、支、根、块、片、双、对、顶、台、处、位等。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一般和数词搭配使用,表示数量②量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练: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量词找出来。
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课本,一支笔,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颗心。
这些简单的物品,却是他们研究的全部。
形容词:好,美丽,清,静,悲凉数词:几,许多,八千多,一,丝量词:个,只,次,年,日子代词:我,我们,咱,咱们,你,你们,您,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谁,什么,哪里,多少,这,那秋天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美好的,但是美丽北国的秋天特别清静、悲凉。
形容词可以通过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而大多数形容词可以用副词“很”来修饰。
数词可以表示确数(如分数、整数和倍数)和概数(如几、许多),还可以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三)。
数目增加时可以用分数或倍数表示,但是数目减少时只能用分数。
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包括数量词和动量词。
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如个、只,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如次、回。
量词通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表示动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体知识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
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
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
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
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
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
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
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
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
而从“事”到议。
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
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