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会计理论逻辑起点

合集下载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计 对象起点论 、 会计职能起 点论等几种主要 的观点 , 但这些观点或多或少的存在一 些不足 。 因此笔者提 出将会计 目的作为逻辑起点 。 [ 关键词 ] 逻辑起 点 会 计 目的 会计本质 会计职能 补充 、 更新和完善 。这一过程的实现是 以逻辑起点为 中介进行的。 在 以逻辑起点为 中介实现上述过程 的同时,会计理论也 必然以其 研究 的逻辑起点为 中介同会计实践 发生联 系。 一方面 , 人们不断地从会 计实践 中总结 出会计理论 ; 另一方面 , 已形成 的会计理论也不 断地 回到 实践 中去 , 接受会计实践的检验 , 使会计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 ( ) 辑 起 点 的 客 观性 。 五 逻 促进会计发展的矛盾是客观存在 的,会计理论研究 的逻辑起点也 应是客观的。在促进会计发展的诸多矛盾 中, 必有一种起 主导作用 、 居 于支配地位的矛盾 , 计学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一矛盾 , 对会 可 称之为会计的主要矛盾。尽管 会计是一 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 会计理论 的研 究 远 远 落 后 于 会 计 实践 , 们 对 会 计 的 本 质 性 认 识 , 知 之 不 多 到 人 从 知 之 较 多 、 到 真 理 性认 识 这 一 过 程 , 然 是 以 会 计 的 主 要 矛 盾 为 主 线 再 必 进 行 的 。 如 果 不 从 这一 主要 矛 盾 出 发 , 进 行 会 计 理 论 研 究 时 , 必 要 在 势 走弯路。而矛盾是客观的 ,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 只存在对这一矛 盾的认识程度不同 , 而不 能否认 它的客观存在 。因此 , 会计理论研究 的 逻辑起点 , 就其内容来说 , 是客观的。正是在这一主要矛盾的持续作用 下, 会计学科才得 以不断地发展 。 三、 现代会计 理论逻辑起点观点的评述 ( ) 一 会计 假设 起 点 观 。 会计 假设是会计人 员面对变化不定的客观环境 ,对某些未经确切 认或无法正 面论证的经济事 项和会计现象所做 出的合乎事理 的断定。 这种观点 强调 客观环境 对会计 的制约作用 ,认为会计研究只有 以会计 假设为起 点, 会计理论体系才具有 逻辑严 密性 和客观性 , 会计实务才能 在一定 的规范下得 以展开 。 但会计假设本身是 发展变化 的, 其发展变化 除了受会计环境变化 的影响外 , 还受会计本质 、 会计 目标 的制约 。 此外 , 会计假设并不能对所有其他的抽象范畴进行 推理 。因此 , 会计假设只能 是论证会计理论 的基石 , 将它作为逻辑论证 的起 点, 不能构成一个逻辑 严密、 内容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 , 应将 其作 为前提条件 。 ( ) 计本质起点观。 二 会 会计本质是关于会计根本属性 的抽象范 畴,是一事物 区别 于其他 事物 的根本标志 ,因而会计本质对其他会计理论要素 的建立 和发 展以 及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会计本质是看不 见 、 不着的 , 摸 必须 首先根据社会环 境对会计的要求 , 据会计 的长期 根 实践 , 透过会计 的基本 职能 , 分析会计 系统的结构 , 可以界定会计本 才 质, 会计本质是脱 离会计 实践的 , 更谈不上反映会计实践 的需求 同时作 用于会计实践。所以 , 会计本质不能作为逻辑起点。 ( ) 三 会计 环境起点 观。 这种观点认 为环境决定一 切 ,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 由时间 、 地点等环 境所决定的 , 会计理论体系应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 按照 系统论 的观 点 , 计系统是社会经济 系统 中的一个 子系统 , 会 它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 要受社会 经济环境 的影响 。 因此 , 应把会计理论研究 的视野扩展到会计 系统以外 的社会 、 政治 、 经济 、 法律环境中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计环 境 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因为会计环境不 能联 系会计实践与会 计 理 论 , 无 法 推 导 出其 他 理 论 范 畴 。另外 , 计 环 境 还 有 两 大 缺 陷 : 也 会 首 先, 它是一个典型的易变范畴 , 完全不具有稳定性 ; 其次 , 会计环境 是一 个 非常错综复杂 的范畴 , 是政治 、 经济 、 文化和宗教 等等各个方面 因素 的综合 。因此 , 会计环境虽然对会计系统非常重要 , 但并不 能将其作 为 逻辑起点研究 , 它只能说是会计理论体 系构建的大背景。 ( ) 计 目标 起 点 观 。 四 会 会计 目标是会计系统存在的依据 , 是会计系统运行 的起点和终点 。 它把会计系统与该系统 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 ,决定会计系统应该使用 哪种方法 和应 具有的结构 以及建立会计 系统 中各组成部分 问的关系 。 会计 目标 制约和影 响着会 计工作的所有方面 ,控制着会计工作的各个 环节和整个 管理过程 。 它一方面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的变化 , 反 映经济管理对会计 的客观要求 ,另一 方面具 体体现会计领域中必然的 内在联 系 , 体现会计管理本质属性 , 而成为沟通会计 理论与会计实务 从 之 间的桥梁 。但是 , 从哲学 的角度来看 , 会计 目标起 点论容易过分夸大 人 的主观能动性 。目标的确立是人在一定 客观环境下 的主观行为意识 , 带有强烈 的主观色彩 , 容易导致主观决定 客观的错误 。

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解析

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解析

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解析主要从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等方面阐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 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已发展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通用商业语言, 其通用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

我国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已经整整走过了30 年的历程。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 一个成熟的管理学科, 也必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规律, 这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就是会计的基础理论。

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实务的高度抽象和规律总结, 而会计基础理论又是推动和促进会计实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指南。

本文拟对会计(主要是财务会计, 下同)的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进行解析, 也即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学习体会。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关系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 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

其间的逻辑关系可如下所示: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二、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就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或者说是会计所要完成的任务。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这些相关的信息的总和我们称为财务报告, 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特定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是会计所有活动的原始动因。

目标(目的) 不同决定了与活动相关过程的不同。

会计目标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所变化, 会计活动就要根据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会计基本假设一般而言,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合乎情理的推断。

假设对人们的活动是必要的, 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逻辑起点论文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逻辑起点论文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逻辑起点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223-02摘要本文通过追溯国内外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逻辑起点的研究历程,来探讨和分析我国采用以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的原因。

研究思路如下,首先追溯国外(主要是美国)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逻辑起点的研究;其次追踪国内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逻辑起点的研究;最后通过上述综述来探讨和分析我国采用以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逻辑起点的原因。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逻辑起点会计目标一、引言自从1978年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发布之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就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内容。

2006年以前,对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诸如会计假设起点论、会计本质起点论、会计对象起点论等众多观点。

本文正是建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追溯国内外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逻辑起点的研究历程,来探讨和分析我国采用以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的原因。

二、国外(主要是美国)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逻辑起点的研究综述1936年6月,aaa正式发表了由佩顿和利特尔顿执笔第一份重要报告——《试论公司财务报表编报的会计原则》,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和批评。

两位学者在仔细分析了各种批评意见后认为,应当提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作为该报告的理论依据。

在1940年出版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一书中,佩顿和利特尔顿提出,通过构建一个框架,将会计的基本理念编织成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

该书的观点构成了后来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以及fasb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基础。

在1961年和1962年,asb发布了第一、三号会计研究论文集,分别讨论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原则,并力图强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以“假设一原则”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思路初步形成。

但以会计假设作为起点存在假设数目的多少以及假设与原则逻辑关系不严密等缺陷,因此,探寻区别于“假设—原则”概念框架的新思路就成为必然。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Sa dr S tn , unl f A cu t g n E o o c 1 t ad et gJ ra n i o o co ni a d c n mis n 3
32 暖 溺 |潮 .嘲 I 曩 班● 瞳
会计 区别于 其他事物 的最 重要 的标志 。 O 2 世纪 5 0年 代 一 直 到 2 O世 纪 8 O年 代 初 期 ,由于我 国 当时的历 史环 境 比较特殊 ,
f1柳木华 盈余质 量的市场反 应 中国会 计评论 ,0). 4 2( 7 3
IIHota sn 1 5 5 l ue , W ad h L n R. W a s2 0 , e L t ,0 1Th Re vn e f t l ac o e
Th Vau Re e a c L tr t e f r F n nca Ac o t e le lv n e ie aur o i a il c un i ng
会 计 目标论 向会计 环境 起点 论转 变 , 社 是
从会 计 环 境研 究 基 础上 构 建会 计 理
是会 计 目标 起点 论 , 们对 会计 理论 研究 论 体 系 的具体 内容 ,能 够充 分 适应 环 境 人 要 求 。进 而指 导 建立 切 实可 行 的会 计 准
2 从会 计理 论 研究 逻辑 起点 的 历史 . 分 析 中可 以看 出 ,无论 是会 计 假 设起 点
论 , 计对 象起 点 论 , 计本 质 起 点论 还 会 会
的 逻辑 起 点始 终 没有 离 开会 计 环境 这 一 客观 背景 。 计环 境是衡 量会计 理论 是否 会 先进科 学 的基 本标 准 , 离会 计环 境 而孤 脱 立地研 究会计 理论 , 可避 免地会 造成 脱 不 离实 际 , 从而 成为 “ 想 ” 空 。 3会计 理 论研 究 逻辑 起点 的转 换 , . 即 从 会计 假设起 点论 过 渡到会 计 目标论 , 从

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

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

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问题也就是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问题。

会计理论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是一个人造系统。

那么以什么作为这套体系的逻辑起点呢?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

它是实践探索的历史起点、理论研究的导向,是最普遍和最简单的现象。

它所含的内在矛盾,是这个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萌芽;它可反映理论与其赖以存有的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它能推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结构的张力和推衍的水平。

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人们理解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下面以时间顺序来论述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本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会计理论界普遍认为:会计假设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并以此为起点,逐步推导会计原则。

(一)1922年,佩顿(Paton)在其所著《会计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会计假设”概念。

他认为,现代会计不但需要在很多场合下使用估价和判断,而且整个结构都是建立在一般的假设之上的。

换句话说,要有一些基本的前提或假设来支持会计人员对价值、成本或收益等作出特定的结论。

否则这些结论将难以成立。

他提出了七项会计假设,对其后的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195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成立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同时,设立会计研究部(ARD)专门实行理论研究。

于1961年和1962年先后发表第1号会计研究文集《会计的基本假设》和第3号会计研究文集《试论广泛适用的企业会计原则》,遵循了上述佩顿的这种思路。

这种观点认为,面对变化不定的会计环境,会计假设是客观环境见之于主观推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现代会计存有的基础。

它着眼于会计活动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强调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理论范畴。

它主要根源于西方的“会计艺术论”,把会计看成是一项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因为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就难以确定目标,只能从其艺术活动环境中寻找前提条件。

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的探讨

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的探讨

1 1 能揭 示会计 理论 的最基 本层次 。 为构建 会计 . 成 理论体 系的 出发点
会计 理论 结构包 括会计 基本 理论 和会计应 用理
论 两个 方面 。讨论会 计理论 结构应 首先 明确它 的组
会计理 论结 构的逻辑 起点是 会计理 论体 系的出 发点 , 也是 其归宿 点 。会 计理论 体系 的诸 多元素 中 , 作 为会计理 论研究 的逻辑 起 点 的元 素 , 能及 时 地 应 体 现这些社 会需求 的会计 属 性 , 而 为丰 富会 计 理 从 论体 系 , 善会计 方法程 序提供 有效指 导 。同时 , 完 要 能 据 以判 断各层 次基 本元 素 的定 义正 确 与否 、 环 各 节 方法程 序可行 性如 何 , 会计 基 本理 论 研究 和 具 为 体应 用研究 提供 一个最 终 的评价 标准 。
重 新 认 识 了会 计 理 论 体 系 的逻 辑 起 点 。
关键词 : 现代会计理论体 系; 逻辑起 点理论 ; 点理论 起
中 图分 类 号 :2 5 1 F 3 .9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5 29 (0 8 1 — 0 2 0 10 — 7 8 20 )2 0 5 — 3
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理论是构成现代 会计 理论体 系 的出发 点 , 不仅 是 构 成理 论 体 系 的 它 组 成部分 , 而且也 是 对该 学 科理 论 体 系 的构 成 具有 决 定作用 的前提 理 论 。会计 理 论 界 普遍 认 为 , 建 要
立 前后一 贯 的现代 会 计 理 论体 系 , 必 须选 择 正 确 就 的逻辑起 点 。现 代会计 理论体 系逻辑 起点 的正确 选
因逻辑 起点 而产生 , 究起 点 的正确与否 , 直接影 研 将

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

3.5会计对象起点论
会计对象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1992年的《论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与起点理论》一文认为“会计理论体系就是将这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会计理论按照所研究的会计对象的自身逻辑关系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系统”。会计对象起点论人为:第一,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会计理论体系作为理性认识体系,其起点能揭示认识的起点,以会计对象作为起点符合这一要求。第二,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理论要能反映会计学科的特点。第三,会计对象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原始的范畴,它来自于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中,决定了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是推理论证其他抽象范畴的基础。然而,会计对象起点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范围概括得还太窄,只注重于会计客体的问题,而会计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对象仍然是第二性的、被动的。此外,会计对象还不是一个最简单的范畴,对会计对象的不同理解,则会导致对逻辑起点的不同认识,这当然也是不允许的。总之,以会计对象起点论作为逻辑起点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3.6 会计职能起点论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的功能,即会计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在我国,会计职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并出现了“一职能论”、“二职能论”、“三职能论”、“四职能论”、“五职能论”、 “六职能论”与“八职能论”。但是,很少有人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研究的起点。
3.7 会计目标起点论
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在60年代后期提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AAA,1966),之后逐渐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这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70年代后美国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也主要局限于这两个学派之争。烽火猎头公司专家认为指会计是为那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既然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如果不明确自己的目标,这种人造系统是难以想象的,故应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这种以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中,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会计的目标,并把会计目标作为最高理论层次,据此制订会计准则,用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实务。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会计目标起点论容易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不符合客观性要求,会计目标的确定是人在一定客观环境下的主观行为,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会计目标的差异影响了会计系统的稳定性,对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不够,并且其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会计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综述

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综述

理论探讨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综述理论建构的过程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过程,是将最简单、最普通的、内容比较贫乏的抽象规定作为该门学科的理论出发点,然后,使这些最~般的定义和原理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不断深化和丰富,同时又以越来越具体的内容加以充实,直到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得到完整的阐述为止。

理论建构的关键是逻辑起点的确定,确定了逻辑起点,便开始了以逻辑为中介、石继芳周娜抽象范畴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过程。

这个抽象范畴不断向具体范畴的上升过程,表现为后一个概念是前一个概念的综合和发展,是在前一个范畴规定的基础上,再补充上新的规定,因而是一个丰富化、全面化的过程,是一个比一个范畴更具体的过程。

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

它能推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结构的张力的推衍的能力。

它对该学科其它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

而作为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的起点应该具备的条件是:(1)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可知性;(2)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联系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3)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4)逻辑起点能够推理论证其他理论范畴。

员素质的目的。

5、全面创新内部审计运作模式。

首先,内部审计应该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审计理念。

其次,内部审计应该让审计对象参与审计策略,从“从属型”向“参与型”转变,共同研究问题有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只有将公司治理目标与内部审计宗旨统一起来,方能真正为管理层排忧解难;内部审计还要强调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工作,力排有违公司价值保存的威胁,服务于良好公司治理体系。

内审地位的提高保证了其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公司治理的角色当中;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公司治理能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无论是内审技术与策略的改进,还是其运行模式的创新都保证了公司治理的每—个细微的环节都能够得到其应有的重视。

从物质与精神双方面为内审人员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保证了公司治理拥有强大的智能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会计理论逻辑起点
1.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概述
1、会计假设起点论。

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为了进行会计实践而对会计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所做的合理推断。

会计假设最早由w・A・佩顿于1 9 9 2年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但直到5 0年代末才引起美国会计界的高度重视。

其观点是既然
把会计假设视为来自客观环境对会计的约束条件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那么会计假设就必须作为公认会计原则的最高层次概念或命题。

按照演绎法,以会计假设为出发点推导出会计程序和方法。

2、会计本质起点论。

会计本质起点论认为,本质是决定 1 事物区别另1事物的根本属性。

会计本质是由会计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会计这1事物比较深刻的1 贯的和稳定的方面,它从整体上规定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

会计本质也是确定和解释其他会计概念的依据,会计研究首先应解决会计本质问题。

这1 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风靡我国,并在会计研究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存在于我国会计理论界的对会计本质的3 种认识“会计信息系统论” 、“会计管理活动论”和“会计控制论”就是其长期研究的结果。

3、会计环境起点论。

会计环境系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
计方法、会计工作水平,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审计、财务的客观历史
条件及其特殊情况。

会计环境起点论认为,会计的历史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与支配,会计环境不仅是会计研究的必经之地及深入展开研究之依据,而且是探明会计原理、本质及规律的出发点。

会计环境决定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及会计职能等,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4、会计目标起点论。

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
的境地。

会计目标起点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在会计信息系统论基础上,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思路深入人心并占据西方会计理论的主导地位。

会计目标起点论认为,会计作为1 个信息系统,应首先明确目标,再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计量,指导会计实务。

2、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特征
1、惟1 性。

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1 个,而且只能是1 个。

进行会计研究工作需要有1 个切入点,即逻辑起点。

从这点出发,研究会计的其他相关问题,达到对会计的深入认识,形成会计理论,进而指导会计实践,并构建会计理论体系。

同时,只有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才能减少研究的盲目性,达到对会计的本质性认识。

2、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贯穿于会
计理论研究的始终,不因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会计的实践活动,会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等的发展而变化,从而使得会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同1 时期各个不同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发展性、复杂性和变化性。

但会计作为1 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和规定性。

这就决定了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必然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不因时代、实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历史的稳定性。

3、普遍性。

这里所讲的普遍性,是指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理应成为而且应当是所有会计学分支的逻辑起点,不能仅仅适用于财务会计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把这1 特征称为统1 性。

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和绘图记事等会计学科的萌芽状态,到单式记账法的产生、复式记账法的出现,会计基本上是履行反映和监督的职能。

这时的会计学科以财务会计为主。

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管理的需要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等原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学等学科才相继独立成科。

目前,会计学科又包含了1 些新的分支,如国际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

因此,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就不能仅是财务会计的逻辑起点,它应该成为整个会计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

3、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相结合共同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
的合理性
前面对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11 作了介绍和评价,笔者也提出1 种新的观点,即把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相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考虑,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起点。

下面来谈谈理由。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会计环境1 般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对会计环境理论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如果用系统、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会计理论,会计环境必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首要因素之1。

环境变了,则导致对会计其他领域认识的变化。

把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的1 个突出优点,表现在理论的前后1 贯性和逻辑1 致性上,因为考虑了会计环境的因素,把会计环境视为内生变量则减少了理论的不确定性,研究的结果更为稳定,也更符合人们对会计理论内涵的界定。

把会计环境和会计本质作为研究起点,更能解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1 系列会计理论创新问题。

因此,将会计环境纳入会计理论研究的动态过程中,结合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就可构建1 个分层面的会计理论体系,这样的会计理论体系才能满足会计理论本身发展和指导会计实践的要求,使理论具有前后1 贯性和逻辑上的1 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