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走进美术世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鲁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鲁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置
媒体运用
三、讨论与交流。
四、欣赏与评述。
五、拓展与活动。
六、互动评价。
七、拓展欣赏。
八、课堂小结。
1、以课文中的作品为例,组织思考与讨论。原始人为什么将动物描绘在山洞里?他们表现的动物为什么画的那么准确和自信?
A.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中的彩陶盆功能是什么?其装饰图案不是描绘现实物象,有什么意义吗?
2、雕塑:是运用石、木、泥、金属等材料,以雕刻、堆塑、铸造等手段,创造三维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门类。有立体的圆雕和半立体的浮雕。
雕塑关键词:雕刻、堆塑、铸造、圆雕、浮雕。
3、建筑: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由内部和外部空间形成的构筑体。包括传统建筑(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民用建筑)等。
2、艺术创作。
美术形象塑造是艺术家对世界观察、感受、想象和综合提炼的结果,是体现作品功能和揭示作品主题的主要手段。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法创造出无数精美的作品,传达思想与文化,反映时代与生活,展示精神境界与审美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
媒体运用
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四、欣赏与评述。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与作业。
根据实际情况和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美术门类,以关键词为线索,简要介绍相应的美术知识。
1、绘画:是运用笔、颜料等工具材料,在各种平面载体上创造平面视觉形象的美术门类。依据使用的材料、工具与表现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画种。
绘画关键词:水彩画、油画、版画、中国画(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图片,随欣赏进行讲解和互动教学活动。)
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加强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绘画技巧与表现1. 第一课:学习铅笔绘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铅笔的运用方法,学会用铅笔画出简单的物体。

教学内容:铅笔的种类、铅笔的运用方法、铅笔画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课:学习彩色铅笔绘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彩色铅笔的运用方法,学会用彩色铅笔画出丰富的画面。

教学内容:彩色铅笔的种类、彩色铅笔的运用方法、彩色铅笔画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等途径,掌握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材、绘画工具(铅笔、彩色铅笔)、画纸、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欣赏与评述3. 第三课:欣赏名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世界著名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名画的介绍、欣赏方法、评述技巧。

4. 第四课:学会评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评述的方法、评价标准、评价实践。

七、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作品展示、讨论参与度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资源教材、绘画作品、多媒体设备、评价表等。

十、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手工制作5. 第五课:学习剪纸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学会创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内容:剪纸的历史、剪纸的基本技巧、剪纸的创作方法。

6. 第六课:学习折纸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学会创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视觉艺术、美术、造型艺术等。

2. 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

3. 美术的评价标准:审美、技巧、创意、表现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教具:图片、范画、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新课: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评价标准。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或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练习:学生实践绘画或雕塑,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幅绘画或雕塑作品,下周交上来。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第二章:线条与色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线条和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知识:线条的种类、线条的表现力等。

2.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分类、色彩的关系、色彩的表现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线条和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线条和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教具:图片、范画、绘画工具、色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线条和色彩的基本知识。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掌握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的不同种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观察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导入: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上了六年的美术课,提问:画画是美术,美术就是画画?试辨析。

学生回答,对于各种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前面半句话是对的,而后半句是错的,美术并不单单只有画画一种表现手法,设计、工艺、建筑也属于美术。

传授新课1、首先探讨什么是美术?使学生对于美术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美术不单单只有绘画,还包括其他的艺术作品。

扩宽学生的视野。

2、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3、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

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4、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四、课堂小结: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 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观察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绘画基础知识:画笔的使用方法、线条的种类和运用、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实物来导入,引起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和看法。

Step 2:讲解绘画基础知识
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画笔的使用方法、线条的种类和运用、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运用等。

Step 3:练习画线条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线条来练习画线条,可以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让学生感受到线条的变化和表现力。

Step 4:练习运用色彩
让学生练习使用颜色来表现物体的不同特征,例如:使用暖色调来表现温暖的太阳,使用冷色调来表现凉爽的水等。

Step 5:创作作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作品。

Step 6:展示和评价
学生可以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老师也可以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Step 7:总结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巧,鼓励学生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辅助工具:
画笔、颜料、画纸、图片等。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整体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各个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和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目标:介绍美术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4. 结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第二课:色彩的魅力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色彩在美术中的重要性。

3. 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4. 结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第三课:线条的表现力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线条丰富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美术中的表现力。

3. 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线条的形状和特点,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感受。

4. 结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第四课:形状的组合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形状组合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形状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形状在美术中的表现力。

3. 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组合和变化,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形状的感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讲解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第二课:线条与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线条和形状的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 线条和形状的运用方法。

3. 线条和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线条和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讲解线条和形状的运用方法。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线条和形状的练,让学生亲身体验线条和形状的运用乐趣。

第三课:色彩与搭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

2. 色彩的运用方法。

3. 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讲解色彩的运用方法。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的运用乐趣。

第四课:构图与空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构图和空间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构图和空间的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构图和空间的基本概念。

2. 构图和空间的运用方法。

3. 构图和空间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构图和空间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六年美术上第一课教案

小学六年美术上第一课教案
学习用绘画或文字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5分)
1、 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三、学生实践 (5分)
1、 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 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古今中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通过欣赏同学们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建筑作品,课后希望同学们能更好的欣赏建筑作品。
3、 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 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 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 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 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 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小学六年美术上第一课教案
美 术 教 案
第 周 第 课时
课 题
1、建筑艺术的美
课 时
1
年 级
6




知识与
技能
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走进美术世界》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把本单元两课内容《什么是美术》《“美术家族”成员多》整合为1课时,首先引导让学生学习理解美术的概念,上课时精选几件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美术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术的定义。

在理解了美术的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整合《“美术家族”成员多》,再对美术门类,以及每个门类里根据材料工具、制作手法、功能使用等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本课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联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的甄别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家长或者老师说出自己的推荐理由。

教学目标:
1.搜集资料、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析美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美术的门类,了解不同门类美术作品根据材料工具、制作手法、功能使用等分类的方法,能甄别生活中美术作品的类型、类别,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

3.尝试运用美术专业术语阐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的能力。

激发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传承优秀美术文化,美化生活的兴趣。

重点: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创作过程,欣赏不同类别有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品。

难点: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分类方法及审美特点,能组织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建议:
欣赏感受、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发现总结等。

教具准备:
教师选取代表性强的艺术作品图片、实物或者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评价要点:
1.关注学生是否能阐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2.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否在生活中准确的对熟悉的美术作品进行分类。

3.关注学生能否自己组织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寻找美术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美术经典名作图例或者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讨论美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讨论什么是美术?生活中见过什么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并通过教师搜集的资料了解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过程,讨论美术作品相观众传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与文化,展示了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与审美理想。

二、思想碰撞理解概念(小组讨论为主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引导)
1.美术的定义
美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造型设计与表现,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平面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又称为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

关键词: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工具材料、表现手法、具有美感、平面或立体
2.美术形象的塑造
美术形象的塑造首先是艺术家需要对生活观察、感受,然后想象和综合提炼,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能体现作品功能和揭示作品主题。

艺术作品蕴含着艺术家的天赋、技能、修养和个性,是独特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法创造出无数精品力作,
起到传达作者思想、文化、审美理念、精神境界的作用。

关键词:形象塑造创造性劳动
3.阶段性评价
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谈一谈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或者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探讨这件美术作品有没有触动自己的情感。

作品举例但不限于以下作品:
①拉斯科岩洞史前壁画
②卢舍那大佛
③鹊华秋色图
④鸟巢
⑤……
三、讨论分析总结概括(建议结合有代表性的作品资料进行分析理解,学生讨论不同作品的类别,能准确识别不同工具材料、创作技法的作品)
美术的门类众多,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都是属于美术的常见门类。

每个艺术门类又根据所用材料工具、制作手法、功能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分类。

1.绘画
运用各种绘画材料(画笔、颜料、纸张、画布等),在平面载体上创造平面视觉形象的美术门类。

根据所用材料工具的不同有中国画、油画、素描、水彩画、版画等分类方法,根据表现内容分为,静物画、人物画、风景画(西方)、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东方)等类别。

想要欣赏绘画作品,了解绘画的造型规律和形式语言是基础。

关键词:平面载体平面视觉形象
2.雕塑
雕塑是指运用石、木、金属等工具材料,以雕、塑、刻、铸造等手段,创造出的能从三维空间欣赏作品的美术门类。

以观赏角度的差异可以分为,立体圆雕、半立体浮雕、以及双面观赏的镂空雕塑。

关键词:雕刻、堆塑、铸造、三维空间、立体造型。

3.建筑
建筑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要,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构建的有内部和外部空间形成的构筑体,具有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特征的美术门类。

根据功能分类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宗教、园林、民居等,现代建筑分为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和民用建筑等。

关键词:满足生活需要、功能与审美、工程与艺术
3.工艺
工艺特指运用传统的手工艺方式,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而设计制作生活实用品和观赏品的美术门类。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有陶瓷、金属、玉石、染织、漆器、家具、竹木牙角等工艺品种。

实用和美观是工艺类作品的基本创作原则。

关键词:手工艺方式制作,实用和美观
4.设计
设计是指运用现代艺术观念和技术手段对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品、艺术观赏品、环境空间进行创造和美化的门类。

主要包含平面、立体、空间三种设计形态。

设计的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劳动更加方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现代艺术观念、环境空间
5.书法
书法艺术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常见的书体形态有篆书、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等。

书法的艺术魅力通过书家或时代的独特风貌展现出来。

关键词: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6.篆刻
篆刻艺术又称印章,是以石(木、金属、玉、泥等材料)为纸、以篆为体、以刀代笔,铸凿在方寸材质上的文字,古来有封、玺、宝、印、章、戳等多种称为。

依据文字笔画的凹凸,可分为阴文、阳文。

篆刻艺术的构成体现在篆法、章法和刀法上,与书法、绘画作品关系紧密。

关键词:闲章、古玺
7.新媒体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几年摄影摄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作成为了新的创作媒介。

新媒体艺术具有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强烈、虚拟现实、与观赏者互动的突出特点。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3D电影
四、收集与交流展示评价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视频或者实物,与大家小组同学讨论作品所属的类别,并用口头形式进行欣赏评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美术的概念,了解了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也掌握了美术类别的知识,理解了美术中有绘画、建筑、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主要类别。

六、课外拓展
向同学或者家长推荐自己特别喜欢的美术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推荐理由。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