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输注滴速要求

常用药物输注滴速要求
常用药物输注滴速要求

常用药物输注滴速要求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及答案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下述药物中属于外周性镇咳药的是 A.可待因 B.喷托维林 C.苯丙哌林 D.右美沙芬 E.N-乙酰半胱氨酸 2.下述属于非依赖性中枢性镇咳药的是 A.可待因 B.右美沙芬 C.氨溴索 D.苯丙哌林 E.溴己新 3.属于吗啡的前药,过量或长期使用易产生成瘾性的是 A.可待因 B.右美沙芬 C.氨溴索 D.苯丙哌林 E.溴已新 4.口服存在首关效应的药物是 A.溴已新 B.氨溴索 D.羧甲司坦 C.乙酰半胱氨酸 E.厄多司坦 5.丙酸氟替卡松吸入给药时,中剂量范围是指 A.50~100 ug/d B.100~250 ug/d C.250~500 ug/d D.500~750 ug/d E.700~1000 ug/d 6.雾化过程中,若雾化液和药粉接触患者的眼睛,可导致眼晴疼痛、结膜充血的是 A.异丙托溴铵 B.特布他林 C.布地奈德 D.沙美特罗 E.氨溴索 7.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应首选 A.沙丁胺醇 B.沙美特罗 C.异丙托溴铵 D.孟鲁司特 E.普萘洛尔 8.吸入给药的方式不包括 A.定量气雾剂吸入 B.干粉吸入 C.持续雾化吸入 D.贮雾器连接压力定量气雾剂 E.液化吸入 9.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产生疗效需要 A.3小时 B.24小时 C.3天 D.1周 E.4周 10.可用于减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的药物是 A.M受体拮抗剂 B.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C.β2受体激动剂 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E.以上都不是 11.茶碱的有效血浆浓度范围是 A 1-5 ug/ml B 0.05-1 ug/ml C. 5-20 ug/ml D. 20-30 ug/ml E. 30-40 ug/ml 12.治疗哮喘持续状态宜选用 A.孟鲁司特 B.氨茶碱 C.麻黄碱 D.糖皮质激素 E.色甘酸钠 13.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是 A.收缩瞳孔 B.减慢心脏传导 C.松驰支气管平滑肌 D.升高舒张压 E.增加糖原合成 14.具有镇咳作用的药物是 A.右美沙芬 B.酮替芬 C.溴已新 D.乙酰半胱氨酸 E.氨茶碱 15.下述药物中长期使用易产生耐受性的是 A.M受体拮抗剂 B.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C.β2受体激动剂 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E.吸入用糖皮质激素 16.青光眼患者应慎用 A.沙丁胺醇 B.沙美特罗 C.孟鲁司特 D.噻托溴铵 E.氨溴索 17.下述药物中使用后应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的是 A.沙丁胺醇 B. 苯丙哌林 C.孟鲁司特 D.噻托溴铵 E.氨溴索 18.仅作为吸人给药的平喘药是 A.沙丁胺醇 B.特布他林 C.布地奈德 D.沙美特罗 E.氨溴索 19.下述药物中可导致新生儿的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的是 A.沙丁胺醇 B.可待因 C.布地奈德 D.沙美特罗 E.氨溴素 20.下列可用于治疗哮喘的是 A.氯雷他定 B.氯苯那敏 C.氮卓斯汀 D.孟鲁司特 E.特非那定

ICU常用药物

镇静类: 1.咪达唑仑注射液(力月西) 规格:2ml:10mg、1ml:5mg。 用途:本品为强镇静药,注射速度宜缓慢。 用法剂用量:ICU病人镇静,先静推2-3mg,继之以0.05mg/(kg.h)静脉维持。 常规配制:0.9%NS 40ml+咪达唑仑注射液50mg(1ml=1mg)。 2.丙泊酚注射液 规格:20ml:200mg,10ml=100mg。 用途:麻醉、ICU镇静。 用法剂用量:ICU镇静:建议持续输注,通常按0.3-0.4mg/(kg.h)能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常规配制:丙泊酚注射液600mg 泵入,(1ml=10mg)。 备注:起效时间为30-60秒,维持时间约10min。 镇痛类药: 1.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规格:2ml:0.1mg。 用途:强效镇痛药,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 用量及用法:成人麻醉前用药或手术后镇痛0.7-1.5vg/Kg 肌注或静推(毓璜顶:0.7-10vg/h续泵)。 常规配置:0.9%NS 40ml+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5mg(1ml=10vg),泵入2.5ml/h。 备注:阿片受体激动剂,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与吗啡、哌替啶相比,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呼吸抑制作用弱于吗啡,但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则易抑制呼吸。有成瘾性。中毒用纳洛酮解救,纳洛酮能拮抗本品的呼吸抑制及镇痛作用。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重症肌无力病人禁用。 2.注射用氢溴酸高乌甲素 规格:4mg/支 用途: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用量及用法:肌注一次4mg,溶于注射用水/生理盐水/5%GS(肌注浓度不宜超过2mg/ml),一日1-2次。

静滴一日4-8mg,溶于糖或盐500ml中静滴。 常规配置:NS 2ml+注射用氢溴酸高乌甲素4mg/肌注 备注:无成瘾性,无致畸性作用;与哌替啶相比,镇痛效果相当,起效时间稍慢,持续时间较长。 3.盐酸柰褔泮注射液 规格:1ml:20mg。 用途:用于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急性胃炎、胆道蛔虫症、输尿管结石等内脏平滑肌绞痛。 用量及用法:肌注或静注,一次20mg,必要时每3-4小时一次。 常规配置: 备注:对中、重度疼痛有效,肌注本品20mg相当12mg吗啡。对呼吸抑制作用较轻,肌注5-10 分钟生效。严重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或惊厥者禁用。青光眼,尿潴留和肝、肾功能不全部者慎用。过量可引起兴奋,宜用安定解救。 4.吗啡注射液 规格:1ml:10mg。 用途:各种剧痛,用于心源性哮喘,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 用量及用法:25-100mg 肌注,一日100-400mg;极量:150mg/次,600mg/日。 常规配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4mg静推(或哌替啶50-100mg 肌注),必要时5-10min 后重复;急性心力衰竭:3-5mg静推,必要时间隔15min重复1次,共2-3次,老年患者可减量或改肌注。 5.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规格:1ml:50mg、2ml:100mg。 用途:各种剧痛,用于心源性哮喘,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 用量及用法:25-100mg 肌注,一日100-400mg;极量:150mg/次,600mg/日。 常规配置: 升压药物: 1.多巴胺注射液 规格:2ml:20mg。

呼吸系统用药练习题

呼吸系统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得分:1、下列平喘药中属于M胆碱受体阻断药的是D A、特布他林 B、布地奈德 C、酮替芬 D、噻托溴铵 E、沙丁胺醇 2、属于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平喘药是E A、孟鲁司特 B、氨茶碱 C、酮替芬 D、布地奈德 E、沙丁胺醇 3、对支气管炎症过程中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平喘药是B A、肾上腺素 B、倍氯米松 C、异丙肾上腺素 D、沙丁胺醇 E、噻托溴铵4、无平喘作用的药物是哪一项B A、肾上腺素 B、可待因 C、异丙肾上腺素 D、氨茶碱 E、克伦特罗 5、氨茶碱的平喘机制是D 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C、激活磷酸二酯酶 D、抑制磷酸二酯酶 E、激活腺苷受体 wTlIcU0。xZUSeAD。 6、临床用于预防哮喘,对正在发作哮喘无效的是D A、氨茶碱 B、特布他林 C、噻托溴铵 D、色甘酸钠 E、异丙肾上腺素7、不属于氨茶碱适应证的是D A、某些水肿症利尿 B、心源性哮喘 C、急性心功能不全 D、心绞痛 E、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 8、患支气管哮喘应禁用E A、地塞米松 B、麻黄碱 C、色甘酸钠 D、异丙肾上腺素 E、普萘洛尔9、治疗哮喘严重持续状态或者重症哮喘时,可选用A A、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B、肌内注射氨茶碱 C、色甘酸钠气雾吸入 D、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吸入 E、异丙托溴铵气雾吸入

vqzX5SO。bHjpr1V。 10、与地塞米松相比,倍氯米松治疗哮喘的主要优点是D A、平喘作用强 B、起效快 C、抗炎作用弱 D、长期应用也不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 E、能气雾吸收 MZvyrSd。HirBgWB。 11、预防过敏性哮喘发作的平喘药是C A、沙丁胺醇 B、特布他林 C、色甘酸钠 D、氨茶碱 E、异丙肾上腺素12、属于糖皮质激素类的平喘药是C A、特布他林 B、乙酰半胱氨酸 C、布地奈德 D、氨茶碱 E、酮替芬13、糖皮质激素类药治疗哮喘的药理作用是B A、降低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 B、抗炎作用 C、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D、增强气道纤毛的清除功能 E、呼吸兴奋作用 bnw4M0n。SRz0hzt。 14、酮替芬治疗哮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 A、镇静、疲倦、口干 B、中枢兴奋 C、恶心 D、直立性低血压 E、呼吸抑制 15、酮替xx属于下述何类药物D A、茶碱类 B、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C、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D、抗过敏平喘药 E、M胆碱受体阻断药 OyvcTl5。SBKOpE2。 16、原因不明的哮喘急性发作首选A A、氨茶碱 B、麻黄碱 C、吗啡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17、色甘酸钠预防哮喘发作的主要机制为A

药物静脉滴注的速度

在临床查房时,发现一些患者随意加快静脉药液的滴注速度,这是很危险的。一些医院就发生过因静脉滴速过快,如氨茶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过快,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现将静脉滴注快慢情况总结如下。 静脉滴速的计算 1. 已知输入总量与计划使用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输液总量×每毫升相当滴数(15滴)/输液时间。 例:患者需输入头孢曲松2.0g用100ml生理盐水配液,需1h输完,求每分钟滴数。计算出:每分钟滴数=100×15/60=25滴/分。例:患者需输入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50ml,需1h输完,求每分钟滴数。计算出:每分钟滴数 =250×15/60=62.5滴/分。 2.已知输液总量和每分钟滴数,计算每小时输入量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60(min)/每毫升相当滴数(15滴)。例:每分钟滴数为60滴,计算每小时输入量。计算出:每小时输入量(ml)=60×60/15=240(ml)。 需要快速静脉滴注的情况 1.治疗脑出血、脑疝、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时,使用甘露醇滴注速度一般要求在15至30分钟滴完20%甘露醇注射液250毫升,否则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甘露醇的输入速度以10ml/min~15ml/min为宜,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

2. 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引起人体严重脱水而出现休克者,静脉滴注的速度要快。如有必要甚至可在手、足同时静脉滴注(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促使病情好转。 注意有时候要根据治疗要求去调节滴速,如脱水患者补液应先快后慢,输注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分升高为宜,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μg/min,间羟胺维持在30-800μg/min等。 3.阿托品等抗胆碱药在用于治疗有机磷酸酯农药中毒时,为了迅速发挥作用,尽快实现阿托品化,需要加快滴速(严重心功能障碍或肾功能不全患者除外)。 需要慢速静脉滴注的情况 1.特殊人群需滴速减慢 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患者滴速须慢,滴速过快会因短时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严重肾功能、肝功能不全患者,注意减少使用药品的品种,特别注意减少静脉滴注的品种,减少使用天数,控制液体总量,以免加重心肺的负担,加重肝肾负荷。 使用静脉药品时滴注应谨慎,需要控制滴速,滴速要慢30-40滴/分为宜,同时要密切观察心、肺、肾、肝功能变化。 2.特殊药物的滴注速度要慢

常用药物的滴速

常用药物的滴速、用法、配伍禁忌 分类:医学空间 一、输液速度的调节 在临床工作中,成人的静脉输液速度通常控制在40~60滴/min,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则,必须根据所用药物、病情、年龄等因素加以调整。对于某些药物的剂量、浓度,如果滴速过快,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导致死亡。脱水药必须适当快速地输入静脉,休克患者静滴升压药,则必须根据病情、血压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讨论: 教科书上表明:成人输注一般药物的滴速是40-60滴/分,年老、小儿、有心脏疾患的病人一般要求20-40滴/分。参照书上的要求再回头结合我们临床工作来看,以250毫升的液体为例,以最快的60滴/分计算:250(毫升)*20(输液器滴系数)/60(滴/分)=83(分钟)。就是说参照这个标准,250毫升的液体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滴完。但是以我现在所在的急诊科来看,成人一般的药物比如说能量我们一般是在50-60分钟左右滴完,换算成滴速应该是80-100滴/分,远远高于教科书上的标准。而且工作中我们觉得这样的速度很正常,病人也没有出现过不良反应。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我是根据大家在输液卡上签字的习惯,除了甘露醇等需要强调速度的特殊药物,一般大家都会在输液卡上填到50-60滴/分,如果是在50分钟滴完,速度其实已经达到了100滴/分,但是签在输液卡上好象又违背书上的标准。给药时间是影响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医生拟定了合理的给药方案后,药物能否在患者机体内产生所期望的浓度,与护士是否采取科学的态度去执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概念:半衰期(t1/2)又称半寿期,是指药物入血后,在血浆中的浓度达最高值,经排泄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由此可决定给药时间或次数。医生用药时一般都会参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来。 一、青霉素类半衰期在1h左右,头孢菌素(第三代的个别品种和第四代除外)的半衰期多在1—2h左右.青霉素和头孢类是属于半衰期相对较短的药物,为了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这类药物要求在1h内滴完(250ml),快速杀菌,避免药效降低,速度过慢不能达到药物在血内的浓度。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1)林可霉素:250ml 1-2小时,不能低于1小时 快速静注可引起低血压、心电图变化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2)克林霉素:250ml 30-60分钟 三、喹诺酮类抗生素 1)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100ml瓶装不少于60分钟 2)帕珠沙星:100ml 30-60分钟

呼吸系统常用药物

呼吸系统用药 镇咳药 目前常用的镇咳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两类:一、抑制延髓咳嗽中枢的中枢性镇咳药,又可分为成瘾性和非成瘾性两种;二、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任何一环节的外周性镇咳药。 一、中枢性镇咳药 (一)成瘾性镇咳药(本院药品有磷酸可待因片和复方可待因口服液) 可待因 【药理作用】 是阿片生物碱的一种,又称甲基吗啡。能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疗效可靠,镇咳强度约为吗啡的1/4。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2~1/7,但强于一般解热镇痛药。其镇痛、呼吸抑制、便秘、耐受性及成瘾性等作用均较吗啡弱。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其生物利用度为40%~70%。一次口服后,约1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t1/2约为3~4小时。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及胎盘,主要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约15%经脱甲基变为吗啡。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泄。 【临床应用】 1、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由于本品能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和纤毛运动,故对有少量痰液的剧烈咳嗽,应与祛痰药并用。 2、可用于中等度疼痛的镇痛。 3、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时的辅助用药,具有镇静作用。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是成瘾性。治疗量时不良反应少见,偶有恶心、呕吐、便秘及眩晕;大剂量可抑制呼吸中枢,并可发生烦躁不安等兴奋症状。过量可以引起小儿惊厥,可用纳洛酮对抗。 【注意事项】

下列情况应慎用: 1、支气管哮喘; 2、急腹症,在诊断未明确时,可能因掩盖真象造成误诊; 3、胆结石,可引起胆管痉挛; 4、原因不明的腹泻,可使肠道蠕动减弱、减轻腹泻症状而误诊; 5、颅脑外伤或颅内病变,本品可引起瞳孔变小,模糊临床体征; 6、前列腺肥大病因本品易引起尿潴留而加重病情。 7、重复给药可产生耐药性,久用有成瘾性。 8、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抗胆碱药合用时,可加重便秘或尿潴留的不良反应。 2、与美沙酮或其他吗啡类中枢抑制药合用时,可加重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 3、与肌肉松弛药合用时,呼吸抑制更为显著。 4、本品抑制齐多夫定代谢,避免二者合用。 5、与甲喹酮合用,可增强本品的镇咳和镇痛作用。 6、本品可增强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7、与巴比妥类药物合用,可加重中枢抑制作用。 8、与西咪替丁合用,可诱发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及呼吸急促。 复方可待因口服液(新泰洛其):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1ml含磷酸可待因1.0mg,盐酸麻黄碱0.6mg,愈创木酚磺酸钾14mg,盐酸曲普利啶0.14mg。因此除止咳作用还具有收缩鼻粘膜血管和抗过敏作用。所以也适用于感冒综合症状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支气管哮喘、鼻塞、流涕、喷嚏、肌肉酸痛、头痛乏力。 (二)非成瘾性镇咳药 由于成瘾性镇咳药存在成瘾、呼吸抑制等问题,近年来已研制较多的非成瘾性中枢镇咳药,用于替代可待因等药物。但是仍需避免用于痰多、痰液粘稠的咳嗽患者。 右美沙芬:本品为吗啡类左吗喃甲基醚的右旋异构体。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无镇痛作用,治疗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和耐受性,偶

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常见症状 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病人施行气管切开的部位是(2-4软骨环)处,(隆突)是支气管镜检时的重要标记,异物或气管插管易进入(右肺) 2胸膜腔内为负压,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3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痰为(铁锈色样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左心衰竭),咳出的痰液有恶臭气味提示是(厌氧菌)感染。 4咳嗽、咳痰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 )以上,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指导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者)。 6湿化气道适用于(痰液粘稠、难又咳出者); 7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适用于(久病体弱、排痰无力者)。叩击方法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成空心掌状,用手腕力量,由肺底自下而上、由外而内,迅速瑞有节律地叩击胸壁,每分钟120次,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 8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用(体位引流); 9机械吸痰用于(昏迷者),每次吸引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min),吸氧前、后提高吸氧浓度。 10临床上咯血量的判断,少量咯血(<100ml/.d ),中量咯血(100-500ml/d),大量咯血(>500ml/d)或1次300-500ml 11咯血的主要并发症(窒息),先兆:咯血不畅,胸闷气促,紧张,面色灰暗,喉有痰鸣。表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双手乱抓,抽搐,大汗,神志突然丧失。窒息时,体位:(头低足高位), 12咯血预防窒息:嘱病人勿(屏气) 13大咯血时最重要的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休息要求(绝对卧床),止血药可用(垂体后叶素),禁用者(冠心病、高血压及妊娠), 14咯血时体位:(头低足高位) 15咯血饮食:大咯血者(禁食),小量咯血宜进少量(温凉流质饮食) 16咯血时镇静药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年老体弱者禁用强镇咳药,如可待因 17心源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 18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COPD) 19肺源性呼吸困难体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二、喉炎 1成人喉炎表现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轻者仅有(声嘶),严重可完全失音 2儿童喉炎起病较急,呈哮吼样咳嗽,夜间加重,重者出现吸气期喉鸣及呼吸困难,胸骨上窝、

急诊科常用静脉泵入药物配置表汇总

急诊科常用静脉泵入药物配置表(请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常用药物微量泵静脉泵入的快速计算法

常用静脉泵入药物的配制及应用方法 (公斤体重×3)mg 稀释至50ml 如泵速为1ml/h,多巴胺: 泵入量为1μg/kg?min,常用剂量1-20μg/kg?min;起始剂量5μg/kg?min。 多巴酚丁胺:配法同多巴胺,常用剂量1-20μg/kg?min,起始剂量1μg/kg?min。 硝普钠:5%GS50ml+硝普钠50mg,即1mg/ml(1000μg/ml),常用剂量10-200μg/min或0.1-2μg/kg?min,起始剂量5-10μg/min(0.3-0.6ml/h)。 硝酸甘油:(公斤体重×0.3)mg 稀释至50ml 如泵速为1ml/h,泵入量为0.1μg/kg?min或:NS44ml+硝酸甘油30mg,即0.6mg/ml(600μg/ml),常用剂量10-200μg/min或0.1-2μg/kg?min,起始剂量5-10μg/min(0.5-1ml/h)。 去甲肾上腺素:(公斤体重×0.3)mg 稀释至50ml 如泵速为1ml/h,泵入量为0.1μg/kg?min常用剂量0.1-2μg/kg?min,起始剂量0.1μg/kg?min(应经中心静脉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配法同去甲肾上腺素, 起始剂量为0.1μg/kg?min,常用剂量为0.1-1μg/kg?min(尽可能经中心静脉用药)严重低血压及过敏性休克0.3-0.5mg ih或iv。 异丙肾上腺素:(公斤体重×0.03)mg 稀释至50ml 如泵速为1ml/h,泵入量为0.01μg/kg?min起始剂量0.01μg/kg?min,以目标心率为终点。 胺碘酮:胺碘酮450mg用5%葡萄糖稀释到45ml,即10mg/ml,150mg iv bolus(10分钟),60mg/h×6h,30mg/h×18h,20mg/h维持3天,24小时总量不超过1.2g。 心律平:规格70mg/20ml,70mg用5%葡萄糖液稀释到50ml,iv bolus(10分钟),密切观察心率及心律,室速或室上速转复后立即停止注射。必要时20分钟后可重复,总量不超过210mg。 肝素:肝素1支(12500u)加NS至12.5ml,配制成1000U/ml,肝素化时:75U/kg iv bolus,继以18U/kg?h静脉泵入,调整剂量使aPTT-R维持在1.5-2.5。 吗啡:配制成1㎎/ml(20㎎/20ml或50mg/50ml),5mg iv bolus,继以3mg/h泵入,<1mg/kg。 立其丁:NS45ml+立其丁50mg配制成1mg/ml(1000μg/ml),常用剂量300-500μg/min,起始剂量为100μg/min 静脉泵入。 利多卡因:抽取原液5支(200mg/10ml?支)即20 mg/ml,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重点提要)

呼吸系统 一、普通感冒: 1、症状: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咽干咽痒或灼烧感,喷嚏流涕、鼻塞,少量咳嗽,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如无并发症,5-7天痊愈。 2、PE:无发热或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3、Lab: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4、并发症: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可以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症状: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38摄氏度左右,咳嗽咳痰,先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随后粘液脓性痰、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连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2、PE:体征不多,呼吸音正常,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罗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3、Lab: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三、肺炎: 大叶性肺炎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肺泡→肺段→肺叶,以肺泡腔病变为主,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即支气管性肺炎(bronchopneumonia):炎症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累及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一)症状:多有淋雨、疲劳、醉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诱因。 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五联征)。 发热:高热、伴寒战,可呈稽留热,全身肌肉酸痛; 咳嗽咳痰:痰少,可带血丝或呈铁锈色痰; 胃肠道反应可类似急腹症; 感染严重时可出现休克、ARDS及神经症状。 既往是否同一部位患过肺炎(与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鉴别)。 鉴别诊断: 1.肺结核:起病隐匿,干咳或咯血,少痰,消瘦,午后潮热盗汗,血常规基本正常,胸片肺上部病灶多件,空洞周围少量炎症,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肺癌:起病缓慢,不发热或低热,咳少量血痰,胸片多呈球形灶,边缘不规则,可有癌性空洞,内腔不整。 2.肺脓肿:咳大量黏液脓性痰或脓臭痰,高热,贫血,呼吸困难,病灶区叩诊呈

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分析报告组员:邹玲玲、何艳、黎丹 一、呼吸系统疾病及用药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城市占第三位,农村为首位。常见典型症状:咳、痰、喘。咳、痰、喘、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有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呼吸兴奋药和抗感染药平喘、镇咳、祛痰药属于对症治疗药,只能消除或缓解呼吸道症状,必要时要合用对因治疗药。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牵涉面广 , 用药种类或数量亦较多 , 如抗感染药、镇咳药、平喘药、呼吸兴奋药、抗肿瘤药、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喘息、咳嗽和咳痰 , 这些症状若不加以控制 , 长期不愈 , 会促使病情恶化。随着呼吸疾病病因学、自体活性物质对病因学的作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 平喘、镇咳、祛痰三类药物 , 特别是前者 , 也在不断地更新 ,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 除病因治疗外 , 必须重视对症治疗。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 , 没有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 ,则对症治疗显得特别重要 , 通过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分为5个亚类:清热解毒用药、止咳祛痰平喘用药、感冒用药、咽喉用药、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从2010年9大城市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各亚类所占比例来看,清热解毒用药占58.00%、止咳祛痰平喘用药占20.40%、感冒用药占11.62%、咽喉用药占9.09%、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占 0.89%。 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分析

世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市场2000年的增长率为10.6%,市场价值达20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该类药物市场的容量将达450亿美元。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占世界药品总销售额的6%。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市场份额在18%左右。目前,平喘药统治着该类药物市场,其中,抗炎药占30%的市场份额,支气管扩张药占33%。 在国内呼吸系统疾病医院市场,应用最多的是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类药。在2004年全国入网样本医院中,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销售金额在大类排序中位列第十,购药金额为4.7亿元,占到当年样本医院用药总额的2.1%。在2002年第一季度~2005年第三季度3年多的时间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购药数量基本平稳,每年的需求总量没有太大变化,而购药金额的逐渐增加,平均药价呈升高趋势。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分类,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各亚类的金额份额分别为:镇咳药和感冒药类占40%,平喘药占35%,抗组胺药占19%,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其销售金额在秋冬季节的增势较为突出。其余3类药品的市场份额均在2%左右有许多新剂型的鼻用药制剂的医院市场份额仅为2.01%,主要原因是此品经过OTC渠道销售的数量较大。在2005年前三季度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单品销售金额排序中,氨溴索的销售金额排序第一,占26.96%的份额,市场优势较为明显。其他几种药物的份额均在10%以下。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强力安喘通,增长率为37.85%。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有6种平喘药,占21.12%的市场份额。2004年,共有546家企业生产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在入网医院使用,其中,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企业占据总市场49.28%的份额,可见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品牌较为集中。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鼻粘膜分泌液体,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可包裹吸入的异物,通过咳嗽或鼻涕排出。鼻腔、鼻咽部及鼻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灰尘和外来的异物通过。咽喉部如扁桃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细菌和病毒有防御屏障作用,但也可形成病灶。气管与支气管具有大量的腺体分泌粘液,细支气管有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不断地向咽部方向摆动,以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因此它具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腺体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肺泡内有巨噬细胞,它对细菌等病原起到吞噬消灭作 用。然而,呼吸系统暴露在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中,在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粉尘等物质。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万立升的外界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吸入肺内,上述物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空气中的细菌及过敏源随呼吸进入肺内毛细血管网,损伤肺小血管导致疾病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除外在致病因素的影响,内在机体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组织代谢机能减退,支气管周围的弹性纤维网减少,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而容易发生感染。另外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如吞咽功能减低,异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损于呼吸道的通畅;心、肺、脑、肝和肾脏功能减退,都使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很大变化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转为肺炎.而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有低热、轻咳、呼吸快、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糜,血白细胞总数不高,胸片肺内多为小片状阴影。 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按时起居,避免劳累过度。保证饮食营养,增强机体素质。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及与流感病人的接触,减低被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已有其他脏器疾病者更应抓紧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的消炎、止咳、祛痰及平喘治序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有营养的物质,给予静脉补液。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排痰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常用静脉泵入药物用法

常用静脉泵入药物用法 (以总液量50ml、体重60Kg为标准) 1.硝酸甘油:(5mg/ml)30mg+NS44ml/iv泵入1-30ml/h(10- 300ug/min)。 2.乌拉地尔:(50mg/10ml)250mg原液即50ml/iv泵入,首剂10-50mg,维持9mg/h,以0.6-1.2-4.8ml/h(50-100-400ug/min),根据血压控制泵速。 3.硝普钠:(50mg/支)30mg+5%GS50ml/iv泵入1-30ml/h(10-300ug/min)常用剂量2-400ug/min(避光,配制4-6h后更换新液,<3天)或50mg+5%GS中,以0.6ml/h(10ug/min)速度泵入。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慎用。 4.利多卡因:(400mg/20ml)1000mg原液(即50ml)/iv泵入3ml/h (1mg/min)。首剂50mg,1-4mg/min维持。 5.胺碘酮(150mg/3ml)600mg+5%GS38ml/iv泵入5ml/h(1mg/min),6h后减为2.5ml/h维持;首剂75-150mg/次(>5min),24h总量<1800mg。 6.异丙肾上腺素(1mg/1ml)3mg+NS47ml/iv泵入1-10ml/h(1-10ug/min);或1mg+5%GS500ml/ivdrip7滴/min(1ug/min),血压低时慎用。 7.多巴胺:(20mg/2ml)(Kg×3)mg+NS配至50ml/iv泵入2-5ug/ (Kg.min)扩肾动脉;5-10ug/Kg/min强心;10-20ug/Kg/min升压。例:体重60Kg,用量为5ug/(Kg.min),则180mg+NS32ml/iv泵入5ml/h。纯多巴胺500mg,体重60Kg,2.7ug/(Kg.min)(1ml/h);体重50Kg, 3.3ug/Kg.min)(1ml/h)。 8.多巴酚丁胺(20mg/2ml)(Kg×3)180mg+NS配至50ml/iv泵入 【Xml/h=Xug/(Kg.min)】,2-20ug(Kg.min),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调整用量)。 9.去甲肾上腺素(2mg/1ml)12mg+NS44ml/iv泵入,1ml/h(4ug/min);常用剂量2-60ug/min,用于低血压休克者,常见有效剂量为4-10ug/min。 11.酚妥拉明(10mg/2ml)50mg+NS40ml/iv泵入2ml/h(2mg/h)。 常用剂量20ug-300ug-1mg/min,<2mg/min。 12.垂体后叶素(10u/1ml)80u+NS42ml/iv泵入。消化道出血8-15ml(0.21-0.4u/min); 咯血4-8ml/h(0.1-0.21u/min)。(6u/1ml):0.1ml=0.12u

抗菌药物滴注时间要求

常用抗菌药物滴注速度要求 抗菌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发生许多不良反应。滴注速度不当是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药物要求快速滴注,以迅速提高血药浓度起到良好的抑菌或杀菌作用;有些药物则要求滴注速率要缓慢,以防止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多数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如?-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按其性质要求快速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同时又可减少药物分解产生致敏物质,使药物效价下降并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大多数的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将每次剂量溶于100ml液体内0.5-1小时内滴入。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其毒性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滴注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则其毒副作用增大。 通过查阅我院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及各类药学专业文献,进行总结我院常用抗菌药物中有明确滴注速率要求的抗菌药物。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剂量为750mg时,滴注时间 不少于90分钟; 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成人每次0.2g,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莫西沙星注射液:推荐剂量为0.4g qd 静滴,滴注时间为90分钟; 阿奇霉素注射液:稀释最终浓度为1.0-2.0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克林霉素注射液:稀释浓度不超过6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1.2g用量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万古霉素:稀释浓度为5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磷霉素:用250ml-500ml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时最大滴注速率为0.2g/小时; 注射用伏立康唑:稀释浓度为2mg/ml,稀释后每瓶滴注时间须1至2小时; 甲硝唑、替硝唑注射液: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注射用阿昔洛韦:每次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 注射用更昔洛韦:每次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

药店营业员培训呼吸系统疾病及用药

培训资料----呼吸系统疾病与用药 一 ?“感冒”,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还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气管炎等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有 70%- 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 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 20%- 30%勺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 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 原因;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 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 病的患者易感。 1. 普通感冒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 过空气中的飞沫、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可分为甲(A )、乙(B )、 丙( C )三型 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尼美舒利、萘普生 鼻黏膜血管收缩药 盐酸伪麻黄碱 中枢兴奋药 咖啡因 中药感冒药、人工牛黄(镇静、解热) 例:新秀(复方氨酚烷胺片)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扑尔敏。 可泰舒(布洛伪麻分散片)布洛芬、盐酸伪麻黄碱 感愈 【感冒的中医分类】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三种类型。 一、风寒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 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 感受风寒有关。 用药: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 、风热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 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 桑菊感冒片,板蓝根颗粒,感冒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四、暑湿型感冒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 藿香正气,仁丹。 小孩;一岁以内 小儿氨酚黄那敏,一岁以上可以吃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 二.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 呼吸道粘膜里的感受器时,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引起咳嗽症状的疾病很多,根据病因不同,主要分以下几类 感染因素 1、上呼吸道疾患 感冒2 、气管、支气管疾患 急 性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 3、 肺、胸膜疾患 肺炎 (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肺真菌病、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肺结核、胸膜炎 等。 4、 传染病、寄生虫病 百日咳、白喉、麻疹、流感、肺吸虫病、肺包虫病、钩虫病等。 物理因素 凡可阻塞、压迫或牵拉呼吸道等物理因素致使壁受刺激或管腔被扭曲变窄的病变均可引起咳嗽。 等。 2. 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禾U 巴韦林、吗啉胍 3. 4. 抗过敏药—— -氯苯那敏(扑尔敏)、本海拉明 5 6. 蛋白水解酶-- ----菠萝蛋白酶(改善局部循环) 7. 中西药结合 用药:组方成分 1.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

常用静脉推注药物

药品名称规格(支)配制方法常用剂量 多巴胺 20mg/2ml 25支 2-30ug/kg/min (最大量) 50ug/kg/min 多巴酚丁胺 20mg/2ml 25支 2-15ug/kg/min 硝普钠 50mg(粉剂) 1支+0.9%NS 50ml 2-400ug/min 压宁定 25mg/5ml 10支首剂15-50mg 维持9mg/h 利喜定 25mg/5ml 10支同上 硝酸甘油 5mg/1ml 6支+0.9%NS 44ml 5-300ug/min 肾上腺素 1mg/1ml 据所需量配制 0.04-0.4微克/kg/min 去甲肾上腺素 2mg/1ml 5支+0.9% NS45ml 2-60ug/min 德巴金 400mg(粉) 3支+0.9%NS 50ml 首剂400mg 维持50mg/h 尼莫通 10mg/50ml 1支 10毫克/24h 安定 10mg/2ml 10支+0.9%NS 30ml 首剂10-20mg/次维持200mg/day 静安 200mg/20ml或500mg/50ml 2支(40ml)或1支(50ml) 首剂20-40ug 维持0.3-4mg/kg/h 吗啡 10mg/1ml 5支+0.9%NS 45ml 首剂5-10mg 维持1-2.5mg/h 冬眠Ⅰ号杜冷丁 50mg/1ml 氯丙嗪25mg/1ml 异丙嗪25mg/1ml 杜冷丁、氯丙嗪、异丙嗪+0.9%NS 44ml 首剂0.5个剂量维持1-6个剂量/d 胰岛素 400u/10ml 100u(2.5)ml +0.9%NS 47.5ml 0.4u-12u/h 环胞A 250mg/5ml 100mg(2ml)+0.9%NS 48ml 1-2mg/kg/day 谱斯泰 100ug 100-300ug/day 洛赛克 40mg(粉) 1支+0.9%NS 100ml(容量泵) 首剂80mg/h 维持

常用药物的滴速精编版

常用药物的滴速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用药物的滴速、用法、配伍禁忌分类:医学空间 一、输液速度的调节 在临床工作中,成人的静脉输液速度通常控制在40~60滴/min,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则,必须根据所用药物、病情、年龄等因素加以调整。对于某些药物的剂量、浓度,如果滴速过快,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导致死亡。脱水药必须适当快速地输入静脉,休克患者静滴升压药,则必须根据病情、血压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讨论:教科书上表明:成人输注一般药物的滴速是40-60滴/分,年老、小儿、有心脏疾患的病人一般要求20-40滴/分。参照书上的要求再回头结合我们临床工作来看,以250毫升的液体为例,以最快的60滴/分计算:250(毫升)*20(输液器滴系数)/60(滴/分)=83(分钟)。就是说参照这个标准,250毫升的液体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滴完。但是以我现在所在的急诊科来看,成人一般的药物比如说能量我们一般是在50-60 分钟左右滴完,换算成滴速应该是80-100滴/分,远远高于教科书上的标准。而且工作中我们觉得这样的速度很正常,病人也没有出现过不良反应。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我是根据大家在输液卡上签字的习惯,除了甘露醇等需要强调速度的特殊药物,一般大家都会在输液卡上填到50-60滴/分,如果是在50分钟滴完,速度其实已经达到了100滴/分,但是签在输液卡上好象又违背书上的标准。给药时间是影响药物疗效的一个

重要因素。医生拟定了合理的给药方案后,药物能否在患者机体内产生所期望的浓度,与护士是否采取科学的态度去执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概念:半衰期(t1/2)又称半寿期,是指药物入血后,在血浆中的浓度达最高值,经排泄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由此可决定给药时间或次数。医生用药时一般都会参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来。 一、青霉素类半衰期在1h左右,头孢菌素(第三代的个别品种和第四代除外)的半衰期多在1—2h左右.青霉素和头孢类是属于半衰期相对较短的药物,为了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这类药物要求在1h内滴完(250ml),快速杀菌,避免药效降低,速度过慢不能达到药物在血内的浓度。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1)林可霉素:250ml?1-2小时,不能低于1小时 快速静注可引起低血压、心电图变化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2)克林霉素:250ml?30-60分钟 三、喹诺酮类抗生素 1)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100ml瓶装不少于60分钟 2)帕珠沙星:100ml?30-60分钟 3)依诺沙星、加替沙星:不少于60分钟 此类抗生素一般是要求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滴速过快易出现静脉刺激症状(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症状)和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四、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