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制备一水软铝石的方法

合集下载

铝冶金练习题

铝冶金练习题

轻金属冶金学习题一、填空(每空1分):1.铝土矿按其含有的氧化铝水合物的类型可以分为:三水铝石型、一水软铝石型、一水硬铝石型、刚玉以及混合型铝土矿。

2.按照氧化铝的物理特性,可将其分成粉状、中间状和砂状三种。

3.生产氧化铝的方法可大致分为碱法、酸法、酸碱联合法和电热法。

4.碱法生产氧化铝又有拜耳法、碱石灰烧结法和拜耳—烧结联合法等多种流程。

5.拜耳-烧结联合法根据其工艺流程可分为并联法、串联法和混联法。

6.工业铝酸钠溶液的主要成分是NaAl(OH)4、NaOH、Na2CO3、Na2SO4等。

通常把NaAl(OH)4和NaOH形态存在的Na2O叫做苛性碱,以Na2CO3形态存在的Na2O叫做碳酸碱,以Na2SO4形态存在的Na2O叫做硫酸碱。

以Na2O K和Na2O C形态存在的碱的总和称为全碱。

7.在拜耳法生产过程中,循环母液的主要成分有NaOH、NaAlO2、Na2CO3和Na2SO4。

8.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通常是用从这种过饱和的铝酸钠溶液开始分解析出氢氧化铝所需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

9.铝酸钠溶液的密度随溶液中氧化铝浓度的增高而直线地增大,并在所有苛性碱浓度和温度条件下,该比率均相同。

10.铝酸钠溶液的黏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大和苛性比值的降低而急剧升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1.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Al2O3浓度的增加、苛性比值的降低而降低,温度升高电导率增加。

12.关于铝酸钠溶液的结构,存在两大观点,即氢键理论和脱水聚合理论。

13.拜耳法的基本流程包括:铝土矿的溶出、矿浆稀释、晶种分解、氢氧化铝的分离洗涤、氢氧化铝的煅烧以及母液蒸发等。

14.在拜尔法循环的以下工序中,苛性比值αk的变化情况是:高压溶出降低、稀释不变、种分升高、蒸发不变。

15.高压溶出器可以分为:蒸汽直接加热和蒸汽或其他载体间接加热。

16.改善拜耳法赤泥沉降性能的途径有:铝土矿预焙烧、提高溶出温度、添加絮凝剂。

17.一般认为,晶种分解过程分为四步:晶核形成、氢氧化铝破裂、晶体的长大和附聚。

填空题 “南山杯”技能比赛

填空题 “南山杯”技能比赛

填空题1.经平盘过滤机分离的滤饼是氢氧化铝,滤液是母液。

2.我厂使用的氢氧化铝焙烧装臵是气态悬浮焙烧炉,成品过滤工序的主体设备是平盘过滤机。

3.氢氧化铝滤饼要经过三次洗涤,洗液分别是第二弱滤液、第一弱滤液、热水。

4.为防止隔膜泵橡胶隔膜老化速度过快,进料温度不得大于95 ℃.5.隔膜泵仪表用压缩空气压力需≥5 bar。

6.我厂溶出工序予脱硅温度为 100 ± 5℃。

7.铝硅酸钠溶液中Al2O3和 SiO2的重量比称为硅量指数。

8.氧化铝生产中硅是一种有害物质,每公斤SiO2会造成0.608公斤的Na2Ok和 1公斤的Al2O3损失。

9.溶出赤泥中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称之为溶出赤泥的铝硅比,以符号溶出赤泥A/S表示。

10.铝土矿中不溶性的有用成分——氧化铝水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和碱反应,生成可溶性铝酸钠进入溶液;矿石中的铁、钛等杂质的化合物以及绝大部分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不溶性化合物进入固体残渣。

11.铝酸钠溶液中所含苛性碱与氧化铝的摩尔比叫做铝酸钠溶液的苛性比值,以符号αk表示。

12.离心泵由泵壳、叶轮、涡壳、进出口管接、连轴器、电机等六部分结构组成。

13.目前氧化铝液固分离设备主要有沉降槽、立式叶滤机、平盘、立盘。

14.氢氧化铝中的主要杂质是SiO2、Fe2O3和Na2O等。

15.氧化铝中的Na2O是由氢氧化铝带来的,氢氧化铝所含的碱有两种,一种是不可洗碱,另一种是可洗碱。

16.溶液浓度和苛性比值是影响种分速度和分解槽单位产能最主要的因素,对氢氧化铝粒度也有明显影响。

17.种子比是添加晶种A L(O H)3中A L2O3的重量与分解原液中的A L2O3重量的比值。

18.分解槽搅拌的目的是使氢氧化铝种子能在铝酸钠溶液中保持悬浮状态,以保证种子与溶液有良好的接触,另一方面还使溶液的扩散速度加快,保持溶液浓度均匀,破坏溶液的稳定性,加快铝酸钠溶液的分解。

19.晶种分解控制的主要工艺参数有进料温度、种子添加量、分解时间、分解率等。

拟薄水铝石在催化剂领域的拓展

拟薄水铝石在催化剂领域的拓展

单位 德国SB粉 公司自产
%
≥40.0
100
%
≥55.0
100
%
≥18.0
0
21
机密
SB粉的质量标准
公司自产SB粉与国内及国外SB粉质量标准的对比结果讨论 1.我公司自产SB粉杂质含量显著低于国内及国外SB粉的质量标准。 2.我公司自产SB粉的微观物理学性质符合国内小孔SB粉的质量标准 3.公司自产SB粉松装密度较低,影响载体前驱体成型,含碳量 过高,低温煅烧时碳排放较大,团聚状况严重,影响胶溶性。 4.需要增加公司自产SB粉的关于胶溶性的检测实验。
31
机密
负载型催化剂的生产工艺
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
动力学控 外扩散控 制的反应 制的反应
介质中有毒物且载 体可以吸附毒物
32
机密
负载型催化剂的生产工艺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沉淀法 借助于沉淀反应。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变为难溶化合物。 经过分离、洗涤、干燥和焙烧成型或还原等步骤制成催化剂。这也是 常用于制备高含量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的一种用法。
主要生产厂家
中铝股份山东分公司(2.5万t)、中铝山西分公司(1.5万t)、 中铝贵州分公司(0.5万t)、温州精晶氧化铝有限公司(1万t)
23
机密
SB粉的主要客户及国内生产厂家
长岭催化剂厂大孔SB粉质量要求
24
机密
负载型催化剂的生产工艺
载体的制作
催化剂载体常用的形状
25
机密
负载型催化剂的生产工艺
29
机密
负载型催化剂的生产工艺
催化剂载体常用的成型方法 压缩成型类 1.油柱成型
将溶胶滴入油类,利用介质和溶胶本身的表面张力将物料切割成小滴并 收缩成小球,此法适用于制备球状催化剂。

有色金属冶金技术作业答题

有色金属冶金技术作业答题

有色金属冶金技术作业答题汇总第一篇轻金属冶金学第一章氧化铝生产【习题及思考题】1、常见的氧化铝及其水合物有哪些?比较它们的化学活性。

铝土矿按其含有的氧化铝水合物的类型可分为: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一水软铝石型铝土矿;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混合型铝土矿。

我国铝土矿资源丰富,储量大;高铝、高硅、低铁;铝硅比较低,中低品位铝土矿居多;多数铝土矿是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2、试比较国内外铝土矿的特点。

中国铝土矿的特点我国铝土矿的特点高硅、高铝和低铁,为一水硬铝石型,矿石中铝硅比在4~7之间[m(Al2O3)/ m(SiO2)]。

福建、河南和广西有少量的三水铝石型铝土矿。

3、砂状氧化铝和面状氧化铝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砂状氧化铝的生产已发展成为主流?4、指出衡量铝土矿的质量的指标铝土矿质量评价标准:A、矿石类型B、矿石中可溶性氧化铝含量可溶性氧化铝含量是由氧化铝总量减去由氧化硅生成羟基方钠石化合物所损失的氧化铝量。

铝土矿的可溶性碱液溶出次序:三水铝石型、一水软铝石型、一水硬铝石型。

5、目前生产氧化铝的最主要的原料有哪些生产氧化铝的原料有铝矿土,明矾石矿和霞石矿。

6、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对生产过程有什么影响?7、指出拜耳法的原理及实质?拜耳法原理:用苛性钠溶液(其质量浓度为130~350gNa2O/L)在加热的条件下将铝土矿中的各种氧化铝水合物溶解出来,生成铝酸钠溶液,此种溶液经稀释后在冷却的条件下分解出纯的氢氧化铝,同时重新生成苛性钠溶液,供循环使用。

流程见下页拜耳法流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铝土矿溶出;铝酸钠溶液分解;氢氧化铝煅烧溶出:指把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水合物(Al2O3·xH2O)溶解在苛性钠(NaOH)中,生成铝酸钠溶液。

8、指出碱石灰烧结法的实质和原理。

烧结法:是在铝土矿中配入石灰石(或灰石)、纯碱(含大量Na2CO3的碳分母液),在高温下烧结而得到含有固态铝酸钠的熟料,用水或稀碱溶液溶出熟料,得铝酸钠溶液。

氧化铝制取工中级模拟试题

氧化铝制取工中级模拟试题

氧化铝制取工中级模拟试题氧化铝中级考试〔A卷〕一.判断题〔请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

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每题0.5分,总分值8分〕1.分解原液中Al2O3浓度越高,分解槽的单位产能就越大,在一定时间内,溶液的稳定性降低,分解率增大。

〔 N〕2.当分解终温一定时,在一定的分解时间内,降低分解初温能得到较高的分解率。

〔Y 〕3.所谓附聚是指一些细小晶粒互相依附并粘结成为一个较大晶体的过程。

〔Y〕4.种分原液分子比高,那么分解速度快。

〔 N 〕5.电气着火时用水扑灭,以防止更大的火灾。

〔 N 〕6..分解初温越高,析出的氢氧化铝中不可洗碱的含量越高。

〔 N 〕7..降低温度可以提高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

〔〕8.SiO2在高压溶出过程中的行为取决于它的矿物组成,溶出温度和时间。

〔〕9..生产砂状氧化铝应采用低温焙烧制度。

10.原矿浆苛性碱浓度和铝土矿类型是影响高压溶出溶出速度的主要因素。

〔〕11.向蒸发原液中添加某种外表活性物质是延缓结垢生成的方法之一。

〔〕 12.赤泥的压缩液固比越小,赤泥的沉降性能越好。

〔〕 13.提高自蒸发级数和予热级数,可以提高热回收率。

14.采用管道化溶出可以强化溶出过程,到达较高的溶出温度,特别适于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

〔〕15赤泥沉降过程中添加絮凝剂是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的加速赤泥沉降的方法。

16.种分分解率低于碳分分解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目前,工业上几乎全部是采用_______生产氧化铝。

2.工业氧化铝是各种_____________经热分解的_____________产物,按照它们的生成_____________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氧化铝和_____________氧化铝。

3由于电解槽中间下料和烟气____________的需要,铝电解用氧化铝逐渐向_____________转化。

6.奥地利人K.J拜耳创造了用_____________溶液直接浸出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拜耳法。

有色冶金简答题

有色冶金简答题

有色冶金简答题1.铝硅比:氧化铝的生产中评价铝土矿的质量即以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标准,称为铝硅比。

2.电流效率:实际产量在理论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数3.槽电压:槽电压是阳极母线至阴极母线之间的电压降,它由与电解槽并联的直流电压表来指示4.极距:所谓极距,是指阴、阳两极之间的距离5.熔析法除铜:是基于低温下铜及其砷化物和锑化物在铅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的原理6.银锌壳:银锌壳是粗铅在用派克斯法加锌除银精炼过程中,浮于铅液表面的凝结物,是锌同金、银、铅的合金,其中夹带大量铅和少量铅锌氧化物以及铜、砷、锑等杂质1.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及其特点:答:工艺:拜耳法是直接利用含有大量游离苛性钠的循环母液处理铝土矿,溶出其中氧化铝得到铝酸钠溶液,并用加氢氧化铝种子分解的方法,使铝酸钠溶液分解析出氢氧化铝结晶。

种分母液经蒸发后返回用于溶出铝土矿特点:拜耳法比较简单,能耗低,产品质量高,成本低,但只限于处理较高品味的铝土矿(A/S应大于7)2.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及其特点:答:工艺:烧结法是在铝土矿中配入石灰石、纯碱,在高温下烧结而得到含有固态铝酸钠的熟料,用水或稀碱溶液溶出熟料,得到铝酸钠溶液。

经脱硅净化的铝酸钠溶液用碳酸化分解法使溶液中的氧化铝成氢氧化铝结晶析出。

碳分母液经蒸发后返回用于配制生料浆特点:工艺比较复杂,能耗高,产品质量和成本不及拜耳法,但它可以处理低品位的铝土矿(A/S应大于3.503.为什么不能用中和水解的方法除去锌浸出液中的铜、铬、钴杂质?答:杂质的氢氧化物沉淀pH要比Zn(OH)2溶液的pH低才能除去,而锌的溶解度线是在pH=5.96,即Zn(OH)2沉淀的pH比铜、铬、钴的氢氧化物沉淀pH还低,所以用中和水解净化法不能将铜、铬、钴除去4.铝土矿高压溶出时添加石灰的作用:答:①消除含铁矿物的有害作用,显著提高Al2O3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率②促进针铁矿转变为赤铁矿,使其中的氧化铝充分溶出,并使赤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改善③活化一水硬铝石的溶出反应④生成水化石榴石,减少Na2O损失,降低碱耗5.粗铜火法精炼的目的和原理:答:目的:除去粗铜中的杂质,并为电解精炼提供优质的铜阳极。

拟薄水铝石胶溶性能的研究

拟薄水铝石胶溶性能的研究
表3拟薄水铝石胶溶程度 对焙烧后产品孔体积和强度的影响
胶溶指数,%

滴水孔体积/mL·g一1
o.79
N2吸附孔体积/mI。·g一1 o.45
平均孔径/nm
5.83
流化磨损指数,%
39.O
11 O.55 0.40 5.43 37.7
27
89
0.47 o.36
o.38 o.33
4.92 4.27
25.5
搅拌条件下,1.O mol/L氯化铝溶液与5%的
氨水分四次间隔加入反应器反应,然后升温老化, 过滤,洗涤,烘干,制成样品C。 2.3主要分析方法
(1)胶溶指数(DD的测定:称取5 g筛分小于 200目的拟薄水铝石(干基)置于250 mI,锥形瓶 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开动电磁搅拌,加入适量盐 酸,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沉降24 h,倒掉上 层悬浊液后,干燥,焙烧,称取样品质量(叫,),计算 胶溶指数:DI一(5一叫,)/5。
由于输送不畅或生产波动而有可能造成局部过热,
导致烘干产品胶溶指数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烘干
拟薄水铝石胶溶性能波动的重要原因。 3.3加酸量对胶溶指数的影响
拟薄水铝石在加酸胶溶过程中,拟薄水铝石的
晶粒表面与酸发生浅度反应,使晶粒带正电荷。带
正电荷的粒子之间产生电荷排斥力,此排斥力克服
粒子间的氢键作用力和范德华力使粒子分散开口]。
2004年9月
石油炼制与化工 PETR()I。EuM PR()CESslNG AND PETR()cHEMlCAI,S
第35卷第9期
拟薄水铝石胶溶性能的研究
严加松,龙军,田辉平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lo0083)
摘要 对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种类、制备工艺、干燥条件和胶 溶条件等影响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性能。不同原料和制备工艺制备的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差别明 显,胶溶指数最小的为11%,最大的为89%;干燥条件对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性能影响较大,当温度 升高到200℃时,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降到小于10%;工业烘干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随加酸 量的增加而增加.酸铝摩尔比为o.2时,其胶溶指数为89%。拟薄水铝石的胶溶程度影响焙烧后 产品的性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

关于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冶金与矿业领域项目评价与交流会参加人员名单NSFC参加人员:人黎明副主任NSFC工程与材料学部朱旺喜处长NSFC工程与材料学部王之中处长NSFC工程与材料学部肖国清教授NSFC工程与材料学部第一组(矿业)主持:刘德顺、侯运炳,丁德馨、柴敬,汪云甲、华心祝序号项目批准号申请人项目名称申请单位1 50704024冯国瑞煤矿残采区上行开采的技术基础研究太原理工大学2 50704034赵毅鑫基于能量耗散的煤岩动力失稳机理及多参量前兆信息识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 50774077柏建彪深部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原理研究中国矿业大学4 50774078曹胜根基于关键块运动原理的采场动压控制研究中国矿业大学5 50774079刘长友综放开采顶煤的双区失稳及与两柱掩护式综放支架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6 5077408汪云甲煤炭开发的资源环境累积效应及评价研究中国矿业大学7 50774081夏军武采动区框架结构建筑物整体稳定机理研究中国矿业大学8 50704007李金奎深部开采破碎围岩巷道锚壳喷支护机理研究大连大学9 50774001华心祝高瓦斯采煤工作面锚杆支护巷道二次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机理研究安徽理工大学10 50774002徐颖深井高应力岩体内爆炸能量控制技术研究安徽理工大学11 50774054张昌锁锚固结构中超长锚杆的导波特性研究太原理工大学12 5077406柴敬岩石变形的植入式光纤光栅多点检测方法西安科技大学13 50774067康建荣开采产生的地表裂缝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规律研究徐州师范大学14 50774082蒋斌松岩石破裂后再破坏的力学行为研究中国矿业大学15 50774083刘卫群基于流-固蚀损裂隙演化和非Darcy渗流突变的采动岩体稳定性理论中国矿业大学16 50774086李清爆炸致裂的岩石跨层次超动态破坏行为试验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7 50774093曹平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损伤—流变—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南大学18 50774047丁德馨酸法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的SRB与ZVI协同复原法研究南华大学19 50774032刘德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冲击破岩状态辨识与控制湖南科技大学20 50774088侯运炳矿井三维地理网络模型方法及基础支持平台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1 50774092陈建宏矿山图元库构造及其实体拓扑关系与运算方法研究中南大学第二组(石油、岩石力学)主持:杜志敏、李根生,蒲春生、王芝银,王建国、赵金洲序号项目批准号申请人项目名称申请单位1 50704035董长银复杂条件下大斜度井砾石充填机理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 50774062 杜志敏高温高压高H2S-CO2气藏气-液-固多相共存体系复杂相态行为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西南石油大学3 50774063练章华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地层地应力场反演研究西南石油大学4 50774064赵金洲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酸蚀蚓孔基础理论研究西南石油大学5 5077407陈艳玲高效稠油水热裂解降粘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裂解动力学机理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 50774089李根生高压水射流喷射压裂机理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 50774091蒲春生油井爆燃压裂中毒性气体生成与传播规律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8 50704041张甫仁燃气管网泄漏定位理论及危险性评估系统研究重庆交通大学9 50774076 李银平深部层状盐岩破损机理及渗透特性研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0 50774046 王建国复杂因素耦合作用下露天高大边坡变形演化规律研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11 50774056钟冬望爆炸载荷下岩质高边坡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机理研究武汉科技大学12 50774058刘新喜煤矿地下开采山体滑坡机制及控制研究长沙理工大学13 50704026张建兵石油套管膨胀后的强度及其力学机理研究西安石油大学14 50704028宁伏龙钻井液侵入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动力学特性及其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 50704033王衍森冻结法凿井多圈管条件的冻结管断裂机理研究中国矿业大学16 50774065蒲晓林基于钻井液-井壁界面的膜形成技术与膜传递过程研究西南石油大学17 50774066杨迎新深部地层高效破岩工具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西南石油大学18 50774071顾军非MTC方法提高固井二界面封隔能力的技术基础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 50704039康勇高压水射流辅助提高隧道软岩光面爆破成缝率的机理重庆大学20 50774017刘善军水对矿山岩石受力灾变过程红外辐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东北大学21 50704005王尹军冲击波作用下乳化炸药内相粒子的动态行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22 5077409王芝银低温岩体力学特性试验与多场耦合理论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0第三组(安全)主持:岳建华、高建良,姜福兴、施式亮,程久龙、王宏图序号项目批准号申请人项目名称申请单位1 50704019 贾进章矿井火灾时期通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理论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 50774041 陈长华基于模糊渗流理论的采场瓦斯涌出和自然发火位置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3 50704025 文虎煤层火灾复合胶体防灭火技术基础研究西安科技大学4 50704027 史聪灵复杂形式地铁隧道火灾烟流规律与控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5 50764001 张义平基于HHT与瞬时输入能量分析的爆破震损机理与危害控制研究贵州大学6 50774045 阎卫东建筑物火灾时人员行为特征数据库及应用研究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7 50774048 蒋军成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火灾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南京工业大学8 50774068 胡双启高纯度气体二氧化氯爆炸特性、生成机理及其发生器研究中北大学9 50774072 王喜世细水雾抑制瓦斯、煤尘爆炸的机理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 50774030 高建良深部开采矿井热参数确定及热环境预测研究河南理工大学11 50774011 王洪江高硫矿石细菌脱硫防灭火机制研究北京科技大学12 50774051 程久龙矿井工作面突水地球物理场响应与动态监测基础研究山东科技大学13 50774085 岳建华含导水构造的瞬态电磁响应特征与突水探测基础研究中国矿业大学14 50704020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5 50774012 姜福兴当量钻屑量监测预报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机理研究北京科技大学16 50774033 施式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化时空耦合非线性特性及控制理论研究湖南科技大学17 50774106 王宏图可控波振提高煤层瓦斯解吸、扩散及(视)渗透率的作用机理研究重庆大学18 50774104 辜敏浓缩矿井抽采煤层气中甲烷的变压吸附技术基础研究重庆大学19 50764005 何学文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在钨矿环境实时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江西理工大学20 50774042 费鸿禄爆破振动频率衰减规律预测及其控制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四组(冶金)主持:周国治、翟秀静,郭学益、陶东平,安茂忠、邹宗树序号项目批准号申请人项目名称申请单位1 50704002 束奇峰CaO-B2O3-TiO2-SiO2系的相关物理化学研究北京科技大学2 50774018 厉英固态下钢和铝合金中析氢过程的化学传感法研究东北大学3 50774038 何方熔融盐中甲烷与氧化锌反应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的基础研究昆明理工大学4 50774025 安茂忠离子液体电沉积TbFeCo合金的形成机理、结构与磁光性能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5 50764006 陶东平熔渣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昆明理工大学6 50774004 周国治多元熔体中局部区域和离散点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计算北京科技大学7 50704040 王成善可描述高炉内液体流动现象的理论研究重庆大学8 50774019 邹宗树冶金多相反应器内分散相分布及相界面积的分形/Monte Carlo法研究东北大学9 50704016 刘小燕回转窑物料运动的机理及其控制研究湖南大学10 50774014 李敦钫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生长机理和可控制备研究北京矿冶研究总院11 50704006 黄国杰Cu-Cr-Zr合金双级时效的组织演变及机理研究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2 50704011 牛丽萍铝热还原-真空精炼法制备高钛铁中氧的赋存状态及夹杂物去除的研究东北大学13 50774020 翟秀静微波技术处理红土矿的应用基础研究东北大学14 50704017 张立麒铝电解阳极焙烧炉焙烧过程的基础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5 50704030 王志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一水软铝石结晶的调控基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6 50704036 符剑刚超声波强化电氧化法分解辉钼矿的过程及机理研究中南大学17 50764003 廖春发新型膦酸树脂协同萃取色层分离提纯重稀土技术与理论研究江西理工大学18 50764008 黄章杰从盐酸介质中固相萃取分离铂、钯、铑云南大学19 50774031 李宏宇室温离子液体用于含铀水系中铀的萃取研究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20 50764002 高原双层辉光障碍放电及反应渗镀低温形成氮化钛梯度耐磨材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1 50774053 刘中清二氧化碳高压光电催化还原及其机理研究四川大学22 50774100 郭学益水果残渣化学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研究中南大学23 50774101 彭兵不锈钢冶炼粉尘直接回收基础研究中南大学24 50774013 李晓岑滇西青铜时代出土金属器的技术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第五组(制备)主持:吕庆、梁叔全,王智平、王经涛,汪琦、王西涛序号项目批准号申请人项目名称申请单位1 50704010 李阳钢中超细镁铝尖晶石夹杂物生成机理及氧化物冶金作用研究东北大学2 50774028 吕庆炼铁烧结过程脱砷的应用基础研究河北理工大学3 50774105 陈登福连铸坯的凝固行为及其高温性能调控机制的研究重庆大学4 50704013 安希忠粒子振动堆积致密化的离散元数值仿真及物理实验研究东北大学5 50704037 刘咏多孔非晶合金室温变形机理研究中南大学6 50704038 李启厚喷雾热分解过程中钛酸钡薄膜对超细镍粉原位包覆机制的研究中南大学7 50774010 郭志猛凝胶注模成型医用多孔钛及合金植入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 50774036 倪东惠具有梯度界面的SiC-M(M=W、Mo、Fe、Ti)层状材料的制备及其金属化机理华南理工大学9 50774040 王智平减摩高铝青铜粉体涂层材料的研究兰州理工大学10 50774097 梁叔全添加少量金属/碳复合纳米管的Fe基细粉注射成形研究中南大学11 50774098 刘文胜颗粒诱导生成微纳钨晶须增强钨基合金的强韧化及机理研究中南大学12 50764007 韩永全变极性等离子电弧特性及穿孔立焊工艺稳定性内蒙古工业大学13 50774007 毛卫民铝合金浆料的蛇形通道制备及流变压铸成型北京科技大学14 50774008 王西涛多因素协同的微合金钢控制轧制组织演化物理冶金模拟北京科技大学15 50774009 吴春京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压力充芯连铸短流程成形技术基础北京科技大学16 50774026 杜之明铝合金半固态触变模锻微裂纹产生的判据与控制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17 50774035 刘允中多喷嘴喷射轧制高性能铝板带材的基础研究华南理工大学18 50774037 张青来AZ31B变形镁合金薄板无模热渐进成形及机理研究江苏大学19 50774043 宋华重轨残余应力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辽宁科技大学20 50774049 王经涛镁合金塑性加工材的拉压屈服不对称性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1 50774044 汪琦用铁尾矿合成镁橄榄石耐火材料的机理研究辽宁科技大学22 50774052 鲁雄刚固体透氧膜用于短流程制备金属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大学23 50774057 朱伯铨基质显微结构参数与耐火浇注料物理性能的相关性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4 50774073 叶树峰动态过程钢坯高温防氧化涂层作用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第六组(材料)主持:曲选辉、杨院生,姚广春、王快社,沈军、彭成章序号项目批准号申请人项目名称申请单位1 50704001 徐前刚金属熔体与固态基底的电润湿行为及液固界面特性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 50704008 王轶卓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严重塑性变形(SPD)与等离子体渗氮复合强化研究大连海事大学3 50704014 刘和平平面流铸法制备非晶合金的冷却辊传热和应力分析钢铁研究总院4 50704022 徐江纳米陶瓷颗粒增强Ni基耐腐蚀磨损复合镀渗表面合金层的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 50774005 曲选辉高导热DCC材料近净形成形的相关基础问题北京科技大学6 50774034 陈敏新型稀土掺杂的钛酸铋铁电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湖南理工学院7 50774074 朱圣龙颗粒增强改善耐热腐蚀搪瓷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8 50774096 阮建明纳米介质液体防弹材料及防护机理研究中南大学9 50704003 陈骏钛酸铅铋基新化合物相结构与热力学稳定性北京科技大学10 50704021 张邦文各向异性纳米铁/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控制及其敏感特性内蒙古科技大学11 50704031 李建强新型自组装卵状复合结构无铅焊锡球的制备及机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2 50774023 李英龙AlTiC晶粒细化剂合成过程C-Al界面润湿与反应行为东北大学13 50704009 潘学民无铅焊料熔体结构与润湿性、界面化合物析出相关性研究大连理工大学14 50704032 何杰基于液-液相分离制备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5 50764004 彭成章薄铝带坯快速铸轧成形过程金属凝固机理与摩擦学研究江西理工大学16 50774006 王静松处理时间对电脉冲孕育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北京科技大学17 50774061 沈军流动作用下包晶合金定向凝固过程相的选择和生长机制西北工业大学18 50774075 杨院生脉冲磁场细化镁合金凝固组织的规律和机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 50704012 祖国胤轧制复合-粉末冶金发泡法制备泡沫铝夹心板材料的研究东北大学20 50774021 姚广春碳纤维增强泡沫铝材料的研究东北大学21 50704015 杨建国钎焊过程中润湿铺展与溶解扩散的归一化理论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2 50774029 张柯柯具有大体积分数碳化物的钢电致超塑性焊接界面区碳化物行为及焊接机理河南科技大学23 50774059 王快社超细晶材料搅拌摩擦焊接接头应力腐蚀机理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七组(分离、环境)主持:赵跃民、杨华明,薛向欣、刘清才,兰尧中、刘羽序号项目批准号申请人项目名称申请单位1 50704018 罗仙平铜铅锌复杂硫化矿高精度分选的基础研究江西理工大学2 50774084 赵跃民基于超静定网梁结构的大型振动筛可靠性研究中国矿业大学3 50774087 韦鲁滨复合力场干法分选效应的协同机制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4 50774016 湛雪辉用选择性浸出技术由方铅矿精矿直接制备电子级PbO电池材料的基础研究长沙理工大学5 50774027 陈天虎凹凸棒石粘土净化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性能和机理合肥工业大学6 50774050 吕宪俊蒙脱石/烷基铵复合物的结构及凝胶特性研究山东科技大学7 50774055 刘羽从天然胶磷矿中制备孔形碳羟磷灰石及泡界模板自组装法机理研究武汉工程大学8 50774094 覃文庆从方铅矿精矿制备超细PbO材料的基础研究中南大学9 50774095 杨华明有序介孔材料组装掺杂二氧化钛及分形表征中南大学10 50704004 张延玲熔渣中铅锌挥发行为的基础研究北京科技大学11 50704023 陈丹电镀污泥水热铁氧体化与资源化协同效应研究上海大学12 50774003 沈志刚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材料作为填料再利用的基础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3 50774024 那贤昭含铬特殊钢渣Cr6+气基还原固化机理及工艺钢铁研究总院14 50774039 孙可伟基于碎玻璃和废铝料制备复合材料的粒子分散数值模拟昆明理工大学15 50774099 唐朝波氯化铵-氨-水体系稀液堆浸法处理黄铁矿烧渣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南大学16 50774107 刘清才垃圾焚烧飞灰金属元素绿色综合利用基础研究重庆大学17 50774022 薛向欣含硼矿物的抗中子辐射性能及低成本屏蔽材料研究东北大学18 50774102 刘新星浸矿细菌中生物纳米磁性颗粒提取及形成机理研究中南大学19 50774069 黄朝晖用高Al2O3粉煤灰制备的Fe-Sialon在高炉用炮泥中作用行为的基础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 50704029 廖伍平从液-液萃取分离体系中制备纳米核壳结构和豆荚型结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1 50764009 兰尧中新型高效捕收剂YAM2对复杂难选氧化铜矿的作用机理云南大学22 50774015 郑其磁选脱墨新技术的研究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3 50774103 李运姣零排放控制水解法从TiCl4一步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基础研究中南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