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有学问的成语

合集下载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11、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

形容很有学问。

2、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3、学而不厌: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4、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

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5、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6、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

也比喻勤学好问。

7、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8、名满天下:名:名气,名声,名誉;满:布满。

天下闻名。

形容名声极大。

9、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

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

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10、满腹经纶:经纶:整理过的蚕丝,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1、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12、好学不倦:倦;厌倦。

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13、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

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14、学富五车:形容人学识渊博,着作很多。

"书"作动词,就是"写"的意思。

15、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16、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

形容人学问很高的成语

形容人学问很高的成语

形容人学问很高的成语
以下是 7 条形容人学问很高的成语:
1. 学富五车!你看孔子,那真的是学富五车啊,他的知识渊博得让人惊叹,不管是道德伦理还是政治学说,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就像一个无尽的知识宝库。

2. 才高八斗!就说诸葛亮吧,那简直是才高八斗的典范呀,天文地理、兵法谋略无一不通,他的智慧那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仿佛啥难题都难不倒他。

3. 满腹经纶!咱看看那些大学问家们,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的呀,一开口那就是滔滔不绝的才华展现,就好比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

4. 博古通今!历史上的司马迁不就是这样嘛,博古通今得吓人,对过去的事情了解得那么深刻,对当下的局势也分析得那么精准,这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呀!
5. 出口成章!像李白那样的大诗人,真的是出口成章啊,随口就能吟出美妙绝伦的诗句,那才华简直要溢出来了,怎不叫人羡慕呢?
6. 博学多才!哎,那些著名的学者,哪个不是博学多才哟,啥领域都能涉足,而且都能有出色的表现,真的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

7. 知识渊博!想想牛顿,那可是知识渊博得让人咋舌呀,物理方面的成就就不用说了,其他方面也不含糊,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别呀!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人真的太厉害了,他们的学问和才华让人敬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成语大全】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成语大全】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成语大全】形容有学问的成语1. 知书达礼:形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 君子之交淡如水:形容有学问有品德的人的交情深厚宁静。

4. 行若无事:形容有学问有胆识的人从容不迫的行事。

5. 开蒙:形容学习初步知识。

6. 对答如流:形容有学问对问答回答流畅的人。

7. 学富五车:形容知识渊博的人。

8. 活学活用:形容对所学的知识善于灵活运用。

10.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渊博、记忆力强的人。

11. 见多识广:形容见过的事情很多而且都有所了解,知识面广泛。

12. 通俗易懂:形容表达清晰易懂、易于理解的知识。

13. 精通一门:形容对某一门学科非常了解,并且掌握得非常熟练。

14. 知行合一:形容知道和做到相符合。

1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形容聪明而且见识广博的人也会犯错误的道理。

17. 学无止境:形容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

1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理解深入。

19. 老马识途:形容熟知道路的人,也可以形容经验丰富的人。

20. 取长补短:从他人中学到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21. 一知半解:形容对某一事物只有一部分的认识。

22. 半途而废:形容没有坚持下去的人。

23. 井底之蛙:形容视野狭隘的人。

24. 不求甚解:形容只懂皮毛,没有深入研究的人。

25. 学以致用:学了东西要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6. 才疏学浅:形容才华不够、知识面不宽的人。

27. 按部就班:按照步骤进行,逐步完成某件事。

28. 拔苗助长: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先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29. 大材小用:形容对才华浪费的现象。

30. 纸上谈兵:形容光是空谈,不实际行动的人。

31. 雕虫小技:形容卑微不起眼的小本领。

32. 胸有成竹:形容事先考虑好,有把握。

33. 本末倒置:把主次颠倒了,重要的事情却放在不重要的地方。

34. 愚公移山:比喻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35.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弥补过失。

36. 初生牛犊不怕虎:形容年轻人不怕困难、不惧强势者。

关于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关于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关于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导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欢迎大家分享。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篇1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

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满腹珠玑: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

形容人很有文才。

4、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5、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

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

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6、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7、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

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8、博览群书: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9、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0、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11、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

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12、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13、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14、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5、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6、才高八斗: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1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1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19、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20、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

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

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篇2[囊锥露颖] náng zhuī lù yǐng比喻显露才华。

学问大的四字成语

学问大的四字成语

学问大的四字成语
1、博学多才:意思是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晋书·郤诜传》。

2、出口成章:意思是形容人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

3、学富五车:意思是形容学问渊博。

出自《庄子·天下》。

4、博览群书:意思是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出自《周书·庾信传》。

5、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

与锋芒毕露不一样。

出自清《嘉业堂藏书志·清别集》。

6、学识渊博:意思是指学识深并且广。

7、汗牛充栋: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很多。

出自唐-柳宗元
《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

8、学贯中西:意思是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出自《年目睹之怪现状》。

9、博古通今:意思是指对古代的事明白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自《孔子家语观周》。

【成语大全】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成语大全】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成语大全】形容有学问的成语1. 文治武功: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繁荣稳定,文化和军事都很发达。

2. 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的学问非常深广。

3. 才高八斗:形容一个人的才能非常出众,非常高超。

4. 才子佳人:指才子和佳人,形容夫妇之间才华横溢,品质良好。

5. 才名入泮:指一个人的才名被录取进入国子监。

6. 高人一等:形容一个人的才华、地位等非常高超,远在别人之上。

7. 名门望族:指家世显赫,出自名门望族的家庭。

8. 博古通今:形容一个人博学多闻,对古今的知识都有很深的了解。

9. 左右逢源:指一个人办事非常得心应手,无论在哪个环节都非常顺利。

10. 好学不倦:形容一个人对学习非常有热情,不厌其烦。

11. 学无止境:指学习没有止境,永远都有东西可以学习和追求。

12. 知识渊博: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面非常广,涉及的领域很多。

13. 出类拔萃:形容一个人在某个方面非常出众,远远超出其他人。

14. 英雄豪杰:指有勇气、才能和道义的人。

15. 才气横溢:形容一个人的才气非常出众,展现出了无尽的潜力。

16. 大智若愚:形容一个人虽然聪明,但表现得很谦逊,不炫耀自己的才华。

17. 一往无前: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坚定向前。

18. 学贯中西:形容一个人对东西方的学问都很深,非常广泛。

19. 博闻强识: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学识渊博。

20. 知无不言:形容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了如指掌,无所不知。

21. 见多识广:形容一个人见多识广,对世界有深入的了解。

22. 指点江山:形容一个人担任重要职务,有能力引导国家或社会的发展。

23. 舍我其谁:形容一个人的能力非常出众,其他人无法与之相比。

24. 一鸣惊人:指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突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引起了轰动。

25. 奇耻大辱:指因为某种原因所受到的非常大的耻辱。

26. 独树一帜:形容一个人的思想或者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27. 纸上谈兵:形容一个人只懂得书本上的理论,对实际行动缺乏了解。

形容人学问高的成语100个

形容人学问高的成语100个

形容人学问高的成语100个7、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方。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之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方文才高明的人。

8、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干。

9、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

指学识渊博的人。

10、名满天下:名:名气,名声,名誉;满:布满。

名闻天下。

形容名声极大。

11、学富五车:形容人学识渊博,写作无数。

书作动词,就是写的意思。

12、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知识的人。

13、满腹经纶:经纶:收拾过的蚕丝,引伸为人的才学本事。

形容人极有才能和智谋。

14、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

指天下,海内。

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形容品德或才识举世无双15、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16、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敬重。

士:古时称有知识的人。

敬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17、精益求精:精:完善;益:越发;求:追求。

事物已经非常精彩了,却还要追求越发完善,好了还求更好。

18、就正有道:向有知识和有道德的人哀求指正。

19、不学无术:学:知识;术:技能。

原指没有知识因而没有方法。

现指没有知识,没有本事。

20、见多识广:见过的多,明了的广。

形容经验深,阅历多。

21、学而不厌:厌:满足。

形容很有知识的成语。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到不会讨厌的地步。

22、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收拾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第1页共6页。

写出三个形容人知识丰富才学出众的成语

写出三个形容人知识丰富才学出众的成语

写出三个形容人知识丰富才学出众的成语1、八斗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释义: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2、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释义:博:广,多。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3、博闻强记 [ bó wén qiáng jì ]释义: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4、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5、博闻强识 [ 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博物洽闻 [ bó wù qià wén ]释义: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7、博学多闻 [ 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博学:广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有学问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关于人有学问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
博学多才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博学洽闻
【解释】:博学:广博。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自】:《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八斗之才
【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占八斗
【解释】:才:文才,才华。

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自】: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注:一石等于十斗。

石,念dàn。

才华横溢
【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示例】: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自】:《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满腹文章
【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秋实春华
【解释】:比喻德行和才华。

【出自】: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

”参见“春华秋实”。

下笔成文
【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自】: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腹载五车
【解释】: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风华绝代
【解释】: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

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出自】:《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
惊才风逸
【解释】: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囊锥露颖
【解释】:比喻显露才华。

【出自】:《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


宋才潘面
【解释】: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

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出自】: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
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议论英发
【解释】: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出自】:《续传灯录·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遝,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惊才绝艳
【解释】: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出自】: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头角峥嵘
【解释】: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

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出自】: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


才华超众
【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