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讲课稿
《西游记》艺术特色剖析

《西游记》艺术特色剖析哎,说起《西游记》,这可是我从小就爱看的书,一翻开就停不下来。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哈哈,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话说这《西游记》,我看它不仅仅是部小说,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闹剧。
孙悟空,这猴子,那简直就是个天才,他的形象和性格太鲜明了。
你看他那副猴子模样,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就像是我们村里的那个调皮捣蛋的小伙子。
可别小看了这猴子,他那七十二变、筋斗云,简直神乎其神,让人眼花缭乱。
再说说猪八戒,这猪头长得那叫一个圆啊,那肚子更是鼓得像座小山。
可别看他胖乎乎的,那战斗能力可不是盖的。
记得有一次,他们四个遇到一群妖怪,猪八戒一出手,那妖怪直接被他撂倒,哈哈,这胖子的力量可不容小觑。
唐僧呢,这和尚也是挺有意思的。
他那善良、迂腐,让人又爱又恨。
你说他吧,心地善良,每次遇到困难都想着救助别人,可他那迂腐的个性也让人忍不住想笑。
记得那一次,孙悟空为了让唐僧离开危险,特意用金箍棒变出一条河,可唐僧竟然吓得尿裤子了,哈哈,这和尚也太逗了。
说回《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我觉得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夸张手法。
你看那孙悟空,那猪八戒,还有那唐僧,他们每个人物都极具个性,那夸张的表现手法,让人读起来觉得既好笑又过瘾。
还有这《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那可真是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
无论是那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是那唐僧取经路上的种种磨难,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西游记》啊,我觉得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喜剧,让人在欢笑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作品能够历经千年,依然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吧。
哎,提起《西游记》,我就忍不住想笑,这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回味无穷。
哈哈,咱们就说到这里吧,下次再继续聊聊这《西游记》里的那些趣事。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特点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特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吴承恩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和独
特的风格特点,塑造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神话世界,深受读者喜爱。
首先,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西游记》展现了丰富的文学表现
技巧。
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例如,孙悟空被描绘成狂傲、叛逆、机
智的形象,而猪八戒则是愚蠢、贪吃、好色的形象,这些性格特点通
过作者的精湛描写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从风格特点来看,《西游记》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情节设置。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佛道思想,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和揭露,使得作品在超凡脱俗的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此外,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方式叙述故事,使得整个作品读起来通
俗易懂,不失为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佳作。
总的来说,《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风格特点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形
象的人物塑造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吴承恩成功地打造了一部旷世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和风
格特点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作者:————————————————————————————————日期: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彩夺目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奇幻和奇趣。
一、奇特瑰丽的幻想1、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超凡入世的英雄形象。
3、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并在奇幻的描写中显出常情常理,折射出世态人情。
4、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二、诙谐玩世的奇趣1、《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②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2、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
3、神情、人性和自然情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的描绘。
4、《西游记》的童真童趣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奇特瑰丽的幻想一、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征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一、奇中见奇1、《西游记》中最突出的特色首先表现为“奇”。
从人物的造型上看,《西游记》都是怪模怪样,半人半仙(妖)的一群。
2、论长相,拿师兄弟三个来说,一个比一个酷。
3、《西游记》之奇还表现在情节发展上,往往出人意外,平中见奇,善于变化。
二、说假成真1、《西游记》作者奇情异想处处出人意外,但并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得益与他说假如真的创造力。
2、作者充分注意到人物的性格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3、《西游记》的创造能力注意到了细节的真实,使全书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妙语解颐1、《西游记》另一个突出的特色是诙谐幽默,在行文中时透出种趣味。
2、孙悟空被评论家誉为“趣猴”,他的外形、他的语言,有时雅致,有时粗俗,但都恰到好处,惹人发笑。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充满奇思异想的以浪漫主义为特色的神魔小说,但它却虚中见实,在奇异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出作者对世俗生活关注的情怀,表现出与现实世界鲜活的血肉联系。
这样,《西游记》虽然充满奇幻笔墨、游戏笔墨,但也并不只是一部让人读起来觉得好玩的书,它还能引人思索,使读者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获得理性的感悟。
《西游记》里的人物,有无穷的本事,有他的不凡之处。
但作者在写他们超凡入圣那一面的同时,又处处注意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写得很富有人情味。
因此读起来感到亲切,容易理解,真正赢得广大读者。
关键词:奇中见奇、异想天开、半人半仙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能够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驾共驱,跻身于“明代四大奇书”的行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不同流俗的艺术特色。
1、奇中见奇《西游记》最突出的特色首先表现为“奇”。
我们知道,玄奘法师只身取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路见闻都是令人十分惊异的。
他在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十分令人佩服。
这一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浪漫色彩,在普通人的眼中那是一个不可再现的传奇,于是流传下来,越传越神。
教案关于西游记艺术

教案关于《西游记》艺术教案概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包括其文学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象征意义等方面。
第一章:《西游记》的文学价值1.1 介绍《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2 分析《西游记》的文学风格和特点1.3 探讨《西游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1 分析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形象特点2.2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话和行动塑造人物形象2.3 讨论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发展和成长第三章:情节结构的艺术特色3.1 分析《西游记》的整体情节结构和章节安排3.2 探讨故事中的悬念和转折点3.3 讨论情节结构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第四章:象征意义与寓意4.1 分析《西游记》中的象征元素和寓言故事4.2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4.3 讨论学生对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故事的理解和解读第五章:《西游记》的艺术影响5.1 介绍《西游记》在戏曲、影视、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改编和影响5.2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中《西游记》的呈现方式和特点5.3 讨论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中《西游记》的接受和评价第六章:《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6.1 分析《西游记》中融入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6.2 探讨神话元素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影响6.3 讨论学生对神话元素的理解和解读第七章:诗词与音乐在《西游记》中的运用7.1 分析《西游记》中的诗词创作和运用7.2 探讨诗词与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效果7.3 讨论学生对诗词与音乐的欣赏和评价第八章:《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8.1 分析《西游记》中的幽默元素和讽刺手法8.2 探讨幽默与讽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8.3 讨论学生对幽默与讽刺的理解和解读第九章:《西游记》的叙事技巧9.1 分析《西游记》中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9.2 探讨叙事技巧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呈现作用9.3 讨论学生对叙事技巧的欣赏和评价第十章:《西游记》的现代解读与影响10.1 分析《西游记》在现代社会中的解读和影响10.2 探讨学生如何从现代视角理解和评价《西游记》10.3 讨论《西游记》对学生的启示和影响第十一章:《西游记》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11.1 介绍《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11.2 探讨不期的读者如何理解《西游记》11.3 讨论学生如何从文化角度解读《西游记》第十二章:《西游记》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12.1 分析《西游记》与其他名著的相似之处和差异12.2 探讨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12.3 讨论学生如何从比较中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记》第十三章:《西游记》的视觉艺术表现13.1 分析《西游记》在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领域的表现13.2 探讨视觉艺术如何呈现《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和场景13.3 讨论学生对视觉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第十四章:《西游记》的当代演绎与创新14.1 介绍《西游记》在当代文学、影视、舞台等领域的创新演绎14.2 探讨当代演绎如何赋予《西游记》新的意义和生命力14.3 讨论学生对当代演绎的接受程度和评价第十五章:《西游记》的教育意义与价值15.1 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思想15.2 探讨《西游记》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15.3 讨论学生如何从《西游记》中汲取教育启示和人生智慧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关于《西游记》艺术》的重点在于对《西游记》的文学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象征意义、神话元素、诗词与音乐运用、幽默与讽刺、叙事技巧、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视觉艺术表现、当代演绎与创新以及教育意义与价值的深入理解和解读。
【最新整理】《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

《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内容提要:《西游记》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充满了浓郁、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创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
整部书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架构、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丰富诡异的人物性格刻画,还是诙谐讽刺的艺术风格,以及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了作者吴承恩具有像他笔下的石猴一样“横空出世”的艺术想象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功力。
那《西游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在一个假想的天地里,攫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变幻现象作为魔术性形式来描写故事或人物,笔下的人物是离奇的,甚至是用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真实的、典型的、深刻的,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凭空虚造的。
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西游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第一个特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
第二个特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第四个特点: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
第五个特点,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
《西游记》的缺点。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象社会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作品。
第一个缺点,小说前后对照失调。
第二个缺点,小说残留着说唱文学的痕迹。
关键词:神魔小说人物个性情节巧妙幽默对话生动贴切短篇小故事连缀《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
有人提出疑问说“神魔小说”是否完全妥当,目前来讲,文学史家都沿用鲁迅的说法,叫“神魔小说”。
西游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文学艺术特色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的文学艺术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深入的寓言寓意以及独特的言辞风格等。
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论述。
一、精彩的故事情节西游记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以“取经西天、降妖伏魔”为主线,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艰险旅程和困境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探索和成长。
其中,孙悟空的冒险经历、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沉默内敛以及唐僧的智慧善良等形象塑造极具代表性。
故事情节紧凑有趣,让读者沉浸其中,引发共鸣。
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西游记塑造了大量丰满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
比如,孙悟空机智聪明、善于变化的本领让人佩服;猪八戒虽然愚蠢贪吃,却温暖憨厚;沙僧沉默寡言,行事稳重;而唐僧则以智慧善良的品质充满魅力。
这些形象的鲜活塑造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读者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三、深入的寓言寓意西游记以神话传说为基础,融入了许多寓言故事,通过架空的情节表达对人性、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例如,在孙悟空的冒险中,作者反复强调了“魔障”的概念,暗示人们心中的欲望和执念会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
这种寓言寓意深入人心,超越了单纯的故事,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滋养。
四、独特的言辞风格西游记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言辞风格,既有古典诗词的婉约唯美,又有通俗口语的幽默风趣。
其中,诗词描写了山水景色的美妙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清新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通俗口语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各类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让人妙趣横生。
这种独特的言辞风格为西游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其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的精彩、人物形象的丰富多样、寓言寓意的深入以及言辞风格的独特等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西游记成为了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言稿西游记中的想象艺术

发言稿西游记中的想象艺术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西游记》,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想象艺术的典范。
在这里,我将从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西游记》中的想象艺术之处。
首先,就是故事情节的想象艺术。
《西游记》以中国古代名著《大唐西游记》为蓝本,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经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情节中,作者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等角色进行了生动的塑造,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而且这些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十分丰富多彩。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深入刻画,作者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读者仿佛能看到他们生活在他们面前一样。
同时,故事中的种种情节设计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例如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种种趣事,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对决等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其次,是《西游记》中的神话传奇的想象艺术。
在《西游记》中,作者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神话世界,其中魔王,妖怪,神仙等各种奇幻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情节充满了神秘与奇异。
例如,《西游记》中的天宫,龙宫,火焰山等地方,以及这些地方内的一系列神话传奇故事都是作者的想象艺术的杰作。
这些神话传奇的世界,使得整个《西游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取经故事,更是一部充满神秘和玄幻的文学作品。
再次,就是《西游记》中的意境想象艺术。
在《西游记》中,作者不仅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还通过对景物环境等描写,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意境。
例如,《西游记》中描写的水帘洞、花果山,以及一路上的山川江河,无不展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邃的理解和细腻的描绘。
这些景物描写的精准与细致程度,使得整个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创造。
最后,则是《西游记》中的道德想象艺术。
《西游记》中对人物的塑造不仅仅停留在外表形象和故事情节上,更重要的是对人物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彩夺目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奇幻和奇趣。
一、奇特瑰丽的幻想1、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超凡入世的英雄形象。
3、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并在奇幻的描写中显出常情常理,折射出世态人情。
4、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二、诙谐玩世的奇趣1、《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②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2、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
3、神情、人性和自然情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的描绘。
4、《西游记》的童真童趣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奇特瑰丽的幻想一、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有光怪陆离的天上神国,有幽雅宁静的佛祖圣境,有阴森可怕、鬼哭神号的阴司冥府,有碧波银浪翻滚,瑶草奇花不谢的“洞天福地”,也有富丽辉煌,水晶般的龙宫;“天龙围绕”、“花雨缤纷”的西天。
流沙河县八百里浑波涌浪,鹅毛飘不起,芦花定沉底。
火焰山县八百里腾腾火焰,即使铜脑盖,铁身躯经过也要化成汁。
观音的落伽山是在蓝色的大海上,有千万朵莲花盛开,有一片紫色的竹林护绕,有着佛国圣地的虚无飘渺之美。
孙悟空在天宫管蟠桃园时,从王母娘娘那里来的七个仙女,仿佛七只彩色的花蝴蝶,手提花篮飘然来到蟠桃园采桃,却找不到管家,原来孙悟空吃饱了桃子,变成二寸来长的小人儿,在大树梢头的浓叶下睡着了。
这种近于童话的幻境,实在是有趣,就连妖怪的洞往往也是风光绮丽。
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如盘丝岭的蜘蛛精能从肚脐孔中骨都都冒出粘轻沾人的丝绳,满天搭个大丝篷,把人罩在当中,谁也逃不了。
黄风怪呼一吃,能吹得天摇地动,日荡星乱,河翻山崩,孙悟空在半空中似纺车儿一般乱转……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
孙悟空能上天入地,穿山过海,无所不至,无拘无束。
他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鹚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
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晴蜒,翻筋斗。
在灭法国与妖道做斗争,充分展示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官员,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
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
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
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个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胜利。
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胜利。
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孙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在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
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二、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人圣的英雄形象。
孙悟空属于“麟风”一类的英雄人物,他是一个来历不凡(由仙石化育而成,是日月所感,天地所生)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的人物。
他从菩提祖师学道,学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后来又在东海龙宫获得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他被二郎神捉住后,王帝下令送至斩妖台处死,结果是”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抢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
甚至他公开向如来提出:“常言道:‘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①。
火烧雷打也不能损他一根毫毛,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把他烧成灰烬,相反却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被他打的落花流水。
在天宫内“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在狮陀山被妖怪装进阴阳二气瓶,几乎丧命。
但他总是怀着必胜信心,平妖斩魔,而且豁达乐观,疾恶如仇,勇敢无敌。
值日功曹护估神称①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他为“人间喜仙”。
在车迟国,他主动挤国抚危,解救那些受压迫剥削的和尚,所以小僧十分感动地说:“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抗不平之事,济国扶危,恤孤念寡。
”①过火焰山时,孙悟空扇灭了火焰,保证唐僧通行西去,并特意连扇七七四十九扇,断绝了火种,使风调雨顺,为普通百姓谋利。
作者无处不饱蘸奇幻、游戏笔墨,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好又让人敬佩的神奇英雄。
三、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作者虽儒生,此书则突出游戏……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之世态加以铺张描写”②。
例如,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能使灭法国各色人等在夜间都变成秃子。
但作者并没有直截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剃得精光。
所以《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①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明之神魔小说》第173页;四、《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还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吴承恩自幼“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①,他好奇闻,阅读大量野言稗史,又喜读“善摹写物情”的唐人传奇,从中吸取营养。
后来,数奇不偶的坎坷遭遇养成他“迂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②的愤坦疾俗的思想和傲举放浪的性格,“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欢气傲然”。
在《禹鼎自序》中自述:“余幼年即好奇闻。
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惧为父师呵夺,私求隐处读之。
比长,好益甚,闻益奇。
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
”《西游记》正是作者利用传统的神话题材,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爱憎的。
只有者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让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诙谐玩世的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一、《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1、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豪爽,所谓①周先慎《明清小说·〈西游记〉》;②鲁越、文庆《中国文学名著与文学大师》第70页.“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
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
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
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
第六十七回,写驼罗庄李老者请他除妖,他朝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猪八戒就说过:“听见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他不避艰险,不怕困难,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
猪八戒是嫉妒心很重的人物,特别对孙悟空是很少说好话的,但他也这样赞扬孙悟空,说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第三十二回),他从不承认失败,失败了也仍是一个英雄。
第五十回至第五十二回写他在金兜山和独角兕大王相斗,连战一天一夜,越战越强。
就是吃了败仗,被压在三座大山之下,也从不气馁,总是满怀心胜的信心,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第七十七回写他们师徒四人被妖怪捉住,唐僧哭鼻子,说孙悟空被捉了,今番没命了。
八戒和沙僧也无可奈何,只好随声痛哭。
惟有孙悟空却笑道:“师父放心,兄弟莫哭,凭他怎的,决然无伤。
等那老魔安静了,我们走路。
”这种喜乐的精神境界总给人一种轻松愉悦感。
一个“喜”字,提示了孙悟空最重要的精神品格,这也许是古往今来无数读者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和喜欢读《西游记》一个重要原因吧。
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岩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师父,你坐着,莫怕。
等老职和他耍耍儿来。
”……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
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钯,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
——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
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
《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
第四十六回写在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眼里,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
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
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
”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
”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