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新剂型介绍共116页
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PPT课件

第三节 微型包囊技术
• • 一、概述 微型胶囊简称微囊,是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亦称衣膜包料),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亦称芯料、核料)包裹而成的的微小胶囊。将药物制成 微囊的过程称为微型包囊术,简称微囊化。微囊的直径也由最初的1~1000µm减小的 后来的1~250µm,与微球(第六节介绍)属同微米级制品,但后者为分散药物的骨 架型微小球状实体。 药物微囊化以后,可根据临床需要制成散剂、片剂、胶囊剂及注射剂等剂型。 二、微囊在药剂中的应用特点 药物微囊化以后,具有延长药效、提高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降低胃肠道副作用、 减少复方制剂中的配伍禁忌、改进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可将 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及控制微囊大小而起靶向作用等优点。主要缺点是尚缺乏适合 所有药物的包囊方法。 1.利用微型包囊技术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2.微型包囊技术可制成多种药物剂型 3.能使药物在指定的部位发挥作用 4.能使某些液体药物固体化 5.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二、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 • • 根据药物在载体中高度分散的程度和形态不同,固体分散体主要分为四大类: 1.固体溶液 固体溶液系固体药物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分散而成的分散体系。 2.低共熔混合物 药物与载体按适当的比例在较低的温度下熔融(必要时借 助于少量水或液体),得到完全混溶的液体,搅匀,速冷固化而成。药物以 超细结晶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当该分散体与水(或体液)接触时,载体便溶 解,药物以微晶状态分散在介质中,然后进一步溶解。 3.共沉淀物 共沉淀物是由药物与载体以恰当比例而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 物。质脆、透明、没有确定的熔点,状态似玻璃,故有时称其为玻璃溶液。 这种固体分散体常用多羟基化合物为载体。有较强的氢键效应,能抑制药物 析出结晶。药物的溶出较固体溶液容易 。 除上述类型外,尚有将药物与载体按一定比例缔合生成分子化合物、络合物, 以使溶出速率增加的其它固体分散体。
药物制剂新剂型介绍共118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药物制剂新剂型介绍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பைடு நூலகம்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19章-药物制剂的新剂型ok

经皮给药特点:
• 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药物可长时间持续扩散进入 血液循环,提高了治疗效果。
– 硝酸甘油口服给药有90%的药物被肝脏破坏,而舌下给药则维持时间很短,但硝酸甘油的 TDDS则维持24小时有效浓度。
(二)设计要求
• 略
(三)缓释、控释材料的选择
• 缓释、控释制剂中主要起缓释、控释作用 的辅料多为高分子聚合物 • 有骨架材料、包衣材料和致孔剂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分类
• 分为三大类
– 包衣型 – 骨架型 – 渗透泵型
1、包衣型缓控释制剂
• •
–
用包衣材料对片剂进行包衣 根据衣料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 – –
2)溶蚀性骨架片
药物与蜡质制成。 药物是通过骨架中的孔道扩散或借骨架材料的逐渐溶蚀而释放出来。 骨架材料:蜂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丁酯、 巴西棕榈蜡等。
•
– – – –
3)不溶性骨架片
药物与不溶于水的骨架材料制成片剂。 适于水溶性药物。 消化液会渗入骨架孔隙中,将药物溶解并通过骨架中的孔道缓慢扩散和释放出 来。骨架几乎没有变化,随大便排出体外。 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MC)、聚乙烯、聚氯乙烯。
• • • • • 硝酸甘油为主药, 乙醇为溶剂,硬脂酸、十六醇、聚维酮(PVP)为骨架材料, 微晶纤维素为干燥黏合剂兼有助流作用, 乳糖为填充剂, 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
【制法】
– –
•
【用途】
–
药物制剂新剂型介绍PPT课件

纳米技术
将药物制成纳米级颗粒, 以达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改善药物的溶出度 等目的。
优点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改善药物的溶出度,提高 药物的疗效。
缺点
制备过程复杂,对设备要 求较高,成本较高。
乳化技术
乳化技术
缺点
将药物制成乳剂,以达到提高药物的 稳定性、改善药物的口感等目的。
制备过程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成 本较高。
口腔速溶片
优点
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避免胃肠道刺 激和首过效应;方便使用,无须用水送 服。
VS
缺点
口腔黏膜对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速率有限 ;对口腔黏膜有刺激性或异味较大的药物 不适用。
03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制备 技术
薄膜包衣技术
01
02
03
薄膜包衣技术
利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片 剂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以达到防潮、避光、控制 释放等目的。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评价方法
01
02
03
04
有效性评价
评估新剂型是否能够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安全性
。
安全性评价
对新剂型进行毒理学研究,确 保无毒或低毒,符合相关法规
要求。
稳定性评价
对新剂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学稳定性进行评估,确保在储 存和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
经济学评价
评估新剂型在生产、销售和使 用过程中的成本效益,以确定
透皮贴剂等。
创新阶段
目前,药物制剂新剂型已经进入 了创新阶段,更加注重个性化治 疗和精准医疗的需求,如靶向制
剂、智能释药系统等。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药物制剂新剂型可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副 作用和用药成本,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中药制剂新剂型 中药制剂技术课件

(3)渗透泵控释制剂: 指的是利用渗透压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比
骨架型缓释制剂更加优越。
也称靶向给药系统,指通过载体将药物有选择性的定位或者富 集在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者细胞内的药物载体系统。特别适 用于肿瘤药物治疗。
哪些药物并不适合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点: (1)缓控释制剂能够减少服药次数,延长药效,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 (2)可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 (3)减少了患者用药的总剂量; (4)能达到定时、定位释放药物的要求,从而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按给药部位分为: (一)经胃肠道给药
如包衣片、骨架片、多层片等片剂,肠溶胶囊、药树脂胶囊、涂膜胶囊等胶囊 剂,丸剂等。 (二)不经胃肠道给药
如注射剂、栓剂、膜剂、植入剂等
按照制备工艺分类,主要分为: (1)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包括①亲水性凝胶骨架片,多采用直接压片法制成 ②蜡质类骨架片,也被称为溶蚀型骨架片,可采用湿法制粒压片、熔
融法等制备方法; ③不溶性骨架片,可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湿法制粒压片等方法制备。
(2)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 指将一种或多种包衣材料对颗粒、片剂、小丸等进行包衣处理,从而控制
按照靶向制剂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 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前体药物制剂是指通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在体外不具 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特定靶组织中经过生物转换(酶或其他生物功能 的作用)后转化为活性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缓释、控释制剂中国药科大-文档资料

CPU
旋转滚动制丸法(泛丸法) 挤压-滚圆制丸法 离心-流化制丸法 喷雾冻凝法 喷雾干燥法 液中制丸法
35
二、膜控型缓控释制剂
➢ 一般工艺:普通片、小片、小丸制备→包衣 (微孔、肠溶、半透膜等)
➢ 影响因素:包衣机械类型,操作条件,膜均匀度、厚度、 强度等。
CPU
25
3)分配系数→1(较佳) ➢ 药物分配系数过高→脂溶性过大,水溶性过小→胃肠液 中浓度低,与细胞膜亲和、滞留 ➢ 药物分配系数过低→脂溶性过小,水溶性过大→较难透 过细胞膜→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
4)稳定性(注意胃肠道破坏,酸、碱、酶)
5)粒度(难溶性药物) 此外:多晶型、溶剂化药物等因素
AUC评价
2.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 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其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没有明显的差异。
CPU
41
3. 生物等效性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动物(Beagle狗)→人类(健康、自愿) 2)参比制剂:同类公认高质量制剂 3)分析方法要求:专属、准确、精密、灵敏
➢ 采用水性缓冲液(0.1mol/LHCl,pH6.8PBS)
➢ 难溶性药物:漏槽条件
0.5%SLS水溶液
混合溶剂(慎重)
释放溶剂的体积应不少于形
溶出介质需脱气处理
成药物饱和溶液量的3倍
CPU
39
3. 取样点和释放标准(12h或24h不同)
12 h 缓释制剂 24 h 缓释制剂
释放度
取样点(>3 点)
➢ 绝对回收率≥70%;RSD<10%; ➢ 低浓度<20% 4)试验方案:双周期交叉(双盲) 单剂量和多剂量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药物的加工处理、分散制剂、控释制剂、微胶囊制剂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剂型是指与传统剂型不同且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药物制剂形式。
新剂型的出现,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方便患者用药等方面。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剂型。
1. 纳米药物制剂纳米药物制剂是指药物以纳米级别的尺寸进行制备和输送的药物制剂。
由于纳米尺度的特殊性,纳米药物具有比传统药物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分布等优点。
同时,纳米药物还可以用于靶向输送,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选择性,减少对健康器官的毒副作用。
因此,纳米药物制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领域。
2. 难溶药物的固体分散制剂难溶药物是指溶解度极低的药物,传统的制剂技术无法很好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是将难溶药物制备成微米级别的胶体颗粒,使药物在消化液中快速溶解,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粉碎法、溶剂法、凝胶方法等。
固体分散制剂主要应用于难溶药物的制剂领域,如黄体酮、罗非嗪等药物的制备。
3.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指通过药物制剂技术,将药物以控制释放的方式给予患者。
这种方式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平稳的血浓度,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控释制剂有缓释剂、吸附剂、膜剂、颗粒剂等。
控释制剂的制备主要有直接制剂法、间接制剂法、骨架制剂法等,其原理多为扩散控制、溶解控制或化学反应控制。
控释制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4. 微胶囊制剂微胶囊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别的胶囊中,形成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制剂具有保护药物、改善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如油包水法、乳胶法、复乳法等。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ppt课件

W/0/W型微囊示意图
10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 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
的工艺流程
的复凝聚法工艺流程
11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二)化学法 化学法是在液相中发生化学反应而成囊。 可分为界面缩聚法与辐射化学法。 1.界面缩聚法(界面聚合法) 2.辐射化学法
• (三)物理机械法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在气相中进行微囊化。 1.喷雾干燥法 2.喷雾冻结法
2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处方】 β-环糊精 4g
薄荷油
1mL(28d)
蒸馏水
50mL
【制法】称取β-CYD 4g,置100mL具带塞 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50mL,加热溶解, 降温至50℃,精密滴加薄荷油1mL,恒温搅 拌2.5小时。冷藏24小时,待沉淀完全后过 滤。用无水乙醇5mL分三次洗涤沉淀3次, 至沉淀表面近无油渍,将包合物置干燥器 中干燥,即得。
3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β-环糊精包合技术 • 包合技术系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
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包合物的技术。处 于包合物外层的大分子物质如环糊精 (CYD)、胆酸、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核酸等称为主分子,被包合于主分子内 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也可形象地 将包合物称为分子胶囊。
4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LOGO
1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熟悉包合物的概念、重要性、材料及其特点, 包合方法及包合物的应用 2.了解包合物的鉴定 3.掌握微囊的概念、特点 4.熟悉囊心物、囊材、包囊方法、评价方法及 微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