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二讲 城市化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讲 城市化一、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衡量指标: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1)带来了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区域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特别关注: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______________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______问题。
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______________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___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灵犀一点: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如对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都会产生影响。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特别关注: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七单元第二讲 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

家城市化水平差异
国家类 发展中国 型 发达国家 家 比较项目 早(英国 最早,从 晚(20世纪 早晚 18世纪 中叶以来) 起步 中叶开始) 时间 国家独立 原因 工业化早 较晚,工 业化晚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快慢
趋缓(甚至停 滞)
快
目前速 度
原因
城市化已推 民族经济发展, 进到相对成 人口增长迅速 熟阶段
学以致用
1 . (2011· 高考浙江文综卷)下表为
2005 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
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
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据此完成
思维升华 3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 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善? 答案: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可以从减少 或分散污染源,增加绿化面积等方面入 手。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加强对 城市的管理;采取建设立交桥,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错开市
民上下班时间等措施,改善城市交通 条件;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和使用清洁 燃料等手段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化水平:用
_______________ 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人口占
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它体现
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动力机制
含义 吸引 人 _______ 拉 群来到城 力 市的因素 使得人群 推 ________ 离开 力 乡村的因 素
表现 ______________ 、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_________________ 等 人口_______ 增长快 、对土 地压力大、收入低、 短缺 社会服务_________ 、 自然灾害等
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2 城市化 新人教版

1.逆城市化
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 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使部分人口由 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分 析
(1)分析该城市 0~6 km 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的变化。图示 1985 年企业总数为 310,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 60%,则中心城区企 业数量约为 186;2004 年企业总数为 4 733;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 为 20%,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 947;2013 年企业数量 6045,中心 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 8%,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 484。故 0~6 km 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在 1985~2004 年增多,在 2004~2013 年减少。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 耕地面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源 积减少 占用大量耕地 短 水资源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 缺 短缺 水量增大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 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 率,治理水污染
(2017·江苏单科)“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 接受。下图为“1986~ 2015 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 年
B.2005 年
C.2007 年
D.2011 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讲城市化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城市化的各类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如2017·全国卷Ⅰ·T2、3,2014·全国卷Ⅱ·T1、2。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地理实践力:观察所在城市的发展,反思评价存在的城市化问题,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3.人地协调观:多角度探究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协调的城市发展观。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概述(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含义具体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①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第一产业比重较大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郊区城市化现象明显,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如下表所示。
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目前发展特点(速度) 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期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知识拓展]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高考地理总复习 2.2 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
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zhèngcè)
D.自然环境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第(1)题,本题是对城市化进程的考查。依示意图可看出在Ⅰ 阶段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变化(biànhuà)不大,但五个城市中心城区 人口增长率变化(biànhuà)均为负值,说明市中心人口外迁较明 显,即出现逆城市化,故A项正确;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 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故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减 少,B项错误;Ⅳ阶段后,费城和巴尔的摩的中心城区人口增长 率仍为负值,故人口为负增长,仍为逆城市化现象,故C项、D 项均错误。
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kěyǐ)表示为一条 被拉平(lā píng)的“S”曲形线。
第六页,共38页。
2.阶段和特点
(1)初A(期(chū阶qī)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 较慢。 (2)B中(期(zhōngq阶ī)段):城市化推进很快 ,市区出现了很多城
市化问题。
(3)C( 后 期 阶 段 ) : 城 市 化 水 平 比 较 高 , 城 市 人 口 比 重
第四页,共38页。
3.标志:用城市(chéngshì)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来表示。 4.意义(yìyì) (1)带来了聚落(jùluò)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 社会进步 的表 现。
第五页,共38页。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Ⅳ—V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 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经济因素,故D项错 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交通条件普遍较好,故A项错误;美国在 1970~2008年并没有颁布特殊(tèshū)的人口迁移政策,故C项错 误;在此阶段引起人口从市中心到郊区迁移的只能是产业结构的 调整,故B项正确。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
27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解析:第(2)题,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要结合图1分析。据图 分析,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良 好的城市等级体系。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表格从地 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答案:(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 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为追求更好的 生活环境
高科技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 环境转好
图 解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
15
方法指导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判别方法 (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 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 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城镇。 (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 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①1985~2004年增多 ②1985~2004年减少 ③2004~2013年增多 ④2004~2013年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①工业化初期阶段 ②工业化中期阶段 ③郊区化阶段 ④逆城市化阶段
A.②③
预习自测
(1) 城市人口比重 标志着城市化 水平。 (2)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 用地规 . 模 不断变化。 (3)图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 B 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是B国。 (4)图中A国城市化的特点是水平低, 速度 快 。 (5)当前B国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向乡 村回流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 “ 逆城市化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七章 第二讲 城市化 新人教版

() ()
[解析] 第(1)题,从表中资料结合四个选项中的国家的国情 可知: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人口达90%; 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耕地少,农业人口少,而本国石油资 源丰富,石油工业发达,故城市化水平较高,日本虽属发达 国家,但城市化起步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 故城市化水平不及沙特阿拉伯;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水平最低。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乙国为沙特阿拉伯, 沙漠广布,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城市。 [答案] (1)C (2)D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 不同的进程。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18世纪中叶开始)
()
[解析] 第(1)题,海拔高、气温低,气温高低与地表起伏呈 负相关;地表温度高值区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结果;从 低值区的形态看,低值区是河流、绿地影响的结果;根据城 市风原理,地面风应从郊区吹向城区。第(2)题,2004年与 1982年相比,7月份地表平均温度高值区面积扩大,可推断 该城区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 (1)C (2)A
区
()
①环境质量好 ②交通通达度提高 ③土地价格高④
人文环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 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 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第(2)题,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条 件变好,交通通达度提高,环境质量较好,吸引了核心 区人口的外迁。 答案:(1)D (2)A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2第二章第2讲城市化.docx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2第二章第2讲城市化.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d77b865b90d6c85ec3ac6be.png)
第2讲 城市化思维导图微专题一 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世界城市化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 或B(填字母)阶段。
原因基础设施完善快,农村劳动力过剩表现国家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a.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b.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c.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d.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②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
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两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群带;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如上图,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化阶段。
①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
②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材料分析区域城市发展方
向、趋势及应采取的措施。
精品课件
说基础
课前预习读教材
SHUO JI CHU 基/础/梳/理
精品课件
一、城市化 1.含义: 人口向城市集聚 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推 拉力 力使 吸得 引人 人群 群离 来开 到乡 城村 市的 的因 因素 素 3.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精品课件
4.意义 (1)带来了 聚落形态 的变化。 (2)带来了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 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精品课件
温馨提示对ຫໍສະໝຸດ 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 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精品课件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的“S”形曲线
精品课件
温馨提示
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即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城 市化发展阶段与特征是与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精品课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精品课件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 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 环境的污染; (2)使 城市景观 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 循环。
精品课件
【解析】 本题以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为情景素 材,意在考查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以及读图、归纳与表述地理 事象的能力。(1)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此举既有利于缓解城 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又增强 了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环保意识。(2)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 设置应遵循方便、就近的原则,因此站点应当选择在人流周转量较 大的地铁站口、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等场所。
精品课件
(1)A(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 较慢。 (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 劳动力过剩、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等问题,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出现 逆城市化 现象。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 C 阶段,发展中国 家大部分处于 B 阶段。(填图中字母)
为追求更好 高 科 技 产
增,地价上
因 的推动
的生存环境 业、第三产
涨,交通拥挤
业的发展
精品课件
针对训练2 2008 年 5 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 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 图。完成(1)~(2)题。
精品课件
(1)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吸引外来游客 ③倡导低碳出行 ④减
少汽车尾气排放 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精品课件
(2)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 )
①地铁站口 ②学校、医院 ③高架路口
④住宅小区 ⑤隧道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 (1)B (2)B
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
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 城市社会问题
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
(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精品课件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 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 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 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 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地区差异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方法点拨 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
精品课件
针对训练1
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呈“S”形曲线阶段性上 升(如下图)。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精品课件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 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 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答案】 B
精品课件
【解析】 在最后阶段,美国城市化已进入成熟阶段,由于原 有城市化水平高,使可加速发展的空间变小,可能出现逆城市化。
精品课件
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 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 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人文地理(必修②)
精品课件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精品课件
第二讲 城市化
精品课件
说考纲
分析考情明考向
SHUO KAO GANG
精品课件
考纲展示
命题预测
2016 年高考仍将以文字、图表
或地理事实为背景,考查城市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尤其要关 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 市化的差异,可能结合区域背
精品课件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保持协调发 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精品课件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 观念。
精品课件
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 的问题
精品课件
方法点拨
读图区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图 形
精品课件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
人口由市郊
表
人口由市区
人口迁回市
市,乡村地域转变
迁往乡村或
现
迁往郊区
区
为城市地域
小城镇
中心区开发
市区人口激
成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
精品课件
温馨提示
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 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 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
精品课件
说考点
拓展延伸串知识
SHUO KAO DIAN知/识/整/合
精品课件
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从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
表现形式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
环境质量下降 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
染;⑥辐射污染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
城市交通问题 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
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精品课件
城市化过程中产 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
城市住宅问题 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