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常考近义词辨析归纳总结
常见近义词语辨析

微专题一常见近义词语辨析微知识1. “暴发”与“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活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经历过疫病的暴发,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 “必须”与“必需”:在处理繁杂的事务时,我们必须坚定原则性,但也要有处理事情所必需的灵活的手段。
3. “不和”与“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她在婆家的处境极为艰难。
4. “过度”与“过渡”:他写作时善于运用过渡段、过渡句等使文章衔接紧密,常常会因之而劳累过度。
5. “贯穿”与“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的队伍里,这是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的关键。
6.“化妆”与“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淡妆浓抹总相宜,妆后回头率极高。
化装后上台表演,她演谁像谁,绝对是实力派演员。
7.“简捷”与“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8.“界限”与“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线,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但学无止境,永无界限。
9.“考察”与“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
10.“历程”与“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队出线了,它将踏上新的里程。
11.“牟取”与“谋取”:小商小贩不能用欺诈手段牟取暴利,而应合法经营,谋取利润。
12.“墙脚”与“墙角”:①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大搞“五毒”,挖社会主义墙脚。
②他常常精心地把残砖破瓦和整砖整瓦分开摆摞在墙脚下,然后转过墙角,走向试验田。
13.“退化”与“蜕化”:“退化”指的是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蜕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向变化,比喻腐化堕落。
如: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可非议,但若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
14.“推托”与“推脱”:“推脱”即推卸;“推托”即借故拒绝。
如:在抗洪抢险面前,他推托有病不能参加,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做法。
近义词辨析(附带口诀)

1、关于、对于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
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3、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5、从而、进而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例: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6、继而、既而继而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
7、不只、不止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他不止十六岁。
8、曾经、已经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例:我曾经去过北京。
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
例:他已经来了。
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天了。
9、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如:原来是你啊!10、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
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如:“究竟哪个拉得对,哪个拉得不对,我不知道。
”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如:同学们都想知道个究竟。
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如: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
小学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二素材

小学生常见近义词辨析二37 [猜测推测]猜测侧重于主观猜想;推测侧重于根据事理去推断。
38 [才能才华才干才智]“才能”表现在实践活动方面,如“办事才能”;又表现在思维活动方面,如文艺创作才能。
“才干”指办事和实践活动能力,常用于较重要的实践活动方面。
如“指挥才干”。
“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智和能力,如“才华横溢”,多用于艺术活动,科学文化等方面。
“才智”多指创造、发明、判断等才能,如“聪明才智”多用于思维活动方面。
39 [财物·财务]二者都与财有关,都是名词。
不同的是:“财物”指钱财和物资,如“老人死后,留下了很多财物”;“财务”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40 [采用采取采纳]“采用”重在于“用”,采其可用的。
“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最合适的,运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广。
“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
41 [残败·惨败]二者所指对象不同。
“残败”指残缺衰败,多用于物件,如“这里有一堵残败的墙壁”。
“惨败”指惨重的失败,多用于事情,如“敌人遭到了惨败”。
42 [残酷·惨苦]“残酷”指凶残冷酷,如“滥施残酷的暴行”。
“惨苦”指凄惨痛苦,如“这几年,他们的生活真够惨苦”。
43 [仓促仓皇]“仓促”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
“仓皇”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
44 [草拟起草]“草拟”指粗略地拟出草案,多指各种计划、工程设计、论文提纲的拟定;“起草”多指方针政策、规章等文件的拟稿。
45 [查看·察看]“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如“查看货物”。
“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地形”。
46 [察访·查访]“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实地察访”。
“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如“为了尽快破案,他化装成一个农民到处查访线索”。
47 [铲除根除]“铲除”对象除抽象事物,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
50个常见近义词辨析

常见近义词辨析1.安定--安宁--安谧--安静--平静--清静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
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
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
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2.安顿--安放--安置--安排安顿:安稳。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
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3.懊悔--懊恼--懊丧都是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懊丧: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懊丧:着重指因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4.沮丧--颓丧沮丧:沮,气色败坏。
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
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傲慢--高傲--骄傲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
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贬义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
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
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
也可以作名词。
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把持--操纵--控制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
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
指掌管、使用机器等。
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
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7.把握--掌握都是动词。
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
小学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四素材

小学生常见近义词辨析四105 [干涉干预]“干涉”着重于强行参预,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106 [竿子杆子]“竿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如:钓竿、百尺竿头等。
“杆子”有一定用途的细长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电线杆子。
107 [工夫·功夫]“工夫”主要指时间、空闲时间、时候、本领、造诣等,如“抄完这篇文章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工夫”。
“功夫”指本领、造诣等,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08 [工效·功效]相同点:都表示效率。
不同点:“工效”主要指工作效率,如“我们上课要注意提高学习的工效”;“功效”指功能、效率,如“药液注射后,很快就产生了功效”。
109 [公务·公物]“公务”指抽象事物,关于国家或集体的事务,如“近来公务缠身”。
“公物”指具体事物,即属于公家的东西,如“爱护公物”。
110 [恭请·邀请]二者都有约请对方的意思。
“恭请”是敬辞,感情色彩浓。
“邀请”指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感情色彩不如“恭请”强。
111 [共通·共同]“共通”指通于或适于各方面的,如“共通的道理”。
“共同”指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或大家一起做的,如“大家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
112 [贡品·供品]二者都指献出的东西,但献给的对象不同。
“贡品”指古代臣民或属国贡献给帝王的物品,如“这是献给皇上的贡品”。
“供品”指供奉神佛或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如“摆上供品,以供鬼神享用”。
113 [沟通·勾通]二者都有使通之义,不同的是:“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褒义,如“沟通感情”;“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贬义,如“他经常勾通土匪来村里骚扰”。
114 [苟合·媾合]“苟合”指男女间不正当地结合,贬义。
“媾合”指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如“交战三年,不分胜负,双方只好媾合”。
近义词辨析解答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1.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希望──期望──渴望(轻、重) 2.词义范围大小不同:事情──事件──事故(从大到小) 3.具体与概括不同:船──船只(具体、概括)4.词义着重点不同:化装──化妆(装扮──打扮);才能──才华(做事能力──文艺特长);陡峭──峻峭(坡度大而陡直──高而险)5.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经验)──交换(礼物、意见) 6.适用对象不同:爱戴(对上)──爱护(对下)7.词性和功能不同:突然(形,作状、谓、定语)──猛然(副词,作状语)8.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决断──武断(褒──中──贬) 9.语体色彩不同:吓唬──恐吓(口语──书面语)反义词是词性相同、词义相反的词。
近义词辨析基本方法(行政试题之一)近义词的辨析方法:(1)审视句意对句中词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1、词义重点不同(可以用学文言文的方法来分析,将一个词分开两部分解释,不同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a、动词:主要分辨不同的动作和方法。
例:“化装”和“化妆”分开解释,“装”侧重装扮,“妆”侧重打扮b、名词:主要分辨所表现事物不同特点。
例:“心率”和“心律”分开解释,“率”侧重频率;“律”侧重节拍节律c、形容词:主要分辨所指不同的性质、状态例:“卑劣”和“卑鄙”分开解释,“劣”侧重恶劣,“鄙”侧重不道德。
2、感情色彩不同(分清褒义、贬义和中性词)例:团结----结合----勾结 3、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近义词组辨析1、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
(完成态)如:只追求数量,忽略了质量。
忽视:不注意,不重视。
(进行态、将来态)如:忽视安全生产,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近义词一个常用于完成态,如“推脱”“又”,另一个常用于进行态或将来态,如“推托”、“再”]2、稳健:稳而有力,不摇摆跳跃。
40个中学生常考“近义词辨析”,收藏起来慢慢看!

40个中学生常考“近义词辨析”,收藏起来慢慢看!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1. 履行、执行【同】都是动词,都有按规定去做的意思。
【异】“履行”侧重指按事先约定的或规定的去实行,表示“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的做的事)”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小,搭配对象较少,对象常是带约束性的事物,或双方或多方约定的,如条约、契约、协定、协议、合同、诺言、义务等,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而较多用于书面语。
“执行”侧重指按规定去实行,带有强制性,表示“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大,适用对象萧广,常是上级规定必须做的事情,如命令、任务、法令、判决、纲领、政策、路线、方针、计划、决议、原则、纪律等,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2. 嘲笑、讥笑、讪笑【同】都是动词,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都有“因看不起而取笑别人”的意思,都含贬义。
近义词有“嘲讽”“嗤笑”“讥讽”“讥刺”等。
【异】“嘲笑”意思是“用言辞笑话对方”,有“戏弄”的意味,侧重于“对对方言行的否定”,语意较轻,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别人,也可用于自己。
常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书面语。
“讥笑”有“讥讽和嘲笑”之意,侧重于“讽刺、挖苦”,在感情色彩上更带有轻蔑意味,语意比“嘲笑”更为尖刻,适用范围比“嘲笑”窄些,它只能用于对方,常见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
“讪笑”就是“讥笑”之意,侧重于“戏弄”,适用范围比“嘲笑”“讥笑”窄,仅用于书面语。
3. 美丽、漂亮【同】都是形容词,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都表示“人或物好看,令人赏心悦目”的意思,都是褒义词,多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有“好看”“俊俏”“潇洒”“秀丽”“美观”等。
【异】“美丽”着重指“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好看”之意,修辞的对象常常是女性、风光、景物等。
“漂亮”着重指“好看、美观;出色”的意思,修辞的对象男女均可,还可用于动物、服饰、用具、建筑物等。
另外,“美丽”有“美好、高尚”的意思,而“漂亮”没有;“漂亮”有“表面好看但不能兑现的东西”之意,而“美丽”没有。
小学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十素材

小学生常见近义词辨析十X360 [悉心·细心]“悉心”指用尽所有的心思,如“悉心研究”。
“细心”指用心仔细,如“细心观察”。
361 [先哲·贤哲]“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贤哲”指贤明的人,不一定是去世的。
362 [纤悉·纤细]“纤悉”指详细,详尽,如“考虑纤悉”。
“纤细”指非常细,如“笔画纤细”。
363 [相同·相通]“相同”指彼此一致或一样,没有区别,形容词,如“咱俩的意见相同”。
“相通”指事物之间彼此贯通,沟通,动词,如“人和人的灵魂是不相通的吗·”364 [相应·相映]“相应”指互相呼应或照应,或相适应,如“这篇文章的结构前后不相应”。
“相映”指互相映衬,如“湖光塔影,相映成趣”。
365 [详悉·详细]二者都有不粗糙的意思。
不同的是:“详悉”,①表示详细地知道,动词,如“详悉内情”;②指详细而全面,形容词,如“谋划详悉”。
“详细”指周密完备,如“详细研究”。
366 [向往·神往]二者都表示希望得到或达到。
不同的是:“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可以受形容词修饰,如“美好的向往”;“神往”主要指心里向往,一般不能受形容词修饰,如“革命圣地延安令人神往”。
367 [消失消逝消释]“消失”表示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包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
“消失”在变化中历时较短,而“消逝”变化时间可长可短,还要注意形容时间、声音、云雾等失去,要用“消逝”。
“消释”多用于疑虑、嫌隙、痛苦等消失,解除;它还有消融的意思。
368 [消失·消逝·消释]相同点:都指一件事物已经失去,不再存在。
不同点:“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如“他们的身影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消逝”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之意,强调结果,如“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如“误会消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