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方寸钤记——藏书印
2024-2025年 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方寸钤记—藏书印》

方寸钤记——藏书印
定义:
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或收藏印,系 指藏书者(或书籍拥有者)专门钤于 所藏图书、字画之上的印章。以表明 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情趣的一种 印迹。
藏书印的功能:
1、所有权标志 。
2、身份地位的象征 。
3、保护和管理图书。
4、寄托藏家理想和情怀。
发展历史:
1、典籍中最早可以见到的关于藏书印的记载始 于唐代。
2、至唐太宗时使用“贞观”印,宋太祖时使用 “秘阁图书”收藏印鉴,藏书印的刻制与使用 已成为风气,此后越发风行。
3、明清之际,私家藏书蔚为大观,加之篆刻艺 术有了大的发展,流派印在藏书印中争奇斗艳, 使得藏书印的数量和内涵都超越了前代,藏书 印的使用更加普遍。
藏书印的形制 :
用料: 主要有金属、玉料、石料、木竹 , 以石料印为最多。
印色:Biblioteka 藏书印的印色有朱色、墨色、青绿色、等等,多 数为朱色。居丧期间用墨色印,这是明清两代的一个
特点。清代各期的朱印印色也有差别,大致前期较紫,
晚期较黄,清末以后比较红。
怎样钤盖藏书印?
通常最主要的一方印,要钤盖在书的正文第 一页下方;倘若是线装书,要钤盖在著者或编纂 者的姓氏下面,以贴近书脊的边框为好。如果还 有其它藏书印,则盖在每一页正文最后一页的下 方,叫做“压卷章”。
藏书印作为印章的分支,刚兴起时 用的是铜印,后来石章逐渐多了起来。 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或云:石不能 言最可人。印石的种类,主要有浙江青 田、福建寿山、浙江昌化、内蒙古巴林 四大系列。
印文字体:
印文以小篆为主,也有用金文、隶 书、楷书入印的。清末由于甲骨文的发 现,藏书印文中开始有甲骨文出现。另 外,清代流行满文、清代官印的印文多 用满汉合文,左满右汉,这种情况在私 人藏书印中也偶尔发现 。
第3课 方寸铃记——藏书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方寸铃记——藏书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印刷技艺中的“藏书印”
2.掌握使用“藏书印”制作装帧册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藏书印” 操作技巧
2.制作一本精美装帧的小册子
教学难点
1.样板册子的制作和设计
2.利用“藏书印”进行装帧创作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和文字,引入“藏书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快速了解印刷技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第二步:示范
老师进行操作示范,并讲解制作精美小册子的注意事项和细节问题。
第三步:练习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自己的小册子,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展示
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制作的小册子,课堂上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五步: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展望和拓展。
学生评价
学生能够利用“藏书印”进行装帧创作,掌握制作一本小册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身审美和创造能力。
教学延伸
推荐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装帧设计,利用“藏书印”的技艺进行创作。
并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献,进行深度阅读和学习。
《第二单元第3课方寸钤记 藏书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方寸钤记藏书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藏书印的起源、种类和艺术价值,掌握藏书印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教材、网络资源等途径,了解藏书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制作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印章、印泥、纸张等制作藏书印所需的材料。
3. 创意设计: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枚具有个人特色的藏书印,包括印章的形状、图案、文字等元素。
4. 制作实践: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和完成创意设计后,开始动手制作藏书印,注意掌握印章的刻制技巧和印泥的使用方法。
5. 作品完善:学生需对制作完成的藏书印进行修整和完善,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全面了解藏书印的相关知识。
2. 制作材料要求:学生需准备齐全且质量良好的制作材料,确保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创意设计要求:设计应具有个人特色,图案、文字等元素应符合美学原则,体现个人风格。
4. 制作实践要求:学生需按照制作步骤,认真操作,注意安全,掌握刻制技巧和印泥的使用方法。
5. 作品完善要求:学生需对作品进行仔细检查,修整不完善之处,使作品达到最佳效果。
四、作业评价本课作业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藏书印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创意设计水平:评价学生设计的藏书印的创意性和个人特色。
3. 制作技巧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的刻制技巧和印泥的使用方法。
4. 作品完成度与美观度:评价学生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程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批改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3. 课堂上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学习心得。
初二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节第三课方寸钤记-藏书印一、课题藏书印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特点,制作一枚自己的藏书印;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特点;并通过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篆刻藏书印的基本制作;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我国的篆刻之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拓展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篆刻藏书印的制作;2、难点:能正确运用篆刻刀法制作藏书印;四、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篆刻工具(刻刀、空白印章)学生:篆刻工具(刻刀、空白印章)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示几组印章。
提问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上面的文字内容是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含义?学生回答+老师小结:藏书印,是藏书人的名字+收藏/或其他二字,用来印在自己收藏的书画上,表示自己收藏过这些书画(物品的所有权)。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优秀的藏书印,了解藏书印,以及学习制作一枚属于自己的藏书印。
(二)新课教学1、导入,了解藏书印老师展示几枚藏书印,讲授藏书印的构成:书法:印章上是什么字体?篆书章法:这些字如何布局?疏密有致刀法:雕刻的刀工如何?走线清晰,线条古朴,阴刻/阳刻2、如何制作印章播放一段印章制作视频,边播放边讲解制作流程。
设计印稿:字体、布局,字的结构/位置、笔画的粗细写稿上石:把印稿写在纸上,在翻一面扣在印石上刻制修正:合适的刀法(冲刀法/切刀法)进行刻制蘸泥钤印:印章蘸印泥进行拓印,看效果3、老师演示两种刀法课堂演示一下冲刀法/切刀法(三)巩固展示课堂练习,每个人练习一个简单的字的雕刻,老师巡场指导。
结束后,学生展示,老师做正向点评。
(四)小结作业老师小结本节课重点知识,作业是每个人独立完成一枚属于自己的藏书印篆刻。
六、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第3课方寸钤记 藏书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方寸钤记藏书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应能掌握藏书印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征,学习藏书印的制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意设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和美术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了解藏书印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价值。
2. 学习和掌握藏书印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印章的雕刻、墨色的选择与运用等。
3. 结合个人兴趣和喜好,设计一枚具有独特风格的藏书印。
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造型的创意与文字的搭配,体现个人特色。
4. 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藏书印的雕刻与上墨过程,注意操作规范与安全。
5. 作品完成后,学生需用所刻藏书印钤于白纸上,记录下自己的创作灵感与感悟。
三、作业要求1. 创作过程中,学生需遵循导师的指导,注意安全操作,不得随意触碰雕刻工具。
2. 设计的藏书印应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体现独特的创意与艺术性。
3. 雕刻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处理,保持作品整洁、线条流畅。
4. 作品完成后,需附上简短的创作说明或感悟,表达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意义。
5. 提交作业时,需按时完成并按照教师要求的方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作品应体现创意、构思及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2. 制作的技巧与精细度:注重作品的细节处理与制作过程的规范。
3. 作品的设计理念:需了解作品背后所表达的主题、意义以及创作者的意图。
4. 学生创作态度与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态度、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的点评与指导,指出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2. 对于创意独特、制作精良的作品,教师将给予表扬与鼓励,并作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品,教师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4.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参考,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通过具体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藏书印的制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美术实践能力。
第2单元+第3课《方寸钤印+藏书印》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3、《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五代的顾闳中。
4、《捣练图》的作者是唐代的张萱。
5、《步辇图》作者:唐代的阎立本。
6、《溪山行旅图》是宋代范宽的作品。
7、《梅石溪凫图》是宋代画家马远的一幅传世精品,画面采用对角线式构图,正是山不见巅、树不见顶的边角 截景。
20、蒋兆和在 1942 年——1943 年创作了(长 26 米,高 2 米)的巨幅人物画《流民图》。它描写了在日本侵略 者统治下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悲愤控诉。
21、《春如线》中国现代画家吴冠中的作品,其中的“线”,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线在感情世界中任性奔 驰。描写的既是春光的流转,又是作者奔驰的情感。
,与此,与此
语标处语标处
言题添言题添
描文加描文加
述本详述本详
尽语细尽语细
量言描量言描
简风述洁风述
洁格文生格文
生相本动相本
,。
,
简风文动符尽请 洁格本。合量在 生相,请,与此 动符尽在语标处 。合量此言题添
,与处描文加 语标添述本详 言题加尽语细 描文详量言描 述本细简风述 尽语描洁格文 量言述生相本
王君藏书
秋水逍遥鉴藏
藏书印表现形式
藏书印一般分为朱文、白文两种。 印章文字镌刻成凸状称朱文或阳文,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凹状称白文 或阴文。(刻朱文印需要双刀法,也就是从笔画的两侧下刀,把笔画 周围的石面剔除,使画笔显现出来,再把边栏处理好即可。刻白文印 有双刀法和单刀法。)
藏书印的布局
印章文字的布局往往以增减、屈伸、挪让、呼应等方法来处理,达到“疏 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等效果。此外,还可以用笔画的粗细肥 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丰富变化效果。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方寸钤记——藏书印》课件(共19张PPT内嵌视频)

牛刀小试——设计印稿
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设计一方藏书印, 大小3*3cm,注意章法布局,均匀和谐, 富有美感。
小结:
一枚精美的藏书印不仅能表明书籍的所有权, 还能表达藏书者个人的性情志趣。希望课下同 学们继续研究探索,将我国这种特有的传统艺 术继续传承下去。
1、硬橡皮(大一点) 2、美工刀 3、铅笔 4、印泥
印章字体要风格统一文字的布局往往以增减、屈伸、 挪让、呼应等方法来处理,达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等效果。此外,还可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 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丰富变化效 果。
拿云斋藏书印 秋月春风等闲度
制印的步骤:
1、设计印稿 2、写稿上石 3、刻制修整 4、蘸泥钤印
闲章:指的是刻有除去指明归属、鉴赏之功用以外内容的藏书
印章。闲章的内容通常是表示藏家自身对书籍的感受、抒发藏 家志趣或表达自身意愿。常见的有寄语印、成语诗文印等。
不负古人告后人
胸有方心,身无媚骨
阳刻(字凸出来) 朱 文
阴刻(字凹下去) 白 文
朱文 阳刻
白文 阴刻
艺术家是怎样将这么多字巧妙的安排到小小的 印面里的呢?或者说是怎样布局的呢?以''三希堂 藏书''为例,仔细观察,小组讨论
玺、印、章、印信
汉印
名印 鉴赏印 闲章
名印:名印或名章是藏书印中最常见的一类,印章的内
容是书主人的名字或称号等能表明身份或情况的文字,表 明书籍的归属。
拿云斋藏书印
鉴赏印:鉴赏印分两种,一种是偏向鉴定的印章,内容一般包
括“鉴定”、“审定”等字样;一种是偏向表达赏评趣味的印章,内 容通常包括“过目”“心赏”“眼福”等。
--藏书印
《第二单元第3课方寸钤记 藏书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藏书印的起源、种类和艺术价值,掌握藏书印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欣赏到藏书印的艺术魅力,并尝试创作自己的藏书印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藏书印的制作过程,包括印章的选材、雕刻技巧及墨色的运用等。
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藏书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并表达出藏书印的独特美感。
此外,还需要注重学生安全操作意识的培养,避免在制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充足的藏书印样品供学生欣赏,准备雕刻工具、印章石料、墨水等制作材料。
同时,教室需提前布置好,确保有足够空间供学生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展示一系列精美的藏书印章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述印章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方寸钤记藏书印》。
二、知识探究1. 印章基本知识介绍教师将详细介绍印章的种类、材质、制作工艺以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重要用途。
通过PPT展示和口头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方寸之间的印章世界有初步的认识。
2. 藏书印的特色与功能重点讲解藏书印的特色,如它的尺寸小巧、设计精巧、寓意深远等。
同时,阐述藏书印在藏书文化中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文化内涵。
三、实践操作:认识与感受1. 实物观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藏书印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其形状、纹理、材质等细节,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2. 触感体验引导学生用手触摸印章,感受其质感和温度,增强他们对印章的直观感受。
四、互动学习:动手制作初步尝试1. 材料准备与安全说明介绍制作藏书印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石料、雕刻刀等,并强调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雕刻基础教学教师示范雕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如何掌握力度、如何处理线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
第三课方寸钤记——藏书印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程标准中有关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初中阶段的目标是: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一定的组织法则来设计藏书印的布局,体现出一定的形式美感,至于运用何种材料,采取何种表现形式,那就因人而异,不一定要让学生一定选择印石来制作,,可以采用学生容易得到的材料来制作,比如:橡皮、地瓜、萝卜、木块等,达到训练的目的即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通过对藏书印的学习,了解藏书印的发展历程及丰富反文化内涵,进一步体会藏书印的基本制造方法,让学生知道藏书印是篆刻家运用刀法创作的,借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个人性情的一种印章形式,藏书印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超越形式的艺术境界,本课通过“欣赏与研究”“尝试与刻制”两个活动,让学生从设计印章的布局章法到运用篆刻刀法去完成一方藏书印的制作,在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的同时,还能体会设计与刻制藏书印的乐趣,锻炼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的美术造型表现能力,在上学期曾学习过有关与美术字的内容,具备一定的组织、表现和构图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只不过是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如何让学生把握住什么样的构成形式是藏书印,什么样的构成形式是纯粹的篆刻艺术,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相通的艺术追求,但也因其用途不同,也一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简述什么是藏书印及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能说出藏书印所用的材料和工具
3、能区分藏书印的用途及分类
4、初步了解和掌握藏书印的布局章法
B、方法与过程:
学生在生活体验、作品的欣赏、分析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藏书印
C、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中国藏书印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实践中体验制作的乐趣,体味治印的方法与艺术追求,陶冶情操,培养爱书、藏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藏书印的发展沿革与我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关系,
藏书印在书法、章法、刀法方面的艺术成就
藏书印的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处理印章文字布局及篆刻手法中,体现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的艺术效果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教师作品、教学图片、网络资源
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采用“观察——探索——发现——实践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理论的角度理解藏书印的相关内容
2、学生观察分析藏书印作品,了解藏书印的构成因素,理会藏书印的“书法、章法、刀法”方面的艺术成就
3、教师的演示分析,让学生了解藏书印的设计、制作的方法,懂得如何操作的程序,亲手制作一枚藏书印
4、评价自己的作品、别人的作品,开拓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培养高雅的艺术涵养。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作品分析、演示示范、讲授
学法指导:观察、分析、讨论、讲述、动手实践
课前准备:
⑴、教具准备:印章、橡皮擦、刻刀、印泥、印谱、历届学生作品、教师作品、PPT课件
⑵、学具准备:刻刀(工具刀)、印章(橡皮擦)、卡纸、铅笔、篆体字等。
课时安排: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