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身疾病的治疗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原因发病的躯体疾病,治疗上需要并用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治疗,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疗。

一、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心理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例如本病例中医师首先应该通过询问调查患者的工作生活中可能引起头痛、失眠的症状还有高血压的因素,通过一些列的治疗消除这些因素后方可使疾病缓解,这属于治本,相对较容易。

(2)消除心理因素:例如本病例中对患者在其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知道他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工作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心理学因素。逆转心身疾病的心理过程,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这也属于治本,但不容易。

(3)消除生物学症状: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本病例中可采用长期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患者的高血压。

(二)心身同治:心身疾病的症状表现在躯体方面,而在病因方面都有心理因素,因此,有必要同时再给予心理方面的治疗。若能脱离掉躯体方面的药物疗法就更为理想。心身疾病可以由心理病因产生躯体症状,同时也可以因躯体症状而产生或加剧精神症状。所以躯体方面的对症疗法对心身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一定要有接受心理治疗的强烈动机。有治疗欲望者则容易治疗,抑郁状态明显者疗效差。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应该能充分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要求,并能遵照执行。智力很差的人,理解能力和注意集中力差以及有性格障碍的人都不宜作为治疗对象。对慢性强迫性神经症,性倒错等,除行为治疗外,其它心理治疗不易奏效。

“心病要用心药医”,这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心理障碍缺少有效药物时的提法。而现在,随着对心理障碍的机制认识日益清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的不断更新,完全可以在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一般说,应该以药物控制症状,同时也树立病人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将会事半功倍。

心身疾病的治疗主要有:

(1)简易性心理治疗。简易精神疗法与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不同,是一般临床医生日常能做的精神疗法,以接受、支持、保证三项为基本原则。

(2)自我训练法。作为心身疾病的一般疗法,是一种自我催眠法,自我暗示法,是一种恢复已丧失平衡的心身调节能力的良法。比如治疗时采取自我释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语表达的方法,在进行疏泄时,一旦在自我训练后感到有所改善,可引导患者更主动的发泄或讲出心理和躯体的症状。

(3)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并非要引导患者消除症状,而是要引导患者在维持“有症状也无所谓”、“有症状也能工作”这样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再也不去介意症状的存在。

(4)催眠治疗。它是应用某种暗示手段,使病人进入特殊意识状态,即催眠状态而达到治疗或诊断目的。后者可以发掘病人埋藏很深,业已遗忘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因素,了解他们心理症结,达到有效诊治的目的。

(5)气功疗法。实质上也是一种简便有效、适用性广的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慢性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神经症等治疗。

(6)默想疗法。这是一种与生物反馈和类似的技术,可以与药物相结合。

(7)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音乐具有安神养心,松弛肌肉神经等良好心理治疗作用。目前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使用“音频治疗仪”,利用音乐和电频刺激相结合医治失眠、神经症。

(8)药物治疗:是对心身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但并不能根治。可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类,能消除焦虑、紧张、有良好作用,可促进疾病的恢复。

自我训练法是由一种自我催眠开始的,因此,和催眠疗法互有关联。

药物疗法与自我训练的关系,前者主要以减轻急性期的心身症状为目的,后者是作为从慢性状态直到康复后回到社会上去的一种治疗来进行。

森田疗法在情绪显著变化的急性期,采用药物疗法,中间期治疗主要是自我训练法以及其他松弛方法,慢性期尽量摆脱药物,以自我训练为主体,兼做些病人劳动,面向社会。而且由急性期到慢性期都要坚持简易精神疗法。

这些治疗方法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以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消除生物学症状为目标,视不同层次、不同目的而决定采用不同的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手段。

另外,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各应有所侧重。对于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以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而对于以心

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成慢性化的,则可以在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进行心理治疗。

二、心身疾病治疗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身心障碍的治疗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对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诊治预防不再仅仅是精神卫生机构的工作,应由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理想。临床各科医生在日常门诊和病房工作中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项调查显示,我国住院病人中,出现或者伴发精神障碍的比例达到29.17%。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三分之一多患者的是躯体疾病的患者,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是属于心理疾病的范围,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患者就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也就是心身疾病。当然某些精神障碍做为躯体疾病的一部分,很容易被识别。临床医生会经常的请精神科进行会诊,但是相当比例的精神卫生问题被临床医生忽视。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在实际的会诊率相当低,得到精神科会诊治疗的人群还不到需要诊治的人群的二十分之一;这说明,绝大多数具有相关问题的患者没有得到精神科的规范性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的原因比较多,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临床医生忽视了患者的精神症状,第二就是临床医生对精神卫生知识不熟悉,把许多精神病理现象或者刺激性的一种心理反应当成正常的心理反应,所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势在必行的。

(二)心身疾病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

“心病要用心药医”,这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心理障碍缺少有效药物时的提法。而现在,随着对心理障碍的机制认识日益清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的不断更新,完全可以在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一般说,应该以药物控制症状,同时也树立病人的信心,建立了医生的威信,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将会事半功倍。

及时正确识别心身疾病,尽早给予治疗,药物剂量要恰当,疗程要充分。诊断明确就应治疗,否则易转为慢性。治疗剂量要用足,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疗程的充分是体现在:①药效不是立即出现;②见效后要维持一段,不能见好就收;③不要频繁换药心理治疗要个体化。心身障碍是多因性的,药物是针对躯体生理过程都是抗抑郁、抗焦虑;而心理治疗则是个体化的,同样是焦虑,但引起的原因完全不同。有些心理治疗如放松术可以通过,但认知治疗就要具体分析,精神分析更要细细揣摸,不可乱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