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概念

合集下载

第9章_心身疾病[2]

第9章_心身疾病[2]

注意:1、应激不同于刺激 2、应激不是神经能量 3、应激并不都是身体受到某种损害的结果。
(三)应对的意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消除缓解紧张状态。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及机制
(一)心理应激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
1、心理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积极: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动机调整; 消极: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 应也就恢复; 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 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 发展、转化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 体功能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重要 诱因,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的作用而产生的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
常见心身疾病
一、 高血压
二、 冠心病
三、 糖尿病
四、 哮踹
五、 溃疡病
六、 经前综合征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三、糖 心 尿 病 病
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 秃、银屑病、多汗症、慢性荨 麻疹、湿疹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疼、 肌肉疼痛、痉挛性斜颈、书写 痉挛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 心身疾病
• (一)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的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 要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强化人们的自我心理 保健意识,讲求心理卫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技术,学会行为的自我 塑造的技术。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 因素,采取全方位的立体的措施,才能真正 收到预防的效果。
30
(二)心身疾病诊断原则与方法
13
6个亲人同时丧生的 巨大悲痛
痛失爱子的母亲 14
俄罗斯潜艇 沉没一年后 的祭扫情境
15
社会因素
人降生后总要属于某一社会,成为那 个社会的成员,其身心总要受到其所 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 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 。
16
天灾人祸
17
紧张的生活节奏
竞争的压力
超负荷工作
37
• 心理社会层面的干预可采取下列措施: • 1、改变环境 • 2、精神药物治疗 • 3、心理治疗
38
冠心病
头号杀手
冠心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因素
起着重要的作用。
39
冠心病发作
40
• 研究证实: • A型性格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
41
A型性格个体的主要性格特征
过分的抱负及雄心勃勃; • 过高的工作标准,常对自己的工作成就不满
44
27
(三)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现代假说
• 在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四个关键环节: (1)心理社会因素→(2)生理反应→(3) 器官脆弱性→(4)心身疾病。
• 1、心理社会刺激信息传入大脑。 • 2、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 • 3、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 • 4、心身疾病的发生。
28
富于感情,情绪易波动; 有闯劲和进取心且表现好斗; 过分的竞争性和好胜性; 时间紧迫感与匆忙感 变幻不定的敌意;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六讲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

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1.内科心身疾病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护理心理学 第8章 心身疾病

护理心理学 第8章 心身疾病
血压过高引起严重后遗症而生活不能 自理、失去工作能力等后果。
• 偏执:多见于知识分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高 血压病人。
A型行为
• ①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速度快;办什么 事总想提前;脾气急躁,缺乏耐心,常因急 于考虑做什么事情彻夜不眠,甚至半夜起床 做事情;
(五)糖尿病
• 1、概念:以糖尿和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因性 分泌—代谢障碍,是由胰岛素缺乏或靶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
• 2、病因
•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 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 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 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 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 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
• 3、心理特点
• 初患糖尿病新入院的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 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下,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常见的糖尿 病心理障碍通常是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 虑、癔症性、恐怖、强迫和抑郁。
• 具体表现:与别人过分合作协调、姑息,谦让; 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 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 尽量回避各种冲突;负性情绪控制能力强,特 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追求完美、生活单调 等。
• 3、心理特征 • 1、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第六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 概述
一、心身疾病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
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
1、与一般躯体疾病:
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 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基础;但 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第十章:心身疾病

第十章:心身疾病
你的心率、呼吸节奏、肌肉的紧张度、新 陈代谢率和血压都增加。你觉得手脚发冷, 这是因为血液正从你的四肢和消化系统流 向大块的肌肉,准备帮助你进行战斗或跑 开。你觉得你的胃中有煽动。你的膈膜和 肛门收缩。你的瞳孔扩大,使你的视觉更 好。你的听觉也变得更加敏锐。
西方国家对应激的研究
不幸的是,如果因为长期慢性的应激,而 反复出现“战斗或逃跑反应”,将会导致 长期的负面的影响。你的肾上腺分泌出肾 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消化、生殖、 生长、组织的修复、和你的免疫和抵抗炎 症的系统的反应。也就说,你的身体中一 些对保持你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开 始下降。
心身疾病的诊断
目前学术界对心身疾病的态度是不倾向于 对此做出单独的诊断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 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没有得到明确 的澄清和证实。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 内的精神障碍诊断系统都不同程度地保留 了对心身疾病的关注。
心身疾病的范围
主要包括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 症状为主要表现、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 系统或器官疾病。
按各器官和学科分类有: (一)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 性高血压、心率不齐等。 (二)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 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 (心因性)厌食等。 (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 度换气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等。 (四)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 进症,肥胖症等。
(五)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 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碍等。 (六)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 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七)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症等。 (八)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 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九)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十)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 咽部异物感等。 (十一)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 症等。 (十二)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 等。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tion) 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种 被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一般认为,原 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 除与高钠膳食,遗传缺陷等原因有关外, 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始动机制中起主 要作用。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
大脑边缘系-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通路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神经激 素。如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作为一种化学信息兴奋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机制,使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 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 松)的合成与分泌,以利机体产生相应 的生理、行为变化。
沃尔夫的理论
通过胃瘘观察情绪因素对胃运动、 张力、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在恐怖、 失望、悲哀情绪下,胃全部功能均降 低。长期的愤恨情绪可使胃粘膜充血, 最终出现点状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而 当抑郁寡欢、灰心丧气或激烈运动比 赛时,肠蠕动受抑,出现便秘。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
西波克拉底:体液学说 《黄帝内经》:五神、五志学说 德国海因洛茨:首提“心身”、 “心身医学”概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心身疾病
郭争鸣 副教授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 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即指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 疗和预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 体器质性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有 关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包括 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
心身疾病的特征
哈雷德提出心身疾病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 2.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 3.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4.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5.常常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家族史。 6.病程往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心身疾病(1)

心身疾病(1)
泌尿生殖系统: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子 宫出血、性功能障碍、原发性痛经、功能性不孕症
疾病分类
7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低血糖、阿狄森病
8
神经系统:痉挛性疾病、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症
根据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 9
制定的心身疾病的分类如下:
1 0
耳鼻喉科:梅尼埃综合征、喉部异物感 眼科: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弱视等
进食障碍
1、神经性厌食:其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恐惧和对形体的过分关注,拒 绝保持与年龄、身高相称的最低正常体重。
2、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反复出现发作性大量进食,吃到难以忍受的腹胀为 止,有不能控制的饮食感觉,患者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型,存在担 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在发作期间,为避免体重增加常反复采用不适当的代偿 性为包括,自我诱发呕吐、药物滥用、间歇进食等;
11 口腔科: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咀嚼肌痉挛等
1 2
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有癌症和肥胖症等
以上各类疾病,均可在心理应激后起病、情绪影响下恶化,心 理治疗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常见几种心身疾病 的
临床表现
1 进食障碍 2 睡眠障碍 3 性功能障碍 4 支气管哮喘 5 消化性溃疡 6 原发性高血压
在我国,由于受文化、历史和人们头脑中的某些习惯观念的影响,与 应激相关的疾病患者 中有90%就医于综合性医院。这些患者往往以躯体症状为主诉,不愿主动诉说心理症状及 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还可能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而隐瞒病情、不愿或拒绝去精神专科就诊。
概念
(1)由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 ; (2)虽是由于躯体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但因心理因素作为第
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调资料。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 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 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 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 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 关注。

第十章+心身疾病(2011)

第十章+心身疾病(2011)

第十章心身疾病内容:概述应激与应激的生理心理机制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常见的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干预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广义:任何疾病均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参与,从这一角度出发,认为临床上所有的疾病都是心身疾病,这是广义心身疾病的概念。

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又称心理生理障碍(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

两个标准:有明确而具体的躯体症状或病理改变;心理因素对其形成或恶化具有显著的作用(1964,WHO)。

四个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即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过程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2.由情绪、人格和行为因素引起;3.躯体变化与正常伴发于情绪状态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为强烈和持久;4.区别于神经症或精神病;5.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心身疾病与器质性疾病、转换性疾病、疑病症的区别心身疾病器质性疾病转换性疾病疑病症举例消化性溃疡骨折疑病性瘫痪恐惧某些疾病组织损伤常有有无无患者对疾病态度关心关心不关心极端关心生理治疗效果有效有效无效无效暗示的效果对某些人有效无效有效有效二、流行病学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约1/3的求诊者是心身疾病;总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但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男性高;更年期为最高,65岁以上老人和15岁以下的儿童较低;城市高于农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DSM-I(1952):单独的一类疾病诊断DSM-Ⅱ(1968):明确的界定。

DSM-Ⅲ:抛弃把心身疾病作为单独的一类疾病来诊断的观点,强调心理因素在所有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DSM-Ⅳ:在诊断轴中,典型的心身疾病作为一个单独的诊断已经消失。

CCMD-3:七轴诊断中的轴3(躯体疾病)、轴4(疾病或障碍的相关因素)和轴7(诊断轴间的相互关系)四、心身疾病的范围心身疾病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用于描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的特点
1、患者具有一定的遗传素质、性格特点或心理缺陷。

换句话说,就是这类
患者因为自身的特点,造成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2、存在心理社会紧张刺激的因素。

这一点对于心身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这种刺激要么在
时间上比较长久,要么在强度上比较剧烈,或者两者兼备,它们长期作用,导致
患者的心境长期不稳定,最终导致心身疾病。

3、心理社会紧张刺激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时间关系。

一般来说,应该是先有不良刺激,然后才有心
身疾病的发生,不良刺激和发病不可能颠倒过来,那样的话,这个疾病也就不是由心理刺激引起的了,当然不是心身疾病。

4、心身疾病的演变过程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呈现出一种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刺激因素越强烈,持续的时间越久,那么心身疾病的表现就会越重。

5、如果单纯进行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而不从心理上进行调适,治疗效果较差。

心身疾病的分类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身同治原则
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
各有侧重。

心理干预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
消除生物学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