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说课稿

糖类说课稿
糖类说课稿

糖类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四节糖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在中学有机化学中,糖类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它和烃、烃的衍生物组成中学阶段比较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大纲》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是因为它和烃、烃的衍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知识的内涵看,糖类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是烃的衍生物的延续和发展。从学生认知水平看,已经对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本单元,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糖类的重要知识,还能对已有知识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的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等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糖类的组成、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淀粉水解及水解产物检验实验。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

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

4.实验法。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

二、说学法

1.阅读:教师展示阅读提纲,适当安排自学时间,让学生独立归纳知识。

2.观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

3.联想:将糖类知识和大量丰富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机结合。 4.推理:让学生通过推理导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的引入

展示实物:淀粉、蔗糖、棉花,这三种物质各不相同,但却属于同一种类别的物质——

糖类。这是为什么?

2、糖类的组成及分类

阅读课本p70表3-5 糖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存在,然后回答下列问题:①分析上述糖类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以及c、h、o原子数的比例,说明为什么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

水化合物”?

②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写出它们水解成葡

萄糖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仔细观察,从中找到糖类分类的依据!

3、糖类的物理性质

展示实物,学生观察并总结。

4、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①学生分组实验:p71 活动与探究

a、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教师强调: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步骤;应采用水浴加热方式;

做实验的试管应洁净。

b、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

②当人生病身体虚弱时,医生常常给病人输葡萄糖溶液,为什么?

对实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得出糖类的化学性质。教师再适当补充这些反应

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淀粉的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p72 活动与探究

提问:①稀硫酸在淀粉水解过程中所起什么作用?②如何检验淀粉是否部分水解、完全

水解还是未水解?③检验葡萄糖时为什么要先加naoh溶液来中和水解后的混合液?

6、糖类物质的用途

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总结,如:酿酒的过程及原理、镜

子的制造、生病时打葡萄糖点滴等等。最后教师补充并形成板书。

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75 1、2)

板书设计:糖类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组成:分子式通式cm(h2o)n(式中m、n可同,可不同),故原称为碳水化合物。

分类:单糖、二糖、多糖

二、糖类的物理性质

三、糖类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葡萄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cu(oh)2反应

2、人体组织中的氧化反应——生理氧化

(二)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四、糖类物质的用途

1、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

2、用于制药和糖果制造业

3、制镜工业和制热水瓶胆的银镜篇二:糖类_说课稿[1]

糖类说课

说说教材。

关于这节的教材内容,教材一开始,提出了糖类的定义,以及代表性的糖类。讨论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安排了演示实验来证明葡萄糖的还原性最后,提到了葡萄糖的工业制法以及各种糖类的应用。教材编写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糖类及主要的糖类的特征,有利于将整章的内容融会贯通。二是揭示了糖类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节教材的积极性。

教材的地位,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称为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整个化学中的一个分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较为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本节主要学习一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密切关系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实用性,掌握了它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增加生活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培养综合素质;二是它为高校招生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三是为以后继续学习有机化学打下必备的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层面上,要认识糖类的组成特点,并掌握糖类的特征反应,糖类的检验方法,了解糖类的简单分类。在情感层面上,要了解糖类的应用。加深认识糖类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

1.糖类的特征及组成。

2.葡萄糖特征反应。

3.糖类的应用。在突破重难点方面,面对全体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接下来说说学情。

学到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对于实验,学生感兴趣,有实验操作的基础。但是材料试剂多,任务繁重,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主要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培养同学的合作学习精神。关于学习方法,微观上从分子的结构学起。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尤为突出,并且分子结构形式的变化较多。按照“结构→性质→用途”的思路进行学习比较好。而在介绍糖类的基本组成和代表性的物质时,采用分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印象。宏观上加强主动学习。要加强交流研讨、活动探究、资料阅读,及时进行阶段性、终结性概括整合。最后,知识与应用相结合。采用“从生产、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思路进行学习比较好。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

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创设清境,任务驱动;做出预测,设计实验;分组探究,自主学习;成果交流,评价反思;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首先,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同学熟悉的绿叶的相关问题,引出课题糖类,并以此介绍糖类的概念。要求同学讨论糖类的准确定义。学生根据老师举例提出的几种糖类,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推测糖类的准确定义。

接下来创设情景,任务驱动。创建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的情景,引导他们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的时候,注意先预测结果,设计表格,再实验。实验时,小组长组织分工,材料仪器的分配和管理。组员间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报告本组的实验现象及推测结果。教师针对每一个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点。

最后,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课后讨论,1.糖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糖的重要作用和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关于糖类的资料,拓宽视野。2.生活中同学们

一定有这样的经验:青苹果比较酸,熟苹果又香又甜。请根据所学糖类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测定青苹果和熟苹果中所含糖分的差异。

接下来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主要是以下几点。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注重培养自疑自析的能力,“教为了不教”。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管理调控课堂,及时有效的处理小意外。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试剂用量的差异,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推断。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时的安排矛盾。实验时间过长而知识传授的时间不够。这些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篇三:糖类油脂说课稿

《糖类油脂》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糖类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说明: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一节转折课,从熟悉的无机化学过渡到有机化学。本节中涉及的淀粉、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

(一)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体会化学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学会用化学方法检验淀粉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二)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1.淀粉的检验。 2.淀粉、油脂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除此以外,还采用了多媒体助学,以此来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下列教学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本节课的知识点分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糖类的学习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当我们走进医院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课件展示打点滴的图片。然后指出: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葡萄糖溶液。通过你的预习,你知道葡萄糖属于那

类营养素吗?由此引出糖类的定义。然后教师设问:葡萄糖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讨

论回答: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人的呼吸会消耗葡糖糖和氧气,它属于缓慢

氧化,这一过程是放热的.教师提问:你知道人体摄入的糖类是如何转化的吗?学生回答:人

体摄入的糖类物质首先转化成麦芽糖,在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释放能量,维

持生命体的生理活动。接下来多媒体展示足以让学生垂涎三尺的中外著名食品,引出所含主

要成分——淀粉。学生自学该部分内容,展示。教师反问:如何检验淀粉的存在呢?引起学生

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讨论、交流,得出实验方案,然后通过提供的面包片、土豆片、苹果

片等进行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教师设问:糖对人体有重要的作用,是不是摄入的糖类越多越好呢?学生当然会说不会,

那样会使人发胖。师问:过渡肥胖会影响健康,给人带来烦恼,有些肥胖人士曾发出这样的

感叹:我喝水都容易长胖。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学生回答:没道理,因为水中不含碳元

素。教师问:你能为减肥的人士提供哪些建议?这时同学们会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归纳转入第

二板块:油脂的学习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讨论油脂的分类方法及在人体内的变化。学生展示。教师

通过多媒体展示油脂分子的结构并讲解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引

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发现问题,积极思维,通过对资

料的搜集、处理与讨论,使学生对营养物质有了新的认识,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

义思想。)

二、)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

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课件展示】本节课板书:

(三)练习反馈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练习,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我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

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有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

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传统意义上的

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程

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事物,而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篇四:糖类说课稿

糖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由我设计的《糖类》这一节课,我

是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师范11级的冯春雪。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

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在学习了酯类、油脂之后继续来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糖类,在学生已有的生

物学基础上,探究糖类除了在人体内的转化之外还具有哪些特殊的化学性质,这样的设计符

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另外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有密切的联

系。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本单元是联系生物学、

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立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糖类的分类在、组成及其在自然界中的纯在形式

了解糖类在人体中的化学性质

认识糖类的物理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已有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使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重难点

重点: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难点: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及其原理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这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在生物学中部分知识也有涉及,因此我将指导学生通过

(1)调查分析:(2)联系旧知:(3)实验探究:(4)总结归纳的方式通过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会”、“会学”、“乐学”。

四、教学过程

调查分享,引入课题

这节课的引入我是通过学生小组进行关于“寻找生活中的糖类”的调查报告来展开的,学生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生活中的糖类,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以这样的方式引入课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实践,分享其成果,培养了学生主动能够获取知识及对信息的整理归纳能力。学生通过上台分享其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改变传统的死学,将知识学会、学活。

联系旧知,获取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其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之后通过将它们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性。理解其性质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对于淀粉的水解、葡萄糖的氧化这部分内容在生物学上已经有所涉及,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主要是采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联系旧知,完成以下问题

1、我们所食用的淀粉类食物是如何转变为葡萄糖供给能量的?

2、葡萄糖在人体内是如何为我们供能的?

学生通过练习生物学知识,相互讨论,很容易对这两个问题予以解答。之后教师在以课件形式对这部分内容简单归纳,并由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这一化学方程式引出—工业上制葡萄

糖的途径,学生简单对此进行了解。

自主探究,知识深化

对于糖类化学性质的探究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探究,在观察、讨论、交流与合作中完善对知识的认识。最终形成以下几个实验

1、葡萄糖于银氨溶液的反应

2、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

3、淀粉与碘的反应

4、淀粉与稀硫酸供热之后分装两个试管,其中一个加碘水,另一个加含氢

氧化钠溶液的新制氢氧化铜溶液

通过这几组实验的观察,总结归纳,感受银镜反应的奇特以及淀粉水解的条件。学生之间通过实验现象交流讨论葡萄糖和淀粉的性质,教师对于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并通过提出问题

1、淀粉水解过程中稀硫酸的作用?

2、在实验四种检验生成葡萄糖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有理猜测,教师予以引导补充,再以课件形式向学生介绍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只是更加完整。

对于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原理,我是通过多媒体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起反应的原理及断键部位,使学生推广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一类反应

课外拓展,补充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以图片形式向大家介绍常见酿酒的途径及原料,接着提出问题,这些淀粉是如何转化为酒精的呢,在酿酒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继续转化为究竟的过程,并写出其反应方程式。这一知识点的引出,使学生更加意识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以课件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关题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予以解答,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价,以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他们体会到了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这堂课就是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我的课堂教学设计,谢谢大家!!篇五:细胞中的糖类及脂质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中的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首先我将对本节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糖的分类、功能及常见的糖类的分布,脂质的种类及功能以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结构等知识,这一节内容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但是糖类和脂质是生物体内比较重要的两种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节有利于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是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为了是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本节知识,我确定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概述糖的种类及功能;

概述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做对比;

与同学交流、探讨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及知识转化能力;

养成良好的、健康的、合理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

细胞中糖的种类及功能;

细胞中脂质种类及功能;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难点:

细胞中多糖的种类;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四: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决定采用一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五: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要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己总结归纳等学习方式,并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六:教学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在导入的部分用到了经验导入的方法,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话题,就是在运动会上,参加长跑的运动员在中途晕倒,给他喝了一杯葡萄糖之后,很快就恢复了,通过这个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到本节课程的糖类物质的部分,从而开始教学。

2.新授课:

第一部分“细胞中的糖类”,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我决定按照书上的顺序来开展教学,先把糖类的元素组成介绍了,之后把糖类的分类及功能展示给学生。在关于多糖的部分,我让学生自己找车出多糖的种类,最后再给他们总结,是他们记忆更加深刻。

第二部分“细胞中的脂质”,首先我会找到脂质中脂肪与糖类的共同功能——为人和动物提供能量来引入,在分别介绍完三种脂质后,

给学生总结脂质与糖类的知识,同时介绍一些关于肥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影响学生,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最后,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结构”的部分,我通过与学生一起复习之前学过的蛋白质、核酸,加上本节学习过的多糖的结构,展示几种有机物质的结构来证明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3.课堂结尾:

结尾的时候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来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清晰地在脑海中形成框架,加深记忆;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和学生一起来做几个练习题来巩固知识。

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我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使用了以上的这些策略来进行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充分的掌握本节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类 油脂 蛋白质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糖类油脂蛋白质 1.糖类 [糖类的结构和组成] (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 H、O组成的有机物.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2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反之,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单糖——葡萄糖] (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 (2)结构:分子式为C6H12O6(与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③能被H2还原: CH2 OH-(CHOH)4-CHO + H2CH2OH-(CHOH)4-CH2OH(己六醇) ④酯化反应: CH2OH-(CHOH) 4 -CHO+5CH3COOH CH2-(CH):--CHO(五乙酸葡萄糖酯) OOCCH3 (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1)多糖:由许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分子间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是最重要的多糖. (2)高分子化合物;即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从结构上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加聚或缩聚而成.判断是否为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是看其化学式中是否有n值(叫做聚合度),如聚乙烯卡CH:一CH2头、淀粉(C6H10O5)n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通过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而淀粉、纤维素等则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糖类和油脂

糖类和油脂 【知识预览】 一、糖类 1.糖类是指 或 以及 生成它们的物质。 2.单糖一般就是 或 ,不能进一步 。 3.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 4.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所以它既像 类有机物一样可发生 反应, 反 应。又像 类有机物一样和酸发生 反应。 5.果糖的分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 6.通常把由不到 缩合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称为 。 7.做蔗糖水解实验:在试管内加少量蔗糖溶液,再加3─5 mL 稀H 2SO 4,小心煮沸几分钟 后,冷却。取少量冷却液加入装有新制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加热到沸腾,无砖红色沉 淀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做法是: 。 8.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下水解生成 ,在酸催化水解则生成 。纤维素完全水解 后,得到 。 9.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浓硝酸发生 得到 ,俗 称 。含氮最高的硝化纤维俗称 ,它是一种烈性炸药。 二、油脂 1.油脂是由 与 形成的 。 2.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 当1R 、2R 、3R 相同时,这种油脂称为 ; 当1R 、2R 、3R 不同时,这种油脂称为 。 3.油脂既有呈固态的,也有呈液态的。一般把呈固态的叫做 ;把呈液态的叫 做 。 4.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油脂能够发生 。 5.油脂与碱作用生成 和 的反应称为 。 6.含有不饱和键的油脂可以通过 的方法转变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我们把次 过程称为 H C COO R ||2--2 1CH COO R --23CH COO R --

或“油脂的硬化”,得到的产物称为或“硬化油”。 7.油脂皂化反应方程式:。 8.不饱和油脂催化加氢转变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练习一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类的组成都是C m(H2O)n B.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蔗糖水解产物有还原性,故蔗糖结构中有醛基 D.葡萄糖在糖类中含碳原子数最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B.糖类物质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 m(H2O)n C.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糖 D.分子中含一个官能团的糖称单糖 3.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又可以发生还原反应,还可以和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A 乙醇 B 乙醛 C 乙酸 D 葡萄糖 4.葡萄糖是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最少 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有一个醛基 D.分子结构最简单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体的质量之和等于所生成的高聚物的质量 B.单体为一种物质时,则单体发生加聚反应 C.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两种物质 C H O,但聚合度不同,彼此不是同分异构体 D.淀粉和纤维素的链节都是 6105 CH OH(CHOH)CH OH,下列6.木糖醇常用作口香糖的甜味剂。木糖醇的结构简式为 232 有关木糖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B.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C .沾有油脂的试管应该用NaOH 溶液洗涤D .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能使溴水退色 2.油脂的下列性质和用途中,与其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A.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B.植物油通过氢化(加氢)可以变为脂肪C .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生产甘油和肥皂 3.关于糖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 C.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以用C n(H2O)m 表示 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物质4.关于淀粉和纤维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都能水解,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不相同 B.二者均可用(C6H10O5)n 表示,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者均属于糖类,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5.把NaOH 溶液和CuSO4 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 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尿液中含有() A.食醋B.葡萄糖C.食盐D.白酒 6.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 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甘油和高级脂肪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淀葡萄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纤维葡萄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氨基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讲义)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讲义) 一、知识点睛 1. 油脂 油脂是一种特殊的____。植物油脂(不饱和)通常呈___态,叫做______;动物油脂(饱和)通常呈___态,叫做______。 (1)分子结构 油脂可以看做是高级脂肪酸与_____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油脂的密度比水____,不溶于水,____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油脂具有酯的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①酸性条件 ②碱性条件(该反应又称为_______反应) 2. 糖类 糖类由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其组成大多可以用C n (H 2O)m 表示,因此过去曾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类按能否水解以及水解生成的单糖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糖、___糖和___糖。 (1)葡萄糖(单糖) ①分子结构 分子式为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______溶于水。 ③主要化学性质 a.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该反应可 用于尿糖的检测。 b.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a 、 b 均说明葡萄糖中含有—CHO ,具有还原性。 c.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 C 6H 12O 6 + 6O 2 6CO 2 + 6H 2O C 17H 35COO CH 2 CH CH 2 C 17H 35COO C 17H 35COO +3H 2O OH CH 2 CH CH 2 H 2SO 4 Δ 3C 17H 35COOH + OH OH C 17H 35COO CH 2 CH CH 2 C 17H 35COO C 17H 35COO +3NaOH OH CH 2 CH CH 2 3C 17H 35COONa + OH OH

糖类与脂肪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三、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 本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善用这些有利因素,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学中可以按照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从平日熟悉的食物中思考我们如何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通过学生对糖类和脂质认识的基础做切入点,将学生引入新课。当然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方法,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比如也可以问问学生,为什么低血糖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糖类,否则会发生晕眩?人的肥胖症状与饮食中的糖类和脂肪有什么关系?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作为情境引入,也能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总之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如同将要参加一个既定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否能有效地展开和持续地进行下去,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十分必要。 2.教学过程 在糖类和脂质的教学内容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要理解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糖类的学习上,然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脂质的内容时也应多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早已熟悉碳水化合物的概念,但又很难确切地将其与糖类划等号。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碳水化合物的含义,然后说明碳水化合物仅是一种俗称,不是严格意义上糖类的称谓。根据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介绍糖类的分类,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存,启发学生思考他们所熟悉的糖类都包括哪些种类,哪些糖类和生命活动休戚相关,人获得糖类的最快途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受糖类对于生命的重要,同时认识到那些分子很小的、不能水解的糖类才可以进入细胞,其他形式的糖类都需经过分解才能进入细胞,以此来学习和理解糖类的种类。有条件的学校,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几种糖类分子结构式的介绍让学生体会糖类分子结构中的碳链骨架,帮助学生建立碳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的概念。 在认识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和糖类的种类后,可以通过糖类在生物体和细胞中的含量和人类对糖类食物的需求来认识糖类的功能。这里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个事实,即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是如何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问题需要在细胞呼吸一节介绍。 学习有关脂质的内容同样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脂质对于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结构组成和功能调节上的重要性,尽量联系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如可以根据围绕在脏器周围的脂肪对人体的利弊来讨论,让学生认识脂肪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和脂肪过多造成的危害。 3.难点处理 多糖的种类是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地方,因为从基本单位组成上看,多糖都是由葡萄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必修2)(含答案)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必修2) 一、单选题(共13道,每道7分) 1.油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的主要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B.植物油通过氢化(加氢)可以变为脂肪 C.能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D.“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 答案:C 解题思路:A.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统称为油脂,其主要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A正确;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即脂肪,B正确; C.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不能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C错误;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即为肥皂的主要成分,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油脂 2.油脂水解后的一种共同产物是( ) A.油酸 B.甘油 C.硬脂酸 D.软脂酸 答案:B 解题思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故酸性、碱性条件下水解均有甘油。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油脂的水解 3.下列不属于糖类的是( ) A.酶 B.纤维素 C.果糖 D.麦芽糖 答案:A 解题思路:糖类按能否水解以及水解生成的单糖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果糖是一种单糖,麦芽糖是一种二糖,纤维素是一种多糖,酶是一种蛋白质,故不属于糖类的是酶。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糖类 4.下列有关葡萄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加氢生成六元醇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葡萄糖能水解生成乙醇 D.能被氧化为CO2和H2O 答案:C 解题思路: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 A.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A正确; 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 C.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能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C错误; D.葡萄糖中含有C、H、O三种元素,能被氧化为CO2和H2O,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5.医院里检测糖尿病的方法是将病人尿液加入到CuSO4和NaOH的混合液中,加热后产生红色沉淀,此现象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 A.脂肪 B.乙酸 C.蛋白质 D.葡萄糖 答案:D 解题思路: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通过检验醛基即可检验葡萄糖。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可生成Cu(OH)2,Cu(OH)2与醛基加热反应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 沉淀,故此现象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的是( ) A.麦芽糖 B.果糖 C.蔗糖 D.淀粉 答案:B 解题思路:A.麦芽糖为二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A错误; B.果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B正确; C.蔗糖为二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C错误; D.淀粉为多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糖类和脂肪

第4 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 1.糖类的元素组成和功能 (1)元素组成: 三种元素。 (2)功能:细胞中主要的 物质。 2.糖类的种类 1.从糖类的元素组成上分析糖类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2.是否所有的糖类都能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发挥作用?请举例说明。 3.不同生物体内糖的种类相同吗?举例说明。 4.是否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 5.脱氧核糖、核糖分别是你所学过的哪些物质的组成成分? 1.与糖类有关的几种描述 在理解各种糖类的时候,很容易混淆的是有关“最常见的”或“最主要的”之类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①生物体的主要供能物质——___________; ②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___________; ③最常见的单糖——_____________; ④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糖类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 ⑤最常见的多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糖与糖和多糖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 淀粉、纤维素、糖原均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由于葡萄糖连接方式的差异,导致其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 (1)主要是______________,有的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 (2)与糖类相比,______的含量低,而______的含量高。 2.分类和功能[连线]

1.俗语说“瘦人怕撞,胖人怕热”,请结合脂质的有关内容分析其中的原因。 2.导致公鸡出现“大红冠子花外衣”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其化学本质是哪一类?主要作用是什么?3.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谁储存的能量多? 4.脂质都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吗? 5.脂质都是膜结构的组成成分吗? 1.三大能源物质的供能顺序 在细胞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一般情况下是糖类氧化供能,当糖类供能不足时,依次由脂肪、蛋白质供能;蛋白质在正常代谢中,一般不供能。当需要由蛋白质大量供能时,说明生物体已病重或生命接近终结。 2.生物大分子的构成 (1)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_________为基本骨架。 (2)多聚体:由许多个单体连接形成,如下图所示: 以物质变化顺序为依托,考查细胞中的糖类及相互关系 [例1]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D.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 糖类在动植物体的分布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见的单糖有果糖、核糖、葡萄糖等,它们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B.淀粉是一类多糖,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C.纤维素不溶于水,人和动物细胞中不含纤维素 D.麦芽糖水解后可得到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以集合图为载体,综合考查糖类和脂质 [例2]图中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2.下表分析了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C.X

糖类和脂质

糖类和脂质、水和无机盐辅导用精选习题 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糖类脂质 区别 元素组成C、H、O C、H、O(N、P)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脂肪、磷脂、固醇 合成部位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肝脏和肌肉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②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 联系糖类脂肪 1、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及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多糖不具 还原性。 2、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是由肽聚糖构成的。因此能否被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是区分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据之一。 3、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是糖类的2倍多。 1.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的糖类物质分别是() A.核糖、葡萄糖、糖原B.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C.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D.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2.下列各项对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质中仅含有核糖核酸B.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D.质量相同的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3.在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水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合水一般不直接参与代谢作用B.抗旱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大C.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D.冬天落叶针叶树体内结合水的比例会减少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及答案)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B.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 C.沾有油脂的试管应该用NaOH溶液洗涤 D.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能使溴水退色 2.油脂的下列性质和用途中,与其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A.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B.植物油通过氢化(加氢)可以变为脂肪 C.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生产甘油和肥皂3.关于糖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 C.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以用C n(H2O)m表示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物质4.关于淀粉和纤维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都能水解,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不相同 B.二者均可用(C6H10O5)n表示,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者均属于糖类,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5.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 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尿液中含有() A.食醋B.葡萄糖C.食盐D.白酒 6.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 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B.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强 C.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D.浓硝酸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8.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 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上的汗渍、血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丝织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故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B.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又溶解 C.鸡蛋清水解的最后产物是氨基酸 D.鸡蛋清溶液在高温加热时能发生聚沉 10.糖类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淀粉是重要的糖。某同学为了探究 淀粉的水解情况,做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H2SO4溶液,加热3~4min。请回答问题:(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要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先加入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加热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淀粉已经水解。 (3)现要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几滴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淀粉没有 完全水解。

总复习:油脂和糖类

专题:有机化学 第五讲油脂和糖类 北京四中 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油和脂肪的统称,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三酯。 2.分类 简单甘油酯和混合甘油酯 3、脂肪酸的饱和程度与油脂的熔点 饱和——熔点高——固体——脂肪 不饱和——熔点低——液体——油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1.密度比水的密度小,0.9~0.95g/cm3 2.有明显的油腻感 3.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天然油脂大都为多种混甘油酯的混合物,固定熔沸点。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水解: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油脂的氢化(硬化) 糖类 一、葡萄糖果糖 1、葡萄糖 (1)结构简式: 葡萄糖的性质

葡萄糖的用途 小结:葡萄糖的化学性质—O H的性质 (1)反应 (2)反应 (3)反应 (4)反应 (5)反应 —C H O的性质 (1)还原性 (2)氧化性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代谢2、果糖: 分子式:C 6H 12 O 6 结构简式: 多羟基酮,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最甜的糖,粘稠液体,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在碱性条件下,果糖会部分转化为葡萄糖, 有还原性,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氧化。 二、蔗糖麦芽糖: 化学性质:

蔗糖: 还原性 麦芽糖:还原性 蔗 糖 C 12H 22 O 11 同分异构非还原性糖 (无-CHO) 水解成一分子葡 萄糖,一分子果糖 二糖 麦 芽 糖 还原性糖 (有-CHO) 水解成二分子葡 萄糖 二糖 三.淀粉与纤维素 1.淀粉 存在:植物的种子和块根里。 结构:含有几百到几千个单糖单元(C 6 H 10 O 5 ) n 。 每个结构单元式量:162。 每个结构单元仍有三个羟基。 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思考1、如何检验淀粉尚未水解? 思考2、如何检验淀粉部分水解? 思考3、如何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2.纤维素 存在:一切植物中。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结构:含有几千个单糖单元(C 6 H 10 O 5 )n。 每个结构单元式量:162。每个结构单元仍有三个羟基。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十万到百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淀粉不是同分异构体 物理性质: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纤维状物质,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例题讲解】 例1.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油脂的氢化又称为油脂的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