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课文比较研究
《博雅汉语》与《发展汉语》初级教材练习对比研究

综上所述,《博雅汉语》与《发展汉语》两套教材在初级汉语教学领域各具 特色。《博雅汉语》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趣味性设计,而《发展汉语》则更加 注重深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 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 者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两套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创新 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学习者的期望。
《博雅汉语》的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购物、餐饮、旅游、 交通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发展汉语》的内容则更 加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
3、教学方法
《博雅汉语》倡导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 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发展汉语》则更加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通过 丰富的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 语言知识的系统掌握,但可能缺乏趣味性。
二、练习形式与难度对比
在练习形式上,《博雅汉语》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性。除了传统的选择题、 填空题等,还引入了游戏化的练习设计,如“找碴儿”(找错别字)、“对对碰” (词语配对)等,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此外,《博雅汉语》的练习难度相对平 稳,没有过于跳跃,便于学生逐步提升语言能力。
《发展汉语》则在练习形式上更加传统。多数题型为常规的选择题、判断题 等。尽管形式较为单一,但其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对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这种设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 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适用对象与教学建议
总体而言,《博雅汉语》适合对初级汉语学习者的全面培养,尤其适合年龄 较小或零基础的学生。其丰富的练习形式和趣味性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语言,鼓励他 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本常用现代汉语教材词类比较

五本常用现代汉语教材词类比较词类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清词类有助于能更好地认识现代汉语的规律。
本文以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邢福义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等五本教材中的词类部分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标签:现代汉语教材词类学术界在上个世纪曾经就汉语词类问题进行过三次大的讨论,一次是在30年代,一次是在50年代,还有一次在80年代。
通过讨论,大家基本上都逐步统一到这样一个观点上: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按词所具有的不同的语法功能所划分出来的类别。
一、汉语的词类系统前人提出过三种依据:词的形态、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语法功能。
但就划分汉语词类来说,最佳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邢福义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这五本教材,对词的分类各有不同邵敬敏本将词类系统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张斌本将汉语词类系统分为实词、虚词和拟音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拟音词包括象声词和叹词。
胡裕树本认为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
邢福义本认为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拟音词。
黄伯荣本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叹词、拟声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可以看出,这五本教材对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归为实词,连词、介词、助词归为虚词,看法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分歧。
二、对副词的归类看法不一,对副词的划分有分歧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比较多的一类词,早期的语法著作如《新著国语文法》《中国文法要略》《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修辞讲话》都将意义作为划分虚实的主要标准,所以都把副词划归到虚词一类中。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词类句子论文摘要:本文选取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两套教材,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进行语法方面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关于这方面的教材也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
本文就选取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以下简称胡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下简称黄廖本)这两套现代汉语教材,从语法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评述两套教材的理论指导和编写特点,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一、两部教材版本介绍(一)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本书第一版最早成书于1962年,由教育部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和复旦大学六所院校协作编写。
1978年修改再版,增加安徽大学为协作单位。
《现代汉语(重订本)》吸收了语言学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根据使用单位和读者的意见,对原书做了必要的增删和改动。
(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本书是编者原“兰州本”《现代汉语》的增订三版。
1991年出版的增订版对原来的兰州版做了大幅调整,增补了如句群、语体风格等大量内容。
1997年的增订二版,有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在语法章增加了语义、语用和变换分析等内容。
而增订三版在增订二版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章节,使教材编排显得更加合理科学。
这两本教材,胡本编写的特点是简赅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点,方便初学者了解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概况。
本书出版早,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是学习入门的好教材。
而黄廖本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一种教材,影响也较为广泛。
本书与胡本比较,可以看出其编写详细,几乎囊括所有现代汉语研究的内容,而且构建的现代汉语系统也很严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帮助。
《新实用汉语课本》原版介绍

一、《新实用汉语课本》原版介绍
国家汉办规划教材
为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编写的国外大学中文专业 教材
共6册,第1-4册含课本(配有DVD) 、练习册和教 师手册,第5册含课本和教师手册,第6册只含课本。 各均配有录音CD。
《新实用汉语课本》原版(英文注释本)
(上述数据不包含配套录音CD、DVD的销售量。)
2.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成果体现 者
《新实用汉语课本》集中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对外汉 语教学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成果,代表着当时中国 大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最高水平。
20世纪中国大陆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 阶段:
50年代~70年代末:以语法为纲的结构法 8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90年代:结构、功能和文化三结合
《新实用汉语课本》VS《中文听说读写》
《中文听说读写》生词统计
课目 LEVEL 1 PART 1(10课) LEVEL 1 PART 2(10课)
总计
415
355
《新实用汉语课本》生词统计
课目 第一册(14课)
总计
488
第二册(12课) 670
课 《听说读写》 《新实用》 数 语法点数量 语法点数量
课本:14 课,每课含:2 篇课文 + 生词 + 注释 + 语音练习(前 6课) + 练习与运用 + 语法 + 综合练习 + 文化知识 教师用书:每课含:教学目标、步骤建议;语音、注释和语法、 文化知识、练习答案和听力文本 + 2 套单元测验 CD-ROM:课文(动画+文本)+ 生词 + 语音训练 + 综合练习(选 择、判断、连线)+ 文化知识 +小词典
汉语教材编写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汉语教材编写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作者:姜丽萍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04期[关键词]教材编写;继承;创新;本土化;立体化;数字化[摘要]文章以近20多年来编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为例,探讨了教材编写过程中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同时也探讨了教材本土化、立体化、数字化等问题,为精品教材的打造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 (2018) 04-0012-07汉语教材建设可以从1958年出版第一本教材《汉语教科书》算起,到今年已经整整60年。
截至2017年,汉语教材已经出版了17,800余册/种(周小兵等,2017),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使用的教材不完全满意,编写和出版新教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同时教材编写存在着“同一水平重复”(程相文,2001)等问题,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教材建设并不在于频繁出版“新”教材,而在于新出版的教材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抑或延长好教材的生命力。
因此教材的出版既要继承和发扬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中的优良传统,也要借鉴和吸收二语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在编写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1.汉语教材的历史发展汉语教材大体经历了结构、句型阶段,结构、功能相结合阶段,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阶段(任远,1985;刘殉等,1982;刘殉,2014),任务型阶段等。
第一阶段:结构、句型阶段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是第一部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正式教材。
“它的最大功绩在于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从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中分离出来,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比较实用的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刘珣等,1982)。
这套教材对汉语语法作了独具特色的切分和编排,其语法体系成了此后各个版本教材编写语法部分时的主要参考依据(任远,1985)。
但是《汉语教科书》语法条目过于繁杂,1971年出版的《基础汉语》针对这种情况做了删改和压缩,并以典型“范句”的形式体现语法规则,突出了“范句”教学,即首先介绍基本句式,通过大量的练习,在较熟练掌握范句的基础上进行语法知识的讲解,突出实践性原则,“范句”的出现使汉语教学向句型教学迈进了一步。
资讯你需要的国际汉语教材都在这里!

资讯你需要的国际汉语教材都在这里!咚!咚!咚!划重点的时刻到了!敲黑板ヾ(o)?ヾ虽然目前市面上国际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我们还是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教材太无聊,老师又抱怨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以用。
所以小编联系了出版社的几位资深编辑,精心挑选了一批在口碑、销量等方面都十分不错的教材给大家!而且还做了分类(基础汉语教材、速成教材、语言要素类教材、海外及国别化教材、特色教材),可以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
拿走不谢哦~~基础汉语教材系列1.《博雅汉语》系列李晓琪主编《博雅汉语》系列教材第一版于2004年出版后,就始终畅销海内外,几乎到了学生人手一册的地步。
基于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博雅汉语》以其内容的人文性,层级的阶梯性,语言点的简明性,练习的多样性以及整体面貌的新颖性等特点广受赞誉,是北大、北外、中大、山大等名校的第一选择。
此系列分为四个级别,共九册:《初级起步篇》(Ⅰ、Ⅱ)适用于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准中级加速篇》(Ⅰ、Ⅱ)适用于已掌握1000个基本词语和初级语法项目的学习者;《中级冲刺篇》(Ⅰ、Ⅱ)适用于已掌握3000个词语和300个语法项目的学习者;《高级飞翔篇》(Ⅰ、Ⅱ、Ⅲ)适用于已掌握5000个词语和中级语法项目的学习者。
2.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新实用汉语课本》是为海外成人汉语学习者编写的一套零起点综合汉语教材,在国际汉语教学界的影响已有30余年。
最初是以英语为母语或媒介语的学习者学习汉语而编写的一套新教材,发展到现在已有英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等9个注释本,畅销海内外。
教材贯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并且针对外国学生不重视汉字的情况,增加了汉字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
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手册》和单元测试题,供教师选用。
可谓是材料多多,选择多多。
3.《汉语口语》系列戴桂芙、刘德联、刘元满等编著《汉语口语》系列是一套经典的汉语口语教材,自1996年出版以来,先后两次改版,数十次印刷,至今畅销不衰。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部编课本 目录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部编课本目录根据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标”设置了18 个研究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著作专题研讨”),其中3个研究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研究任务群中。
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开设2个学期。
其中必修共设8学分,包含7个研究任务群;选择性必修共设6学分,包含6个研究任务群;选修共设12学分,包括6个研究任务群,学生自由选择。
高一研究必修上、下册,高二研究选择性必修上、下册,高三研究选修上、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 沁园春·长沙/2 天狗/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3 百合花/茹志娟*哦,香雪/铁凝单元研究任务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4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白居易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单元研究任务第三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8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9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锺扬/叶雨婷单元研究任务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研究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0 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 反对党八股/12拿来主义/鲁迅13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单元研究任务第七单元14 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单元研究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研究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注: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高中语文新教材和课程变化五大变化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五所韩国大学汉语教材使用及教材研发研究

五所韩国大学汉语教材使用及教材研发研究①殷凌薇1,李继征2(1.北方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北京100144;2.韩国水原大学)郑通涛等(2010)曾指出“试图编写一本适用于所有国别、所有学习者的汉语教材是无可能的”,因此所谓的通用教材可能是在较短时间内的一种应急措施。
韩国作为开展汉语学习最早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早有专家、学者针对韩国本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具针对性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殷凌薇等(2019)通过对位于韩国首尔市国立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央大学五所一流大学中文专业本科的总体情况、师资情况、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内容进行具体比较分析,对五所大学中文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整体考察。
②而对该五所大学中文专业课程考察表明,这五所大学中文专业培养目标较重视学生的古典语言与文化、文学素养的培养,而现代中国文化及语言实践应用教育则相对较少。
目前,对于韩国高校自主研发教材研究梳理几乎无论文篇目涉及,因此,笔者针对这五所具有代表性的韩国大学中文系的教材使用及研发情况进行整理,这对韩国高校汉语教材使用现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教材使用及研发情况(一)首尔大学中文系作为韩国超一流学府,首尔大学中文系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
自主研发教材中语言技能类课程共有14门课教材列表,共对应14本主要教材。
此外,引进类图书占比21%,引入中国教材2本(包括1本韩国重印),引入英国剑桥大学教材1本(韩国出版社引进版)。
初级汉语与中级汉语主要使用学校系主任李康齐教授编写的教材系列《The Chinese 汉语STEP1+2》,中级汉语使用中文系朴正九教授编写的《多乐园汉语MASTER3》。
初级汉文与中级汉文课程教材也使用本系自编教材。
文化历史类共有1门课教材列表。
汉语教学类共有2门课教材列表,共对应8本主要教材,其中引入美国Pearson 教育出版社教材1本。
李康齐教授作为中文系主任主导编写使用率最高的初级汉语教材3本及中级汉语教材1本列表如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课文比较研究
课文是构成教材的主要部分,它是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材料,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对学习成绩进行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文在整部教材编写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课文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材质量的好坏,对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本文就《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两套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优劣得失,以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标签:对外汉语;教材;课文
一、课文的针对性
赵金铭(1998)[1]先生在《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文中指出,选材是教材编写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材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二是选取受学习者欢迎的语言材料。
”编者应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民族、文化背景、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目的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了解,才能针对他们的口味编写出受欢迎的成功的教材。
《汉语教程》属于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汉语教材,所选材料都与留学生在华的学习和生活有关。
我们所研究的是针对英语国家的英文版。
这套教材的生词量较大,语法点成体系,每篇文章容量很大,所以只适合汉语本科专业学生使用。
《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教材针对零起点的英语国家成人汉语学习者,课文内容有英语解释。
课文短小,词汇简单,语法点不设专项讲解,难度较低,突出功能讲解和句型训练,课后有大量的交际型练习,趣味性强,可用于课堂组织活动;该教材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针对性较强,也可以用做口语教材。
二、课文的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交际能力指的是:①会表达自己的意向,能与他人建立联系;②懂得语言结构成分,并且能在各种不同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这些成分;③掌握进行交际所必需的各种句式。
[2]教材的实用性一般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一,课文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帮助学习者掌握交际所要求的语言技能知识和语用规律;其二,教材的编排应该能够密切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满足各种语言技能的培养训练的需要。
《汉语教程》教材从语法体系的高度,指导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每课后面的语法项目编排清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重点阐释其语义和语用功能,教学生怎么运用语法去说,去写,去表达。
功能项目按语法点编排的需求而定。
练习以语法练习为主,结合交际性练习。
《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教材则每一课引进学习新的话题和情景,课后有重点句型总结,课后练习把所学的相关知识和
技能内化为汉语交际能力,体现了听说法、翻译法、功能法和交际法在第二外语学习中的运用。
比如《新概念汉语(初级本)》第1册每课涉及一项功能,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家庭、用餐、电话、购物、问路、减肥、考试、恋爱等。
第2册内容包括请假、打拳、养宠物、外貌、信件、看病、买水果、课堂、旅游、请客吃饭等,非常适合汉语初学者模仿课本所学内容,并运用于日常交际。
《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每课教学对课文都有如下要求:跟读,听写,生词及句式学习、练习,翻译,有趣的语音练习,交际练习,真实交际活动。
内容涵盖生词、句式、语法、交际,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可操作性较强,教师进行功能项目及交际训练非常方便,基本上满足了实用性原则。
两套教材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法思想,对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来说都很有效。
三、课文的趣味性
趣味性针对的主要是课文内容,即选材这一问题。
课文内容及语言一定要有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汉语教程》是通用型教材,内容视角比较宽泛。
课文内容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情感生活”“旅游外出”“娱乐休闲”都是汉语学习者最感兴趣的话题。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和历史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
相声生动活泼,《网络学校》《情商》内容新鲜有趣,富有时代性。
《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语言自然、活泼、风趣、简洁。
它的幽默体现出中国人的思想智慧。
比如第三十四课中的“你是一边踢球一边预习的吗?”第四十九课中“我上周买了个随身听,他们只送了我一包餐巾纸。
”无处不在的风趣幽默缓解了学习者的疲惫与紧张,营造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气氛,彰显着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课文图文并茂,氛围轻松。
由于图片具有直观性和想象性,学生可以边看图片,边用汉语表达所观察到的和所想象的事物,并开口进行口语训练。
特别是在句型练习中,摆脱了写字填空形式,让学生根据图画自由表达,增加了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这是本书最值得称赞的部分。
语音练习包括儿歌,如《找朋友》《两只老虎》;还有绕口令、辨音辨调等,并配有英语翻译,融会了东西方文化,音意相差之大使人忍俊不禁,是本书最有趣的一部分。
四、课文内容
就题材内容来讲,两套教材都涉及了日常生活、教育学习、留学生生活这三种题材,它们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两套教材均以日常生活类题材占主体。
由于学习者自身水平有限,初级阶段的课文题材类型不应该太多,题材内容尽量简单,难度上要由浅入深,而且要选取能够刺激汉语初学者学习兴趣的题材。
两套教材都涉及几种体裁,但比重最大的都是日常对话这种体裁。
《汉语教程》以日常对话、记叙文为主,适当增加了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体(日记、新闻报道)和小说(寓言)。
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也主要以日常对话为主,极少量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体(书信、假条)。
从难度上来讲,《汉语教程》比《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文体种类多,难度要大。
就体裁类型来看,《汉语教程》前两册的体裁种类较单一;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较《汉语教程》多一点应用文体,非常实用;而《汉语教程》第三册生词量较大,文体也增加了,避免了因体裁单一而使学习者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感到的沉闷乏味。
中文文章体裁丰富,题材内容广泛,在教材编排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增加各种体裁及题材的文章,可供学习者鉴赏。
例如,可适当增加一些短小的现代诗歌、散文和古代的唐诗宋词、《三字经》《论语》《千字文》等,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在课文内容方面,我们考察了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几个方面。
针对性方面,《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表现出了较强的区域针对性。
而《汉语教程》作为通用型教材,这方面的针对性不强,但是它有几个不同语种的译本。
实用性方面,《汉语教程》课文篇幅较长,语言较枯燥,缺乏生气,不如《新概念汉语(初级本)》简单新颖。
趣味性方面,《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课文轻松活泼,趣味性强于《汉语教程》。
相比较之下,《汉语教程》比《新概念汉语(初级本)》内容要复杂,涵盖的信息要丰富,但需增补一些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材料和素材,并加强学习者的课堂参与,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2]寇成晶,常宝儒.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2,(2):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