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二)印象管理的策略
1. 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1)“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2)“门面”效应(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接着向他 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 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种现象被称为“面子”效应)
2.讨好(是一种使别人喜欢自己的策略)
进行判断,易产生偏差.
2.获得性启发 人们根据某些信息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来进行判断的方法. 第一,某些事件的信息很生动、显著,人们印象深刻,很容易提取
;否则,反之. 第二,某些事情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具体的事例,而某些事物不 容
易使人产生联想,便认为前者发生的频率更高.
3.调整性启发 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锚定点(参照系或自我)开始,然后
1.个体比较容易控制的表现(语言、仪表等); 2.个体不太留意或未加以控制的流露(某些身体姿态、眼神等 ). 当这两个部分表现不一致或相矛盾时,人们往往以后者为标准去 作判断.
五、对行为与事件的推断:归因
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相断的过程 . (一)何时归因
1.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 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预测力,这样人们才会 感到安全 .
2.知觉他人的内涵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2)对他人人格的判断
(二)自我知觉
1.对自我知觉的理解
自我知觉是个体与他人互动及其角色扮演中形成的。(米德于1934 )
“镜像自我”(库利,1956):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个 体想象他人对自己形象的评价,两者结合便产生自我感受或自我知觉。
2.自我知觉的信息来源
他人反馈、反射性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
管理心理学试题(附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明茨伯格将组织中的领导角色归纳为三个方面,共10种。
其中,谈判者属于A、人际关系角色B、决策制定角色C、组织协调角色D、信息传递角色正确答案:B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是A、马斯洛B、詹姆斯C、法约尔D、德鲁克正确答案:A3、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被称为A、应激B、心态C、激情D、心境正确答案:A4、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 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A、多血质B、粘液质C、抑郁质D、胆汁质正确答案:A5、深圳麦当劳.肯德基的店铺广告费用少,但是生意却很兴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的世界性宣传。
这显现司的C1S有A、传播功能B、识别功能C、应变功能D、管理功能正确答案:A6、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划分为三种形态,即激情.应激和A、心境B、心情C、心态D、心智正确答案:A7、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一是社会技术系统,二是A、社会咨询系统B、社会决策系统C、社会心理系统D、社会管理系统正确答案:C8、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导向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称为A^竞争B、配合C、协作D、合作正确答案:D9、前面心理活动的经验,对于随后进行的心理活动反应有习惯化与倾向性影响。
这种现象称为A、心理暗示B、心理定势C、模仿心理D、强化心理正确答案:B10、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调节过程是指A、理智过程B、意志过程C、认识过程D、情绪过程正确答案:B11、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A^运动知觉B、时间知觉C、形状知觉D、空间知觉正确答案:D12、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在泰勒.法约尔和书伯等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的人是A、古利克B、厄威克C、马斯洛D、梅奥正确答案:B13、在群体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与大家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是A、从众心理B、认同心理C、心理定势D、心理强化正确答案:A14、一个团体在进行某项决策时,只面向几个成员建议的解决办法。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高频考点复习资料

课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学习内容第二章 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学习内容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四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内容第六章 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八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九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学习内容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考试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30题30分5题10分5题25分2题20分1题1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考点1 管理的职能考点2 心理过程例题【正确答案:C】考点3 个性心理特征考点4 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考点5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考点6 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7 补充考点考点1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先驱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2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考点3 法约尔的理论考点4 韦伯的理论观点考点5 梅奥和人际关系理论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6 四大人性假设考点1 感觉和直觉的定义考点2 一般知觉的分类考点3 知觉的基本特性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4 影响知觉的因素考点5 社会知觉的种类考点6 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归因偏差①②考点7 归因偏差的克服考点8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和效应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9 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偏差管理

投射效应
总结词
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感受、想法或特质投射给 他人,认为他人也有同样的感受、想法或特质。
详细描述
投射效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 情感、想法或特质投射给他人,认为他人与自己有相 同的感受或想法。例如,一个管理者可能会认为自己 的某个同事不理解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而实际上是因 为这个管理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或感受。了解 投射效应的影响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 人,减少误解和冲突。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
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员工的 绩效、能力、态度等方面,避免单一的评 价标准导致偏见和不公平。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归 属感和参与度,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 的社会知觉偏差。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和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判断其 合理性和可信度。
近因效应
总结词
近因效应是指个体在最近一次接触某事物时形成的印象,对之前对该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与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强调了最新信息的权重。当个体最近一次接触某事物时,他 们可能会根据最新的经验来调整对该事物的认知和评价,而忽略或忘记之前的信息。在 管理情境中,了解和利用近因效应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传达信息并影响员工的行为。
总结词
首因效应、光环效应
VS
详细描述
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常常受到首因效应和 光环效应的影响,导致对候选人的评价产 生偏差。首因效应是指对首次接触的信息 给予过多的重视,而忽视后续信息的获取 。光环效应则是指因为对某人的某种特征 的印象深刻,而影响对其整体的评价。
团队管理中的社会知觉偏差案例
第五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重 点
1.社会知觉的概念、特点 2.社会知觉的效应 3.内隐社会认知概念及特点
难 点
1.内隐社会认知 2.印象管理的理论
什么是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
看见图片的一瞬间
我们的大脑在迅速处理信息: 1.他们之间什么关系? 2.他们可能在做什么? 3.他们的背景及其他?(职业?社会地位? 兴趣爱好?人格特点?)
本章章节纲目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
第三节 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
社会心理学
一看见一东北人,你第一个想到 的形容词是—
社会心理学
填词游戏
1.一提到法国人,第一个想到是( 2.一提到英国人,第一个想到是( 3.一提到德国人,第一个想到是( )? )? )?
(四)社会认知中的信息加工方式
自动加工
加 工 方 式
控制加工
社会心理学
二、印象形成
印象(impression)是指人们在遇到新的社会情 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经验的理解,将情境 中的人或事情进行归类,形成的对人或事物的概 念,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10月27日,针对目 前市场上“橘子内有虫 子”的传言,作为山东 省及其周边重要批发市 场的济南市堤口果品批 发市场,为打消消费者 的顾虑,举办了一场特 殊的“放心橘免费品尝 会”,他们每天拿出 6000斤柑橘供市民免费 品尝,吸引了众多市民 从四面八方竟相赶来。
4月5日,因禽流感流 行人们不敢吃鸡肉产品, 给养殖场和商店带来巨大 的损失,为打消民众的顾 虑,举行免费试吃活动, 在活动仪式上泰总理带头 吃炸鸡食品,以示安全。
一、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一、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㈠个体行为特征在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活动的目标,要求管理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协调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地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我们对个体行为,有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理解个体行为应该是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保证组织管理成功的基本要求。
个体行为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自身特性,处于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也是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反映。
一个人从出生,到接受社会的影响与教育,直至进入组织开始自己的职业活动,他(她)的行为既有个体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对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的组织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特点的反映。
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1.行为的自发性。
2.行为的因果性。
3.行为的主动性。
4.行为的持久性。
5.行为的可变性。
㈡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具体可列表如下:二、有关人性的假设领导者对人性的认识,决定了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对人性假设的研究是领导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理解人的复杂性,国外一些学者如薛恩、麦格雷戈等提出了多种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以对人性的假设为根据的,即便如此,这些假设对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和特征仍是有一定意义的。
㈠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关于人性是理性的和经济的说法,归根到底,是从享乐主义哲学那儿衍生出来的,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
与薛恩的这些假设相类似的是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麦格雷戈在用组织方法对人进行分析时,把传统的关于人性的假设都包括在X理论之内。
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类型,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和领导行为,并决定他们关于组织及其职工间应保持哪种心理契约的概念。
2014-2015 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表述2: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
了解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并做出推测
与判断的过程。
(四)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区别
1、社会知觉 vs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包括推理等;社 会知觉仅是社会认知的一部分。
2、社会知觉 vs 一般知觉 一般知觉针对物、时间、运动等;社会知觉则更关 注人。 3、社会知觉 vs 印象 社会知觉关注过程,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社会判断是社会认知的高级阶段,是对某种社会对象的 定性或定论的过程。
第一节
社会知觉及印象形成
一、界定几个概念
内容
二、社会知觉的特性 三、印象形成
一、界定几个概念
(一)知觉
定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 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 分类
1、物体知觉 2、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 人和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请对搭车排序
试验说明:不同的穿着打扮归类不同的人, 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 研究发现:
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你的外表及行走坐卧决定的。 因此你的外表是否清爽整齐,是让身边的人决定你是否可 信的重要条件,也是别人决定如何对待你的首要条件。
(四)运用图式
指有关某个主题的知识经验网络 。 泰勒和克劳克(Taylor&Crocker): 人的图式
(二)印象形成基本模式(印象形成中信息 整合的法则)
1.
累加模式(费希本) 平均法则(安德森) 加权平均法则(1968年安德森)
印象=信息1+信息2+……+信息n 2.
印象=(信息1+信息2+……+信息n)/n 3.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情绪管理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情绪管理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并提升自身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绪管理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情感和价值观念。
首先,社会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社会认知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
这样的交往经历让我们更加了解人性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拓宽我们的视野和认知范围。
例如,当我们与弱势群体接触时,我们会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从而提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
其次,社会实践也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情绪管理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绪挑战,例如与他人产生冲突、面对困难和挫折等。
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社会实践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在志愿者活动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志愿者协作完成任务,这样的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社会实践也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例如贫困、环境污染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这样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激发我们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愿望。
例如,当我们参与环保活动时,我们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绪管理能力。
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情感和价值观念。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绪管理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3-11
•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 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 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 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 和品质的知觉。
2012-3-11
我是哈佛 MBA
哇,那他肯定又聪明,又 那他肯定又聪明, 能干! 能干!他说的话肯定不会 有错! 有错!
社会知觉的类型
• 对他人的知觉: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 对他人的知觉: 外部特征的观察,来判断他人的需要、动 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 人际知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它是 人际知觉: 社会知觉最核心的部分。 • 自我知觉: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 自我知觉: 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 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 角色知觉: 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
• 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 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 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 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 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 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 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 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 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 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2012-3-11
•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也叫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 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 • 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管理者都曾接 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积累了丰富的关于人 的特点及了解、认识人的经验,这种经验 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即形 成对人知觉的思维定势。
2012-3-11
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和特点 二、社会知觉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定势效应、 期望效应、晕轮效应、 三、社会知觉类型与管理方式 四、社会知觉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管理者对员工的知觉 • 员工对管理者的知觉
什么是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在管理心理学 中,它主要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社会 现象以及认识主体自身的直观判断反应。
2012-3-11
• 制作人:强玲玲、乔娇娇、秦禹、邵娟娟 沈照胜、陶慧、汪丹、吴珊
2012-3-11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2012-3-11
•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 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 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 受近因效应的影响,有的企业组织一直软 弱,最近因某职工见义勇为受到媒体和上级 的表扬,就被认为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用近期一时一事来肯定或否定一个企业的 全面工作,很容易片面、失误。
2012-3-11
社会知觉的特点
• • • • • 完整性 一致性 选择性 文饰性 情绪性
社会知觉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 • • • 首因效应 定势效应 期望效应 晕轮效应
2012-3-11
•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第一印 象所获得的信息对总体印象的形成和后继 信息的理解和组织的强烈定向作用。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第一印象是成功交往的开端,对管理者和 被管理者的人际关系以及管理者威信的建 立打下良好基础。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创造有利条件。
2012-3-11
一、管理者对职工的知觉 只有真正“知人”,才能做到“善任”;只 有真正“知人”,才能做到问题清楚,目 标明确,管理方式、方法得当,从而提高 管理效率
2012-3-11
(1)对职工心理特征有正确知觉 对职工心理特征有正确知觉
管理者应对职工的心理特征有正确的知觉, 其中主要包括能力、性格、气质等。作为 管理者,只有正确认识其特征,才能够充 分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作用,也才能采取恰 当的方法进行管理。
一个人如果在某个方面有了一个光环, 一个人如果在某个方面有了一个光环, 那么他的其它方面甚至和他有关的事物都会 闪闪发光。 闪闪发光。
2012-3-11
• 晕轮效应意味着一个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 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就会导致他对 该人所有的其它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反 之,如果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 价较差,则会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它绩 效要素也评价较差。
2012-3-11
社会知觉类型与管理方式
• • • • 对人的知觉与“权变”管理方式 对自己的知觉与“自我实现”管理方式 人际知觉与人群管理方式 角色知觉与责任制管理方式
2012-3-11
社会知觉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在管理中,管理者要使自己的管理行为正 确,就必须使自己的知觉是正确的;作为 管理者,要使职工的行为正确,也必须首 先使职工形成正确的知觉
①正确认识职工在各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②正确认识职工的长处与短处转化的条件
2012-3-11
(2)对职工心理状况有正确知觉 对职工心理状况有正确知觉
• 管理者应对职工的心理状况有正确的知觉, 其中主要包括情绪、意图、思想、观点等 等 •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人的情绪、意图、 思想、观点往往是不同的。但是,人的心 理状况与人的行为关系密切,并对心理特 征有很大影响
2012-3-11
二、职工对管理者的知觉
• 知觉是相互的,职工也要对管理者进行知 觉。而且,职工对管理者的知觉状况,会 直接影响到管理者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 管理。 • 如果职工对管理者有一个良好知觉,工作 效率比较高,反之,不高。
2012-3-11
• 因此,管理者不能只注意自己对职工的认识和知 觉,还应注意职工对自己的知觉。不过两方面的 知觉有所不同,管理者对职工的知觉应力求准确, 而职工对管理者的知觉应该是良好的。
2012-3-11
• 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 期望效应: 塞浦路斯国王雕刻的美女像的名字.国王深 切的热恋着这个美女,形成强烈的期望.这个 故事在心理学中被演化为著名的“期望效 应”。 • 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期望 高,其下属的表现就可能是优秀的;反之,其表 现将是不佳的.这就是“皮格玛利翁”效应 在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