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3000字论文
易经论文1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历经苍苍,源远流长。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大地上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它具有东方神韵的精彩和千古流传的美丽动人的传说,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养育了中华民族。
中国古老的文化典籍不计其数,千变万化,博大精深。
其中最古老的典籍《周易》最为奥秘,在简短的语句中内容却变化无穷,颇有趣味,那是前人留下的精华。
据说周易中的八卦图是由伏羲氏画的,但另一个传说却说不是他是自出心裁的,几千年前有一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便是八卦,于是伏羲按照上面描绘下来,有人说不一定有伏羲氏这个人,不过传说归传说。
八卦图是人们心中的圣物,人们常常把它放在门口或者放在对大门口的墙壁上(我见过我的乡民们也有这样挂八卦的),他也是很好的一个玩具,小时候同学们经常谈八卦,说他能驱鬼除魔,我也挺好奇的,虽然我不迷信但也很向往它,他的名字很好听,外表也很好看,结构、颜色和镜片是我感到他很神奇,不仅仅是我,而且旁边的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常常听说将它戴在胸前用来保平安。
可想而知,周易里的一些东西是多么令人向往。
《易经》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书籍。
它内容丰富多样和多彩,融合了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为一体的书。
周易一开始是人们思考宇宙和人生的产物,是天地人三者的统一,人们所关心的是生老病死,祸福吉凶。
封建统治者利用易经来统治自己的国家,在百姓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导书,人们的很多生活行为都从易经为起点。
人们常常利用易经来算命,看相等等。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筮书。
古代用蓍草行筮,需经18次反复演变才能形成一个卦象,所以《易经》最初又称作《易象》。
实际上,《易经》是一部披着神秘的占筮外衣的哲学奇著。
《易经》把天地作为产生万物的总根源,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
“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阳性等特征的事物;“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阴性等特征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
周易3000字

周易3000字篇一:易经3000字论文《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学院: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并不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
它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对于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当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
因此,我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
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首先,易经提出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已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易经论文

浅谈《易经》09航海何静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易经3000字论文

易经3000字论文遵照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篇有关《易经》的3000字论文。
以下是论文内容:《易经》——古老智慧的经典之宝导言:《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它是一本关于自然、人生和变化的书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易经》的起源、核心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易经》的起源与发展1.1 考古发现与《易经》在考古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与《易经》相关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易经》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2 传承与演变《易经》的传承与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大量的学者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和整理,以使其更能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需求和思想。
第二章:《易经》的核心思想2.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天地与人的内在联系与协调,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2.2 八卦与变化的演示《易经》的核心理论是八卦思想,它通过八个不同的卦象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
八十一个卦象代表了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和人生变化的模型。
第三章:《易经》的影响与应用3.1 历史中的《易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易经》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智慧之源。
无论是哲学家、政治家还是军事家,他们都深受《易经》的影响,并将其运用于各自的领域。
3.2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易经》的智慧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人借鉴《易经》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智慧与见识,应用于领导管理、决策分析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结论:《易经》作为一本流传至今的古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探索自然和人生真理的重要指南。
希望本论文能够为读者深入了解《易经》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1. 王维扬. (2008). 《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探析. 长江学术, (1), 112-113.2. 司马迁. (2010). 《史记》(第二篇:吴起列传). 中国戏曲, (2), 107-109.3. 王若飞. (2005). 《易经》中八卦思想的演示与应用.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113-116.4. 傅佩荣. (1984). 中国文化源流在《易经》中的凸显. 北京人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4), 92-94.注意:以上是一个示例,实际撰写时请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进行展开。
《易经》选修论文

《易经》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在古代是一本占筮用书,《易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自然哲学的源头。
《易经》发展到今天,经过无数的人们的解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似乎可以和任何的学科拉上关系。
而我作为一个连业余人员都算不上的人,更多的是看中《易经》所带来的生活启示,希望通过《易经》让我的生活更加符合自然和和谐。
(一)有了矛盾的作用,事物才会发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分出阴和阳,阴阳互动,于是衍生出了万事万物,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这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需要两种不同属性的东西互动而成。
就如生活要有成功和失败,人才可以在人生的轨道上不断地前进。
失败,给予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不断鞭策自己渴望成功,可是总是失败,会消磨人们的信心,所以需要成功来给予我们前进的信心。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子的例子,比如一天有白天和晚上,于是生物可以以此来遵循生活的作息;社会中有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的相互作用才可以孕育出新的生命。
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总是以刚健积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比如有人说好男儿不流泪,但当我们伤心到极点的时候,不放大哭一场,这样有利于心灵的健康;当一个人的生活总是很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但某一天由于朋友到来,不好拒绝,玩得太晚了,那么他或许可以晚一些起床,将会更加有精力投入学习中去。
所以生活不经需要执着刚健,有时也需要柔弱变通。
(二)泰极否来,否极泰来阴与阳是互通的,阴可以转换成阳,阳也可以转换成阴,就如昼夜一般,白天过去就是夜晚,夜晚极尽后就是白天,如此不断地循环。
生活中的事物也是如此的,当一个状态达到了极致之后就会转变成另一个状态。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子的体验,当极度快乐之后往往会出现空虚。
比如一群人去开聚会狂欢,但当快乐过后会伴随着一股寂寞。
又比如有很多跨国公司,往往他们达到顶峰之后就会开始衰落,被其他的公司重新取代。
再大如国家也是如此。
当我们生活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时候,就必须开始警惕走下坡路,并开始防范于未然,调节好心态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困难;反之,当我们的处于生活的低谷的时候,也不需要着急紧张,转正自己的心态,很快我们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周易论文(1)

周易论文引言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本古老的典籍,周易是玄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周易为中心,探讨其起源、理论和影响,旨在进一步理解和探索这一古代文化的瑰宝。
1. 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先贤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和总结。
据传,周易的作者是伏羲和神农氏,但由于其历史悠久,难以考证。
早在西周时期,周易已经开始流传并被奉为经典。
经过后来的整理和传承,周易成为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经典著作。
2. 周易的基本理论周易的核心理论是“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一理论构建了易学的基本框架。
其中,“太极”代表宇宙的起源和无限的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而“两仪”则是太极的二元对立,包括阴阳、动静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四象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最后,八卦则是由三个阴阳和四个象组合而成,代表了八个基本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
3. 周易的影响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被用于预测卜筮和决策,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农业等领域。
周易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和戏剧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当代对周易的研究和应用尽管周易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但其思想和理论仍然对现代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研究者将周易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探索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潜力。
例如,一些人将周易的思想引入到管理学、心理学和领导力开发中,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绩效。
另外,周易的卜筮和命理学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人借助周易的理论和工具,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命运和人生发展方向。
这种研究和应用形式多样,包括起名字、择日等。
结论周易作为一本古老而深刻的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与古代的卜筮和领导力开发相关,也与现代科学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周易(易经)》论文

浅谈易经易经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易经不但是文明的典籍,同时也对道家,儒家,医学,民俗,数学,哲学等产生重大影响。
易经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国界,无种族阻碍的,不光是对对东方各方面文化的影响,也对西方的好些学说产生重大影响!易经的本质就是古人研究宇宙万物变化的学问,重在变化二字,其次还有“大道至简”的含义,然后就是“上日下月”堆叠成“易”字也就代表了“阴阳” 的概念,这是为了研究宇宙万物的变化而提出的“阴阳”概念,同时象征性的代表了“刚柔”“快慢”“天地”“上下”等概念,凡是能量发散的状态就属于阳,凡是能量聚敛的状态就属于阴。
易经从演变过程上说分为(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无极是一团混沌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太极是一个能量特别高的奇点,两仪是太极的能量越来越大,到后来生化为阴、阳两种物质状态,所以说物质的世界是假象,能量的世界才是真相,继续演化,阳中又生了一个阳,称为老阳,阳中又生了一个阴,称为少阴,阴中又生了一个阳,称为少阳,阴中又生了一个阴,称为老阴,于是四象出来了,按此规律八八六十四卦也就出来了。
易经的本质就是古人研究宇宙万物变化的学问,我们的祖先们的生活很简朴,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买房子的压力,他们没事了就思考,思考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他们对一些大的宇宙间的现象想不通,觉得是神力所为,想将之记录下来方便顶礼膜拜,于是创造了一套符号记录系统。
那么古人是否把万物都用符号表示出来呢?我们的祖先只是把天地之间最大的一些现象用八卦表现了出来,在古人看来:天很广大,地很博大,雷电有很强的瞬间破坏力,气流(龙卷风、海啸)有很强的持续破坏力,太阳在白天给了我们光明和能量,月亮在夜间给了我们指引和憧憬,山川蜿蜒,江河纵横。
于是他们就准备把这八种现象用小草棍儿摆出来。
中国人的思想向来崇尚中庸,处事将就圆通而不圆滑,而易经所要讲述的就是我们与周围形形色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易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时候我们的某个举动某个思绪所呈现的就是易经里面的思想本质,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与生活的联系。
易经论文 (2)

浅谈《易经》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并不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
它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对于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当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
因此,我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
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首先,易经提出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已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
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
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
那么,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迅捷地捕捉住时机,一步登天,有些人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惜哉悲哉!古往今来,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命乎?非也,乃时也!
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后面讲到“乐天”。
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一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
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了。
”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
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
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没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徜徉山水,寄情自然,忘形骸于天地之外,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
《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有名的代表。
周易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的主题,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
《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
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
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
“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孚”,诚信的意思。
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出现思想隔阂,就会产生纷争。
比如讼卦,卦辞就说,“讼,有孚窒惕”。
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这话说得很对。
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但如果能开诚布公,相互谦让,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诚信比物资重要。
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
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
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广施恩惠,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
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
《周易》关于“孚”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提出“立诚”这一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
“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
“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和”往往以“中”为前提,“中”往往以“和”为归宿。
“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阴阳和顺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
阴阳和顺指的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沟通与统一。
周易提出了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果决、审慎、适变。
虽说《周易》谈自强不息,谈果决很多,但给我们印象更深的,还是警惧、审慎。
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但更多的我认为倒是老年人的忧患和智慧。
《周易》名之为“易”。
易的解释很多,但“易”最基本的意义——“变易”,恐怕要肯定下来。
《周易》不论从它的内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它都是讲变化的书,讲宇宙自然怎么变,人类社会怎么变。
讲这些变,落脚点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适变”是《周易》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
适变的前提是知变;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变化的原因、规律。
关于这《周易》谈得最多。
《周易》认为,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
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它就要发生突变,向另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系辞·下传》所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周易》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周易》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
这就非常了不起。
承认规律可以认识,可以掌握,这就无异于说,人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际上,整个《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本质上来看,《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是一把把握人生的金钥匙。
《周易》最大的可贵就在于它不仅揭示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而且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掌握这些规律,从而尽可能地去争取更好的结局,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学习易经不只是要领悟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将它的思想运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社会改造中去,做到学有所用,将《周易》真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