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11. 古代日本-教案有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11. 古代日本-教案有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11. 古代日本-教案有反思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

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东亚与日本教学反思

东亚与日本教学反思 ——吴开芬 3月13日,第八节课地理小组进行了东亚——日本的集体备课,主备人——吴开芬,首先我讲解了我的备课思路,接下来各位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她们对这堂课讲解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从中我受益良多。下来我再次认真的来补充完善我的备课,希望能把它做到更好。 3月14日,第八节课在高154班进行了讲解,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日本的国花——樱花,国家的象征——富士山、传统服饰——和服,使学生对日本有初步的感知。然后,依托教材对日本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同时,通过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确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并介绍日本的防震。另外,介绍了日本是经济强国,又是资源小国。他掠夺世界的海洋资源,把污染企业建在发展中国家,要让学生值得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全球环境,从而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最后,这节课的内容算是圆满完成了,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备学生不足,与学生的互动很少,基本上是大合唱的形式完成,教师主导的太多。另外,区域地理要求的就是学生要脑中有图,在脑子中形成影响并表述出来,我让学生在练习画图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不够,最后,就是在知识的系统性上还存在欠缺,比如:“硅岛”的位置是临空型、海底的青函隧道和日本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强等知识联系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的来完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是既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第11课 古代日本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详案逐字稿 今天我们就要转入到古代东方的历史学习中。那么东方除了我们中国之外,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比如说朝鲜,比如说日本。那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下古代日本的历史。日本和我们中国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尤其是在古代,它一直把中国当做学习的对象和效仿的老师。(PPT1)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古代日本的历史。 通过了解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的概况来了解6世纪以前日本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还要知道,在日本历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叫做“大化改新”。这样的改革对日本来说,对它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的社会完成了一次转型和进步。我们要知道,大化改新的内容以及意义是什么?以上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那么第二部分,我们就是要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明白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对于这样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关系的分析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难点。 (PPT2) 我们进入到这一节课的学习。首先先来看在6世纪以前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日本和中国关系非常密切,在很早的时候,日本就和中国有了关系,我

们看这样一个出土的文物,在这个印章上印的是什么呢?叫做汉倭奴国王。这就非常形象的体现了早期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我们在中国的史书上,也能找到很多实例,来体现早期的时候,日本在中日的关系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们看汉书当中是怎样记载的?他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再来看后汉书中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予印绶。”从这两个中国古代文献能看出,我们过去管日本叫倭人,或者说叫倭奴国,都是对于他们早期的称呼。那么早期的日本人和中国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每年要来中国进行岁献或者朝贺等等一些活动。实际上就是对于中央政府称臣的一种表现。那么我们中国政府,也会赐予他们一些像印绶这样象征性的东西,就是承认他们向我们称臣的这样一种行为。这个出土的汉倭奴国王,就是一个历史的证明,它告诉我们在早期的中日关系上日本是向中国称臣的。 (PPT3) 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它和今天的日本差不多,那么它活动的范围基本上是在今天日本的中部和南部。由于它和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距离比较近,所以在早期的日本历史中,他们是不断的向中国进行学习。由于中国先进,它自己落后,所以它就自动地向中国称臣,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PPT4)

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教学反思 反思一: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在历史上日本曾经做过对不起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事,因此这节课除了要完成教学目标以外,还要渗透德育和情感教育。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国花——樱花、国家象征——富士山、传统服装——和服。使学生对日本初步感知。 2、通过对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确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火山的国家,此处介绍日本先进的防震能力。也要向学生说明在汶川地震中日本也给予帮助,展开搜救。要让学生知道历史已经过去,中日两国人民应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并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在野外,家庭,商场,剧场等场景对学生进行防震训练。让学生选择如果地震来了该怎么做,如果选错了就会有石块掉下来,画面生动有趣,学生兴趣盎然。 3、依托教材中对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都知道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41年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战败投降。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深恶痛绝,但宽容和博大是我们中华民族千载不变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也不能永远活在历史中,要想使我国经济发展赶上发达国家步伐,就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向其学习先进经验,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5、日本既是经济强国,又是资源小国。它掠夺世界海洋资源、把污染企业建在发展中国家,进口我国的一次性筷子等也值得我们深思。要让学生知道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全球环境,从而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教师: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 学生: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 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 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史料1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 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2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 2.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历史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大化改新,以及课堂研讨完成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 2.理性认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导入:海外有仙岛,其名曰蓬莱。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个道士(徐福)被派往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求取仙药。未果,又遇大风,流落在一岛上。大家知道这个岛是哪里吗? 学生:日本。 老师:对,传说中徐福流落的荒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古代日本》。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教学过程: 1.6世纪之前的日本 老师:日本文明的诞生于1——2世纪,繁衍至5世纪的时候初步实现统一,统一的是大和政权。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繁衍生息。阅读课本,了解大和政权的基本概况。 2.大化改新 老师: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南北朝时期的分裂,走向隋唐的大一统,国力强盛,文化辐射四方。受到辐射的日本生产技术等物质文明大大提高。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许多生产水稻生产的新式农具。 老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建立在部民基础之上的大和国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老师:公元643年,日本酝酿了一个多世纪的改革终于开始了。以孝德天皇为首的大和皇族、以中臣镰足为首的中央豪族,在归国留学生的协助下,发动政变,夺取了中央政权,踏上了漫漫的改革之路,史称“大化改新”。 老师:这一场变革是根据中国隋唐制度,那么日本有哪些保留,又有那些创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一国家,内容比较重要。因此,我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安排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气候、地形、多火山地震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由于内容不多,因此,结合介绍日本的防震措施,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识。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不能像平时一样很从容的教学,这一点我觉得随着做课次数的增多以及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克服。 其次,在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如何有效、准确的读图。在地图的应用上没有做好指导,比如在对比日本和英国两个国家跨经纬度多少的问题上,学生们只是看出了两幅图一样大,一样宽,并没有看出其本质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 第三,在教学难点上分析得太少,太粗略,没有带着学生仔细的去探究,突破难点的方法没有掌握的很好,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学生易懂易做的方法来攻破难点。 第四,师生没有互动起来,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最后十几分钟才稍有好转。 这是由于学生过于拘谨,主要是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及时、准确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练习。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备课上,尤其没有备好学生,自己觉得很简单很通俗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明白,不一定会做。例如,动手让学生画日本版图,我在多媒体上已经显示出来,并且书上也有,就是让学生照着画,结果几乎一半的学生都画不出来,甚至个别学生趴在了桌子上,我在设计这一个环节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只能改变方法,让那些不会画的学生拿出纸把图拓下来,接着完成以下的教学步骤。 本节课的亮点 1、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让学生很清楚看到学习一个国家,

七年级下册地理 日本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海、太平洋。 2、读图说出日本的主要组成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知道 日本的首都:东京。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日本是位于洋西北部的国,由、、、 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这对日本的、、 海上运输 和十分有利。 3、日本首都,位于平原。 4、日本著名的山峰,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它其实是座。 5、日本是个多、的国家。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日本火山、地震知识探讨: 1、读课本P16图7.7,想一想: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火山是灾害,但也可以为人类所用,你知道它们如何造福人类吗? 3、说说你知道的防震常识。 4、日本地震频发,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都不严重,其防震方面有哪些是我国可以借鉴的?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日本平均每年火山、地震次数多达1500多次,这是因为() A.日本多山地 B.日本是岛国 C.日本国土狭长 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 2、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真实的 () A.享受美味生鱼片 B.到热带雨林探险 C.游富士山,泡温泉 D.观赏樱花 3、下列叙述中体现日本多地震现象的选项是:①日本房屋的建筑材料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②每年日本都要进行防震演习,并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③日本的大中城市多集中在沿海地区;④日本几乎每家都备有便携的“防灾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处 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处 5、日本有一座火山,名叫,是该国的著名旅游胜地 () A.天山 B.阴山 C.东京 D.富士山 二、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 1、日本主要四大岛屿:B ,C , D , E 。 2、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F , G 。 3、日本所临海洋:1 , 2 。

部编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一节是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分国地理的开始。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国家。因此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比较投入和感兴趣的。但,如何把感性的感兴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了解日本,就需要老师的指引。 关于《日本》这一堂课,总体而言,有自我感觉讲的比较好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问题。以下是关于《日本》一章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地图的应用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和分析。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图多字少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读图的能力。 在日本的教学中,我多次用到地图,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比如,一开始讲日本的位置,一副缓慢缩放的世界地图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副地图就立刻知道了日本的地理位置,

很简单就解决了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当然,也有地图运用不好的地方。讲日本海岸线特点这一部分,仅凭一幅普通的日本地图就要让同学们归纳出

“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的确有些难度。但经过反复练习之后学生就知道了答案。其实,这一特点完全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沿日本轮廓勾画,他们一定会认为很难画。这时候老师再问,为什么很难画,因为线段弯曲,这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 二、人文观念的教育 提到日本,不少同学是恨的咬牙切齿。也因此,在播放地震视频时,很多同学甚至鼓掌欢呼。当然,同学们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并不能赞同或者支持。我们可以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情,要知道学习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借鉴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发展加力。不管是以前的战争也好,还是现代的中日冲突,真正破坏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正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军国主义视生命如虫蚁,那我们更不能象他们一样,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指出。 三、关于教学 关于日本的教学,前后进行过三次比较大的教学调整。第一次,力图在一节课内就完成“自然环境”和“文化”两部分的内容,但是发现,时间不够,特别是对自然环境的讲解不够深入。第二次,将讲课重点只放在自然环境这一个方面,效果比第一次好很多,但是在知识前后逻辑性的联系上却稍显不足。在组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又对教学过程做了大的调整,才有了这堂课。.

日本教学反思范文

日本教学反思范文 《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一国家,内容比较重要。因此,我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安排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气候、地形、多火山地震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由于内容不多,因此,让学生合作探究: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应对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假如发生地震时,你如何正确逃生?使学生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知道日本先进的防震能力;知道发生地震正确的逃生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国花——樱花、国家象征——富士山、传统民簇服装——和服、日本国旗、相扑比赛。引入新课自然得体使学生对日本有初步感知。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完美的结合对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分析,掌握日本的自然环境的特征,进而达到(为下节课)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3、通过对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确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观看日本火山、地震、海啸录像,让学生合作探究: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假如发生地震时,你如何正确逃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直观

的了解和接受。使学生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知道日本先进的防震能力;知道发生地震正确的逃生方法。学生讨论激烈,兴趣盎然。 4、通过达标检测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良好。 5、畅所欲言谈收获和感受。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回答,真可谓感受多多,收获多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在教学中,能自然导入课堂,注重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灵活驾驭课堂,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能以丰富的表情,能把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完美的结合。能做到已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春日》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2、能有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教学重、 难点: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让我们在欣赏柳树的婀娜同时 深深感受到春天的妩媚,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朱熹的《春日》,看看朱熹又为我们带来了 一幅怎样的春天画卷。

日本教学反思

教师研究反思 7.1《日本》教学反思 顺城区前甸镇大柳九年一贯制学校 徐秀莲 2019-4-8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教学反思: 日本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一国家,内容比较重要。因此,我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安排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气候、地形、多火山地震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由于内容不多,因此,结合介绍日本的防震措施,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识。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不能像平时一样很从容的教学,这一点我觉得随着做课次数的增多以及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克服。 其次,在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如何有效、准确的读图。在地图的应用上没有做好指导,比如在对比日本和英国两个国家跨经纬度多少的问题上,学生们只是看出了两幅图一样大,一样宽,并没有看出其本质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 第三,在教学难点上分析得太少,太粗略,没有带着学生仔细的去探究,突破难点的方法没有掌握的很好,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学生易懂易做的方法来攻破难点。 第四,师生没有互动起来,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最后十几分钟才稍有好转。这是由于学生过于拘谨,主要是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及时、准确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练习。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备课上,尤其没有备好学生,自己觉得很简单很通俗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明白,不一定会做。例如,动手让学生画日本版图,我在多媒体上已经显示出来,并且书上也有,就是让学生照着画,结果几乎一半的学生都画不出来,甚至个别学生趴在了桌子上,我在设计这一个环节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只能改变方法,让那些不会画的学生拿出纸把图拓下来,接着完成以下的教学步骤。 本节课的亮点: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

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学案(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熟练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熟练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通过合作探究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三.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大化改新 【学习难点】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日本统一的时间?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 2)、大化革新的时间、人物? 3)、大化革新的影响? 4)、大化革新的启示? 5)、武士的职责是什么? 6)、幕府统治的实质是什么?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1、大化改新日本的学习对象是哪国?具体内容是什么? 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得买卖;统一赋税。 2、大化改新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

第11课 古代日本(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课题:第11课古代日本 ◆【认定目标】: 1.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的社会状况 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影响; 3.掌握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 ◆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____ 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二)大化改新 2.背景: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时间及人物:从____ 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4.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 5.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6.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7.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称号,设____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8.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____,而是他的____。

◆成功第二步:共同探究,让思考成为习惯 1、日本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②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③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使国家得到发展和进步。 ④与时俱进,锐意改革; ⑤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⑥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2、西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遵守的封建道德,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主公。“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杀),以示忠勇、义烈。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一、选择题: 1.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是在( ) A.1世纪 B.2世纪 C.3世纪 D.5世纪 2.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 A.建立天皇制 B.实行授田制 C.土地可以买卖 D.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3.大化改新中规定,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它属

九年级历史下册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漂市一中钱少锋 1 教学分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

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附图解)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学案设计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知道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概况。 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3.了解幕府统治的建立、发展过程,知道武士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2.从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3.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 4.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5.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关系和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6.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称号,设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7.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 1.结合史料,说说1-2世纪日本岛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2.阅读教材P52内容,列举大和国统治的关键词。 活动二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只有主动开放,善于吸收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至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1.回忆中国古代史,中日之间频繁交流于什么时期?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历史故事?双方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 日本 教学反思

第一节日本 教学反思: 日本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一国家,内容比较重要。因此,我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安排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气候、地形、多火山地震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由于内容不多,因此,结合介绍日本的防震措施,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识。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不能像平时一样很从容的教学,这一点我觉得随着做课次数的增多以及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克服。 其次,在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如何有效、准确的读图。在地图的应用上没有做好指导,比如在对比日本和英国两个国家跨经纬度多少的问题上,学生们只是看出了两幅图一样大,一样宽,并没有看出其本质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 第三,在教学难点上分析得太少,太粗略,没有带着学生仔细的去探究,突破难点的方法没有掌握的很好,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学生易懂易做的方法来攻破难点。 第四,师生没有互动起来,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最后十几分钟才稍有好转。

这是由于学生过于拘谨,主要是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及时、准确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练习。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备课上,尤其没有备好学生,自己觉得很简单很通俗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明白,不一定会做。例如,动手让学生画日本版图,我在多媒体上已经显示出来,并且书上也有,就是让学生照着画,结果几乎一半的学生都画不出来,甚至个别学生趴在了桌子上,我在设计这一个环节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只能改变方法,让那些不会画的学生拿出纸把图拓下来,接着完成以下的教学步骤。 本节课的亮点: 1、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让学生很清楚看到学习一个国家,都了解哪些方面,为以后的国家学习奠定了基础。 2、把文字转换成图片,比如在讲如果发生地震,在以下四个场景中(教室、家里、户外、超市)同学们该如何自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四幅自救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接受。 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长处继续发扬。 2、要始终记得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1 / 5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2 / 5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织锦 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3 / 5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目标三:幕府统治1.形成的原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6世纪前的日本 1.概况: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统一 (1)统一: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______政权统一了日本。 (2)社会结构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________文化;________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改革:从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__________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 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国家。 知识点3 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 (1)背景:________在地方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____________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________” 2.武士团 武士团经兼并联合,形成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 3.幕府统治 (1)开始: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____________”的称号,设幕府于__________。 (2)地位:幕府与________朝廷并存,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___________手中。 (3)影响:武士道形成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本州 2.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的民族。其中,大化改新“模仿”的是( ) A.欧美工业文明 B.中国隋唐制度 C.希腊民主制度 D.中国秦汉制度 3.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