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考核-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两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2009

两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2009

收稿日期:2008-9-19;修回日期:2008-10-17作者简介:傅宏兵(1970-),男,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环境微生物技术;通讯作者:吴 涓(1969-),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及环境生物技术,E 2mail:wujuan@ustc .edu 。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070413132)doi ∶10.3969/j 1issn 11008-9632.20091061023两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傅宏兵,吴 涓(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9)摘 要:采用梯度驯化及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筛选到两株高效聚磷菌,分别命名为P6与P8。

经过厌氧和好氧两个阶段的处理,两种菌株的聚磷率均达到80%以上。

实验结果表明,P8菌株在10℃~40℃以及pH 值4~11的较宽范围内都显示出稳定的聚磷效果,而P6菌株仅在30℃~35℃以及pH 值4~5的狭窄范围内达到较高的聚磷率。

不同碳氮源的影响实验表明,除了乳糖以外,P8菌株在所考察的多种碳氮源下都能表现出较高的聚磷率,当乙醇浓度为3.75g/L 时,聚磷率可达到92.9%;而P6菌株对碳氮源则有较严格的要求。

关键词:聚磷菌;筛选;生物量;聚磷率中图分类号:Q932335;X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32(2009)06-0023-04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含磷的化肥、农药、洗涤剂的使用量不断上升。

水体中磷的含量日益增加。

虽然氮磷同为水体生物的重要营养物质,但是在所有的营养元素中,磷被认为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最关键因素[1-3]。

然而,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于有机物的去除,对磷等营养物的去除率只达到10%~20%,其结果远达不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4-5]。

因此,有效降低排放废水中的磷含量,已成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聚磷菌AP7的筛选及除磷特性研究

聚磷菌AP7的筛选及除磷特性研究
r ]
r _ ]

聚磷菌 的筛选及除磷特 I研究 生
张 敬 任 丽科 学学院 ,四川 南充 6 7 0 ) 5 0 2 摘 要 :从城 市污 水处理厂 好 氧池活性 污泥 中分 离获得 一株 高 效聚磷 茵A 7 P ,经形态特 征和 生理 生化初 步鉴定该株 为恶
臭假 单胞 菌(suooa ui ) 实验 表明 ,菌株A 7 有典型 的厌 氧释磷和好 氧吸 磷 的特征 ,除磷率 为7 .%。 Pedm nspt a。 d P具 01 关键 词: 活性污 泥;聚磷 菌;鉴定 ;除磷性 能
D I 1 .9 9 Jsn1 7 —6 9 .0 . 5O 7 O : 5 6 / .s. 6 1 5 62 1 1 . 0 0 i 1
l o a i n a a e t ra i n o o p o u c s l t nd Ch r c e i to faPh s h r s o Ac umul t n Ba t ra a i c e i o 7 wih Hi h Ca a i t f o p o u m o a t g p b l yo i Ph s h r sRe v l
要 的作 用 。但 是 大 多 数 研 究 学 者 主 要 研 究 生 物 除 磷 工 艺 的 改 进 和 创 新 ,而 对 聚 磷 菌 聚 磷 机 理 研 究 进 展 比较 缓 慢 。对
ZHA NG n , R N L . i g C l g i E i n , HE i . u p NI ha n ( olg f ili a S in e . h n _ t r l ie s yNa c o g Sc u n 6 7 0 ) C l eo oo i l c c sC i a e ma Unv ri , n h n , ih a 3 0 2 e B c e W s No t

聚磷真菌的无机磷转化特性研究

聚磷真菌的无机磷转化特性研究

聚磷真菌的无机磷转化特性研究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须营养元素之一,同时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性限制元素。

因此,磷的生物转化过程不仅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污(废)水生物除磷及污(废)水中磷的回收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研究重点。

聚磷菌(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缩写PAOs)是指在好氧条件下能够“过量”吸收磷,在厌氧条件下又能释放磷的一类“特殊”微生物的统称,在生物分类学上分别隶属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该类微生物不仅广泛地分布在人工生态系统,如:不同地区、不同污水生物除磷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中,而且也广泛地分布在水体、土壤等天然生态系统和植物的根际。

根据聚磷菌的定义及其生态分布,我们可以推测聚磷菌在不同生态系统磷的生物转化,尤其是厌氧与好氧的交替过程中,对环境中磷的溶解性和生物有效性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探明聚磷菌在液相体系中对不同无机形态磷的利用能力和在固相体系(土壤)中磷的吸收、释放机制,对在理论上丰富和完善磷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实践上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生物除磷的稳定性和农田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分离获得的高效聚磷真菌Penicillium sp.18(缩写为Psp.18菌株)为供试菌株,对其在固、液两相体系中在钙磷、铝磷等无机磷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深入了解和调控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磷的溶解性和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在液相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聚磷真菌Psp.18在分别以磷酸钙(Ca<sub>3</sub>(PO<sub>4</sub>)<sub>2</sub>)、磷酸铝(AlPO<sub>4</sub>)、磷酸铁(FePO<sub>4</sub>)及磷矿粉四种无机磷为唯一磷源,在NBRIP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7天,菌株Psp.18的菌丝鲜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NBRIP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pH值逐渐降低。

聚磷菌—JN459的分离和聚磷特性研究

聚磷菌—JN459的分离和聚磷特性研究

聚 磷 菌一 J N 4 5 9的分 离 和 聚磷 特 性研 究
钟传 青 , 姜天 翼, 王静 , 张春 明
( 山东建筑大学 市政与环境 工程 学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1 ) 摘要 : 聚磷菌 P A O s ( p h o s p h a t e a c c u mu l a t i o n o r g a n i s m s ) 的聚磷特性 是生物 除磷研 究 的重 要 内容 。文章针对 山东 省济 南市高新 区污水处理厂 活性 污泥中分离的聚磷菌 J N 4 5 9 , 经生 理生化特 征研 究及 1 6 S r D N A分 析 , 将 该菌 株鉴定 为 Mi c r o l u n a t u s p h o s p h o v o r u s , 对纯培养条件下聚磷菌 J N 4 5 9菌株 聚磷 特性进行 了序列 间歇式 反应器 S B R
b i o c h e mi c l a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n d 1 6 S r DNA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o f S BR b a t c h e x p e i r me n t s o n p h o s p h a t e -
a c c u mu l a t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J N 4 5 9 s t r a i n s h o w t h a t p h o s p h a t e — r e mo v i n g r a t e c a n a c h i e v e 9 3 . 7 % i n
Ab s t r a c t :I t i s o f g r e a t i mp o r t a n c e t o s t u d y t h e s p e c i e s o f P AOs ,t h e i r p h o s p h a t e — a c c u mu l a t i n g

聚磷菌的快速富集及其除磷特性研究

聚磷菌的快速富集及其除磷特性研究

wi i niiil H a g f7 5 一 . 0, is le x g n ( t n a nt r n eo . O 7 8 ds ov do y e D0)b t e . - . / t( 0 0 - . )℃ .Acu h ap ewen 2 0 4 0mg L a 2 . 4 0 5 _ c mu
C le eo vr n na ce c n g n e ig, o g iUn v ri S a g a 0 0 2; . z o n tu t n o lg f En io me t lS in ea d En ie rn T n j iest y, h n h i2 0 9 2 Hu h uCo sr ci o
摘 要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B 中快速 富集聚磷菌( AOs , S R) P ) 考察 P AOs中 C n iau cmuiatrp op ai 以 a dd ts u l ce h sh ts( Ac b
下 简 称 Acu lb ce ) 群 的 除磷 特 性 。结 果 表 明 , 水 温 ( O 0 0பைடு நூலகம்5 c mu ia tr 种 在 2 . ± . )℃下 控 制 厌 氧 初 始 p 为 7 5 ~ 7 8 , 氧 段 DO 为 2 0 H .O .O好 .
En ie rn a i u e vso t t n, u h uZh ja g 3 3 0 ) g n e ig Qu lt S p r iin S a i H z o e in 1 0 0 y o
Ab t a t A ne sr c : w r p d nrc e m e h o po y os ha e c u ultn o g nim s (PA O s i s qu ncn a i e ihm nt t od f 1 ph p t a c m a ig r a s ) n e e ig b t h r a t ( BR) wa ntodu e .The c r c e itc fCan dat c u ulb c e o pha i ( c um u i ace ) a c e cor S si r cd ha a t rs is o di usA c m i a t rph s ts A c lb t r i he feds o hos n t il fp pho u e ov lu e le n tn n r bi— e ob cc ndii a t i d R e u t n c t h , r srm a nd r at r a i g a ae o c a r i o tonsw ss ud e . s lsi dia e t at

高效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除磷性能分析

高效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除磷性能分析
第3 2卷第 5期
V0 1 . 3 2 No . 5





2 0 1 6年 9月
S e p.201 6
WA TE R RE S 0 URC ES P RO T EC T I O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OI : 1 0 . 3 8 8 0 / j . i s s n . 1 0 0 4— 6 9 3 3 . 2 0 1 6 . 0 5 . 0 1 3
s h o w t h a t t h e f o u r s t r a i n s h a d h i g h c a p a b i l i t i e s o f r e mo v i n g p h o s p h a t e r f o m t h e w a s t e wa t e r ,a n d t h e y e x h i b i t e d h i g h l e v e l s o f p h o s p h o r u s r e l e a s e i n t h e a n a e r o b i c s t a g e a n d p h o s p h o us r a b s o pt r i o n i n t h e o x i c s t a g e .P 1 h a d t h e mo s t s i g n i i f c a n t p h o s p h o r u s a b s o pt r i o n a n d r e l e a s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T h e ma x i mu m p h o s p h o us r r e mo v l a r a t e s o f P1 ,P 2, P3,a n d P 4 we r e 75 . 5 1 % ,8 . 7 7% ,47 . 2 6% ,a n d 3 0 .1 9%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h r o ug h s e q u e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1 6 S r DN A ,i t w a s d e t e r mi n e d t h a t P 1 a n d P 2 b e l o n g e d t o Mi c r o b a c t e r i u m a n d Ba c i l l u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 b o t h P 3 a n d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分离方法及菌种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分离方法及菌种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分离方法及菌种特性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反硝化聚磷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够在低氧环境下利用硝酸盐等氧气供体进行反硝化过程,并且还能够利用无机磷酸盐合成多聚磷酸盐。

多聚磷酸盐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无机磷存储形式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微生物学意义。

然而,由于反硝化聚磷菌数量较少、分布范围广、分离困难等因素,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开展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分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计划采取以下方法开展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分离及菌种特性研究:
1.采集不同环境样品,如沉积物、底泥等,建立样品库。

2.采用适当的营养基,如混合碳源、氮源、硫源等营养基,培养反硝化聚磷菌。

利用微生物毒性试验等方法筛选出适宜反硝化聚磷菌生长的培养条件。

3.筛选培养出的反硝化聚磷菌,根据形态和生理特性确定其分类和物种。

4.对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多聚磷酸盐合成能力进行实验室研究。

通过测定多聚磷酸盐合成速率、酶活力等参数,分析不同反硝化聚磷菌合成多聚磷酸盐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5.利用PC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多聚磷酸盐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多聚磷酸盐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开展将深入探究反硝化聚磷菌的生态学和微生物学特性,对于完善反硝化过程的基础理论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反硝化聚磷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的分离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

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的分离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

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的分离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连丽丽;姜华;朱昌雄【摘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城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聚磷菌(CH-1),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的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进行了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含磷培养液的pH、磷酸盐浓度变化及去磷效果等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在培养6~8 h时繁殖量达到最大(0.54 mg/L),培养液pH值达到最高(8.88),而磷酸盐浓度降至最低(1.08 mg/L).好氧条件下,含磷培养液培养72h后,培养液中磷浓度由10 mg/L降至3.476 mg/L,去磷率高达65.24%.CH-1菌处理模拟废水的除磷率高达68.88%,具有较强的聚磷能力.【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00)002【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聚磷菌;筛选;聚磷特性【作者】连丽丽;姜华;朱昌雄【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农业科学辽宁农业科学 2009(2):18~21 LiaoningAgriculturalSci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 2009) 02-0018-04约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johnsonii )的分离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连丽丽1 ,姜(1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京 100081 )华 1 ,朱昌雄2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摘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城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聚磷菌 (CH-1) ,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rDNA 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的约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john,sonii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脂肪酸)
合成
正磷酸盐
(类脂粒PHB、糖原) 等贮能物质
生物除磷—聚磷菌除磷机理
聚磷菌过量吸磷(好氧)
细胞内的(聚β -羟基 丁酸)PHB分解
废水中
Q
正磷酸盐
摄取
ATP+多聚磷酸盐Poly-P 储存在细胞内
生物法除磷的原 理是细菌交替地 处于厌氧与好氧 条件下,好氧时 吸收的磷大大的 超过了厌氧时释 放的磷,将剩余 污泥排出系统, 达到除磷的目的。
聚磷菌全基因组测序及其聚磷 基因比对研究
(1) 全基因组测序
上海生物生工有限公司
(2 )聚磷 相关 功能 基 因序列的比对分析
通 过 primer5.0 、 DNAMAN、SPDBViewer 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完 成基因序列及结构分 析
(3)聚磷关键基因 的序列及结构分析 通过SOPMA对序列的 二级结构进行分析
PAM-TBO培养基褪色法
PAM-TBO培养基褪色原理:
甲苯胺蓝带正电荷,异染粒带负 电荷,亲和结合。
利用甲苯胺蓝颜色易观察,且吸 附后颜色变化明显。细菌体内多 聚磷酸盐被染色,离心后,颜色 变淡。
菌名 空白 WS-6 WS-16 WS-16-2 HS-2 HS-5 HS-12
染色率 0
0.425 0.457 0.553 0.538 0.75 0.693
不同初始pH下菌体的生长情况
MA-2 MA-5
1.5
X-24
吸 光
1

值 0.5
0 3 4 5 6 7 8 9 10 11
发酵液初始pH值
OD600
吸 光 度
不同温度值
培养温度
OD600




度 值

OD600
OD600
转速r
Nacl浓度
菌种的聚磷特性
菌种生长曲线、培养基中PO4-3-P含量
01
(5)研究多聚磷酸盐,了解其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 离纯化,可以从分子方面对聚磷菌进行认知。
(6)人工构建的工程菌仍然存在质粒容易丢失、关键酶蛋白易 形成包涵体、聚磷效果不够稳定、对生长环境适应力较差等问 题。所以,提高聚磷工程菌的稳定性也是生物除磷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
谢谢!
接种量
培养基 起始pH
最适接种量、发酵时间, 培养温度在不同PH值下 进行培养24h,然后分 别测定所对应菌的 OD60。
最适接种量和最适的 发酵时间,不同温度 下进行培养分别测定 OD600。
发酵温 度
碳源
氮源
分别接入不同C/N条 件下培养,然后分别 测定所对应菌的 OD600。
聚磷培养条件优化
16S rDNA电泳图和系统发育数
↑↑ ↑↑
↑↑
MA-2 红细菌属X-24 NhomakorabeaMA-5 MA-2
MA-5 微杆菌属
X-24 节杆菌属
聚磷培养条件优化
种子液:经过试管培养24h,分别对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起始pH、 碳源、氮源、接种量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培养的条件。
1%-8%接种量接到 装有100mL加磷的 LB液体培养基(平行 三个),然后放到37 度下静置培养24h,测 定OD600。
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淀粉水解实验:检测细菌能否产生淀粉酶和利用淀粉的能力;
(有些细菌具有合成淀粉酶的能力,可以分泌胞外淀粉酶.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 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V-P试验、甲基红实验:糖发酵后形成丙酮酸后的不同代谢途径;
硝酸盐试验:鉴别返硝化细菌;
聚磷率 0
0.341 0.374 0.432 0.506 0.775 0.685
表1 初始聚磷率和染色率
生理生化鉴定
观察菌落的形态 、形状、大小、颜色、干湿、边缘、光泽和透明度、 菌落高度、褶皱 、质地和培养基的颜色等。革兰氏染色、芽孢观察和运动 性观察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过氧化氢酶实验:鉴别大多产生过氧化氢酶的好氧和兼性厌氧菌。含有过氧化氢酶的
污废水样本采集
(1)淮安第二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活性污泥 (2)黄海海边化工厂旁的沙泥
聚磷菌的筛选
YG培养基
污水样品
PAM-TBO培 养基培养
细菌贮存PolyP能力
染色 率试 验
聚磷 率试

稀释 涂布
分离纯化
筛选出20+16 株菌株
类脂粒(PHB) 异染粒(Poly-P)染色
复筛
驯化培养
生理生化 鉴定
聚磷特性研 究
聚磷最佳 条件优化
全基因组 测序及其 聚磷基因
研究
初筛-染色与褪色实验
(1) 染色实验
类脂粒PHB(聚β -羟基丁酸)染色
苏丹黑对脂类溶解度高,类 脂粒易染色,便于观察。 番红复染,细菌底色淡红色。
异染粒-多聚磷酸盐(Poly-P)染色
异染粒是以无机偏磷酸盐聚合物 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的贮备物。 异染颗粒嗜碱性或嗜中性较强,用蓝色 染料 ( 如甲苯胺蓝或甲烯蓝 ) 染色后 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故称异染颗粒。 孔雀绿复染,易染颗粒呈蓝黑色,菌 体呈绿色或浅绿色
明胶液化:细菌把明胶分解成液状的现象,明胶是在热水中溶解胶原而成的蛋白质,可
由产生于体外的蛋白酶进行分解的;
糖发酵、柠檬酸、氧化酶试验等。
生理生化鉴定
菌体形态
菌体形状 菌落形状 褶皱度 湿润度 凸起程度
颜色 耐盐度 运动形态
X-24
杆状 圆形 平滑 湿润 凸起 黄色 5% 运动
MA-2
球状 圆形 平滑 湿润 凸起 乳黄色 10% 运动
聚磷菌介绍
聚磷菌:是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兼性细菌,在好氧或缺氧状态下能超量地 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细菌体内含磷量的数倍.
当聚磷菌生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在将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大 量分裂作准备,细胞能从废水中大量摄取溶解态的正磷酸盐,在细胞内 合成多聚磷酸盐,并加以积累,供下阶段对数生长时期合成核酸所需的 磷元素。
(1)当培养基含磷量为20mg/L时,三株菌的除磷 率都达到大约80%,X-24还超过90%。 (2)但是当环境中的磷浓度逐渐增加时,聚磷效 果明显降低,这由细菌体内最多含磷量多少(摄 磷率)决定。
聚磷特性研究
(1) MA-2,MA-5在8-16h是对数生长期、比X-24较早进入生 长期,但是也相对的较早进入衰亡期。 (2)MA-2,MA-5的稳定期较长,X-24很快出现细胞衰亡的情 况。 (3)X-24生长较慢,进入对数期要12h才达到稳定期。 (4)随着菌体生长,培养基中磷含量下降,菌体中的磷含量 增加,开始除磷。 (5)当细菌进入衰亡期,由于细胞失活聚磷效果明显下降。
种子液培养24h,按照获得最佳接种量接种,接到装100ml
含磷LB液体培养基(平行三个),然后放到28度下静置培养,
分别测下培养时间分别每隔4h测量对应菌的OD600,并绘制生
长曲线和随时间变化培养液pH值的变化、PO4-3-P量。
02
菌体含磷量的测定
测菌体干重并将湿菌体溶解于无菌水中,过硫酸 钾消解,测菌体总磷。(依据国标法检测)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 为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矿化作用 同化作用
污水固处氮作理用研究背景
(蓝藻补充自身氮量)
物理除磷
电解法、结晶
法吸附法(粒状复
合铁铝除磷吸附剂)
化学除磷 生物除磷
化学沉淀法(混
凝剂作用下,磷酸根和某 些阳离子(如Fe2+,Fe3+和 Al3+)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不 溶于水的沉淀)
?
课题研究意义
菌株聚磷能力的比较
03
将菌体在缺磷培养液培养,将离心过的湿菌体悬浮于
富磷培养基培养,比较各菌株的聚磷能力 。
聚磷特性研究
OD700
0.6
吸 光
0.5
度 0.4

0.3
聚磷标准曲线
y = 0.43517x + 0.00542 R2 = 0.99973
0.2
0.1
0
0
0.5
1
1.5
磷浓度 ug/ml
聚磷特性研究
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
汇报人: 导 师: 企业导师: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
(1)污水处理研究背景 (2)课题研究意义 (3)生物除磷机理 (4)聚磷菌的分离纯化筛选 (5)影响因素及条件优化 (6)菌种的聚磷特性 (7)全基因组测序及其聚磷基因研究 (8)展望
氮、磷、钾等元素排 入到地表水体,使藻类等 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 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 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造 成水体富营养化。
参考《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采用试剂盒法提取总DNA。 16S rDNA的通用引物: 27F(5’-AGAGTTTGATCM TGGCTCAG-3’)
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 PCR反应体系(25μ l):模板2μ l, 引物1492R 0.5μ l,引物27F 0.5μ l 2*Taq酶混合液(包含Mg2+) 12.5μ l 补无菌水到25μ l。 扩增程序:94℃预变性10min;然后94℃变性40s,55℃复性 30s,72℃ 延伸90s进行30个循环;最后于72℃ 延伸10min。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然后采用PCR纯化试剂盒(上海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将PCR纯化产物直接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进行检 测。最后根据所得的16S rDNA 基因核苷酸序列,输入GenBank 数据库,进行 Blast比对,获取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度高的菌种。
若环境中的磷源仍有剩余时,仍能从外界吸收磷元素,这种对磷的 积累作用大大超过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磷量,可达细胞重量的6%-8 %。以多聚磷酸盐的形式积累于细胞内作为贮存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