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放线菌的筛选即其抗菌谱的测定实验论文

合集下载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Screening of Ant agonist ic Act inom ycetes from Soil
LI Xin, JI M ing shan
( Pesticide Science Lab, Plant P ro tection Co llege, Shenyang Ag ricultur al U niv ersit y, Shenyang 110161, China)
1. 1 土壤样品 2006 年 5~ 7 月从辽宁省各地 区的作物田、 蔬 菜保护地及果园采集土壤样品 48 份。
收稿日期 : 2007 06 09 作者简介 : 李 新 ( 1981 ) , 女 , 辽宁沈阳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生物农药的研究。 通讯作者 : 纪明山 ( 1968 ) , 男 , 河北任丘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生物农药学研究。
Abstract: T hr ee hundred and t hirt y six actinomy cet es were separat ed fro m so il sam ples collrct ed fro m diff erent areas in L iaoning pr ovince by dilut ing and separat ing met hod. U sing Botr y ti s ci ne r ea as indicato r, act ino mycet es st rain L 6, O5, S2, T 7 and A10 w as select ed by plate co nf ront at ion method, account ing f or 1. 49% o f t he t ot al number and w it h an inhibit ion zone o f 10. 3- 13. 3 mm. T he inhibit ion eff ect of st rain S2 was t he best w it h an inhibit io n circle of 23. 9 m m in diamet er by furt her det er mining the inhibitio n ef fect of f er ment atio n pro duct s against Bot ry t is ci ner ea . T he st rain S2 also sho wed bet ter eff ect s against Gibber el la f uj i kuroi , Gibberell a f uj i kur oi , A l t ernar ia al ter nata, Cl adosp or ium cucumer inum , G lomer el l a gossy p i , Boty osp haeri a ber engeri ana, F usari um ox y sp orum , Botr y t is ci nerea and Bi p ol ar is may dis , w ith an inhibit ion rat e changing f rom of 55. 7% to 87. 7% . Key words: Soil; Act inomycetes; Inhibition; Plant pat hogenic fung i 放线菌是具有巨大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 , 目 前从微生物 中发现 的大约 8000 种生物 活性物 质 [ 1] 中, 近 70% 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放线菌产生的抗 生素已在农业上广泛应用[ 2~ 9 ] , 如防治稻瘟病的灭 瘟素 S( blast icidin S) 、 春雷霉素 ( kasugamycin) ; 防 治稻纹枯病有特效的井冈霉素 ( validam ycin) 、 农抗 5102; 防治烟草赤星病的多抗霉素 ( poly oxin) ; 防治 茶叶云纹病的放线菌酮 ( actidio ne) 等。土壤中有数 量庞大、 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 是丰富的生物资源库。 放线菌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里 , 土壤是 放线菌习居的良好场所。本研究针对几种主要的植 物病害 , 从土壤中分离、 筛选拮抗放线菌 , 旨在为农 用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分离放线菌论文1

分离放线菌论文1

一、摘要筛选放线菌是新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有80%皆来自于放线菌。

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并在土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通常,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

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

结果表明:在此方法下可以成功培养出放线菌。

二、关键词: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预处理、抑制剂。

三、前言: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和有机酸等。

弗兰克菌属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

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

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多达30余种,放线菌资源调查待分离土样数量很大,培养基种类过多将加大分离工作量,故筛选几种出菌率高、能将土壤中绝大多数种类放线菌分离培养出的代表性培养基,可在保证获得绝大部分放线菌资源信息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工作量,是当今放线菌分离的重要课题之一。

此外,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和抑制杂菌也是建立放线菌有效分离方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关于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基及杂菌抑制方法我国许多研究者已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对代表性培养基的筛选、提高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及采用理化因子联合抑制杂菌的研究报道不多。

放线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的原因很多,例如培养基养分不能满足某些放线菌的需求导致放线菌孢子不能萌发等为了分离出更多的未知放线菌,需要不断改进分离方法,以便将传统方法不可培养的放线菌分离出来。

2021人参根际土壤拮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分离和鉴定范文1

2021人参根际土壤拮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分离和鉴定范文1

2021人参根际土壤拮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分离和鉴定范文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有“百草之王”的美誉。

人参主要分布于东三省,其中,吉林省长白山区是人参的主产区,产量达全国总产量的70%-80%。

人参病害是影响人参产量与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在人参中发现的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有 50 余种,我国已报道的有 30 余种。

其中,立枯病、黑斑病、锈腐病、根腐病、疫病、菌核病及灰霉病是人参 7种主要真菌性病害。

常年发病率在 10%-30%,严重时达到 60%-70%,甚至绝收。

目前,对人参病害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防治人参病害虽然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并且易诱导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开发环境友好的生防制剂成为替代化学农药的重要措施。

生物防治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

生物防治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无农药残留,这是化学农药等非生物防治措施无法比拟的。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线菌因其来源广泛,代谢产物活性较高等引起广泛关注,其拮抗机制和作用主要有抗生作用、竞争作用和重寄生作用。

放线菌能够产生抗生素、有机酸、甾体化合物及酶的抑制剂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植物病害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

目前,在人参生产中,使用的放线菌生防制剂还较少,而且均来源于农作物,无人参专用生防制剂。

为此,本研究对人参进行根际土壤拮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分离和鉴定研究,旨在为开发人参专用放线菌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病原菌引起人参的根腐病、锈腐病、疫病、菌核病、灰霉病、黑斑病和立枯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是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ginseng)、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均由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教研室提供。

土壤菌株筛选实验报告(3篇)

土壤菌株筛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2.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 筛选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分离方法,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涂布分离法等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无菌平板、无菌试管、接种环、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用无菌水进行稀释,制成10^-3、10^-5、10^-7等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

2. 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进行划线分离,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2)涂布分离法: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棒轻轻涂布,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3. 菌落鉴定:(1)形态特征观察: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等特征,记录下来。

(2)生理生化试验:对筛选出的疑似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如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等,以确定菌株的属种。

4. 结果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统计不同生理功能菌株的筛选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如圆形、卵圆形、长条形等,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等。

2.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1)革兰氏染色:部分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部分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2)氧化酶试验:部分菌株产生氧化酶,部分菌株不产生氧化酶。

(3)过氧化氢酶试验:部分菌株产生过氧化氢酶,部分菌株不产生过氧化氢酶。

3. 结果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筛选出以下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1)革兰氏阳性菌:可能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抗菌筛选

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抗菌筛选
a t g n si a t n o h e a ae a e a t o c t st c e ih a c l、 cl s s b i s S e h l c c u u e sa d n a o it ci ft e s p r td rr ci my e e o Es h rc i oi Ba i u u t i 、 tp y o o c s a r u n c o n l l As e gl s n g r h e u ti d c td t a h r e f t e q a t y o a e a t o c ts o i e e t v g t t n i p r i u i e . e r s l n iae h t t e o d r o h u n i f r r c i my ee f df r n e e ai s l T t n o co p ds i r p e ol >me d w s i a oi n s n y s i h r e ft e q a t y o a e a t o c tso i e e tp er a me t a o ol e l a d o l e od ro u n i fr ci my ee fd f r n r t t n > a ;t h t r n f e t h ol s mp e s n t r la rd yn > c e c l t a me t f r a e d yn r ame t T e e a e e g t s an a e o t e s i a ls i a u a i r i g h mia r t n > u n c r i g te t n . h r r i h t i s r r e r
d f r n r t a me tt h ols mp e n a i g ih b t ro o . h l f a e i u in i u e o me s r h i e e tp er t n t e s i a ls a d h vn n i i rn t T e si o p rd f so s s d t a u e t e e o o p p f

秦岭太白山土壤中促生放线菌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秦岭太白山土壤中促生放线菌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秦岭太白山土壤中促生放线菌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生物防治作为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污染、无公害、长效性等优点,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病害防治研究领域,而以放线菌活菌制剂以及产生的活性物质制剂来防治植物病害已经被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尽管在放线菌资源的利用中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还有无穷的资源有待开发,因而分离筛选新型有良好生防潜力的放线菌对我国生防研发工作具有奠基意义。

本研究以分离自秦岭太白山南坡和北坡不同植被类型的41份土壤中的136株放线菌为筛选对象,从对病原菌的拮抗和促进植物种子发芽两个方面进行潜在生防放线菌菌株的快速筛选,并利用盆栽小麦和白菜试验验证了筛选的3株潜力菌株的促生作用,同时分析了3株放线菌的促生作用机理。

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为:(1)分离的136株放线菌分属17个属,其中包含98株链霉菌、13株诺卡氏菌、6株拟无枝酸菌、3株北里孢菌和16株其他菌;对136株放线菌拮抗活性进行鉴定,67株供试放线菌对部分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但大多数放线菌对1种或2种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其广谱抑菌性较弱;对136株放线菌促生活性筛选,46株放线菌不同稀释梯度无细胞发酵滤液对小麦种子发芽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结合拮抗活性和促生活性筛选出3株具有显著促生及拮抗功能的潜在生防放线菌菌株31-1、37-23和25-28。

(2)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31-1、37-23和25-28无细胞发酵滤液对小麦促生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1)31-1、37-23、25-28无细胞发酵滤液对小麦植株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31-1、37-23和25-28无细胞发酵滤液处理小麦,较对照小麦幼苗茎叶鲜重提高37.26%~41.83%,根系鲜重提高38.10%~100.00%,SPAD提高20.78%~24.67%,根系活力提高2.69%~39.06,其中37-23无细胞发酵滤液促生效果最明显,各指标均达极显著水平;(2)浇灌3株放线菌无细胞发酵滤液可提高小麦PPO、POD、PAL和CAT防御酶活性,其中37-23无细胞发酵滤液处理效果最明显,使小麦PPO、POD、PAL和CAT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67%、26.03%、45.25%和30.88%;(3)浇灌3株放线菌无细胞发酵滤液使小麦抗性基因AOS、LOX8,生长素相关基因KO-1、GA2oX8,抗性蛋白基因GLU2、PR-1和TLP表达量显著提高;(4)浇灌3株放线菌无细胞发酵滤液可改善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使固氮菌属、鞘氨醇菌属、溶杆菌属植物有益菌数量增加,使油壶菌属和小画线菌属植物有害菌数量下降。

2株具抗菌活性的稀有放线菌的筛选和鉴定

2株具抗菌活性的稀有放线菌的筛选和鉴定

__
一Ⅳoc“,础o,(舷,止f地螂NClB l 14551fX5321 2l
86 L—————
WDc—d“打Dj出s pkzN比矿“ⅢNClMB 128347(X69973)
研唧加7缈c8,叩d蝌og跏e,NRRL2940‘(AJ39l 8l 7)
0 01
图2基于16S rRNA基因N—J系统进化树,显示了菌株 45725,06_2230在类诺卡氏菌科中的系统进化关系
D-ducose D删lose L_fhamnose Sucmse Sorbi伽l Ⅱwo-inoi如l D-d∽伽se. G-C c伽恤nlfmd%1
NaCl纠㈣ce uDb em讪fe瑚㈣№(oC)
。 一
67.7 5% 15_37
十 + + + + + +
69.5 15% 25.37
69.0 5% 20.32来自DPG,PG,H,HM
DPG,PG,H,HM
DPG,,PG,H,HM
I{ha皿10nse,山se,ducose I{l】舢0nse,曲ose,ducose
咖COSe
U.DAP
U.DAP
第26卷第5期 2009年10月
生物学杂志
JOURNAL 0F B10LOGY
VoL 26 No.5 Oct,2009
‰domin眦Me姗Ⅱuinonef s
Mk_9(H4)慨9(H6)Mk_9(H6);Mk_9(H4) Mk母(H6);Mk母(H4 Mk_9(H8)M㈨(H4)慨9(H8)Mk_10(H4) 慨母(H8)Mk-10(H4
P0l”ⅡDids ceⅡ_waⅡsuⅫs in whole吒eⅡ
Pep6dod,can呲
(PDA)上生长良好,基生茵丝丰富,无气生茵丝。2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屯,最适生长pH值7.0~7.5。综合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第一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制作MS培养基的方法,掌握母液的保存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4、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5、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6、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7、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高压蒸汽锅、培养瓶、石斛的愈伤组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电子天平、称量纸、烧杯、量筒、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第 1 页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四、实验步骤1、配制MS培养基8L,称取马铃薯1600g、香蕉400g、蔗糖240g、活性炭8半勺、琼脂80g、配制母液。

2、配制培养液时应注意: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为防止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有机母液放在冰箱里4℃保存;②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培养基母液之前,必须用所量取的母液将量筒或移液管润洗2次;③量取母液时,最好将各种母液按将要量取的顺序写在纸上,量取1种,划掉1种,以免出错。

溶化琼脂用粗天平分别称取琼脂9 g、蔗糖30 g,放入1 000 mL的搪瓷量杯中,再加入蒸馏水750 mL,用电炉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呈半透明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论文
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筛选及抗菌谱的测定作者:天奇666666
2017 年06 月
目录
摘要 (3)
1、引言 (4)
2、实验材料与方法 (4)
2.1材料 (4)
2.1.1 土壤样品 (4)
2.1.2 培养基 (4)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5)
2.2.1 放线菌的分离及最佳土壤稀释浓度的选择 (5)
2.2.2放线菌纯化培养 (5)
2.2.3 保存备用菌株 (5)
2.2.4 供试菌液配置 (5)
2.2.5进行拮抗试验 (5)
3、实验结果与分析 (6)
3.1实验结果表(表二) (6)
3.2实验照片 (6)
3.3实验结果分析 (7)
4、结论与讨论 (7)
4.1结论 (7)
4.2讨论 (7)
5、参考文献 (8)
摘要
本次实验选取了学校八个采样点进行采样,通过土壤悬液稀释进行固体培养基涂布培养,分离纯化出对其他微生物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和PDA培养基进行抗菌谱测定。

本次实验以双管齐下的方式分别进行主实验与次实验,保证了实验重复性并极大节省了时间,实验过程分两批进行,主实验通过培养细菌与真菌菌液,涂布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分离出了五珠无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次试验通过点接的PDA培养基的方式分离出一株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抗性而对黑曲霉有轻微抗性的放线菌菌珠。

关键词:土壤、放线菌、拮抗作用
1、引言
土壤----作为生物生存一种基本的资源,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微生物资源,特
别是以能产生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而著称的放线菌,研究土壤沉积微生物,不仅
可以发现新的放线菌资源,同时也可能发现新型活性产物,在医药、食品、化工、环保等行业意义巨大。

放线菌是具有巨大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 目前从微生物中发现的大约 8 000 种生物活性物质中, 近 70 % 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放线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 G + C) mol% 含量( >55% ) 的细菌。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它是
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

与一般细菌一样,多为腐生,少数寄生。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 土壤样品
理工大西校区西门附近校区内随机取8个采样点,采样点的选择以农田土壤、经
常疏松的的种植土壤以及含有机质较为丰富的为主。

2.1.2 培养基
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溶液与试剂、可溶性淀粉、NaCI、KNO3 、K2 HPO4 3H2 O MgSO4 .7 H2 O 、FeSO4 .7 H2 O,琼脂,1mol/LNaOH, 1mol/LHCI。

仪器与其他用具:试管,锥形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PH试纸,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等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NaCl
PDA培养基:新鲜土豆;琼脂;葡萄糖、电磁炉;锅(带盖);漏勺;刀、烧杯
纱布;玻璃棒;天平;称量纸;蒸馏水
2.1.3 供试菌种
大肠杆菌、黑曲霉、金黄葡糖球菌、啤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毛霉(菌种来自实验室课程实验老师)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2.1 放线菌的分离及最佳土壤稀释浓度的选择
称取 5g 处理后土壤样品, 制成分别稀释成 10^-3、10^-4、10^-5倍的土壤样品悬浮液, 充分振荡, 静置 20 min 后, 分别将适量上清液吸入高氏合成一号平板上, 并用三角环涂均匀, 置于 28℃恒温组织培养箱内培养 2~ 4 d, 观察和鉴定各类微生物的出现情况, 确定最佳土壤稀释浓度, 并将其中的放线菌挑出。

2.2.2放线菌纯化培养
将已经分离的放线菌纯化在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上、放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2—4天培养,中间定期观察生长状况,防止污染。

2.2.3 保存备用菌株
将已纯化的放线菌挑入高氏一号斜面上进行保存,保留备用。

2.2.4 供试菌液配置
将供试菌种(毛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接种环点接至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试管中,放进28℃摇床中隔夜培养。

2.2.5进行拮抗试验
第一次实验(主实验)将培养皿用记号笔分成五等分,将菌液涂布在培养皿(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将以分离纯化出的四种放线菌(后又长出一种记为5号)编号,点接在已涂布的培养皿上,留有空白。

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天,观察抑菌圈测量半径。

第二次试验(次实验)培养皿分成两等份,将5、6(6号为一珠有抑菌圈的菌株)点接在PDA培养基上,同时将真菌(黑曲霉)点在放线菌周围,隔天将细菌点在放线菌周围。

在恒温箱中培养2-4天,观察抑菌半径,并测量。

(表一)土壤稀释倍数与菌落重叠率(微生物学杂志)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表(表二)
——没有抑制作用;++抑制;+抑制不明显;=没做;\污染3.2实验照片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3.3实验结果分析
3.3.1由表二和图四可知,6号放线菌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拮抗作用,而且抑菌圈比较明显,对于在有放线菌的位置,其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沿着与放线菌位置相反的方向繁殖,且在放线菌中心的位置,内侧形成光滑的弧线状。

对于拮抗作用比较强的放线菌在与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时产生其单培养时没有的物质【2】。

6号放线菌在与黑曲霉共培养的过程中,黑曲霉的申展方向沿与放线菌相反的方向,其生长状态为以中心为最小部分的扇子状,黑曲霉自始至终没能将放线菌覆盖,并且保持着较为短的生长距离。

3.3.2由表二和图一可知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毛霉和黑曲霉的拮抗试验中1、3、4号放线菌产生了污染。

3.3.3表二可知5号放线菌对所有供式菌种没有拮抗作用,2号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毛霉、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

图五可知没有拮抗的放线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挤在一起,故没有抑制作用。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土壤内含有大量放线菌,但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可能比较少,本次实验所培养数量并不多,却发现了6株放线菌,但仅有一株对细菌有拮抗作用,放线菌作为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重要菌种,在研究其新种类,开发新型抗生素具有重大意义。

而要找出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可能需要跟多的供式菌种,也许在本次筛选出的那些没有抑制作用的放线菌,会对其他的菌种产生作用,所以每一种放线菌对不同的供式菌都会有其相应的作用,只是需要人类时间的验证,而将每一种放线菌对应到一种或几种供试菌并产生作用是人类研发放线菌的一个重大课题。

4.2讨论
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各种放线菌生长速度不一,有些只需一天即可长成可见菌株,而有些则需要更多时间,所以对时间不久的平板不能很快扔掉而需要及时保存。

并发现了细菌生长速度远大于放线菌,体现于对细菌没有抗性的放线菌若同
时和细菌处于一起时,在细菌生长完成后,放线会从细菌中心长出;如果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在细菌完成生长之后迅速占据细菌空间。

5参考文献
1 王静,杨澄然,郭芳芳,姜伟等,一株放线菌的分子鉴定与抗菌谱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11.39(34)
2 黄兵,刘宁,放线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共培养及其对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12.4.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