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合集下载

第6章HFC接入技术

第6章HFC接入技术
接入网技术
Cable Modem的系统结构
CMTS: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头端电缆调解器 CM: Cable Modem 电缆调解器
Internet
Router
CMTS
HFC
C M
接入网技术
系统结构说明
CM:电缆调解器 连接用户的PC与HFC网络 对网络和用户数据进行调制/解调,并传输 实现网络与用户数据的双向交互 CMTS: 头端设备 连接数据网与HFC 对数据的调制/解调与传输,对所有CM的接入进行控制(认证许可) 给CM分配带宽并进行管理
接入网技术
Cable Modem系统概述
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简称CM) 基于双向HFC的宽带接入技术 频分复用,实现 数据业务和传统CATV业务共存 CATV:典型频段:50—550MHz CM:典型频段:5—42MHz,550—750MHz CM上、下行双向通信 5—42MHz(上行) 550—750MHz(下行) 非对称速率方式 下行 最高42Mbps 上行 最高10M bps(QPSK 最高1.5Mbps) 两种标准 IEEE802.14,基于ATM传输 DOCSIC,基于IP传输
接入网技术
6.1 引言
CATV网络 有线电视运营商最重要、最普及的入户基础设施 最初只使用50—550MHz频段提供单向广播电视业务 但使用新技术,可使用其他剩余频段 在CATV的基础上进行双向HFC改造 保留原有CATV有线电视业务 并可提供交互式数据业务 Cable modem 技术——一种典型的HFC接入技术
接入网技术
CM的MAC层——上行带宽请求与分配
CM与CMTS交互实现 CM向CMTS请求,由CMTS进行分配与管理 专门请求+捎带请求相结合 CM有数据要发时 CM先向头端CMTS申请带宽(小时隙数量) CMTS给CM指定上行发送小时隙 CM在指定上行时隙内发送 CM在发送数据时有新数据要发时 直接在发送数据时捎带对新数据发送带宽的请求

现代信息网-第六章 接入系统

现代信息网-第六章 接入系统

1)交接配线是指交换局至分线设备的电缆线路需 要经过交接设备(交接箱或交接间),通过交接设 备把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连通。交接配线可分为二 次(或二级)交接法、三次(或三级)交接法、缓 冲交接法、连环交接法等。
2020/8/18
现代通信网
2)直接配线是把出局线电缆直接分配至某一 个分线设备段子上的配线设备。其特点是各分线设 备间无复接线对,其电缆芯线的对数自分线设备或 电缆分支点处递减,既不减也不复接。施工简单, 人为障碍较少,线路安全性好,维护较方便,但灵 活性、通融性差。
现代通信网
有源光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光纤用户环路和
PDH/SDH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SDH技术以及 后来衍生出来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等, 如图6.2所示 。
2020/8/18
图6.2 ADS结构
现代通信网
无源光网络在以太网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用户侧网 络之中,可直接将以太帧封装到物理层。PON光纤接 入网结构,如图6.3所示。
2020/8/18
现代通信网
如图6.1所示,为光纤接入网。由于光纤上传输的是 光信号,而在局端发出的是电信号,在用户端接收的 往往也是电信号,因此在局端必须将电信号变成光信 号,在用户端要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这种在用户端 的光电变换设备被称为光网络单元(ONU)。
2020/8/18
图6.1 光纤接入网
2020/8/18
图6.4 xDSL接入结构
现代通信网
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是指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它是一种新型的宽带网络,采用光纤到服务区。而在进入用 户的“最后1公里”采用同轴电缆。最常见的也就是有线电视 网络,HFC系统结构,如图6.5所示。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6章 5G支撑技术6.1-6.2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6章 5G支撑技术6.1-6.2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运行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 行机理将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 所需的应用上,根据需求来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1-4
6.1.1 云计算的概念
制定云计算标准的标准化组织:
1、ISO/IEC 2、IEEE 3、ITU-T云计算焦点组 4、分布式管理任务组 5、云安全联盟 6、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 7、开放网格论坛(OGF) 8、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
业务灵活性。
1-6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云计算研究两方面内容:
➢ 解决如何调整当前的无线接入网络体系架构使之能 够适应移动云应用及其支持平台的具体特点。 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信息承载能力来高效地支持云 应用实现是一大挑战。
➢ 无线接入网络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来提升自 身性能。
1-7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云资源包括: 1. 用户资源 2. 软件资源 3. 硬件资源 4. 网络资源
1-11
6.1.4 移动云的资源
1. 用户资源
由个人用户控制的一台或多台设备,实现对全 部设备统一的操作参数配置
利用组级别实现多用户或所有者/运营商协作 包含对云环境中可用资源的普遍控制的通用资源
1-12
四、移动云的资源
云计算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融合的挑战:
➢ 资源受限:移动云计算系统中,移动终端通过无 线网络接入云端资源,无线信道质量和数据速率 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体验质量。
➢ 功率受限:由于系统频谱资源和终端功率资源受 限,无法利用当前的同构无线接入网络来保证移 动云计算用户的体验质量。
1-8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06-2 接入Internet方式

06-2    接入Internet方式

6.2 接入Internet方式
6.2.3 光纤接入技术
1. 光纤接入类型
(2)FTTB 光纤到大楼
FTTB 将ONU 直接放到居民住宅楼或小型企业办公楼内, 再经过双绞线接到各个用户上。FTTB 是一种点到多点的结构。
6.2 接入Intern
6.2 接入Internet方式
6.2.6 ISDN接入
ISDN中文名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国电信将其俗称为“一线通”。
它将各种信息和通信管道纳入一个网络里面,用户利用一对普通电话线 就可以同时享有语音、数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数字通信服务,即在一 条电话线上实现一边上网一边打电话。
图6-3 【采用ISDN连接Internet】
[Return]
第6章 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
教学目标
了解: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哪些。 掌握:电话拨号接入Internet的方式、ADSL接入 Internet的方式、局域网接入Internet的方式、光
纤接入Internet的方式。
6.2 接入Internet方式
6.2 接入Internet方式
6.2.4 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以 实现用户与网络间的信息传递。 无线接入技术与有线接入技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可以向用户提供移 动接入业务。
1、GSM接入技术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是目前个人移动通信使用最广泛的技 术,使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同时进行8组通话。
6.2 接入Internet方式
6.2.4 无线接入技术
2、CDMA接入技术 CDMA码分多址,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它是利用展 频技术,将所要传递的信息加入一个特定 的信号后,在一个比原来信号还 大的宽带上传输开来。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第1章宽带接入网概述1、在通信技术中,什么是带宽?什么是宽带?答: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

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z来表示。

宽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于窄带来说的,就目前情况,2Mbps以上的都可以定义为宽带,但除此以外,宽带并不只是带宽很宽,而是要承载数据业务,宽带应能满足话音,图像,视频等大量数据信息的传递。

5、宽带接入技术有哪些?当前的主流技术有哪些?宽带接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宽带接入技术有:基于PSTN的接入技术(ADSL和其它xDSL技术);基于LAN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基于光纤的接入技术(FTTX、宽带PON技术、FTTH);基于同轴电缆的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网络电视;家庭网络。

主流技术:铜缆接入的各种数字用户线(xDSL)、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和以太网为主流技术,其中,xDSL为现阶段的主导技术。

最终目标是:光纤到户。

11、通信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答:融合趋势;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接入技术;无线技术。

13、说明下一代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答:QoS技术;多点接入控制技术;传送技术;第2章接入网中的基础技术12、说明接入网中二线双工的方法。

答:一种是基于时分(TDM)双工原理的时间压缩法;另一种是传统模拟二线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回拨抵消法。

13、在时间压缩复用(TCM)中,为什么实际的速率高于两倍的有效速率?答:因为有效时间里还包括了传输延时和为了防止两个方向的信号相互干扰而在两个“突发”信号之间增加的一个保护时间。

19、V5接口中是如何进行通信通路时隙分配的?答:一个2.048Mbit/s链路通常被分为32个时隙,其中0时隙用于帧定位。

26、如何保证在单个2M链路出现故障时,所有活动C通路都能够被保护?答:在出现故障时,把逻辑通信通路切换到其他物理通信通路上,从而维持各种协议的C路径。

06 宽带网络技术简介

06 宽带网络技术简介

06宽带网络技术简介本章主要内容1.宽带网络的技术层次2.宽带传输技术及SDH3.DSL接入技术4.光纤接入技术5.光纤/电缆混合接入技术6.无线接入技术7.宽带网络应用本章要求1.了解宽带网络的概念和技术层次2.了解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SDH的帧结构和基本信息模块3.了解DSL接入技术的类型及对称和非对称性4.掌握ADSL接入技术的对称性、提供的通道、所需硬件及其作用5.了解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和类型6.了解HFC技术的组成和应用、Cable Modem的特点和应用7.了解无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技术的种类8.了解宽带网络的应用6.1宽带网络概述宽带网络是具有较高通信速率和吞吐量的通信网络。

宽带的获得不仅仅是速率的提高,还与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协议实现技术和组网技术等密切相关。

宽带网络通常可作为高速主干网络或互联通道,适于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

宽带网络可分为传输网络、交换网络和接入网络三部分,因此宽带网络技术也分为宽带传输技术、宽带交换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三部分。

宽带传输网络主要是以SDH为基础的大容量光纤网络。

宽带交换网络主要是采用ATM技术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宽带接入网络主要有铜线接入、光纤接入、混合光纤/铜线接入、无线接入等方式。

6.2宽带传输技术及SDH6.2.1宽带传输技术宽带网络中干线传输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容量、长距离的可靠传输,采用的物理传输线路是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除信源、信宿和光纤信道外,还有电发射端机、光发射端机、中继放大器、光接收端机和电接收端机等。

电发射端机将多路电信号复用成一路高速信号送入光发射端机。

光发射端机完成电/光转换、线路编码和光调制(目前采用光幅度调制),调制后的光信号在光纤线路上传输。

对于长距离传输,可采用中继放大器。

中继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再重新发送到光纤上。

光接收端机完成光解调和光/电转换,电接收端机则分离出各路电信号。

图6.1光通信系统示意图光通信的传输损耗在不断下降,特别是波分复用技术和光孤子技术的发展使传输容量不断增加。

接入网技术-补充

接入网技术-补充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V5接入模型


CPE
ISDN rDS
入 网
FTS(光)
换 机
LLDN
LLDN:本地线路分配网 CPE:用户前端设备
FTS:馈线传输系统 rDS:远端数字段
图7.1 V5接入模型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1、V5.1接口
由一条单独的2.048Mbit/s链路构成; 交换机(LE)与接入网(AN)之间可以配置多个 V5.1接口。
V5.2
永久租用线 业务网络
图7.2 V5.2接口支持的业务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V5.2接口支持的接入类型:
(1)模拟电话(PSTN)接入。 (2)ISDN基本接入(ISDN-BRA或ISDN-BA),NT1可综 合在AN内或与AN分离。 (3)ISDN一次群接入(ISDN-PRA),NT1可综合在AN内 或与AN分离。 (4)用于半永久连接、不加带外信令的其它模拟接入 或数字接入。 (5)永久租用线业务,由于永久线业务网络旁通,所 以V5接口没有影响
该功能使SN即时地根据协商好的连接属性(如业 务量鉴别语和QoS参数),请求AN建立、修改和释放 AN中的虚信道(VC)链路,实现有限的SNI带宽支持 多个UNI。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4、OAM流 提供了与层相关的OAM(操作管理与维护)‘信息 的交换。OAM信息流既可以存在于ATM层,也可以存 在于物理层。
TE ISDN-PRA
TE ISDN-PRA
TE 模拟租用线
TE 数字租用线
TE
Z
T NT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六章6.2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六章6.2

图6-3 检测调制解调器
(4)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6-4所示,指定MODEM的型 号。
图6-4 选择调制解调器的型号
(5)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6-5所示,指定安装的端口。
图6-5 指定调制解调器的端口
单击“下一步”按钮,根据提示即可完成调制解调器的安装。
3.拨号网络的连接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网络连接”图标,如图6-6所示。
在业务上支持不对称数据业务,如高速Internet接入、视频点 播VOD、高速LAN互联等,提高了普通电话双绞线的利用率,是目 前实现宽带和多业务“最后一公里”接入的重要方式。ADSL系统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IP数据业务分流(IP Bypass)的能力,高速 数据用户的增加不会对传统话音交换机造成任何附加的负荷。对于 终端用户来说,由于不需要占用话音交换机的任何资源,故省去了 上网的大量电话费用。 2.ADSL单机上网的实现 (1)设备安装连接。首先要向当地电信局申请ADSL服务,办 理ADSL手续。ADSL设备连接如图6-11所示。
(4)虚拟专用网络业务。用户可以利用公用网资源(设备和 电路),组建一个可以由自己管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专用业务 网。 3.DDN的接入服务 DDN的接入方式大体上分为用户终端设备接入和用户网络接 入。 (1)用户终端设备接入。用户终端设备可以是计算机、图像 设备,也可以是电话机、传真机,它们的接入方式依接口速率和 传输距离而各有不同。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接入方式。 1)模拟线路+调制解调器接入。这是在模拟专用网和电话网 上开放数据业务时采用的接入方式,当客户距DDN较远时采用。 调制解调器可以采用基带调制解调器或频带调制解调器。 2)通过数据终端设备接入。在这种情形下,无须使用调制
的数据传输通道,为用户网络的互联提供桥梁。用户终端可以通 过如下方法接入DDN。 直接接入DDN。 ● ● ● ● ● ● ● ● ● 当距DDN接入点较远时,通过调制解调器接入。 通过用户集中设备接入DDN。 通过2048kbps数字电路接入DDN。 通过模拟电路接入DDN。 DDN还提供如下网络间的连接方法: 局域网通过DDN互联。 分组交换网与DDN互联。 用户交换网与DDN互联。 专用DDN与公用DDN互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LMDS系统局限性: (1)LMDS服务区覆盖范围较小,小区半径一 般在5km左右,不适合远程用户使用; (2)不适用于降雨量大的地区,会受“降雨衰减” 效应的限制; (3)不适用于地形、地物变化较大的地方; (4)传输质量在无线覆盖区边缘不稳定; (5)LMDS仍属于固定无线通信,缺乏移动灵 活性。
(4)视频业务 LMDS能提供模拟和数字视频业务。如远程医疗、 高速会议电视、远程教育、VOD等。
(2)数据业务 LMDS的数据业务包括低速数据业务、中速数据业 务、高速数据业务,支持局域网互连,并支持多种 协议,包括帧中继、ATM、TCP/IP等。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3)IP接入业务 LMDS可以直接实现Internet的无线接入,数据传 输速率为1.2kb/s~155Mb/s,也可以通过ATM交换 机间接实现Internet的无线接入。
2.终端站 位于用户驻地。负责将用户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至中 心站并与骨干网络相连。他可以提供多种业务接口, 通常有E1,POTS,10/100BaseT,FR,ATM, ISDN,N×64 kb/s等,可以支持多种应用。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主要任务: 终端站设备通过TDM与FDM广播方式在中心 站到终端站的下行链路上接收由中心站传来的 数据信息; 在终端站到中心站的上行链路上利用TDMA或 FDMA方式共享整个扇区带宽所发送的用户信 息。
终端站包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两部分。 室外单元包括微波收发器、定向天线。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室内单元包括调制பைடு நூலகம்调单元和用户接口单元,可提 供多种业务接口,支持多种应用。
3.网管系统 主要负责管理多个区域内的用户网络,负责完成告 警与故障诊断、系统配置、计费、系统性能分析和 安全管理等功能。可对基站和终端站设备进行集中 监控、实现无人值守。
第6章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6.1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是一种可提供多种宽带 业务的点对多点(基站到用户)的微波技术, 工作 频段一般为10GHz~40GHz,可用带宽大于1GHz。
LMDS采用小区制技术,小区半径一般在5km左右, 用户接入速率高达155Mb/s。 采用ATM信元做为基本的无线传输机制。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4.组网技术 LMDS系统主要采用多扇区蜂窝组网技术。 通常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一个基站为一个小区,每 个小区可分为多个扇区,每个小区内的基站设备经点到多点 无线链路与小区内的用户端通信。
5. 多址方式 LMDS下行主要采用TDM(时分复用)的方式将信号向相 应扇区广播,每个用户终端在特定的频段内接收属于自己的 信号。 基站设备主要以TDMA和FMDA中的一种接收来自本扇区内 多个远端用户的信号。 多址方式是指基站设备采用何种办法正确接收来自本扇区内 多个远端用户的信号.
二.LMDS主要技术 1.调制技术 主要有相移键控(4PSK又称QPSK )和正交幅度调制 (4QAM、16QAM、64QAM)等。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调制技术越复杂,相同条件下覆盖的范围越小。并通 过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来动态改变所采用的调制方式, 为每个用户设定最佳的调制方式,以适应基站与终端 站之间的环境和干扰变化。
基站包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两部分。
室内单元作为控制器:将来自各个扇区不同用户的上行业务 信息进行适配和汇聚复用,送往核心网,同时将来核心网的 下行业务信息分送至各个扇区。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室外单元作为射频设备:将中频信号变换至相应的 微波频段,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或将天线收到的微 波信号变换至中频信号送往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 器与室外单元之间通过中频电缆相连。
2.无线频谱规划 LMDS系统的工作频段一般为10GHz~40GHz,带宽 通常为1GHz以上,属于微波频段。 由于该波段的微波在空间直线传输,只能实现视距接 入,所以在基站和终端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路径上不能 存在任何阻挡。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我国LMDS系统占用频段为26GHz,按FDD双工方 式规划的LMDS工作频率范围为24.450~27.000GHz, 具体规定如下: ·下行射频(基站发、终端站收)为24.507~25.515GHz ·上行射频(终端站发、基站收)为25.575~26.765GHz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一.LMDS系统结构
典型的LMDS系统结构由基站、终端站、网管系统组成。
空中接口
终端站
PSTN
基站
SNI
ATM/F
控制器
R
射频 收发器
射频 收发器
UNI
用户 接口单
CPN

Internet 网管系统
射频 收发器
用户 接口单
CPN

UNI
终端站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1.基站
位于服务区的中心,负责进行用户端的覆盖,可对不同扇区 的多个终端站提供服务; 提供与核心网的接口,完成SNI接口与空中无线接口之间信 号的处理与变换; 并负责LMDS系统无线资源管理。
如果采用FDMA方式,则相同扇区中不同远端 在不同频段上向基站发射信号,彼此互不干扰。 由于这种方式则适合于业务量大、稳定、突发 少的租用线业务。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三.LMDS提供的业务
(1)话音业务 LMDS 系统是一种高容量的点对多点微波传输技术, 可实现PSTN主干网无线接入,可提供高质量的话音 服务。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适用于高密度用户地区或光纤、铜线等有 线手段很难到达的区域,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 和图像通信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适用于突发 性数据业务和Internet接入。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1. LMDS系统技术特点: (1)频率复用高、系统容量大 (2)工作频带宽、可提供宽带接入 (3)运营商启动资金较小,后期扩容能力强, 投资回收快 (4)提供业务种类多、速度快 (5)在用户发展方面极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如果采用TDMA方式,则若干远端站可以在相 同频段的不同时隙向基站发射信号,需要同步 和定时,效率较低(与FDMA 比),需预先分配 时隙,支持按需分配带宽,这种方式更适合为 突发性的数据业务提供服务,可以实现灵活的 带宽分配,统计复用。比如Internet接入应用比 较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