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 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

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

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5.金融危机使生产停滞,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有些企业缩减规模,有些企业倒闭,好多人下岗了.

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是非常深刻和复杂的,不是仅限于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信用评级、会计准则、金融监管等因素和层面。危机发展的速度和造成影响的程度大大超出世界范围原有的想像,说明其中一定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不断指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提出应对和防范措施。归纳起来,目前人们认为危机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金融产品创新过度,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问责不严厉;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按市值计价”(mark to market)会计原则在市场高涨或发生危机时,严重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容易造成财务结果失真,特别是容易人为夸大问题机构的危急程度,打压市场信心;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监控管理薄弱等等。

必须承认,上述问题都是存在的,但却又可能只是直观的、表面的问题。这次危机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危机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股价、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等剧烈波动,在短时间内发生超乎想像的巨幅涨落,危机发展的速度和造成影响的程度大大超出世界范围原有的想像,说明其中一定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必须更深刻更审慎地加以分析。

这次危机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性严重的金融危机,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以下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1.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1944年美国发起和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承诺1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后,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受黄金约束的金本位货币体系转变成为纯粹信用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按理说美元的国际地位应该受到大冲击,国际金融体系应该发生很大震荡。但美国幸运的是,当时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与美国抗衡,也没有另外一种货币可以与美元抗衡,所以,尽管当时美元汇率也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主要货币之间由固定汇率转化为有控制的浮动汇率,但却并没有震撼美元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很快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等相继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其大量吸引投资和对外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就使美元在放弃与黄金挂钩之后,国际社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其中可能带来的深刻问题,仍然像之前一样相信美国、相信和接受美元,而并没有研究和建立放弃金本位制之后约束货币投放总量的新机制新秩序,客观上把货币控制权过多地让渡给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这为其后美元大量投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严重通货膨胀奠定了最重要的货币体制基础。

2.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应该通过危机爆发从而使得大量不良资产的核销、利润的核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倒闭等加以消除,从而使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得以回归,使过度逐利而严重削弱的社会理性得以恢复。但是,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更愿意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居

民生活,而在出现通货膨胀乃至金融危机时,政府往往因为考虑选民情绪和政局稳定,在泡沫尚未完全消除之前,就会采取措施救市和刺激经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财政和货币投放,以稳定人心和社会,维持政局和统治。结果会使已经产生的泡沫无法完全消除,这种情况不断积累,越积越大,最终必然要在政府或国力无法控制时彻底爆发,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又为通货膨胀乃至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奠定了重要的政治体制基础。

3.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两大阵营抗衡的格局发生巨变,美国成为世界单一超级霸主,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相应的,失去两极或多极制衡的必要基础,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步减弱,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控制世界货币投放,平抑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方面无法发挥作用,原来已经建立和运行的“特别提款权”随之消亡,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则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则越来越不受国际秩序的约束,在世界上行动自由,以“国际警察”自居。这期间,里根政府竭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削弱联合国以及国际贸易和金融组织等的影响力,增强美国的影响力。这使得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失去国际秩序必要的约束,为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打开了方便之门。

4.冷战结束后,新的一轮全球化是建立在当时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差巨大,少数发达国家(如七国集团)经济金融在全球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的基础上的。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大量向发展中

国家转移基础加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与环境消耗型产业,从而利用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廉价原材料、劳动力和环境保护成本,赚取大大超出在本国生产的高额利润,并利用所在国的出口额度,减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与此同时,则不断加大相关产品的进口,并利用产业转移和廉价进口抑制本国的物价上涨,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并控制劳动力成本,削弱工会的影响力。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受益巨大。

然而,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但是,由于以美元计价的投资和贸易最终的清算主要通过美国金融机构,表面看美国对外投资或扩大进口使大量美元外流,但实际上全球的美元头寸仍基本保留在美国金融机构(包括美联储),只是在金融机构内部由本国企业存款转化为外国银行存款而已。这客观上使得美国金融机构对外负债持续增长。

在美国对外债务规模巨大,其中国际社会大量以美元计价的收入,客观上只能被动存放美国或购买美国债务的情况下,一方面推动美国为追求本国利益很容易推行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大量廉价资金又容易推动美国政府与社会扩大投资和货币投放。

不仅如此,对通过吸引投资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净流入的国家而言,要么实行中央银行强制收兑政策,从而相应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本币投放;要么允许社会保留外汇,允许银行开展外币存贷款,而外币贷款又会增加相应货币的流通量。

可见,扩大货币投放是全球贸易和金融严重失衡必然产生的货币

现象。

论述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我国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给与补贴增多,减少税收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与以前作比较,显得较为宽松。都知道前一段我国经济过热,所以央行连续九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投资,缓解经济过热情况。进来经济增长放缓,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前一阵央行推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这样的政策被称为宽松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资源性的产品价格会随着资源的减少而升高,但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价格会下降。总体上来看物价总水平就要看财政货币政策是不是贯彻落实了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以支持整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体系创新、金融秩序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但必须明确,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金融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的风险往往更具严重性。所以,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要预见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健全监管和防范机制。为促进经济发展,无疑要致力于金融创新,但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努力保证金融安全。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别国经验加快本国发展。开放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开放,金融也要对外开放。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途径传递到国内,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此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开放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也会造成本国利益的损失。所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以前主要靠外需,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逐

渐的转变成内需、外需并重,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在内需方面,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前一直是投资需求占的比重偏大,消费需求显得相对不足,现在要同时注重消费的发展,特别是促进民间消费的增长。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首先,我国经济从9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连续九年以两位数的增长,07年前三季度更是

达到11.7%的增长速度。而今年由食品引发的价格上涨已经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达6.

5%。经济过热的现象已经明显出现。因此,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将是我国宏观调

控的重点。

二,货币政策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做出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替代施行了十余年的稳健货

币政策。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出了最强硬的信号。无论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么复杂,从

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

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

的作用则相反。央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

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

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根据《中国人

民银行法》,目前确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

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其余的列入国务院确定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在保持公开

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

提高存款准备金。有专家称,2008年利率将提高10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到15%

以上,同时,央行将把商业银行信贷年增速控制在13%内,以切段加剧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三,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到“稳健”三年来,政府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但投资和信贷回落的

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

而且还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等问题。因此,下一步仍需继续加强对

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延续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的投入,改善

民生、改善生态、改善结构,为更好的发展积累能量,为更快的发展奠定基础。

财政政策稳健就是政府加大对公共品的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如果这样,就能够控制住两大资产价格泡沫,稳定物价水平,降低整个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

风险,从而让中国经济真正走向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对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和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思想震动,促使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在认识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过程中,对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思和批

判。西方国家一些左翼学者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以沉重打击,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的局限。在此情势下,西方思想界和西方政要分别提出用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拯救自由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些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现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论是资产阶级右翼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或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中左翼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历史大趋势。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思想理论的最新动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热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场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罪恶的现实途径和办法。英国的《泰晤士报》还以“马克思重新回到了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

透过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

透过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其影响,进一步阐述经济全球化在新形势下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的日益广泛的影响,在这双重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 正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他对世界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作用,也尤其负面的影响。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经济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含义。 自2007年以来,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逐渐演变成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金融危机,给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创伤。这场源由美国而最终波及并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给新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作了新的深刻的注解。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世界经济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的关联的经济体系. 众所周知,根源于美国的体制政策、消费文化产生的次贷危机,虽然产生在美国,但却影响了全世界。虽然它的起因是一个局部问题,但其影响却是整体,却是全部。着深刻的向我们我们诠释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在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每一个国家都是经济全球化大家庭的成员,面对危机,只有彼此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克服艰险。

纵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他在治理这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却显得那么无力。相反,他的疯狂印钞行为、转嫁危机和债务的举动却让众多国家感到担忧和愤怒。在金融危机的浪潮逐渐退去的今天,回首往昔,我们发现应对金融危机的是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行动,才使得全球的经济见到了新的曙光。 经济全球化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的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透过这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有: 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必将迅速蔓延,其影响也毕竟是难以估量的。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此外,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不难找到这些问题的佐证,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国际新闻中经常曝出有些国家出现罢工的,示威游行的,有些国家爆发冲突......这些大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大国对抗: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纵然在面对危机需要彼此携手,共同克服艰险的时候,诸如美国的有些国家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没有放弃高战略扩张,走背离经济全球化的演进的道路方向,采取背离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的措施,遏制其他新兴大国。例如,就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采取救世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却在厚脸无耻的鼓吹中国威胁论,却在对台军售。 地区动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地区经济、安全将会严重失衡。由于地区经济的不景气,地区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安全形式也将不容乐观。现金的索马里海盗问题就是证明。如果索马里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物阜民丰,有谁还会去当海盗,遭受全世界人民的唾弃与打击呢?

关于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8718942.html, 关于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探讨 作者:伯娜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7期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各国学者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通过马克思的视角再次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探讨,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这场危机的指针。 关键词:次贷危机;信用过剩;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中图分类号:F01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001-03 对于2007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国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旨在利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来剖析当前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其实质,为世界各国更好地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思考。 一、从主流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 1.美国次级贷款本身的缺陷。次级贷款是美国住房贷款的一种,是针对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所提供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次级贷款的先天不足。首先,它的发放对象是那些信用等级较低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是借款机构在还款来源上无法确认;其次,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极大刺激了贷款购房的需求,形成市场需求的假象,从而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最后,贷款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此时,危机的爆发也就成了必然。 2.过度的金融创新。人类从创造外汇期货这个金融衍生品以来,从未放弃过金融创新,而美国更是全球金融创新的领头羊。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衍生品的杠杆作用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成倍地放大了风险。以此次经济危机为例,就引起此次危机的美国次级贷款数量而言,是不足以引发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而次贷危机之所以变成了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因素是美国的依托次贷产品的金融衍生品的数量远远大于次级贷款本身,并在华尔街的包装下,一层层地卖给了各种金融机构,从而加快了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变,也加速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 3.政府的越位及缺位。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中政府的过度干预表现在:第一,次贷是美国证券交易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产物;第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孙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信计1 38号 摘要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使中国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向社会蔓延,要经过一系列传导和反向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失业,城市迅速发展是经济危机导向社会危机的传导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解决失业城市迅速发展问题,而在金融危机时期解决就业城市迅速发展问题,必须将短期应急和长远战略综合起来寻找对策。因此,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劳资合作、发展社区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金融危机城市就业 引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 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不仅波及面广,影响度深,更严重的是目前仍处在不确定的动荡之中。此次金融危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迅速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它不仅波及到了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对部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出现了困顿的局面,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社会、产业、市场和消费趋势,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IT业更是不断传出公司裁员、倒闭的消息……由此也就必然对就业特别是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这次金融危机,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初现端倪。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冲击的广度、深度及其严重性值得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协调采取措施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走出这次危机冲击所产生的经济周期至少需要2-3年时间,甚至更长。受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同时,外贸形势的变化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被迫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由此引起城市结构性失业人数进一步上升,城市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大量职工就业与再就业的沉重压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88个城市收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供给数与岗位需求数之比)从2001年的0.75大幅度逐年回升,并持续到2007年的0.98。但是,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求人倍率急剧下降到0.85,系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可见,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显著减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的减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城市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业。2007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

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潘光辉 摘要:随着科技变革和全球生产一体化程度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在各国的经济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背景下日趋明显。这种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经济形式,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机会,加强了资源的流动性,促进了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安全,经济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展开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思考,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相互作用,并为我国更好地面对金融危机提供一些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自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加大,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流动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国际贸易日益加剧。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在世界金融营造的高回报,高流动的开放性环境中,造成了金融投资者低估风险、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投资浪潮中。然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发生,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扩张,这场金融危机以巨大的波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稳定,使全球都陷入经济萎靡不振的困境中。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沉浸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好处中的世界开始反省:国际金融市场随着垒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变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华尔街金融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危机。结合当今的国际局势,更应该展开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研究,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制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1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2007年年初,美国著名的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由此拉开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摘要:从全球化经济层面看,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传统的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归。这次经济危机不能简单地看成美国经济的危机及其扩散效应,它是全球化经济的总危机。美国人过度消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不力只是这次危机的技术性原因,从根本上看,这次危机是全球化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全球化经济的无序竞争和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的缺失是其深层根源。因此,它首先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无论美国经济短期内能否实现稳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革命或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的提高,全球经济将长期陷于低迷。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国际分工经济危机技术创新福利制度 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问题逐步显现,2007年8月这场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前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由30个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曾经预言,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难以避免下滑,但欧洲将接过美国的接力棒,推动OECD各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展望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分离。然而,经过2年多的治理,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没有痊愈,反而引起更猛烈的次级债务危机和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起实体经济的收缩。与此同时,这场危机逐步向世界各国扩散,发

展成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样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其演变趋势如何?下面,先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分析。 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收入分配完全由市场决定,并且,在资本主义早期,劳动力供给往往大于需求,处于过剩状态。因此,劳动力价格即工资一般被压缩到仅仅维持生存的水平,甚至达不到劳动力价值的水平,其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的城市生活需要,即城市中生存最基本的居住、就医、就学的需要。而另一方面,资本却能在几乎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低消费、高积累、高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外延扩张是这一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由于消费压抑和强烈的投资冲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要大幅度慢于生产能力的增长,生产的快速扩张和消费力的相对缩小便构成最基本的矛盾。但是,在存在经济扩张空间的情况下,这一潜在矛盾不会成为现实,投资需求会弥补消费需求的不足。相反地,由于高积累、高投资,通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快速外延扩张或外延扩张与产业升级相结合,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并把越来越广的领域卷入这一生产方式中。因此,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历史合理性,它为一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 就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化经济而言,由于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化经济层面的一定程度的复归,这一生产方式内在的基本矛盾必然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特征方面得到体现,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某些国家的信用制度和虚拟经济也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水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08年美国金融危机

选美国的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众多的原因中,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最根本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美国金融危机背景 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国际收支失衡。首先,美国政府的经常项目和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长期以来奉行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早已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加剧了全球的资本流动,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而美国在经历互联网泡沫以后,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领国美经济走出低谷,而美国政府这时想到了从古至今都最容易产生泡沫的房地产行业。 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开放程度很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衰退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经济危机过后,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但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二)房地产业受到巨大冲击 由于此次美国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次级贷款用于买房,而经济危机发生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回作为抵押的房子,但是卖不出去,银行等金融机构亏损致破产。受资金等的影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房价也纷纷下滑,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宣告了发达国家消费热潮的终结。 (三)失业率上升,就业危机严重 经济危机到来后,许多产业宣告破产,公司倒闭。公司倒闭所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员工被迫离职。失业率迅速的上升。为了解决失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生活,失业的人们纷纷加入找工作的热潮中去。大量公司倒闭,市场上所提供的岗位依然非常的少,而需要工作的人十分多,就业危机严重。 08年经济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的经济危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问题。 1、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08年经济危机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对消费缺失信心。消费量大量下降,市场上的商

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三)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四)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五)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六)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七)一个民族文化影响,提前消费,没有合理规划消费 (八)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九)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为了避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提高相应评分。 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金融产品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能够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可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日常消费。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被许多国家所承认,造成过度依赖美元,形成“美元霸权”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

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

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7年金融过渡期结束,中国投资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关于中国金融开放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的学者发出了严正警告:“金融对外开放,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编队开到中国临近海域……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无实战演练的残酷性,对中国的国家防务是一个重大的挑战”[1]我们要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困惑,首先要能够理解中国金融必须面对并要嵌入其中的世界金融市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从经济理论发展来看,到目前我们仍认可市场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随着对市场的认识的深入,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我们的困惑是:我们的金融发展是不是一定要选择市场运行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是否一定要选择对这种全球金融市场结构的嵌入?嵌入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如何规避风险,或者说规避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而这些问题本身,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制度以及微观金融机构本身所无法回答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有一个推进金融改革,构建这一金融制度的主体来给出答案。于是谁能成为宏观结构性金融改革和推进的主体就成为我们要讨论问题的关键。

二、嵌入性理论解释框架 “嵌入性理论”(embeddednesstheory)是卡尔·波兰尼对社会思想最为著名的一个贡献,波兰尼认为,在19世纪之前,人类经济一直都是嵌入在社会之中的。①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金钱和市场开始驾驭一切,最终使得一切包括社会都被嵌入到经济体系结构中。这一逻辑本身蕴涵了人类社会悲剧命运的结果。波兰尼认为市场交易有赖于信任、相互理解和法律对契约的强制执行。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以一项乌托邦的建构。回归到我们要讨论的主题,中国的金融改革、金融制度的构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直是围绕金融的市场化和自由化来进行的。波兰尼的话今天无疑仍然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我们的主题是: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它会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成一片荒野。”[2]面对全球化下的全球化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鼓吹者们仍然坚持认为,问题的根源在政府的干预。 对于转型国家而言,实现转型的关键是“让价格就位”,并通过私有化和自由化把政府从经济中赶出去。在他们看来发展不外乎就是资本的积累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样的技术性的东西。但是根据波兰尼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转型本身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本质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内容概要 一、简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三、金融危机如何席卷全球 四、未来国际金融改革该何去何从 金融工程 40921085 刘飞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 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美国政府出资最高850亿美元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30日,美三大股指暴跌,纳指创历史最大日跌幅,道指创单日最大下跌点数。 10月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获批,美政府当月底1250亿美元注资本国9大银行。 此外,欧洲各国提高个人存款担保额度;富通集团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被巴黎银行收购;冰岛遭遇“国家破产”危机;英政府宣布向本国4大银行注资350亿英镑;乌克兰和匈牙利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紧急贷款,危机已经扩散至整个欧洲。 当月,全球主要央行先后两次同步降息;西方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11月欧、英国央行分别降息50和150个基点;日、欧经济正式步入衰退;中国出台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欧盟提出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当月第三周,花旗集团股价累计跌去60%,美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机构联合宣布,将为花旗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提供担保;美政府8000亿美元刺激消费者信贷市场。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制定“经济复兴”计划;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创24年来新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著。 二、全球金融海啸导火索:美国次级债券 美国银行或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只有次级资信评级(还款能力较差、收入不稳定)的个人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加之美国经济逐渐下滑,这些个人和机构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发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的钱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由危机引发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分析 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是上个世纪30年代经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在美国浮出水面。2007年3月中旬到4月初,由于次贷违约大幅上升,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而后申请破产保护,次贷风险开始凸显。2007年7月到8月,目的和标准普尔宣布降低一千多种次贷相关债券的评级,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申请破产,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2只与次贷有关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全球金融出现大幅振荡。2007年末至2008年3月,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公布资产损失,并寻求外部融资,美国贝尔斯登濒临破产,最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暗淡,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由于美国国际经融中心地位和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随后形成“蝴蝶效应”于2008 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造成全球股市剧烈的震荡和下跌,并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首先出现问题的是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两大联邦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房地美陷入财务困境,并被美国政府接管,他们几乎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50%。接着是美国的投资银行。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至此,美国第三大到第五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或被收购。仅存第一的高盛和第二的摩根史坦利公司也从投资银行转变为投资持股银行,而美国最大保险集团美国国际集团被爆陷入财务困境。受这些事件影响,金融市场信心受到重创:全球股市暴跌、信贷市场紧缩加剧,次贷危机演化为全面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大量次级房贷违约,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降引爆了危机。历史上看,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停止与黄金挂钩那一刻起,美国就开始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伏笔。这导致了美国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以及全球流动性膨胀,这并不是美国金融业的一时疏忽大意,而是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的积累的结果。同时,美国技能监管体制存在重大缺陷。美国政府对所谓金融创新的自由放任,对金融市场缺乏监管甚至让金融交易走火入魔,是酿成金融危机恶果的根本原因。客观上看,是美国政府在为金融季候高投资杠杆(高投机)推波助澜。次贷危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美国政府失当的救市策略也是导致危机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救“二房”而不救雷曼,标普全qui经济学家大卫·威斯认为:“美联储认为长期来看破产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小,因此不愿对该交易提供与贝尔斯登收购案类似的财务支持。美联储也不希望每当投行出现危机,市场就指望其提供拯救措施。道德风险、政治压力看起来是美国政府放弃雷曼的重要原因。” 金融危机还有更深更广的根源:第一,美国大肆输出美元,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反映的是经济体中的货币量过多,超过了经济均衡时的货币需求水平。过剩的美元要在全世界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推高全球的资产价格。第二,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模式不合理、近年来,美国储蓄率持续下降,长期的低储蓄高消费经济模式(“债务型”经济运行模式)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