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欧姆定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探究学习,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加强了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难度: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晚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场景中灯光的变化,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能得出变化的灯光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轻易改变的'?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这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实验: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压、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的大小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特点,可能会猜想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首先设计实验电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

①电流与电阻和电压均有关系,如何确定电流的变化是由电压还是电阻引起的?(控制变量法)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不变,更换电池数量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导体电阻?(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④为了更好的找到规律,应该如何测量实验数据?(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学生根据之前学习有关电压和电阻的知识,交流谈论问题答案,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得出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课题分别探究。

课题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课题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通用3篇)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通用3篇)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构建一个“人文、物理、社会”三维的教学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入学科教学,以此来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

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现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科学家欧姆事迹的介绍,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斗志;通过欧姆定律的建立,使学生体验自然界各种运动和变化必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熏陶,以此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连接电路及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技能。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并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以此来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建立欧姆定律,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和探究过程。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的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2、猜想或假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结合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3、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如何改变电压?如何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求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列出所需器材、实验步骤,设计好数据记录表)全班交流,许x代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案,由老师或下面的学生当场提问(如:为什么要使用滑动变阻器等),共同完善实验设计。

欧姆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案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计算方法。

2. 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1. 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 电路图中元件的识别和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

3. 欧姆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联系?”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2. 解释欧姆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强调其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三、公式推导(20分钟)1. 通过PPT展示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来源。

2. 结合电路图和实物电路,解释公式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际电路测量,展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五、应用练习(10分钟)1. 通过PPT给出实际电路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电路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理论讲解、公式推导、实验演示和应用练习等环节,全面介绍了欧姆定律的概念、公式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际电路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电路案例,要求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电路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欧姆定律教案15篇欧姆定律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重点、难点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课前导入知识: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知识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1)非误差:如果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逐渐减小的。

显然,这不是实验的误差。

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

因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根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灯两端U(V) 0.5 1.0 1.5 2.0 2.5 3.0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灯泡发光情况微亮→逐渐变亮(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知识点二:动态电路分析(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根据滑动编组器的变化确定总电阻的变化;○3再由总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的变化;○4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5根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欧姆定律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1)什么是电流?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的:引起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电流、电压、电阻的实例。

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电流的概念2.1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大小的电流。

2.2 教学内容: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电流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电流的实例。

讲解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大小的电流。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电流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不同大小的电流的区分能力。

第三章:电压的概念3.1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电压等级。

3.2 教学内容:电压的定义和单位。

电压的表示方法。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电压的实例。

讲解电压的定义和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电压等级。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电压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区分能力。

第四章:电阻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材料的电阻。

4.2 教学内容: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电阻的影响因素。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电阻的实例。

讲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的电阻。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电阻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电阻的区分能力。

第五章:欧姆定律的发现5.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

学生能够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5.2 教学内容: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5.3 教学活动:讲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鲁科版选修3-1第四章第一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教材分析课标分析: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材地位: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一章的核心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是本章知识的高度总结,又是本章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部分电路的认知上升到全电路规律的掌握,又能从静态电路的计算提高到对含电源电路的动态分析及推演。

同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够充分体现功和能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功能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电势差的关系、了解了静电力做功与电能转化的知识,并处理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相关电路问题,已经具备了通过功能关系分析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路结构,理解电动势定义及物理意义;2.知道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3.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会分析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经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2、通过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实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3、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的UT图像,培养学生利用图像方法分析电学问题的能力。

4、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定律进行相关讨论是本节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基础和关键。

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是本节难点。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演示实验:问题:依次接通SSSS后,灯1、2、3、4、泡1有什么现象?观察灯泡1在S]闭合、s2闭合时的亮暗变化,积极思考亮暗变化的直接原因?S ]闭合时,灯泡1正常发光,说明:灯泡1两端电压达到或接近灯泡1的额定电压s 2闭合现象:灯泡1变暗当S2、S3、S4闭合时,灯泡1变暗,说明:灯泡1两端电压小于灯泡1的额定电压灯泡1始终接在电源两端,为什么它两端的电压会发生变化呢?学习目标1•知道电路结构,理解电动势定义及物理意义;2.知道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3•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会分析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根据目标,预习本节课内容,新课教学认识闭合电路1:最简单的闭合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i RS i!:2、内电路、外电路。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欧姆定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或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演示电路板及电源、电阻、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3.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有一定了解的教师。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电路板,引入电学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欧姆定律。

2.概念解释教师给学生讲授欧姆定律的定义和简单概念。

这时,让学生听和看课件,看一些图片和动画,使得学生能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

3.公式的导出教师对学生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可以先从伏特定律讲到有阻性导体时的伏安定律,然后,根据伏安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

老师一遍讲解,学生可以自己提问。

教师适当引领学生思考,引导顺着问题的思路寻找答案。

这样能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

4.公式展示教师让学生板书欧姆定律公式,向学生讲解公式的各个参数含义,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写一遍公式。

教师让学生发现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以明确公式的理论基础。

5.实例演练经过以上的引导后,教师开始引入实例演练环节,先从实例找到问题,再由问题引发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几个例子。

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用欧姆定律公式解决电路中的电阻、电压、电流问题。

6.课堂实验在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应该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电路分析所需的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基本电路,如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使用电阻进行实验的电路。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实验仪器,进一步了解欧姆定律。

7.问题解答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答,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搞清楚如何计算电流和电压,学生还应该知道电路中任何元件的电阻的应用。

8.总结在将本课内容掌握之前,最后提醒一下学生,应该掌握欧姆定律中的每一个参数以及整套体系的运行方式。

因此,提供数据,计算物理量,设想答案,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应用这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育捌步使用计算相关问题.
水平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实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准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 R 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使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J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力口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力唯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师强调
(1)公式中的I、U 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⑵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 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使用计算相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使用计算相关问题
【例1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 要求学生读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⑷ 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根据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 3 ,通过的电流为0. 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 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 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因为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玉表测电压,
利用就能够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贝y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1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484 .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 I、U 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 R加上“同一脚标”,女口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⑶ 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⑷ 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 18A和0. 45A.
板书设计
2.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
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 18A通过纟录灯的电流是0. 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