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资本外逃问题的思考
论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及对策(一)

论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及对策(一)摘要: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从资产组合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成因,接着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外逃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若干防范和控制资本外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资本外逃资产组合收益风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而日趋严重,有资料表明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第四大资本外逃国。
资本外逃又被称为资本逃避,是指由于恐惧、怀疑或者为规避某种风险和管制所引起的资本向其它国家的异常流动。
资本外逃不同于资本流出,它是一种出于安全功能或其它目的而发生的非正常的资本流动。
在当今世界上,经济的开放性不仅体现为商品和劳务的国际流动,而且更为突出地体现为资本的跨国流动。
资本外逃作为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特别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中国日趋严重的资本外逃已构成我国开放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问题,并已日益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现状中国自1994年起已连续6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仅在“九五”期间,中国吸收的外商投资就达2900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了80%多。
然而在外国资本源源不断涌入中国的同时,国内资本也在加速实现外逃。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严格的资本管制制度,国内居民要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尽管如此,许多资本还是通过非法手段外逃了,把各式各样的资本外逃算起来,其总数与引进的外资规模几乎可以旗鼓相当。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995年中国已是世界上第八大资本输出国。
在输出资本的结构当中,只有小部分属于政府批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余的都属于各种形式的资本外逃,1993年至1996年,中国每年的资本外逃额大约均在100亿美元以上,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估计,1997年从中国外逃的资本约为200亿美元。
关于国际资本外逃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际资本外逃问题的思考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日益成熟,资本外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国际资本外逃是指投资者通过各种手段将资本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这种现象不仅会对国家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也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国际资本外逃的原因资本市场不稳定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是国际资本外逃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波动突然、价格快速下跌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资本损失,因此他们会将资金从风险较高的地区转移到安全的地区,以保护他们的财产。
税收政策不利税收政策对国际资本外逃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过于苛刻,对资本收益征收过高的税款,那么投资者很可能将资本转移到税收更低的国家,以减少税负。
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也很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外逃。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下跌,那么投资者将失去利润。
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本,他们会将资金转移到汇率相对稳定的国家。
政治不稳定政治因素对资本外逃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情况不稳定,经济处于危机之中,那么投资者很可能会选择将资本转移到其他更稳定的地方。
国际资本外逃的经济影响经济短期受挫国际资本外逃会对国家经济造成短期的冲击。
由于投资者将资金撤回,因此国家的外汇储备会减少、汇率会下跌、通货膨胀会上升,这些都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
长期影响经济发展国际资本外逃还可能会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投资者撤资,国家的投资环境将受到损害,导致国内外资企业的投资热情下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遭受损失资本外逃还会对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影响。
由于投资者在外国进行投资,那么相应的纳税也会迁往外国,使得国内的财政收入减少,给国家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
国际资本外逃的解决方案加强税收政策为了遏制国际资本外逃,各国可以加强对资本收益的征税,减少投资者将资产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动力。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机制是解决国际资本外逃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设立资本管制措施,限制投资者的行为,从而将资本流向有利于当地发展的领域。
国际资本外逃的风险及防范

国际资本外逃的风险及防范摘要:资本外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本外流,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资本外逃是衡量一国经济稳定增长态势、经济结构完善状况以及金融体系存在潜在危机程度的重要指标,资本外逃是描述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加入NWTO的后过度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及国际上资本外逃的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应对资本外逃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资本外逃;金融监管体制中图分类号:F8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167-01一、资本外逃的定义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是一个带有较强价值判断和理论争议的概念。
自金德尔伯格(1973)关于资本外逃的定义起,资本外逃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争论,资本外逃一词所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广。
最传统的定义将资本外逃定义为“资本外逃是由于政治不稳定而导致的短期资本和货币流出国内的情况。
”二、国外研究现状资本外逃指的是将资本通过非法或灰色渠道,以违反或绕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输出境外,即任何一种通过不合法的途径将资本输出境外的行为都是资本外逃行为,尽管资本的来源可能是合法的。
为了趋利避害防范我国金融风险,值得关注其他国家资本外逃的教训。
三、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愈演愈烈的资本外逃不仅部分抵消了我国引入外资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经济的一大隐患。
尹伟华、张焕明使用修正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对我国1986-2009年的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得出考察期内的我国累计资本外逃为4861.96亿美元,占同期实际FDI净流入的58.48%,是同期借用外债增额的1.34倍,占同期资本流入的比重达到了49.97%。
资本外逃虽然未给我国经济造成很明显的直接危害,但其潜在破坏性不容低估。
之所以未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破坏,是由于我国多年来保持大量FDI净流入,同时贸易收支保持较大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掩盖了资本外逃带来的危害。
浅析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及防范对策_贸易经济论文

浅析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及防范对策_贸易经济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加快,我国经济也逐渐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去了,但随之开放的力度加大,也带来了资本外逃这一突出问题.这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所以我们必须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阻止资本的外逃。
关键词:资本外逃;资产流失;金融安全;资本监管当前,从国际收支表上来看,长期以来我国都是顺差,但是从具体情况来看,尽管热钱涌入的规模和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资本外逃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一、资本外逃的原因(1)资产的保密性。
在中国,很多富人并不愿意过多曝光自身的财产信息,而往往会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刻意藏富,并普遍愿意将资产转移到安全性更高的国外去,以此来避免财产的外泄,这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现象。
(2)避免通货膨胀。
当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加快以及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很多国内的居民为了避免在国内的资产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出现贬值,更愿意把资产转移到相对没有通货膨胀压力的其他国家去,以此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3)享受外资的优惠待遇。
当前很多国内企业为了能够享受到国家给予外资的优惠待遇,就往往走国家法律的漏洞,先将资产转移到国外,并在国外注册相关公司,再摇身一变以外资的身份进入国内,从而能够享受到国家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也会造成我国资本的大量外逃。
(4)金融抑制的考虑。
当前我国出于金融环境安全的考虑,对金融业的监管一直都很严格,实际利率一直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外的利率差。
因此这就导致很多资本出于套利考虑,而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实现利率套利,也造成了大量资本外逃。
(5)逃避我国税负的考虑。
从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税制来看,对于企业及个人来说,税收负担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留给他们的能够实现合理避税的操作空间又太小,因此很多企业及个人通过将资产转移到国外,可以逃避本来应该承担的税负,因此会造成大量资本外逃。
我国资本外逃现象探析

Finance金融视线 2014年7月143我国资本外逃现象探析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饶欣摘 要:在快速的资本流动、方便的信息网络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时代,国际间流动着的资本被称之为当今世界中最为活跃的力量。
但是,这股力量隐藏着令人担心的安全性问题,资本外逃就是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无法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之一。
在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加剧恶化不仅阻碍了我国引进外资,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风险。
只有正确认识资本外逃当前的形势、原因和控制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显著风险。
关键词:资本外逃 国际资本 金融安全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7(b)-143-021 我国资本外逃的途径1.1 利用经常项目进行资本外逃经常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货物项目是资本外逃的重要途径,通过虚报进出口货物的价值进行资本外逃。
当事人一方面出口少收汇(低报出口),将外汇擅自自存境外,或者隐瞒贸易活动中的外汇收入;另一方面,进口多付汇(高报进口),向国家外汇指定银行骗购外汇,汇往国外。
服务类项目包括交通运输、基础建筑、金融服务、保险、电信、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文化娱乐以及各种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
个人和组织进行资本外逃都可以通过服务项目渠道,如个人以出国旅游的名目出境购汇,单位以各种对外支付的名义到银行购买外汇或外汇账户中支出,以实现资本外逃。
收益项目包含两个部分——员工报酬和投资收益。
其中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资本外逃空间,当事人为了实现外逃资本的目的一般通过低报对外投资收益、夸大了对外商投资支付。
因为我国有关政策的松动,从而导致个人向国外汇款的限制数额大幅度上升,已经从2000美元增加到20000美元,所以如果利用这一渠道进行资本外逃,那么外逃的资本将会快速增长。
1.2 利用资本与金融进行资本外逃资本与金融项目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个部分,其中进行资本外逃的重要渠道是金融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
警惕资本外逃暗流

警惕资本外逃暗流关于警惕资本外逃暗流一、引言资本外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加速发展,资本外逃问题不断扩大,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资本外逃问题只是针对某些国家而言,但它是全球性的,并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有关警惕资本外逃暗流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资本外逃的概念和影响资本外逃是指国家内部的私人资本突然外流到海外市场,或国外资本在国内市场上不稳定的拥有和运用。
当资本外逃时,国家失去的是这些资本可以提供的收益和增长机会。
资本外逃还会导致国家财政和资金流失,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资本外逃还会导致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影响着全球市场的稳定性。
三、资本外逃的原因资本外逃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些原因是经济上的,包括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
另一些原因是政治上的,包括负面政策和不稳定政治状况。
此外,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和缺乏效率的国内市场也是资本外逃的原因之一。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资本外逃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四、关于警惕资本外逃暗流的建议资本外逃暗流的发现是维持国家经济稳定的关键之一。
因此,建议国家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以防止资本外逃。
具体来说,应合理制定税收、金融和监管政策,确保国内市场良性运作。
此外,应增加对资本外逃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以防止恶意的资本外逃行为。
在国家金融市场危机期间,政府还可以采取有力措施,例如协商诀税、货币贬值或限制资本外逃,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五、资本外逃案例分析1.爆炸性市场爆炸(1994年)墨西哥的债务危机是在1994年发生的,当时,该国的财政主管人员试图创造更多的小型银行借贷资产和更高的贷款批准率。
大量的解决方案引起了对国内货币的通货膨胀担忧,这引起了持续的资本外逃。
流入墨西哥的资本减少,使得货币贬值。
国家必须通过协商外国援助,以能够避免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
2.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国家协会的财政政策导致了在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
资本外逃现象探析

资本外逃现象探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化下,世界上基本每个国家的资本跨境流出与流入都会通过不同方式不停推动促进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这种资本的跨境流动过程中,却隐藏着资本外逃破坏经济。
我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与加入WTO后便发展得如火如荼,而资本外逃的规模也是愈演愈烈。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也比较不完善成熟,针对这点本文通过结合国际经济学家对资本外逃的研究和国内针对国情的学者研究,详细分析了我国有关资本外逃的形成因素、输出渠道、不良影响以及个人对其规模的一些数额测算(采用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直接法与间接法),最后还提出了一些较有建设性的有效控制资本外逃的意见,希望可以减少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
面对这个挑战,必须先认清其本质才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好。
关键词:资本外逃;成因;渠道;政策建议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Capital Flight in ChinaAbstractIn the tide of the globe economic, almost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will have cross-border capital outflow and inflow, which constan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rough different ways. However, there is an illegal way to undermine the national economic harmony in the process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 which is capital flight. Capital flight is also unavoidable in China,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hidden danger of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accession to the world economic an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like a raging fire and the scale of capital flight is also growing. Face with the challenge, we must recognize its essence before we can deal with it in an orderly way.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relatively imperfect and mature by now. So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formation factors, export channels, adverse effects of capital flight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amount calculation of the scale of capital flight by individuals by combining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sts and domestic scholars (using the more popular direct and indirect methods in the world). Finally, I also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control capital flight, hoping to reduce the loss of capital flight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 Capital Flight; Factor; Channel; Policy Suggestio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一、引言 (1)(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二)文献综述 (2)二、资本外逃概述 (2)(一)契约违背说 (2)(二)财富转移说 (3)(三)规避管制说 (3)(四)资本投机说 (3)(五)资本避险说 (3)三、我国资本外逃基本状况 (4)(一)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 (4)(二)资本外逃对我国的不良影响 (7)1.国际收支汇率不稳 (7)2.财政税收降低 (7)3.冲缓外资作用 (7)4.拖延经济发展 (8)四、我国资本外逃的成因和渠道分析 (8)(一)我国资本外逃的成因分析 (8)1.大环境处于金融压抑下 (8)2.监管制度相对落后 (8)3.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存在 (8)(二)我国资本外逃的渠道分析 (9)1.利用现金“偷渡”和地下银行系统 (9)2.通过进口高报和出口低报 (9)3.运用对内对外的直接投资 (10)五、有效控制我国资本外逃的建议 (10)(一)改善国内投资环境 (10)(二)监管制度保持创新改进 (11)六、全文总结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提升。
资本外逃现状分析与对策综述

资本外逃现状分析与对策综述资本外逃是指一国或地区内部的资本远走他乡,寻求更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
这些资本流出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缺陷,意味着丧失了就业、税收、经济增长等许多利益。
资本外逃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存在的问题,然而如今,资本外逃的现状逐渐加剧,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资本外逃现状的分析:1.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变动、法规和规章制度变动等政治稳定性差的国家,会影响资本流入的积极性。
2.经济因素:货币贬值、高通胀率、经济不景气等会降低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3.法律因素:税法是否公平透明,法律制度是否完善等因素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4.金融市场因素:股市波动不稳、货币汇率变动等因素,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重要的决策因素。
5.社会文化因素:房地产收益、生活质量、文化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资本的流动性。
资本外逃的对策:1.提升政治稳定性:政治稳定对吸引外资有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政府应当加强政治影响力和稳定性。
2.实施合适的税收政策:税收合理、透明的政策可以有效减少资本流失。
3.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维护法律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4.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减少资本流动性和汇率的风险,降低国家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5.发展低碳、绿色、节能、环保产业:这样的产业是现今世界的潮流,发展这些产业可以有效吸引国内外资本,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总之,资本外逃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每个国家都必须高度关注。
解决资本外逃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本国的解决方案。
政府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各项举措保护和拓展国家的本土资本,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趋利避险。
当存在利差、汇差、收益差的情况下,为获取高收益,也会引起违规资本外流。
(1)汇率因素:主要是指汇率高估,使人们产生对未来汇率贬值的预期,促使人们将本币资产转化为外币资产导致资本外逃。
(2)利差:金融压制环境中资本的相对价格差异将产生套利的机会,特别是在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的情况下,会引发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无风险套利。
(3)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靠印发货币弥补,等于向国内居民征收了一笔“通货膨胀税”,赤字即使靠发行债券或借外债来维持,也使居民产生政府将债务货币化或增加税收还债的预期,从而减少其持有的本币资产。
2.逃避管制。
比较突出的是规避投资管理和外汇管理。
如对境外投资实行严格的审批制,一些企业或个人将资金未经批准转移或截留境外,企图投资获益;实施数量控制型的外汇管制意味着居民会丧失用汇的灵活性,使居民不愿将外汇汇回或留在国内;国内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高于国际交易成本,居民有强烈的动机将资产转移到国外。
3.非法收入、灰色收入和私人资本安全转移的需要。
(1)转移从事走私、贩毒、诈骗、偷漏税等非法所得,或贪污、受贿、寻租形成的“灰色收入”。
(2)实现化公为私。
一些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国家,国有企业约束和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企业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将国有资产转移到境外的私人账户。
(3)转移个人财产。
出于安全性和保密性,拥有巨额财产者为避免引起社会的非议,一些私营企业主担心私人合法资本被侵占,将资本转向所谓“避风港”国家。
(二)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
从宏观角度看,资本外逃主要表现为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宏观政策与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1.宏观经济的失衡。
80年代资本外逃严重的拉美国家普遍存在严重的宏观失衡,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的严重经济衰退、汇率高估、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并存,使国内投资风险加大,形成资本外逃、举昔外债、宏观失衡的互相刺激和不断强化的恶性循不。
转轨时期的俄罗斯也是陷入“全面的综合危机”之中,经济严重衰退,在财政巨额赤字、债台高筑、通胀严重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资本外逃。
资本外逃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那些主要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自然也会影响到资本外逃的规模和方向。
2.制度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制度不完善;硬性的外汇管制和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对财产权利的法律保障不健全,个人所得税较高,有产者对其资金无安全感;政府部门贪污腐败。
现象严重,法人走私盛行,外贸企业与有关单位、个人违法乱纪现象严重;海关、银行与央行外汇管理上各自存在着薄弱环节,各涉外管理机构之间未能有效协调合作等。
3.不对称风险。
莱沙德和威廉逊(d.r.lessardandj.williamson,1987)通过实证分析,对“不对称风险理论”进行了发展,他们强调除了一国宏观经济基本因素之外,发展中国家某些歧视性的宏观经济和管理政策,如对居民与非居民征收的差别税收(显性和稳性的)、实施的差别担保、不同的利率上限规定等,都可能造成居民和非居民面临不对称的风险。
这种风险收益状况使许多居民先将资本采取种种渠道外逃出去,然后再以非居民的身份流回国内,享受政府对非居民资本流入的优惠待遇。
这种“过渡性的”资本外逃,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套利行为。
4.金融抑制。
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互相制约的恶性循环。
主要表现为:政府过度控制金融操作,对利率和汇率实行硬性控制而使其失去杠杆作用,人为压低利率或使本币高估;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资本分配效率低,使国内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国外投资;高利贷、外汇黑市等地下金融交易十分活跃。
由于汇率偏离市场水平,而且金融市场不发达,为了避免外汇风险和市场风险,容易产生资本外逃。
5.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
政治危机和政治风险的发生,经济衰退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大、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增加了人们对于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本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欧美国家的繁荣诱使一批资本从该国转移至欧美国家。
二、关于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一)通过贸易渠道。
主要方式有:1.伪造贸易凭证,制作货到付款、信用证及托收项下的假合同和假进出口单据,以进口付汇、出口收汇的名义进行骗汇套汇,或伪造贸易凭证骗取国家退税资金,致使资本外逃。
2.虚报进出口商品价格。
伪造进出口商品的发票价格,使其偏离贸易的实际合同价格。
表现为高报进口,低报出口。
或将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的差价以佣金、折扣的形式留存于境外。
3.提前或推迟贸易结算时间。
本国出口商将交易结算时间推后,而进口商将结算时间提前,把资金滞留于境外,导致实际的资本外逃。
4.跨国公司或关联企业利用转移定价方式转移资本,或将境外投资收益直接留存境外,实现资本转移。
(二)通过非贸易渠道。
如以支付佣金或国外旅游费用的名义,或以支付特权使用费、投标保证金、运费、国际邮政费、电信业务费、咨询费等名义向银行购汇或从其外汇账户中支出。
(三)通过投资和融资渠道。
1.融资渠道:(1)以外商投资或对外借款的名义,实际外资不进入,以支付收益或偿还利息和本金的形式汇出资金,或将验资后的投资款或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作为“外债”登记,使下一步资本流出成为合法。
(2)与外商串通,高报外方技术和实物投资价值,或本国方替外方垫付投资资金,通过虚报外商直接投资形成事实上的外逃。
(3)货币互换。
境内企业直接在境内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进行各种支付,境外企业在境外以约定的汇率折成外币偿还。
或通过高估外商投资的进口设备和技术的价值,低估中方对外投资资产的价值,形成资本外逃。
(4)在向境外筹资过程中改变借款或证券认购与包销条件,将部分资金留在境外。
2.投资渠道:(1)以对外投资的名义,将资本转移到境外,以个人名义注册,化公为私;或低估对外投资资产的价值,将差额转移到个人账户。
在买壳上市、国际企业收购和兼并的投资活动中,大量国有资产向境外流失。
(2)隐瞒、截留境外投资收益和镒价收入,用于再投资。
(3)通过内部价格转移,抬高从国外公司进口的设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值,而压低国内出口产品的价格。
(四)通过其他渠道进行的资本转移。
1.金融机构和外汇管理部门内部违法违规操作形成的资本外逃。
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外汇管理部门为客户违规划汇资金,或者内部个别工作人员与不法分子串通,乱放外汇贷款,滥开信用证等,为资本非法转移提供方便。
2.通过多次违规超限额携钞出境,或将应用作境外个人消费资金转成资本,形成资本外逃,或者通过“地下钱庄“和“手机银行“等境内外串通交割方式进行非法资本转移。
三、关于资本外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破坏资本的正常形成,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资本外逃一方面减少外汇储备,由于外汇约束效应,政府减少公共投资或抑制进口等拉动经济的活动,使经济衰退或引发信心危机;另一方面,国内资本流向国外,将国内储蓄分流,由于储蓄约束效应,要保持资本供求平衡,则必须扩大出口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弥补储蓄缺口,或减少国内的投资,或抑制国内需求、减少产出。
后两种情况将减少国内投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g=s/k的公式说明,当产出率k一定时,资本积累率s就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率g的唯一因素。
资本外逃削弱该国经济的发展后劲,减缓其经济的发展速度。
2.削弱政府的税基,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资本外逃到国内,势必会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侵蚀税收的基础。
尤其是在“过渡性”资本外逃中,“过渡性”外逃资本也以“外资”的身份享受税收优惠,使国家的税收大量流失。
3.降低外逃国利用外资的效果,加重债务负担。
尤其是过渡性资本外逃,本应在国内直接利用的资本却要通过外逃后再内流被间接利用,增加了一国的投资成本。
在资本外逃恶化时,一方面政府的对外借款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借入的外汇资金可能又以资本外逃的形式流出,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削弱一国的偿债能力。
4.恶化收入分配状况。
如果资本外逃后一国发生金融波动,那些没有转移出去的资产则可能承担巨大的风险,甚至遭受损失。
境内的贫困人口需要为外逃资本承担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融资成本提高等支付成本,从而会加大贫富差距。
另外,在资本外逃后,政府会转而向流动性低、或者没有流动性的资产(如土地、劳动力)转移税收负担,从而会拉大收入差距,降低国内消费和就业水平。
5.危害国家经济安全。
作为实现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的重要途径,资本外逃增加了国内的腐败程度。
由于资本外逃伴随着国有资产流失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二)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1.直接影响资本项目的平衡。
短期内,大规模突发性的资本外逃使本国资本项目突然恶化,使本币汇率过度下跌。
政府将动用外汇储备以维持现有汇率,外汇储备的大幅下降将影响该国的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资本项目的失衡和资本外逃。
长期内,资本外逃将引起通货膨胀和本币贬值,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风险增大,导致外国对该国的长期直接投资呈下降趋势。
资本外逃也对本国的长期债务产生不利影响,本币贬值使长期债务还本付息额远高于贬值之前,偿债负担加剧。
2.经常项目受到影响。
从贸易收支看,资本外逃使本币汇率贬值,根据“j曲线”效应,该国贸易收支先有逆差,后有顺差。
从非贸易收支来看,可能出现持续逆差。
因为由于通货膨胀和投资环境的恶化,人们将本币兑换成外币汇往国外,而外资企业将利息甚至本金加快返回母国,单方面转移账户出现大量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