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立的线控制动厂家只有博世、大陆和ZF TRW三家,L3-L4的线控制动

合集下载

线控底盘赛道,自主发展正当时

线控底盘赛道,自主发展正当时

线控底盘赛道,自主发展正当时作者:蒿继深来源:《汽车纵横》2022年第10期随着中国大力推动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革命,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自主品牌凭借电动化和智能化先发优势在新能源车时代实现品牌向上,开始抢占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市场份额。

2022年上半年传统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新能源份额提升至 57.5%,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提升至 34.3%。

在中高端车型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智能化配置渗透率相较合资和外资品牌具备优势。

自主零部件企业背靠我国自主整车企业,凭借本土化及快速响应优势,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市场获得更多配套机会,在产业链重塑中迎来发展机遇。

传统燃油车的底盘系统机械、液压零部件繁多,结构复杂,能效利用低,无法适应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和满足自动驾驶对车辆操控和安全的需求。

线控底盘以电信号代替传统式的机械设备、液压机或气动式等类型的联接,具有结构紧凑、响应速度快与控制精度高的优点,更加匹配电动智能汽车。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推动下,线控底盘发展迅速,自主供应商借助变革机遇奋起直追,叠加中国速度、性价比、整零协同优势,在线控底盘领域或将诞生全球性的零部件龙头企业。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跑在世界前列,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地位愈发重要,成为汽车供应链变革中的新中心。

在电动化、智能化驱动下,汽车底盘迎来换道晋级的新时代。

中国品牌有望打破欧美日底盘供应链的强势地位,在线控底盘领域实现赶超。

线控底盘由转向、制动、换挡、油门和悬架五大系统构成。

线控换挡和线控油门门槛较低,现在已经较为普及。

空气悬架可以提高电动车型竞争力,成为高端品牌增配的主要产品之一,开启了空气悬架在中国应用加速的新局面。

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与车辆驾驶安全高度相关,是支撑高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关键,是线控底盘的核心,目前正处于技术的进化和发展阶段,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自主品牌突破的重点领域。

线控制动系统可分为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

[分享]线控技术

[分享]线控技术

SBW的英文全称是Steering By Wire。

中文意思是“线控转向系统”。

该系统去掉了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减轻了大约5kg重量,消除了路面的冲击,具有降低噪声和隔振等优点。

目前国外著名汽车公司和汽车零部件厂家竞相研究具有智能化的新一代转向系统,如美国Delphi公司、TRW公司、日木三菱公司、Koyo公司、德国Bosch公司、ZF公司、BMW公司等都相继在研制各自的SBW系统,国内也开始涉足这一相关研究领域。

SBW系统由方向盘模块、转向执行模块和ECU3个主要部分以及自动防故障系统、电源等辅助模块组成。

方向盘模块包括方向盘、方向盘转角、力矩传感器、方向盘回正力矩电机。

方向盘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驾驶员的转向意图(通过测量方向盘转角)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递给主控制器;同时接受ECU送来的力矩信号,产生方向盘回正力矩以提供给驾驶员相应的路感信号。

转向执行模块包括前轮转角传感器、转向执行电机、转向电机控制器和前轮转向组件等。

转向执行模块的功能是接受ECU的命令,控制转向电机实现要求的前轮转角,完成驾驶员的转向意图。

ECU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判别汽车的运动状态,向方向盘回正力电机和转向电机发送命令,控制两个电机的工作。

自动防故障系统是线控转向系的重要模块,它包括一系列监控和实施算法,针对不同的故障形式和等级作出相应处理,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汽车的正常行驶。

汽车的安全性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因而故障的自动检测和自动处理是线控转向系统最重要的组成系统之一。

SBW的工作原理是当转向盘转动时,转向传感器和转向角传感器将测量到的驾驶员转矩和转向盘的转角转变成电信号输入到ECU,ECU依据车速传感器和安装在转向传动机构上的位移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转矩反馈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并根据转向力模拟,生成反馈转矩,控制转向电动机的旋转方向、转矩大小和旋转角度,通过机械转向装置控制转向轮的转向位置,使汽车沿着驾驶员期望的轨迹行驶。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最新版课件-项目五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最新版课件-项目五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2、线控驱动系统认知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图5-2-3传统汽车线控驱动系统控制方式图
2、线控驱动系统认知
(2)电动汽车线控驱动系统
图5-2-4 电动汽车线控驱动系统控制原理图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如图5-2-4所示,由于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单 元(VCU)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接收车速信号、 加速度信号以及加速踏板位移信号,实现扭矩需 求的计算,然后发送转矩指令给电机控制单元, 进行电机转矩的控制,所以通过整车控制单元 VCU的速度控制接囗来实现线控驱动控制。
学习目标
1. 掌握线控驱动系统的概念 2. 掌握线控驱动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3. 了解线控驱动系统的分类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理论知识
一、线控驱动系统简介 二、线控驱动系统结构 三、线控驱动系统分类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2、线控驱动系统认知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一、线控驱动系统简介
线控技术认知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图5-1线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图
由于线控系统取消了传统的气动、液压及机械连接,取而代之的是传感器、控制单元及电磁执 行机构,所以具有安全、响应快、维护费用低、安装测试简单快捷的优点。智能网联线控技术主要 包括线控转向技术、线控制动技术、线控驱动技术、线控换挡技术和线控悬架技术等。
1、线控转向系统认知
二、线控转向系统结构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前轮
1 2
3 前轮
故障处 理ECU
ECU
6
指令
传感器信号
4


1:故障执行电机

2:转向执行电机
5
3:轮速传感器 4:转角传感器

乘用车线控制动系统研究综述

乘用车线控制动系统研究综述

乘用车线控制动系统研究综述【摘要】线控制动技术(Brake-by-Wire)是近年来话题越发火热的智能汽车线控底盘的关键技术。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液压制动EHB(Electro-Hydraulic Brake)系统和电子机械制动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系统的原理、国内外研究以及产品现状,得出现如今汽车底盘制动系统正在发生大的变化,迎来新的变革这一结论,线控制动技术正在快速应用于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各种车辆,同时线控制动也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关键词:线控制动;EHB;EMB中图分类号:U496.720 引言汽车新四化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之一,不仅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载体,同时也将推进新技术与传统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重塑汽车产业的生态体系。

智能汽车需要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相关技术匹配,新型智能线控底盘是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

线控技术最早出现在飞机上,依靠电子信号经汽车通讯网络来传输如转向、制动等操作要求,信号载体为电子线束,传统的机械以及液压系统也被电子执行器取代。

传统制动系统是基于真空助力器的液压制动系统,其所需真空来自发动机负压。

随着电动汽车的出现,电子真空泵(EVP)作为一种提供负压的补充产品也出现了。

而如今,电动汽车更倾向于采用电动助力器,完全依靠电机助力实现制动。

根据乘用车线控制动系统的实现方式不同,目前可将线控制动系统分为两类:电子液压制动(EHB)系统和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

其中,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利用电子技术和液压技术相结合,实现精确控制制动力的输出;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则通过电子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相结合,实现制动力的控制和输出。

通过对乘用车线控制动系统实现形式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线控制动技术的发展不仅完善了传统液压制动系统,还提出了新的途径和方向。

这些新兴的线控制动系统技术将为智能汽车的制动系统带来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整个制动行业朝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2023年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线控制动系统也越来越重要。

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制动、转向和加速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汽车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控制系统的品质和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市场规模全球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预计在未来几年中,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以上,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扩大至500亿美元。

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市场中,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市场。

这些国家的汽车销售量增长非常迅速,对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市场竞争目前,全球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市场处于激烈竞争状态。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欧美和日本的知名汽车制造商,例如戴姆勒、宝马、福特、通用等。

此外,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制造商也在快速崛起,开始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行业中,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关键因素。

高品质的控制系统能够使汽车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

因此,制造商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趋势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线控制动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这一行业将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将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品质。

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制造商将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使产品更加先进、高效和环保。

其次,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将越来越智能化。

未来,控制系统将具有更多的智能化功能,例如自动驾驶、自动刹车和自动泊车等。

最后,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将越来越专业化。

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将注重自身的特色,推出专业化的控制系统。

同时,不同种类的车型也有不同的需求,给控制系统的生产商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结论总的来说,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行业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市场竞争激烈。

未来,这一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保持领先地位。

外资垄断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

外资垄断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

【外资垄断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2012年11月14日09:35来源:中国汽车报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自主乏力在汽车制动系统配套方面,我国整车企业基本上形成以BOSCH、TEVES、V ALEO等在华独资、中外合资的企业配套为主的局面。

美系车如上海通用等整车企业以DELPHI、TRW的在华中外合资企业成为配套主力,如上海德尔福底盘公司、廊坊卢卡斯、重庆南方天合等;日系品牌车如丰田、本田主要由日本ADVICS、AKEBONO、TOKICO、HITACHI等在华外商独资企业配套,如广州日信、天津爱德克斯、广州爱得克斯、苏州东机工、佛山捷贝等。

韩系品牌车如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主要由韩国MANDO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配套。

据记者了解,博世在中国ABS市场占有率约为78%。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早在2008年底我国乘用车用液压式ABS的普及率已升至90%以上。

但是,乘用车用液压式ABS基本被外资企业垄断,绝大部分产品需要进口,也有少部分供自大陆集团或TRW在中国的工厂。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大陆集团在上海的合资企业)2007年的产量达到113万台,占统计的6家ABS企业总产量的90.66%。

中国本土供应商中,虽然已有亚太机电、万向集团等成功地自主研发了乘用车用液压式ABS,但量产体制建设相对滞后。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寡头垄断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国外巨头已进入中国并全面布局。

车用电喷系统分为汽油电喷系统和柴油电喷系统,汽油电喷技术有较高的普及率,主要汽车企业均掌握了该技术。

而柴油电喷技术却被美国德尔福、德国博世和日本电装等几家企业所垄断,我国车用柴油电喷系统也都被国外品牌霸占。

国内企业购买的主要是博世、德尔福、电装三家企业的产品,博世产品约占中国电喷市场60%份额,德尔福占百分之十几,再次是马瑞利,电装只有在上柴、锡柴的产品中使用,本土电喷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5%。

国内发动机企业使用的电喷系统中,各个品牌电喷系统的比例也大体如此。

解读GKN、BOSCH和ZF三合一集成电驱系统(电驱动桥)

解读GKN、BOSCH和ZF三合一集成电驱系统(电驱动桥)

电动汽车三合一电驱系统技术是指将电控、电机和减速器集成为一体的技术,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演进,集成化设计将无可争辩地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一领域国内厂商也有涉及,国外的GKN、ZF和BOSCH相对走在前列,并已在部分车型上有所应用。

1GKN吉凯恩(纳铁福)GKN吉凯恩中国合资企业(纳铁福)将在上海工厂进行最新电驱动桥(eDrive) 技术的生产,将电动机、逆变器和eAxle减速箱置于同一封装空间。

▲GKN吉凯恩三合一电驱系统(电控+电机+减速器)▲GKN双速三合一电驱系统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近将Model S P85D的最高速度提高到了155英里每小时,3.2秒的冲刺速度达到了60英里每小时,但它仍然采用了单速的固定齿比减速器。

但宝马i8使用了一个紧凑的双速变速箱,除了提升最高车速作用明显以外,双速减速器对速度、扭矩的调节,也节省了电机的能量,使其动力输出曲线更加合理,使得续航里程有了明显增加。

2BOSCH博世博世Bosch近日发布了新动力系统e-axle电动轴,使电动轴驱动可提供更佳的续航力。

BOSCH e-axle将3个动力系统零件:马达、电力电子及变速箱合而为一,形成精实的单一机组。

由于这些零件具备极高的灵活性,电动轴可安装在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小型车、SUV,甚至是轻型卡车上博世BOSCH eAxle电驱动桥产品系列按照平台设计可实现输出功率从50kW到300kW,扭矩从1000NM到6000NM不同的变型产品。

产品输出功率为150kW,扭矩3800NM。

从展示剖面照片和左右特写可以看到左侧为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

电机上部为电机功率控制逆变器。

中间黑色接插件为低压通讯控制信号接插件。

右侧橘红色接插件为高压直流母线。

从左侧的特写中可以看到电机功率控制逆变器的大功率交流驱动母线已被集成到电机左侧,长度大幅减短。

电机的右侧为变速箱(减速齿轮结构)和输出轴。

博世BOSCH电驱动桥特点:扭矩范围1000~6000牛米功率范围50~300kW重量约90kg(e.g。

线控制动系统结构原理

线控制动系统结构原理

线控制动系统结构原理
线控制动系统是一种通过电信号控制汽车制动系统的装置。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制动踏板、感应器、控制单元、伺服机构和制动器。

制动踏板是驾驶员踩下去进行制动的部分,通过踩下踏板来产生制动的需求信号。

感应器是用来感知制动踏板行程的装置,它可以将踏板行程转化为电信号。

控制单元接收感应器的信号,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判断驾驶员对制动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制动策略。

控制单元还与车辆的其他系统进行通信,确保线控制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工作。

伺服机构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制动器的机构。

它接收控制单元的指令,并将信号转化为伺服力,驱动制动器产生相应的制动力。

制动器是用来实际产生制动力的装置。

它可以是液压制动器,电子制动器或其他类型的制动器。

它接收伺服机构产生的力,并将其转化为制动力,使车辆减速或停止。

整个线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产生制动需求信号,感应器将踏板行程转化为电信号,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并进行处理,伺服机构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的伺服力,驱动制动器产生制动力。

通过这种方式,线控制动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制动的准确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独立的线控制动厂家只有博世、大陆和ZF TRW
三家,L3/L4的线控制动
 线控制动是汽车技术门槛最高的领域,全球独立的线控制动厂家只有博世、大陆和ZF TRW三家。

其余几家都被整车厂控股,如爱信对应丰田,日信对应本田,万都和Mobis对应现代。

日立和日产的关系比较特殊,E-ACT 是全球最早的也最优秀的针对纯电新能源汽车的线控制动,专利权归日产,但是生产制造是日立负责。

 L2时代的线控制动可以分为燃油车、混动、纯电三大类,燃油车基本都采用ESP(ESC)做线控制动。

混动车基本都采用高压蓄能器为核心的间接型EHB(电液压制动)。

纯电车基本都采用直接型EHB,以电机直接推动主缸活塞。

 博世的iBooster是典型的直接型EHB。

iBooster前身为elektromechanischeBremskraftverstärker (ebkv)也就是ibooster,最早专利于1992年由德国Teves申请,后来大陆收购Teves。

2003年经大众进一步发展,2007年基本定型,2008年大众授权专利给博世,博世于2013年正式推出iboos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