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的“故事”

合集下载

张飞牛肉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张飞牛肉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张飞牛肉的历史典故
张飞牛肉的历史典故:
《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兄弟的故事,尽人皆知,但桃园之宴中的一道药膳“张飞牛肉”,就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了。

相传,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拜兄弟时,曾大摆酒席,为有可口的下酒菜,张飞把他多年制作牛肉的方法说出来,供厨师制作。

原来,张飞不仅是一位屠夫,而且是一名烹饪好手,他卤制的牛肉,味美可口。

宴席开始,弟兄们一边饮酒,一边吃牛肉,猜令划拳,好不高兴。

都称:“张飞牛肉好吃!张飞牛肉好吃!”
张飞牛肉的食材介绍:
张飞牛肉所用的作料既是药物又是香料,如卤水中放的陈皮、肉桂、八角、花椒等,故做出的牛肉不但没有药的苦味,而且还有扑鼻的香味。

具体制作方法是:陈皮6克,丁香3克,八角6克,小茴香10克,肉桂6克,草果2个,花椒6克,盐5克,味精3克,酱油15克,白糖20克,牛肉500克,大葱15克,姜10克,料酒15克。

首先将3公斤水烧沸,加入香料烧香(约35分钟),再加入盐、味精、白糖、料酒、姜、葱、牛肉,卤熟后即成。

而且张飞牛肉这道药膳具有温胃、补血之功效,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欢迎。

外国人吃三豆一汤故事

外国人吃三豆一汤故事

外国人吃三豆一汤故事
三豆合用,清暑利湿特给力
传统三豆饮的“三豆”,指的是绿豆、黑豆、赤小豆。

该药膳是从《本草纲目》记载的“扁鹊三豆饮”转化而来。

三豆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

此汤中,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因此,三豆饮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

这样一来,一般人群经常服食适量的三豆饮,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三豆饮(成人版)
方法:成人用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温水浸泡半天后),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150~200毫升,加适量白糖或冰糖(白糖、冰糖均属平性),连豆带汤服下即可。

三豆饮虽好,但这类人不适合喝
三豆饮特别适合气虚和阴虚体质的人。

这类人群怕热,心烦意乱,口干舌燥,全身疲怠乏力,食欲不振,自汗,下肢有袜痕、轻度水肿等。

但阳虚体质人群,则不大适合。

因为三豆饮本质上还是偏凉的,这类人喝了之后反而易生寒湿。

什么是阳虚体质呢?
这类人怕冷,喜欢热饮、夏天怕空调、四肢发凉,吃生冷食物易呕吐、腹泻。

如果有这些表现,原则上都不宜服食传统配方的三豆饮。

孩子喝,把赤小豆换成黄豆
两百多年前,我国医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就指出了三豆汤消痱除疮的作用,说是每日煮汤给小儿吃,孩子出痘出疹的机会越来越少。

不过,儿童喝三豆饮,推荐用黄豆替代赤小豆。

因为相比于赤小豆,黄豆健脾益气的作用更出色。

儿童的脾胃虚弱,暑天汗多,腠理开泄,气液容易耗伤,需要养中气、生津液,黄豆是这方面的能将。

“红楼梦”里的药膳方冰糖燕窝粥

“红楼梦”里的药膳方冰糖燕窝粥

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

这时,宝钗前来探望,为黛玉推荐了一个药膳方,即冰糖燕窝粥。

宝钗认为“以食为养”很重要。

并随后赠给黛玉燕窝等,供她康养食用。

黛玉为何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黛玉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季节性发作。

这种季节性发作的咳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典型特征之一,而且恰是春、秋季节交替时更容易诱发。

冰糖燕窝粥点墨轩原文中,宝钗提到“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太医处方之弊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从中可知,黛玉的顽疾未能得以痊愈。

从对症治疗的角度而言,黛玉的疾病是“年年复发”“年年加重”,很难评价治疗有效。

宝钗从一个略懂医学的非专业人士的角度分析处方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

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实际上这一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参是一种珍贵药材,《神农本草经》里提到65HEALTHY LIFE-NURTURING文/刘鑫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TCM宝钗献妙方“人参味甘微寒,无毒。

主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有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气生津、补虚扶正、延年益寿的功效,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

宝钗提到的另一味药——肉桂,为“温里之要药”,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等作用。

所以,人参、肉桂均具有明显的补益作用,用于治疗阳虚、气虚的患者。

而黛玉当时的状态是“茶饭不思”“食欲极差”,这就显示她本身处于一个脾胃运化、受纳功能的障碍。

补益药物从摄入到发挥作用,也需要经历一个肠道吸收的过程,如果胃肠功能本虚,可能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燕窝的归经,首载于《本草求真》:“燕窝专入肺、脾、肾。

关于药膳的故事

关于药膳的故事

关于药膳的故事
药膳是一种既能美味又能滋补身体的食物,它在中国的历史上已有数千年的传承。

药膳的概念源于中国的中医理论,它以药物材料为主要原料,配以食材调味,制成具有保健功效的菜肴。

药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药食并用的饮食习惯。

据说唐朝贵妇们最喜欢的就是吃药膳,她们认为药膳能够美容养颜,延年益寿。

明代徐霞客也曾在其游记中提到过药膳,他认为药膳能够调养脾胃,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药膳的制作需要选用一些具有特定药用价值的食材,如枸杞、黄芪、人参等,这些食材被称为药材。

药材的选择需要根据人体的不同需求和病症来选取不同的食材。

药材与食材的搭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药膳的烹饪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少油少盐,尽量用清淡的调味品,以保证药材的功效不受破坏。

同时,药膳的烹饪时间也需要掌握好,过久过短都会影响药材的功效。

药膳在现代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作为简单的家常菜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治疗病症或保健养生。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药膳的药用价值,许多药材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有效地调理身体机能,预防疾病。

总之,药膳是中华美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食品,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还能够为我们带来无限的美味和健康。

我们应该多了解和研究药膳,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享受它带来的益处。

李时珍药膳故事

李时珍药膳故事

李时珍药膳故事在中国医学史上,李时珍可谓是一位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物。

他是一名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植物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医药文化传承者。

在他的一生中,他提出了许多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并创作了《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史上的重要著作。

李时珍不仅在药物研究方面有深刻的造诣,而且在药膳烹饪方面也是多有研究。

他曾经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药膳方案,通过药膳的疗效,他打破了以往医学的狭隘观念,认为药物只是医学造诣的一部分,食物也同样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成分。

据说,李时珍曾经得到了一位老翁的讲解,让他认识到了药膳的重要性。

那个老翁叫王愈,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他在渭南青龙山中长寿洞中演练锻炼身体,长寿不老,曾为五代时期著名的唐玄宗皇后杨贵妃所请,也曾为利玛窦、徐霞客、李时珍等知名学者提供素食茶点,向他们传授素食养生菜肴技法。

他抱怨肉类腥臭,特别是猪肉难吞,而且还会引起口臭、口渴、口疮等身体不适,他更倡导吃一些野菜野果、五谷杂粮,对身体有益。

在王愈的指导下,李时珍开始对药膳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后的疗效。

李时珍熟知中药材的各种功效,从中发掘食疗的奥秘,在药物与食品调味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造出改善疾病的食谱和养生菜肴。

例如,他以杏仁、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等为原材料,熬制出益智汤,据说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把小米制成小米饭,再加上荷叶、茯苓等药材,制作出开胃健脾的薏米糯米粥;还有治疗感冒的口蘑姜丝汤,煮料酒鸡清汤等等。

在药膳制作方面,李时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独特的。

他认为,药膳的制作与中草药的炮制是类似的,都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功效。

他不仅注重食材的品质,还注重食材之间的搭配,在烹饪过程中,他善于发挥食材的营养价值和药效,将药、食融为一体。

李时珍的药膳理论对现代药膳的制作有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健康的饮食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关键,通过吃得健康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一理念受到了现代人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药膳的制作和食用。

一杯菌汤的故事

一杯菌汤的故事

一杯菌汤的故事(原创版2篇)目录(篇1)1.一杯菌汤的故事的概括2.菌汤的介绍3.菌汤的起源和历史4.菌汤的制作方法5.菌汤的营养价值6.结论正文(篇1)一杯菌汤的故事的概括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菌汤是一种常见的药膳,具有多种功效。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关于一杯菌汤的故事,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饮品,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菌汤的介绍菌汤是以各种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经过长时间的熬制而成的一种汤。

它包含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和改善肠道健康。

菌汤的起源和历史据传,菌汤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最初的菌汤是由天然的食用菌类熬制而成,后来随着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人工培养的菌类来制作菌汤。

菌汤的制作方法制作菌汤的过程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类,如香菇、金针菇、木耳等。

将这些菌类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熬制。

在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时地搅拌,以免糊底。

当菌类煮软后,可以加入一些调料和药材,如枸杞、红枣、黄芪等,进一步增强其功效。

菌汤的营养价值菌汤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有助于增强体力。

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钙、钾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骨骼健康。

结论一杯小小的菌汤,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目录(篇2)1.一杯菌汤的故事的概括2.故事的背景介绍3.故事情节分析4.故事的深层含义5.总结正文(篇2)一、一杯菌汤的故事的概括《一杯菌汤的故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小明的年轻人,在面对困境时,通过一杯菌汤的帮助,最终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二、故事的背景介绍小明的家乡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偏远山区,由于当地经济落后,人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小明从小就立志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三、故事情节分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结识了一位名叫小华的年轻人,他是一位菌菇专家。

关于四物汤故事

关于四物汤故事

关于四物汤故事
四物汤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由蔺道人所创。

他隐居在一个小山村,将治疗外伤的经验传授给了邻居,后来这位邻居成了外科高手,并把道人传的方子出版成书,其中就有四物汤。

因为活血、养血效果很好,这个方子就广泛地用开了,后来更成了中医养血类方剂的祖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四物汤的史料或咨询中医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四物汤是一道传统药膳,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材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膳。

四物汤药方最早记载于唐朝的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应用较为广泛的药方则是取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的记载。

一般来说,它具有补血调经的效果,可减缓女性的痛经。

四物汤被誉为“妇科第一方”,“血证立法”;“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及“妇女之圣药”等。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黑芝麻糊的历史故事

黑芝麻糊的历史故事

黑芝麻糊的历史故事黑芝麻糊是一道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传统食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和青睐。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故事。

据史书记载,黑芝麻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当时,黑芝麻糊还不为人们所熟知,只是作为一种药膳用途而存在。

据说,当时的医生们将黑芝麻研磨成粉末,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和滋补身体。

传说黑芝麻糊不仅具有滋补养颜的功效,还能够延年益寿。

慢慢地,黑芝麻糊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种美味的点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芝麻糊的制作方法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宋朝时期,黑芝麻糊的制作逐渐工业化起来。

当时的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黑芝麻炒熟,然后磨成粉末,再与水以及其他配料搅拌均匀。

由于采用传统磨制方法,黑芝麻糊的颜色更加纯黑,味道更加浓郁。

到了明清时期,黑芝麻糊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个时期,黑芝麻糊的制作方法开始兼具药膳和美食的双重功能。

此时已经发展出了将黑芝麻糊与糖、蜂蜜等搭配的做法,使得黑芝麻糊的口感更加丰富,更具诱人的甜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黑芝麻糊再度流行起来。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黑芝麻糊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健康脂肪和膳食纤维等。

而且,黑芝麻糊还具有补血护肤的功效,可以改善皮肤暗黄、皱纹增多等问题。

因此,黑芝麻糊成为了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选择。

在现代生活中,黑芝麻糊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

人们在早餐或下午茶时间常常会选择一杯热腾腾、香气四溢的黑芝麻糊,来平衡营养和增加体力。

同时,黑芝麻糊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礼品,很多人会选择将它作为馈赠亲友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黑芝麻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改良,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美食。

它不仅口感浓郁、营养丰富,还有益于健康和美容。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黑芝麻糊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味和健康的追求,它的历史也见证了人们对美食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