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概率的简单应用

合集下载

《第九章_概率的简单应用》小结与思考

《第九章_概率的简单应用》小结与思考

识框图
小结与思考,梳理本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章的学习内容,初步
概率的简单应用 概率的统计定义
形成知识网络
2、本章探讨了概率在现实生活中若干应用的三个实例: 抽签的方法合理吗 概率帮你做估计 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 回顾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二、问题探索 1、在摸排游戏中,有两组牌,每组 3 张,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是
(2)这 30 户家庭的月用水量见下表:
月用水量
46711111
( m3 )
245680
数学的意识和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问2题的能力;体会概 5 率模型的作用,以及
运用概率思考问题
户数
1 2 3 3 2 5 3 4 4 的2特点,初步形成用
① 这 30 户家庭的人均日用水量;(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 随 机 观 念 观 察 和 分
数字之积为奇数,小明胜;数字之积为偶数,小丽胜。这个游 戏对双方公平吗
学生小结与思 考,互相交流,深化 理解知识,进一步培 养自己主动应用数 学的意识和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交流 合作
计算各自的概 率,建立概率模型
自主探究,交流
1
3
12
5
21 34
6
4
合作 计算各自的概
率,建立概率模型, 并安排学生板演,大 胆讲评
精确到 0.001m3 )
析问题的意识。
(3)根据上述数据,试估计该小区的日用水量(精确到1m3 ) 三、拓展与延伸
保险公司的一张关于某地区的生命表的部分摘录如下:

活到该年龄的人数
在该年龄的死亡人


4
80500

概率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简单应用

概率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简单应用

概率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简单应用摘要: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出发介绍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出概率方法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简洁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概率论;数学期望;相关系数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它常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了数学期望;小概率事件;全概率公式;相关系数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突然停电,山洪,雪崩等。

因此小概率事件是不可忽视的。

又如数学期望无论从计划还是从决策观点看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不自觉的利用它从而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从下面的几个具体的实例我们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这一点。

一、日常生活中的小概率原理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个贝努利大数定理: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记事件 A 发生的次数为A n ,p 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

则对于任意正数0ε<,有lim (||)0A n n P p n ε→∞-≥= 或 lim (||)1A n n P p nε→∞-<= 根据贝努利大数定律,事件A 发生的频率/A n n 依概率收敛于事件A 发生的概p 。

就是说A ,当n 很大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与概率有较大偏差的可能性非常小。

假如某事件A 发生的概率很小。

由实际推断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便可以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代替概率。

倘若某事件A 发生的概率很小,则它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也应该很小。

例如,若0.001α=,则大体上在10000 次试验中,才能出现1 次。

1、假设推断中的应用有朋自远方来,他“乘坐火车”(设为事件A1)的可能性为0.3,乘火车迟到的可能性为14,他“乘船”(设为事件A2)的可能性为0.2,乘船迟到的可能性为13,他“乘汽车”(设为事件A2) 的可能性为0.1,乘汽车迟到的可能性为1/15,他“乘飞机”(设为事件A4)的可能性为0.4,乘飞机迟到的可能性为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概率的简单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概率的简单应用

2019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概率的简单应用知识点总结一、求复杂事件的概率:1.有些随机事件不可能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其发生的概率,只能用试验、统计的方法估计其发生的概率。

2.对于作何一个随机事件都有一个固定的概率客观存在。

3.对随机事件做大量试验时,根据重复试验的特征,我们确定概率时应当注意几点:(1)尽量经历反复实验的过程,不能想当然的作出判断;(2)做实验时应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3)实验的次数要足够多,不能太少;(4)把每一次实验的结果准确,实时的做好记录;(5)分阶段分别从第一次起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并把这些频率用折线统计图直观的表示出来;(6)观察分析统计图,找出频率变化的逐渐稳定值,并用这个稳定值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这种估计概率的方法的优点是直观,缺点是估计值必须在实验后才能得到,无法事件预测。

二、判断游戏公平: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三、概率综合运用:概率可以和很多知识综合命题,主要涉及平面图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函数等。

常见考法(1)判断游戏是否公平是概率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考热点,这类问题有两类一类是计算游戏双方的获胜理论概率,另一类是计算游戏双方的理论得分;(2)概率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命题者经常以摸球、抛硬币、转转盘、抽扑克这些既熟悉又感兴趣的事为载体,设计问题。

误区提醒进行摸球、抽卡片等实验时,没有注意“有序”还是“无序”、“有放回”还是“无放回”故造成求解错误。

【典型例题】(2019广东汕头)分别把带有指针的圆形转盘A、B分成4等份、3等份的扇形区域,并在每一小区域内标上数字(如图所示).欢欢、乐乐两人玩转盘游戏,游戏规则是: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时,若指针所指两区域的数字之积为奇数,则欢欢胜;若指针所指两区域的数字之积为偶数,则乐乐胜;若有指针落在分割线上,则无效,需重新转动转盘.(1)试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欢欢获胜的概率;要练说,得练看。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概率的简单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概率的简单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概率定义的理解:学生对概率的定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他们理解概率的含义。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解决概率问题时,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观的思维方式,而不够注重逻辑推理和严谨证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运用列表法、树状图等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对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认识不足,教师应通过举例、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他们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某彩票游戏中,从1至35中随机抽取5个数字,中奖的条件是5个数字完全一致。求中奖的概率。
3.思考与讨论: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例题: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甲队胜、乙队胜和平局的概率分别是0.4、0.3和0.3。假设比赛结果是独立的,求以下问题的概率:
(1)甲队连续两场比赛都胜的概率是多少?
(2)甲队至少胜一场的概率是多少?
4.总结反思: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概率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他们的思考。
2.鼓励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相互讨论,培养合作精神,但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概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过程: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概率实验或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

2.3 概率的简单应用

2.3 概率的简单应用
1.什么叫概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叫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2.概率的计算公式:
若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总数为n,事件A发
生的可能结果数为m,则P(A)= m
3.估计概率
n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在
大量重复的实验中发现频率接近于哪个数,把这个
数作为概率.
1.如果有人买了彩票,一定希望知道中奖的概率有 多大.那么怎么样来估计中奖的概率呢?
个有效数字)
年龄x
(1)某人今年61岁,他当年死亡的概率. 0
1
10853
(2对出)某l生Px人、的今d每8x年61的730610含8岁050义,≈0他举00人当.例0,年说1活死2明5到亡:13的对0岁概于率.
30 31 61
的这P人一数年97l龄73580死8=95亡697的≈66人011.数0人0d(30x0==80738505)5人,,
个有效数字)
(4)一个80岁的人在当年死亡的
概率是多少?
P=
d80 l80
=
33348 456246

0.07309
(5)一个63岁的人,他活到82岁的
概率是多少?
P=
l82 l63
=
389141 845026

0.4605
(6)如果有10000个80岁的人参加
寿险投保,当年死亡的人均赔偿金
为a元,那么估计保险公司需支付当
2.出门旅行的人希望知道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发 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生产和科研 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每张奖券获奖的
可能性相同,以每10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 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问1张奖 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概率2.3 互斥事件

概率2.3 互斥事件

2.3互斥事件[学习目标] 1.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定义,会判断所给事件的类型.2.掌握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并会应用.3.正确理解互斥、对立事件的关系,并能正确区分判断.知识点一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发生是指思考(1)在掷骰子的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点数为1},事件B={出现的点数为奇数},事件A与事件B应有怎样的关系?(2)判断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的条件是什么?知识点二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1)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1之间,从而任何事件的概率在0~1之间,即.(2) 的概率为1.(3) 的概率为0.2.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A发生的频数与B发生的频数之和,从而A+B的频率f n(A+B)=f n(A)+f n(B),则概率的加法公式为P(A+B)=.3.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P(A+B)=1.再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P(A+B)=P(A)+P(B),得P(A)=.题型一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例1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判断上面给出的每对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反思与感悟 1.要判断两个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只需要分别找出各个事件包含的所有结果,看它们之间能不能同时发生.在互斥的前提下,看两个事件的和事件是否为必然事件,从而可判断是否为对立事件.2.考虑事件的结果间是否有交事件.可考虑利用Venn图分析,对于较难判断的关系,也可考虑列出全部结果,再进行分析.跟踪训练1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下列各对事件中,互斥而不对立的是()A.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B.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C.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D.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题型二和事件的概念例2在掷骰子的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例如,事件C1={出现1点},事件C2={出现2点},事件C3={出现3点},事件C4={出现4点},事件C5={出现5点},事件C6={出现6点},事件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事件D2={出现的点数大于3},事件D3={出现的点数小于5},事件E={出现的点数小于7},事件F={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事件G={出现的点数为奇数},请根据上述定义的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请举出符合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的事件;(2)利用和事件的定义,判断上述哪些事件是和事件.反思与感悟事件间运算方法:(1)利用事件间运算的定义.列出同一条件下的试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分析并利用这些结果进行事件间的运算.(2)利用Venn图.借助集合间运算的思想,分析同一条件下的试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把这些结果在图中列出,进行运算.跟踪训练2盒子里有6个红球,4个白球,现从中任取3个球,设事件A={3个球中有一个红球,两个白球},事件B={3个球中有两个红球,一个白球},事件C={3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红球},事件D={3个球中既有红球又有白球}.则:(1)事件D与事件A、B是什么样的运算关系?(2)事件C与事件A的交事件是什么事件?题型三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例3同时抛掷两枚骰子,求至少有一个5点或6点的概率.反思与感悟 1.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P(A+B)=P(A)+P(B).2.对于一个较复杂的事件,一般将其分解成几个简单的事件,当这些事件彼此互斥时,原事件的概率就是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和.3.当求解的问题中有“至多”、“至少”、“最少”等关键词语时,常常考虑其反面,通过求其反面,然后转化为所求问题.跟踪训练3某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这个射手一次射击中射中的环数低于7环的概率.求复杂事件的概率例4 玻璃盒里装有红球、黑球、白球、绿球共12个,从中任取1球,设事件A 为“取出1个红球”,事件B 为“取出1个黑球”,事件C 为“取出1个白球”,事件D 为“取出1个绿球”.已知P (A )=512,P (B )=13,P (C )=16,P (D )=112.(1)求“取出1个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 (2)求“取出1个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解后反思 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彼此互斥事件的和;二是先求对立事件的概率,再求所求事件的概率,即P (A )=1-P (B )(B 是A 的对立事件).1.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斥未必对立,对立一定互斥.2.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一个很基本的计算公式,解题时要在具体的情景中判断各事件间是否互斥,只有互斥事件才能用概率加法公式P (A +B )=P (A )+P (B ). 3.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 (1)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彼此互斥事件的和事件; (2)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再求所求事件的概率.1.给出以下结论:①互斥事件一定对立;②对立事件一定互斥;③互斥事件不一定对立;④事件A 与B 的和事件的概率一定大于事件A 的概率;⑤事件A 与B 互斥,则有P (A )=1-P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2.对同一事件来说,若事件A 是必然事件,事件B 是不可能事件,则事件A 与事件B 的关系是( ) A .互斥不对立 B .对立不互斥 C .互斥且对立D .不互斥、不对立3.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 .“至少有1个白球”和“都是红球” B .“至少有1个白球”和“至多有1个红球” C .“恰有1个白球”和“恰有2个白球” D .“至多有1个白球”和“都是红球”4.对空中飞行的飞机连续射击两次,每次发射一枚炮弹,设A ={两次都击中飞机},B ={两次都没击中飞机},C ={恰有一弹击中飞机},D ={至少有一弹击中飞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A ⊆D B .B ∩D =∅ C .A ∪C =DD .A ∪C =B ∪D5.从集合{a ,b ,c ,d ,e }的所有子集中任取一个,若这个子集不是集合{a ,b ,c }的子集的概率是34,则该子集恰是集合{a ,b ,c }的子集的概率是( )A.35B.25C.14D.186.从几个数中任取实数x ,若x ∈(-∞,-1]的概率是0.3,x 是负数的概率是0.5,则x ∈(-1,0)的概率是________.7.同时抛掷两枚骰子,既不出现5点也不出现6点的概率为49,则5点或6点至少出现一个的概率是________.8.袋中装有红球、黑球、黄球、绿球共12个.从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的概率是13,取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512,取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是512.试求取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一、选择题1.已知P (A )=0.1,P (B )=0.2,则P (A +B )等于( ) A .0.3 B .0.2 C .0.1D .不确定2.若A 、B 是互斥事件,则( ) A .P (A +B )<1 B .P (A +B )=1 C .P (A +B )>1D .P (A +B )≤13.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丙级为次品.若生产中出现乙级品的概率为0.03,丙级品的概率为0.01,则对该产品抽查一件抽到正品的概率为( ) A .0.09 B .0.97 C .0.99D .0.964.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 .“至少有1个白球”和“都是红球” B .“至少有1个白球”和“至多有1个红球” C .“恰有1个白球”和“恰有2个白球” D .“至多有1个白球”和“都是红球”5.从1,2,3,…,9中任取两数,其中:①恰有一个偶数和恰有一个奇数;②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奇数和至少有一个偶数.则在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 ) A .① B .②④ C .③D .①③6.下列四个命题:①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②若A ,B 为两个事件,则P (A +B )=P (A )+P (B );③若事件A ,B ,C 两两互斥,则P (A )+P (B )+P (C )=1;④事件A ,B 满足P (A )+P (B )=1,则A ,B 是对立事件.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D .37.掷一枚骰子的试验中,出现各点的概率为16.事件A 表示“小于5的偶数点出现”,事件B表示“小于5的点数出现”,则一次试验中,事件A +B (B 表示事件B 的对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A.13B.12C.23D.56二、填空题8.若A ,B 为互斥事件,P (A )=0.4,P (A +B )=0.7,则P (B )=________.9.在一次教师联欢会上,到会的女教师比男教师多12人,从这些教师中随机挑选一人表演节目,若选中男教师的概率为920,则参加联欢会的教师共有________人.10.对一批产品的长度(单位:毫米)进行抽样检测,下图为检测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标准,产品长度在区间[20,25)上的为一等品,在区间[15,20)和区间[25,30)上的为二等品,在区间[10,15)和[30,35)上的为三等品.用频率估计概率,现从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则其为二等品的概率为________.三、解答题12.袋中装有红球、黑球、黄球、绿球共12个.从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的概率是13,取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512,取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是512.试求取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解 从袋中任取一球,记事件“取到红球”“取到黑球”“取到黄球”和“取到绿球”分别为A ,B ,C ,D ,则事件A ,B ,C ,D 显然是两两互斥的.由题意,得⎩⎨⎧P (A )=13, P (B +C )=512, P (C +D )=512, P (A +B +C +D )=1,即⎩⎨⎧P (B )+P (C )=512, P (C )+P (D )=512, 13+P (B )+P (C )+P (D )=1,解得⎩⎨⎧P (B )=14, P (C )=16, P (D )=14,故取到黑球的概率是14,取到黄球的概率是16,取到绿球的概率是14.13.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则:(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解(1)对任一个人,其血型为A,B,AB,O的事件分别为A′,B′,C′,D′,它们是互斥的.由已知得P(A′)=0.28,P(B′)=0.29,P(C′)=0.08,P(D′)=0.35.由于B,O型血可以输给B型血的人,因此“可以输血给B型血的人”为事件B′+D′,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得:P(B′+D′)=P(B′)+P(D′)=0.29+0.35=0.64.(2)由于A,AB型血不能输给B型血的人,因此“不能输血给B型血的人”为事件A′+C′,所以P(A′+C′)=P(A′)+P(C′)=0.28+0.08=0.36.[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模拟方法在概率方面的应用.2.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特点,会用公式计算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3.了解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一 几何概型的含义1.几何概型的定义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 内随机地投掷点M ,若点M 落在子区域G 1 G 的概率与G 1的面积成正比,而与G 的形状、位置无关,即P (点M 落在G 1)=G 1的面积G 的面积,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思考 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有何区别? 答 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异同点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思考 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什么? 答 首先考虑取点的区域,即要计算的区域的几何度量.题型一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 取一根长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有多大?解 如图,记“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 ”为事件A .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处在中间一段时,事件A 发生,因为中间一段的长度为1 m ,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13.反思与感悟 在求解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时,首先找到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D ,这时区域D 可能是一条线段或几条线段或曲线段,然后找到事件A 发生对应的区域d ,在找区域d 的过程中,确定边界点是问题的关键,但边界点是否取到却不影响事件A 的概率. 跟踪训练1 平面上画了一组彼此平行且相距2a 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r <a 的硬币任意投掷在平行线之间,求硬币不与任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解 设“硬币不与任一条平行线相碰”为事件A .如图,在两条相邻平行线间画出与平行线间距为r 的两条平行虚线,则当硬币中心落在两条虚线间时,与平行线不相碰.故P (A )=虚线间距离平行线间距离=2a -2r 2a =a -ra .题型二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 如图,射箭比赛的箭靶中有五个涂有不同颜色的圆环,从外向内分别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 cm ,靶心直径为12.2 cm ,运动员在一定距离外射箭,假设每箭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意一点是等可能的,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解 记“射中黄心”为事件B .因为中靶点随机地落在面积为⎝⎛⎭⎫14×π×1222cm 2的大圆内,而当中靶点落在面积为⎝⎛⎭⎫14×π×12.22cm 2的黄心内时,事件B 发生,所以事件B 发生的概率P (B )=14×π×12.2214×π×1222=0.01.反思与感悟 解此类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1)根据题意确定是不是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2)找出或构造出随机事件对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计算相关面积,套用公式从而求得随机事件的概率.跟踪训练2 一只海豚在水池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 m ,宽20 m 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 的概率.解 如图所示,区域Ω是长30 m 、宽20 m 的长方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事件A :“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 ”,问题可以理解为求海豚嘴尖出现在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由于区域Ω的面积为30×20=600(m 2),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0×20-26×16=184(m 2). 所以P (A )=184600=2375≈0.31.即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 的概率约为0.31. 题型三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3 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h ,在正三棱锥内取点M ,试求点M 到底面的距离小于h2的概率.解 如图,分别在SA ,SB ,SC 上取点A 1,B 1,C 1,使A 1,B 1,C 1分别为SA ,SB ,SC 的中点,则当点M 位于平面ABC 和平面A 1B 1C 1之间时,点M 到底面的距离小于h2.设△ABC 的面积为S ,由△ABC ∽△A 1B 1C 1,且相似比为2,得△A 1B 1C 1的面积为S4.由题意,知区域D (三棱锥S -ABC )的体积为13Sh ,区域d (三棱台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13Sh -13·S 4·h 2=13Sh ·78.所以点M 到底面的距离小于h 2的概率P =78.反思与感悟 如果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来度量,我们要结合问题的背景,选择好观察角度,准确找出基本事件所占的区域体积及事件A 所占的区域体积.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体积.跟踪训练3 一只小蜜蜂在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自由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正方体6个面的距离均大于1,称其为“安全飞行”,求蜜蜂“安全飞行”的概率. 解 依题意,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任意取一点,这个点到各面的距离均大于1.则满足题意的点区域为:位于该正方体中心的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满足题意的概率为P =1333=127.题型四 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射线OT 落在60°角的终边上,任作一条射线OA ,求射线OA 落在∠xOT 内的概率.解 以O 为起点作射线OA 是随机的,因而射线OA 落在任何位置都是等可能的,落在∠xOT 内的概率只与∠xOT 的大小有关,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于是,记事件B ={射线OA 落在∠xOT 内}. 因为∠xOT =60°,所以P (B )=60°360°=16.反思与感悟 当涉及射线的运动,扇形中有关落点区域问题时,常以角的大小作为区域度量来计算概率,切不可用线段代替,这是两种不同的度量手段.跟踪训练4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求AM <AC 的概率.解 因为CM 是∠ACB 内部的任意一条射线,而总的基本事件是∠ACB 的大小,即为90°, 所以作AC ′=AC ,且∠ACC ′=180°-45°2=67.5°.如图,当CM 在∠ACC ′内部的任意一个位置时,皆有AM <AC ′=AC ,即P (AM <AC )=67.5°90°=34.转化与化归思想例5 把长度为a 的木棒任意折成三段,求它们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分析 将长度为a 的木棒任意折成三段,要能够构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条件,进而求解即可.解 设将长度为a 的木棒任意折成三段的长分别为x ,y ,a -x -y ,则(x ,y )满足的条件为⎩⎪⎨⎪⎧0≤x ≤a ,0≤y ≤a ,0≤x +y ≤a ,它所构成的区域为图中的△AOB .设事件M ={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则当(x ,y )满足下列条件时,事件M 发生.⎩⎪⎨⎪⎧x +y >a -x -y ,x +a -x -y >y ,y +a -x -y >x ,即⎩⎪⎨⎪⎧x +y >a 2,y <a2,x <a 2,它所构成的区域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故P (M )=S 阴影S △AOB =12×⎝⎛⎭⎫a 2212×a 2=14.故满足条件的概率为14.解后反思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之转化为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一般地,有一个变量可以转化为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有两个变量可以转化为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有三个变量可以转化为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1.在区间[0,3]上任取一个数,则此数不大于2的概率是( ) A.13 B.12 C.23 D.79答案 C解析 此数不大于2的概率P =区间[0,2]的长度区间[0,3]的长度=23.2.在半径为2的球O 内任取一点P ,则|OP |>1的概率为( ) A.78 B.56 C.34 D.12 答案 A解析 问题相当于在以O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外,且在以O 为球心,2为半径的球内任取一点,所以P =43π×23-43π×1343π×23=78.3.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有一封闭曲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它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13,则阴影区域的面积是( )A.13B.23C.43 D .无法计算答案 C解析 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其结果有无限个,属于几何概型.设“落在阴影区域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构成的区域是阴影部分.设阴影区域的面积为S ,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面积是正方形的面积,则有P (A )=S 22=S 4=13,解得S =43.4.当你到一个红绿灯路口时,红灯的时间为30秒,黄灯的时间为5秒,绿灯的时间为45秒,那么你看到黄灯的概率是( ) A.112 B.38 C.116 D.56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80秒内路口的红、黄、绿灯是随机出现的,可以认为是无限次等可能出现的,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事件“看到黄灯”的时间长度为5秒,而整个灯的变换时间长度为80秒,据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看到黄灯的概率为P =580=116.5.在1 000 mL 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3 mL 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草履虫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31 000解析 由几何概型知,P =31 000.1.几何概型适用于试验结果是无穷多且事件是等可能发生的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主要用于解决与长度、面积、体积有关的题目.3.注意理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4.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的问题,利用几何概型公式求解,概率公式为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初中数学各个版本教材目录

初中数学各个版本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2 平行及其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第九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1 不等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2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12.2 作轴对称图形12.3 等腰三角形第13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六根13.3 实数第14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4.2 一次函数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 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15.3 整式的除法15.4 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16章分式16.1 分式16.2 分式的运算16.3 分式方程第17章反比例函数17.1 反比例函数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3 梯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2.3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3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24章圆24.1 圆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5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九年级下册第26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7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27.3 位似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生活中的图形1.2 我们周围的“数”1.3 计算工具的发展1.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第一章复习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2.1 负数的引入2.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3 相反数和绝对值2.4 有理数的加法2.5 有理数的减法2.6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7 有理数的乘法2.8 有理数的除法2.9 有理数的乘方2.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1 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2.12 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复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字母表示数3.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3.3 等式与方程3.4 等式的基本性质3.5 一元一次方程3.6 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第三章复习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4.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4.2 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3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4.4 点、线、面、体4.5 直线4.6 射线4.7 线段4.8 角及其表示4.9 角的分类4.10 角的度量4.11 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角的换算4.12 角平分线4.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14 相交线与平行线4.15 用电脑绘图第四章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单元综合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单元综合第七章整式的运算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单元综合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证明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单元综合第九章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单元综合八年级上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总体与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表示用电脑绘制统计图平均数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单元综合第十一章分式11.1 分式1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1.3 分式的乘除法11.4 分式的加减法11.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12.1 平方根12.2 立方根12.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12.4 无理数与实数12.5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12.6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2.7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十二章复习第十三章三角形13.1 三角形13.2 三角形的性质13.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3.4 全等三角形13.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3.6 等腰三角形13.7 直角三角形13.8 基本作图13.9 逆命题、逆定理13.10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3.11 勾股定理13.1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三章复习第十四章事件与可能性14.1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4.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4.3 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十四章复习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一次函数,函数函数的表示法函数图象的画法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15.5 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本章综合第十六章四边形,多边形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本章综合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问题本章综合第十八章方差与频数分布,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用计算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本章综合九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相似形,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举例本章综合第二十章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解析式确实定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本章综合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本章综合第二十二章圆〔上〕,圆的有关概念过三点的圆圆的对称性圆周角本章综合第二十三章概率的求法与应用,求概率的方法概率的简单应用本章综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章圆〔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本章综合第二十五章图形的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位似变换本章综合第二十六章投影、视图与展开图,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本章综合第二十七章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探索数学问题举例本章综合第二十八章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数学应用举例本章综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数怎么不够用了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水位的变化8.有理数的乘法9.有理数的除法10.有理数的乘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探索规律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7.有趣的七巧板8.图案设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日历中的方程4.我变胖了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小明吗8.教育储蓄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100万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月球上有水吗5.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可能性1.一定摸到红球吗2.转盘游戏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整式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式的除法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6.镶边与剪纸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蚂蚁怎样走最近第二章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平方根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生活中的平移2.简单的平移作图3.生活中的旋转4.简单的旋转作图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6.简单的图案设计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菱形4.矩形、正方形5.梯形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7.平面图形的密铺8.中心对称图形第五章位置确实定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变化的鱼第六章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1.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1.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第四章相似图形1.线段的比2.黄金分割3.形状相同的图形4.相似多边形5.相似三角形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测量旗杆的高度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数据的收集3.频数与频率4.数据的波动第六章证明(一)1.你能肯定吗2.定义与命题3.为什么它们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1.你能证明它们吗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花边有多宽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5.为什么是第三章证明(三)1.平行四边形2.特殊平行四边形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视图2.太阳光与影子3.灯光与影子第五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频率与概率2.投针实验3.生日相同的概率4.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30º,45º,60º角的三角函数值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第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结识抛物线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4.二次函数y=ax +bx+c 的图象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7.最大面积是多少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圆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2.圆的对称性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4.确定圆的条件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8.圆锥的侧面积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年的变化2.哪种方式更合算3.游戏公平吗浙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 从自然数到分数1.2 有理数1.3 数轴1.4 绝对值1.5 有理数大小比较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1 有理数的加法2.2 有理数的减法2.3 有理数的乘法2.4 有理数的除法2.5 有理数的乘方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7 准确数和近似数2.8 计算器的使用第3章实数3.1 平方根3.2 实数3.3 立方根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3.5 实数的运算第4章代数式4.1 用字母表示数4.2 代数式4.3 代数式的值4.4 整式4.5 合并同类项4.6 整式的加减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 一元一次方程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第6章数据和图表6.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6.2 统计表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形统计图6.4 扇形统计图第7章图形的初步知识7.1 几何图形7.2 线段射线和直线7.3 线段的长短比较7.4 角和角的度量7.5 角的大小比较7.6 余角和补角7.7 相交线7.8 平行线七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1 认识三角形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 三角形的高线1.4 全等三角形1.5 三角全等的条件1.6 作三角形第2章图形和变换2.1 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变换2.3 平移变换2.4 旋转变换2.5 相似变换2.6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 可能性的大小3.3 可能性和概率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4.1 二元一次方程4.2 二元一次方程组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5章整式的乘除5.1 同底数幂的乘法5.2 单项式的乘法5.3 多项式的乘法5.4 乘法公式5.5 整式的化简5.6 同底数幂的除法5.7 整式的除法第6章因式分解6.1 因式分解6.2 提取公因式6.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第7章分式7.1 分式7.2 分式的乘除7.3 分式的加减7.4 分式方程八年级上册第1章平行线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 平行线的判定1.3 平行线的性质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第2章特殊三角形2.1 等腰三角形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4 等边三角形2.5 直角三角形2.6 探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第3章直棱柱3.1 认识直棱柱3.2 直棱柱的外表展开图3.3 三视图3.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第4章样本与数据的分析初步4.1 抽样4.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4.4 方差和标准差4.5 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第5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 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6章图形与坐标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2 平面直角坐标系6.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7章一次函数7.1 常量和变量7.2 认识函数7.3 一次函数7.4 一次函数的图象7.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八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1.2 二次根式的性质1.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3章频数及其分布3.1 频数与频率3.2 频数分布直方图3.3 频数分布折线图第4章命题与证明4.1 定义与命题4.2 证明4.3 反例与证明4.4 反证法第5章平行四边形5.1 多边形5.2 平行四边形5.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4 中心对称5.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6 三角形的中位线5.7 逆命题和逆定理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6.1 矩形6.2 菱形6.3 正方形6.4 梯形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2.2 二次函数的图象2.3 二次函数的性质2.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3.1 圆3.2 圆的轴对称3.3 圆心角3.4 圆周角3.5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第四章相似三角形4.1 比例线段4.2 相似三角形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5 相似多边形4.6 图形的位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锐角三角函数1.2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1.3 解直角三角形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2.1 简单事件的概率2.2 估计概率2.3 概率的简单应用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基本性质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2 三角形的内切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4.1 视角与盲区4.2 投影4.3 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湘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4有理数的加法1.5 有理数的减法1.6有理数的乘法1.7有理数的除法1.8有理数的乘方1.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10用计算器计算第二章代数式2.1用字母表示数2.2列代数式2.3代数式的值2.4一类代数式的加法第三章图形欣赏人与操作3.1图形欣赏3.2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3.3观察物体3.4图形操作3.5视图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1 数据的收集6.2 统计图6.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 二元一次方程组2.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3.1 线段、直线、射线3.2 角3.3 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3.4 图形的平移3.5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6 垂线的性质与判定第四章多项式4.1 多项式4.2 多项式的加减4.3 多项式的乘法4.4 乘法公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5.1 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5.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3 三角形5.4 三角形的内角和5.5 角平分线的性质5.6 等腰三角形5.7 等边三角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6.1 加权平均数6.2 极差、方差6.3 两组数据的比较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实数1.1 平方根1.2 立方根1.3 实数1.4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章一次函数2.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2.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3.3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三章全等三角形3.1 旋转3.2 图案设计3.3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3.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5 直角三角形3.6 勾股定理3.7 作三角形第四章频数与频率4.1 频数与频率4.2 数据的分布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因式分解1.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2 提公因式法1.3 公式法第二章分式2.1 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2.2 分式的乘除法2.3 整数指数幂2.4 分式的加减法2.5 分式方程第三章四边形3.1 平行四边形与中心对称图形3.2 菱形3.3 矩形3.4 正方形3.5 梯形3.6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四章二次根式4.1 二次根式和它的化简4.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4.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五章概率的概念5.1 概率的概念5.2 概率的含义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1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1.2 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2.1 定义2.2 命题2.3 公理与定理2.4 证明第三章相似形3.1 相似的图形3.2 比与比例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4 相似多边形及性质3.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位似变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4.1 正弦和余弦4.2 正切4.3 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五章概率的计算5.1 用频率估计概率5.2 用列举法计算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 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第二章二次函数2.1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2.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3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3.1 圆3.2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4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3.5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第四章统计估计4.1 总体与样本4.2 用样本估计总体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1.2 让我们来做数学第二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2.2 数轴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6 有理数的加法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9 有理数的乘法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2.12 科学记数法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3.3 整式3.4 整式的加减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2 画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4 平面图形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4.6 角4.7 相交线4.8 平行线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表示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 实践与探索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九章多边形9.1 三角形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章轴对称10.1 生活中的轴对称10.2 轴对称的认识10.3 等腰三角形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 可能还是确定11.2 时机的均等与不等11.3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八年级上册第12章数的开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 幂的运算13.2 整式的乘法13.3 乘法公式13.4 整式的除法13.5 因式分解第14章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 平移15.2 旋转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6.3 梯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第17章分式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第18章函数及其图像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18.3 一次函数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 命题与定理19.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3 尺规作图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题学习图形中的趣题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4 正方形的判定20.5 等腰梯形的判定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单元复习:概率的简单应用

单元复习:概率的简单应用

活动实践
请将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标在图中: 例1 请将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标在图中:
(1)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2)随意掷两个均匀的骰子,朝上面的点数之和为 ; )随意掷两个均匀的骰子,朝上面的点数之和为1; 个扇形), (3)自由转动下面的转盘(转盘被等分成 个扇形),指 )自由转动下面的转盘(转盘被等分成6个扇形),指 针停在红色区域中。 针停在红色区域中。
中考真题
树状图法
例2 (09连.21 )一家医院某天出生了3个婴儿,假 设生 男生女的机会相同,那么这3个婴儿中,出现1个男婴、 2个女婴的概率是多少?
练习(10连.21 )从甲地到乙地有A1、A2两条路线,从 乙 地到丙地有B1、B2、B3三条路线,从丙地到丁地有C1、C2两条 路线.一个人任意选了一条从甲地到丁地的路线.求他恰好选 到B2路线的概率是多少?
阅读量增大也是几年中考一个趋势,平时应该多加训 练。
(2011连.23)一枚棋子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六边形 ABCDEF的顶点A处,通过摸球来确定该棋子的走法,其规则 是:在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3个标号分别为1、2、3的 相同小球,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记下标号后放回袋中 并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1个,摸出的两个小球标号之和是 几,棋子就沿边按顺时针方向走几个单位长度.棋子走到哪 一点的可能性最大?求出棋子走到该点的概率.(用列表或 画树状图的方法求解)
火眼金睛
列表法或树状图法
例 3 一只箱子里共有3个球,其中2个白球,1个红球,它们 放回箱子, 除颜色外均相同.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不将它放回 不 放回 搅匀后再摸出一个球,求两次摸出球的都是白球的概率。
练习 袋中有一个红球和两个白球,它们除了颜色外都相同, 放回袋中,搅匀后再任意摸 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球的颜色,放回 放回 出一个球,记下球的颜色,则摸到一红一白两球的概率是__ 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757 33930
30 31 61 62 63 64 79 80 81 82
1.根据表格回答 根据表格回答: 根据表格回答 (1)一个 岁的人在当年死 一个80岁的人在当年死 一个 亡的概率是多少? 亡的概率是多少 (2)一个 岁的人 他活到 一个61岁的人 他活到82 一个 岁的人,他活到 岁的概率是多少? 岁的概率是多少 (3)如果有 如果有10000个80岁的人 如果有 个 岁的人 参加寿险投保,当年死亡的 参加寿险投保 当年死亡的 人均赔偿金为a元 那么估计 人均赔偿金为 元,那么估计 保险公司需支付当年死亡的 人的赔偿金额为多少元? 人的赔偿金额为多少元
5、在科技馆里,小亮看见一台名为帕斯卡三角的仪器, 在科技馆里,小亮看见一台名为帕斯卡三角的仪器, 如图所示,当一实心小球从入口落下, 如图所示,当一实心小球从入口落下,它在依次碰到每 层菱形挡块时,会等可能地向左或向右落下。 层菱形挡块时,会等可能地向左或向右落下。 试问小球通过第二层A位置的概率是多少? (1)试问小球通过第二层A位置的概率是多少? (2)小球下落到第三层B位置和第四层C位置处的概率 小球下落到第三层B位置和第四层C 各是多少? 各是多少?
33757 33930
30 31 61 62 63 64 79 80 81 82
2.九年级三班同学作了关于私家车乘坐人数的统计 在 九年级三班同学作了关于私家车乘坐人数的统计,在 九年级三班同学作了关于私家车乘坐人数的统计 100辆私家车中 统计结果如下表 辆私家车中,统计结果如下表 辆私家车中 统计结果如下表:
在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生”比赛中,甲,乙,丙 在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生”比赛中, 三位评委对选手的综合表现,分别给出“待定” 三位评委对选手的综合表现,分别给出“待定”和 通过”的结论. “通过”的结论. (1)写出三位评委给出A选手的所有可能结果. 写出三位评委给出A选手的所有可能结果. (2)对于选手A,只有甲,乙两位评委给出相同 对于选手A,只有甲 A,只有 结论的概率是多少? 结论的概率是多少?
每辆私家车乘客数目 私家车数目
1 58
2 27
3 8
4 4
5 3
根据以上结果,估计抽查一辆私家车而它载有超过 名乘客的 根据以上结果 估计抽查一辆私家车而它载有超过2名乘客的 估计抽查一辆私家车而它载有超过 概率是多少? 概率是多少
有一种游戏, 有一种游戏,班级里每位同学及班主任的手中都有 点三张扑克,游戏规则一: 1点,2点,3点三张扑克,游戏规则一:每位同 学任意抽一张,班主任老师也抽一张, 学任意抽一张,班主任老师也抽一张,如果同学抽 到的点数和老师抽到的点数相同, 到的点数和老师抽到的点数相同,那么这位同学就 获得一份小礼物;游戏规则二: 获得一份小礼物;游戏规则二:每位同学任意抽两 班主任老师也抽两张, 张,班主任老师也抽两张,如果同学抽到的这两张 点数和老师抽到的两张点数相同, 点数和老师抽到的两张点数相同,那么这位同学获 得一份小礼物. 得一份小礼物.问:哪种游戏规则同学获得小礼物 的概率大? 的概率大?
3.小亮和小刚玩抛掷硬币的游戏,小刚手中拿 .小亮和小刚玩抛掷硬币的游戏, 枚硬币, 枚硬币, 有3枚硬币,同时抛掷这 枚硬币,小明做记录, 枚硬币 同时抛掷这3枚硬币 小明做记录, 并规定:硬币落地后,若出现3个正面或 个正面或3个反 并规定:硬币落地后,若出现 个正面或 个反 则小明得2分 若出现2个正面 个反面, 个正面1个反面 面,则小明得 分;若出现 个正面 个反面, 则小刚得1分 若出现2个反面 个正面, 个反面1个正面 则小刚得 分;若出现 个反面 个正面,则两 人均不得分,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不公平, 人均不得分,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不公平, 那么对谁有利?如何修改规则可使游戏公平? 那么对谁有利?如何修改规则可使游戏公平?
1.什么叫概率? 什么叫概率? 什么叫概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叫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叫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能性的大小叫这一事件发生的 2.概率的计算公式: 概率的计算公式: 概率的计算公式
m 能结果数为m, 能结果数为 ,则P(A)= n 3.估计概率 估计概率
若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总数为n,事件A 若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总数为 ,事件A发生的可
10 1 = 解:中一等奖的概率是 中一等奖的概率是 1000 100
111 中奖的概率是 10000
生命表又称死亡表,是人寿保险费率计算的主要依据 例2.生命表又称死亡表 是人寿保险费率计算的主要依据 如下 生命表又称死亡表 是人寿保险费率计算的主要依据,如下 图是199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经验生命 图是 年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经验生命 的部分摘录,根据表格估算下列概率 表,(1990-1993年)的部分摘录 根据表格估算下列概率 结果保 年 的部分摘录 根据表格估算下列概率(结果保 个有效数字) 留4个有效数字 个有效数字 生存人数l 死亡人数d 生存人数 x 死亡人数 x (1)某人今年 岁,他当年 某人今年61岁 他当年 年龄x 某人今年 0 1000000 2909 死亡的概率. 死亡的概率
年龄x
0 1

生存人数l 生存人数 x
1000000 997091 976611 975856 867685 856832 845026 832209 488988 456246 422898 389141
死亡人数d 死亡人数 x
2909 2010 755 789 10853 11806 12817 13875 32742 33348
1
(2)某人今年 岁,他活到 某人今年31岁 他活到 某人今年 62岁的概率 岁的概率. 岁的概率
997091 976611 975856 867685 856832 845026 832209 488988 456246 422898 389141
2010 755 789 10853 11806 12817 13875 32742 33348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
1.如果有人买了彩票,一定希望知道中奖的概率有多 如果有人买了彩票,一定希望知道中奖的概率有多 如果有人买了彩票 概率 那么怎么样来估计中奖的概率呢? 大.那么怎么样来估计中奖的概率呢? 2.出门旅行的人希望知道乘坐哪一中交通工具 出门旅行的人希望知道乘坐哪一中交通工具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可能性较小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在大量重复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频率来估计概率 实验中发现频率接近于哪个数,把这个数作为概率. 接近于哪个数 实验中发现频率接近于哪个数,把这个数作为概率.
4.设一点在数轴上从原点出发,按以下规则进行: 设一点在数轴上从原点出发,按以下规则进行: 掷骰子时掷出的点数是偶数时, 掷骰子时掷出的点数是偶数时,向正方向前进点 子数;是奇数时,向负方向前进点子数。例如, 子数;是奇数时,向负方向前进点子数。例如, 掷2回骰子,得出2点和3点,那么骰子在数轴上 回骰子,得出2点和3 问掷2回骰子,到达数轴上(+1) 的(-1)处。问掷2回骰子,到达数轴上(+1) 处的机会是多少? 处的机会是多少?
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 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各个领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 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每张奖券获奖的可能性相同, 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每张奖券获奖的可能性相同, 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 以每10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 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 以每 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 设特等奖1 10个,二等奖 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 个 二等奖100个,问1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 个 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