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

合集下载

医学机能实验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机能实验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机能实验学知识点总结一、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概念及发展医学机能实验学是通过对人体机能的实验研究,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揭示和评价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应用范围和方法不断扩大和完善,成为临床医学、药理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应用1. 临床医学:医学机能实验学通过测量和分析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比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测等是临床常用的医学机能实验指标。

2. 药理学: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需要进行药理学研究,而医学机能实验学提供了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等数据,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生物医学研究:医学机能实验学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方法,为疾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三、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基本原理1. 生理测量原理: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仪器和设备测定人体生理参数的变化,比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理参数的测量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受生理信号,通过放大、滤波和转换等处理方式得到可信的生理参数。

2. 数据分析原理:医学机能实验数据的分析原理是应用数理统计、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内在规律和特征,提取有用信息,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3. 临床应用原理: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数据需要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和临床实践指导性,才能真正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医学机能实验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应用需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精心设计和严格验证。

四、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 传感器和仪器:传感器和仪器是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基础设备,包括生理参数传感器、生物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等。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 掌握常用的人体生理指标测定方法;3. 分析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机能变化;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功能和生理过程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体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生理变化。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指标的测定:通过测量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来评估人体的生理状态;2. 生理功能的调节: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理功能变化,如运动、睡眠、饮食等,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3. 生理病理变化:通过实验模拟人体疾病状态,观察和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性别不限。

四、实验器材1. 心电图机2. 血压计3. 呼吸频率计4. 跑步机5. 检测表6. 计时器五、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4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安静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测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2)运动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使用跑步机进行运动实验,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3)睡眠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测量睡眠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4)饮食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在饮食前后分别测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5)疾病模拟实验:模拟某种疾病状态,观察和分析生理指标的变化。

2. 数据记录:使用检测表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包括时间、数值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安静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20名志愿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2. 运动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运动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所增加,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

3. 睡眠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睡眠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相对稳定,且波动幅度较小。

于利范小芳主编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

于利范小芳主编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

于利范小芳主编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是一本对人体机能进行实验的教材,由于利范和小芳主编。

该教材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人体的各个方面,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本教材以实验为主,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机能及其运作原理。

首先,本教材在每个实验之前都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进行能够安全可靠。

同时,对于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便学生能够准备好必要的实验装备。

在每个实验中,教材都详细地说明了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对于每个实验,都提供了清晰的实验流程图和示意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

同时,对于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避免出现实验操作上的错误。

此外,对于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本教材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

在每个实验中,都有相关的实验记录表格,学生可以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教材还给出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意义。

此外,教材还附带了一些额外的实验思考题和拓展实验的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与人体机能相关的问题。

这些拓展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人体机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的机能及其运作原理。

通过实验的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这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人体机能的重要辅助材料,对于提升学生对人体机能的理解和探索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大学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班级:实验日期:姓名:【实验题目】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哺乳动物腹部‎手术操作,学习膀胱插管‎。

2、通过观察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加深对尿生成‎的过程和调节‎机制的理解。

实验原理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尿‎的生成,从而引起尿液‎质和量的变化‎。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BL-410实验系‎统,兔手术器械,兔手术台,注射器,输液装置和三‎通阀,压力换能器,动脉插管,动脉夹,气管插管,膀胱插管,纱布,棉线,20%氨基甲酸乙酯‎,去甲肾上腺素‎,20%葡萄糖,垂体后叶素,尿糖试纸,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手术1)、称重,麻醉,固定。

2)、静脉输液。

3)、气管插管。

4)、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左颈总动脉。

5)、膀胱插管。

2、BL-410操作打开BL-410 实验项目→循环系统实验‎→动脉血压的引‎导→记录出动脉血‎压曲线。

【实验项目】1、待实验动物尿‎量稳定后,记录一段正常‎血压曲线和一‎分钟尿液的滴‎数作为下一项‎目的对照。

2、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的改变。

3、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5ml。

4、注射生理盐水‎20ml,1min内注‎射完。

5、注射垂体后叶‎素半支。

6、注射速尿半支‎。

7、剪断并结扎右‎迷走神经,用连续电脉冲‎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20‎~30秒使血压‎降至6.67kPa左‎右,观察尿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1、正常血压曲线‎如下:正常一分钟尿‎液滴数:28滴尿糖试纸呈浅‎绿色(250mg/dl,+)2、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70滴尿糖试纸呈棕‎色(2000mg‎/dl,++++)3、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5ml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2滴4、注射生理盐水‎20ml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58滴5、注射垂体后叶‎素半支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8滴6、注射速尿半支‎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76滴7、刺激迷走神经‎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3滴【实验讨论】1、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血‎压很稳定,尿液中有少量‎葡萄糖。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汪川杰2011210078 邓霆蓝2011210011谭卯2011210075 余金辉2011210105周洪宇2011210121实验名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与蛙心起搏点的观测【实验目的】1本实验的目的是用额外刺激引发并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2熟悉两栖类动物的心脏的结构。

3利用结扎法观察心脏起搏点及心脏不同位置自律的高低【实验原理】1、如果异位起搏点或外加刺激引起的心房或心室的收缩发生在下一次窦房节兴奋所产生的收缩之前,这种收缩就叫做期前收缩。

期前兴奋也有其有效不应期,故若再次的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产生再次兴奋,直到再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方可产生兴奋、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到下一次正常收缩之间常有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窦房结是哺乳动物的正常起搏点,而两栖类动物的静脉窦自律性最高,其心房肌和心室肌都有一定的自律性,频率低于静脉窦,所以蛙心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实验结果】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二、蛙心起搏点的观测实验条件静脉窦(次/分)心房(次/分)心室(次/分)结扎前状态444444斯氏第一结扎(窦房沟)35140斯氏第二结扎(房室沟)52520【实验讨论】: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图1中,所示第2次刺激和第3次刺激,处于蟾蜍心脏的有效不应期内,所以不会产生期前收缩;第1次刺激在相对不应期内,即可引导出期前收缩,说明这时心肌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而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的较长的心室舒张期,是代偿间歇。

2、若窦性心律较慢,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将不会出现。

3、蛙心脏起搏点的观察如表1中,所示结扎房室沟前,静脉窦和新房新式的跳动频率是一样的,都是44次/分;而结扎后,阻断了心室心房之间的神经冲动,心室的跳动频率为0次/分,;结扎窦房沟前静脉窦和心房的跳动频率都是44次/分,心室的跳动频率是0次/分;结扎窦房沟后,心房的跳动频率是14次/分,而心室的跳动频率还是0次/分。

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

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

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实验5. 1 人体心音听诊和血压测定【实验目的】学习心音(heart sound)听取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为临床听诊心音奠定基础; 学习测定人体动脉血压(blood pressure)的原理和方法,正确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与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实验原理】心音是瓣膜关闭及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心前区的胸壁上,直接听取心音。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中,通常可听到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的开始,音调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的开始,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心底部听得清楚。

动脉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测量人体动脉血压采用间接测量法,其原理是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施加压力,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这种方法是俄国学者Kopotkob首创,故称Kopotkob氏听诊法。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如果血流经过狭窄处形成漩涡,则发出声音。

当缠于上臂的袖带内的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则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挠动脉脉搏。

当袖带内压力比肱动脉的收缩压稍低的瞬间,血液只能在血压达到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而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漩涡,发出声音,可在肱动脉远端听到,此时也可触到挠动脉脉搏。

此时袖带内压力读数即为收缩压。

当袖带内压力愈接近舒张压时,通过的血量越多,并且血流持续时间愈长,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强而清晰。

当袖带内压力降至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瞬间,血管内血流便由断续变为连续,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也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压力即为舒张压。

【实验对象】人体【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方法与步骤】1.心音听诊(1) 确定听诊部位:①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检查者坐在对面。

人体机能学实验胃肠道运动观察概述

人体机能学实验胃肠道运动观察概述

1%肝素
10%草酸钾
0.007M氯化乙酰胆碱,1M盐酸羟胺,
3.5N氢氧化钠,4N盐酸,0.37M三氯化铁,磷酸缓冲液
〔pH7.2〕
实验器材:婴儿秤,测瞳尺,注射器〔2ml、 5ml、10ml、20ml〕,头夹,滤纸,干棉球, 比色杯,烧杯,试管架,10ml试管,微量 移液器,漏斗,采血瓶,试管刷等。
4. 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步骤见表1. 表1 家兔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方法
试剂 管号
磷酸缓 全血 37℃ 0.007M H2O 37℃
冲液
Ach
(ml) (ml) 水浴 (ml) (ml) 水浴
碱性 4N 0.37M 过 羟胺 HCl FeCl3 (ml) (ml) (ml) 滤
1 对照Ⅰ 1.0 —
5 敌百虫 0.85 0.15 5min 1.0 — 30min 4.0 2.0 2.0
6 解磷定 0.85 0.150.85 0.15 5min 1.0 — 30min 4.0 2.0 2.0
操作本卷须知: 1〕每参加一种试剂都要混匀,加血样时要将3个小瓶
5min —
1.0 30min 4.0 2.0 2.0
2 对照Ⅱ 0.85 0.15 5min —
1.0 30min 4.0
2.0
2.0
3 对照Ⅲ 1.0 —
5min 1.0
— 30min 4.0 2.0 2.0
4 给药前 0.85 0.15 5min 1.0 — 30min 4.0 2.0 2.0
阿托品、解磷定挽救原理
复活的胆碱酯酶
磷酰化 胆碱酯 酶
阿托品
复合物
磷酰化碘解磷定
复活的胆碱酯酶
抗胆碱药阿托品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或拟胆碱药对M受体的

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

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

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一、引言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是生物学、医学和运动科学等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来深入了解人体的机能和生理过程。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效果三个方面来介绍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内容1. 呼吸系统实验呼吸系统实验是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到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探究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肺活量和呼吸频率等指标。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测量肺活量、测定呼吸频率和观察呼吸道的解剖结构。

2. 循环系统实验循环系统实验主要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血液循环方式以及血压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实验手段包括心电图检测、血压测量和观察血管结构等。

3. 神经系统实验神经系统实验是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涉及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感觉器官的刺激与反应等。

常见的实验手段包括神经元的显微镜观察、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和感觉器官刺激实验等。

4. 消化系统实验消化系统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食物消化过程的观察和消化酶的测定等。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动方式、消化酶的作用机制以及消化过程中的各种指标测量方法。

5. 肌肉骨骼系统实验肌肉骨骼系统实验是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肌肉力量的测量和骨骼运动的观察等。

实验手段包括肌肉力量的测量、骨骼运动的记录和肌肉组织的显微镜观察等。

三、实验方法在进行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时,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制定合理的实验设计,包括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方法和确定实验指标等。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2. 仪器设备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

例如,在呼吸系统实验中,需要使用肺活量计、呼吸频率计等仪器来测量相应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结果分析】1.牵拉左颈总动脉残端:牵拉使得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加快。

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

使心迷走紧张增强,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减弱,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回降。

2.用动脉夹夹毕右颈总动脉:夹闭颈动脉后,远心端的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感受到血压下降,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

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

使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加强,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从而血压恢复性升高。

若血压下降过大,交感缩血管紧张还会扩展到静脉系统,是静脉收缩,促进血液回心,使每博输出量增加。

3.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在心脏,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的β1受体结合,激活的β1受体通过G蛋白-AC-cAMP途径激活蛋白激酶A,使心肌细胞的许多功能磷酸化,并改变他们的功能。

包括激动L型钙通道和If通道,使L型钙电流和If电流增强;激动肌质网上的RYR和钙泵,促进肌钙网对钙的释放和回收;降低肌钙蛋白与钙的亲和力,促进舒张期TnC 与钙的解离。

可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即心率加快和心房肌、心室肌收缩能力增强,最终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

4.乙酰胆碱对血压的影响:Ach激活M受体后,能使cAMP浓度降低,表现出与β1激活后相反的效应。

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传导性减弱。

使得血压下降。

5. 去甲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和心肌的β1受体结合,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能力弱。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平均动脉压升高。

此外,去甲肾上腺素还可以使心率增加,心收缩力变大。

只是缩血管效应更明显。

综上导致血压上升。

6. 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并刺激其外周端:在实验中,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

二、兔膈神经和膈肌的传出放电【结果分析】1.正常呼吸曲线: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

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调节下,维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2.增加无效腔,呼吸加深加快。

增加无效腔以后,肺泡中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增多,主要是使呼吸道的阻力加大而加强呼吸运动,另外也有通气量不足造成的PCO2 升高和PO2 的影响。

呼吸道的阻力的加大,使呼吸肌受到的牵拉力增加,呼吸肌本体感受器(肌梭)兴奋增强,通过传人神经达到中枢,反射性引起被牵拉呼吸肌收缩的加强,使呼吸运动增强。

3.吸入CO2 时,呼吸加深加快(比增加无效腔时更为明显)。

当吸入气中CO2↑,进而使肺泡气PCO2↑,通过两条途径使呼吸运动增强。

第一条为中枢途径,即血中CO2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CA作用下,使H+↑(CO2 + H2O→H2CO3→HCO3- + H+↑),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和呼吸肌作用,使呼吸运动增强;第二条途径为外周途径,即血中升高的CO2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沿各自传入神经传入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兴奋增强,通过传出神经和呼吸肌作用,使呼吸运动增强。

以第一条途径为主。

4.①吸气末注入20ml空气,很快吸气转为呼气,呼气延长。

肺扩张或向肺内充气可引起吸气活动的抑制,所以在吸气末注入空气时吸气短、呼气长。

②呼气末抽出20ml空气,很快呼气转为吸气,吸气延长。

肺萎缩或从肺内抽气则可引起吸气活动的加强,所以在呼气末抽取空气时吸气长、呼气短。

(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是牵张感受器。

)5、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吸气延长、加深,呼吸变得深而漫。

(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迷走神经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冲动经迷走神经粗纤维传入延髓,通过及时抑制中枢吸气神经元而调节呼吸的深度与频率,参与呼吸节律的调节。

)①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吸气稍有延长,频率变慢。

切断一侧迷走神经时,肺牵张感受器感受到的肺扩张刺激不能传至延髓的呼吸中枢,吸气不能及时转变为呼气,使吸气延长;但由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作用,在吸气后仍可转变为呼气,表现为长吸式呼吸。

但由于另一侧迷走神经的代偿作用,呼吸变化不十分明显。

②当另一侧亦切断时,吸气明显延长,频率更慢。

机理同上,由于双侧迷走神经均已切断,肺牵张反射完全失去作用,长吸式呼吸表现更明显。

(③电刺激完整迷走神经,呼吸变浅,频率加快。

当电刺激时,冲动不断传人呼吸中枢,抑制中枢吸气神经元,在呼气尚未完全时,即从吸气转变为呼气。

④电刺激迷走神经离中端,呼吸运动未见明显变化;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呼吸运动的变化及作用机理与电刺激完整迷走神经相同。

以上结果说明,迷走神经是肺牵张反射的传人神经。

)三、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结果分析】1. 耳缘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后,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当血压升高超过肾血流的自身调节能力时,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且血浆稀释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二者均可使肾小球滤过滤升高,尿生成增多,继而尿流量增大。

2. 耳缘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后,乙酰胆碱与心肌的M受体结合,造成心脏的心率减慢,心肌收缩能力减弱,血压下降,血量下降,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尿生成减少。

3. 耳缘静脉注射38℃的20%葡萄糖溶液, 加入后,肾中滤过的葡萄糖超过了肾的肾糖阈, 经肾小球滤出的大量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重吸收, 致使小管液中出现较多的葡萄糖,使肾小管液中的渗透压增加,防碍水和氯化钠的重吸收,尿量增加,尿速再次变快。

4. 耳缘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率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的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5. 耳缘静脉注射呋塞米,因髄袢升支粗段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主动吸收是外髓部渗透梯度形成的动力,所以,该段氯化钠的重吸收直接影响尿的浓缩和稀释。

呋塞米等利尿剂能抑制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管腔膜的载体转运功能,使其对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受到抑制,影响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从而干扰尿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6. 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抗利尿激素) ,其增加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7. 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的外周端,刺激有迷走神经后,迷走神经兴奋释放的乙酰胆碱与心肌的M受体结合,造成心脏的心率减慢,心肌收缩能力减弱,血压下降,血量下降,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尿生成减少。

四、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结果分析】1.用065%NaCL溶液灌流心脏,其心跳减弱。

细胞膜外Na+的浓度升高,造成进入细胞内的Na+的浓度升高,由于细胞膜上的Na+- Ca²+交换体的交换作用,Ca²+浓度降低。

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²+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²+浓度呈正比,因此心肌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

2.在任氏液内滴加2%CaCl2 1~2滴,心收缩力增强。

因为Ca²+离子是心脏兴奋偶联剂,其浓度升高,与肌钙蛋白结合的更多,心收缩力增强。

3.在任氏液中加1%KCl 1~2滴,心肌收缩力降低。

因为细胞外K+浓度上升,K+与Ca²+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细胞膜对Ca²+的转运,使进入细胞内Ca²+,减少,心肌的兴奋---缩耦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

4.向蛙心插管中加去甲肾上腺素后,可见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描记的心搏曲线幅度明显增大、心跳加快、曲线密度明显变大。

其原因是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相结合,从而激活肌浆网释放的Ca²+也增多。

同时静脉窦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故心肌舒缩增强,心跳加快。

5.在任氏液中加1:10000的乙酰胆碱溶液1~2滴,心肌收缩减弱。

因为Ach与心肌细胞膜M 受体相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K+的通透性,促使K+外流,导致(1) 静脉窦复极时K+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Ik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

导致静脉窦自得律性降低,心律减慢。

(2) 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缩短,Ca²+进入心肌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 另一方面Ach可直接抑制Ca²+通道,减少Ca²+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

6.在任氏液内滴加乳酸,心跳减弱,其原因是H+进入心肌内膜后,可降低Ca²+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促使Ca²+的解离。

在上述灌流液中加入与乳酸同当量的NaHCO3,心肌的舒缩逐渐恢复。

其原因中和了乳酸,解除了Ca²+与肌钙蛋白亲和力的抑制。

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结果分析】1.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1)乙酰胆碱的作用在浴槽中加入乙酰胆碱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幅度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乙酰胆碱可与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得两类通道开放:一类为电位敏感性Ca2+专用通道,另一类为特异性受体活化Ca2+ 专用通道。

前一类通道对Ach敏感,小剂量Ach即引起开放;后一类通道对Ach相对不敏感,只有大剂量Ach才会引起开放。

这两类通道开放都使得肌浆中Ca2+增高,进而激活肌纤蛋白—肌凝蛋白—ATP系统,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2)阿托品的作用在浴槽标本管中加入阿品托溶液,2分钟后再加入乙酰胆碱(Ach ),发现小肠管张力和收缩力没有明显的变化,原因是阿托品是乙酰胆碱阻断剂,使乙酰胆碱的作用消失。

故加入乙酰胆碱后没有作用。

所以两者都加入观察到曲线无明显变化。

2.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1)肾上腺素的作用在浴槽中加入肾上腺素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描记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慢,幅度减小以及基线下移。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与肠肌细胞膜上存在α和β两中受体,α受体又分为α抑制型受体和α兴奋型受体有关。

肾上腺素作用于α抑制型受体,引起肠肌膜上一种特异性受体活化,使K+外流增多,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肠肌兴奋性降低,肌张力下降。

同时,肾上腺素还作用于β受体,①它的激活引起肠肌细胞膜中的cAMP合成增多,cAMP 激活肠肌膜及肌浆网上Ca2+泵活动,使肌浆中Ca2+浓度降低,亦使肌张力降低;②β受体激活后还促使K+及Ca2+外流增加,加速膜的超极化,促进了肠肌肌张力的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