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流网络分析
7_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解析版)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知识要点知识点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是_______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_______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_,往北到_______运河,包括_______省东南部、_______市及_______省杭嘉湖地区。
2.成因:长江三角洲是_______及_______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这里拥有________黄金水道和众多的______、______干线,以及现代化的_______群、________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4.“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_______,已形成_______、_______高水平的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_______的区域。
知识点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核心城市:_______,是中国高水平的_______、_______中心和_______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2.经济特色:工业高度发达,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_______、_______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对外依赖性高,同时也是举足轻重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产业基地。
3.作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_______区域,对_______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_______作用。
4.浦东新区(1)位置:位于_______东部、_______区域东缘。
(2)影响:浦东新区成为_______乃至_______区域的经济引擎,成为国际区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
知识点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1.江苏南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较大城市,其中_______是北翼中心城市。
SWOT分析

SWOT分析上海旅游业发展起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腾飞于1997年都市旅游定位的确立,30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并稳定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都市旅游的鲜明形象初步确立,在改善环境、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国际交流的活跃因素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现在上海市的旅游业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
如何抓好旅游,如何扬长避短、趋优避劣,进一步塑造上海的旅游品牌形象,发展上海旅游,创建旅游名城,对进一步促进上海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最终实现两大中心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SWOT分析———优势分析(Strengths)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构建起与国际旅游大都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经过30年的发展,上海旅游产业逐渐走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旅游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体系也初现端倪。
各种产业要素不断丰富,旅游企业数量成倍上升,实力型企业不断涌现。
2.旅游要素日益多元,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来,上海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的比例之和以及邮电通信业呈明显的下降态势;旅游商业、餐饮业、园林文化业和其他服务业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城市交通业和金融保险业基本保持平稳态势。
这说明上海的旅游也正处在优化升级之中,并且初见成效,正在步入旅游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3.区域联动,上海旅游业在区域合作中领军地位凸显回顾历史,区域旅游合作始于长三角,从1988年两省一市合力兴办的“江浙沪旅游年”开始,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合作实践就初步展开。
长三角区域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便利的交通网络和互补的旅游资源条件,这些都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厚实的基础,适逢2010上海世博会,随着《关于全面推进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和《长三角区域旅游规划》的推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粘合度进一步增加,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前景广阔。
浅谈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动模式。 在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 政府在倡导、组织.推动区域合作中
区域内政府高层领导多次聚会 . 共同 这一区域能有这样的殊荣 . 就是各有关部门注重加强长三角地区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不仅从宏观层面上明确区 的互相合作和社会共同繁荣, 实现区域交通及区域资源共享 . 逐步实 研究包括旅游在内的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 . 现旅游一体化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之初 . 在全国甚至于全世界都很著 域旅游合作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而且相应地创立了区域旅游合作专 同时 长三角地区旅 名的江南旅游线路就是指江苏的南京. 无锡 . 苏州 . 浙江的杭州和上 题小组来负责协调三省市的区域旅游重大问题。 长三角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 海等毗邻相依的长三角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0 2 多年来. 这条路线经久 游合作的市场主导意识也渐渐深入人心 . 特别是措当时只涉及 最高的区域 为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大量社社会会资 到入境旅游市场 . 没有涉及到国内旅游市场 但这是区域合作的最原 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和旅游投资融资体制创新 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制 始的雏形 . 有着不可忽却的意义 其后 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旅游合 金进入旅游投资领域创造了条件 . 作 日益频繁 复杂而多样 区域旅游合作意识也渐渐深入 . 合作主体 度环境。 而且 . 市场化动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旅游合作空间范围的 与领域日益广泛 .合作模式也 日益成熟。
势头特 别显 著。从地理 概念 上讲 . 三 角是长 江入海 的地方 . 由于 长 是
由产品与市场的合作向设施环境配 ;水所 含 的泥 沙不 断淤积而 成 的低平 的大致成 三 角形的 陆地 。 - u j 这是我 了由旅游点线合作向旅游区合作 套建设和产业合作. 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和互 国目前经济增长最快 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在旅游方面 . 这一区域
上海世博会旅游者空间扩散网络分析

[ 摘
要】 文 章 运 用 社 会 网络 分 析 方 法 , 以长三 角 1 6个地 级
主要 集 中空 间距离 较 近 的沪 、 苏、 浙 3个 省 市 , 累计 客 流百分 比为 5 4 . 9 3 % 。世 博 会旅 游 者 的空 间行 为 模式 主要 是直 游式 , 旅行 行 为 具 有 明 确 的世 博 会 目 的地 指 向性 。经 调查 , 2 6 . 3 % 的世 博 会 旅 游 者 去 了 上海 以外 的城 市旅 行 , 这部 分 旅 游 者 的二 级 目的 地
晋峰 等分 析 了京 沪 入境旅 游 流 网络结 构 特征 … , 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蓓 分 析 了 四 川 省 航 空 旅 游 网 络 结 构 特 征 。 本 文
[ 关键 词 ] 客 流 网络 ; 社 会 网络 分 析 ; 上 海世 博 会 ; 长三角
区域
[ 中图分类号 ] F 5 9
运用社 会 网络 分析 方法 , 以长 三角 区域 1 6个地 级城 市为 节点 , 构建 了世 博 会 客 流 向 长三 角 区 域 空 间扩 散 的网络 , 并对 网络 的整 体 特 征 和节 点 特 征 进行 了 评价 , 分析 了每 个 城 市 集 聚 、 中转 和 扩 散 客 流 的能 力, 以期 为 类 似 事 件 旅 游 的 筹 办 和 举 办 、 规 划 和 管
1 4~ 2 1日, 在世博园区内发放调查问卷, 调 查 旅 游 者 的基本 情 况 , 本 次 旅 游 行程 中参 观 世 博会 之 前 依 次 游览 了 哪些城 市 , 参 观 完世 博 会 将 要 依 次 游览 哪 些 城市 , 以 及 对 长 三 角 区 域 的 城 市 旅 游 感 知情 况 。 另 一部分 客 流数 据是 通 过 携 程 网 、 同程 网 和蚂 蜂 窝
上海出游游客流向分析

——季节角度
汇报
总体流程
数据收集 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
数据来源 数据梳理
数据缺失 统计方法
中短途 长线 重点城市
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 数据梳理
数据来源
《旅游时报》
“排行榜”版面:
长三角地区出游目的地 上海中短线出游目的地 上海长线出游目的地
讨论范围仅限于排名至前五的目的地
数据梳理
按季节分 春季:约03月~05月;夏季:约06月~08月 秋季:约09月~11月;冬季:约12月~次年02月
数较少(新闻,退热)
2019年上海长线出游流 向排名第二:厦门
特点: 1、总体人数比海南
少(统计) 2、5月份呈现低谷
(海南免税,假期短) 3、冬季(11年12月
和12年1,2月)高峰 (互补)
小组成员:
惠诗芸10090940127 龚艳花10100940114 周佳宁10100940125
2019年上海夏季中短途出游数据资料(6月—8月)
1、旅游地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端午、杨梅季节 eg仙居、余姚、红色七月 eg井冈山) 2、夏季避暑圣地热门 eg:黄山、千岛湖“山瀑节”、雁荡山、常州天目湖、 普陀山
2019年上海秋季中短途出游数据资料(9月—11月)
1、上海旅游节、国庆黄金周带动旅游热 2、秋高气爽,观潮、赏枫圣地受人追捧 eg:海宁观潮音乐节、千岛湖“秀水 节”、南京赏枫叶
平均人数进行计算 如某些地区有若干周没有出现在前五,
则用当周第五名地区的人数减一,算作当周 该地人数,进行计算
结果分析
中短途 长线 重点城市
2019年上海春季中短途出游数据资料(3月—5月)
1、节假日多(三八妇女节妇女福利、植树节种树、清明节扫墓 eg:苏 州、五一劳动节、5月19日中国首个旅游日 eg:宁海) 2、天气晴暖,适宜踏青赏花采茶 eg:千岛湖采茶节、“茶乡”婺源新 鲜绿茶和油菜花、无锡樱花桃花节
长三角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13项目旅游客源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概述(一)背景张家港市XXX生态园区位于张家港市南城区,规划总面积4.41平方公里,其中XXX是张家港市根据沿江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取土的实际情况,利用取土后留下的坑塘建设而形成的人工湖,经过2003年以来的精心筹划,目前 1.56平方公里的XXX中心景观区已初步形成,其他基本的配套设施及景观工程也已初具规模。
2007年9月,受张家港市XXX开发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公司”)的委托,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绣中华”)负责XXX中心景观区及欢乐世界、湿地、运河等项目的策划编制工作。
为了更准确把握市场前沿动态,了解项目潜在客源的消费行为及需求趋势,有的放矢策划设计相应旅游产品,“锦绣中华”XXX项目组在长三角诸多城市通过现场访谈及网络等形式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市场调查工作,以大量详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为项目组提供充分的策划依据。
(二)数据来源1、项目组针对张家港、南京、苏锡常、上海等城市采取现场问卷、网络问卷、个案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样本1984份;2、国家旅游局、长三角主要城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公布的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旅游统计分析数据等;3、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调查问卷1、问卷设计根据所调查的对象、侧重点和调研方式之不同,共设计3款问卷:A卷(针对张家港市民)、B卷(针对长三角客源市场)、C卷(网络问卷,针对长三角客源市场)。
2、问卷发放(1)9月16-18日在张家港市针对本地市民、政府官员、旅游从业人士等发放问卷(A卷)284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2)9月17-18日针对张家港市教育系统发放问卷(A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2份;(3)9月18-24日在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张家港周边城市,对当地市民、外地游客、旅游从业人士等发放问卷(B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其中苏州291份、上海143份,无锡95份、常州95份、南京146份、南通97份;(4)9月14-26日通过网络形式面向长江三角洲网民发放问卷(C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
上海旅游客群消费偏好分析

男女游客比例大致相当,但女性游客在购物和美食方面的消费意愿更强。
职业与收入水平
职业分布
以企事业单位员工、自由职业者 和学生为主,他们具有不同的旅 游需求和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
游客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其中高 收入群体对高端酒店、豪华游轮 等高端旅游产品有较高需求。
旅游目的及行程安排
旅游目的
观光游览、商务会议、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多样化目的,其中观光游览和文化 体验是主要目的。
商品价格敏感度及品质要求
价格敏感度
游客对商品价格具有一定的敏感度,但在特色商品和优质商品面 前,价格敏感度会降低。
品质要求
游客对商品的品质要求较高,注重商品的实用性、美观性和耐用 性。
性价比考量
游客在购买时会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和品质,追求高性价比的商 品。
退换货政策对购买意愿影响
政策了解程度
游客在购买前会了解商家的退换货政策,以确 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购买信心提升
完善的退换货政策能够提升游客的购买信心, 降低购买风险。
购买意愿增强
在退换货政策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游客的购买意愿会相应增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施等。
服务质量
02
前台服务、客房服务以及餐饮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
度。
网络连接
03
在信息化时代,游客对住宿场所的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有越
来越高的要求。
05 餐饮消费特点与趋势预测
本地特色美食受欢迎程度分析
小笼包、生煎等经典 上海小吃持续受宠, 游客消费意愿强烈。
创新融合菜品逐渐受 到年轻客群欢迎,为 餐饮市场注入新活力 。
3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二节 旅游市场培育趋势分析
• 一、国内区外旅游市场培育趋势分析 • 二、区内旅游市场培育趋势预测分析 • 三、海外旅游市场培育趋势预测分析
例: 一、国内区外旅游市场 培育趋势分析
• 1、锁定三大国内旅游市场圈 • 2、充分利用地缘关系 • 3.充分利用商务往来关系
1.锁定三大国内旅游市场圈
• 白云鄂博矿区国内旅游市场的培育, 首先 要锁定三大国内旅游市场圈, 即上海都市 圈、京津都市圈和广州都市圈, 作为目标 市场培育。
第三节 旅游市场定位
• (一)近中期(2004~2015) • 1、核心目标市场 • 自治区内:包头市、呼和浩特市。 • 自治区外:京津都市圈的居民。 • 2、基本目标市场 • 自治区内:自治区内中西部其他城市居民。 • 自治区外:河北、山西等周边近距离省份的地级、县级市高中
收入层,以及到以上城市出差、旅游的顺访者;除北京、天津 市外环渤海地区出游率高的城市;东北三省黑龙江、辽宁、吉 林省的商务旅游者。
• ReBAM不仅是旅游的客源地, 很多情况 下它本身就是重要的目的地。
ReBAM形成的机制 (吴必虎, 1999)
成
本
ReBAM
游客需付的旅行成本
土地开发商需付的地价
距离
二、最佳出游距离选择的经济模型
– 出游距离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 – 最重要的是时间、费用、旅途不适 – 无差异曲线 – 假定旅游者对各个旅游地没有偏好 – 旅游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 选择不同的旅游方式满
三、海外旅游市场培育趋 势预测分析
• 据内蒙古1997~2002年旅游统计资料显示, 我区主要的海外客源市场是近距离的国家和地 区, 就常规游客来看, 其顺序基本为蒙古、日本、 韩国、东南亚各国、美、英、德、意等国。蒙 古国与我区毗邻, 在经济上与我区有较大的互 补性, 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 尤其实在满 都拉口岸开通后, 蒙古旅游者的比重还会增加。 日韩是我区重要的海外客源地, 草原、黄河、 沙漠及浓郁的蒙古族风情对其颇具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流网络分析-旅游管理上海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流网络分析殷晶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35-03 一、引言社会网络分析作为新经济社会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社会测量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用来研究行动者彼此之间的联系。
[5]在国外旅游业的研究中,其主要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旅游产业集群等研究方向。
国内旅游业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不多,本文正是以此作为切入点,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区域内旅游流的现状入手,对上海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流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有益于上海旅游市场上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
二、研究方法本文从各大旅游网站中的网络游记入手,选取“蚂蜂窝”、“百度旅游”、“游多多”、“携程”和“途牛旅游网”这五家以丰富的游记而著称的旅游网站,进行信息筛选和线路整理。
经初步研判,样本基本能反映研究所需数据要求。
本研究检索收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这五家网站上发布的上海游客至长三角范围内旅游的游记、路书和攻略,通过统计与提炼符合旅游流路线样本495条,流动路径82条,共流经22座节点城市,构成上海游客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的基本数据库。
三、旅游流网络密度分析旅游流网络密度指的是旅游线路产品中节点组合的丰富程度,其计算方法借鉴了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网络密度指标。
本文将两目的地间有线路连接的,不论客流数量多少,都将两目的地间的有向关系数定义为1。
该指标含义是指旅游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系数量与所有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关系数量之比,其表达式为:D=L/【K(K-1)+24】其中,L代表实际的连接数,K代表网络中除客源地之外的节点个数,24代表客源地与网络中其他节点之间的有向联系为24个。
在旅游流网络中,密度代表了各个节点彼此的紧密程度,反映了网络整体发展水平。
通过计算可知,长三角范围内旅游网络最大的可能联结数量均为576个,上海游客构成的旅游流网络中,能观察到的联结数量为77个,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1337,旅游流网络比较松散。
说明在长三角范围内,上海客人所能选择的旅游线路产品中的目的地组合并不十分丰富,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四、旅游流流动路径分析旅游流流动路径指的是旅游客流在区域空间内的移动现象,主要通过旅游线路来体现。
通过统计发现,上海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线路流动主要是由两种模式构成,一种是至单一目的地城市旅游的线路,旅游流仅在客源地城市和单一的目的地旅游城市之间往返;另一种是多目的地环线旅游线路,旅游流从客源地城市出发流经多个目的地城市后回到客源地。
其中,上海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扩散路径为82条。
上海旅游流流经单目的地城市的路径共有20条,其流量却占到了当年旅游流流量总数的78.43%;多目的地环形线路路径有62条,但是流量仅占到了流量总数的21.57%。
综上所述,上海客人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流流动的路径以单目地线路为主,多目的地环线流动为辅。
五、旅游流网络中的目的地角色对比分析(一)单目的地线路中的节点对比如图,上海客流至长三角内单目的地城市进行旅游的流量共有388次,到达城市共22座。
其中,杭州名列第一位,至杭州旅游的流量达117次,占上海出发的单目地线路流量的30.15%。
苏州占据第二位,但是数量仅为到达杭州旅游数量的一半。
总体来看,上海客流前往浙江省的旅游流量要大于前往江苏的旅游流流量。
此外,徐州、宿迁和衢州这三个城市是没有上海游客将其作为单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有待提升。
(二)多目的地线路中的节点对比1、评价指标对于多目的地旅游线路中的节点分析,本文主要借用了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中节点结构评价中的三个指标,即旅游节点程度中心性指标、旅游节点亲近性指标和旅游节点中介性指标。
(1)程度中心性是衡量哪些旅游节点在旅游网络中处于最重要的中心地位。
在一个有向网络中程度中心性又可以分为外向程度中心性和内向程度中心性,揭示了某旅游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是属于开始点、核心点还是终点。
其公式为:;式中:和分别表示外向程度中心性和内向程度中心性,表示从旅游节点j到旅游节点i之间存在方向性联系,表示从旅游节点i到旅游节点j之间存在方向性联系。
(2)亲近中心性则以距离为概念来计算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与其他节点联系越紧密者亲近中心性越高,其公式为:式中:d(ni,nj)代表旅游节点i和j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
内向和外向亲近中心性都可以用上式表示,外向亲近中心性揭示了一个节点对外连接的能力,即在旅游流网络中节点输出旅游流的能力;内向亲近中心性揭示了一个节点接收外来连接的能力,即在旅游流网络中节点引入旅游流的能力。
(3)中介中心性衡量的是一个节点在整个网络中作为中介者的能力。
其公式为:gjk式中,是旅游者从节点j到节点k所经过的捷径数,为旅游者从节点j到节点k所经过节点i的捷径数。
2、结果分析在上海团队客流构成的旅游流网络中,杭州这一目的地节点的外向和内向程度中心性数值指标均较高,是重要的核心节点城市。
相对于中介中性指标的均值,杭州的中介中心性数值非常高,可见杭州在该网络中作为中转者的作用极大。
同时,杭州的外向、内向亲近性数值也都较高,说明杭州这一节点对其他节点输入和输出上海客流的能力均较强。
3、目的地对比分析结果根据对两种类型线路中的旅游节点指标的测算,可对其进行总体能力的评价。
整个上海客源构成的旅游流网络中,杭州这个节点的核心地位相当突出,无论是作为单目的地旅游城市的选择,还是在多目的地线路中旅游流的输入输出,抑或是旅游流中转能力排名均为第一名,且到达该节点的旅游流流量要比到达第二名的节点流量多的多,可见杭州是上海客源的重要目的地城市。
苏州是上海客源构成的旅游流网络中的次级核心节点,是除杭州之外上海客源会选择的第二大单目的地节点城市。
在多目的地线路中,苏州作为中介者城市功能定位比较突出。
金华、宁波、湖州、舟山、嘉兴、温州、绍兴、南京和无锡是此旅游流网络中的重要旅游节点。
其中浙江省的七座城市均是上海客源会选择作为单目的地旅游城市重要目的地节点,金华和宁波在多目的地节点线路中对外输出上海客源的能力较强。
南京和无锡也是上海客源会选择的单目的地旅游城市,但是数量等级较浙江的城市要低;在多目的地线路形式中,南京是重要的旅游流中转城市,对外输出上海客源的能力较强;无锡在对外输出和引入上海客源的能力方面也较强。
六、结论通过对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网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上海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形成的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1337,说明客源地市场上旅游线路的节点安排不够丰富。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长三角旅游流网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网络能级水平较低,因此要加快长三角区域内各大城市的旅游建设。
(2)上海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任然以单目的地线路类型为主,这种情况的出现得因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空间距离较近。
很多的游客选择在周末或者短假到周边城市游玩,这些游客追求的是在某一个城市的深度旅游。
因此,在开发长三角客源市场的时候,要抓住这一特点,为此类游客提供更多深度旅游的线路产品。
(3)各大旅游目的地城市对上海游客的吸引力呈现以下特征:杭州是上海客源的重要目的地城市,地位超然;苏州对于上海市游客的吸引力也较大,作为上海游客的中转城市作用较大;金华、宁波、湖州、舟山、嘉兴、温州、绍兴、南京和无锡是上海游客选择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但是盐城、淮安、徐州、宿迁和衢州这几个城市对上海游客的吸引力较大,几乎为零,有待进一步开发。
总体来看,江苏省各大旅游城市对上海游客的吸引力低于浙江省的城市。
参考文献:[1]杨国良.旅游流空间扩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杨新军,牛栋,吴必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J].经济地理,2000,20(4):105-108[3]AlanLew,BobMcKercher.Tripdes-tinations,gatewaysanditineraries:thee xampleofHongKongJ].TourismManagement,2002,(23)609-621.[4]章锦河,张捷,李娜.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2):293-303[5]杨兴柱,顾朝林,王群.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地理学报,2007,62(6):609-620[6]ScottN,CooperC,BaggioR.Desti-nationNetworks-Theoryandprac-ticei nfourAustraliancase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8,35(1):169-188[7]workcharacteristicsofdrivetourismdestination:Anap-pl icationofnetworkanalysisintourism[J].TourismManagement,2006,27(5):1029-1039.[8]BraunPatrice.RegionalTourismNet-works:thenexusbetweenICTdiffu-sio nandchangeinAustralia[J].In-formationTechnologyTourism,2003,6(4):231-243.[9]JulieJ,PeterM.Clusterinregionaltourism:AnAustraliancase[J].An-nalsofT ourismResearch,2006,33(4):1018–1035[10]MackellarJ.Conventions,festivals,andtourism:Exploringthenetworktha tbinds[J].JournalofConventionandEventTourism,2006,8(2),45–56.作者简介:殷晶(1988-),女,汉族,江苏省泰州人,硕士,助教,旅游规划方向。
(上海杉达学院)(责任编辑: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