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
本技能
1.基础知识:
-体育健康理论:介绍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如运动对心肺功能、骨骼肌肉系统、免疫系统等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运动预防常见疾病。
-运动生理学知识:包括人体运动时能量代谢、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规律等。
-运动解剖学知识:了解身体各部位骨骼、肌肉结构及运动功能,以便进行正确的技术动作和避免运动损伤。
-运动生物力学:学习人体在运动中的力的作用方式、动作技巧与效率等基础知识。
-运动营养学:指导学生如何科学饮食以配合体育锻炼,提高体能,恢复体力。
2.基本技术:
-基础体育技能:如跑、跳、投、攀爬、游泳等基础运动技能,这是各类体育项目的基础。
-专项体育技术:根据课程内容可能涵盖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具体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要领。
-健身类技术:包括力量训练、有氧健身操、瑜伽、太极拳等各种健身方法的动作规范和技术要点。
3.基本技能:
-运动能力培养:如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提升方法和训练手段。
-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技能:教授学生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在发生运动伤害时的基本处理和急救措施。
-运动计划制定与自我管理:引导学生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并学会自我监督和调整。
-团队合作与竞技策略:对于团队性体育项目,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策略运用。
体育专业知识(要打印)

一、名词解释1、体育: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质:体质是个体的质量。
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新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4、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5、心理健康: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6、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态度的过程。
7、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活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9、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
10、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教学注重学生身体基础,关注学生学会自主练习和锻炼,养成习惯,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体育意识。
11、快乐体育:把身体锻炼建立在自身愿望、需要的基础上,注意体验运动中的内在乐趣。
12、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3、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4、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领域目标通过各个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5、运动处方:由指导医生或教练员给运动锻炼的人,按其年龄、性别、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16、运动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的时间与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初中体育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中体育基础知识点总结
体育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通过研究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初中体育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
1. 健康运动知识
- 定期锻炼身体对健康很重要。
-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避免受伤。
- 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食物。
2. 常见运动项目
- 篮球:掌握传球、投篮、运球等基本技能。
- 足球:研究传球、盘球、射门等基本技能。
- 乒乓球:掌握握拍姿势、发球、接球等基本技能。
- 游泳:学会正确的呼吸、划水和浮起等技巧。
3. 体育知识
- 掌握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 了解体育比赛规则,研究公平竞争和合作的精神。
- 研究分析比赛结果和队员表现的能力。
4. 常见体育术语
- 击剑:剑术、佩剑、击剑道具等。
- 跑步:短跑、长跑、接力赛等。
- 田径: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
初中体育基础知识点总结简单介绍了健康运动知识、常见运动项目、体育知识和常见体育术语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和综合能力。
634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一、引言体育学专业是培养专业运动员、体育教练、体育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学科。
本文将对体育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介绍,包括体育科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二、体育科学2.1 定义体育科学是研究人类在运动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规律以及其在训练和竞技中的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2 分支领域•运动生理学:研究人类在运动中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变化。
•运动心理学:研究人类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运动训练:研究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运动营养学:研究饮食对运动表现和健康影响的关系。
•运动康复:研究如何通过锻炼和治疗促进受伤者康复。
2.3 应用领域体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体育训练: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计划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和竞技水平。
•运动康复:帮助受伤者恢复功能并预防再次受伤。
•体育教育: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运动管理:管理体育组织,组织比赛和赛事。
三、运动生理学3.1 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运动中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变化以及其对运动表现和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3.2 主要内容•肌肉生理学:研究肌肉在运动中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心血管生理学:研究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变化。
•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生理调节机制。
•神经控制:研究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作用。
3.3 应用领域•运动训练: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要求,设计合理的训练计划。
•运动康复:通过了解运动生理学,制定恢复性锻炼方案。
•运动医学:通过运动生理学知识,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
四、运动心理学4.1 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其对运动表现和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4.2 主要内容•运动心理素质:研究个体在运动中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运动心理调控:研究如何通过心理调节手段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辅导等手段帮助运动员克服困难。
4.3 应用领域•运动训练:通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体育学类本科专业7门基础课程

体育学类本科专业7门基础课程体育学类本科专业7门基础课程引言:体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体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他们未来从事体育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在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中,有七门基础课程,它们分别是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科学方法学、运动保健学和运动管理学。
一、运动解剖学1.1 为什么运动解剖学重要?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与肌肉的结构、功能及其协调运动的学科。
它不仅为理解和掌握人体运动提供了基础,还为运动训练、运动康复和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以深入了解运动时肌肉的起伏变化、关节的运动角度以及骨骼结构对于运动的影响。
1.2 运动解剖学的内容运动解剖学主要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肌肉与骨骼的关系、运动时的力学分析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肌肉与骨骼的协同作用,人体运动的动力学原理以及人体的生物力学特征。
二、运动生理学2.1 运动生理学的意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的学科。
通过学习运动生理学,可以了解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设计运动训练计划,促进运动健康和预防疾病。
2.2 运动生理学的内容运动生理学主要包括人体器官系统在运动中的变化,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
我们将学习人体在不同强度和时长的运动中的生理变化,以及运动适应性和耐力训练等相关知识。
三、运动心理学3.1 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特点、态度及其对个体运动行为和运动结果的影响的学科。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个体的竞技水平,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3.2 运动心理学的内容运动心理学主要包括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竞技心理、注意力调控等。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如韧性、决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学习如何应对竞技中的压力和焦虑等问题。
体育学入门知识运动技能和健康

体育学入门知识运动技能和健康体育学入门知识:运动技能和健康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及其对健康的益处。
本文将介绍体育学入门知识,包括运动技能的分类和发展以及体育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运动技能的分类及发展运动技能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的技能和能力。
它分为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两大类。
1. 基本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是体育运动中通用的技能,主要包括跑、跳、投、击等。
这些技能是人们进行各类体育运动的基础,对于培养体能和锻炼协调能力至关重要。
在学习基本运动技能时,我们需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动作的协调和力量的控制。
2. 专项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是指在某一特定体育项目中要求的技能。
比如篮球运动中的传球、投篮、运球等,足球运动中的盘球、射门、防守等。
要掌握专项运动技能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并深入学习相关的战术和技巧。
运动技能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的实践。
通过不断地重复动作,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并逐渐掌握更高级的技能。
二、体育对健康的积极影响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身体层面和心理层面介绍体育对健康的益处。
1. 身体层面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生理机能发展,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通过运动,我们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心脏和肺部的工作效率,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骨骼的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 心理层面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还对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运动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提高心情,缓解压力和焦虑。
同时,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培养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交能力和交流技巧。
此外,体育运动还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总之,体育学入门知识是我们了解运动技能和体育对健康的益处的基础。
体育体育项目基础知识点清单

体育体育项目基础知识点清单篇一:体育体育项目基础知识点清单体育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体育项目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参与其中。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点。
1.足球- 规则:足球比赛由两支队伍进行,每队11名球员。
目的是将球踢进对方球门,以得分的方式取得胜利。
- 技术:控制球、传球、射门、防守等。
- 裁判判罚:黄牌、红牌、点球、界外球等。
2.篮球- 规则:篮球比赛由两支队伍进行,每队5名球员。
通过将球投进对方篮筐得分。
- 技术: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
- 进攻套路:挡拆、快攻、组织进攻等。
3.乒乓球- 规则:乒乓球比赛由两个对抗单位进行,每个单位有1至2名球员。
通过将球打过网,使对方无法接到球而得分。
- 技术:发球、接发球、拉球、削球等。
- 球拍材质:胶面、刀片。
4.羽毛球- 规则:羽毛球比赛由两个对抗单位进行,每个单位有1至2名球员。
通过将球打过净线,使对方无法接到球而得分。
- 技术:发球、接发球、进攻、防守等。
- 球拍材质:碳纤维材料、合金材料。
5.游泳- 规则:游泳比赛分为不同泳姿,例如自由泳、蛙泳、蝶泳和仰泳。
通过在水中快速移动以完成赛程并取得最好的成绩。
- 技术:换气、划水、腿蹬等。
- 泳池项目:50米、100米、200米等。
6.田径- 规则:田径比赛包括短跑、中跑、长跑、跳远、跳高、铅球、标枪等项目。
通过在规定的距离或位置完成相应动作以取得成绩。
- 技术:起跑、转身、冲刺、起跳、投掷等。
- 记录项目:世界纪录、亚洲纪录、国家纪录等。
7.网球- 规则:网球比赛由两个对抗单位进行,每个单位有1至2名球员。
通过交换击球以使对方无法接到球而得分。
- 技术:发球、接发球、底线打击、截击等。
- 场地:硬地、红土、草地。
8.高尔夫- 规则:高尔夫比赛由选手按球洞顺序挥杆将高尔夫球推入球洞内,通过击球数判定优劣。
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

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体育学科是研究人体运动和身体活动的科学领域,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力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本文将介绍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探讨其在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体育学科的定义与范围体育学科是通过系统研究人体运动及其相关领域的学科,它以促进个人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社会体育事业为目标。
体育学科的范围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史、体育哲学等多个方面。
二、体育学科的重要性1. 促进个人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身体灵活性,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高个人健康水平。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参与团体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领导才能,对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3. 发展社会体育事业:体育学科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体育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
三、体育学科的研究内容1.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包括心脏功能、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体育教学提供依据。
2. 运动心理学:研究个体在运动中的心理变化,包括动机、集中力、情绪调节等,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
3. 运动力学:研究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包括运动姿势、骨骼肌肉的参与、力的作用等,为改进运动技术和减少运动伤害提供依据。
4. 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研究运动教育和训练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运动技能的教授、体育教育的发展、训练方法的研究等。
5. 体育史与体育哲学:研究体育活动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背景,以及体育活动对社会、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四、体育学科在教育中的应用体育学科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体育学科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1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体育教学过程指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
(对)2.体育教学是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学生掌握接受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
(错)体育教学是师生间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交往的过程。
3.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功能的肌肉叫对抗肌。
(错)题干所述为中和肌。
4.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强,伸展性及弹性差的,坚固性大而灵活性小。
(对)5.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其中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
(× 【解析】当大量失血时,黄骨髓先转换为红骨髓而执行造血功能。
6.表象练习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 【解析】不易太长,一般为3~10分钟。
7.篮球运动是体育教学中一项集体对抗性的球类游戏。
(√)8.有8个队参加单循环比赛,其比赛场次为26场。
()× 【解析】比赛场次为28场。
9.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10.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强度必须大于或等于阈刺激强度。
(√ 【解析】兴奋的条件: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有一定时间、一定刺激变化率)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你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以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课程类型为(A)A.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D.直线课程与螺旋式课程2.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几个原则,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解析】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对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压抑。
)A.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B.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C.强调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把学生当成掌握“三基”的工具人D.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体育课程资源?(D 【解析】ABC属显性体育课程资源;D属隐形体育课程资源。
A.教科书B.计算机C.体育场地D.学校体育传统风气4.武术套路教学常用的动作示范方式为(B 【解析】球类动作一般用正面示范,类似跑步摆臂动作用侧面示范,简单的徒手操动作用镜面示范。
)A.正面示范B.背面示范C.侧面示范D.镜面示范5.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B 【解析】运动训练理论包括一般、专项和项群训练三个层次。
)A.一般训练理论B.周期训练理论C.项群训练理论D.专项训练理论6.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B 【解析】运动员选材是前提,运动训练是核心环节,运动竞赛是检验,故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运动训练。
)A.运动员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竞技体育管理7.现代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C)A.现代科学技术B.管理人员C.教练与运动员D.科研、医务人员8.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A)A.止血和凝血B.释放免疫物质C.保护间皮细胞的完整性D.运输氧气9.在极限强度运动中,肌肉中的ATP和CP在(C)就几乎耗竭。
A.15秒内B.30秒内C.10秒内D.20秒内10.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称为(B)速度。
B 【解析】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称为动作速度。
反应速度: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应答的能力。
位移速度:指人体在特定方面上位移的速度。
力量速度(快速力量):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
A.反应B.动作C.位移D.力量11.新课程标准评价强调,应建立促进学生(C)的评价体系。
解析】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标准最核心的评价体系。
A.全优发展B.健康发展C.全面发展D.自由发展12.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C)A.教学方式的转变B.教学行为的转变C.学习方式的转变D.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13.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D 【解析】泛化;分化;自动化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初步形成动作概念;技能的巩固;到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
)A.技能形成、适当速度、反应自动化B.起始动作、过程动作、结束姿势C.运动感知、表象运动、技能形成D.初步形成、技能巩固、熟练技巧14.有关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仰卧时,向后倒肩、举腿、翻臀B.倒肩时,先举腿,再翻臀C.倒立时,两手撑腰的两侧D.后倒肩时,同时举腿、翻臀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体育课的课中常规?(D 【解析】D项属于课后常规。
A.上课仪式B.课中的要求C.课的结束D.器材的整理和归还16.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C)A.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B.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C.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D.掌握“三基”17.下列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D 【解析】体育课篮球比赛属于正常的教学活动。
A.早操、课间操B.运动队训练C.运动会D.体育课篮球比赛18.下列跑的比赛中,属于中跑项目的一项是(A 【解析】中跑项目是3000米以下,800米以A.800米1500米3000米B.400米800米1500米C.1500米3000米5000米D.3000米5000米10000米19.细胞的基本结构是(A 【解析】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其中细胞质包括:基质、细胞器。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C.细胞膜、细胞核、基质D.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20.根据肌纤维排列方向,可以把肌肉分为(C) 【解析】根据外形分为:长、短、扁、轮匝肌;根据头数分为:二、三和四头肌;根据排列方向分为:梭形肌、多羽状肌、半羽状肌、羽状肌、翔状肌等。
A.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B.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多头肌C.梭形肌、多羽状肌、羽状肌、半羽状肌D.二头肌、多头肌、长肌、短肌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1.人们普遍认为课程既是学科,又是活动和经验,所以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体育知识与技术类和运动参与类体育活动经验类。
2.体育教学目标改革的四个方向分别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果大致可分为:学前阶段的体育、初等阶段的体育、中等阶段的体育、高等阶段的体育以及四个部分。
4.全程跨栏跑技术可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终点跑技术5.把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类项目叫田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 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1)打好身材基础;(2)控制体育的知识、技巧,学会自主学习、锤炼、评价;(3)培育体育兴致、喜好,养成锤炼习性;(4)培育自我体育意识。
2.体操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1)加速助跑,快速踏跳;起跳后紧腰,稍屈髋,两臂自动前伸;(2)双手用力推撑器械远端,两腿左右离开积极前摆;(3)脚过器械后立即制动腿,两臂斜上举,挺身落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具体包括哪些方面?(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请论述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所包含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体育学校的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学的重点包括学生的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的身心完善与发展;(3)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重点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为学生课后学习锻炼乃至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着力引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强化;(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时,力求把当前的教学活动和终身体育目标相结合;(6)全面效益原则:体育教学侧重获得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六、教法技能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列(1)运动会的名称、目的、任务和主办单位;(2)比赛的日期、地点;(3)参加单位和组别(以班为单位还是以年级为单位,共分几个组比赛);(4)比赛项目;(5)参加比赛的办法(包括每单位可参加多少人,每人可报几项,每项先报几人,集体比赛的参加办法、参加者的资格规定等);(6)报名办法(报名填表、截止日期、条件、身体检查规定等);(7)计分及奖励办法(说明各项录取名额。
个人和集体、全能、破纪录,团体总分的计算与奖励办法);(8)比赛规则(说明参照的裁判法规);(9)其他事项(号码布的要求,领队会议时间及其他未尽事宜安排)。
出中小学运动会一个完整的竞赛规程包含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七、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独立模式,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各执一端,互不交叉。
(2)包含模式,包括大教学小课程,大课程小教学。
(3)循环模式,两系统虽然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3)利用学校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5)注意个别差异,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6)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
八、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论述教师在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