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年威海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威海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威海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中国古人确实特别有想象力,冲破各种阶段的束缚不断发展。

我们的建筑史上,就有许多超乎人类想象的东西。

比如说古代的修桥。

泉州的洛阳桥是一座跨海峡的桥,那个地方特别难修桥,因为地表是沙,桥基立不住,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任泉州太守时说牡蛎粘在海船上很结实,是不是可以把牡蛎种在石头上?这就是著名的“蛎房固基法”,石头边儿上种了牡蛎不断长,整个地基打了一大条,都是很结实的石头,石头上砌一层一层的桥墩。

比如赵州桥,桥很长,搭在河床上时,伸出很长,伸展的两端就开了小窗,这样发洪水时,水流可以从中间的洞和两旁的小窗走,一下子分散了水流对桥的压力,桥就比较结实耐用。

这种敞肩券的拱桥,中国人采用要比世界其他地方早600 年,在建筑史上来说是很出色的。

再比如天坛,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会发现一个特点,它让人感觉自己比什么都高,似乎可以跟天直接对话。

原来这个坛筑起来时,周围所有的东西都要比这个坛低。

南边是圜丘,圜丘坛的围墙比它低许多,人站在圜丘坛上觉得自己确实离天近一些。

北边的祈年殿也是周围的东西都比它矮。

通往祈年殿的路是直的,但路旁的地面是大斜坡,皇帝走在这条路上去祈年殿时,有一种心情,我要祈拜五谷丰登,跟天神对话,越走越接近天神。

祈年殿附近的树种植在斜坡上,越走近祈年殿,树显得越来越矮,让人觉得越来越接近树梢,这也是古人很有想象力的创造。

由此来说,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来,许多地方值得我们重新思考,我们能够想到的,不仅仅是某个建筑物什么形状、里面有什么东西,而是想到它背后更多的东西。

因此和园林中一个个具体的实体建筑相比,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更值得重视,这些文化价值使我们有许多新的认识。

我们跟随梁思成先生研究《营造法式》,发现《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本身就是非常超前的人,他把工料定额的管理手册变成技术做法制度的书,用来指导设计和施工。

2020届威海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威海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威海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蜒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吟哦.(é)胡诌.(zōu)鸡毛掸.(dǎn)不屑.一顾(xiè)B.矗.立(chù)着.落(zhuó)扎.辫子(zā)苍劲.有力(jìng)C.肋.骨(lèi)炽.热(chì)柏.油路(bǎi)便.宜行事(pián)D.纤.弱(qiān)媲.美(pì)酵.母菌(jiào)翩跹.起舞(xi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甬道炫目佼佼者变幻无穷B.寂寥雀跃暴发力纹丝不动C.杀青纽带贴标签为人不耻D.栽脏慧眼程式化情投意合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开赖账者的信息,将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晒一晒”,让赖账者好像如芒在背....,颜面尽失。

B.当我们被拥挤的人群裹挟着向前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多久没有细读一篇美文,细品一杯香茗,细赏一曲那娓娓动听....的音乐了?C.人生短暂,转眼白头。

总有人在回忆过往的时候,追悔岁月蹉跎..。

其实,与其在老去时感慨一生碌碌,莫若在年少时惜时有为!D.如果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那就继续寻找突破口,千万不要安之若素....。

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已纠错)

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已纠错)

/2020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之一,( )。

1946年,程开甲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M·玻恩。

四年后,他婉拒了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了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了 的中国,开启了报效祖国的漫长征程。

1960年,为了国家需要,程开甲 奔赴罗布泊,在条件艰苦的西北大漠开启了中国核武器研究,自此程开甲在学术界 20多年。

20年中,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程开甲带领团队研制的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

有关资料记载,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数据,而中国首次核试验中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

这其中,程开甲 。

程开甲院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斯人已逝,但其爱国奉献的精神依然会感召后辈。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程开甲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核司令” B .程开甲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人们因此称他为中国“核司令” C .程开甲的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因此人们称他为中国“核司令” D .程开甲的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因此他也被人称为中国“核司令”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清二白 义无反顾 隐姓埋名 功德无量 B .一穷二白 义不容辞 隐名埋名 功不可没 C .一清二白 义不容辞 销声匿迹 功德无量 D .一穷二白 义无反顾 销声匿迹 功不可没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B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C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D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一系列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难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2020届威海市经济区凤林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威海市经济区凤林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威海市经济区凤林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古籍汗牛充栋,阅读应该从何入手呢?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 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2020届威海市经济区凤林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威海市经济区凤林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威海市经济区凤林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未遂赖海石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

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

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

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

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家属,去收费处缴费!”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

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

我有他儿子电话。

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

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

谢谢你把我妈送医院,救了她一条命。

”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

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

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另外,欠你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结清给你。

你等我的好消息。

来,我再敬你一杯。

”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

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

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

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

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

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

2020届威海市泊于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届威海市泊于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届威海市泊于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水在滴苏沧桑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

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④此时,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

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

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

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

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

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

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

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

2020届威海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届威海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届威海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书的仵从巨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

书店只有一个人,镇上人称呼为“卖书的”,就是她。

她很忙。

书店里的事全由地一个人办理,她忙得过来吗?不知道。

也没有人认真想过。

反正她是忙过来了,几十年如一日地忙过来了。

岁月无情,我们的主人公看上去50岁上下了,额际和眼角已隐隐刻上细细的皱纹。

可她那双眸子却如秋日潭水般清明。

那传神的眸子中有的是单纯、真诚。

看她一眼,像看一座平原:一目收尽,一览无余,坦坦荡荡。

大概也正因此,那些素来拘谨,甚至怯懦的卖鸡蛋的老婆婆们敢于不买书走进店来,坐在店堂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当然,她们也一反生活拮据的家庭主的锱铢必较,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她们以自己的直觉信任了她:她虽是个挣钱的女人,但从不傲世欺民,她是个好人。

有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客人。

正是冷清时刻,她正倚靠在柜台上看报纸,见有客人,她站起来:“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有一股文气。

光那一副眼镜也足以证明他读了不少的书。

“请您取一下那本书。

”他指着书架正中的一册36开本的小书。

那是一本诗集,装帧精美,雅致。

书名是《孩子和书》。

“您,认识我吗?”他突然一问,两眼盯住了她。

她愣了。

仔细观察他,希望能记得起来。

可是回忆带给地的是一片空白。

客人笑了,笑得很轻,很动人。

“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身边的提包里取出一本书,送到她的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为什么送我书?”他见她不接,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

“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打……您自己付了书钱把书送給……还给他取了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那时他很饿,很可怜……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他受人欺……”他的话终于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遵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等基本原则。

先来看“不忘本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上,一些人存在一种文化悲观主义的看法,即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因其所依附的封建政治体制的消失,二者注定一同成为历史。

同时,当今人们生活在资本霸权所主导的全球化语境中,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日益分离。

对此,美国学者列文森就认为,“生活也不再干扰它们(传统文化),它们已成了博物馆的老古董”。

这个观点实质上早在中国寻求“站起来”的时期便已存在。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悲观的背后,是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确实,儒家学说中存在不合时宜的观念,如封建等级制等。

这在越来越追求现代文明的今天,很难赢得认同。

但这并不等于说要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

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开始摆脱因落后、自卑而带来的情绪化否定,逐渐看到西方社会在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发展道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西方文化等同于“先进的”、代表“现世的趋势”的看法正在被打破,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不断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忘本来”正在指引、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它将打破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有助于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精神养料。

“不忘本来”不是“固守本来”,而要用“吸收外来”的方式来助益“本来”,要用现代文明成果及适应现代生活的话语去激活传统的生命力。

一些人强调,弘扬传统只要对流传下的经典文本给予原汁原味的解读即可。

他们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鉴别转化。

这种原教旨主义的立场,表面上看是在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出力,实质上会把传统文化送进故纸堆、博物馆。

发展到极端,还会出现另一种倾向——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就是好的,都值得顶礼膜拜;人类在资本全球化和现代性发展中遭遇的问题,都能在老祖宗的智慧中找寻到“药方”。

由此,他们拒绝“吸收外来”。

国内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吸收外来”,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坐标位置,才不至于将一些野蛮、粗俗甚至丑恶的东西假借传统之名予以宣扬。

新时代,倡导“吸收外来”依然需要进行世界文明成果的广泛阅读、了解和借鉴,需要积极促成“外来”与“本来”相结合,促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中国化,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下列对“不忘本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忘本来”与依附于封建政体的传统文化必成历史的观点并不相同。

B.“不忘本来”有助于新时代的中国汲取传统营养,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C.“不忘本来”需要我们“固守本来”,还需要我们“吸取外来”,二者能得兼为上。

D.不认同文化悲观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不忘本来”,符合时代的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中既有对文化悲观主义态度的陈述,又有对文化悲观主义实质的直接揭示。

B.美国学者列文森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对中国文化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形象指出了对传统文化持悲观主义理念的荒唐性。

D.文章对文化悲观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层分析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渐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近几年来文化悲观主义的观点开始出现。

B.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在今天根本不可能得到人的任可。

C.“不忘本来”的理念帮助许多人打破了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使传统文化生机日显。

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需“外来”和“本来”的结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人工智能专题》报告显示,G20国家除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土耳其,其他国家在近年来均发布或制定了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规划。

其中, 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和欧盟均发布了人工智能专项战略或规划, 而印度和韩国则发布了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相关的专项战略或规划, 其他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巴西,虽未发布人工智能专项战略或规划,但是在其他的政府战略文件中均提及了人工智能技术, 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不过,从研发人力资源和基础研究经费方面来看,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水平还是分出了高下。

在这方面,《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人工智能专题》报告称,目前已经形成了“美国一家独大,英国、印度和加拿大等紧随其后,中国尚有差距”的竞争局面,相较美国,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储备、学术研究、产业研发力量、经费资助等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群雄逐鹿人工智能,中国该怎么赢》——《中国青年报》)材料二: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数据和计算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

中国在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创新,不仅表现在数据生态方面,而且表现在包括算法、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内的诸多领域和环节。

在数据生态方面,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占网民总数的97.5%;农村网民规模为2.09亿,占网民总数的27.0%。

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2017年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64.6%;手机外卖、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6.2%和29.7%;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的50.3%提升到65.5%,线下手机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下手机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12月的31.7%提升到47.1%;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2.21亿人通过共享单车解决城市短距离交通出行需求。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如何更发展》——《光明日报》) 材料三:“虽然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应用很广,但这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

中国要研究新一代的基础理论。

”潘云鹤说,60年前“人工智能”刚提出时的信息化基础是单个计算机,而现在传感器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的出现使得环境发生了变化。

“原有人工智能的定义——‘让计算机变得和人一样聪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人的自然智能与机器智能终究不同,如何通过人机混合的脑机系统形成更强的智能,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是下一步的发展空间。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包含很多外国人没有提过的想法。

我们应该结合国家的发展用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理论,同时也跟踪全世界的先进理论。

”潘云鹤说,“例如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是分开进行的,而人在处理这种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合在一起进行的。

如何将视觉、听觉、味觉等这些感觉和文字触觉融合在一起,中国人提出了跨媒体智能,人工智能2.0要瞄准这个方向进行。

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增强智能、智能自主系统等新的人工智能领域,这都是实现从‘并跑’到‘领跑’所必需的。

”(摘编自《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在哪》——《光明日报》)4.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数据和计算是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规划呈现出基于自身基础和优势的考量。

B.中国在智能科技等领域有多方面的创新,而出现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智能化需求促进了智能科技与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中国智能领域的发展在数据生态、算法、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内的诸多领域和环节都有创新表现。

D.原有的人工智能理论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中国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发展空间是通过脑机系统形成更智能的基础理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一些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规划,或把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其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B.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缩小与部分国家的差距、未来还要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国家问题。

C.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将立足于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理论,也跟踪世界的先进理论。

D.我国尽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与部分国家存在差距,但也提出了“领跑”所必需的跨媒体智能、智能自主系统等新的人工智能理论。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跟大自然说句话鲍尔吉·原野我们说过许多话,我们记不起来都跟谁说过哪些话。

可是,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

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这份细心体察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在这里等你。

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膀、后背和鞋子,只是你没察觉而已。

风是大自然千万种语言中的一种,可以叫风语,还可以叫其它语,随便你,风并不在意这个。

就在我们在做所谓“上班”或“上学”的活动时,在我们前往目的地而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小鸟可能已经飞翔了三个多小时,已经看过了壮丽的日出。

它从天空看到人像蚂蚁一样陆陆续续从房子里走到大街上,它在树枝上看到草地上一朵小黄花正徐徐打开叶片,准备迎接阳光。

而人们对这一切浑然无知,径直走着,或径直开车走着。

他们不知道天边的白云跟昨天不一样,跟一小时之前也不一样。

人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外貌,而云可以。

云尽其一生变幻无穷却不停歇。

即使在城里,大自然也在人的身边,土地、天空、空气与光,俱有大自然的核心要素。

可是人并不关心大自然在做什么,人的皮肤和心灵已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

他们要通过资讯——比如说智能手机了解气温变化。

是不是可以说,人正一点点远离大自然。

人的心灵里装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因为世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在他们内心的容积中有关大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少。

如果是这样,人会失去好多欣赏美的机会。

如实说,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审美,即使如美术师也不需要时时审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