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号线运能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试运营的回顾与总结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试运营的回顾与总结
鹿金东
【期刊名称】《交通与运输》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电动车组第一次进入地下隧道试运行。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在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中,作为现代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鹿金东
【作者单位】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副经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
【相关文献】
1.上海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回顾《十八大精神背景下上海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总结与展望》课题报告(节选一) [J], ;
2.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试运营概况 [J], 唐宪民;杜心言
3.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实现试通车 [J], 孙方煌
4.回顾·总结·展望《上海中学数学》创刊40周年纪念论坛隆重举行 [J],
5.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8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试运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赵艺楠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赵艺楠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正在迅速发展,特别是有几千万人居住的一些特大城市。
由于城市规模庞大和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交通停滞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建有地铁、铁路等。
对于多数城市而言,道路交通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解决引言:在城市交通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许多城市的人口在增加,对轨道上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依赖性也在增加,因此,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如何提高城市交通能力。
目前,地铁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常见方式,地铁系统有许多优势。
地铁系统的交通量很大,可以满足一些大城市的交通需求。
同时,地铁系统也是全世界特大城市轨道运输系统的最佳选择。
地铁系统主要依靠城市的地下空间,在地下开采隧道,让地铁通过城市隧道,既不占用城市宝贵的土地,有效地节约土地,又提高了城市的形象。
1当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1换乘站点相对较少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的建设有许多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
由于这些限制和前提条件,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不能像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那样多,也无法根据网、站的要求定制,这直接导致轨道站点相对较少。
目前,在许多城市中,轨道运输网络的结构是“星形的”。
在这个结构中线路网络只有一个传输点。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所有线路在这个换乘点换乘,但也可能导致对居民流动的限制更加严格。
由于中转站数量少,部分客运票价格更贵。
因此居民们更喜欢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更为方便的出行方式,而不是长途乘坐地铁,这对城市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问题,尽管有一定数量的轨道交通工具,但这并没有真正的好处,也减少了轨道上的运输机会。
1.2轨道交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目前,在为主要城市服务的公共汽车上有很多人,即前一辆公交车人多,后一辆公交车在同一条道路上乘客不多。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摘要通过对上海地铁1号线的基础调研,分析了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状况,对各站点空气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提高地铁空气质量的措施,以为提高地铁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措施;上海随着上海市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铁1号线作为上海的第1条地铁线路,以运量大、速度快、准时的优势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重要的大动脉。
近年来,上海地铁1号线客流量高居不下,人们置身于地铁微环境内的时间比以往更长,地铁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
然而目前我国对地铁内微环境的研究较少。
因此,笔者对上海地铁1号线的空气质量问题经初步调研并进行分析,以为地铁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提供依据和建议。
1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调研结果分析1.1调研概况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形式,对1号线28个站点的乘客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发出500份问卷,回收率100%。
1.2空气质量综合分析对地铁1号线的空气质量,有43.8%的乘客认为处于中等水平,有23.6%和19.6%的乘客分别认为处于及格和良好水平,只有2.4%的乘客认为空气质量为优,有10.6%的乘客认为1号线空气环境不过关,须引起关注。
在地铁行车内部,有31.3%的乘客感觉行走时缺氧,27.3%的乘客感觉有臭味,还有14.5%的乘客闻到有装修的味道。
对于空气质量的现状乘客认为主要是人多所致,其次是空调通风系统差。
前者与地铁1号线的巨大客流有关。
据统计,地铁1号线日均进站客流量为:85.94万人次(2007年)、102.63万人次(2008年)、106.22万人次(2009年)、117.24万人次(2010年),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
针对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假如地铁发生意外,哪种状况最混乱、最难处理,乘客中19.7%(比例最大)认为是被踩踏事件,说明地铁内客流量大影响了地铁内的环境安全;而调查中有10.6%的乘客认为是传染病影响,如非典型肺炎;9.4%的乘客认为是毒气影响。
关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空间规划的调研分析报告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报告地下空间规划号线地下空间规划关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调研分析报告授课教师:彭芳乐教授小组成员:张雨063061孙雨晨070781沈晨070951唐敏070963调研时间:2010年12月关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空间规划的调研分析报告根据此次课程作业的要求,我们要对上海地铁的其中一条线路进行地下空间规划的调研。
在上海目前已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中,我们小组选定轨道交通1号线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对其整体选线及重点车站的地下空间规划进行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于1990年1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1995年4月10日开始运营,是上海最早的地铁线路,亦是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为重要的线路之一。
目前1号线从南部闵行区莘庄站到北部宝山区富锦路站共长36.39公里,28个车站,其中地下区间从上海南站南至汶水路南,共包括15个车站。
1 整体线路规划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南起锦江乐园北至上海火车站,共设13个车站,分别是锦江乐园站、新龙华站、漕宝路站、上海体育馆站、徐家汇站、衡山路站、常熟路站、陕西南路站、黄陂南路站、人民广场站、新闸路站、汉中路站和上海火车站站。
地铁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矛盾,起到分流人流的作用,它同时也将城市的地下空间串联起来,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它就是要解决城市中矛盾最突出地区的问题,而当时漕河泾、徐家汇、人民广场及上海火车站之间的南北客流交通问题就是最急需解决的,因此新龙华、徐家汇、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就是必经的控制点。
在进行线路规划时,为了最大吸引客流量,提高地铁的内部效应,方便市民搭乘地铁,往往放弃控制点间的最短路由方向,1号线正是如此。
从衡山路至人民广场间长约5km ,当时有复兴路、淮海中路和延安路3条路由可选,以复兴路方案为最短,施工干扰小,但最后选定长200m图1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的淮海中路方案,就是考虑到淮海中路是繁华商业街,吸引客流比复兴路大50%。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15.6km )。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起点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2019 - - - - - - - - -终点车总投站数资(亿元)工期5号线轻轨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号线 17号线 18号线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在建项目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龙阳路站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拟建项目外高桥保税高速铁路客区站临港新城2城北路站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二、设备现状及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摘要】地铁轨道交通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运输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线路规划和设计、车辆运行效率、车站设施和布局以及乘客流量管理都会影响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
为了提高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可以采取一些解决策略,例如优化线路规划、提高车辆运行效率、改善车站设施和布局,以及加强乘客流量管理。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好的服务。
未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将继续成为工程师和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解决策略、线路规划和设计、车辆运行效率、车站设施和布局、乘客流量管理、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其承载的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随着人们对便捷、快速的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也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瓶颈问题。
深入研究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对于优化城市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乘客出行体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地铁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和规划将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
车辆的运行效率、车站设施和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乘客流量管理问题也是影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对策,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涉及的内容,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得到详细探讨和阐释。
1.2 研究目的地铁轨道交通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地铁运输能力的提升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分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提升地铁系统的运输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
(完整版)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三、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3.1 项目重点分析3.1.1 技术重点1.高速视频截图信息采集在确保不影响原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部署一台快拍服务器安装相应的捕捉软件,通过设备的专用SDK把图像截取出来。
提供相应的图片信息和预警信息用于信息发布,自动提示管理工作人员查看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通行压力,提高通行效率;同时通过易行网、交通在手等公共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指导公众出行。
2.龙岗局指挥分中心设备兼容性开发原系统因搬迁老旧等多种原因导致系统瘫痪,无法正常工作,本次任务的重点是采用更换,维修,调试的手段完全恢复之前的系统,使之正常工作。
3. 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培训考场视频监控数据采集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培训中心和集运祥集装箱拖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考场安装一批监控摄像机,并且将视频监控画面接入到港航和货运交通管理局新洲机房。
通过iPad电脑上实现无线的一键集中控制,一键操作:整个系统的信号切换路由,液晶升降系统的升和降,投影的开关,投影幕的升降操作以及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则系统必须和苹果iPad系统做对接。
4.地铁视频整合和采集整合接入深圳市5条地铁线路所有模拟、数字视频信号资源。
(1)视频采集在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三条地铁线路监控中心机房安装交委的流媒体服务器,视频信号通过流媒体服务器接入交委监控视频管理平台,5号线视频信号直接以客户端形式接入,4号线优化视频接入方式,以增强网络安全性。
(2)接口开发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兼容对接需要进行二次接口开发,交委监控管理平台不兼容的品牌设备接入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5.盐田区交通监控视频采集(1)盐田公安分局可通过新建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对梅沙派出所辖区内的所有监控图像进行调用;(2)盐田公安分局新建一套视频综合平台系统,配置视频输出卡,通过光端机将视频信号接入到东部交通局。
为保证公安网的安全,须在盐田公安分局加装一台矩阵网关;(3)东部交通运输局调试英飞拓模拟矩阵,解决共享盐区公安分局视频监控接入及视频上传到交委主中心的问题;(4)东部交通局搭建一台DVR和视频抓拍服务器,对接前端矩阵协议并抓拍获取到的相应视频图片;(5)在东部局安装开发用于识别矩阵编码的协议对接软件,通过协议对接获取切换视频的通道,以便建立对应的图片库;(6)传输网络:为解安全问题,拟将采用电信租用裸光纤,盐田公安分局与东部交通运输局对点对互联。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摘要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于2004年顺利整体入地搬迁。
介绍了上海南站站工程改造的概况、施工特点,以及上海南站站第一轮驳接和第二轮驳接的施工次序;并以上海南站站至锦江乐园站区段的临时正线下行线为例,阐述其施工驳接前后的运营组织方案。
阐述了上海南站站改造工程的运营组织特点及运营经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上海南站站,整体搬迁,施工改造,运营组织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改造工程是国内首例轨道交通在线运营车站的改造工程。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1号线能够做到正常运营,其关键在于很好地解决了工程中的运营配合及线路一次驳接时各个专业有机配合的难题。
分析其施工过程中的运营及施工组织,对今后的运营线路车站以及在线服务重大设备的改造有借鉴作用。
1 改造工程概况1997年7月,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莘庄站全部开通,其中上海南站———莘庄段为地面段,上海南站站是地面侧式车站。
随着铁路上海南站的重新定位和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远期的客流预测为2.23万人次/日,而当时的车站规模较小,难于满足未来大运量的客运需求。
改造前的上海南站站———锦江乐园站区间线路布置如图1所示。
按照规划,上海南站站必须整体搬迁,新站址位于铁路上海南站北广场(沪闵路南侧、柳州路以西、桂林路以东)南侧,铁路主站屋下方。
线路与铁路南站铁路线平行,且有换乘通道与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南站站、规划中的L1线车站连接。
该改造工程于2002年8月正式开工,2004年11月竣工。
2 改造工程的施工特点1)必须确保地铁不间断运营原有的上海南站站是具备折返能力的通过站,距其最近的折返站是徐家汇站和莘庄站;如果上海南站站暂时停用,则在徐家汇站———莘庄站的“6站7区间”内不具备折返功能,运营调整的难度很大。
此外,上海南站站还与车辆段的前出库线相连接,上海南站站停用将对列车出入库作业产生影响。
为了不影响市民出行,在上海南站站改造施工期间,1号线的运营不能中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2002年运营方案(计划谰整)
运营范围
莘庄一上海火车站
线路长度/km
20(164
列车配置数(六节编组)/列
29
借于明珠线/列
4
实际需求量/列
25
其中:上线投用量/(列/日)
19—20
停车场内备用数/(列/日)
0一l
完成各类修程数/(列/日)
5
通过能力(行车问隔)/IⅡin
关键词上海地铁】弓线,列车精细,行车间隔,运能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区范围正不 断向周边地区延伸,人员出行日趋频繁。同时由于 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方式、效率 及舒适程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地铁作为现代化 城市交通的代表,以其高效、便捷、舒适的特点博得 了人们的青眯。因此,如何使上海地铁1号线在现 有的条件下不断地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始终保持 最佳的运送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万方数据
j.鳝霉;糖、=。譬;曩燕二j:誊拳:·添奠‘文:融,ij i;≮联强曩:蠢≮。琢曩:.霉嚣誊i:銎麓j’鞋,穗涮峥孽穗罄
均客流量仅为24.5万人次),因此,2001年度客流 发展。参照《地铁l号线北延伸工程可行性报告》
增长量达到地铁l_号线通车以来的最高值。
(以下称《工可》)所预测的2005年客流量状况,比
表1 2()01年度上海地铁1号线运营实况及设计量对照表
从客流量情况分析,2001年度地铁】号线本 线客流量较}二年同比增长近24%,接近l号线投
用初期(J996一J997年)的增长幅度。但由于 2001年与1996年客流量基数相差较大(1996年日
伍敏:j.排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逗营管理部.r程师,上海200010 76·
表6按设计行车问隔及按现行车间隔计算结果比较
万方数据
高峰时段无 4列/日(兼非高峰时段备用)
45
此外,1号线北延伸段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随着北延伸段的建成通车,l号线运营线路长度将 增至32.548 km。按目前的列车配置量计算,届时 地铁l号线所能确保的行车间隔仅为5 min左右, 尚无法满足目前运营区段高峰客流量的需求,更何 况还有北延伸段客流以及因上海火车站(与明珠 线)、人民广场站(与2号线)客流换乘的连动效应 所增加的客流量。
2-2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缩小行车间隔
影响行车间隔的主要因素有列车周转时间和 上线运用列车数两个方面。列车周转时间是指同 一列车连续两次从始发站出发之间的时间,它包括
·78·
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终点折返 作业时间等。上线运用列车数是指当日运营中实 际投入载客运行的列车数。
地铁l号线设计行车最小间隔为2 min,而目 前行车间隔为4.5 min,还具有较大潜力可挖。通 常缩小行车间隔是通过减少列车周转时间或增加 运用列车数来实现。从列车周转时间方面看,由于 终点站折返本身作业时间较短并基本固定.因而可 压缩的余地较小;而目前的客流状况也限制r列车 在车站停站时间难以再缩短,因此,减少列车周转 时间主要依靠压缩区间运行时间即提高区间运行 速度(俗称提速)来实现。目前地铁1号线已采用 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系统),其列车在正常 的区间行驶过程中通过自动运行系统(ATo系统) 的四个运行等级模式调整运行速度。由于站间距 离较短,而常用运行等级已较高.这就意味着运行 速度的可提升空间也较小,因而通过提速来缩小行 车间隔的效果不明显。
综上所述,运量的增长与运能的不足已经成为 地铁1号线当前最为迫协的问题,如不能妥善解 决,将会宜接影响到地铁的日常运营质量。
2提高运能的方案比选
通常,提高运能可以通过增加列车编组、缩短
-77·
万方数据
l、娥虢虢遥毯毽褥穗琏蠢i:囊≮。一,豫j露誊。套女曩i}j,_》:一。=_ii。i誊。i-汪j i÷-:j2麟纛潞÷
由于运能不足,已逐渐造成以下局面: (I)高峰时段乘客拥挤不堪.时常发生乘客滞 留站台现象; (2)定修、架修无法按规定修程进行,车辆普 遍存在“超期服役”现象,形成车辆欠检修、运营拼 设备的被动局面;
(3)车辆欠修严重,列车上线运行故障率随之
增加。同时高峰时段无备用车,列车故障下线后,
该间隔只能通过调整在线列车间隔来弥补,因而增
在原地铁】号线工程设计方案中,莘庄一上海 火车站区段除上海南站站外.其余站台长度均按8 节编组设计施工。即为满足不断增加的运量需求, 列车编组可由6节调整为8节。从士建条件上,该 区段具备开行8节编组列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 目前1号线的信号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均按6 节编组列车长度设置,如列车编组改为8节,须对 目前的整套信号、车地通讯、安全防护等一系列设 施进行改造,工程规模大并直接影响到口常运营及 安全,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由于l号线 北延伸段工程中站台均按6节编组设计,因此为避 免因改造相关运营设施所增加的费用和风险,近阶 段不宜采用此方案。而在发展中期(2012年后)由 于运量大幅增加,列车按6节编组的实际行车间隔 已趋于设计能力(2 min)时,为进一步改善行车条 件,可通过对1号线进行适当改造后,采用列车8 节编组的运营方案。
】)运量情况 客流总量:1.5l亿人次; 平均客流量:41.5万人次/日; 其中水线客流量:37.2万人次/日(起止站均 为l号线站点)。 2)运能情况 列车配置数:27列; 列车编组情况:6节/列; 满载载客量:3 JO人/节; 超载载客量:410人/节; 设计最小行车间隔:2 min; 3)运营现状 每日最高投人运营列车数为17列,高峰时段 最小行车问隔4.5min.运营时间从5:00至23:30, 日均开行载客列车数为346列、其它情况见表l。
由此可见,随着地铁J、2号线(含】号线北延 较2001年度地铁】号线实际客流情况,具体数据
伸)与明珠线一、二期构筑的上海“申”字形轨道交
如表2。
通骨干网络的初步建成,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
表2 2001年度上海地铁1号线实际运营状况与预测状况对照表
数据表明,2001年实际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 已超过2005年《工可》的预测鼍。另据《工可》报 告:在建的l号线北延伸段途径居民密集区,沿线 人口达133万余人(1995年数据)。由于北延伸段 的动工带动r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新近迁入居 民量也不断增长。目前沿线公交日均客流量达 39.87万人次.这都成为了1号线的潜在客流。一 旦北延伸段投入使用,l号线将面临着双向同时出 现最大断面客流的局面。
行车间隔、提高运送速度或减少作业时间等方式来 完成。那么哪些才是符合地铁l号线实际情况的 切实、有效的方式,可以具体分析如下:
2.1保持当前的行车密度,增加列车编组
地铁l号线每列列车均由A、B、c三种型号的 车辆组成,其中A车有驾驶室无动力,通常称为拖 车;B车有受电弓及牵引电机,c车有空压机及牵 引电机,B、c车俗称为动车。6节编组列车其组合 方式为A—B—c—B—c—A。由此可见,在6节编 组的基础上增加同等技术规格的B车、c车各1 节,即可成为8节编组列车,其组合为A—B—c— B—c—B—c—A。由于目前地铁l号线列车根据 牵引系统区分为两种:旧车型采用直流电机斩波调 压方式;新车型采用交流电机凋频调压方式。比较 两种方式,后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维修量小等一 系列较为突出的优点,所以目前发达国家已逐渐淘 汰旧车型的生产。而地铁l号线现有的列车中旧 车型占到了六成以上,如果要通过增加列车编组束 提高运能,即在增配旧车型的B、c车上将会出现 一定难度。
蠛窜蕊遣畿逸猎魄
撇臻.;、
上海地铁1号线运能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伍敏 余海斌
U钾2
b
摘要介绍了上海地铁l号线目前的运营状况,并 分析预测了其客流增长情况及发展趋势;剖析了运能紧张 的状况并就虚对措拖进行了探讨。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 通过增加上线运酋列车数来缩小行车间隔,应是提高上海 地钱l号线运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由于目前客流状况已大大超过《工可》报告所 反映的2005年客流预测值.照此发展趋势,2005 年北延伸建成通车时行车间隔至少应仍维持目前 的4Inin状况。如果按《工可》本身预测的客流以 及按设计标准中最小行车间隔所需配置的列车数 分别进行计算,具体数据如表6。
很明显,到2005年时,即使行车间隔仍维持目 前水平,其实际需求的列车数也已大大超过目前l 号线的列车配置数;更不用说达到设计能力2 min 间隔的水准,其实际需求的列车数甚至要保持在 70列左右;
从运能情况来看,地铁l号线共计拥有6节编 组电动客车27列,目前从中抽调了6列借用f明 珠线,其余2l列车中除每日确保17列上线运行 外,剩余的4列车还须完成各类修程并担当运营备 用。另外,由于1992年首批抵沪的1号线列车按 计划在2002年应陆续进入大修期,这将意味着进 人大修修程的列车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无法卜-线 运行。
加行车组织的难度,同时延长了乘客在站候车时
间,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和客运服务质量。
表3 2001年度上海地铁1号线状况
项目 运营范围 线路长度/km 列车配置数/列 可运用列车数/列 上线投用数/(列/日) 停车场备用数 完成各类修程数
通过能力(行车间隔)/…
2001年度运营状况 革庄一上海火车站
20.064 27 21 17
I 运营概况及分析
上海地铁l号线1995年4月试运营,线路南 起锦江乐园站,北达上海火车站、共设13座车站; 自1997年7月以后,又开通了l号线南延伸段.连 接梅陇和莘庄之间的住宅区,车站总数达到16座,
线路里程达到20.064 km。 随着人们对地铁接受程度的提高及地铁沿线
房产的0:断开发,地铁客流量呈稳步上升态势,运 能也逐步达到了现阶段的最大能力.因而使乘客感 到地铁车厢越来越拥挤。现就2001年度地铁l号 线运营状况分析如下:
而地铁l号线的27列车也只是原设计方案中 为新龙华一上海火车站区段(线路长度13,596 km,设计行车间隔2 min)配置的列车数量。随着 地铁l号线的向南延伸,实际运营范围扩大为莘庄 一上海火车站,运营线路长度增加了近6.5 km,而 在设计中未增加列车配置数量。2001年地铁1号 线的有关数据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