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的介绍
上海地铁一号线北廷伸无缝线路施工难点的攻1

上海地铁一号线北廷伸无缝线路施工难点的攻关摘要:上海市轨道一号线北延伸是我国第一条城币高架公路一体化轻轨交通线,在城市轨道高架桥上建立焊轨基地现场焊接长钢轨,我国尚属首次。
本文针对高架桥的施工条件,介绍了上海轨道一号线北延伸高架桥焊接长钢轨、轨条运输的施工方案,以及小半径、大坡道地段长轨车的运行安全措施。
关键词:焊轨基地无缝线路安全措施1 工程概况一号线北延伸自地铁一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北端折返线至宝山“泰和路站”北端约400m处,全长约12.5km。
本工程由地下段和高架段两部分组成,其中地下段又由盾构段、暗埋段和敞开段组成,共长约4200m;高架段又由“一体化高架”和一般地铁高架两段组成,共长约8300m。
高架桥是上海市共和新路高架工程的一部分,“一体化高架”段共长5456m,其地面以上共有两层:上层为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
地下段和高架段的轨道,其道床结构均不相同。
本工程线路平面共有曲线科处,曲线总长占线路总长的38.34%,最小曲线半径R min=400m。
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为30%, 且该段地道有部分处在R=600m的曲线上,故该处的当量坡度达31.17‰,全线各地段设计坡度差较大,最大处达40.9‰,呈凹型。
本工程上、卜行间最小线间距为3.7m,较既有的营运线小0.3m。
按设计,本工程全线铺设60kg/m轨无缝线路,其焊接长度上下行共计24.76km、现场焊接联合接头约280个。
2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2.1关于“焊接基地”问题当钢轨焊接确定为“接触焊为主、气压焊为辅”的技术方案后,首先要解决的是“焊接基地”问题。
此前,我们曾经承接了上海地铁一、二、三、五号线既有无缝线路的铺设任务。
一、三、五号线的长轨焊接都是在铁路专门的焊接车间焊轨流水线上进行的、实行工厂化生产,其焊接工艺、作业程序控制和产品检验,均严格执行铁道部行业标准,焊后的成品长轨,由专用的长轨列车通过铁路转运至地铁现场换装站,再换装到由轨道平车改造的运轨车组,运送至工地。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是由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的相关工作。
标准中包括了建筑物的基本要求、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建筑结构、安全标准等内容。
首先,标准明确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所需遵守的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净高度等,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与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其次,标准中对于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也作出了规定。
这些原则包括了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建筑物的可持续性、规划与设计的协调性等方面。
标准的规定旨在使建筑物既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又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除此之外,标准还详细规定了建筑结构方面的要求。
包括建筑物的承重结构、防水处理、隔热隔音和防火等方面。
这些规定为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
最后,标准中还明确规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标准。
这些安全要求包括了建筑物对地震、火灾、烟气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同时对于建筑物内部的安全隐患也做出了相应的安全要求。
总之,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是一份非常详细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保障轨道交通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保障乘客的安全。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条文说明SZ-08-2000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000 上海目次1总则 (2)2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3)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2.2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3)2.3土体加固 (3)2.4坑内井点降水 (4)2.5支撑体系 (5)2.6基坑排水 (5)2.7承压水处理 (6)2.8出土、运输和弃土 (6)3基坑开挖 (7)3.1 基坑开挖程序 (7)3.2 支撑 (10)3.3基坑纵向放坡 (11)3.4基坑挡墙封堵 (12)3.5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12)3.6拆除支撑及井点 (13)4信息化施工 (14)4.1施工监测 (14)4.2地下管线监护 (15)4.3建(构)筑物监护 (16)1 总则1.0.1在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繁多的上海市区修建地铁车站,常会碰到深基坑施工中的周围环境保护的风险性问题。
在上海地铁一、二号线建设中,针对上海流变性软土的特征,参考国内外深基坑工程理论和经验,并通过大量现场量测资料的反馈分析,建立了一套考虑时空效应规律的控制基坑变形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并运用在地铁一、二号线车站深基坑和十余个邻近正在运行的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中(如新世界大厦、香港广场等),均达到了的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围环境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确保今后上海地铁基坑的质量与安全,避免因基坑施工不当而造成周围环境损坏,现制定本规程,以便施工和监理等部门掌握和应用。
1.0.2为了更好的与其他规范和标准相衔接,本规程中将基坑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与《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GJ08-236-1999)中基坑等级: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相对应。
根据上海地铁一、二号线工程量测和实践经验,凡基坑挡墙最大水平位移δh≥0.5%H(H 为基坑开挖深度)的车站基坑,均出现后期差异沉降大、漏水较多的现象,故在本规程中将《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三级标准取消,以保证车站结构防水的工程质量。
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上海地铁是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搭乘地铁的人数达到了数百万。
由于城市的扩张及人口的增加,地铁的线路也在不断地扩建和改善,以更好地服务市民。
在地铁线路扩建的同时,车站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本文将会介绍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知识。
1、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施工组织设计是指为了施工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而对施工进行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经济的最佳效益。
2、车站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车站建设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车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需要考虑到车站建设所处的位置、土壤条件、地下管线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
在方案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施工工序、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等详细内容。
(2)定位和测量在车站建设过程中,定位和测量是重要的环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需要对车站的位置、高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定位,以便后续的施工。
(3)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车站建设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坍塌、倒塌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现场的管控,确保安全。
(4)环保措施在车站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环保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周围的环境。
例如在施工现场设置噪音隔离措施、环境监控等。
3、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践上海地铁建设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车站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方面也是非常成熟的。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上海地铁在车站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和标准,对车站建设所涉及的施工工序、材料、管线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排布。
(2)安全措施上海地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项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车站建设的安全。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车站周围需要设置围挡、安全标识等。
(3)环保措施上海地铁在车站建设的环保措施方面也非常重视。
上海地铁的发展史

上海地铁的发展史上海地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上海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状况日益拥堵,地铁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于是,上海市政府开始了地铁建设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第一条上海地铁线路是1号线,它于1993年正式开工建设,1995年完成并投入使用。
1号线起自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止于莘庄。
该线全长16.1公里,共设有17个车站。
1号线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为上海地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上海地铁迅速扩张。
1999年,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2000年建成通车。
该线从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一直延伸至上海虹桥火车站,全长30.2公里,设有30个车站。
新的2号线通过市中心,将浦东与浦西连接起来,方便了市民的跨区域出行。
随着上海地铁的不断扩张,上海市政府也开始着手规划更多的地铁线路。
2003年,已经形成了以1号线和2号线为骨架的“十字形”地铁网络。
于是,3号线一期工程开工,2000年建成通车。
该线从上海南站到江杨北路,全长40.3公里,设有29个车站。
3号线的开通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地铁的覆盖范围,方便了更多市民的出行。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上海地铁的发展非常快速。
随着更多线路的建成,地铁的出行效率不断提升,市民乘坐地铁的习惯也逐渐形成。
除了地铁线路的拓展,地铁车站和设施的改善也是上海地铁发展的重点。
地铁车站逐渐实现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更便利的出行环境。
同时,地铁车站也不断引入新的科技设备,如自动售票机、自动闸机、车站导航系统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乘坐体验。
近年来,上海地铁的扩张速度越来越快。
例如,2010年,上海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9号线一期工程和11号线一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此后,上海地铁相继投入使用了多条新线路,如10号线、12号线、13号线和16号线等。
这些新线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上海地铁的网格化运营,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工匠精神之上海1号线地铁

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 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 多少运营成本。
缔造中国专用车最高品质
宏昌天马
驰骋天下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
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
站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 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 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 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停在安全线以
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缔造中国专用车最高品质
宏昌天马
驰骋天下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 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 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 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 奥秘。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
驰骋天下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 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
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
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 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 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 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
内;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
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
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缔造中国专用车最高品质
宏昌天马
驰骋天下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 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 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工程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工程一、工程概况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批准上海市新龙华至上海火车站地下铁道正式开工。
1995年4月10日,地铁一号线全线投入试运营。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起新龙华站,北至上海火车站,全长14.57公里,设12座车站。
在线路南端的新龙华设车辆段。
四座车站的地下连续墙在施工结束后单层作为永久性结构,不设内衬墙。
地下车站均设站台层和站厅层。
黄陂南路、陕西南路与常熟路三座车站采用"逆作法"施工。
地铁一号线采用无缝线路轨道,运用了目前较先进的焊接技术,用固定式接触焊接,把每根长25米的60公斤/米钢轨焊接成每根长250米钢轨。
送入隧道焊接成无缝长轨。
首次突破了建国以来我国长轨列车运行史上33%。
的大坡道制动防爬技术难关。
地铁一号线运营采用中央控制系统。
由总调度所实行列车运行和电力调度指挥,并与车辆段及沿线12座车站组成列车运行指挥保障系统。
该系统有供电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防灾报警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及接触网、电力远动、电梯、车站卷帘门自动控制系统等。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地铁一号线及站位的选择,主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地铁网络规划所确定的控制点,既从预测流量、城市商贸、文化设施、居民点分布与地面交通状况等实际因素出发,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工程地质、市政设施与地面建筑物等给工程带来的影响,使线路及车站的选择能达到缓和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活跃城市经济文化生活,推动城市开发的目的。
地铁人民广场站顶板及地下连续墙的堵漏、抗渗试验:该项目对地铁车站建成初期,由于温差、车站纵向变形等原因可能导致的顶板及地下墙裂缝渗水进行了多项研究、试验,采取堵漏、弹性防水条嵌缝、刚性支座等多种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区间隧道防水技术研究:该项目对隧道穿越具有一定侵蚀作用的地下介质层如何满足长期抗渗要求、保护隧道结构的长期安全使用了研究试验,在一号线工程中取得满意效果。
上海地铁概况

上海地铁概况上海地铁概况_上海地铁简介时间:2012年03月16日分类:地铁资讯一、上海轨道交通基本概况截止2011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7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20KM(不含磁浮线) 二、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区间:富锦路—上海火车站—莘庄。
长约37公里,共设28座车站,是一条纵贯上海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
线路识别色:红色。
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区间:徐泾东—淞虹路—浦东国际机场.长约68公里,共设30座车站,是一条横贯上海市区连接浦江两岸的东西向线路。
线路识别色:绿色.轨道交通3号线运营区间:上海南站—长江南路-江杨北路.长约40.5公里,共设29座车站,是一条环绕中心城区以高架为主的地铁线路(铁力路站为地下车站)。
线路识别色:黄色。
轨道交通4号线环线。
长约33.6公里,共设26座车站,与轨道交通3号线接轨成环。
线路识别色:紫色。
轨道交通5号线运营区间:闵行开发区-莘庄。
长约17公里,共设11座车站(除莘庄站为地面车站,其余10座为高架车站)。
线路识别色:紫红色。
轨道交通6号线运营区间:港城路—东方体育中心。
长约36公里,共设28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8座,地下车站20座)。
线路识别色:品红色。
轨道交通7号线运营区间:美兰湖—上海大学—花木路。
长约37公里,共设32座车站。
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一条南北向的骨干线.线路识别色:橘红色。
轨道交通8号线运营区间:市光路—航天博物馆.长约41公里,共设30座车站。
在人民广场与1、2号线形成大型轨交换乘枢纽,并且往航天博物馆方向的列车两边车门同时开启.在西藏南路站与4号线形成立体“十字”交叉换乘。
线路识别色:蓝色。
轨道交通9号线运营区间:松江新城—杨高中路。
长约46公里,共设23座车站,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重要的市域级骨干线路.线路识别色:淡蓝色.轨道交通10号线运营区间:虹桥火车站-新江湾城(支线:航中路—新江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