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基础

合集下载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地球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行星,由许多不同层次的构成物质组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学科,其中地质学和地貌学是探索地球结构和形态变化的重要分支。

地质学主要关注地球的构造、岩石和地球内部的运动;而地貌学则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形的形成。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介绍其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

一、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岩石和地球内部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关键概念,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皮壳,由岩石组成,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质学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岩石形成和地壳运动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它探索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如地震带、构造断裂和各种地层。

地质学还研究了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如何形成和分布。

此外,地质学还研究了地球上重要的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等。

二、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和地形形成的学科。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如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地貌学通过研究地表的地形和地貌过程,揭示了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规律。

它研究了各种地貌类型,如山地、高原、河谷和沙漠等。

地貌学还研究了河流、风、冰川和海浪等地貌作用的力量,以及它们在地形形成中的作用。

三、地质和地貌的关系地质和地貌密切相关,地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

不同的地质条件将导致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成。

例如,岩石的硬度和耐风蚀性将决定山脉的形成和侵蚀速率。

地震活动和地层抬升也会导致地形的变化和地貌的形成。

地貌学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地质学的发展。

通过研究地貌,我们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为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提供线索。

地貌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下资源的潜力,如矿藏、石油和水资源等。

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关系

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关系

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关系地质学和地貌学是地球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成分、变化和演化过程;而地貌学则关注地表的形态特征、地貌类型和地貌演变规律。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揭示了地球的变化过程和地貌形成的机制。

首先,地质学为地貌学提供了基础。

地貌是地表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称,地质过程是地貌形成的基础。

地质学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揭示了地壳上地理结构的分布,以及地质作用和自然力量对地表地貌形成的影响。

例如,板块构造理论揭示了地球地质演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这些地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类型的形成。

其次,地貌学为地质学提供了实例和证据。

地貌是地表地形和地貌特征的体现,能够反映地表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地质活动和地质历史。

通过研究地貌特征,可以了解某个地区过去的地质历史,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研究河流的地貌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地区过去的水动力条件和河流的演化历史;通过研究海岸线的地貌特征,可以了解海洋侵蚀和海岸地区地质变化的情况。

地貌学为地质学提供了实例和证据,丰富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地质学和地貌学还共同揭示了地貌演变的机制。

地质过程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地貌演变则是地形地貌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地貌由于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会发生演变和演化,包括侵蚀、沉积、风化和变形等过程。

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可以了解地质过程对地貌形成和演变的影响,揭示地貌演变的机制。

而地貌学通过对地表地貌的研究,可以推断出曾经存在过的地貌类型和变化过程,帮助地质学家了解过去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通过对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地貌演变的机制,了解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

总之,地质学和地貌学是地球科学中两个紧密联系的学科领域。

地质学为地貌学提供了基础,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揭示了地质过程对地貌形成和演变的影响;而地貌学为地质学提供了实例和证据,通过对地表地貌的研究,可以推断出过去的地质历史和演化过程。

地质地貌基础知识

地质地貌基础知识

各种断层图:1正断层 2逆断层 3阶状断层 4地垒 5地堑
6平推断层
地质学基础知识
三、地质作用


2、地质外力作用
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 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 地壳构造。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 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 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 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地貌学基础知识
地貌学基础知识
一、地貌形态
1、地貌基本形态
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合的形式存在。 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形态,例如冲沟、沙丘、冲出锥 等称为地貌基本形态。

2、地貌形态组合

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地貌形态组合。


3、地貌形态特征
地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高原、平原、斜坡、悬崖、 丘、冈、阜、山(巅)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 洞等等。
一、造岩矿物
高岭石
3、主要的造岩矿物
绿泥石
地质学基础知识
一、造岩矿物
蛭石
3、主要的造岩矿物
滑石
地质学基础知识
二、 成土岩石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而成的自然集合体。岩石都有 一定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 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地质学基础知识
二、 成土岩石


地貌学基础知识
二、地貌的成因


(一)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地质构造和岩石
2.岩石性质 由于岩性所引起的差别风化和差别侵蚀的结果,坚硬岩石 通常表现为突出的正向地貌(山地、丘陵等),相对软弱岩石 出露之处,地貌上形成负向地貌(谷地、盆地等)。岩性对地 貌的影响,在那些经历了长时期剥蚀的地区表现最明显。 岩石坚硬和软弱,抗侵蚀能力的大小都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它与岩石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例如花岗岩,分布在我国北方常呈高大险峻的山地 (如华山、 泰山、黄山等),而在华南地区则成馒头状丘陵;前者地形 起伏明显,后者地势变化和缓。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及因素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及因素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及因素地质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各种地形。

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构造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相关因素。

一、地质地貌形成过程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中岩石板块相对运动的结果,包括地壳的隆起、下陷、褶皱和断裂等。

地壳的隆起和下陷会导致地表地貌的变化,如山脉的形成与消失、盆地的形成等。

褶皱和断裂则会形成地震带和断裂带,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2.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岩石的破坏和搬运作用。

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河流、湖泊和海洋的侵蚀作用,如河流的冲刷、湖泊的波浪冲刷和海浪的侵蚀等。

风侵蚀主要表现为风沙的作用,将地表的岩石颗粒搬运和沉积。

冰侵蚀主要表现为冰川的作用,冰川的移动会将地表的岩石磨碎和搬运。

3.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地表沉积物的形成与堆积,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沉积作用,以及风沙和冰川的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会形成各种沉积岩,如砂岩、泥岩、石灰岩等。

沉积作用还会形成平原、河流三角洲和沙丘等地貌。

二、地质地貌形成的因素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结果,包括地壳的隆起、下陷、褶皱和断裂等。

地壳的隆起和下陷会导致地表地貌的变化,如山脉的形成与消失、盆地的形成等。

褶皱和断裂则会形成地震带和断裂带,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2. 气候条件气候是地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气候条件下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也不同。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侵蚀作用较强,容易形成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干旱地区则容易形成沙漠和戈壁等地貌。

3. 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指的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在地表的分布和运动状况。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流动会对地表地貌产生影响,如溶洞的形成。

地表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也是地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4. 岩性和土壤条件不同岩性和土壤条件下,地表地貌的形成也有所不同。

硬质岩石不容易受侵蚀和破坏,容易形成峡谷和峰林等地貌;软质岩石容易受侵蚀和破坏,容易形成平原和丘陵等地貌。

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能促使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

河谷阶地:就是由于河床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阶地,大部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

岩溶作用: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潜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产生的化学溶解作用和机械冲刷作用的过程。

泥石流:山区大规模的沟谷流水有巨大的侵蚀与搬运能力,能携带大量泥沙,岩屑和石块,甚至近似一种固体的径流,当固体物质的体积大于10%--15%时,旧叫做泥石流。

洪流(沟谷流水):介于片流和河流之间的一种流水类型,又称暂时性洪流。

河流:来源充足,具有固定流路的流水。

坡流(片流):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汇聚成的沿斜坡表面流动的网状细流。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质点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变化且晶体构造不变的现象。

同质多像:指相同的化学成分所形成的矿物,由于矿物晶体内质点的排列不同而形成不同矿物的现象,岩浆的同化作用:岩浆侵入过程中,直接融化围岩或与围岩的某些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围岩成分加入岩浆中,从而改变岩浆成分的作用岩浆的分异作用;岩浆在侵入途中,原始岩浆分化成不同组分岩浆的现象。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一温度变化和空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1 全球构造地貌
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大陆是高出海平面的正地貌,大洋是低 于海平面的负地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地质构造上也有本质的差别。
2021/1/16
§2 大地构造地貌
• 一、大陆区 大陆内部不同的构造单元,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地貌形态,如板块边界是
构造活动区,其主要地貌是新生代褶皱山带和大陆裂谷。当板块内部为构造活动区 时,产生的主要是褶皱-断块山和大高原。当板块内部为构造稳定区时,产生的主 要地貌是大平原和大盆地。
➢干湿变化
由于干湿变化,使斜坡颗粒湿胀干缩,在本身重力的影响下,向 坡下移动的距离大于向坡上移动的距离 。
➢具有易软化的岩性
松散层中,黏土含量越多,越易发生蠕动;基岩中多发生在千枚 岩、页岩、泥灰岩和各种片岩等柔性岩层中。
2021/1/16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由地表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如原来的高原或 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 需时间较短,如一条沟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大多数需 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山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 多万年的历史。
地貌
绪论 第一章 构造地貌 第二章 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第四章 喀斯特地貌 第五章 风成地貌 与黄土地貌 第六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2021/1/16
绪论
• 一、何谓地貌 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如突起的山地和高原,平坦的平原,凹陷的盆
地和海盆等等。
2021/1/16
•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2021/1/16

地理中的地质与地貌

地理中的地质与地貌

地理中的地质与地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包含了许多分支领域。

其中,地质与地貌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地质学关注地球内部结构、岩层和地壳运动等,而地貌学则研究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理中的地质与地貌。

一、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面造成的各种现象的学科。

地质学家通过对岩石、矿物、岩层等地质要素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壳变动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岩石与矿物学岩石与矿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岩石和矿物的成分、构造和性质,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判断地下岩层的变化情况。

1.2 岩层与地层学岩层与地层学研究岩层地层的分布、演化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可以推测古生物的演化过程和古地理环境的变化。

1.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构造特征、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运动等现象。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观察和研究,可以理解地壳运动的机制和地震的发生规律。

1.4 沉积地质学沉积地质学研究沉积作用的过程与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界中的沉积过程和沉积物的形成。

二、地质现象对地貌的影响地质现象是地形地貌形成的基础,不同的地质过程会造成不同的地形特征。

常见的地质现象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2.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质演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包括构造抬升、地壳变形和断裂错动等。

地壳运动导致的地形变化包括山脉的抬升、地表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

2.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向地表释放的一种现象。

火山形成的火山喷发物质在地表堆积形成火山锥体,而喷发物质的不同特性会影响火山的形态。

2.3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地震会引起地壳的震动和位移。

地震活动可以导致地表的地貌改变,如断层和岩石的破裂等。

三、地貌的分类与形成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和地形特征,地形是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

一、地质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在当前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因为这一部分既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部分,同时也是容易直接观测和研究历史最久的部分。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科学。

本书主要介绍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以便使学生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学及其它有关学科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地质地貌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地质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属于地球科学(简称地学)的范畴,也是六大基础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既不同于数学,也不同于物理和化学,而是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从而也具有它自己的研究方法。

(一)地质地貌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二)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地貌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地质地貌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

1、野外调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矿产分布情况,除了搜集和研究前人资料外,必须进行野外调查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

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室内实验也是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

在野外采集的各种样品,都要带回室内进行实验、分析和鉴定,例如岩矿鉴定、岩石定量分析、化石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等。

为了生产实际需要和探讨某些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发展规律,有时需要利用已知岩矿的各种参数及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又如,在室内进行地质力学模拟实验,可以得出各种构造型式的形成条件和展布情况。

3、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现代地质学接受了莱伊尔现实主义的合理部分,即以今证古的原理,同时也注意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