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中骨水泥毒性反应的预防共32页
《骨水泥填塞术》课件

骨水泥填塞术在其他骨科疾病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肿瘤 切除后的骨缺损修复等。
详细描述
在一些复杂的骨科手术中,如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修复,骨 水泥填塞术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骨水泥的填充,能够 恢复骨骼的结构和功能,为患者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04 骨水泥填塞术的 并发症与预防
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清 创引流。
如何预防骨水泥填塞术的并发症
01
02
03
04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 估,特别是心血管和肺功能,
以确定手术风险。
术中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 别是心血管指标,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严格操作规程
遵循标准的手术操作规程,避 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并发症。
骨水泥的作用
骨水泥在填塞术中起到固定、支 撑和稳定骨骼的作用,有助于恢 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骨水泥填塞术的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和范 围,制定手术计划。
手术切口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进行皮 肤切开。
暴露病变部位
通过手术操作,暴露出需要填塞骨水泥的骨骼病 变部位。
它通过向骨折的椎体 内注入骨水泥,达到 加固椎体、缓解疼痛 的目的。
骨水泥填塞术的应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缩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疼痛持续 加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骨 水泥填塞术。
该手术方法也可用于治疗其他 类型的脊柱骨折,如创伤性骨 折、肿瘤转移等。
骨水泥填塞术的发展历程
肺栓塞
骨水泥在注入过程中可能脱落 ,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导致 肺栓塞。
术中出血
手术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导 致血管破裂出血。
如何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如何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2月开展pvp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86岁。
手术均在C臂X光机监视下完成,术后密切观察及对症治疗。
结果42例伤口均为I期愈合,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大部分即解除,次日可下床行走。
术后X线片复查椎体高度部分恢复,CT片见成形术后的椎体被骨水泥填充并固化。
骨水泥外溢4例,其中1例骨水泥外溢到椎管腔,致左侧硬膜明显受压,神经根受伤,导致左下肢瘫痪,骨水泥取出后,左下肢肌力恢复到3级。
平均随访10月以上,除1例骨水泥外溢到椎管腔外,41例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处无疼痛。
结论pvp治疗老年性压缩性骨折损伤小,在技术熟练的基础上治疗是安全的,效果满意,减少了老年性病人伤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注意事项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一直是困扰老年病人的一大难题。
虽然很多药物能预防或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但是,一旦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药物治疗效果甚微,较长的卧床休息会导致较多的并发症,对病人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治疗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自2004年12月以来我院开展pvp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就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预防其并发症和注意事项问题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86岁。
60岁以下2例,60~70岁14例,70~80岁15例,81岁以上11例,平均74岁。
病史最长3月,最短3天。
42例中共57个椎体,其中T摘要11摘要11个,T 摘要12摘要14个,L摘要1摘要10个,L摘要2摘要9个,L摘要3摘要7个,L摘要4摘要5个,L摘要5摘要1个。
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并发骨水泥反应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后护理体会

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并发骨水泥反应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后护理体会骨水泥(骨粘合剂)[1]:常用名为骨水泥,化学名为丙烯酸粘固剂(acrylic cemen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ic, PMMA)。
1951年,瑞典Klaer用PMMA作为髋关节假体固定材料;1988年Charnley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从而使骨粘固剂固定假体置换获得成功;我国1978年研制成功并应用与临床。
骨水泥反应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 (BCIS) :骨水泥干固过程产热,直接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或)和心肌抑制。
单体被局部组织、血管吸收后,引起组织凝血酶释放,致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造成肺微小栓塞,产生低氧血症或直接造成肺损伤,引起低氧血症。
骨水泥填入股骨髓腔后,髓腔内压急剧上升,髓腔脂肪、气栓、骨髓颗粒被挤入静脉而抵达肺循环,造成肺栓塞、肺内分流增加、心排血量下降和低氧血症。
我科2011年4月一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并发骨水泥反应,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后出现一系列合并症,给予对症护理,最终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崔X,女,86岁,主因摔倒致右股骨颈骨折2010年4月23日入院,入院后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制动患肢,术前检查无明显异常,病人生命征平稳,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完善相关检查后入院后第5天在腰硬麻醉下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在向股骨髓腔内填入骨水泥并安装股骨柄假体后,等待骨水泥干固过程中,大约10分钟,患者突然躁动,呼之不应,心跳呼吸骤停,经30分钟心肺复苏成功。
查头颅CT无异常,带气管插管护送患者回监护室。
经过积极脑复苏及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神志逐渐转为清楚,拔除气管插管,伤口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住院44天后,康复出院。
2护理2.1脑复苏护理心跳呼吸骤停带来脑缺氧,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因此带来了进一步缺氧,成为恶性循环。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ppt课件

抑制心肌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 组胺释放 聚合时高温产生大量炎症介质 激活凝血系统致肺内微血栓形成。 5-羟色胺释放 使肺血管收缩,引起肺动脉高压。 导致血管扩张 , 血压下降
破坏血中粒细胞 、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 ,使之释 不是“骨水泥反应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 放出蛋白水解酶而发生细胞和组织溶解。 .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BCIS
PPT课件
1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CIS)为骨水泥植人所引起的一系列临 床症状 ,包括低血压 、心律失常、严重低氧血症 、心肌 梗死 、肺动脉压增高、出血凝血功能改变 、哮喘发作等。
约 l/3 左右的患者在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时会出现 BCIS,死亡率为0.6% 一1.0%。
PPT课件
23
活性药物
可扩张静脉血管及舒张动脉血管,保护冠脉。 在肺栓塞时可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增加左心输 出量。
PPT课件
24
活性药物
去氧肾上腺素为A1受体激动剂,可使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心率,对B受体作用不明显。 放骨水泥前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可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血 管收缩可减少单体及栓子吸收入血,且不引起心率增快,故 放骨水泥前用去氧肾上腺素升压较有优势。
PPT课件
25
活性药物
小剂量多巴胺(2μg / kg·min - 1 ~8μg / k g·min-1 )可使肾、肠系膜、冠状血管和脑内血管 扩张而对其他血管影响较小 ,还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提高 心排血量。有利于增强老年患者对抗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 能力。
PPT课件
26
凯时(前列地尔PGE1)
PPT课件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该如何防治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该如何防治?老龄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发生的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本文对这种并发症的可能原因以及有效措施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是指在骨水泥植入数分钟后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特征表现包括急性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心肺功能障碍等,有的甚至引起死亡。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和广泛研究。
一、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有何危害?1、呼吸系统方面的危害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老化进程的发展,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储备减少,呼吸肌的肌力减退,胸廓的顺应性也降低。
统计学资料显示,人到70岁时,呼吸肌的功能减退35%,表现为吸气和呼气能力显著降低。
老龄人肺功能的退化使老龄患者对肺损伤的耐受性非常的差,当骨水泥反应综合征造成老龄患者发生肺栓塞时,患者很容易发生肺功能代谢失偿,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最终造成老龄患者的死亡。
2、神经系统方面的危害骨水泥反应综合征会造成患者发生严重的急性缺氧和低灌注血量,导致患者发生严重低氧血症,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从而使患者出现脑组织代谢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弥漫性脑组织损害及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脑组织的代谢活动主要依靠有氧糖代谢,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严重缺氧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局部脑神经元的坏死、凋亡等不可逆损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对缺氧的敏感性不同,大脑皮质、海马神经元最敏感,其次为纹状体和小脑[1]。
前扣带回属于大脑皮质的原皮质和旧皮质部分,具有重要的情感调节和高等认知(学习、记忆等)作用,被认为是执行功能的神经基础[2-3];严重缺氧的患者会出现前扣带回功能以及其他神经组织受损,一旦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代偿反应能力,患者就会出现各种行为、神经等功能表达异常。
有资料报道[4],急性重复缺氧可造成患者脑神经细胞的严重损害,患者会出现行为、记忆、认知、个性、情感等方面发生异常表达。
96岁老人股骨头置换术中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呼吸心跳停止

96岁老人股骨头置换术中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呼吸心跳停止1例屠伟峰 吴新海何洹阮聘仙戴建强施冲患者,女性,96岁,2周前摔伤致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卧床不起,拟行股骨头置换收治入院。
摔伤前,患因视力障碍,足不出户,以卧床休息为主,部分生活能自理。
但摔伤后全身情况每况愈下,ASAⅢ~Ⅳ,ECG示频发房早、Hct 109g/L,PMNs 10.07×109/L;余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
BP 波动较大?,经口服倍他乐克10mg,tid后基本正常,波动于110~130/70~90mmHg。
8:40开始麻醉诱导,诱导前BP120/80mgHg、HR84次/分,根据BP、HR变化情况,缓慢静推咪唑安定3mg、芬太尼0.1mg、异丙酚70mg,气管插管及麻醉维持平稳,麻醉维持异丙酚15~20ml/h、瑞芬太尼0.1μg⋅kg-1⋅min-1,BP平衡,HR稍缓慢,波动于60~70次/分。
手术取左侧卧位,手术顺利失血量少,术中ECG仍有频发房早,但血流动力学平稳,血压和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分别波动于90~115/55~90mmHg和60~80次/分之间,未作特殊处理;10:20左右向骨髓腔内注入骨水泥,约4min后,就出现HR减慢,由>60次/分降至50次/分左右,静脉注射0.5mg阿托品无效,随之BP也下降(60~85/0~45mmhg),同时SpO2下降92%;立即加快输液,静脉给予麻黄素20mg、阿托品0.5mg仍无效,BP很快测不到,HR为35次/分,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1mg静注,地塞米松10mg,HR上升到50次/分,频发房早,SpO2恢复正常,但血压仍测不出;后又多次反复静注肾上腺素,多巴胺泵注,停手术取平卧位,血压测出为60/30mm/Hg,心率60次/分左右,很快BP又测不出,心率慢且不齐,ST段明显抬高,15min后心跳停止,立即肾上腺素1mg,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4min后心脏复跳;HR为55次/分,但BP仍测不出,两肺已布满湿罗音,经积极抢救无效,2h后病人因急性左心衰、心跳停止死亡。
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中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共连续施行70岁以上患者骨水泥型髋置换术224例(224髋)。
结果:术中血压降低者136例(60.7%),血压下降范围为1.3~2.6kPa,持续时间为3~10min。
植入骨水泥后心脏骤停0例,临床诊断为深静脉血栓37例(16.5%),肺栓塞13例(5.8%),术后感染1例(0.45%)。
术后临床诊断获得3年以上随访共183例(18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6.2年(3~9年),随访率为81.7%,平均随访Harris评分为82.5分(81~92分)。
其中有3例因假体周围骨折、1例因术后感染、1例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手术。
结论: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明显,但其严重的并发症的出现重在预防,早期下地活动、使用抗凝、使用四代骨水泥技术、提高手术技巧以及重视术中监护和围手术期的护理。
标签: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明显增加。
而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更适合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其具有术后髓腔出血少,可早期负重等优势,据Rasquinha研究其远期松动率明显降低[1],疗效优良率为90%~93%。
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共连续施行70岁以上患者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224例(224髋),出现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及其防治做一探讨。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共连续施行70岁以上患者骨水泥型髋置换术224例(224髋),其中男性103例(103髋),女性121例(121髋),手术年龄70~98岁,平均年龄83.5岁。
患者均为外伤致股骨近端骨折,股骨颈骨折10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3例。
方法: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使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舒张压控制在80~90mmHg;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6.5~8mmol/L,术后继续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致基本正常水平,术前给予患者补充液体500~1000ml。
2020年骨水泥在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体会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在关节巻换术中的应用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体会件水泥型全加关节置换骨水泥是一种用于件科手术的医用材料,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性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
其实,其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由于英本身具有较强的硬度和黏合度,因而能增加件骼的耐压强度,有灭活局部肿瘤组织,缓解疼痛以及恢复骨骼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现临床上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的固左以及丹缺损的再建:秤质疏松、椎体压缩性卄折、椎体肿瘤等疾病的推体成形术:it髓炎、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等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作为一名骨科专科护士,在参加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经常会接触到计水泥,现就骨水泥在手术中的应用及如何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谈谈体会。
件水泥的历史骨水泥的化学名称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也称丙烯酸竹水泥。
PMMA于1927年由H订1和Crawfold发明,1937年在医学上首先用于口腔科。
1953年由Haboush 首先用于髓关节双杯置换术,1958年经过Charnley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骨科医生广泛接受并主要用于关节置换中。
英作用是将人体关节和关节假体之间做牢固连接,即便保持的时间很长也不会松动。
件水泥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
笫1代计水泥技术应用于2世纪7年代中期以前,其假体松动率2%〜4%,除了假体本身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之外,主要是因为位于假体和秤质两个界面之间的PMMA微粒(直径Mlum)会引起的假体周困丹溶解和秤水泥界而的老化、破裂, 最终导致假体的远期无菌性松动;第2代骨水泥技术产生在7〜9年代,改进后的第2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在术后3年3%;而第3代件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在术后2年仅3%0随着骨水泥技术的发展,朴水泥中加入了适当比例的计粒,人体骨骼组织可慢慢长入计水泥内部,可达到自身固定的目的,不易松动。
件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它是一种无色液体, 易燃易挥发,融点-48°C,沸点1〜11°C,相对密度.944(2/4*0,折射率41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
谢谢!
32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