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反应
骨水泥综合征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 估,包括心肺功能、血压 、血糖等,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风险。
使用低粘度骨水泥
尽量选用低粘度骨水泥, 以便于在注射过程中减少 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骨水泥综合征患 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 抗过敏药、抗炎药等。
未来研究方向
要点一
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寻找有效的干预靶点,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要点二
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
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制定统一 的诊断标准,并开发更为准确的评估 方法,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要点三
治疗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基 因治疗等,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骨水泥注射可能会导致感染,这通 常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 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措施包括严格控制骨水泥的质量和注射方法,同时加强手术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
处理方法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抗炎 治疗等;出现胸背部疼痛,应给予止痛药等;出现低血压,应给予升压药等;出现感染,应给予抗生素等。同 时,针对不同的并发症,还应对症治疗,如出现气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
该病症的主要症状包括血压骤降、心动过缓、呼吸困难、意 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诊断标准
骨水泥综合征的诊断主要基于 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等循环系 统症状是主要表现,同时可能 伴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
髋关节手术中骨水泥反应1例-最新文档资料

髋关节手术中骨水泥反应1例麻醉过程:8:05AM患者入室,神志清,常规监护,Bp 140/90mmHg,HR 110bpm,SpO2 94%。
开放静脉通路输入复方氯化钠溶液。
8:20AM患者于右侧卧位在L1~2间正常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抽出针芯,见脑脊液回流,即根据患者的身高注入腰麻药1.8~2.5mg(0.75%布比卡因2mg加10%等等糖1mg)注药时间10~15s,注入完毕退出腰穿针,向尾置管4cm,置管过程顺利,拔出硬膜外穿刺针固定导管,迅速平卧,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
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不能超过T6。
9:05AM 开始手术,术中鼻导管吸氧,SpO2升至99%。
术中血压一过性的下降,经输液速度加快,经静脉滴注麻黄碱6mg,血压恢复至术前水平。
9:40AM共输入复方氯化钠溶液700ml,出血200ml,尿量150ml,Bp 115/70mmHg,HR 110bpm,SpO2 99%。
手术已完成扩髓冲洗,准备向髓腔灌注水泥。
骨水泥灌注后约1min,患者心率突然下降,随之自主呼吸消失,立即面罩加压控制呼吸,静滴阿托品1mg。
9:42AM最低,Bp 60/20 mmHg,HR 50bpm,SpO2 80%,后逐渐上升至Bp 90/50 mmHg,HR 90bpm。
9:45AM,血压、心率又迅速下降,心脏逐渐停搏。
后经分次给予肾上腺素6mg、异丙肾0.15mg、甲强龙30mg、Na2HCO3 150ml,复方氧化钠溶液1000ml,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均无效,最后患者死亡。
诊断:骨水泥反应。
鉴别诊断:肺栓塞、心肌梗死。
2 讨论髋关节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较多,尤其是陈旧性骨折手术,失血更多。
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心血管代偿能力差,由于固定假体所用骨水泥自身化学物质的影响和全身吸收后的反应,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波动。
有研究发现骨水泥灌注后,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总体循环阻力明显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导致每搏量、心排血量减少,外周血压下降。
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并发骨水泥反应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后护理体会

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并发骨水泥反应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后护理体会骨水泥(骨粘合剂)[1]:常用名为骨水泥,化学名为丙烯酸粘固剂(acrylic cemen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ic, PMMA)。
1951年,瑞典Klaer用PMMA作为髋关节假体固定材料;1988年Charnley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从而使骨粘固剂固定假体置换获得成功;我国1978年研制成功并应用与临床。
骨水泥反应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 (BCIS) :骨水泥干固过程产热,直接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或)和心肌抑制。
单体被局部组织、血管吸收后,引起组织凝血酶释放,致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造成肺微小栓塞,产生低氧血症或直接造成肺损伤,引起低氧血症。
骨水泥填入股骨髓腔后,髓腔内压急剧上升,髓腔脂肪、气栓、骨髓颗粒被挤入静脉而抵达肺循环,造成肺栓塞、肺内分流增加、心排血量下降和低氧血症。
我科2011年4月一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并发骨水泥反应,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后出现一系列合并症,给予对症护理,最终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崔X,女,86岁,主因摔倒致右股骨颈骨折2010年4月23日入院,入院后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制动患肢,术前检查无明显异常,病人生命征平稳,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完善相关检查后入院后第5天在腰硬麻醉下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在向股骨髓腔内填入骨水泥并安装股骨柄假体后,等待骨水泥干固过程中,大约10分钟,患者突然躁动,呼之不应,心跳呼吸骤停,经30分钟心肺复苏成功。
查头颅CT无异常,带气管插管护送患者回监护室。
经过积极脑复苏及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神志逐渐转为清楚,拔除气管插管,伤口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住院44天后,康复出院。
2护理2.1脑复苏护理心跳呼吸骤停带来脑缺氧,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因此带来了进一步缺氧,成为恶性循环。
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孤立性右心应激性心肌病一例报道

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孤立性右心应激性心肌病一例报道标签:骨水泥;右心应激心肌病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4岁。
因右髋部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一天”,拟“右股骨颈骨折”入院。
既往有“布胶带”过敏史。
入院后经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无特殊异常),于“全麻”下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8:35心电监护示BP 142/72 mmHg,HR 105次/min,SPO2 98%,8:40 麻醉诱导期间,血压无明显下降。
8:50测CVP 6 mmHg,ART140/80 mmHg。
9:30 开始手术,术中于安放股骨假体后患者血压骤降至最低30/15 mmHg,伴心率逐渐减慢至50次/min。
给予麻黄碱6 mg,肾上腺素2 mg分次静推,并肾上腺素0.04 ug/kg.min、去甲肾上腺素4 ug/min静脉泵入后,11:05患者血压渐升至110~120/50~60 mmHg、心率140次/min左右。
术中输液1100 ml、出血100 ml,11:40术毕。
术后转重症医学科救治。
入科阳性查体:BP87/49 mmHg(肾上腺素0.04 ug/kg.min、去甲肾上腺素4 ug/min)、心率120 bpm、意识清。
动脉血气分析:PH 7.367,PCO2 32.6 mmHg,氧分压357.5 mmHg,Lac 1.9 mmol/L。
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 0.22 ng/ml,CK-MB 19 ng/ml,MYO743 ng/ml,NT Pro-BNP 354 pg/ml。
入科诊断:休克查因(分布性?过敏性?);右股骨颈骨折。
入科经容量复苏、去甲肾上腺素20 ug/min加压等治疗后,患者监护:BP100/60 mmHg,HR 120次/min,SPO2 99%。
15:45 动脉血气分析:PH 7.365,PaO2 106 mmHg,P/F 270 mmHg,Lac 3.3 mmol/L。
入科后3 h入量1700 ml,尿量165 ml。
术中突发骨水泥反应的识别、发生危险因素、预防管理措施、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及临床处理

术中突发骨水泥反应的识别、发生危险因素、预防管理措施、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及临床处理骨水泥反应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BCIS)首次报道于 1961 年,最常见于髋关节置换术,其特征包括缺氧、肺血管阻力增加、低血压、心律失常或(和)突发意识丧失,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术中并发症。
关于 BCIS 的病因,目前较多接受的是栓塞学说:栓子可以是脂肪、骨髓、骨水泥、空气、血小板聚集物等。
栓子不一定是骨水泥本身直接产生的,多是在骨水泥手术过程中过高的髓腔压力间接导致的。
怎么识别 BCIS?BCIS 最常见于髋关节置换术,特别是以下 4 个阶段:股骨铰孔、骨水泥植入、假体插入、关节复位,偶尔甚至发生在肢体止血带放气时。
其早期征象包括全身血压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下降等,此时即应警惕并密切监测。
一旦出现循环或呼吸衰竭甚至意识障碍,已是晚期。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检测术中栓子的一种非常敏感的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栓塞的四腔 TOE 视图。
(A) 小栓子 (< 5 mm) 填充不到右心房的一半。
(B) 中等大小的栓子(5~10 mm,箭头所示)和小栓子填充超过一半的右心房。
(C) 小栓子 (< 5 mm) 完全填满右心房,左心房多发反常栓子。
(D) 右心房的大栓子 (> 10 mm)。
AS 房间隔。
CS 冠状窦;LA 左心房;LV 左心室; LVOT 左心室流出道;MV 二尖瓣;RA 右心房;RV 右心室;VS 室间隔。
BCIS 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心血管疾病;卵圆孔未闭;高龄;麻醉风险评分(ASA 评分)Ⅲ~Ⅳ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病;恶性肿瘤;本次发生的股骨骨折(特别是转子间骨折)。
哪些方式可以预防 BCIS 呢?1、术前评估 BCIS 的危险因素。
对于高风险 BCIS 患者若没有紧急适应症,可以推迟手术,以提高心肺储备。
骨水泥综合征

快而引起血压波动。
03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
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在手术后,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疼痛程度、 肢体活动情况等。
给予抗生素治疗
在手术后,医生可能会给予一些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
合理饮食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
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病 机制尚不明确,可能 与骨水泥的化学成分 、物理性质、注射量 、注射部位等因素有 关。
针对骨水泥综合征的 治疗,应根据具体病 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包括抗过敏治疗、对 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
展望
未来对于骨水泥综合征的研究,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其发 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 法;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开展个性化治 疗,提高治疗效果;开展大规模的临 床试验,为骨水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 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治疗风险与并发症
过敏反应
01
骨水泥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
呼吸困难等。
组织损伤
02
植入骨水泥可能会导致周围组织的损伤,如肌肉、神经和血管
等。
骨髓炎
03
由于骨水泥植入过程中可能引起细菌感染,进而导致骨髓炎等
并发症。
03
骨水泥综合征的预防
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病史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便在手术过程中采取 相应的措施。
病例四:骨水泥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总结词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关键是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 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患者,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骨水泥反应致死3例分析

骨水泥反应致死3例分析3例高龄患者在椎管内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监测血压、心电、SpO2、有创血压、间断监测动脉血气,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置入骨水泥前常规补充血容量,保持循环稳定,适当提升血压;但置入骨水泥后均造成血压急剧下降及心率减慢,运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短暂上升后又快速下降,循环呼吸停止,心肺复苏无效,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骨水泥由聚甲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而成,置入后单体进入血液循环,可致严重的低血压,甚至心脏停搏。
对于高危患者虽然采用多种综合措施治疗以及选择恰当置入时机,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改进置入材料或用生物性假体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标签:骨水泥;循环抑制;死亡骨水泥由聚甲丙烯酸甲酯粉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液态单体混合组成,混合后作为骨粘连剂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经常运用。
但置入骨水泥后因单体进入血液循环,直接扩张血管和(或)抑制心肌收缩力,以及被挤入静脉空气、脂肪、骨髓造成肺栓塞等原因,可致严重的低血压,高危患者甚至造成心跳停搏,导致死亡。
采取充分地扩容、提升血压、吸氧等综合措施,以企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但对于高龄、身体差且伴有合并症的患者,一旦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则往往因复苏无效导致死亡。
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76岁,因“左股骨转子间骨折”拟在椎管内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患者体质较差,体重40 kg,平素活动受限;既往有哮喘病史40年,间断口服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术前检查:血压110/70 mm Hg,心电图无异常,两肺有哮鸣音,血红蛋白104 g/L,其他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入室开放液体通路后,选L2~3椎间隙穿刺置管顺利,蛛网膜下腔给予0.75%布比卡因1 mL+芬太尼50 μg进行麻醉,麻醉平面为T10~S5;开始手术,术中监测BP、EKG、SpO2,间断监测动脉血气,全程面罩吸氧,生命体征稳定。
在置入骨水泥后,血压由130/80 mm Hg快速下降至38/0 mm Hg,心率由100次/min 下降到55次/min,意识丧失,立即静推多巴胺5 mg,血压不升,依次给予肾上腺素0.5 mg、1 mg,血压上升到190/110 mm Hg,但很快又下降到80/60 mm Hg;给予多巴胺+间羟胺静滴,维持血压在100~80/70~50 mm Hg,心率60~80次/min。
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呼吸心搏停止1例的抢救经过

意识 逐 渐 清 醒 , 压 恢 复 正 常 , 吸 恢 复 正 常 , 情 在 3 5h 血 呼 病 ~1
恢复 ; 呕吐 咖 啡 色 物 或鲜 血 夹 食 物 者 经 治 疗 后 I 逐 渐停 ~8h 止 大 便 隐 血 阳性 共 1 6例 , d内 均 转 阴 。2 3 1例 患 者 1 月 个
[ 图分 类 号 ] R 6 7 4 中 0 8 .2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0 0 —0 4 文 0 8 8 9 2 1 7 8 6—0 J 2 理 , 果 不 佳 。 再 追 加 2次 麻 黄 素 1 , 者 血 压 继 续 下 效 Omg 患 降 , 用 多 巴胺 单 次 静 注 2mg 改 。患 者 血 压 从 7 /6mmH 8 5 g升 至 8 / 0m g HR 10次 / i。 1 :5左 右 患 者 心 律 突 然 8 6 mH , 3 a rn 14 转 为室 性 心 律 , P7 /0mmH , 6 B 4 5 g HR 10次 / n S ( ,无 mi, p 0 ) 波 形 及 数 值 显 示 , 即停 止 手 术 并 将 患 者 改 为平 卧位 , 体外 立 行
・
86 ・ 4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 orao It rt rd i aC i s adWet nMein 0 0Ma. 9 7 d r unl f ne ae T aio l h ee n s r d i 2 1 r 1 ( ) J g d tn n e ce 弥 散 进 入 胃 黏膜 内 , 而进 一 步 加 重 胃黏 膜 的 损 害 , 终 导 致 从 最
[ ] 叶 任高 .内科 学 [ .5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0 0 9 5— 】 M] 北 人 2 0 :7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 激 及 乙 醇 。乙 醇 具 亲 脂 性 应 和溶 脂 能 力 , 浓 度 乙 醇 可直 接 破 坏 胃黏 膜 屏 障 。 胃黏 膜 屏 高 障 的 正常 保 护 功 能 是维 持 胃腔 与 胃黏 膜 内 氢 离 子高 梯 度 状 态 的重 要 保 证 , 乙醇 致 胃黏膜 屏 障破 坏 , 胃腔 内氢 离 子 便会 反 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3
发生机制
3、促进血小板聚合,激活凝血系统
部分研究发现,骨水泥单体可促使血小板聚合。而Dahl 等人发现,骨水泥单体大量入血可激活凝血系统,使肺毛 细血管床凝血酶(thrombin)产生的可能。
另有人发现,使用骨水泥后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 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es,TAT)增加了 2.5倍,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ctivity , tPA)活性增加了7倍。 严重者有引起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可能。
崔明珠,赵素真,孟凡民.中医正骨, 2OO5,17,66
精品课件
4
经积极抢救(共用阿托品 2mg,肾上腺素 2 mg,地 塞米松10 mg) 5 min后患者呼吸心跳恢复,心率恢复 到102 bpm,血压146/88 mmHg。
10 min后呼吸恢复,听诊双肺有湿性罗音,静脉给 20%甘露醇 200 ml、吗啡 10mg、速尿 20mg及 5% NaHCO3 150 ml,同时进行PEEP治疗,整个过程瞳孔 无明显变化。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
精品课件
1
临床病例一
患者,女,78岁,62Kg。因左股骨颈骨折,欲在连 硬麻醉下行左全髋置换术。
术前因低血钾 (2.5mmol/L),EKG示频发室早,予以心 律平、补钾治疗后好转。
有高血压史,血压控制在160/90 mmHg左右。 入手术室后行连硬麻醉,血压135/80mmHg左右。手 术进行至放置填塞骨水泥后10min,病人出现血压下降, 低至 80/45 mmHg,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室性心律 失常 (室性早搏二联律)。
精品课件
7
BCIS的临床特征有: 血压下降 脉搏氧饱和度下降 心律失常 心跳骤停等
死亡率达 0.6-1%
精品课件
8
一、发生机制
精品课件
9
BCIS的发生机制有:
骨水泥中特定成分(甲基异丁烯酸酯)对心肌的 毒性作用、直接抑制心肌作用
组胺释放引起外周血管广泛扩张 脂肪、空气和骨髓颗粒栓塞 术中扩髓过程中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的释放
精品课件
10
发生机制
1、对心肌的毒性作用、直接抑制心肌 可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传导系统异常,
出现心输出量下降或心律失常。 有实验发现,应用骨水泥组术后心肌酶
AST、CK-MB数据是升高的。
精品课件
11
发生机制
2、组胺释放引起外周血管广泛扩张:
Tryba等人通过测定骨水泥植入前后血清组胺浓度发现, 所有植入骨水泥的病人血清组胺浓度的增加均大于0.5- 1ng/ml,同时伴有收缩压下降,而植入骨水泥前使用H1、 H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防治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精品课件
14
发生机制
4、术中扩髓过程中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的释放
髓腔内操作如扩髓腔和假体植入形成的巨大压 力,以及扩髓腔后形成的大量扩张的毛细血管创 面,均可导致骨水泥、脂肪滴以及碎骨屑等快速 进入血循环形成微栓或因产热使气体膨胀进入血 循环形成气栓。
精品课件
15
目前的研究显示严重的栓塞事件和术中肺 功能减弱在传统的骨水泥关节成形术中是 比较常见的。
EKG仍表现为室早二联律,三联律。继续给予利多卡因 800mg+5%葡萄糖液500ml静滴(15滴/分),仍无好转, 药物维持送至ICU。
术后4h室性心律失常好转,12h后EKG转为窦律,偶发 室性早搏。
黄志豪,葛春林.淮海医药,2003,21:109
精品课件
3
临床病例二
患者,女,78岁。因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拟行右髋关 节置换术。术前病史及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血压160/90 mmHg。
初步认为心跳呼吸骤停原因为骨水泥严重过敏反应所 致,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5 d后痊愈出院。
崔明珠,赵素真,孟凡民.中医正骨, 2OO5,17,66
精品课件
5
临床病例三
患者,女性,78岁,因左股骨头病理性骨折行 骨水泥半髋置换术。
该患者既往病史包括慢性咽喉炎 ,II-型糖尿病 和转移性乳腺癌。
在骨水泥植入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了脉搏氧 饱和度下降,低血压和心跳骤停。
血清组胺浓度在骨水泥植入后会升高被证实后,过敏反 应机制在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重新认识 与关注。
精品课件
12
Tryba等认为,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和低 血容量的老年人即使中等程度的组胺释放 都将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心血 管并发症,其发生可能是多项因素(如低 血容量、心肌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栓塞 和组胺释放等)联合作用有关。
患者入手术室后行硬膜外麻醉,控制麻醉平面于T8~
L3,无脊麻现象,每隔1 h追加局麻药5 ml,期间生命体 征基本维持正常,患者出血约1000 ml。 术中在填充骨水泥 5 min后 HR减至 40bpm,在静脉注 射阿托品的同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血压测不到。立即 按心肺复苏处理,患者血压始终维持在 75/40mmHg以 上。
经及时的抢救复苏后转到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 治疗过程中,逐渐发展为DIC。
该患者于24小时后死亡,尸体解剖证明死因为 脂肪栓塞。
Can J Anaesth. 2001,48:618-21.
精品课件
6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 (BCIS)
是一种少见但非常严重的骨科手术并发症, 常发生于髋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骨水泥假 体植入过程中。
实验结果也明显的证明了非骨水泥关节成 形术及用Bone-Vacuum这种新的粘合技术 的手术术中栓塞并发症明显减少。
(Bone Joint Surg Am. 199通病人在行全膝或全髋置换术时发生栓塞现
黄志豪,葛春林.淮海医药,2003,21:109
精品课件
2
给予麻黄碱15mg,利多卡因40mg静脉推注后血压回升 至130/85mmHg。心率为120次/分,但心律失常无明 显好转,仍为频发室性早搏。
继续给予利多卡因100mg+ 5%葡萄糖液100ml 静滴 (30滴/分)维持至术毕,患者无其余不适主诉,各项监测 指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