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应用

益生菌的应用
益生菌的应用

国际益生菌产品协会

国际益生菌协会时事通讯

作者:Helen Davakos

翻译:曹萌

研究发现菌株可能会缓解压力

一个双盲安慰剂随机研究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上,该研究发现乳酸干酪菌和双叉乳杆菌的专有组合有助于缓解老鼠和人类志愿者的心理压力。

以前的随机对照的研究发表在2008年1月的《营养学杂志》上,研究显示混合益生菌明显降低了长期压力患者由于压力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对照研究志愿者由压力引起的症状。那些接受了混合益生菌治疗的受试者在由压力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腹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通过他们的研究,作者说:“新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影响,因此口服益生菌可能对情绪和心理痛苦产生有利的影响。”

这对最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在临床试验中,老鼠每日给与益生菌,持续两周,然后测试行为压力的迹象。接受了混合益生菌的老鼠表现出来的类似焦虑的行为明显减少。

在临床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通过健康实验参与者口服为期一个月的益生菌制剂,观察他们对焦虑、抑郁、压力应对策略的变化。55名健康的处于压力下的受试者经历一系列的心理自我评价测试和压力、恐惧等生物标记。

研究结果显示,混合益生菌制剂在人和老鼠中减少了焦虑和抑郁的一般迹象。混合益生菌改善了受试者应对压力的能力。结果通过四个标准化问卷调查及24小时监测尿液中游离的皮质醇水平来评估。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了肠道菌群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同时也强调益生菌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选择的希望。

益生菌与溃疡治疗标准

消化性溃疡非常常见。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五十万的人患消化性溃疡。全世界由幽门螺杆菌造成的消化性溃疡超过一半。细菌通过破坏保护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造成溃疡。粘膜的损坏使得强有力的胃酸能够接触到敏感的内层。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改善胃肠功能。

三联疗法通过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通过两种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标准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在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中是失败的。虽然标准的治疗方式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成功的,但是它带有副作用的风险,例如许多患者产生口腔炎症和便秘。

研究人员在伊斯坦布尔检测了酸奶益生菌偏方是否能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第二个研究的焦点在于益生菌在防止三联疗法副作用上起的作用。在这项研究

中,共有76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参与,并被随机的分为两组。接下来的方案是:A组给与一定的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三联疗法),并且给与一定量的含有双歧杆菌的酸奶治疗14天;B组给与标准的三联疗法14天。参与者被要求报告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任何副作用。在两组完成治疗的四周后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A组38名患者25人治愈(占66%),B组38名患者20人治愈(占53%)。虽然A组中成功治愈的人数高于B组,但是在统计上这个差异也不算明显。但是,增加益生菌的三联疗法口腔炎症和便秘的发病明显减少,在标准疗法中这个副作用非常普遍。

该研究发表在2010年9月的《土耳其胃肠病学》杂志上。

益生菌在透析上对病人有帮助

最近发表在9月的《先锋治疗》的初步研究发现口服益生菌对于接受透析的慢性肾疾病患者有益。双盲对照研究有46名患者参与,历时6个月,跨越4个国家,5个体系。

梅奥诊所定义慢性肾疾病为逐步的失去肾功能。肾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量的液体。慢性肾功能衰竭损伤肾,当达到危险的程度时过量的液体和废物就会积蓄在体内。这就形成了尿毒症,在慢性肾疾病中经常出现,如果未加治疗的话,它可能进一步恶化使人昏迷甚至死亡。透析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期的、小规模的发表在2009年8月《当代医学研究与意见》上的研究表明口服益生菌可能保护肾免受损伤(通过肠提取的有毒废物表明这种损伤在慢性肾疾病中具有典型性)。加拿大一机构13名被诊断为第三或四阶段慢性肾疾病的患者参与该初步研究。确切的结果表明益生菌可能对这些严重肾疾病患者有益。

在目前国际的研究中,研究结果通过三种化学物质(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酐,尿酸)标记肾功能来对照。在1~10主要的评估因素中生活质量排第二。结果显示所有的三项肾功能检测指标都有所改善,即使在统计学上只有BUN一项相对于安慰剂是明显的。但是,86%服用益生菌的参与者明显的表现出生活质量的改善。另一个确切的结果显示益生菌在肾所有部位整个时期有很好的耐受性。

该试验突出了肠-肾的联系对于利用益生菌作为一个可能的边界。更进一步的大规模的研究需要测定口服益生菌在更严重的肾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肠功能障碍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系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影响超过100万美国人。CFS是一种使人衰弱并且很复杂的疾病,它使人感到深度的疲劳,这种疲劳不能够通过卧床休息来改善,通过生理或精神活动进一步恶化。CFS的症状包括半年及以上的疲劳,并且有其他的问题,例如肌肉疼痛,记忆问题,多个关节疼痛,睡眠问题,以及胃肠疾病。因为其他疾病会导致类似的症状,CFS是很难诊断。

在2010年10出版的《营养和代谢杂志》上,洛杉矶研究者阐明了肠道炎症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联系,益生菌可能在治疗和预防这类疾病上发挥作用。

作者解释了肠道菌群、肠道粘膜屏障和免疫系统在引发CFS中的相互作用。在文章中,作者联系这三个病理因素怎样对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典型病人的典型症状有促进作用。作者指出,如果改变肠道菌群,粘膜屏障功出现障碍,肠道免疫异常都是引起CFS发病的机理。一个旨在改变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案可能是一种抑制这种疾病发展的方法。

研究人员建议通过添加益生菌作为治疗,肠道菌群的改变造成的“蝴蝶效应”,然后提高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炎症,甚至可能对病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益生菌已被证明能够改善肠道蠕动,对于许多CFS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文章所阐述的理论在临床上也有证据。在2009年,《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验证了在这些病人中使用益生菌补充的相关情况。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干酪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乳糖菌株对CFS病人疲劳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该研究中15名病人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标准,这些病人有高的严重疲劳分值并且有高致残率。

在前两周,受试者不接受治疗,在接下来的四周患者口服益生菌产品,然后有一个为期四周的随访期。疲劳和身体活动通过调查来评估,研究人员还评估每个参与者的正常肠道菌群。

在试验结束后,15名患者中有6名的疲劳和生理活动都得到了改善。

这项研究的作者总结说:“该研究的成果表明改善身体健康是可以实现的,应该鼓励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在CFS病人中的干预。”

关于作者:Helen Davakos,北达科他州哥伦比亚特区,在自然医学和脊椎神经药物学方面具有资深的资格,拥有各种各样的专业角色,包括顾问、临床医师和教育家。Davakos 博士是伊利诺斯州自然疗法医师协会的副主席。

关于译者:曹萌,目前为在读硕士研究生,曾经历郁抑症的折磨,康复后对抑郁产生浓厚兴趣。如有志同道合者或对抑郁症有疑问者请电邮cmgrasshopper@https://www.360docs.net/doc/6d742038.html,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益生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对于儿科的治疗有着实际意义,可以掌握益生菌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益生菌运用于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让广大儿科医生能充分认识到益生菌制剂的相关性能,让此药在临床上的运用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儿童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与处理上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益生菌;儿童;作用机制;儿童疾病 益生菌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且能够让生理功能包含标准数量非特异性病的制剂。摄入之后能在宿主内利用调整宿主菌或酶的平衡肠道粘膜表面,对人体的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刺激作用。我国医学资料研究显示,益生菌在作为保健食品、药物治疗时的运用更广,尤其是对儿科的运用更为多见。临床上若选择使用微生态制剂,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包括:(1)良好的生理作用。(2)益生菌属于菌群的一个组成,对体内正常菌群的均衡能起到调节作用。保证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外来细菌数量达到标准值。(3)具备的生物、遗传特征的物种。(4)细菌可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满足各类工业生产的要求。(5)使用后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安全。(6)耐酸,耐胆汁的作用。(7)能发挥出黏附效果,定植在肠道黏膜。(8)是能够制造的抗微生物物质。目前,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开设了益生菌制剂的代理商,其包括了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芽孢杆菌等[1]。 1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益生菌主要是利用摄取一定的活菌,其能有维持人体的健康,改善身体组织的各方面功能。益生菌又被称为“友善细菌”,主要特点为能活着到达小肠,且限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改善肠道的运动,以此增强肠道的机能,对排便可实现完善调整。 2益生菌对儿童生理作用 ①对腹泻既有治疗效果,又可作为防范药物;②对不耐乳糖症状有改善效果; ③防止阴道出现感染;④促进人体免疫力增强;⑤调整过敏反应;⑥减少血清胆固醇;⑦防止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 3益生菌儿童疾病中的应用 3.1小儿腹泻病:医学资料研究显示,腹泻病在儿科中是一种多见的疾病。而造成腹泻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造成,患儿使用益生菌剂后对于腹泻病能发挥理想的控制作用。轮状病毒肠炎腹泻在一年中常见于秋季、冬季等阶段,造成这一疾病大部分都是人类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治疗此病时缺少足够的药剂作为支撑,使用抗生素则难以发挥良好的效果。益生菌制剂能利用加强腹泻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和活力,对致病菌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改善腹泻症状的作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哲, 冉艳红 作者单位:杨春哲(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济南,250100), 冉艳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刊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英文刊名: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年,卷(期):2003(1) 被引用次数:18次 引证文献(18条) 1.王琳琳.郑一敏.胥秀英.傅善权.李杰.周慧.曾品涛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筛选[期刊论文]-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9) 2.盛海圆.郭艳萍.常艳.张明传统泡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7) 3.陈飞平微生物发酵对蔬菜腌制品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9) 4.刘永娜.燕平梅.李锐绵白糖对发酵白菜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9(4) 5.罗凤莲.欧阳建勋.夏延斌.王燕发酵辣椒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7) 6.吴海波.张兰威.黄艳玲不同地域发酵蔬菜分离的乳酸菌抑菌效果及降亚硝酸盐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2) 7.李锐.燕平梅.刘永娜不同贮藏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8(4) 8.胡书芳.王雁萍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9.姜彬.陈一.冯志彪黄瓜在纯菌接种恒温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 10.孙锦婷.陈一.姜彬.张艳梅.高晨晨发酵过程中蔬菜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7(2) 11.田永峰.吴天祥.胡晓瑜.赵飞乳酸菌在酿造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7(4) 12.蔡永峰.熊涛.岳国海.李绩.张贵林直投式生物法快速生产泡菜工艺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6) 13.杨荣玲.肖更生.吴晓玉.刘学铭我国蔬菜发酵加工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保鲜与加工 2006(2) 14.吴祖芳.刘璞.翁佩芳榨菜加工中乳酸菌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8) 15.张坤生.刘晨.任云霞复配型防腐剂延长巴氏杀菌鸡肉香肠货架期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8) 16.刘哲君.王海伟.霍建伟.周锐.姜莹.丁玉萍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的筛选[期刊论文]-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17.乳酸菌在果蔬及谷物制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4) 18.张岩.肖更生.陈卫东.张友胜发酵蔬菜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d742038.html,/Periodical_zgswyyy200301011.aspx

益生菌的保健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益生菌的保健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益生菌能够促进人体健康,它们对机体有多种其他正常生理菌群无法比拟的功能。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益生菌的保健功能;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益生菌;保健功能;应用;前景 Study on the functions of probi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Ling x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Probiotics can promote health.They have many kinds of other normal gut flora of incomparab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to organism.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probiotics and its current investigative actuality. Meanwhile, its beneficial functions, its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exist in research and the trends of its development were also discussed briefly. Key word: Probiotics; Beneficial Function; Application; Developing Trends 前言 益生菌( probiotics)是一类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是人体肠道重要的生理菌,能够促进肠内微生物菌群的生态平衡,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消除致癌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重要生理功效,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微生态学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也越来越意识到益生菌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尤其近年来,益生菌在功能食品中的开发应用成为功能食品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将成为功能食品发展的重要领域。 1.益生菌概述 1.1 益生菌的研究历史 1899 年法国著名的Tissier 博士发现了被称为益生菌鼻祖的第一株菌种双歧杆菌。1900 年奥地利医生莫落验证了人的生老病死和肠道内的益生菌关系密切。

用益生菌治疗抑郁症

用益生菌治疗抑郁症 2016-04-15 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记者胡珉琦 早在20世纪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 松教授就提出由肠管、肠道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形成了人体的第二大脑——肠脑。目前,逐渐增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会通过肠—脑轴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行为。 近年来,抑郁症在各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世界十大医疗疾病负担中排名第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到2020 年抑郁症可能上升到第二位。新近的科学研究发现,平衡肠道菌群可能是治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方法。 益生菌左右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典型症状是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及意志行为减退,还包括有不适宜的负罪感、自杀念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障碍等症状。抑郁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暗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表现,生理生化异常例如脑5-HT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增加、慢性炎症,以及菌群改变,益生菌都可以产生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行为生物学研究组十几年来一直关注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他们通过大鼠慢性束缚应激模型新近发现,慢性束缚应激引起了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增加,记忆受损,同时伴随有类似于抑郁症的生理生化异常表现。 而当研究人员为这些大鼠补充瑞士乳杆菌NS8,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焦虑、抑郁和记忆,还能调节生理生化指标,整体效果优于常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这个结果也暗示着,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治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方法。 事实上,关于益生菌可以作用于情绪的研究并不在少数。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就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益生菌能缓解焦虑情绪。 他们将一种常见的益生菌添加在食物中喂养实验鼠,持续6个星期。结果行为测试表明,与摄入不添加益生菌的同样膳食的实验鼠相比,前者较少表现出情绪压力和焦虑。例如在啮齿动物不适应的开阔环境中,它们能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被放进水里时,体内反映情绪压力的激素水平上升幅度也比较小。 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实验鼠脑部伽马氨基丁酸(GABA)受体基因的活动情况发生了改变,总体效果是减轻焦虑。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许多用于抗焦虑药物是针对它发挥作用的。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大脑

乳酸菌应用的意义

:乳酸菌饮料以蛋白质、有益活菌及口味独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近年来,添加各种果蔬汁的乳酸菌饮料更是受到研究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将苹果汁和乳酸菌饮料合理配伍,可以制造经济实惠、营养更为全面的饮品。本文重点研究以苹果为原料,乳酸菌为菌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苹果汁饮料的发酵工艺,为发酵苹果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正交实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优化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目的和意义 有史以来,蔬菜就是人类食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食品化学家和营养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目前人们已经基本认识了蔬菜果汁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化学成分研究了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蔬菜汁饮料特有的营养生理和健康方面的意义表现在3方面:首先,蔬菜汁饮料内一些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相当高;其次,它含有一些其他食品比较缺乏甚至非常缺乏的对人体组成有利的化学成分;再有就是一些食品所含有的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在蔬菜汁饮料中的含量相当少,甚至不含有。例如各类酒、咖啡或有些茶,均含有数量不等的乙醇或咖啡因,而蔬菜汁饮料不含。 蔬菜汁饮料含有许多对人体营养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化学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植物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所以他们往往具有一些治疗疾病的能力。例如,在古代,人们把甜菜原汁当作治疗肾脏或肝脏功能失调的药物,或者当作利尿药物。人民还发现萝卜和萝卜原汁可以用来治疗食欲不振;后来,人们又发现甘蓝能治疗坏血病等等。从热量的标准来衡量,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在于他的营养成分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因此对运动员,病后恢复健康的人和脑力劳动者具有特殊意义。现在人们进一步发现,许多蔬菜以及用它们制成的饮料都有保健作用。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它们的保健机理,但是它们大部分的保健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1.2 生物技术与饮料工业 饮料做为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具有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在个中传统饮料产品继续得到发展的同时,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型饮料产品不断问世,极大的促进了饮料工业的发展。传统的饮料生产工艺各具特色,产品丰富多样。生物技术的采用,给现代饮料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物技术应用与饮料生产,可以在资源、开发产品、改进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2.1 乳酸菌及其发酵制品 近年来,乳酸菌发酵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适宜作婴儿辅助食品和老年食品。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人们应用乳酸菌的历史非常悠久,保加利亚酸奶、马奶酒及酱腌菜等均是传统的乳酸菌发酵制品。近年来,随着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肠道有益菌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确认,各种乳酸菌发酵制品更是风行全世界。 通过对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大量研究,目前认为乳酸菌之所以有益于人体健康是由于它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生理功能。 (1)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乳酸菌可抑制肠道内病原菌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细菌的成长繁殖,增加人体诶有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与普通乳相比,发酵乳制品的消化吸收性和营养价值及其风味都已大大提高。 (3)乳酸菌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由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脏病。 (4)乳酸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5)乳酸菌对常见至病菌有拮抗作用。

最新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生物素、叶酸、烟酸、泛酸等供人体所需。并且在代谢胆酸、其他甾体化合物及其他难生物降解物质的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从而也达到了促进消化吸收的目的[2]。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乳糖是人和所有哺乳动物从母乳中获得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它不仅能供给人体能量而且有助于大脑和神经的正常发育:组成乳糖单糖之一的半乳糖是组成人脑中配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孕妇保证乳糖供给对胎儿脑和神经组织形成和发育非常有益;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及青少年,乳糖充足则智力发达、精力旺盛、聪明[3]。乳糖在人的肠道内是乳酸菌良好的培养基,它可被细菌分解成乳酸,使肠道内呈弱酸性,抑制某些有害

益生菌对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

益生菌对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23T11:09:28.2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樊荣 [导读] 利用益生菌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医院 715300 【摘要】目前,利用益生菌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了龋齿、牙周炎、牙跟炎和口臭等常见口腔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益生菌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机理,不同乳酸菌在其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利用益生菌治疗口腔疾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见解,为将来筛选或改良出对口腔疾病治疗效果较好的益生菌菌株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乳酸菌;龋齿;牙周炎;牙跟炎;口臭 益生菌是达到一定的数量并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的总称。乳酸菌是益生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不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肠球菌、芽抱杆菌、酵母等。关于乳酸菌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俄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他的“长寿学说”中指出保加利业地区的人之所以长寿,原因是他们食用的酸奶中富含一种对人体肠道有益的乳酸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乳酸菌的研究己经不仅局限在食品领域,而是逐渐把研究热点转向利用乳酸菌治疗一些人体常见疾病,如胃肠道疾病、阴道炎、胰腺炎、乳房炎、月复泻、口腔疾病、湿疹、便秘、皮肤炎等。由于考虑到不同疾病的发病机理、乳酸菌对不同疾病治疗机理、治愈状况等存在差异性,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口腔疾病进行探讨。口腔中大约含有700种微生物,由30 -100 个种组成,它们寄生在口腔粼膜、牙齿、舌头上以及唾液中,这些微生物共同保卫人体的口腔健康。当内在或外在因素变化造成口腔中的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时,就易引起常见的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牙龋炎和口臭等。最早对乳酸菌治疗口腔疾病进行研究的学者,他开启了此领域的先河。 1龋齿 1.1造成龋齿的微生物种类 龋齿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产酸,以及耐酸能力强的变形链球菌和乳杆菌引起。大量研究表明,变形链球菌是造成龋齿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少部分唾液链球菌同样能增加患龋齿的风险。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龋齿患者口腔菌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患者口腔中戈氏放线菌,双歧杆菌,韦永氏球菌,唾液链球菌,变形链球菌,星座链球菌血链球菌发酵乳杆菌含量明显比健康人高。由于大多数益生菌能通过发酵乳糖产生乳酸,而乳酸又能促进龋齿的发生,所以也有少量文献提出,用益生菌来治疗龋齿有一定的弊端,如Fitzgerald RJ 明确指出,在初期致龋过程中乳酸杆菌并不致龋,龋坏进入深层时,乳酸杆菌由于其较强的耐酸性而大量繁殖并产酸,协同变形链球菌致龋。可见,造成人龋齿的口腔微生态系统和机理较复杂,菌种多样性及各菌之间的相互联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1.2益生菌治疗龋齿机理 1.2.1益生菌的粘附作用粘附能力的大小是益生菌益生功能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只有较强粘附能力的乳酸菌才能长时间定植在口腔中发挥益生功能,才能降低龋齿复发率。训一算乳酸菌对细胞的粘附数量是测定乳酸菌的粘附能力的常用手段,但由于考虑到口腔环境的特殊性,所以研究者发明了一种专门筛选治疗龋齿的益生菌的实验方法,即向液体培养基中插入一条玻璃管,用此玻璃棒模拟牙齿,将乳酸菌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玻璃管上粘附的细菌数,从而检测各乳酸菌的粘附能力。这为之后测定治疗龋齿的益生菌的粘附能力奠定了基础。 更深层次对粘附机制的研究也是口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乳酸菌粘附机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菌体产生的胞外多糖和菌体的疏水性质这两个方而。指出细菌胞外多糖是细菌对口腔进行粘附的关键因素,其中的葡聚糖就是胞外多糖中增加菌体粘附能力的典型代表。但也有研究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并指出乳杆菌胞外多糖在口腔粘附作用中的作用很小,如Rosenberg M等研究者则通过对牙菌斑筛选的微生物进行有机溶剂浊度分析之后,指出细菌表而的疏水性才是口腔粘附的重要机制,牙菌斑是牙齿表而逐渐沉积的生物薄膜,由食物残渣、脱落的口腔上皮组织细胞、唾液和细菌组成,它是造成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对乳酸菌粘附机制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以上两个方而,更加复杂的机制也逐渐被人们所揭示,如研究者发现有一株乳酸菌能改变唾膜蛋白的组成,它能通过除去重要的吸附蛋白和唾液中的细胞凝集素gp340(它与变形链球菌的吸附作用有重要关系),从而影响了变形链球菌在口腔的定植能力,而达到治疗口腔疾病的口的。可见,关于乳酸菌粘附机制以及乳酸菌间接影响相关致病菌的定植能力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1.2.2益生菌产生的H2 O2和细菌素众所周知,乳酸菌通过产生H2 O2和细菌素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是乳酸菌发挥益生功能的重要基础,所以H2 O2,和细菌素对致龋病菌的抑制作用是学者们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一链球菌是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它能通过产生H2 O2。和而_链素抑制口腔有害菌的生长,如能与变形链球菌发生竞争现象。在2005年指出血链球菌对变形链球菌产生的乳酸和细菌素很敏感,但同时血红链球菌能够通过产生H2 O2。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他之后又在2008年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在氧气的存在下,血液链球菌的量增多,这同时又刺激了变形链球菌对抑制链球菌的变链素IV的产量增多。不仅口腔中的而_链球菌能进行龋齿预防,取自于健康人体牙菌斑的寡发酵链球菌同样也能抑制口腔有害微生物生长,其中一个重要机理就是它能利用变形链球菌产生的乳酸而增加H2 O2的产量。 2牙齿良炎和牙周炎 牙龋炎主要是由细菌的入侵造成的,其中变形链球菌是主要因素,造成牙周炎的微生物则主要为牙龋叶琳单胞菌,放线杆菌,福赛斯坦纳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同时由于牙龋与牙齿的结构存在差异性,所以二者在症状上有较大区别,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继续发展侵犯硬组织,产生牙周炎症。可见牙龈炎是牙周炎的初级阶段,所以可以把牙龈炎和牙周炎结合在一起阐述。 3结论 口前,关于乳酸菌对口腔疾病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筛选或改良出对口腔疾病治疗效果较好的菌株是所而临的重大问题,因为这样的菌株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能长时间定植在比较难吸附的口腔上皮细胞、唾液和牙齿上,有利于防止口腔疾病复发;菌株产酸能力较差,产细菌素、H2 O2。能力较强,因为产酸能力强的菌易造成龋齿所以要求益生菌菌株主要通过产细菌素和H2 O2达到最终的抑菌口的;最好从口腔直接筛选出所需的乳酸菌,因为这样的乳酸菌更能适应口腔环境,能减缓或防!卜疾病复发;能相当于疫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益生菌素的定义: 益生菌素是能够用来促进生物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微生物或其发酵产物。(也称促生素、生菌剂、微生物制剂、活菌制剂等) 一. 益生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效应 1. 通过改变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很多有益菌,通过产生有机酸来提高肠道酸度。 于乳酸菌较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更耐受酸性条件,可以在较低pH值下生存,而致病菌则受到抑制。同时还有益生菌具有很强的耗氧能力,可使肠道内形成相对的氧化环境,从而抑制了具有好氧特性的病原菌的生长。 2. 通过产生某种抗菌物质抑制有害菌生长有益菌除产生有机酸外,还可产生醇、过氧 化氢、丁二酮等,还可合成溶菌酶以及其它抗菌物质,如乳酸菌素、乳链菌素、嗜酸菌素等。这些产物对肠道病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3. 在肠道内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素肠道内虽然富含营养素,很难对微生物菌系产生影响 。但如果某种营养素能够成为限制因素时,营养素的竞争机制就会充分发挥作用。 4. 通过占据肠道位置阻止病原菌附着沙门氏菌粘附于肠膜或滞留在盲肠内,是病原微 生物存在于寄主消化道,产生临床症状的前提条件。试验表明,当给猪饲喂乳酸菌时,其肠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多于腹泻猪或未饲喂含乳酸菌饲料的猪,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则减少,可避免仔猪的红痢、白痢、黄痢疾发生。同样,给雏鸡喂养服用,可健康鸡的肠道微生物,可抵制饲料中污染的有害菌的影响,各种疾病显著低于未饲喂益生菌的鸡,并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微生物菌系。这是因为体内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存在竞争附着小肠上皮位点的作用,即竞争性排斥作用。如果这些位点被较多的良性菌株占据,病原微生物会被排斥。 二. 营养素的提供 益生菌素可为动物机体提供多种对其生长发育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尤其是B 族维生素)、氨基酸、核酸、多种酶类,以及其它促生长物质。幼畜禽消化道的各种消化酶类通常是比较缺乏的,益生菌为其所提供的各种消化酶可起到帮助消化、促进生长的作用;这些酶可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为糖和氨基酸等可利用的成分,促进能量的供应;益生菌所提供的纤维素酶等还可帮助饲料中纤维素等不易消化的成分分解,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酶还可降低食糜的粘稠度,有利于动物对能量和蛋的吸收;益生菌素中的细菌聚磷酸盐还参与糖向细胞内的转运,执行己糖激酶的功能。 益生菌素除可直接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素以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机体对养分的利用率。例:产酸菌对肠道环境的酸化作用等。因为机体对养分的消化过程依赖于此过程中的PH值和理想的温度。各种消化酶都有其发挥活性的最适PH值和温度。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5,糖化酶的最适PH值为4.4。因此某些益生菌素对肠道的酸化作用有助于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另外,有机酸还可加强肠的蠕动和分泌,从而促进饲料的消化,提高钙和镁等重要元素的吸收。 三. 剌激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初生的(乳)猪、鸡来说,都存在着自身免疫力下降,主动免疫逐渐建立的时期,益生菌素类的产品可刺激动物主动免疫系统的较早建立,增加其防病抗病能力。因为动物体内正常的微生物菌系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刺激作用,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益生菌素的使用可刺激动物肠道管免疫系统细胞,提高局部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另外,作为发酵饲料的含益生菌素,其剂量的持续刺激可使动物机体的一般

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段振楠梁华忠罗国超王沁峰谢建将曾泽生 (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732)摘要:乳酸菌是食品发酵工业中重要的细菌,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发酵泡菜、郫县豆瓣、传统豆酱、酱油、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所起到的作用及其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制造的制剂通过人工接种在发酵过程所显现出的效果。同时,阐述了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发酵机理和一些特性功能。并对乳酸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食品,泡菜,豆酱,郫县豆瓣,肉制品发酵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In The Fermented Food DUAN Zhen-nan, LIANG Hua-zhong,LUO Guo-chao, WANG Qin-feng, ZENG Ze-sheng,XIE Jian-jiang (SiChuan Gaofuji Biotechnology CO.,Ltd,Chengdu 611732,China) Abstract:Lactic acid bacteria is a important bacteria in food fermentation industr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raditional fermented kimchi , Bean paste, Pixian traditional miso, soy sauce, fermented meat product and the use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as demonstrated in the results. The article also demonstrate the ferment mechanism and certain features of lactic acid, prospect its applications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Lactobacillus; Fermented Food; Kimch; Bean paste ;

2019年益生菌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益生菌行业分 析报告 2019年6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产业内涵丰富,应用场景广阔 (5) 1、基本概念:性能类别多样,健康功能较优 (5) 2、产业应用:行业历史悠久,应用场景丰富 (8) (1)益生菌发酵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9) (2)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及保健品、药品 (9) (3)益生菌动物饲料添加剂 (10) (4)益生菌果蔬发酵液 (10) 二、市场分析:市场体量充裕,国内空间较大 (11) 1、消费潜力:潜在需求旺盛,商业化可行度高 (11) (1)国民经济稳健增长,医疗保健需求旺盛 (11) (2)慢性病问题普遍,益生菌提供解决方案 (12) 2、市场现状:行业蓬勃发展,未来空间充足 (13) (1)益生菌市场规模较大,潜力充足 (13) (2)利润空间充足,推动利润增长 (14) (3)益生菌塑造细分龙头,市值空间较大 (15) 三、老牌益生菌企业丹尼斯克的发家之路 (15) 1、一站式食品添加剂供应商 (15) 16 2、全球益生菌产业领跑者 .................................................................................. 四、重点企业:看好益生菌细分龙头成长空间 (17) 1、伊利股份:乳制品龙头企业,酸奶新品增长强劲 (17) 2、江中药业:单品业绩突破,产品前景可期 (19) 3、汤臣倍健:并购强化益生菌模块,补足产品线布局 (21) 4、健合控股:国内早批益生菌企业,双主业驱动发展 (22)

5、安记食品:复合调料研发制造引领者,看好益生菌新生业务 (23)

益生菌的四大功能

益生菌的四大功能 1.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益生菌还可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嗜酸乳杆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从而缓解乳糖不耐症。 2.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 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酪酸梭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起到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3.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通过三大步骤,益生菌可清除有害菌对身体的伤害: 1.)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益生菌通过产生杀灭有害菌的化学物质,及与有害菌竞争空间和资源而遏制它们的生长。 2.)抑制有害菌产生毒素。 3.)清除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像凝结芽孢杆菌。 4.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肠道综合症、呼吸道感染、过敏、口臭、胃溃疡等。 人体许多健康问题都是由肠道失衡引起,决定因素是微生态的平衡,可通过使肠道菌群重新达到生态平衡来实现缓解与治疗的目的。比如腹泻、便秘等肠道综合症状,国内外已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使用特定的经临床证实的益生菌可有效地进行治疗。 益生菌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功效,但这些不同的功效高度依赖于“菌株的特定性”。也就是说,通过大量和长期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某个特定的益生菌株具有某种明确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也必定有同样或相似的功能。比如,丹尼斯克HOWARU?优质益生菌系列,经过多年科学研究和临床证实,证明其中某些特种菌株的特定配合,对于缓解某些健康问题,如肠道综合症、过敏、呼吸道感染等有着预防和缓解的功效,但并不能说明任何其他的同类菌株也有同样的功效。了解更多https://www.360docs.net/doc/6d742038.html,/ch/Index.Asp

乳酸菌农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生物农业 一、中国农业发展和现状,存在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部分领域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现在的43%。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的农业科技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3%;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品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农业生产中,为粮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以及种养、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产比率偏低、生产和经营方式较落后。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编低。如:我国农业有很多地方仍采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进国家低1倍;肥料利用效率不到35%,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 5%~20%;农药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产稳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 此外,农业生态受到很大威胁。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造成35%的减产,畜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达10%~15%;农药、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过量和残留问题等加剧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由于品种类型单一、产品质量偏低,粮食单产仅是发达国家的50%~70%。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所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为140人,我国还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到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尽合理。农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二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工作多头进行,使得有限的经费“撒胡椒面”,难以达到快速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初步估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总体差距达15到2O年。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1.农业资源匮乏制约了未来农业的增长 中国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农业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日益减少,前景堪忧。如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5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2亩,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 700 m3 ,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据估计,在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自1929年英国的Fleming发现了抗生素以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从本世纪40年代,随着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其种种弊端也逐渐被人 们所认识。比如导致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副作用,给动 物和作为动物产品消费者的人类的健康都带来了危害。有些国家因此已从立法上限制了 抗生素的使用。于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日趋关注和寻找能够克服上述弊端的抗生素替代物。益生素的研究开发便随之引起各国的重视,其应用于动物生产的良好效果已被大量 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 一、益生素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 1、发展历史 益生素(Probiotics)是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有益活体微生物制剂,也叫活菌制剂(Biogen)或生菌剂。 益生素真正被重视起来并应用于动物饲养业中是从六、七十年代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的 种种弊端之后才开始的。Redmend(1968)就报道了乳酸杆菌经口饲喂仔猪,减少下 痢、改善发育的效果。日本真田等曾提出给仔猪饲喂酪酸菌减轻了仔猪下痢,继之星野 等报道了东洋菌的芽孢制剂经口饲喂或添加在饲料中,预防治疗仔猪及犊牛的下痢以及 提高仔猪、犊牛、肉鸡的增重率,改善饲料效率等效果。 2、应用现状 据报道,美国准许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已有40多种,年使用量约8000吨以上,在欧洲 仅法国1991年市场上销售的益生素品种就不低于50个;日本1989年估计使用量在1000 吨以上;我国对于益生素的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目前年使 用量也在1000吨左右。 各国选用的益生素菌种不同。我国正式批准生产使用的菌株,主要有蜡样芽孢杆菌、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10T15:22:36.2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卢永红 [导读] 怀化市洪江市红岩乡卫生院采用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具有很好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在该领域推广使用。 怀化市洪江市红岩乡卫生院 418200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共90例,平均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较为传统的传统的柳氮磺吡啶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用益生菌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具有很好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在该领域推广使用。 关键词:炎性肠病;临床疗效;益生菌 炎性肠病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有文献指出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肠道内黏膜中的免疫系统降低或丧失免疫能力,导致肠道内的抗原反应物质功能出现问题而引发的[1]。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都是属于炎性肠病[2]。该病的传统的治疗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免疫制剂进行药物治疗,例如采用柳氮磺吡啶进行药物治疗,但该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不是十分理想,而免疫制剂一般比较昂贵且容易产生并发症。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可采用柳氮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将以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炎性肠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炎性肠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1岁,平均年龄(48.68±12.86)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9例,克罗恩病患者31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症状方面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患者在每日三餐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每次服用1g左右的药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益生菌对患者进行治疗,所使用的益生菌胶囊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粪肠球菌以及嗜酸乳杆菌等各种益生菌成分。患者每日三餐后除服用1g柳氮磺胺吡啶外,还需要服用2粒益生菌胶囊。在疗程内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各项体征指数进行周密的观察,若患者使用药物后产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关措施。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治疗8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1.3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相关单位颁布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其中显效表示:患者经过2个月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肠道黏膜基本上恢复正常;有效表示:患者经过2月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基本消除,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道黏膜还存在轻微的炎症或息肉。无效表示:患者经过2个月的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相关体征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经过治疗后症状更加严重,通过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肠道黏膜炎症未出现好转或更加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效率(87.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并发症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在治疗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因此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的患者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均得到痊愈出院。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进行改变,人们的生活步伐也不断加快,而为了工作和学习,大多数人的作息时间都不能有规律的进行,这就直接导致人们的胃肠功能遭到普遍下降。若胃肠功能不健康通常会使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等症状,同时也会造成体内的新陈代谢出现紊乱,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免疫功能降低等慢性性疾病的发生[3]。而人体免疫能力的损坏容易造成克罗斯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近年来,我国居民中炎症肠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该病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现代医学中,采用微生态调节剂对消化道菌群进行调节的治疗方法治疗炎症性肠病已经越来越普遍[4]。由于益生菌具有维护肠道菌群秩序的功能,因此合理利用益生菌,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人体的发育,减少亚健康状态。 到目前为止,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确定,但一些文献指出可能与环境因素的激发、肠道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以及基因的易感性等因素有关,与宿主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具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比较传统的方式一般是利用免疫抑制剂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免疫抑制剂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且容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其治疗效果也不是十分良好。而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