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

皮兔小鼠吸入2小时经小鼠一次经口毒性分级(mg/kg)

(mg/kg) LC(ppm)

LDLD505050

<10 <10 <50 剧毒

11~50 11~1000 51~500 毒高

51~500 101~1000 501~5000 中等毒501~5000 5001~50000 1001~10000 毒低

毒微>5000

>50000

>10000

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小鼠一次经口人的致死剂量大约相当体重毒性分级

70kg(mg/kg)

LD50

<1 滴稍尝,<76级,极毒1~50 茶匙滴~175级,剧毒51~500 ~35g 茶匙14 级,中等毒35~350g 3级,低毒501~5000

350~1050g 2级,实际无毒5001~15000

>1050g

级,无毒1>15000

(WHO)

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表

6只大鼠吸入4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兔经皮大鼠一次经口

毒性分级2~4小时,死亡总量LD50(mg/kg)

LD50g/kg (mg/kg) (g/60kg)

(ppm)

只的浓度

<0.05 0.1 <5 <10 <1 毒剧

0.05~ 1~ 10~ 5~ 3 毒高0.5~ 44~ 100~ 50~ 30 等中毒5~ 250 500~ 1000~ 350~ 低

毒>15 2180~

5000~

>1000

10000~

微毒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 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log4(log4=0.6)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 A乙烯利 B 杜尔C多菌灵D乐斯本 2. 农药急性毒性最常用的指标是()。 A LD50 B LC50 C EC50 D ED50 3.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 B 大隆 C 百菌清 D 2.4-滴 4.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 B 功夫 C 硫磺 D 克百威 ) 5. 致死中量的剂量单位是( D ml/个 B mg/kg A mg/L C mg/个 )值是(LD50 6. 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杀死昆虫种群A 杀死昆虫种群B 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 C杀死昆虫种群的个体所需的浓度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D杀死昆虫种群90% 下列哪种剂型的农药不宜喷雾使用()7.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5 / 1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 乳油 D. 悬浮剂

8. 下列农药不属于高毒农药的是() A 敌敌畏 B 久效磷 C 甲胺磷 D 1605 9. 减少抗性发生的条件() A 增加药量 B 单一用药 C 轮换用药 D 增加用药次数 10. 我国农药生产量居世界()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三位第四位 D. 二、简答题1.什么是农药? 2.按防治对象分类,可以把农药分成哪几类?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5 / 2 3. 按照杀虫剂作用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类?

三、计算题 把50%氧化乐果配制成1500 倍液25 千克,需多少克该药?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5 / 3 四、论述题。 详述农药有哪些施用方法?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如何测定农药药剂的药效好坏?中国农药网相关专家总结有: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药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室内毒力测定主要是测定一种药剂的毒性、毒力或比较几种药剂毒力的大小。室内试验的结果,除可作为药剂的初步筛选的根据外,还可为林间试验提供参考。有时在林间发现的问题必须拿回室内作比较精细的试验研究。 进行室内试验要注意:①供试生物应该是由同一环境下培养得来的,或采自林间同一环境的,在生理、发育上愈一致愈好。②供试药剂必须纯净(原油或原粉),至少要有确切的有效成分含量。③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施药要均匀一致。④试验一般要求每种处理有3-5个重复,每个处理要有50-100头昆虫(菌类孢子一般为在显微镜10×10视野内有100个左右,每次计算必须移动玻片检查3次)。⑤各种试验必须设立对照。所设对照有:完全不处理的(在自然状况下的),即所谓“空白”对照;不含有效成分的制剂或清水对照,用标准药剂处理的对照。 在测定药剂毒力时,一般常用一系列的剂量(或浓度)对多组生物分别测定死亡百分率,再以不同剂量与相应的死亡率画成“剂量-死亡率毒力曲线”。在纵坐标从死亡率50%处引出一平行于横坐标的线与曲线相交。该处的剂量(或浓度)即为LD50(或为LC50)。但是由于这一曲线是S形的,不易精确地求得LD50或LC50的数值,同时用S形曲线也不易与其他曲线进行比较。因此,必须把这一呈S形曲线改成一条直线,常用统计方法是将剂量用对数值表示,将死亡率用机率值表示,就可以将S形曲线改为一根直线,这一根直线常称“剂量对数-机率值直线”。死亡率查机率(见附表2机率与死亡百分率换算表)。从这一直线的坡度,还可得知供试生物对该种药剂敏感性差异的程度,即坡度越大,表示供试生物个体间差异越小;坡度越小,表示差异越大。室内毒力测定时,在不施药的对照组中,出常出现少数自然死亡的个体,如果自然死亡率在5%以下,一般仅把处理组的死亡率减去自然死亡率即可得到校正死亡率。当自然死亡率达到5%~20~时,就不能用直接相减的方法,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如果自然死亡率超过20%时,则该批供试生物不宜作试验或试验应重做。 林间药效试验林间试验主要测定或比较药剂在林间条件下的药效,其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为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执行委员会制订了一个区分农药危害性的分类法,并于197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卫生会议上通过(表1)。农药毒性分类主要是根据对大鼠的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进行的,这在毒理学上已成为决定毒性分类的标准方法。 表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 级别(class) LD50大鼠(毫克/公斤体重) 经口经皮

农药基础知识(精心整理)

农药基础知识 1、农药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2、农药剂型 2.1可湿性粉剂WP 指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原药,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性)填料和载体组成,并粉碎一定细度,遇水能被水润湿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浊液的一种剂型。 2.2可溶性粉剂SP 有效成分能迅速分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剂型。 75%乙酰甲胺磷;90%杀虫单;90%敌白虫可溶粉;井岗霉素可溶粉。 2.3乳油EC 由农药原药(原油或原粉)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形成的均相油状液体,加水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这种油状液体称为乳油。 2.4悬浮剂SC 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在水中的分散体,该农药剂型是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触变剂)经湿法超微细粉碎制得的农药剂型。 2.5微乳剂ME 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液解在水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而形成的均匀液体,不含有机溶液,具有1、环保,以水为溶剂2、无臭味,不伤害人体3、颗粒小,渗透性强4、不污染果疏表面5、闪点高,贮运容易6、溶于水是无色。 2.6水剂AS 由农药原药和水组成,成本低,但不稳定。 2.7可分散粒剂WDG 2.8水乳剂EW 3、农药分类 农药有很多分类方法,但一般按三种分类方式: 1、按来源分类 2、按防治对象分类 3、按作用方式分类 3.1按来源分类 3.1.1矿物源农药 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统称为矿物源农药。 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柴油乳剂、机油乳剂 3.1.2生物源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1、植物源农药:烟碱、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 2、微生物源农药: 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多杀霉素。 活体微生物农药—真菌(白僵菌、绿僵菌),细菌(Bt),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

化疗毒性作用的分级

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WHO) 毒副反应指标分级(度) 0ⅠⅡⅢⅣ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g/L)≥110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4.0 3.0~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2.0 1.5~1.9 1.0~1.4 0.5~0.9 <0.5 血小板(×109/L)≥10075~99 50~74 25~49 <25 出血无瘀点轻度失血明显失血严重失血胃肠道 胆红素≤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谷丙转氨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口腔无异常红斑、疼痛红斑、溃疡, 可进食溃疡,只能进 流食 不能进食 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呕吐腹泻无短暂(<2天)能忍受(>2天)不能忍受,需 治疗 血性腹泻 肾、膀胱 尿素氮≤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肌酐≤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蛋白尿无+,<0.3克/100 毫升++,+++,0.3~1.0 克/100毫升 ++++,>1.0克 /100毫升 肾病综合征 血尿无镜下血尿严重血尿严重血尿,带血 块 泌尿道梗阻 肺无症状症状轻微活动后呼吸困 难休息时呼吸困 难 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性)无<38℃38~40℃>40℃发热伴低压 过敏无水肿支气管痉挛,不 需注射治疗支气管痉挛,需 注射治疗 过敏反应 皮肤无红斑干性脱皮,水 疱、瘙痒湿性皮炎,溃疡剥脱性皮炎、 坏死,需手术 头发无轻度脱发中度、斑状脱 发完全脱发,可 再生 脱发,不能再 生 感染(特殊部位)无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重度感染伴低 血压 心脏 节率正常窦性心动过 速,休息心 率>100次/分单灶PVC,房 性心律失常 多灶性PVC 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正常无症状,但有 异常心脏征象短暂的心功不 足,但不需治 疗 有症状,心功 不足,治疗有 效 有症状,心功 不足,治疗无 效 心包炎无有心包积液,有症状,但不心包填塞,需心包填塞,需

毒性分级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 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 (一)剧毒物质(*为致癌) *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 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 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国内外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欧盟理事会《关于统一危险物质分类、包装与标志法律法规指令(2000/33/EEC)》.

农药中毒防治基本知识

农药中毒防治知识 1.农药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农药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条: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不同的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同一种农药也可以有多种进入人体的途径。 皮肤:对于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人员来说,通过皮肤吸收是农药最常见的进入人体途径。大部分农药都可以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而且吸收后在皮肤表面不留任何痕迹,所以皮肤吸收通常也是最易被人们忽视的途径。当皮肤有伤口时,其吸收量要明显大于完整皮肤的吸收量。农药制剂为液体或油剂、浓缩型制剂时皮肤吸收速度更快。 消化道:各种农药都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主要的吸收部位是胃和小肠,而且大多吸收的较为完全。经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的农药剂量一般较大,中毒病情相对严重。 呼吸道:在喷洒和熏蒸农药时,或是使用一些易挥发的农药时,都可以经过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直径较大的农药粒子不能直接进入肺内,被阻留在鼻、口腔、咽喉或气管内,并通过这些表面黏膜吸收;只有直径为1~8微米的农药粒子才能直接进入肺内,并且被快速而 完全地吸收进入体内。 2.发生农药中毒后如何进行急救? 发生农药中毒后,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及时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对于中毒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1)生产和使用农药时发生了农药中毒,要尽快将中毒病人脱 离污染的现场至阴凉通风的场所。同时,立即脱去病人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反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毛发等部位。

(2)对于口服中毒的病人,如果神志清醒,可立即给病人催吐(将食指或中指尽可能伸入病人喉咙深部,即可达到催吐目的);神志不清的病人和学龄前的幼儿不宜进行催吐。 (3)对于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要将病人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后发生误吸,并注意给病人保暖。 (4)中毒病人要尽快就近送到医院,不要在现场和家中耽搁时间,也尽量不要贪图医院救治条件,将病人送往离现场很远的医院,以免在途中发生意外。 3.农药中毒的解毒药物有哪些? 拥有解毒药物的农药仅有有限的几类,大多数农药并没有解毒药物,而且很多农药中毒后,也不是单使用解毒药物就可以救活病人的,各种对症支持治疗方法往往是更重要的救治措施。 目前,发生中毒后可以使用解毒药物救治的有以下几类农药。 (1)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可使用抗胆碱药物(阿托品、长托宁等)和胆碱酯酶复能剂(氯解磷定、碘解磷定等)。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可使用抗胆碱药物(阿托品)。 (3)有机氟类杀鼠剂中毒可使用乙酰胺。 (4)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可使用维生素K1。 4.如何预防农药中毒? 在生产和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中的发生。 (1)配制药液或使用农药拌种时,最好要戴防护手套,并注意检查防护手套是否有破损。如果手上不小心沾染了一些农药,要立即用肥皂水反复清洗。

化疗副作用分级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度标准(WHO标准) 毒副反应指标 分级(度) 0ⅠⅡⅢⅣ 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g/L)≥11095~10980~9465~79<65白细胞(×109/L)≥4.0 3.0~3.9 2.0~2.9 1.0~1.9<1.0粒细胞(×109/L)≥2.0 1.5~1.9 1.0~1.40.5~0.9<0.5血小板(×109/L)≥10075~9950~7425~49<25出血无瘀点轻度失血明显失血严重失血 胃肠道 胆红素≤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谷丙转氨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口腔无异常红斑、疼痛 红斑、溃疡,可 进食溃疡,只能进流 食 不能进食 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呕吐腹泻无短暂(<2天)能忍受(>2天) 不能忍受,需治 疗 血性腹泻 肾、膀胱 尿素氮≤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肌酐≤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蛋白尿无 +,<0.3克/100 毫升 ++,+++,0.3~ 1.0克/100毫升 ++++,>1.0克 /100毫升 肾病综合征 血尿无镜下血尿严重血尿 严重血尿,带血 块 泌尿道梗阻肺无症状症状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困难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性)无<38℃38~40℃>40℃发热伴低血压 过敏(变态反应)无水肿 支气管痉挛,不 需注射治疗支气管痉挛,需 注射治疗 过敏反应 皮肤无红斑 干性脱皮,水疱、 瘙痒湿性皮炎,溃疡 剥脱性皮炎、坏死, 需手术 头发无轻度脱发中度、斑状脱发 完全脱发,可再 生 脱发,不能再生感染(特殊部位)无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重度感染伴低血压 心脏 节律正常窦性心动过速, 休息心率>100 次/分 单灶PVC,房性心 律失常 多灶性PVC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正常 无症状,但有异 常心脏征象 短暂的心功不 足,但不需治疗 有症状,心功不 足,治疗有效 有症状,心功不足, 治疗无效 心包炎无 有心包积液,无 症状有症状,但不需 抽积液 心包填塞,需抽 积液 心包填塞,需手术治 疗 神经系统 神志清醒短暂时间嗜睡 嗜睡时间不及清 醒的50%嗜睡时间超过清 醒的50% 昏迷 周围神经正常 感觉异常或腱 反射减退严重感觉异常或 轻度无力 不能忍受的感觉 异常或显著运动 障碍 瘫痪 便秘无轻度中度腹胀腹胀,呕吐疼痛(非肿瘤引起)无轻度中度严重难控制 【注】①N:正常值上限;②便秘:不包括麻醉药物引起的;③疼痛:指药物所致疼痛,不包括疾病引起的疼痛,根据病人对止痛药的耐受情况,也可帮助判断疼痛程度。

农药常识之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

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 在使用农药时,必然要遇到毒性、毒力、药效三个问题。三者的含义不同,但又是经常容易被混淆的问题。 (一)毒性是指药剂对人、畜等的毒害程度。我国现行对农药毒性测定是用纯药原药或制剂在大白鼠、小白鼠、兔、狗等试验动物身上测定,分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1.急性毒性是指药剂经皮肤或经口、经呼吸道一次性进入动物体内较大剂量,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中毒。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以农药对大白鼠“致死量”表示,目前国内外通常用“致死中量”或叫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致死中量是指毒死半数受试动物剂量的对数平均数,即每千克(公斤)体重的动物所需药物的毫克数,记作“mg/kg(毫克/千克)”。LD50愈小,药物毒性愈大。根据我国《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依致死中量分高毒、中等毒、低毒3种。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国家有规定,使用时要遵守。 最小致死量(MLD):即受试动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而死亡的剂量; 全致死量(LD100):指受试动物全部死亡所使用的最低剂量; 无作用剂量(NoEL); 致死中浓度(LC50):即在一定时间内受试动物死亡50%吸入剂量(毫克/立方米); 耐药中量(TLM):表示农药对鱼的毒性,一般用48小时内引起鱼半数死亡的浓度。标记为TLM48小时LC50(毫克/升)或用ppm(百分之一); 致死中时间(LT50):在一定条件下能杀死被试生物群体中一半数量所需的时间;

击倒中时间(KT50):一定量药剂能击倒50%被试昆虫所需要的时间; 每日允许摄取量(ADI):每天按人的体重(公斤)计算所能摄取的农药重量,在人的一生中不会造成对人体有害,单位mg/kg体重/天; 农药的半衰期:是指农药在某种条件下分解或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 农药量最大容许残留量:供人类食用的农副产品中允许的农药最高限度的残留浓度。 2.慢性毒性是指供试动物在长期反复多次小剂量口服或接触一种农药后,经过一段时间累积到一定量所表现出的毒性。 无论急性或慢性中毒药剂均需要注意其是否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致畸:引起动物畸形; 致癌:引起动物产生肿瘤; 致突变:引发遗传上的突然变异。 凡有三致作用的,均不能做农药使用。另外还有些农药对水生动物和鱼类、蜜蜂以及有益的天敌等有毒或二次中毒问题,使用时也要特别注意,或者忌用。 (二)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有害生物的毒害程度,多在室内人为控制条件下精密测定。 毒力的选择性亦很重要。所谓选择性,一般是指农药对虫、鼠的毒力强而对人、畜弱。选择性越强,毒力间差别越大,对人、畜威胁就越小,使用也越安全。但选择性也不宜过强,如果仅对几种病虫或几种鼠类有毒,则使用范围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农药常识之农药的毒性 毒力 药效

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在使用农药时,必然要遇到毒性、毒力、药效三个问题。三者的含义不同,但又是经常容易被混淆的问题。 (一)毒性是指药剂对人、畜等的毒害程度。我国现行对农药毒性测定是用纯药原药或制剂在大白鼠、小白鼠、兔、狗等试验动物身上测定,分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1.急性毒性是指药剂经皮肤或经口、经呼吸道一次性进入动物体内较大剂量,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中毒。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以农药对大白鼠“致死量”表示,目前国内外通常用“致死中量”或叫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致死中量是指毒死半数受试动物剂量的对数平均数,即每千克(公斤)体重的动物所需药物的毫克数,记作“mg/kg(毫克/千克)”。LD50愈小,药物毒性愈大。根据我国《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依致死中量分高毒、中等毒、低毒3种。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国家有规定,使用时要遵守。 最小致死量(MLD):即受试动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而死亡的剂量; 全致死量(LD100):指受试动物全部死亡所使用的最低剂量; 无作用剂量(NoEL); 致死中浓度(LC50):即在一定时间内受试动物死亡50%吸入剂量(毫克/立方米); 耐药中量(TLM):表示农药对鱼的毒性,一般用48小时内引起鱼半数死亡的浓度。标记为TLM48小时LC50(毫克/升)或用ppm(百分之一); 致死中时间(LT50):在一定条件下能杀死被试生物群体中一半数量所需的时间; 击倒中时间(KT50):一定量药剂能击倒50%被试昆虫所需要的时间; 每日允许摄取量(ADI):每天按人的体重(公斤)计算所能摄取的农药重量,在人的一生中不会造成对人体有害,单位mg/kg体重/天;

农药毒性的基本知识

农药毒性的基本知识农药毒性的基本知识 常用农药的中毒及急救治疗 常用杀虫剂的中毒及急救治疗 1.有机磷类:有机磷农药杀虫效力高,对人畜的毒性也大。目前绝大多数的农药中毒是有机磷农药所引起的。如成人服用半滴对硫磷原液即可中毒,2~3滴就会引起死亡。 有机磷农药中毒作用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三种途径引起中毒。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淋巴很快运送至全身各个器官,以肝脏含量最多,肾、肺、骨次之,肌肉及脑组织中含量少、其毒理作用是抑制人体内胆碱酯酶的活为,使胆碱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体内积累过多。中毒原因主要是由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肌瘫痪而窒息;支气管痉挛,支气管腔内积储粘液,肺水肿等加重呼吸衰竭,促进死亡。 (1)中毒症状: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类。 ①轻度中毒症状: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多汗、无力、胸闷、视力模糊、胃口不佳等。 ②中度中毒症状:除上述轻度中毒症状外,还出现轻度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瞳孔缩小、精神恍惚、行走不稳、大汗、流涎、腹疼腹泻等。 ③重度中毒症状:除上述轻度和中度中毒症状外,还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肺水肿、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惊厥、呼吸麻痹等。早期或轻度中毒常被人忽视,并且其症状与感冒、中暑、肠炎等病相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症状可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乐果中毒症状的潜伏期较长,症状迁移时间也较长,还具多变的趋势,好转后也会出现反复,会突然再出现症状,易造成死亡。马拉硫磷误服中毒后病情严重,病程长,晚期也会有反复。敌敌畏口服中毒,很快出现昏迷,易发生呼吸麻痹,肺水肿和脑水肿;经皮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昏、腹痛、多汗、瞳孔缩小、面色苍白等,皮肤出现水疱和烧伤等症状。对硫磷、内吸磷经皮中毒,若头痛加剧表明中毒严重,中毒后对心肌损害明显,引起心肌收缩无力、低血压等循环衰竭。 (2)急救:将中毒者带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地方,清除毒物,脱掉污染的衣裤,立即冲洗皮肤或眼睛。对经口中毒者应立即采取引吐、洗胃、导泻等急救措施。 (3)治疗:及时正确地服用解毒药,用常用的有机磷解毒剂抗胆碱剂和胆碱酯酶复能剂。①用抗胆碱剂。阿托品是目前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最有效的解毒剂之一,但对晚期呼吸麻痹无效。采用阿托品治疗必须早、足、快、复。对轻度中毒,用阿托品1~2毫克皮下注射,每4~6小时肌注或口服阿托品0.4~0.6毫克,直到症状消失。对中度中毒,用阿托品2~4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15~30分钟重复注射1~2毫克,达到阿托品化后改用维持量,每4~6小时皮下注射0.5毫克。对经口中毒者,开始用阿托品2~4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15~30分钟重复注射,达到阿托品化后每2~4小时静脉注射0.5~1毫克阿托品直到症状消失。对于重度中毒,经皮肤或呼吸道引起中毒者,开始用阿托品3~5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10~30分钟重复注射,达阿托品化后用维持量每2~4小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1毫克。对经消化道中毒者,开始用阿托品5~10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10~30分钟重复注射,达阿托品化后每1~2小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2毫克直到中毒症状消失。 阿托品化的指标:瞳孔较前散大,心率增快至120次以上,嘴干燥,面色潮红,唾液分泌减少,肺部湿罗音减少消失,意识障碍减轻,昏迷者开始恢复,腹部膨胀,肠蠕动音减弱,膀要根据具体情况用不能只见某一指标达到即停药,以上指标必须综合判断,胱有尿潴留等。. 小剂量维持,以避免病情反复。注意事项:一是在诊断不明时不能盲目使用大剂量阿托品,以免造成阿托品中毒。二是严重缺氧者应立即给氧,保持呼吸畅通。同时以阿托品治疗。三是伴有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 性分级标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 ’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农药?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品种的分类: 我们了解农药的分类,就能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农药品种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知识,从而让农药发挥更多地积极作用。农药品种很多,按照防治对象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一)按主要用途分: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气雾剂等。 1、杀虫剂(含杀螨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螨类(蜘蛛)。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例如,敌百虫是典型的胃毒剂,其药液喷在蔬菜叶片上,菜青虫、小菜蛾的幼虫嚼食菜叶吃进药剂,可引起中毒死亡。 ②触杀剂: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很多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具有强烈触杀作用,药液喷洒在虫体上即可发挥作用。 ③熏蒸剂:某些药剂可以气化为有毒气体,或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草体中毒死亡。如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的熏蒸腹作用很强,可以在密闭的空间形成一定浓度

而杀死该空间的昆虫。 ④内吸剂:药剂施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内吸剂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氧化乐果可防治蚜虫。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保护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之前喷施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即使病菌再来也侵染不了植物。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及有机硫杀菌剂等。 ②治疗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植株以后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长发育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有经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是内吸剂,如多菌灵、三环唑、三唑酮、井冈霉素等均具有很强的内吸治疗作用。而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这样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与向基基双向内吸传导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特别优越。 ③铲除剂:杀菌剂直接接触植物病原并杀伤病菌使它们不能侵染植株。铲除剂因作用强烈,有的不能用在生长期的植株;石硫合剂药液浓度高时具有铲除作用,如在桃树萌芽前施药,可杀死枝干上的桃缩叶病菌。 3、除草剂:用于防除杂草。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触杀性除草剂:药剂施用后杀死直接接触剂到药剂的杂草该部位活组织。如百草枯是灭生性触杀剂除草剂,地上绿色部分接触药剂会很快受害干

农药的毒性

第八章农药的毒性 第一节概论 我国农药年生产能力约50-60万吨(按有效成分计),但年产量约35万吨,加工制剂80-100万吨。农药有效成分品种有400多个,产品约7000多个,我国农药品种以杀虫剂为主,约占72%,杀菌剂约占11%,除草剂约占15%,每年防治病虫草鼠害面积约44亿亩,可挽回15%左右的农产品损失,因此农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自1990年起我国农药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有40多个品种出口到欧洲、东南亚、中远东、大洋洲及港台地区。同时约有100多个农药品种从国外进口。 ●定义 农药:指人们为杀灭或抑制对农业有害的生物而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 按作用对象分,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细菌剂、杀真菌剂、杀螨剂、杀鼠剂。 按化学类群分: 无机农药 有机金属农药 有机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氨基甲酸酯类、脒类-R1N=CH-R2、硫脲类-R1R3N-C=S-NR3R4、硫代氨基甲酰、取代脲)、植物性农药(拟除虫菊酯、鱼藤酮、木烟碱与烟碱) ●农药的发展 第一代农药:无机农药、天然植物及其产品 第二代农药:有机农药,1959年缪勒发明DDT开始1983年由国务院发文停止使用六六六和滴滴涕2004年1月1日,中国将开始撤销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有关证书;2007年1月1日,中国将全面禁止这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目前5种高毒农药的总产量约为10万吨/年,占农药总量的比例在20%-25%,产值则占总产值的15%左右,约为3亿第三代农药: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及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 第四代农药:行为改性药,如信息素、性诱激素及抗进食剂 第五代农药:新型天然产物和脑激素拮抗物 一、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 影响因素: 内因:农药的溶解度、挥发性、电荷分布、大小、 外因:吸附作用、水及空气流动、光、温度、pH、生物作用 (一)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分布 进入途径:使用农药时黏附在农作物上的占30%,其余落入土壤,而使用除草剂及应用浸种、拌种等方式施药,直接将农药施入土中。此外雨水冲洗也可将农药带入土中。 迁移:大量流动与扩散两种作用。大量流动致翻耕、地表径流、土壤水渗滤、淋溶引起,扩散作用与土壤性质有关。 影响迁移因素中吸附作用最主要,包括: (1)物理吸附 (2)化学吸附(离子吸附、质子化、氢键结合) (3)配位作用 转化: 非生物降解:化学水解、光化学分解及氧化还原 生物降解: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单细胞藻类等可将农药分解为无机物 (二)农药在水体中的迁移与分布 污染途径: (1)直接施入水中:污染局限于局部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研制,肿瘤化疗的广泛应用,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目有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具有损害作用。成为限制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主要问题。因此,尽早地预测毒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骨髓抑制 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且常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由于血细胞半衰期不同,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 1.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

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当粒细胞降低于 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G-CSF和GM-CS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2.血小板减少 临床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当血小板低于2万,内脏出血的危险性加大;当血小板低于1万时,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对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显著减少,可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10mg,每日1~2次),并给予血小板悬液输注。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些能促进血小板生长的细胞因子,例如TPO、白介素-III和白介素-XI。 二、消化系统毒性 1.恶心呕吐是抗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所有的化疗药有致吐潜能。严重的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甚至使患者拒绝再次治疗,呕吐的机理为:①化疗药物直接刺激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小鼠吸入2小时 LC 50(ppm) 兔经皮 LD 50(mg/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0 11~10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50 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 <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 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大约相当体重70kg 人的致 死剂量 6级,极毒 5级,剧毒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2级,实际无毒 1级,无毒 <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稍尝,<7滴 7滴~1茶匙 1茶匙~35g 35~350g 350~1050g >1050g 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 口 LD 50(mg/kg) 6只大鼠吸入 4小时,死亡 2~4只的浓度 (ppm) 兔经皮 LD 50 (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总量 g/kg(g/60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 <5 5~ 44~ 350~ 2180~ <0.05 0.05~ 0.5~ 5~ >15 0.1 3 30 250 >100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常用化疗药物和副作用

常用化疗药物主要副作用 各种化疗药物均对生长活跃的组织有毒性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下表仅指其需要特别注意的副作用 1、丝裂霉素MMC;?骨髓抑制:4-6周最明显 2、博莱霉素BLM;?毒副作用:肺毒性:肺炎样症状、肺纤维化, 皮肤反应:指趾关节皮肤肥厚,色素沉着。 发热:38度左右,可自行消退。 3、新一代铂类,包括:奥沙利铂、络铂、奈达铂 高发生率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腹泻 经对症处理、减量、停药,基本可控制

4、长春瑞宾NVB:从外周静脉给药时,刺激大,静脉炎发生率高,切勿外渗。 周围神经毒性:腱反射消失、指、趾麻木、四肢疼痛、肌肉震颤。 骨髓抑制: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无剂量累积毒性。 5、依立替康: 1)急性反应: 乙酰胆碱综合征,表现为多汗、多泪、唾液分泌增多、视物模糊、痉挛性腹痛、“早期”腹泻; 在用药24小时内出现,多可自行缓解,严重者给阿托品治疗; 恶心呕吐常见。 2)亚急性反应: 延迟性腹泻,剂量限制毒性,用药24小时后出现,水样便,可带血,发生率80%~90%,严重者占39%; 大剂量易蒙停有效; 骨髓抑制明显,亦为剂量限制毒性。 6、托泊替康:骨髓抑制明显;4度血小板降低发生率达26%,中位持续时间为5天,血小板降低至最低中位发生时间为15天。 7、草酸铂L-OHP: 外周神经毒性:感觉迟钝、异常,遇冷加重,偶见可逆性急性咽喉感觉异常。 与依立替康合用可发生胆碱能综合征(腹痛、唾液分泌过多等)危险,阿托品可以预防。 护理措施:------四禁 ?禁止用N.S稀释 ?禁止用冰水漱口和冷食 ?禁止与碱性药物或溶液配伍输注 ?制备药液及输注时避免接触铝制品、避开离子 8、掌握化疗药物的正确溶酶,保证药物有效性 用N.S稀释的药物:氮芥、CTX、VDS、BLM、喜树碱、VP-16、DDP 用G.S稀释的药物:MTX、CBP、草酸铂、秋水酰碱、THP、光辉霉素、抗癌锑等。 需要避光的常用药物:DTIC MMC 放线菌素D、光辉霉素、秋水仙碱、喜树碱、长春碱类 需冷藏的常用药物:在2-8度以下冰箱内保存:CCNU、ME-CCNU、长春花碱(VLB)、VDS、NVB、紫杉醇、泰索帝、DTIC 低温保存:去甲氧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