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退火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内应力

合集下载

退火处理_精品文档

退火处理_精品文档

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热处理方法,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

它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特别是在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和材料科学领域。

一、退火的目的退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金属材料中的内部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提高其加工性能和性能稳定性。

退火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恢复到其本来的结构状态,或者通过改变结构来改善其性能。

二、退火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退火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全退火全退火是最常用的退火处理方法之一,它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特定温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最后缓慢冷却。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消除金属材料中大部分的内部应力,改善其晶体结构、塑性和韧性。

2. 预退火预退火是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进行的一种退火处理方法。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由于变形和应力的作用,材料会产生内部应力,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

预退火可以在加工前或加工过程中,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消除这些应力,提高加工性能和稳定性。

3. 理化退火理化退火是一种结合热处理和化学处理的退火方法。

它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特定温度,然后在某种气氛或液体中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最后进行冷却。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并增加其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4. 高温退火高温退火是一种在高温下进行的退火方法,通常用于改善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强度。

高温退火可以使金属材料的晶粒生长,提高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塑性,同时改善其抗变形和抗断裂性能。

三、退火的过程退火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 加热加热是退火处理的第一步,它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特定温度,以改变其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加热温度要求,通常根据金属的熔点、晶体结构和性能要求来确定加热温度。

2. 保温保温是将金属材料在加热到目标温度后保持一定时间,使其晶体结构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金属材料的类型和厚度,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冷却冷却是将金属材料从加热温度迅速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注塑制品后处理的主要方法分析

注塑制品后处理的主要方法分析

注塑制品后处理的主要方法分析摘要:存在内应力是注塑制品的缺陷,故注塑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变形和开裂的问题。

本文首先阐述注塑制品中内应力的存在形式,然后结合相关实例,对注塑制品后处理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注塑制品;内应力;退火处理引言:注塑制品在成型过程中,会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形和流动。

由于冷却速度存在差异,不均匀结晶、收缩应力和取向应力会随之生成,因此注塑制品的性能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和规避,需要采取调湿处理和退火处理等后处理方法。

注塑制品的内应力存在形式内应力产生注塑制品在加工生成阶段,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内应力,影响因素包括冷却收缩、大分子链取向等等。

大分子链在加工阶段所形成的不平衡构象,就是内应力的本质,并且这种构象在注塑制品成型后,会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通常不会在产品表面显现,只会以位能形式在其内部储存,在特定条件下,位能形式就会转变为动能在内部释放能量,如果能量超过大分子链的承受极限,并破坏注塑制品的内应力平衡,开裂、变形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1]。

内应力的种类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平衡构象是导注塑制品产生内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包括外力。

将成因作为依据,可以将注塑制品中的内应力分为四种,分别为取向应力、体积温度应力、制件体积不平衡导致的应力以及制件顶出变形导致的应力。

注塑制品后处理的主要方法分析退火处理和调湿处理,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处理方法。

退火处理方法及应用实例1.退火处理方法概述在冷却速度和塑化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下,注塑制品内部会生成内应力,尤其是壁厚较大或带有金属镶嵌件的注塑制品,这种情况尤为常见。

存在内应力的注塑制品,与正常制品相比,在使用阶段,其力学性能会不断下降,故对其进行退火处理是确保其使用性能的关键。

将制品内部应力消除,是退火处理的主要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退火处理方法的应用,能够调整注塑制品结晶的大小;;退火处理方法,可以使结晶生成速度增加;退火处理方法可以解除制件取向,使其硬度降低,有利于提升制件的柔韧度。

塑料加工中的热处理和退火

塑料加工中的热处理和退火

塑料加工中的热处理和退火在现代工业中,塑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

它们可以用来制造各种产品,从玩具和器皿到汽车和飞机部件。

为了让塑料达到所需的性能,通常需要进行加工、热处理和退火等步骤。

本文将重点介绍塑料加工中的热处理和退火工艺。

一、塑料加工的基本原理塑料加工的目的是将原材料变形成所需的形状。

这种变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如挤出、注塑、吹塑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塑料加工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将固态塑料加热到可塑化温度,然后将其挤出或注入到所需的模具中,最后冷却固化。

二、塑料加工中的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塑料制品暴露在高温下,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处理通常包括加热和冷却两个步骤。

加热使塑料软化、熔化或降低其粘度,便于加工;冷却则使塑料变得硬、坚固和耐磨。

塑料加工中的热处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热处理方法:1. 预热:在塑料制品注塑之前,预热模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预热可以减少模具的热缩和沾附,从而减少产品的变形和缺陷。

2. 空气干燥:塑料原材料通常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这会影响塑料的加工和性能。

在加工之前,需要将原材料中的水分去除。

这可以通过将原材料暴露在热空气中,使其脱水。

3. 蒸汽热处理:在蒸汽室中加热塑料制品可以使其熔化和形变,从而减少其内部应力和缩微孔洞。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制造大型产品,如桶和管道等。

4. 焊接:热塑性塑料可以通过焊接技术连接在一起。

这种方法通常在制造大型塑料制品时使用,如船体、储罐等。

三、塑料加工中的退火退火是指将塑料制品暴露在高温下,以消除其内部应力和改善其性质。

退火还可以增强塑料的耐磨性、耐热性和耐化学性。

通常,退火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热老化:在高温下,塑料会逐渐降解。

这种退火方法通常用于测试塑料的寿命和耐久性。

2. 热处理退火:在高温下,塑料制品的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善其性能。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改善塑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3. 热处理回火: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改善塑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退火消除内应力的机理

退火消除内应力的机理

退火消除内应力的机理引言:退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减轻或消除内应力的热处理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和玻璃等材料的生产中,以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能力。

本文将探讨退火消除内应力的机理,揭示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一部分:内应力的形成内应力是由于材料在制造、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力学现象。

例如,金属在冷加工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和晶界滑移等原因,会形成内应力。

这些内应力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开裂和失效。

第二部分:退火的基本原理退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

退火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材料使其达到高温状态,然后缓慢冷却,使材料中的晶体重新排列,从而减轻或消除内应力。

第三部分:退火的工艺过程退火的工艺过程通常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首先将材料加热到退火温度,使其达到均匀的高温状态。

然后将材料保温一段时间,使晶体结构发生改变。

最后,缓慢冷却材料,使晶体结构稳定下来。

第四部分:退火对内应力的影响退火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减轻或消除内应力:晶界扩散和塑性变形。

在退火过程中,高温状态下的材料会发生晶界扩散,使晶体结构重新排列,从而减轻内应力。

同时,退火还可以促进材料的塑性变形,使内应力得到释放。

第五部分:退火的应用和效果退火广泛应用于金属和玻璃等材料的生产中。

通过退火,可以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能力,提高材料的可加工性和使用寿命。

退火还可以减少材料的变形和开裂,提高制品的成形性能和质量。

结论:退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减轻或消除内应力的热处理方法。

它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来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能力。

退火的机理包括晶界扩散和塑性变形,通过这些机制可以减轻或消除内应力。

退火在金属和玻璃等材料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制品的成形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 Zhang S, Zhang L, Yang Z, et al. Effect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a cold-rolled Al-Mg-Si alloy[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8, 257: 52-59.[2] Wang H, Chen H, Cui Y, et al.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ld-rolled Al-Mg-Si alloy[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7, 708: 290-298. [3] Zhou X, Cui Y, Gao S. Effect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ld-rolled Al-Mg-Si alloy[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8, 721: 1-7.。

塑模课后习题及答案

塑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塑料由树脂、填充剂、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固化剂组成。

2. 热塑性塑料在受热的过程中会出现三种物理状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塑料的使用状态一般是玻璃态。

3. 热塑性塑料的工艺性能主要包括收缩性、流动性、相容性、吸湿性和热敏性。

4. 温度、压力和时间是影响注射成型工艺的重要参数。

5. 料筒的温度不能超过塑料本身的分解温度Td。

6. 对于需要经常装拆和受力较大的螺纹,应采用金属螺纹嵌件。

7. 塑料塑化时要求塑料在进入模腔之前,既要达到规定的成形温度,又要使熔体各点温度均匀一致。

8. 根据塑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塑件需进行后处理,常进行调湿和退火处理。

9. 注塑机在注射成型前,当注塑机料筒中残存塑料与将要使用的塑料不同或颜色不同时,要进行清洗料筒。

清洗的方法有拆卸清洗、对空注射清洗。

10.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形前准备、注射成形过程、和塑件后处理三个阶段。

11. 注射成型是熔体充型与冷却过程可分为充模、保压补缩、倒流、冻结冷却四个阶段。

12. 塑料制品的总体尺寸主要受到塑料流动性的限制。

13. 塑件的表观质量是指塑件成形后的表观缺陷状态,如溢料、飞边、凹陷、气孔等。

14. 塑件的形状应利于其成形,塑件侧向应尽量避免设置侧孔或侧凹。

15. 一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的公差范围内。

16. 设计底部的加强筋的高度应至少低于支撑面。

17. 在注射成型中应控制合理的温度,即控制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

18. 注射模塑过程需要需要控制的压力有塑化压力和注射压力。

19. 注射时,模具型腔充满之后,需要一定的保压时间。

20. 内应力易导致制品翘曲、缩孔、裂纹和开裂等变形,使不能获得合格制品。

1. 聚乙烯比聚丙烯的抗拉、抗压强度都要好。

(×)2. 塑料在玻璃化温度以上就变为粘流态。

(×)3. 取向就是在应力作用下聚合物分子链倾向于沿应力方向作平行排列的现象。

工程实践教学热处理(3篇)

工程实践教学热处理(3篇)

摘要:热处理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中。

本文以工程实践教学为背景,对热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解析,并探讨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引言热处理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

在工程实践中,热处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等。

本文旨在通过工程实践教学,解析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1. 相变原理热处理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重新排列,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

相变是热处理过程中的核心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固溶体相变:通过加热,使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溶解,形成固溶体。

(2)析出相变:在冷却过程中,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析出,形成析出相。

(3)晶粒长大:在高温保温过程中,晶粒逐渐长大,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2. 热力学原理热处理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受到热能的作用,其热运动加剧,从而引起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热力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热平衡:在热处理过程中,材料内部和外部达到热平衡状态。

(2)热传导:热量在材料内部传递,使材料各部位温度均匀。

(3)热扩散:热量在材料内部扩散,影响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

三、热处理工艺过程1. 预热预热是为了使材料内部温度均匀,减少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应力,提高热处理效果。

预热温度通常为材料熔点的30%至50%。

加热是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根据材料种类、性能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和时间。

加热方式有炉内加热、电加热、感应加热等。

3. 保温保温是为了使材料内部温度均匀,保证相变充分进行。

保温时间取决于材料厚度、加热温度等因素。

4. 冷却冷却是将加热后的材料从高温状态迅速降至室温,以实现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冷却方式有水冷、油冷、空冷等。

四、热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1. 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通过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更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热处理工艺名词解释

热处理工艺名词解释

热处理工艺名词解释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者Ac m以上40~6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者喷水、喷雾或者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与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二次渗碳体,且为不连续。

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由于正火后工件比退火状态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关于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可将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以减少工序、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对某些大型的或者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当淬火有开裂的危险时,正火往往能够代替淬火、回火处理,作为最终热处理。

正火目的:(1)去除材料的内应力(2)降低材料的硬度这样是为了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

与退火差不多的作用,只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回火:回火目的:(1)减少或者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者开裂;(2)获得工艺要求的力学性能;(3)稳固工件尺寸;(4)关于某些高淬透性的钢,空冷即可淬火,如使用退火则软化周期太长,而使用回火软化则既能降低硬度,又能缩短软化周期。

关于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是没有意义的,而淬火钢不经回火通常也不能直接使用。

为避免淬火件在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开裂,钢件经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

中文名称:回火英文名称:tempering定义:将淬火后的钢,在AC1下列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

根据加热温度不一致,回火分为:高温回火:加热温度500~600℃。

淬火加高温回火的连续工艺称之调质处理。

高温回火组织为多边形的铁素体(ferrite)与细粒状渗碳体(FeC)的混合组织,称之回火索氏体。

高温回火为了得到强度、硬度与塑性韧性等性能的均衡状态,要紧用于重要结构零件的热处理,如轴、齿轮、曲轴等。

回火通常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c)稳固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d)改善与提高加工性能。

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退火的目的是什么

退火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退火:退火是将冲压件加热到特定的温度范围,保温一定的时间,随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退火的目的是什么:降低材料硬度,提高塑性,消除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细化晶粒及改善组织等。

在多道拉深或多工序冷挤压过程中,半成品件经受剧烈的塑性变形,几乎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

加工硬化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高,塑性降低,它给材料的继续加工带来困难。

残余应力的存在,降低了材料的韧性及其它工艺性能,严重时甚至会使材料自身破裂。

当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阻碍进一步的拉深和冷挤时,可在多道工序中插入中间退火工序,以消除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

中间退火主要有两种:
1)低温(再结晶)退火其办法是加热至略低于共晶点的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低温退火的结果,引起材料的再结晶,使其加工硬化消除,塑性得到恢复。

2)对于某些材料,倘若低温退火的结果还不够满意的话,可以采用高温退火。

中间退火应尽可能立即进行,避免由于长期存放,五金冲压件在内部残余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开裂。

此外,为防止冲压件产生有规律的局部开裂,可用火焰或电加热方法进行局部退火以消除内应
力,提高五金冲压件塑性。

在一些冲压件的退火中,为尽量减少氧化层,可将毛坯放在中性或还原气氛的炉中进行退火。

这种方法称为光亮退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重:1.18-1.20 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5-0.8%
成型温度:230-小时
物料性能
冲击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无色透明,着色性好,电绝缘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好,但自润滑性差, 适于制作仪表小零件、绝缘透明件和耐冲击零件
有应力开裂倾向,高温易水解,与其它树脂相溶性差。
成型性能
1.无定形料,热稳定性好,成型温度范围宽,流动性差。吸湿小,但对水敏感,须经干燥处理。成型收缩率小,易发生熔融开裂和应力集中,故应严格 控制成型条件,塑件须经退火处理。 2.熔融温度高,粘度高,大于 200g 的塑件,宜用加热式的延伸喷嘴。 3.冷却速度快,模具浇注系统以粗、短为原则,宜设冷料井,浇口宜取大,模具宜加热。 4.料温过低会造成缺料,塑件无光泽,料温过高易溢边,塑件起泡。模温低时收缩率、伸长率、抗冲击强度高,抗弯、抗压、抗张强度低。模温超过 120 度时塑件冷却慢,易变形粘模
几种常用塑料的退火条件见下表:
塑料
处理介质
尼龙

ABS
PC
空气或油
PE

PP
空气
PS
空气或水
PSU
空气或水
PC 塑料
温度(度) 130
80-100 125-130
100 150 60-70 160
制品厚度 mm 12
1~4 >6 <6 <6 <6
处理时间(分钟) 15
16-20 30-40
60 15-30 30-60 60-180
说明:塑料制品退火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内应力。比如在制品薄厚的交接部位,厚的部位降温慢、薄的部位降温快些,则连接处 发生不均匀收缩,结果这里有应力集中现象。在有金属镶件的四周,这种现象更明显。如不进行退火处理,过段时间,在应力 集中部位会产生裂纹,甚至开裂或者变形。
退火方法:一般是把制品浸在热油或热水中,也可在热风循环中,按塑料品种的不同,调节退火温度,一般用低于制品热变形 温度 10-20 度,过高温度中制品要变形,但不能温度过低,过低温度退火,不能达到退火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