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读

合集下载

《艾青诗选》中的战争主题分析

《艾青诗选》中的战争主题分析

《艾青诗选》中的战争主题分析
艾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到战争这一主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艾青诗选》中的战争主题进行分析。

1. 战争的残酷性和伤害
艾青的诗歌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伤害。

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他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对人类的破坏力。

在诗中,艾青展示了战争导致的死亡、伤残和痛苦,引发了读者对战争的反思和同情。

2. 爱与和平的渴望
尽管战争是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艾青的诗歌中也弥漫着对爱和和平的渴望。

他借助诗歌来表达对人类友爱、和谐和幸福的向往,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冲突表示深深的不满和反对。

3. 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艾青的诗歌也赞美了战士的英勇与牺牲精神。

他通过描述战士的艰辛和勇敢,向读者展示了战争中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风貌。

在他的诗中,战士被描绘成了保卫家园和国家的英雄,赢得了读者的敬佩和尊崇。

4. 对战争罪恶的谴责
艾青的诗歌中也表达了对战争罪恶的谴责。

他揭示了战争中人类的丑恶一面,控诉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和苦难。

艾青的诗歌无情地批判了战争中的暴力和压迫,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友爱。

结论
通过《艾青诗选》中的战争主题分析,我们能够看到艾青对战争的审视和思考。

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将战争的种种现象和影响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他的诗歌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向往和平的渴望。

《艾青诗选》中的战争主题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艾青的诗歌世界,也引发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艾青诗选诗赏析

艾青诗选诗赏析

艾青诗选诗赏析一、《我爱这土地》原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解释:•“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以鸟自喻,即便喉咙嘶哑也要歌唱,展现出一种执着、坚定的态度。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国家正遭受着苦难,诗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即便力量微小、处境艰难,也要为祖国发出声音。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象征着祖国正在遭受的侵略和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 则是人民内心的悲愤和对侵略者的愤怒情绪的体现,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实际上是对国家和人民所经历的痛苦的生动写照。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里的“黎明” 代表着希望和光明,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尽管当时国家处于黑暗之中,但诗人坚信光明终会到来。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和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直抒胸臆,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令人动容。

二、《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文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名著《艾青诗选》中考复习备考解读-2024年中考专题复习资料名著阅读部分(长春专版)

名著《艾青诗选》中考复习备考解读-2024年中考专题复习资料名著阅读部分(长春专版)

名著《艾青诗选》中考复习备考解读艾青诗选之所以受到出题老师的青睐,是因为其丰富的文学价值、独特的时代背景、鲜明的艺术特色、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适合比较阅读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艾青诗选成为中考命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因此中考出境指数★★★考情分析常考考点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此节中所描述的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简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旨。

2.把握诗歌的意象。

如:阅读《礁石》,说说“礁石”象征什么;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3.品析诗歌的语言。

如:《礁石》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如:艾青的《太阳的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风陵渡》中“….…听呵/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赏析此节的写作手法。

5.按照要求推荐这部名著。

如:班级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请你选择一首诗歌推荐给大家并阐述推荐理由。

6.了解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常识。

如:给出相关诗句,要求判断出处,或者思考诗人“归来”后的诗歌有哪些。

7.续写、补写、仿写诗句。

如:请仿照《镜子》的画线句,以《太阳》为题,仿写四句诗。

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首先必须建立在日常阅读的基础上,熟读艾青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的主题。

阅读在于积累,日常阅读时同学们要在诗歌内容、主题、意象、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

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链接中考时间考区考查知识点题型2023四川达州文学文化常识识记选择题2023浙江金华内容理解材料探究2023山东烟台内容识记、续写填空《艾青诗选》常考三类题目诗集基本内容题诗歌精神内涵题诗中意象题诗集基本内容题题源:2019年贵阳中考试题分值:2分下面诗歌片段分别节选自艾青的作品《①》和《②》。

初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识记要点

初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识记要点

《艾青诗选》识记要点
1、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次使用艾青的笔名。

2、艾青的创作有两个高峰。

一是20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后,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代表着祖国,他的诗充满着“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代表作《我爱这土地》;“太阳”代表光明,借歌颂“太阳”,表达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代表作《向太阳》。

另一个高峰是1978年以后,20多年的沉寂,“归来”后,他的诗意更深沉,更警策,代表作《鱼化石》。

3、艾青的诗歌不拘外形的整齐划一,追求情感的自由抒写,呈现散文化、口语化的特点;注意意象和意境的塑造,表现出“诗中有画”的鲜明特点。

4、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母爱和童真是期诗歌的重要主题,代表作《新月集》;爱情和人生也是其歌咏的对象,代表作《园丁集》;宗教和哲学是其诗歌的核心,代表作《吉檀迦利》。

泰戈尔的诗极富哲理,代表作《飞鸟集》。

艾青诗选的解析

艾青诗选的解析

艾青诗选的解析
艾青(1920-1996),原名戴望舒,中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他的诗作独
具一格,激情澎湃,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以下是对艾青诗选的一些解析。

首先,艾青的诗作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在《平凡的世界》中,他讲述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以及普通人承受的痛苦和压力。

在《牛》这首诗中,艾青通过描述一头食草动物的悲凉命运,暗喻了劳动人民艰辛生活和残酷的社会现实。

其次,艾青的诗作也富有情感的抒发。

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爱国之情、对家
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等情感。

在《我爱这个世界》中,艾青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人民的痛惜之情。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读者深感其真挚之情。

此外,艾青的诗作也常常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之谜。

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表达了对时间、生命、爱情、自由等命题的思考。

在《你与世界》中,艾青以宇宙与人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类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他以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得以感悟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总的来说,艾青诗选展示了他极具个人风格和创造力的作品。

他的诗作既关注
社会现实,又表达人生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通过他的作品,读者得以感受到一位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热切关怀。

艾青的诗歌不仅给我们带来思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和力量。

艾青诗选 内容概括

艾青诗选 内容概括

艾青诗选内容概括
《艾青诗选》是对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进行了选集和整理的一本诗集。

这本诗选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艾青从20世纪
30年代至80年代的创作,主题涉及社会现实、爱情、自然景观、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

艾青诗选的内容概括如下:
1.反映社会现实:艾青的诗歌通常以乡村和农民生活为背景,
揭示了农村的贫困、剥削和社会不公,呼唤着人们的反抗精神和社会正义。

2.表达爱情情感:艾青的诗中充满了对爱情的热情和追求。


通过描绘爱人之间的甜蜜、苦痛和离别来表达他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3.赞美自然景观:艾青的诗歌中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
受和赞美之情。

他常常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来刻画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

4.思考人生哲理:艾青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诗中常常
反映了对人生意义、人类命运和存在的思考。

他对人生的抱负、追求和终极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总体来说,《艾青诗选》呈现了艾青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展示了他作为一位独立思考者和敏感观察者的才华和意识形态。

艾青诗选每一篇赏析

艾青诗选每一篇赏析

艾青诗选每一篇赏析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浓烈的爱国热情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这首诗极力渲染的那种气氛、描绘的那些悲惨景象,正是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和体验到的令他悲痛、令他忧虑的事情。

用艺术手段把这一切表现出来,正表明了诗人对时代命运的关切,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

2、《黎明》赏析:诗人通过“我”来写“我”与黎明的关系,以“我”对黎明的感情来讴歌黎明。

整首诗写得明丽潇洒,反映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光明的一种渴望。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艾青提出的新的自由诗体的重要特点: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抹脂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

3、《复活的土地》赏析:诗人以如椽的大笔、纯净而庄重的语言,将一个受尽凌辱的伟大民族正在觉醒奋起的姿态和精神,以及诗人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争的欢欣,如铭刻碑文似的简洁地写了出来。

这首诗具有一种深沉而巨大的艺术审美的气韵和冲击心灵的力量。

它的语言可以说是素净的,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因为任何细碎的形容词在这首诗里都必然地显得太小太浅。

4、《盼望》赏析:航船起锚和抛锚,是海员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个动作,诗人选取这种独特的视角,使这首诗具有了新鲜感和表现力,同时,通过“洁白的浪花”“铁链的喧哗”这些具体而生动地场面描写,把海员的欢悦心情自然地表现了出来。

5、《太阳》赏析:诗人以讴歌太阳来讴歌伟大的时代,以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读者,使读者都感受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诗人在诗中指明,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

《艾青诗选》阅读典型经验

《艾青诗选》阅读典型经验

《艾青诗选》阅读典型经验《艾青诗选》是一本收录了艾青的诗歌作品的选集,艾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阅读《艾青诗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创作。

在阅读《艾青诗选》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1.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艾青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长诗也有短诗,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

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鲜明的意象和感觉。

我们可以注意他的诗歌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以及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2. 主题和意义,艾青的诗歌作品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包括对生活、自然、爱情、社会等的思考和表达。

他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人类苦难的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我们可以思考他的诗歌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3. 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艾青的诗歌创作发生在中国现代历史的特殊时期,他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

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了解他的诗歌,更好地理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

4. 个人经历和生活感悟,艾青的诗歌创作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生活感悟密切相关。

他经历过贫困和困苦的童年和青年时期,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他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总之,阅读《艾青诗选》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包括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主题和意义、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以及艾青的个人经历和生活感悟。

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艾青的诗歌作品,同时也能够对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一、基础知识1.作者情况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作品风格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1.诗人故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经典名言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三、精彩赏析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艾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点拨】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

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

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手推车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1938年初【点拨】1938年初,诗人从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写下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

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点拨】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中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

接着进一步描述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

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年代里一切爱国志士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告白。

黎明的通知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请鸣响汽笛来欢迎请吹起号角来欢迎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请他们打扫干净那些晒场和那些永远污秽的天井请打开那糊有花纸的窗子请打开那贴着春联的门请叫醒殷勤的女人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边的婴孩请叫醒每个人连那些病者与产妇连那些衰老的人们呻吟在床上的人们连那些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工人,技师以及画家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点拨】这首诗写作于1942年初,诗人从重庆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曙光,于是创造了“黎明”的意象,并赋予它全新的意义。

整首诗以“黎明”和诗人对话的口吻展开,诗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诗人,“他们”则是渴求光明的人们。

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反复铺陈,洋溢着一种必胜的豪情。

失去的岁月不像丢失的包袱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时间也像是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了人间。

【点拨】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迫搁笔二十余年,1976年又重新执笔。

在这首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失去的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

在诗歌里,他把时间比作失物,比作纸片,比作气体、液体、固体,最后更巧妙地把时间比作是朋友,当你想起他的时候,他已不在人间。

读者阅读这首诗,一方面触摸着作者内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情愫,警醒自己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虎斑贝美丽的虎斑纹闪灼在你身上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比最好的瓷器细腻比洁白的宝石坚硬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1979年12月17日,晨一时【点拨】一位女士送给艾青一枚虎斑贝,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这首诗前八行连用几个比喻描绘虎斑贝的外貌及质地,使人感受到了虎斑贝的形象,也感受到了它的质地。

后几句既是写虎斑贝的命运,也在写自己的命运。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把诗人多少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后来重新回到阳光下的喜悦,全概括进去了。

比喻的巧妙运用,是整首诗的最大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