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

合集下载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目的为了加强液氨系统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使用范畴本规定适用于区域火力发电企业液氨的管理。

本规定是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补充,除实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氨的危害特性及应急处理危害特性氨属于第类有毒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避免接触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液氨是无色的液体,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

蒸发热很大,在沸点时是每克焦(327卡)。

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

由气态氨液化而得。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发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产生剧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轻度中毒者显现流泪、咽痛、声音沙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显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产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产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发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着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刻切断气源,则不答应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灭火剂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应立刻脱去被污染的衣着,运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应立刻提起眼睑,用大量活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刻隔离150m ,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

液氨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一、液氨危险特性1.1 物理特性液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常压下熔点为-77.7°C,沸点为-33.4°C,密度为0.771 g/cm³,非常易挥发,易远距离扩散,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2 化学特性液氨是一种极度活泼的化学物质,它能够与任意的有机物质及大部分的无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遇到火源、氧化剂、酸、可燃物等易引起爆炸,如没有适当的措施,在一般温度下会发生自发性的氧化,加热或受到火源等刺激,可引起猛烈反应或爆炸。

1.3 危险特性及后果液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

在空气中浓度达到5-50%时,会引起头痛、嗜睡、昏迷等症状,1-5%即可对人员造成威胁性影响,0.5%以下即可造成生命危险。

而在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下,液氨可引发爆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液氨安全管理要求为了保障生产场所和人员的安全,液氨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要求:2.1 储存要求1.液氨储存场所应设有警示标识,进出口处应安装安全门,并配置良好通风装置,以确保储罐内气体的通风,避免气体积聚和泄漏,同时要有防雷电、抗震设施,储罐应定期检验。

2.储存场所应禁止任何火种、火焰、明火、高温、有机溶剂等易燃物品进入,设有火灾物品存放贮藏室,存放室应与液氨存储车间分开,且设有专人管理和监督,保证贮装的安全性。

3.液氨储罐应该垂直放置,避免储罐倾倒,同时应加固储存框架,防止车辆撞击。

2.2 使用要求1.液氨作为化工原料,必须在专业化工厂内使用。

2.液氨的使用人员必须具有相关安全技能和操作证书,按照工艺流程操作,而且必须戴防护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劳保用品。

3.在液氨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完整性并进行修理和维护。

如发现管道和设备出现漏氨和渗漏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尽快停止泄漏。

2.3 废气处理要求废气处理设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与释放口相连,进行密闭输送,利用氨溶液吸收,处理后的气体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国家对液氨安全管理规定(3篇)

国家对液氨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液氨安全管理,预防液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以及与液氨相关的设备、设施、场所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全员参与。

第四条国家对液氨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企业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液氨安全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液氨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液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液氨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条鼓励液氨安全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装备。

第二章液氨生产安全管理第九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液氨生产许可证;(二)符合国家有关液氨生产的安全技术标准;(三)具备液氨安全生产条件;(四)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液氨生产安全管理:(一)严格执行液氨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安全;(二)加强对液氨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三)加强液氨生产场所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四)加强对液氨生产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五)建立健全液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十一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液氨生产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液氨生产场所、设备、工艺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对液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章液氨使用安全管理第十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液氨使用许可证;(二)符合国家有关液氨使用的安全技术标准;(三)具备液氨使用安全生产条件;(四)建立健全液氨使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消防安全知识

液氨消防安全知识

液氨消防安全知识液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剧烈的反应性。

在工业生产、冷冻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液氨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正确的液氨消防安全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防范和处理液氨火灾事故。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氨的特性、常见的液氨火灾事故及应对措施、液氨灭火剂的选择、液氨储存和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一、液氨的特性液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常温下呈现出液态。

液氨具有一系列的特性和物理性质:1. 强烈刺激性气味:液氨具有一种特殊的氨味,能迅速刺激人体的眼睛、鼻腔和呼吸系统,导致眼睛灼痛、咳嗽、喘息等症状。

2. 低温易液化:液氨的沸点为-33.4℃,常温下容易液化,因此在潮湿环境中,液氨会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形成氨水。

3. 高度反应性:液氨具有很高的溶解性,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包括有机物、氧化剂、酸等。

4. 燃烧性:液氨本身不容易燃烧,但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强烈反应产生氮氧化物(NOx),这些氮氧化物可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发爆炸。

二、液氨火灾事故及应对措施由于液氨具有高度的刺激性气味和反应性,液氨火灾事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常见的液氨火灾事故包括:泄漏后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引发火灾、与危险化学品混合后的火灾、与酸反应形成氨盐引发火灾等。

针对液氨火灾事故,以下是常见的应对措施:1. 疏散人员:当发生液氨火灾事故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封锁现场、阻止火势扩大等。

2. 控制泄漏:对于液氨泄漏,应首先切断液氨的供应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防喷雾设备阻止泄漏、用不锈钢粘合剂修补泄漏点等,以控制泄漏现象。

3. 避免火源:液氨具有燃烧性,必须避免与火源接触,避免火花、明火等。

在液氨周围建立安全区域,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等活动。

4. 使用防护装备:在处理液氨火灾事故时,应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以降低人员受伤的风险。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液氨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然而,液氨是一种具有高度腐蚀性和毒性的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潜在危险。

因此,建立健全的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液氨的性质和危害液氨是一种气体在零下33.34摄氏度时的液态形式,具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无味。

液氨具有高度腐蚀性和毒性,对人体的皮肤和呼吸道有严重危害。

同时,液氨还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一旦泄漏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

三、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液氨的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保障工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四、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液氨存储管理液氨存储仓库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禁止他人进入。

液氨存储仓库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存储设施完好。

2. 液氨运输管理液氨运输车辆应装载安全设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液氨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规,确保安全运达目的地。

3. 液氨使用管理液氨使用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液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设备,避免残留物对人员和设施造成危害。

五、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应由专门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负责,全员参与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和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六、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应由相关监管部门负责,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

七、结论建立健全的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才能有效防范液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文档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规定(3篇)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的安全使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液氨的性质和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以及液氨使用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章液氨的基本性质与危害第四条液氨,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溶于醇和醚。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气化,产生大量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第五条液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燃烧爆炸:液氨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二)中毒:液氨挥发产生的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中毒。

(三)腐蚀:液氨具有腐蚀性,对金属、混凝土、木材等建筑材料有腐蚀作用。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实行“谁生产、谁负责;谁储存、谁负责;谁运输、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处置、谁负责”的原则。

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液氨安全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液氨安全使用工作全面负责。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液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十条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生产环节: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员接触液氨的机会。

(二)储存环节:设置专用液氨储罐,确保储罐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仪表;储罐周围应设置围堰,防止液氨泄漏。

(三)运输环节:使用符合规定的运输工具,装载、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运输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用于冷冻、制冷、合成氨等各种工艺。

在使用液氨时,需要严格遵守液氨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的一些常见要求:
1. 安全设施和装备: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氨气泄漏报警系统、防火墙、防震设施、通风系统等。

2. 安全标识和警示:液氨使用单位应在液氨存放和使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告知人员禁止吸烟、明火等违规行为,并指示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避难场所。

3. 储存和运输:液氨使用单位必须在专门储存的容器中进行存放,并定期对容器进行检查和维护。

在运输液氨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包装和装卸措施,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4. 人员培训:液氨使用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液氨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其对液氨危险性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必要时,还应组织定期的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5. 泄漏事故处置:如果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液氨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泄漏物质的控制和清理,确保人员安全。

6. 监测和检查:液氨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液氨存放和使用场所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确保设备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以上是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的一些常见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还需根据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遵守和执行。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指南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指南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指南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用气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制冷等领域。

然而,液氨的性质具有高毒性和易燃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加以妥善管理和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液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完备的液氨安全使用管理指南变得尤为重要。

一、液氨的性质和特点液氨(NH3)是无色、易挥发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呈碱性。

液氨的沸点为-33.34℃,冰点为-77.7℃,在常温下常以液态形式存在。

液氨具有较大的蒸汽压和可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吸入液氨气体会对人体呼吸道、眼睛和皮肤造成刺激和腐蚀,严重时可引起中毒和灼伤。

二、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原则1. 防控液氨泄漏。

采取合理的泄漏预防措施,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完好性和密封性,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防止泄露风险。

2. 加强液氨存储管理。

在液氨存储场所设置安全警告标识,划定禁止吸烟和明火区域,严禁将液氨存放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容器中。

定期检查液氨库房的通风设备和消防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

3. 制订液氨使用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液氨的配送、检修、充装和运输等环节,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和行为准则,确保操作过程规范化。

4. 加强液氨使用培训和宣传。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液氨使用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液氨的性质、危险特性和安全处理方法,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醒员工关注液氨使用安全。

5. 健全液氨应急预案和演练。

制定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流程,培训应急队伍的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演练,熟悉各类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6. 加强液氨安全监测和检测。

建立液氨的安全监测系统,实行定期巡检和联网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液氨使用的安全性。

三、液氨安全使用的常规措施1. 穿戴防护装备。

在接触液氨的过程中,应穿戴防护眼镜、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降低液氨对人体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储罐和设备管理
液氨接卸应采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禁止使用软管接卸。
如图为我厂氨站的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液相 气相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液氨储罐和设备管理
手持式氨检测仪 手持式氨检测仪
液氨压力容器投运后,做好日常监督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年进行一 次年度检查,新安装压力容器投用满3年内必须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下次定期检 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确定,一般3~6年进行一次。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液氨储罐和设备管理
设计储量超过10吨的液氨储罐进出口管线(含气相、液相)必须设置具有远程控 制功能的紧急切断阀。 我厂五期设有两个容积为42m³的液氨储罐,六期设有两个容积为26m³的液氨储 罐。每个液氨储罐的容量均超过10吨。
六期液氨储罐
五期液氨储罐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4 熔点(℃):-77.7 沸点(℃):-33.5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33℃)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0
燃爆性
高膨胀性
毒性
腐蚀性
氨气与空气能 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氨的爆 炸极限为15~ 28%;在爆炸 极限内遇明火、 静电火花、高 热即能引起燃 烧爆炸。超过 则会引起燃烧。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液氨企业安全管理
液氨储存、接卸场所应设置洗眼器、淋洗器 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洗眼器使用水源应为 饮用水或相当于饮用水水质,并定期放水冲 洗管路保证水质。
国家标准
• 国家质检总局《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 (国质检锅【2003】207号)
国家标准
• 国家质检总局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0001-2009) • 国家石油和化学 《石油化工常用法兰垫片选用导则》(SHB-S01)
行业规范
公司制度
•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试行)》
液氨危险 加强防范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1
涉氨法律法规
2 3 液氨储罐和设备管理 涉氨企业安全管理 液氨接卸管理
液氨安全使 用管理规定
4
5
应急预案管理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Βιβλιοθήκη 涉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 国家安监总局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暂行规定》(国家 安监总局40号令) 2011年8月5日颁布实施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液氨企业安全管理
液氨储罐区主要参数,包括罐内介质的液位、温度、压力等,应具备实时 远方监视和高限、低限报警功能。 液氨储罐区、接卸场所应设置固定式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和视频监控系统; 氨气体浓度报警和视频信号应传输至本单位的控制室(值班室)。视频监 控系统应能够清晰观察到储罐区全貌,包括接卸场所。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液氨储罐和设备管理
液氨储罐安全阀出口处加导气管,严禁导气管出口放入室内。应引入回收系统。 液氨法兰垫片应选用耐用、安全性能高的垫片。不宜使用石棉、橡胶垫片。 液氨金属管道除需要采用法兰连接外,均应采用焊接。管道安装或维修后焊缝应 进行100%无损检测,并进行泄露试验。 压力表和压力变送器、安全阀、液位计和液位变送器、温度计、紧急切断装置等 安全附件,应按规定进行定期维护和定期校验。 安全阀入口处应安装氨用切断阀,正常运行时,该阀必 须保持全开并加铅封,切断阀的直径不应小于安全阀的 入口直径; 压力表的刻度盘上应当划出指示最高工作压力红线;液 位计上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应当做出明显标志。 压力表和安全阀、截止阀等与氨接触的部件应当与氨介 质相适应,宜选用氨专用压力表和氨专用阀门。不应采 用灰口铸铁材料的阀门和使用含铜材质和镀锌镀锡零件。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液氨企业安全管理
值班室和储罐区附近应设置事故紧急报警装置,警报 声音应区别于现有其他报警系统,并能覆盖全厂主要 生产区域和距离储罐区较近的厂外居民。 液氨储罐区围栏(围墙)设计应满足事故紧急情况下围 栏(围墙)内人员快速、安全撤离要求,必须至少在3 个方向上设置逃生出口。
液氨压力管道应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线检验(年度检查), 新投用管道首次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下次全面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 据管道安全状况等级确定,一般3~6年进行一次。 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测试报告;报警仪 复检周期不应超过一年,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防雷设施接地、液氨设备和管道静电接地应符合国家标 准、规范要求。定期开展检测,当接地电阻大于要求值 时,必须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液氨危险特性 及安全管理要求
安全监察部
• 企业发展的需求
我厂五期、六期脱硝系统设计有氨站,一千多米气氨管道贯穿全厂, 员工亟需掌握相关知识,确保人身安全。
• 安全管理的需要
使员工了解液氨的储存、接卸、个人防护和应急处置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避免事故发生及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 当前形势的要求
近两年来我国的液氨事故频发,尤其是长春宝源丰禽业公司特大液氨泄漏 事故和上海“8.31”重大氨泄漏事故,给我们敲响了液氨安全的警钟。
满量充装液氨 的钢瓶,在 0—60℃范围 内,温度每升 高1℃,其压 力升高约 1.32—1.80MPa, 因而液氨储罐 超装极易发生 爆炸。
轻度吸入可致 鼻咽炎和气管 炎。吸入高浓 度氨可引起呼 吸道水肿,导 致反射性呼吸 停止。氨吸入 5 ~ 10 min致 死的浓度为 0.5%;
氨具有较强的 腐蚀性,皮肤 和眼睛接触液 氨可致灼伤和 组织坏死。潮 湿的皮肤或眼 睛接触高浓度 的氨气能引起 严重的化学烧 伤;
1
2 3 4
液氨的理化特性和危险性
如何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
典型液氨事故案例
发生液氨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液氨的理化特性和危险性
液氨,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刺 激性气味。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 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 到液态氨,储存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 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 发生率相当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