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二话题导学案
六年级第三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第三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与目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真情”,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体会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或话题,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穷人》《金色的鱼钩》《桥》等经典课文。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文章通过对桑娜一家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善良、勤劳、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金色的鱼钩》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歌颂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桥》塑造了一位在洪水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形象,赞扬了他在危难时刻心系群众、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间真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写作范例。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但在情感的感知和表达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提升。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忽略细节描写,难以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在写作时,可能会出现情感表达空洞、不真实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方法,并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的方法。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情感力量,培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好品质。
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字、新词,分析课文的重点段落和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口语交际时,能够列好提纲,有序表达,表达清楚、明白。
难点:把握习作要求,把内容写得丰富、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导学准备: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交际情境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
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二、提升交际能力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
(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
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九年级三单元二话题导学案

Unit 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Topic 2 Some thing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different cultures.SectionA【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用法;2.了解不同英语国家所讲英语的差异。
【预习案】一、读1a,完成1b二、完成1c三、在文中找到并划出下面的短语。
1.为某人送行____________2.在他们去机场的路上__________________3.伸出他的手,大拇指朝上_______________4.请求搭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看他手势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载我一程到机场去____________________7.上车__________ 8.到达机场____________9.二十分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担心我的英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A Tour in the U.S.A.__________________ 12.好主意____________ 13.无论何时______ 14.have much difficulty in communication__ _15.搭载那个外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16.给他发一封邮件_____________________17.去加拿大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in several minutes__________________19.登机、上船___________20.开车接某人___________21.演讲_____________【探究案】在文中划出下面的句子并分析1.Now they are on their way to the airport.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on one’s way (to) --- 在去…的路上练习:a.在我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辆小型巴士。
八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二节 我们的财产权利 导学案

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财产的拥有与支配主备人:黄真红备课组长:胡芳教研组长:张巧授课人班小组名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能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能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权及智力成果权。
2、知道什么是个人财产,什么是智力成果权,记住并理解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学习重、难点]什么是财产所有权,个人有哪些财产权。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引导学习[自主学习]学法指要:细读教材P47—49页内容,在书上勾划和批注,在此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
1、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哪些权利?当公民合法财产权受到侵害时,公民该怎么办?2、什么是财产所有权?3、公民财产还包括精神产品,如、、等。
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也受保护。
4、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但并非所有财产。
我国只保护,不受保护。
5、完成49页上面的说一说。
[合作探究]学法指导:下列案例,请同学们先自主分析解决,把自己的意见在组内交流,有不同意见请提出来,组内讨论,再把问题提出来在班上集体解决。
1、P48页想一想。
2、P48我做法官郭小磊是否可以追回邮票?为什么?自行车的损失该由谁负责?我的判决是结果:——我的理由是:——[归纳小结]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你还有疑问吗?[达标测评]:1、“对号入座”:⏹张大爷买了一辆农用拖拉机,把它放在家里,张大爷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权。
⏹农忙时张大爷用它来犁地,张大爷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权。
⏹空闲时张大爷把拖拉机出租给别人,张大爷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权。
⏹若干年后,张大爷把拖拉机送给了村里的困难家庭,张大爷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权。
2、阅读右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漫画中的“哥哥”应采取什么行动?(3)面对这一社会现象,你会怎么办【学后反思】:今天我的收获:今天还存在的不足:。
小学数学新北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观察的范围》导学案

第1页 共91页小学数学北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观察的范围班级: 姓名: 座号【知识目标】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体会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难点: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识链接】课前实践,在灯光下走动,注意观察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在什么情况下影子越来越长,什么情况下影子越来越短?【合作探究】注意观察教材第34页主题图,(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
1.教材第34页问题1,思考填空:① 当猴子爬到A 点时,看到墙内最近的点为( )。
② 画出当猴子爬到B 和C 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1和C1。
③ 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
④ 你感悟到了什么?2.教材第34页问题2、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 的一部分,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 吗?为什么?请你在书上画出位置② 处司机的视点,再回答问题。
【自主尝试】教材第34页问题3,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伴说一说。
【精要点拨】第2页 共91页例:墙内的停车场上停了一些汽车。
(1)请分别画出人在楼房的窗户A 、B 、C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A ′、B ′、C ′。
(2)人站得越高,看到的汽车就越( )。
分析:先将楼上人在窗户所处的视点定为“点”将视线抽象成“线”,这条“线”经过墙顶端后延长到与停放汽车处的交点,分别为A ′、B ′、C ′,就是楼上人在相对窗户所能见到的区域了。
【方法宝典】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广(大),观察点的位置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窄(小)。
【当堂检测】1.判断。
(1)同样的电线杆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
( )(2)学校围墙外有一座六层楼房,小明站在二楼比站在六楼看到的地面面积大。
第三单元第二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导学案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导学案主备人:江红光审核:高一地理备课组印高一全体2014.12.23【学习目标】1、认识喀斯特地貌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3、桂林“山水”发育条件【学习重、难点】桂林“山水”发育条件【学习任务】任务一:认识喀斯特地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哪一个?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喀斯特地貌类型有哪些?1.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作用。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
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
3.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如石灰岩、白云岩。
4.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5.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6.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下河及其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例如、、。
任务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育条件:①岩石条件: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都很好。
②气候条件:位于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③地形条件:该区、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
④水文条件:河流水量丰富,作用强烈。
⑤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和土壤中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含量较高。
【达标检测】1.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2.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回答3~5题。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整体学习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虚词和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
2.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美丽的山川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自然,融入自然。
《三峡》2课时《短文二篇》2课时《与朱元思书》1课时《唐诗五首》2课时1.主题延伸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代诗文,因此宜充分寻找各课的教学资源,借助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直观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古诗文教学尤其重视诵读训练,因此本单元宜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的目的。
落实古诗文中的词句理解依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难点,不能放松。
基于学生目前普遍对古诗文的释词译句感觉枯燥无味的情况,宜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胆放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行翻译,教师无须逐字逐句讲解,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
2.授课技巧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
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
这篇文章适合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
学习字词时,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掌握,譬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陶弘景的一封回信。
文章短小精悍,蕴涵的思想却比较深刻。
要让学生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可采用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借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
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
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宜阳红旗实验学校年级九年级执笔者英语备课组时间11.16九年级英语师生共用导学案Unit 3 English throughout the worldTopic 2 English is spoken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ection A拟上课时间※学习目标◆重点单词Australian , difference, autumn◆重点短语Say sth. to sb. , be the same as ,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 depend on◆重点句型1. Sorry, I can’t follow you . Can you speak more slowly, please?2. English is spoken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3. Have a good trip !4. If you want to succeed in making yourself understood , you need to know some of these difference.※课前预习题1.A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fall”.2. Do you know any (different)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3.A is the only country occupying (占据) a whole continent(洲).4.The time of holding the sports meeting(依靠) on the weather.5. English is spoken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说英语的)countries.6. I have bag you.. 我和你有同样的包。
7. We should (向某人问好) each other.※导学方案◆重点单词与短语1. follow v. 领会,跟上Follow 在这里相当于understand,‖领会,听懂‖.如:Do you follow me? 你能听懂我的话吗?Follow the traffic rules. 遵循交通规则。
We should follow his advice. 我们应该听他的劝告。
表示“跟随”,可用作及物或不及物动词。
如:You g o first and I’ll follow (you) later. 你先走,我随后就来。
2.say 的有关用法say sorry to sb. say hello to sb. say goodbye to sb. say thanks to sb.3.need 的有关用法“need”既可以作情态动词,也可以作实义动词。
作为情态动词,如:He needn't worry about it.Need he do this homework first?作为实义动词时,人+need +to doWe need to tell him the truth.我们需要告诉他真相。
物+need +doing = 物+need +to be done The flowers need watering.这些花需要浇水。
物+need +to be doneHis leather shoes needs to be mended.他的皮鞋需要修补4.The same as 与…相同I have the same bag as you.. 我和你有同样的包。
5. make +宾语+过去分词The teacher raised his voice so that he could makehimself heard.那个老师提高了嗓门以便别人能听到他。
Can you easily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in English? 你能用英语轻易地表达你的思想吗?基础达标根据句意,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What are the _____ ( different ) between the two pictures?2.Fall is another saying of _____ (秋天) .3.English is spoken ________(different) in different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4.In ________ (Australian), people call their friends ―mates‖.5. We need (tell )him the truth.※能力达标单项选择( )1.In Australia the meaning of ―Good on ya, mate!‖ is _____A.―Not good!‖B.―It’s a pity!‖C.―Well done!‖D.―Sorry!‖( )4.Not only my parents but also I _____ a doctor.A.areB.isC.amD.were( )5.Y ou must try your best because you can’t depend _____ your parents all the life.A.ofB.forC.onD.upon( )6.I’m afraid I have to _____ the doctor’s advice.A.followB.receiveC.carryD.listen( )7.Peter’s Chinese was very poor when he came to China, so he couldn’t make himself _____.A.understandsB.understandingC.understandD.understood情景交际。
(5分)A: Hello, Granny! What are you doing?B: 11A: Learning English? Why?B: Y es. 12 More and more foreign friends will come to China. I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them. 13A: Y ou’re great, Granny! Well, English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14B: Y ou’re right, dear. 15A: Of course, Granny. Let’s learn English together.B: That’s fine. Thank you.A: Y ou’re welcome.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1.在不同的说英语的国家,英语的表达也不相同。
2.对不起,我不能理解你的意思。
请你说的慢一些好吗?3.旅行愉快。
4.如果你想成功的让别人理解,你需要知道这些区别。
5.澳大利亚英语与英国英语有些不同。
※温故知新1.—Hey, where are you going ? –Oh , I’m ___ ( 乘飞机到某地去)Hong Kong .2.The good news made me ____ ( laugh).3.I hope you can succeed (in ) ___ (set ) up your own company .4.Australians use the words “Good on ya, mate ”_____ (代替)“Well done!”.5. My friends told me _____ ( put) my suitcase in the boot .※课后反思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学校宜阳红旗实验学校年级九年级执笔者英语备课组时间11.16九年级英语师生共用导学案Unit 3 English throughout the worldTopic 2 English is spoken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ection B 拟上课时间※学习目标◆重点单词victory◆重点短语see sb. off ,on the way to , put out ,ask for a ride ,be worried bout◆重点句型The foreigner is asking for a ride.I hope I won’t have much difficulty communicating. Whenever you need help ,send me an email or call me .When are you leaving for Disneyland?◆重点语法: 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课前预习题1 .People in the city held a great party to celebrate their _____(胜利).2.I will you (送行) at the airport tomorrow .3. Go out and (搭车) ,you will get there soon.4. She is (去……的路上) the post office.5.Mother always (担心) about my study .6.The old man (伸出) his hand and asked for a ride.※导学方案◆重点单词与短语1.Leave 可用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vi.离去;动身[(+for)]leave可用作及物或不及物动词,意为“离开、出发”。
常用于短语“leave for someplace”,意为“动身、出发(去某地)”。
如:We will leave for London next week.我们下周动身去伦敦。
.—Hey, where are you going ? –Oh , I’m ___ ( 离开到某地去)Hong Kong .leave可用作及物动词,意为“留下、留给、放在”,常与表地点的介词短语连用。
短语“leave sb. by oneself =leave sb. alone”意为“把某人独自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