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
2021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板块一 必考点2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明技巧·快解题】
CO与CO2的鉴别、除杂与分离方法 1.转化。
CO
CO2
2.鉴别。 (1)依据:两种气体的性质不同。 (2)鉴别的方法及现象。 ①通入(或加入)澄清石灰水:
②通入(或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④点燃 3.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 (1)CO2中混有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中混有CO2
A.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B.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① C.通过B、C装置中的现象可验证一氧化碳气体的存在② D.装置中尾气处理可以在尾气出口处放一点燃的酒精灯③
【析·命题陷阱】 1.将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都归入置换反应。 2.给出较多装置和药品,使考生对其实验目的产生误判。
(3)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下
同)。
A.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②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③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析·命题陷阱】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石 蕊试液变红,两者混淆。 2.碳循环与氧循环中的物质转化及能量转化颠倒错位。
2.(2020·哈尔滨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 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H2O 铜粉 N2 NaOH
少量杂质 NaCl CuO 水蒸气
Na2CO3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吸附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加适量的稀盐酸
一碳单质的多样性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元素组成的讲解

b.弱氧化性:
(2)实验室制取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3)用途: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制尿素、 光合作用等。
3.Na2CO3与NaHCO3的比较(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转化途径 途径Ⅰ: 途径Ⅱ:化工生产。 (2)工业生产中的转化 ①炼钢、炼铁
1.过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出现浑浊的 是( )
A.氯化钙溶液
B.石灰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水玻璃
答案:CD
2.(2009年滨州质检)用1 L 1.0 mol·L-1NaOH 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和HCO的物 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
A.1∶3 B.2∶1 C.2∶3 D.3∶2
4.①将0.1 L 1 mol·L-1的纯碱溶液逐滴滴入.25 mol·L- 1的盐酸逐滴滴入到0.1 L 1 mol·L-1的纯碱溶液中。 这两种操作产生CO2的体积比为( )
A.5∶2 B.2∶5 C.2∶1 D.1∶1
1.(2009年济宁质检)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说 法中正确的是( )
③Na2CO3与盐酸的反应 a.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b.当n(HCl)≥2n(Na2CO3)时,无论如何滴加,产生 的CO2一样多;
当n(HCl)<2n(Na2CO3)时,把Na2CO3溶液滴加到盐酸 中比把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产生的CO2多。
下图中A~F是化合物,G是单质。
写出A、B、E、F、G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E_____,F____,G______。
A.Na2CO3和NaHCO3都易溶于水 B.Na2CO3和NaHCO3都很稳定 C.石灰水和Na2CO3反应不与NaHCO3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消 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解析:NaHCO3可溶于水,但不易溶,A错;NaHCO3受 热分解不稳定,B错;石灰水与Na2CO3、NaHCO3均反应, C错。
高中化学综合测评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高中化学试题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专题综合测评(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分类和分类结果不对的是( )A [A.还原反,故A错误;B.化学反根据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分为离子反和非离子反,故B正确;C.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体、浊液,故C 正确;D.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故D正确。
]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C [因大圆圈表示纯净物,由图中②③④⑤包含关系可知②是化合物,①是单质。
氧化物和碱均含氧元素,所以⑤是含氧化合物;③和④哪个是氧化物哪个是碱难以确。
]3.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CuO高温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类型依次为( )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B [碳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发生化合反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Fe2O3+3CO=====高温2Fe+3CO2和Na2CO3+CO2+H2O===2NaHCO3的反类型是( )A .化合反和氧化还原反B .置换反和复分解反C .氧化还原反和化合反D .复分解反和分解反C [前者是氧化还原反,后者是化合反,故C 正确,A 、B 和D 项错误。
] 5.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的是( ) A .CO 2+H 2O===H 2CO 3 B .H 2CO 3===CO 2↑+H 2OC .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D .C +O 2=====点燃CO 2D [A 、B 、C 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错误;反C +O 2=====点燃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属于氧化还原反,D 正确。
一、碳单质的多样性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元素组成的讲解

新课标高三总复习·配鲁科化学
隐藏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考点突破 当堂巩固落实 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备课资源
菜单
1.过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出现浑浊的 是( )
A.氯化钙溶液
B.石灰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水玻璃
答案:CD
新课标高三总复习·配鲁科化学
隐藏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考点突破 当堂巩固落实 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备课资源
b.当n(HCl)≥2n(Na2CO3)时,无论如何滴加,产生 的CO2一样多;
当n(HCl)<2n(Na2CO3)时,把Na2CO3溶液滴加到盐酸 中比把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产生的CO2多。
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备课资源
菜单
新课标高三总复习·配鲁科化学
隐藏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考点突破 当堂巩固落实 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备课资源
新课标高三总复习·配鲁科化学
隐藏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考点突破 当堂巩固落实 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备课资源
菜单
新课标高三总复习·配鲁科化学
隐藏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考点突破 当堂巩固落实 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备课资源
菜单
新课标高三总复习·配鲁科化学
隐藏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考点突破 当堂巩固落实 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备课资源
菜单
答案:D
新课标高三总复习·配鲁科化学
隐藏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考点突破 当堂巩固落实 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备课资源
2.(2008年高考山东卷)旅游洞穴一般是指供游
人观览的喀斯特洞穴。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
石柱、石花等碳酸钙沉积体是喀斯特洞穴中的主
要景观。由于游人呼吸有时会使旅游洞穴中二氧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时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基础梳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氧酸是指分子组成中不含氧元素的酸,如HCl、CH4等B.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将碱分为难溶性碱和可溶性碱C.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有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化合得到相应的酸2.某学生发现实验室中的一瓶无色气体,他想知道是何种气体,经实验测定此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常温常压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A.银、干冰、硫酸、烧碱、食盐B.碘酒、冰、盐酸、烧碱、食盐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氯化铜4.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A.①单质、③氧化物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凡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7.对于下列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2FeCl2+Cl2==2FeCl3(化合反应) B.3CO+Fe2O32Fe+3CO2 (置换反应)C.2KClO32KCl+3O2↑(氧化还原反应) D.H2CO3CO2↑+H2O (分解反应)8.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微专题7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人教版)(原卷版)

微专题7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考向一物质的推断一、推断1、解题思路:(1)顺逆推断,抓“突破口”,“突破口”包括:物质的颜色、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物质特征及物质之最等。
(2)根据“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或逆向或由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得出其它结论。
(3)画出图解,查漏补缺:画框图,将各个字母换成化学式。
认真检查每个环节,改正与题意不符的地方。
即:物质特征原理(分析)明显条件现象特征验证隐含条件反应特征2、物质的特征(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2。
(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4)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剧烈的是O2;使火焰熄灭的是N2和CO2。
(5)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的是水蒸气。
(6)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Fe。
3、物质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海水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3)海水中含量最的离子是Cl-;(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8)最常用的溶剂是H2O;4、物质颜色沉淀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AgCl和BaSO4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Mg(OH)2、CaCO3、BaCO3抓关键(突破口)推断顺推、逆推、筛选题型一:框图型:解题时,先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再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主要的突破口有:物质的特征颜色、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物质的性质特征、物质的用途、物质和元素之最、现象特征、特殊反应条件等)并以此为突破口;然后运用合理方法(顺推法、逆推法、分层法等),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最后还要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试题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试题1.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 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答案】B【解析】C CO2为置换反应,CO2H2CO3为化合反应,H2CO3CaCO3为复分解反应,CaCO3CO2为分解反应。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水与冰B.O2与O3C.D.【答案】D【解析】A.水与冰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错误;B.O2与O3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性质的单质,是同素异形体,错误;C.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其中的2个H原子被甲基取代,结构还是四面体结构,二者是同一物质,错误;D.2-甲基丁烷和2,-二,2甲基丙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正确。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是判断的知识。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无污染的空气C.盐酸D.漂白粉【答案】A【解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A.正确;B.空气本属混合物,无污染条件下也是,错误;C.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混合物,错误;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混合物,错误。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4.在下列物质中,化合物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NaCl HCl B.CO2 H2OC.H2CO3KCl D.MgCl2SO2【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分析解答。
A、氯化钠中钠元素和氯元素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氯化氢中氯元素和氢元素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所以两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不同,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所以二氧化碳和水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故B正确;C、碳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之间以及氢元素与氧元素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氯化钾中氯元素和钾元素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所以两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错误;D、氯化镁中氯元素和镁元素之间以离子键结合,二氧化硫中氧元素和硫元素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所以两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错误;故选B。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考点3碳与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COFe 2O 3澄清石灰水考点3 碳与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下列关于2CO+O 2 点燃 2CO 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 .2g 一氧化碳和1g 氧气反应生成2g 二氧化碳2.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 2 高温 2Fe + 3CO 2。
该反应中表现为氧化性的物质是( ) A .Fe 2O 3B .COC .FeD .CO 23.(2018·眉山)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 ⇌ H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4.(2018·广州)一氧化碳可以从其他物质中夺氧,是常用的工业还原剂。
(1)1个CO 分子变成1个CO 2分子需要得到_______个O 原子。
(2)1个O 2分子与_____个CO 分子完全反应生成CO 2。
(3)四氧化三锰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_______个CO 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 和CO 2,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广东)如右图是利用CO 还原Fe 3O 4的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固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_;集气瓶中的 溶液用于检验和除去产生的CO 2,请把虚框中的图补充 完整;处理尾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6.会用化学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知识后应有的素质。
结合下面材料填空。
材料: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2) 碳三角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点燃 ①2C+O2 ===== 2CO(不完全燃烧);
点燃 ②2CO+O2===== 2CO2;
③C+O2
点燃 =====
CO2(完全燃烧);
④CO2 +C=点==燃== 2CO。
3
水垢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
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
消除温室效应。其中正确的是(C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向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澄清溶液中通入过量
的CO2气体,最后有沉淀生成的是( B )。
A.Ca(OH)2
小结
碳及其化合 物间的转化
自然界中碳及 化合物的转化
人类生产、 生活中的转化
溶洞的形成
植物的 光合作用
高炉炼铁
木炭的燃烧
课堂练习
1、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
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
应的加剧主要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
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
CO2过量时 沉淀溶解
Ca CO3 +CO2+ H2O = Ca2+ + 2 H CO3-
出现白色沉淀 Ca2+ + 2 H CO3- =
Ca CO3 ↓ +CO2+ H2O
2、生产生活中的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高炉炼铁 原料:赤铁矿和 焦炭 。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 过程中实际起还原作用的是 CO 。 ①CO的产生相关的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 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 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 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 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 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 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 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 情和责任。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
复习回顾
游离态 碳元素 化合态
碳单质
同素异形体
含碳化合物பைடு நூலகம்
金刚石 石墨
C60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O H2CO3 Na2CO3
CO2
NaHCO3
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 CO、 CO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 了解它们的性质。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 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 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燃烧 氧
风化 溶解
岩石
动植物遗体演变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溶洞奇观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 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活动探究 模拟“溶洞”的形成
开始出现白色 Ca2+ + 2OH- + CO2 =
沉淀
Ca CO3↓+ H2O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二氧化碳是通过哪些途经进入大气中的? 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若大气中没有二氧化碳会怎么样?二氧化碳过量又会怎样?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火山 森林草原 化石燃料
化 大 光合作用
喷发碳 气
呼吸
绿色植物
中 光合作用、溶解
燃烧 的
海洋
二 呼吸排泄
动物
Ca(HCO3)2△=CaCO3↓+CO2↑+H2O CaCO3+2HCl= CaCl2+CO2↑+H2O 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
4
F.Wohler
1828年,德国化学家 (F.Wohler)维勒 用无机 化合物氰酸铵(NH4CNO) 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 素 [CO(NH2)2],由此突破 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 之间的界限。
B.Na2CO3
C.CaCl2
D.Ca(ClO)2
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谢谢大家!